阅读《背影》文段回答问题。(10分)
①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在走到铁道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太难。②可是他 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③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④我赶紧拭干了泪。⑤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⑥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⑦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⑧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⑨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⑩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了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5、文中横线上的词,应选哪项依次填上才恰当?( )(1分)
A.、探 穿 攀 缩B.、弯 横 扯 伸
C.、侧 走 抓 爬D.、弓 钻 勾 蹬
6、文中写父亲背影的是哪三句话?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1分)
A.、①③⑥ B.、⑥⑦
C.、①③D.、①⑦
7、①句从哪两方面描绘了父亲的形象?选出正确的一项( )(1分)
A.、外貌 心理B.、动作 语言
C.、外貌 动作D.、语言 心理
8、文章多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其主要目的是( )(1分)
A.、表达对父亲非凡经历的赞叹。
B.、表达对父亲的深挚的怀念。
C.、表达对父亲自暴自弃的惋惜。
D.、表达对父亲碌碌无为的感慨。
9、“进去吧,里边没人”的含义是( )(1分)
A.、进去车内凑热闹B.、进去坐下,安静舒服
C.、担心车上的人都走了D.、怕儿子离开座位会丢失行李
10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描写的中心内容(1分): 。
11、“我赶紧拭干了泪”的一方面是因为 ,另一方面是因为 。(2分)
12、文中父子分别时,“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面没人。’”在你的生活实际中,你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情景?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从这“回头”中感受到了什么。(2分)
5a 6c 7c 8b 9d
10、父亲艰难地为我买橘子。
11怕别人看见,难为情;怕父亲见了伤心
12、开放性题。要点:从“回头”这一细节感受到深挚的父爱;天下父母对子女的爱护都是无微不至的。
父亲的游戏(14分)
两天前,儿子独自一个人来到这个城市。现在,父亲要送他回去。
他们来到火车站,却在候车室的入口停下来。两个人盯着安检仪的小屏幕,那上面不断流动着各种箱包和编织袋的轮廓。
男人说看到了吗,把行李放进去,屏幕上就会照出行李里面的东西……你看看,这是一个脸盆……这应该是一床被子……这个,一双皮鞋吧。可是,它为什么能照出里面的东西呢?男人低下头。问他7岁的儿子。
是X.光的原因……你昨天跟我讲过的。儿子说。
男人满意地点头。他说是,是X.光。只有X.光,才能把东西变透明了,我们才能看见它的里面。
男人穿一件蓝色的工作服,那上面沾着点点泥水的痕迹。男人头发凌乱,目光是城里人所认定的那种卑微。看得出来他在某个建筑队打工。
男人说要是人钻进去,内脏就会很清楚。这东西,就是你娘给你说的医院的X.光机。
儿子使劲儿点点头,表情很是兴奋。安检员不屑的撇了撇嘴。如果说一开始男人的话还有些靠谱的话,那么现在,他已经开始胡说八道了。
男人冲儿子笑笑,你看好了。
然后他就做出一个让周围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举动。他突然扑向安检仪,蜷了身子,像一个编织袋般趴伏。安检员大喊一声,你要干什么?可是来不及了。传送带把男人送进安检仪,屏幕上出现男人趴伏的瘦小轮廓。几秒种后,男人被安检仪吐出。男人爬起来,满面红光。
安检员冲过来,朝男人吼叫,你发什么疯?
男人尴尬的笑。他说,我和儿子做游戏呢。
做游戏?安检员怒火冲天,你们拿安检仪做游戏?这东西对身体有害你不知道?
男人慌忙朝他眨眼。安检员正大喊大叫,忽略了男人急切的眼神。男人飞快地拉起他的儿子说,走,我们去等火车吧!
他们来到候车室,找两个座位坐下。男人问儿子,你刚才看清楚了吗?
儿子说,不是很清楚。
男人说没关系,你看个大概就行了。得了肺病的人,肺那儿会有一个很大的黑影,你看见我有吗?男人跟儿子比划着肺的位置。他比划的并不准确。
是,你那儿没有黑影。儿子认真的说。
这就对了。男人满意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你看我们多聪明,我们骗那个没穿白大褂的大夫说我们在做游戏,他竟信了,他竟没收我们的钱。
是啊是啊。儿子两眼放光。
回去,你娘问你,你陪你爹去看X.光了吗,你怎么说?男人问。
去看过了。儿子说。
在哪个医院看的?男人追问。
去火车站医院看的。儿子回答。好儿子,我们拉钩吧!父亲伸出手,钩住了儿子的小指。
告诉你娘,我的肺病早就好了,别再让她担心,也别再让她把你一个人送过来,陪我去医院。男人站起来。火车马上就要来了。
好。儿子使劲地点头,你的肺上没有阴影,我和娘都知道你的病早好了。
男人笑了笑。他使劲儿捏了捏儿子红扑扑的小脸。
男人把儿子送上了火车,往回走。他走得很快。他还得赶回去干活。他还得在这个城市里拼命赚钱。他要把赚来的钱全部带回家。家里需要钱,他不敢去医院检查他的病。哪怕,只是挂个门诊,然后照一张X.光片。
男人走得有些急。他轻轻地咳起来。咳出的痰里,夹着淡淡的血丝。他紧张地回头,却想起儿子已经上了火车。于是男人笑了。刚才他和儿子做的那个游戏,让他满足和幸福。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中“游戏”的主要内容。(2分)
8.你认为选文末句父亲“满足和幸福”的原因是什么?(3分)
9.结合上下文,赏析下列词语。(4分)
⑴儿子使劲儿点点头,表情很是兴奋。
⑵安检员不屑的撇了撇嘴。
10.作者写“父亲的游戏”这件事,引发了读者对什么问题的思考?假如文中的男人应邀来到了义乌电视台“百姓关注”栏目现场,你打通了热线电话,你最想对男人说什么? (5分)
7.(2分)父亲有意把安检仪当作X光机检查身体,以此向家人证明自己是健康的。
8.(3分)他如愿对家人隐瞒了病情,免除了家人的牵挂:既节省看病的钱,又能继续打工。
9.(4分)⑴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话深信不疑(1分)突出儿子为即将完成母亲交给的陪父亲做x光的任务而感到激动的心情(1分)
⑵表明安检员认为男人很无知(1分),表现了她对男人的鄙夷(歧视、看不起等)(1分)(意思对即可)
10.(5分)引发了读者对于农民工的生存和生活状况的思考。(2分)第二问要点:要写出对男人的关心、劝告、帮助(写出其中两个方面即可得全分)。如:叔叔,您的病怎样了,您还是上医院看看吧,没有一个好的身体,您怎么能挣更多的钱养活家中的妻儿?您病倒了,他们怎么办啦?去吧,叔叔,我可以帮您!(3分)
狼山脚下(选段)(20分)
余秋雨
狼山在南通市境内,并不高,也并不美。我去狼山,是冲着它的名字去的。
在富庶平展的江淮平原上,各处风景大多都顶着一个文绉绉的名称。历代文士为起名字真是绞尽了脑汁,这几乎成了中国文化中一门独特的学问。《红楼梦》中贾政要贾宝玉和一群清客为新建的大观园中各种景致起名题匾,闹得紧张万分,其实,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干过这种营生。再贫陋的所在,只要想一个秀雅的名称出来,也会顿生风光。名号便是一切,实质可以忽略不计,这便是中国传统文明的毛病之一。记得鲁迅说过,只要翻开任何一部县志,总能找到该县的八景或十景,实在没有景致了,也可想出“远村明月”、“萧寺清钟”、“古池好水”之类的名目,于是,一个荒村、一所破庙、一口老井,也都成了名胜。这个县,立即变得古风蕴藉、文气沛然、不必再有长进。鲁迅激愤地说,这种病菌,似乎已经侵入血管,流布全身,其势力不在__病菌之下。
我愿意把事情说得平和一点。起点名字本也无妨,便于人们寻访和辨认,但一切都调理得那么文雅,苍劲的自然也就被抽干了生命。自然的最美处,正在于人的思维和文字难于框范的部分。让它们留住一点虎虎生气,交给人们一点生涩和敬畏,远比抱着一部《康熙字典》把它们一一收纳,有意思得多。
早就这么想着,突然看到千里沃野间愣头愣脑冒出一座狼山,不禁精神一振。这个名字,野拙而狞厉,像故意要与江淮文明开一个玩笑。
起这个名的由头,有人说是因为山形像狼,有人说是因为很早以前这里曾有白狼出没。不管什么原因吧,我只知道,就在很早以前,人们已受不住这个名字。宋代淳化年间,当地官僚终于把它改成“琅山”。幸亏后来又被改了回来,如果仍叫琅山,那多没劲。
狼山蹲在长江边上。长江走了那么远的路,到这里快走完了,即将入海。江面在这里变得非常宽阔,渺渺茫茫看不到对岸。长江一路上曾穿过多少崇山峻岭,在这里划一个小小的句点。狼山对于长江,是欢送,是告别,它要归结一下万里长江的不羁野性,因而把自已的名字也喊得粗鲁非凡。
狼山才一百多米高,实在是山中小弟,但人们一旦登上山顶,看到南边脚下是浩荡江流,北边眼底是无垠平川,东边远处是迷濛的大海,立即会觉得自己是在俯视着大半个世界。狼山没有云遮雾障的仙气,没有松石笔立的风骨,只有开阔和实在,造物主在这不再布置奇巧的花样,让你明明净净地鸟瞰一个现实世界的寻常模样。
我想,长江的流程也像人的一生,在起始阶段总是充满着奇瑰和险峻,到了即将了结一生的晚年,怎么也得走向平缓和实在。
22.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作者为什么喜欢“狼山”山名。(3分)
23.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文章第节写各处风景的秀雅名称有什么作用?(4分)
24.阅读第节,简要回答作者笔下的狼山风景有怎样的特点?(3分)
25.古人认为诗文要避俗避热,求生求新,请从写作内容、表现手法、语言表达、文章立意等角度,任选两项,分析本文的新意。(4分)
26.“人们一旦登上山顶,看到南边脚下是浩荡江流,北边眼底是无垠平川,东边远处是迷濛的大海,立即会觉得自己是在俯视着大半个世界”,读这句话,你联想到哪句诗表现的气概?请默写下来: , 。(2分)
27.有一批游客要游览狼山风景区,请你当一回小导游,你将怎么说?(4分)
22.野拙狞厉、生动有劲、适合江尾气象,显得不凡俗
23.将这些秀雅名称和狼山山名形成对比,突出狼山山名的虎虎生气与野拙,表达了作者对此山名的喜爱欣赏之情。
24.不高,但风景开阔实在,显得真实。
25.结合内容,分析出其独特性与新意即可。示例:写作内容上,作者否定大多风景名的文雅之气,挖掘出狼山山名的特有的野拙与生气,不流于凡俗。表现手法上,本文采用对比手法,将秀雅山名、“琅山”与“狼山”进行对比,突出狼山山名特色。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开头写狼山并不美,为下文赞狼山的独特的美铺垫。文章立意上,本文不同于一般写景散文细绘优美风光,而独辟蹊径表现狼山风景的开阔与实在,用人生巧妙设喻,表现狼山一带山水的缓和平淡的独到之美。语言表达上作者善作新句,比如“这个名字,野拙而狞厉,像故意要与江淮文明开一个玩笑”,用“开玩笑”显得诙谐幽默,表现出狼山山名没有文明气息,不矫揉造作。
2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7.略。问候语1分,介绍具体2分,语言流畅1分。
阿里山纪行(选段)(8分)
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要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
15.本段所写阿里山景区的特点是 (2分)
16.“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这句话体现了什么?(2分)
17.文中用“如蝉、如蝇、如蚊”三个比喻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5.安宁(静谧、宁静)
16.阿里山的原始森林没有遭到人为破坏,(1 分)体现了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1分)
17.不能。(1分)这是按照声音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1分)运用比喻和排比,以声衬静,(1分)衬托出山林的静谧。(1分)
平分生命 (6分)
①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他是她惟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②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③作为妹妹惟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去承受抽血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④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后,男孩声音颤颤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⑤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作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死亡的决心。
⑥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握紧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⑦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⑧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还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⑨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
15、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请概括回答。
答: (2分)
16.第⑦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人物的方法?“男孩”眼中为什么会“放出光彩”? 答:
2分)
17.文中的“男孩”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答:
15.①给妹妹输血。②和妹妹平分生命。
16.神态描写。因为男孩听到医生的话后十分惊喜,觉得抽血后不但不会死,而且妹妹也有救了。
17.勇敢、无私、富有爱心及献身精神。
春(13分)
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A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B.)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C.)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 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带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D.)着。
9、第二自然段中漏掉了一句,这句话是 (2分)
“ ”。
10、请将选段中括号内ABCD四处省去的词语依次填写在后面:
A B. C. D. 。(2分)
11、以上语段细致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四幅动人画面,它们依次是“ 、“ 、“ 、“ ”。(2分)
12、第二自然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是( )(2分)
A.树上结满了桃儿、杏儿、梨儿,果实累累,令人陶醉。
B.闭眼想像往年的丰收景象,累累的果实怎么不叫人陶醉?
C.陶醉于眼前的繁花春景,心驰神往,坚信未来一定果实累累。
13、以上语段中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你任意选出一句写在下面,然后说说所写的句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3分)
14、写出含有“雨”字的一句完整的诗句(要求有连续性的上下句)(2分)
9、这句话是“ 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
10、A 酝酿 B 卖弄 C 烘托 D 静默 。(2分)
11、“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 (2分)
12、C。 13、略
1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8~22题。(14分)
蒲公英
那是春日的一个上午,阳光明媚,清风徐来。草绿了,花开了,那些花儿,在远远近近的绿草间里像星一样闪烁。无数老人和孩子在草里徜徉花里漫步,也像春天的阳光一样灿烂。
那时侯我正失意着,骑着车子在堤上乱走。一不留神,车子歪了下去,险些撞着坐在堤下的一个老人。在向老人表示了歉意之后,我没走,就坐在老人身边。
那段日子,失意就像春天的草一样在我的思想里蓬蓬勃勃。很久以来,我看见一片落叶,便伤感,觉得自己也是一片落叶。我看见一片落花,也伤感,觉得自己是一片落花。看见流水,还是伤感,觉得自己的生命就在这平平淡淡中像水一样流逝了。
老人看出了我的失意,跟我说起话来。老人说:“年轻人,怎么这样无精打采呢?”
我手里缠着一根草,在老人问过后,我晃了晃那根草说:“我这辈子将像这根草一样平凡。”
老人没做声,只是看着我。
在老人的注视下我说了起来,我说我是一个很不幸的人,初中是因一场病休学了一年。此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差,勉强读了高中后,又没考取大学。我又说一个人连大学都没有上过,毫无疑问是一个平凡的人,我这一辈子将在平凡中度过。我还说我是一个不甘平凡的人,我从小就立下志愿,一定要让自己的人生辉煌。
说到这里我流泪了,我心里装不下太多的失意,它像汹涌的洪水,找到了决口。
老人这时开口了,老人说:“你知道你手里是什么草吗?”
“不知道。”
“它是蒲公英。”
“这就是蒲公英吗,我常在诗人的笔下见到它,可它也很普通呀。”我说。
“你没看见它开着花吗?”
“看见了,一种小花,毫不起眼。”
“是不起眼,但它也可以辉煌。”
“在诗人的笔下?”
“不。”老人摇了摇头,注视着我。俄顷,他站了起来,跟我说:“我带你去看一个地方吧。”
我听从了老人,也站了起来。
随后,我跟着老人沿着那条堤往远处走,大约二十分钟后,我看见了一个足以让我这一生都震撼的景致。那是一块很大的河滩,有几十亩甚至上百亩大。整个河滩上全部是蒲公英,漫无边际。蒲公英开花了,那些毫不起眼的黄黄白白的小花,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那样美,那样灿烂,那样妖娆,那样蔚为壮观,炫目辉煌。
一朵小花,也可以这么辉煌么?
我们再没说话,就那样伫立着,起风了,花儿轻轻地向我涌来。我忽然觉醒了,心里一下子飘满了那些美丽的蒲公英。
我觉得自己也是一朵蒲公英了!
一直到现在,那漫无边际的蒲公英还在我眼里烂漫着,而且,在那里我看见了自己。
18.仔细阅读文章,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那段日子“我”失意的原因。(2分)
答:
19、下面摘录的是文中的两处景物描写,请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处进行赏析。(从修辞手法、语言特点、表达作用等方面赏析作答)(3分)
甲: 那是春日的一个上午,阳光明媚,清风徐来。草绿了花开了,那些花儿,在远远近近的绿草间里像星一样闪烁。无数老人和孩子在草里徜徉花里漫步,也像春天的阳光一样灿烂。
乙: 那是一块很大的河滩,有几十亩甚至上百亩大。整个河滩上全部是蒲公英,漫无边际。蒲公英开花了,那些毫不起眼的黄黄白白的小花,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那样美,那样灿烂,那样妖娆,那样蔚为壮观,炫目辉煌。
答:
20.据文章内容,概括出文中“我”的心态变化过程,写在方格内。(3分)
答:□□ □□ □□
21.仔细阅读文章,结合下面两句话所出现的语境,具体分析语句中两次出现的“毫不起眼”一词是否意思一致。(3分)
A.:“看见了,一种小花,毫不起眼。”
B.:蒲公英开花了,那些毫不起眼的黄黄白白的小花,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
答:
18 、从小立志不甘平凡的“我”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觉得自己一生将在平凡中度过,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辉煌的梦想。(大意对即可)
19、甲: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春天花的美丽,以及老人和孩子给春天带来的生机。渲染了一种美好的气氛,反衬了“我”失意的心情,同时为下文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乙:处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蒲公英花开得美丽辉煌。烘托“我”此时被震撼的心情,同时为下文揭示文章的主旨埋下伏笔。
20、失意 震撼 觉醒
21、两处的“毫不起眼”意思不一样。第一次出现在“我”在堤上的手中,只一棵,而且认定它是一根草,显得很平凡,很普通。第二次出现在河滩上,它已融入大片之中,本来很平凡的蒲公英已经变得辉煌。
阅读《春》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5—17题。(8分)
“吹面不寒扬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5.对同一自然景物的感受往往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作者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你对春风有什么感受?用一个比喻句把这种感受写出来。(2分)
16.文章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征,回忆你读过的古诗,写出一句能表现这种特征的诗句。(2分)
17.仿照例句,说说下边加点的词好在哪里。(4分)
例: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这个词,从触觉的角度写出了春风温柔的特征,很有感情。]
(l)……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2)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15.略
1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或: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7. (1)“酝酿”这个词原意是造酒,文中形容春天的各种气息在空气中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越来越醇。这一句从嗅觉的角度表现了春风的馨香与醉人。(2)“斜织”这个词形象地写出了细密、轻盈的春雨在春风中的动态特征。
阅读下文,完成22—24题。(9分)
今年春天,虽然春寒料峭,但柳枝仍早早返绿,一夜之间,新绿满枝,煞是可爱。但我因为竞选课代表失败了,心情很不好,坐在椅子上,呆呆地望着窗外。
风乍起,柳枝欢快地笑着、跳着,展示着自己,眼角、眉间洋溢着无限欢乐。我似乎听到一曲柳哨的歌。歌声中片片柳絮随风飞舞。
一会儿,风停了,柳枝恢复了它的平静,垂了下去,它不能载歌载舞了,心中一定有着淡淡的忧伤,虽是这样,柳枝依然保留着那象征活力的绿色,希望能再把绿色写在天空。
就这样,柳枝周而复始地飘起,落下;年复一年地返青、枯黄,永恒不变如一条真理。我看了许久,也明白了许多;如果你有空,就看可那窗外,看看柳树,用心去体会,你也会明白许多的。
22、从全文看,柳枝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分)
23、圈点批注是阅读文章的一种方法,请你任选一处作出赏析(3分)
选句
赏析
24、结尾说“我”明白了许多,据你看,他明白了什么?(4分)
[c4f58e404c401b79.jpg]
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2分)
皇帝的新装(12分)
第二天早上,游行大典就要举行了。头一天晚上,两个骗子整夜点起十六支以上的蜡烛。人们可以看到他们是在赶夜工,要把皇帝的新衣完成。他们装作从织布机上取下布料,用两把大剪刀在空中裁了一阵子,同时用没有穿线的针缝了一通。最后,他们齐声说:“请看!新衣服缝好了!”
皇帝亲自带着一群最高贵的骑士们来了。这两个骗子各举起一只手,好像拿着一件什么东西似的。他们说:“请看吧,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一点也不错。”所有的骑士都说。可是他们什么也看不见,因为什么东西也没有。
“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我们要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陛下换上新衣。
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两个骗子装做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A.】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
“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贵重的衣服!”
“大家都在外面等待,准备好了华盖,以便举在陛下头顶上去参加游行大典。”典礼官说。
【B.】“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那些托后裾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起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C.】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D.】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8.节选部分故事情节分明,请在下面括号里各补写两字,概括后面的情节。(2分)
赶织新衣→更换新衣→( )新衣→( )新衣
19.文中ABCD是直接写皇帝的,你能各用一成语来概括皇帝当时的心理状态吗?(4分)
A. B.、 C.、 D.、
20.作者为什么要安排小孩子和百姓揭露事情的真相?(3分)
21.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特点?(3分)
18、 如: 炫耀 否定
19、如: A、装腔作势 B、故弄玄虚 C、做贼心虚 D、刚愎自用
20、小孩还没有被世俗污染,百姓与世无争,只有他们才能道出真相。
21、心理描写,外强中干或虚伪等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