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0-15题(18分)

走一步,再走一步

(1)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当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2)“嗨!”内德说,“我们很久没有爬悬崖了。”

(3)“我们现在就去爬吧!”有个孩子叫道。他们就朝一座悬崖飞跑而去。

(4)我一时拿不定主意。虽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

(5)“来呀!”我最要好的朋友杰利对我叫喊,“别做胆小鬼。”

(6)“我来了!”我一面应着,一面跟着他们跑。

(7)我们最后来到一处空地。那座悬崖就耸立在空地的另一边。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壁面有许多凸出来的岩石、崩土和蓬乱的灌木。大约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

(8)其他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向上爬,朝着一块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路程的狭小岩石架进发。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

(9)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10)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他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11)“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棗”

(12)“再见!”其中一个孩子说。其他孩子跟着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13)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14)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10.结合具体语境,解释下列词语。(4分)

瘦骨嶙峋:

头晕目眩:

11.请用简单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答:

12.这段文字中的 哪些语句表现了我胆小怯懦的特点?请列举出来 .(4分)

答:

13.第9段中的“蹲”字可否改成“站”、“靠”或其他的词?为什么?(2分)

答:

14.简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

答:

15.第13自然段写“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请展开想象,用两三个句子描写他当时的心情。(4分)

10.形容人瘦削。头发晕,眼发花。形容看东西不清楚。

11.亨特冒险爬上悬崖。

12.(1)二十几米高的悬崖,在我的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

(2)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向上爬,心在咚咚直跳;

(3)我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看其他孩子向石架移动;

(4)他们要下山,我软弱的哀求:"我没法下山."

13.不行."蹲"字有重心下移的意思,表现了我的胆小怯懦,"站"、"靠"显得很从容,很镇定,不能体现我胆小的特点。

14.通过移觉来写自己的感受,表明吓得忘了自己,充满童真童趣。。

15.A  杰利神色黯然,,眉头紧锁。走一会儿回头看看我,走一会儿又回头看看我,不时向我招手。

      B  杰利的脸上出现了无可奈何的表情。好像在说:“只能靠你自己了。”

完成下面24—28题。

母亲的纯净水

一瓶普通的纯净水,两块钱;一瓶名牌的纯净水,三块钱。真的不贵。每逢体育课的时候,就有很多同学带着纯净水,以备在激烈地运动之后,可以酣畅地解渴。

她也有。她的纯净水是乐百氏的,绿色的商标牌上,帅气的黎明穿着白衣,含着清亮腼腆的笑。每到周二和周五中午,吃过午饭,母亲就把纯净水拿出来,递给她。接过这瓶水的时候,她总是有些不安。家里的经济情况不怎么好,母亲早就下岗了,在街头卖零布,父亲的工资又不高,不过她更多的感觉却是高兴和满足,因为母亲毕竟在这件事上给了她面子,这大约是她跟得上班里那些时髦的同学的唯一一点时髦之处了。

一次体育课后,同桌没有带纯净水。她很自然地把自己的水递了过去。

“喂,你这水不像是纯净水。”同桌喝了一口说。

“怎么会?”她的心跳得急起来,“是我妈今天刚买的。”

几个同学围拢过来:“不会是假冒的吧?假冒的便宜。”

“瞧,生产日期都看不见了。”

“颜色也有一点儿别扭。”

一个同学拿起来尝了一口:“咦,像是凉白开呀!”

大家静了一下,都笑了。是的,是像凉白开。瞬间,她突然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喝了这么长时间的纯净水,的确有可能是凉白开。要不然,一向节俭的母亲怎么会单单在这件事上大方起来呢?

她当即扔掉了那瓶水。

“你给我的纯净水,是不是凉白开?”一进家门,她就问母亲。

“是。”母亲说,“外面的假纯净水太多,我怕你喝坏肚子,就给你灌进了凉白开。”她看了她一眼,“有人说你什么了吗?”

她不做声。母亲真虚伪,她想,明明是为了省钱,还说是为了我好。

“当然,这么做也能省钱。”母亲仿佛看透了她的心思,又说,“你知道吗?家里一个月用七吨水,一吨水八毛五,差不多六块钱。要是给你买纯净水,一星期两次体育课,就得六块钱,够我们家一个月的水费了。这么省下去,一年能省一百多块钱,能买好多只鸡呢。”

母亲是对的。她知道。作为家里唯一的纯消费者,她没有能力为家里挣钱,总有义务为家里省钱——况且,喝凉白开和喝纯净水对她的身体来说真的没有什么区别,可她还是感到一种莫名的委屈和酸楚。

“同学们有人笑话你吗。”母亲又问。

她点点头。

“那你听听我的想法。”母亲说,“我们是穷,这是真的。不过,你要明白这几个道理:一,穷不是错,富也不是对,穷富都是日子的一种过法。二,穷人不可怜。那些笑话穷人的人才真可怜。凭他怎么有钱,从根儿上查去,哪一家没有几代穷人?三,再穷,人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心就穷了。心要是穷了,就真穷了。”

她点点头。那天晚上,她想了很多。天亮的时候,她真的想明白了母亲的话:穷真的没什么。它不是一种光荣,也绝不是一种耻辱;它只是一种相比较而言的生活状态,是她需要认识和改变的一种现状。如果她把它看做是一件丑陋的衣衫,那么它就真的遮住了她心灵的光芒。如果她把它看做是一件宽大的布料,那么她就可以把它做成一件温暖的新衣——甚至,她还可以把它做成魔术师手中的那种幕布,用它变幻出绚丽多姿的未来和梦想。

就是这样。

后来,她去上体育课,依然拿着母亲给她灌的凉白开。也有同学故意问她:“里面是凉白开吗?”她就沉静地看着问话的人说:“是。”

再后来,她考上了大学,毕业后找了一个不错的工作,拿着不菲的薪水。她可以随心所欲地喝各种名贵的饮料,更不用说纯净水了。可是,只要在家里,她还是喜欢喝凉白开。她对我说,她从来没有喝过比凉白开的味道更好的纯净水。(《散文百家》2002年第10期)

24.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这个故事的大意。

                  

25.文章倒数第三段中“就是这样”中“这样”含有那些深意,请在横线上简述。

-----------------------------------------

接过这瓶水的时候,她总是有些不安。

                  

27.将下面这句话改为直接引用的反问句。

她对我说,她从来没有喝过比凉白开的味道更好的纯净水。

她对我说:“                     ”

28.请从文中摘录一句你喜欢的话,并在横线上简述你喜欢的理由。

                 

[a981c1281db4baae.jpg]

完成下面18—23题。

一个美丽的故事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儿,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

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其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

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

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的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儿咧着嘴笑得正甜。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妈妈刚睁开眼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要送给您一件礼物。”

妈妈笑了:“什么?”

他笑笑:“我的作文。”说着双手递过来那个大信封。接过信封,妈妈的心在砰砰地跳!

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荫,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

18.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美丽的故事:

                              

19.体会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20.体会下面这个比喻句的表达作用。

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

                               

21.文中的小男孩虽然“智力受损”,其实也还乖巧,试找出一个这样的细节,写在下边的横线上。

                                

22.仔细阅读小男孩的作文《愿望》,完成下面的点评。

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点评:一个 的愿望。(填上一个短语或短句)

23.文中有一段满含着哲理的抒情,将它积累在下边的横线上,并且永远记住它。

[183a9300a81aad34.jpg]

完成下面13—17题。

孤独的熊猫咪咪

在一座高高的山上,长满了密密的竹子。这里住着熊猫的家。家里有熊猫爸爸、熊猫妈妈和他们的小宝宝——咪咪。

因为只有咪咪这么一个孩子,爸爸妈妈把他看做是掌上明珠,对他百般宠爱。咪咪要什么,就给他什么,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也摘下来给他。从早到晚,爸爸妈妈都围着他转,听他使唤,咪咪简直成了家里的小霸王。

一个晴朗的日子,黑熊妈妈带着小黑熊来到熊猫家做客。熊猫妈妈十分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还拿出一串黄澄澄的香蕉请小黑熊吃,咪咪猛地从妈妈手里夺下香蕉:“这是我的!”他把香蕉全抱在怀里,一根接一根地剥着吃,嘴里还故意发出“叭叭”的声响。

爸爸又拿出花皮球给小黑熊玩,咪咪扔下香蕉,又抢过皮球:“不给!不给!”

“咪咪,不许这么没礼貌!”妈妈生气了。

看着爸爸妈妈今天没依着他,咪咪放声大哭,遍地乱滚,无论对他说多少好话他都不肯起来。

真扫兴!黑熊妈妈只好带着小黑熊回家了。

咪咪这般无礼,谁也不愿再到他家做客了。可是,咪咪偏偏爱热闹,家里太寂寞了,他就跑出去找小伙伴玩。

刚走出门,他听见一只百灵鸟在歌唱:“圆溜溜的太阳爬上坡……”

他朝东边一看,鲜红的太阳才露出一半儿,明明是扁的嘛!这小小的百灵乌竟敢乱唱,咪咪大喝一声:“住嘴!太阳是扁的,不是圆的。”

“什么,太阳是扁的?哈哈哈!”树上的百灵鸟大笑起米。

“你敢笑我?”咪咪抱着树猛摇起来,一边摇一边叫:“我说扁的就是扁的。”

百灵鸟被吓跑了。

咪咪来到草地上,一群小猴子正在那里骑车玩。咪咪走过去:“我们来比赛骑车!”

比赛开始了。小猴子们把车蹬得飞快,咪咪笨拙地蹬着丰,远远地落在了后面,他把车重重地摔在地上:“骑车不算数,我们来比爬树!”

“一、二、三……”咪咪才爬了三步,小猴子们已上了树顶。

“咪咪输了!咪咪输了!”

咪咪恼羞成怒,他一掌打在一个小猴子的脸上,小猴子捂着脸呜呜直哭,他却像一个胜利者似的,大摇大摆地走了。

从此,没有谁再理睬咪咪了,只要见他来了,大家都躲得远远的。味咪失去了所有的朋友,感到十分孤独。他找到老象爷爷,向他诉说心中的痛苦,还流下了伤心的眼泪。老象爷爷慈爱地看着他,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好好想一想,大伙为什么不愿和你在一起?想明白了,你就不再是孤独的咪咪了。”

13.文中一个词语形象地表现出咪咪的性情,请将这个词语写在下边的横线上。

                               

14.咪咪养成这种性格的主要原因是:

                               

15.黑熊妈妈为什么“只好带着小黑熊回家”?

                              

16.大伙为什么不愿和咪咪一起玩了?

                                

17.咪咪这种毛病当然需要我们大家的帮助,下面请你构思一个简要的“行动计划”(50字以内)。

                               

[cde8bc550c4f0d4e.jpg]

这篇文章部分段落顺序排列不当,读时请注意。

①父亲也有管着我的事,譬如让我递给他一枝笔,我随手递过去,不想把笔头交在了父亲手里,父亲就跟我说:“递一样东西给人家,要想着人家接到手方便不方便,一枝笔,是不是脱下笔帽就能写;你把笔头递过去,人家还要把它倒转来,倘若没有笔帽,还要弄人家一手墨水。刀子剪子这一些更是这样,决不可以拿刀口刀尖对着人家;把人家的手(chuō)破了呢?”直到如今,我递任何东西给别人,总是把(niē)手的一边交给对方。报纸书本也让人家接到手就能看。

②还有一件我无论如何干不好的事,就是写毛笔字。这当然要怪自己从小没有下工夫练过,然而父亲却从来没问过我毛笔字写得怎么样这件事。直到后来我学着写散文了,父亲也只管我稿子写得是不是清楚,不管我的字是不是好看。

③冬天,我走出屋子没把门带上,父亲在背后喊:“怕把尾巴夹着了吗?”次数一多,不必再用这么长的句子,父亲只喊:“尾巴,尾巴!”就这样渐渐养成了我冷天进出屋子随手关门的习惯。

④我今年62岁了,可是拿不好筷子。妻子取笑我说:“人家吃菜是拣的,你吃菜是叉的。”还跟小孙女讲:“不要学你爷爷,你爷爷拿筷多难看。”我就接着说:“是啊,我爸爸妈妈从来没管我怎么拿筷子,我自小就没学会。”

⑤后来我想:父亲不管我的,都是只关系我个人的事,在这方面,父亲很讲民主,给我极大的自主权,而父亲管我的,都是涉及我和他人之间的关系的事,在这方面,父亲反反复复地要我懂得,我是生活在人们中间的,在我以外,更有他人,要时时处处替他人着想。

⑥抗战期间,父亲在《开明少年》发表过两篇谈教育的卷头语,一篇叫《习惯成自然》,另一篇叫《要养成好的习惯》,主要说的就是父亲管着我的那层意思。

1.根据第①段中的注音写出两个动词,再从这段中找出3个下形上声的形声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中加粗的“问”是何义?从这一段中找出一个意思相近的词来解释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前4段顺序排得不合理,请你排出合理的顺序,这样调整的依据在文中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段中“主要说的就是父亲管着我的那层意思”,这里说的“那层意思”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出课文描写父亲主要用了何种方法?选出正确的一种

( )

A.肖像描写B.语言描写

C.行动描写D.心理描写

1.戳、捏:譬、想、剪 2.管 3.(4)(2)(1)(3) 依据是文中第(5)段4.要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 5.B

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了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1.奶奶为什么想说又没有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什么。”等待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样”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多不好”到底有哪些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奶奶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说的两句话,反映了她什么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屋子里静极了。”这句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表现奶奶深知儿子、儿媳的为人,左右为难。2.等待我立即答应去换回羚羊木雕。3.①“我”要回羚羊木雕。②父母重财轻义不好;强迫女儿损害友情不好;送出去的礼物再要回来不好。③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为。4.重财轻义的思想。 5.衬托父母和“我”矛盾的紧张。

阅读《独树的追求》一文,完成20-22题。(计12分)
①我曾去过云南西双版纳的打洛镇。
②打洛镇有一棵大榕树,左右两侧的主干上生有三十余条气生支柱根,垂直而下,扎入土地,形成根部相连的丛生状支柱根,俨然一片葱茏挺秀的小树林。站在它的面前,你不得不为大自然的睿智和机巧所叹服。它似乎不再是一棵形态奇异的树,而是大自然造就的精灵。
③当年,它向大地垂下第一条气生根的时候想的是什么呢?或许只是对生的本能的渴望。当它垂下第二条、第三条气根时,或许除了求生的欲念之外,便萌生了要结束那难挨的孤独和寂寞的想法。随着一条条根的形成壮大,它的生命王国构筑坚固了,便很精心地有意识地编织着每一条新的根,追求一种自然、协调的美,于是便在生存的内核里生发出艺术的光环。人们便称颂它营造了一道风景,并为它盖起围墙,起了一个别致的名字--独树成林。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④十余年前,我也曾在内蒙古的一片戈壁滩上看到一棵孤独的树,那是一棵胡杨。
⑤茫茫戈壁无边无际,像是永远也走不到头,残阳如血,泼洒下来,为凄泣的秋风染上几分悲壮。我们五个人挤在一辆吉普车内,在黄土地上已经走了整整一天,口干舌燥,精疲力竭,昏昏欲睡。不知谁喊了一声:“树!快看,树!”果然在茫茫戈壁滩上闪出一丝苍翠。
⑥我们跳下车,奔过去,被面前的场景惊呆了。它曾经遭过雷击,伤口仍然呈焦糊状。他那粗粝的躯体一半横陈在地上,另一半仍然挺立着。那倒地的一半几乎与黄土地的砂石融为一体。原本的枝头已有一部分化作了根深深扎入土中,而另一部分依然昂扬向上擎着几多苍翠。它的根几乎全部曝露出地面,像传说中龙的爪,奋力地抓着碎石和干固的地面。在褐黄和血红的烘染中,这棵胡杨像一位披着铠甲遍体鳞伤的斗士,给人以悲壮和惨烈。
⑦或许几十年、几百年前这里曾是一片胡杨林,为保护人类及一些高贵的树种抵御着风沙。然而,它在人们的眼中是低贱的,或者人们为满足一点点贪欲,或者只是为了最简单的目的--当柴烧,它们被一批一批的砍伐。胡杨林变得稀疏了,在风沙中一排一排地倒下去……,最后只剩下这棵身经百战、历尽沧桑,依然傲立的胡杨。它用生命凝结成一座墓碑,或许为了警示人类,或许只是为了生存,或许这便是它毕生的追求吧。
⑧后来一位朋友告诉我,胡杨有“长成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腐”的神誉。我唏嘘良久,良久,良久。
⑨生存和追求有时是很难分辨清的,那棵榕树给人以新奇的愉悦,那棵胡杨给人以悲壮的警示,很难说哪个的生存更有价值,哪个的追求更完美。然而却都留下了令人遐想的空间。
⑩最终是成为一道风景,还是成为一座墓碑?虽然自己难以料定,然而生命的价值始终握在自己手中。
20.作者看到“大榕树”和“胡杨”的感受及其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①看到“大榕树”:
②看到“胡杨”:
21.文中描写了两棵独树,它们的追求分别是什么?(4分)
22.结合上下文,简析出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它的根几乎全部裸露出地面,像传说中龙的爪,奋力地抓着碎石和干涸的地面。”
附加题(各校自由选做,其得分不计入总分):
①上文第(5)中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②读析完上文,你觉得文中的“大榕树”和“胡杨”分别象征了社会生活中的哪类人?(4分)

20、①愉悦、叹服。因为“新奇”,且“为大自然的睿智和机巧所叹服”。
②惊呆。因为外形“悲壮而惨烈”,但又“给人以悲壮的警示”。(答对一点给2分)
21、①大榕树追求一种自然、协调的美,于是便在生存的内核里生发出艺术的光杯。
②胡扬追求的是警示人类,所以用生命凝结成一座墓碑。(答对一点给2分)
22、“几乎全部”表示“绝大部分”,强调胡扬生长环境的恶劣;“奋力”表示“用尽全力”,强调它为了生存付出了最大的最艰苦的努力。这句话生动地展现了胡扬顽强不屈、傲然挺立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满腔崇敬。(有三层意思,答对前两层各给1分,答对后一层给2分;只要大意符合,语句通顺,就算对)
附加题:
①第一问:运用了“颂扬先抑”的手法;第二问:构成全文的波澜,为写胡扬作铺垫、蓄势,表明胡扬点缀了大自然,振奋了人的精神。(答第一问给2分,答对第二问给4分;只要大意符合,语句通顺,就算对)
②“大榕树”象征着生活中那些“靠智慧取悦别人”的人。“胡扬”象征着生活中那些顽强不屈、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替人们谋福利的人。(答对一点给2分;只要大意符合,语句通顺,就算对)

阅读《爬山虎》一文,完成17-19题。(计11分)
⑴地锦,俗名爬山虎,我与它有着一段不解之缘。
⑵那一年夏天我患脑血管病住进医院,生命虽无危险,但恢复期间的行走锻炼却是不胜其苦的。医院内有一个草木蓊郁的花园,园的四周有上部开着花格子窗的矮围墙。在开头那些忧伤灰暗的日子里,我每天抱着病恹恹的身子,腋下拄着双拐,绕着围墙根艰难而缓慢地行走。
⑶有一天,我刚走不多远,便靠着路旁一棵梧桐树歇息,感到再难迈出一步。这时我无意中朝围墙根投去一瞥,只见一株幼小的爬山虎爬在墙根上,绿绿的,虎虎有生气。我忽然对它产生了一种不同往常的亲近感。我第一次如此贴近地凝视它。这才发现,它的绿莹莹的枝蔓上长有卷须,卷须先端发育成小的吸盘,爬上墙后分泌粘液死死地吸附在壁上,植株借以顽强地向前生长。这使我从爬山虎的身上分明读到一片炽热的情感,倾听到一种向前趱(zǎn,快走)行的呼唤。
⑷这以后,我与爬山虎成了朝夕相伴的朋友。我在围墙外拄拐绕行,它在围墙上攒劲前行。无论是草露未晞(xī,干)的清晨,归鸟啁啾(zhōu jiū,鸟叫声)的黄昏,还是月光如水的静夜,我绕墙行走时总是在爬山虎前长久地伫立,和它作无言的亲近之谈,后来竟至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之感。尽管那年夏天酷暑难当,它却于热浪滚滚之时咬住砖墙 一步一步往上蹿,出落得枝叶茂密,绿茸茸地爱煞人。
⑸一日,几个顽皮孩子在围墙根“藏猫猫”,恶作剧似的将爬山虎的枝蔓从墙壁上提拽下来。当我发现悲惨地跌落在地上的爬山虎的时候,我想我的无言的朋友这回大概是完了。 我扶着墙艰难地蹲下身去把它托起,将它的卷须上的被损伤了的吸盘重新摁附在墙上,将被弄得零乱不堪的叶片重新理顺。渐合的暮色中,我怅然回到病室。第二天红霞初露时,我来到它身边,竟发现它的吸盘又不屈不挠地紧紧咬住了墙壁,它的叶子又那么鲜活亮丽,它的虎虎有生气的卷须又在锐不可当地向前伸展。好样的!朋友。
⑹渐渐地,夏老了,夏去了,秋来了,秋深了。我终于丢掉了拐杖,爬山虎也爬到一人多高。覆盖在花格子砖窗上了。出院时,我和家人特意去同这无言的朋友告别,这叶子已经霜变红,耀如燃烧的火焰,真正成了大地上的锦绣。
(7)错过就是永远的失去,这一点不容置疑。
17.仿照概括第(3)段段落大意的句式,给下列相关自然概括出段落大意。(4分)
第(3)段:发现爬山虎,倾听到前行的呼唤。
第(4)段:亲近爬山虎, 。
第(5)段: , 。
第(6)段: , 。
18.作者对幼小的爬山虎产生了亲近感的原因是什么?(3分)
19.第(6)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含义深刻,请简述出你对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的理解。(4分)

17、第(4)段:成了朝夕相伴的朋友(或:爱恋绿茸茸的活力);
第(5)段,敬佩爬山虎,目睹不屈伸展的英姿;第(6)段:告别爬山虎,颂扬其顽强的精神。(答对一处给1分,满4分为止;只要大意符合,语句通顺,就算对)
18、因为爬山虎顽强向前生长,催人奋进。(答对给3分;只要大意符合,语句通顺,就算对) 19、这句话不仅表现了爬山虎在秋霜中依然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且也预示着这种精神将永远闪耀光芒,永远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创造辉煌。(有两层意思,答对一层给2分;只要大意符合,语句通顺,就算对)

阅读《在冬夜里歌唱的鱼 》,完成15-18题。(13分)

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去了沉寂的北方。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山冈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A.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我和妹妹在等待父亲,和父亲手中的鱼。
②胖头鱼,头重尾轻,一种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所以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在夜色中,他的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③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整条的鱼被分成小块。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散开来时,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我们催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火舌从灶口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的叫声,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④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上做作业;二姐的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气升高,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虚张声势,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矫揉造作,故作娇嗔。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父亲还在沉默独坐,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⑤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母亲开始吹锅盖上的蒸气。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鱼怎么样了?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地盖住锅与盖的缝隙,让蒸气闷在锅里,鱼骨就渗出骨髓和异香。
⑥母亲只用鱼汤淘饭。B.她拨开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
⑦推开那间草屋的门。温暖的鱼,让瞎老爷爷冰冷的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他说辣椒太辣,不知道是不是太辣的缘故。同样是一个冬夜,这位孤寡老人孤单地走了。临终前,他告诉在场的人,他庆幸最后的时刻是在这个冬夜,因为他吃到了我母亲送给他的鱼。他用手摸着胸口,说,这里很暖!
⑧另一个冬天,黄昏我们不再去那个山冈张望。我父亲在这年的秋天去世。妹妹的黄发已经扎成了小辫,我们渐渐长大成人。C.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

15.根据煮鱼时相关人物的具体表现和心理状态.摘录原文语句填写下表。(每空1分,共3分)

人 物

具体表现

心理状态

大姐

不忘做弟妹们的表率

二姐

吃鱼的渴望越来越强

我和妹妹

绕着灶台打架

父亲

沉默独坐,脸上露出慈爱的笑容

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16.文中的母亲是我国众多优秀母亲的代表,试综合全文内容写出她的性格特点(不少于三点)(3分)

17.语言品味:在文中画线句子中任选一句,自选角度进行简单的赏析。(3分)

18.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这一哲理的理解。( 80 字左右)(4分)

15.①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上做作业    ②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

③在幸福的预感中虚张声势   (每空一分,共3分)

16.A.勒劳B.慈爱(爱子女) C .忘我或克己(奉献) D.主动关怀他人(善良)(有爱心)。其他言之有理亦可。答到三点得3 分.多答不加、减分。
 17.A.“目光越过一道道山粱”形象地表现了“我们”等待父亲归来的焦急心情(1 分);“裹挟着晚风”形象地表现父亲为全家生活奔波的艰难程度(l 分),亦奠定与寒冷抗争的全文基本调l 分); “逐渐清晰” ,按照从远到近、从模糊到清晰的顺序动态地表现了我们在盼望父亲归来的情景(l 分)。(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
B.运用了拟人(比拟)的手法,( 1 分)写出了我们几个孩子抢着(“贪婪”)吃鱼的情景(l 分),表明了吃鱼对孩子们来说是多么珍贵的享受,同时也也写出了鱼份量有限,烘托下文母亲将鱼馈赠给他人的举动是多么的可贵(1分)。

C.“寒冷”指困苦的生活(或困境),( 1 分):“温暖”指获得帮助、关爱(接受帮助、关爱时而产生的幸福感、快乐感),( l 分),这句话用比喻修辞形象地写出了当一个人处于困境时,他人给予的关心与帮助是无比可贵的,“一门课程”写出了母亲的言行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的深刻影响。(1分)(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
18.要点一:“人们遭受这样那样的灾难与挫折是在所难免的,此时最需要别人的帮助与支持”。( 2 分) 要点二:为“他们会深切地感受到获取别人帮助的幸福”。(1 分);   要点三:“并会主动地帮助处在困境中的人们”。(1分)。(三个要点共为4 分,若缺少则减分,没有联系实际或字数不够酌情扣1-2分。)(其他说法言之有理亦可。)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8.写送子上车时,父亲对儿子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这话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心情是( )

A.怕儿子力气小不堪重负,便由自己外出张罗,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理解。

B.怕给儿子添麻烦,便由自己去买橘子,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怀。

C.怕儿子年轻气盛惹是非,便由自己包下活计,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担心。

D.怕儿子无知受骗,便由自己包下活计,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爱护。

19.“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这句话从哪两方面描绘父亲的形象?答案正确的一项是( )

A.外貌 心理B.动作 语言C.外貌 动作D.语言 心理

20. 文中先后两次写“我”流泪,各表现了“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第一次流泪表现

第二次流泪表现

18.B19.是感动年老的父亲不惜辛苦脏累为自己买橘子。是对父亲的思念感恩离别之情,以及对父亲的衰老而伤怀。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