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段,完成第14—19题(20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____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____;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_____,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4. 请在文中三个空缺处填上准确的动词。(3分)
15.请你抄出“父亲爬月台不容易”的句子,并从父亲和“我”两个角度分析,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我赶紧拭干了泪”“我赶紧去搀他”两句中的“赶紧”表现出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活动?(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文中两次写“我”流泪,分别表达了“我”当时怎样的心境?(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请从内容和结构角度说说最后一句“我的眼泪又来了”中的“又”字用得为什么好?(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父亲买橘子是很艰难的,回来时却“心里很轻松似的”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攀 缩 倾
15.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作用是:既表达了父爱的深沉,又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关注。
16. 怕父亲看见自己流泪更不放心;怕父亲累着,体贴,心疼父亲。
17.第一次看见父亲爬月台那老态龙钟的样子,“我”无限激动,流泪了。第二次写父亲的背影混入来往的人里看不见了,“我”深感父爱的深沉,又不知何时能再见面,于是,我的眼泪又上来了。
18. 从结构上,表明是第二次流泪,照应了前文的第一次流泪。从内容上讲,写“我”与父亲分别时对他的依恋、感激和敬爱之情。
19. 不矛盾,艰难的是动作,轻松的是心情,艰难的动作与轻松的心情相对应,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贫穷与富有(6分)
女儿曾问我:我们家有钱吗?
我说:我们家没钱。
她又问:我们家很穷吗?
我说:我们家不穷。
六周岁的她似董非董。
前日,单位发起“冬季捐寒衣”活动,晚上,我打理着一些我们一时穿不着的寒衣。女儿问:这些衣服给谁?
我说:送给穷人。
她又问:为什么?
我说:他们没寒衣,过不了冬。
她点点头,一副很明白的样子。一会儿,她拿来一件小棉袄、一条围巾,一顶帽子,说要捐出去。我正想鼓励她两句,不料她一把拉下她爸爸的帽子说:爸爸,求您了,把这顶帽子也送给穷人吧!
我的心一震,为女儿那小小的心。我一直以为自己富有同情心,而在这之前,我却从未想过要将自己正需要的送给别人……
第二天,我送她至校门口,看着她捧着那个小包裹一蹦一跳地走进校门,我的眼睛渐渐湿润。
我高兴,她将比我更富有。
22、文章的主人公是_____ ___,“我”在文中起_________ _______作用。(2分)
23、“将自己正需要的送给别人”体现了女儿的什么精神?(2分)
24、本文篇幅短小,但有韵味,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启示。(2分)
22、女儿 衬托23、不是一般的乐善好施,而是舍己为人的精神。24、金钱不应该是人们唯一的财富,精神上的富有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①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都又改变了主意, 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②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到,不然真掉进了火坑。
③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我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
④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的票,去上海的得到了北京的票。
⑤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⑥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可以赚钱,看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可以赚钱。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都可以赚钱。
⑦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第二天,他在建筑工地装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不见泥土而又爱花的上海人兜售。 当天他在城郊间往返六次,净赚了五元钱。一年后,凭“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
⑧在常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招牌较黑,一打听才知道是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的结果。他立即抓住这一空当,买了人宇梯、水桶和抹布,办起一个小型清洗公司,专门负责擦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个打工仔,业务已由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
⑨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在北京车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因为五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车票。
18、整体感知:
(1)请选择最恰当的一项作为小说的标题( )(2分)
A.偶遇B.换票的悲剧C.换票D.成功与失败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2分)
19、小说描写了两个打工者的两次相遇,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2分)
第一次相遇: 第二次相遇:
20、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两个人的性格特点。(2分)
成功者: 拾破烂的人:
21、品读小说⑥至⑧段,写出自己的感悟。(2分)
18、(1)C(2)小说叙述了两个外出打工者不同的经历和两次相遇的故事。(2分,意近即可) 19、(1)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埋下伏笔(作铺垫)。(2)通过鲜明对比,使小说情节富有戏剧性,给人以深刻的教益。(意同即可)20.(1)精明能干,勤劳务实,积极进取。(2)愚钝无能,目光短浅,不思进取。(每处1分,各有一点即可)21.生活中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发现机遇,还要善于把握机遇。(意近即可)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卜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孙犁《芦花荡》)
12、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故事情节。(2分)
13、“张皇失措”的本义是什么?老头子为什么张皇失措?(3分)
14、文段交代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有什么用意?(2分)
15、这几段文字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3分)
16、“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加点词“找”用得妙,为什么?(2分)
17、“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12、老头子机智地惩罚了鬼子,替女孩子报了仇。 13.“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这里是老头子为了__敌人上当故意装害怕的样子,表现出老头子的机智 14.为后面写水下藏有钩子埋下伏笔。15.动作、神态描写,机智勇敢、爱憎分明、过于自尊自信(有一点即可) 16.用“找”写出了老头子设计陷阱 的巧妙,也写出敌人的胆怯和愚蠢。17、这里的景物描写意在表明美丽的荷花淀是不容侵犯的,如果有人来犯,必然没有好下场。或环境描写,渲染了老头子为大女孩报仇后的轻松愉悦的心情。
最后一壶水
朱胜喜
①我爷爷曾在国民党__里呆过,那一年内战,爷爷所在的排,三十来人.艰难行走在杳无人烟的大沙漠中。爷爷是排长。顶头上司让他们横穿沙漠,将一位被捕的__员押送至另外一座城市。
②他们押送的这位__员,是学医的,曾经在外国留过学。
③爷爷说.这个__员是条硬汉子,在国民党的严刑逼供中,他始终紧咬牙关,一声未吭。气急败坏的国民党残忍地将他的舌头割了下来。爷爷有一副好心肠。每次在沙漠中几十号人喝一壶水时,都先让这位__员喝.然后大家再依次喝一点儿.润润喉咙。
(④也不知爷爷他们在沙漠中走了多少天,带的几十壶水仅剩下一壶了。
(9大家强忍着干渴,向前又走了一段路程,终于撑不住了,爷爷用脏得不能再脏的大手从行囊中拿出最后一壶水。像往常一样.爷爷将水壶递到这位__员面前,让他先喝第一口。
⑥这位__员,睁着一双干枯但有神的眼睛,看看爷爷.又看看爷爷手下
的兵。忽然,他的一双大眼睛盯住了水壶上的外国文字,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从他眼神中流露出来。
⑦停顿,短暂的停顿。猛地,这位__员接过爷爷手中的水壶,嘴对着水壶的嘴,咕咚,咕咚,咕咚,眨眼间,一壶水让这位__员喝了个底朝天。
⑧惊愕,愤怒的惊愕。在这沙漠地带,水是生命,比金子还珍贵。
⑨就在爷爷的手下对这位__员的做法表示纷纷指责时.只见站着的这位__员的双腿软了下来,嘴里吐出肥皂沫状的泡泡,不一会儿。他倒下去.闭上了双眼。
⑩在以后的几天中,爷爷他们终于走出了死亡地带。
一直对喝水一幕念念不忘的爷爷。拿着那个水壶找到了一位懂外文的大夫询问。
当爷爷说用这壶装过水喝时,大夫直摇头,连说不可能,还说,壶上写着一种外国剧毒药的名称.显然装过毒药.只要人畜喝一小口这壶里装过的水,就会没命的。
爷爷的疑惑解开了,但心头却又像压了什么东西似的沉重起来。
后来,爷爷起义参加了__领导的队伍,加入了__。
(选自《时文选粹》。有改动)
19.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20.作者叙述情节时讲究伏笔照应,试找出与画线句相照应的句子。(2分)
21.你认为选文中的“这位__员”具有怎样的品质?(3分)
22.选文第段中的“沉重”一词,蕴涵着爷爷哪些复杂的感情?(3分)
23.如将第段删去,你认为效果会有何不同?(3分)
24.找出文中你认为最感人的地方,说说其感人之处在哪里。(3分)
19.一位__员为挽救他人生命毅然喝下有毒之水,英勇牺牲。
20.“他们押送的这位__员,是学医的,曾经在外国留过学。”
21.具有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舍己救人等品质。
22.示例:有崇高度敬意、深切的哀悼,也有深深的内疚和忏悔。(言之成理即可) 23。此段说明了“这个__员”崇高精神和美好品质对爷爷的触动之大和影响之深,侧面烘托了这位__员的高大形象,如果删去的话文章内容会不完整。 24。答案略,言之成理即可。
《阿长与<山海经>》(节选)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4、对于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我”当时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体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4分)
15.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说明了什么?(2分)
16、联系上下文,说说第4段中画线句子中“我”感到“震悚”的原因有那些。(2分)
17、作者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第5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18.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2分)
14、阿长来问时,“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问了,也就对她说了,认为说与不说一样,这种想法表现了“我”对阿长的关心询问并未放在心上,表现了我对不是学者的阿长的轻视。
15.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从中可见: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情、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16、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太出人意料,令“我”十分震惊。让“我”产生过感激和“新的敬意”,被她的热忱深深打动了。(意对即可)
17、她的“神力”在于她愿意做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在于她愿意做使“我”开心的事,在于她对“我”的关爱。表现了“我”对阿长的敬佩和爱戴。
18.这些书启蒙了少年鲁迅对绘画的兴趣,使得他从此走进了一个充满想像与童话色彩的世界。
谅你挣不到一元钱(17分)
暑假过后,锋就要升大二了。锋的样子长得很像爸:高高瘦瘦,头发浓而黑。惟一不同的是,锋的双眸是炯炯有神的,老爸的眼神很有点岁月留痕。
从读中学时起,爸就爱给锋讲小时候的贫穷,讲知青岁月的艰辛。开始,锋像听故事一样感到新奇,但同时也感到有点不可思议。他寻思,那都是经过夸张了的,是父亲为了培养自己节俭习惯的说教。
锋嘴里不说,心里却反感:现在都什么时代了?从前是从前,现在是现在!老爸这人说老不老,但脑筋早已陈腐僵化得不行!
这次暑假回家,锋决定“敲”老爸一笔,然后和朋友去江西庐山度假,避避暑。
老爸没说给,也没说不给,又“咒”起了说教法宝。锋不耐烦了,说口而出道:“你不嫌烦,我还嫌烦。干脆点,给还是不给?”
老爸也来气了,但没表现出来,说:“你长这么大,还没体会到挣钱的辛苦。这样吧,如果你不凭借自身以外任何手段能挣到一块钱,那么你提出的这笔费用我给。”
锋负气地说:“老爸你说话可得算数!”
与其说是为得到一笔钱,不如说是为赌一口气。锋真的两手空空地出门了。
他先是想到帮人擦鞋。可是一无工具二无鞋油,不成。他想到帮小饭店送外卖快餐,可一连问了好几家,几乎家家都说现时人手够了,暂不增人。只有一家店主反复审视锋,说,是需要一名送外卖快餐的人,但需要有劳务市场介绍函件,起码要有身份证。可是锋没能提供。
锋忽然想起,自己的歌喉还可以,倒不如到中档饭馆去卖唱,也许能弄到点钱。于是他挨个进入小单间,问:“先生、小姐,需要听歌吗?”几乎每一个单间的人都投来不耐烦甚至是鄙弃的目光,大概因为他的出现打扰了人家的聚会,扫了别人的雅兴。有些不客气的,甚至挥着手“去去去!”地驱赶他。
但锋不死心,他又进了另一家小饭店,敲开了一个小单间的门。他畏畏缩缩地重复当天重复了许多遍的那句话。没想到,意外发生了。一个干瘦干瘦的男人从口袋里摸出一元钱,扔在了地上,说:“年纪轻轻,有手有脚的,出来讨钱,讨厌!滚吧!”
这时候,如果锋弯腰拾起张皱皱巴巴的纸币,他算是赢了。但不知为什么,人固有的一点尊严,突然将他击得晃了一下。他稳住了自己,没有弯腰捡钱,轻轻地拉开了小单间的门,含着泪离开了饭店……
9.本文主要叙述一件什么事?
10. 锋的爸爸总是给锋讲小时候的贫穷,讲知青岁月的艰辛,锋是怎样想的?
11.最后一段写道,锋如果捡起这一元钱,便能“赢”了这场赌,然而他最终“没有弯腰捡钱”,你对他的这一做法有何评价?
12.锋“含着泪离开了饭店……”这是文中惟一写锋流泪的地方,你认为锋流泪的原因有哪些?(两点即可)
13.小说到此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给小说补个结尾。(不超过100字)
9. 意思对即可。本文主要叙述了锋为了打赌而去挣一元钱的经过。
10. 开始觉得不可思议,后来变得反感。(或者“是经过夸张了的,是父亲为了培养自己节俭习惯的说教。”)
11.言之有理即可。例:锋的做法是对的,人的尊严高于金钱。
12. (两点即可)示例:①锋因人格受到严重侮辱而流泪②锋因感到生活的艰辛而流泪③锋因自己曾误会父亲,感到愧疚而流泪等。
13.符合情理即可。字数除了“不超过100字”的要求外,不作特别的要求。略。
寻回心灵深处的感动 (27分)
余杰
你有过感动的时候么?拿这个问题去问那些娴熟地操作电脑、收入丰厚的计算机专家,或者在流水线上手脚不停,从早忙到晚的打工仔打工妹,他们也许会异口同声地问你:什么是心灵深处的感动?
是呵,什么是心灵深处的感动呢?我一下子地哑口无言了,一个人挣扎在信息与商业的漩流中,绝难有从自己心灵深处涌起的感动。工业革命以来两百年科技突飞猛进,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理性思维,但对人的情感世界却越来越细致和琐碎的分割,我们把与广大世界对话的能力寄托在表层的知与识上,却极大地忽略了生命本体的感性与触动。尽管我们能建造一百层的摩天大楼,能生产拥有多种智能的机器人,但我们自身却日益退步和缺乏。匆匆的脚步踏过深秋的落叶时不会有时光流逝、人世沧桑的遐思,冷冷的眼光观看莎翁的悲剧时不会有悲天悯人、热血沸腾的情怀。电影院里惟有刺激性的镜头才能引起津津乐道,雪天街道上冻得发抖的乞丐早已司空见惯。这是一个物质比任何一个时代都丰裕的时代,也是一个情感比任何一个时代都要贫乏的时代。这个时代定会有日新月异的发明创造,使我们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惟独让感动脱离躯体,在__的街角徘徊。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说:“愚昧并不为科学、技术、现代化、进步等等让路,恰恰相反,它正随着进步一道成长。我们面临的不是无知,而是麻木和无感觉。那些纯理性的观念被大众传媒增值,从而造成的巨大力量,将辗碎一切感性,进而取消人类文明的特质。”
感动与人的肉体一同诞生,它的显现与遮蔽同人的生存处境密切相关。世事如棋,人生如子,感动在生命的张弛缓急中产生;岁月似衡,心灵似秤,感动在生命的矛盾对立中深化。阮籍处于魏晋乱世,反而有闲情逸致驾牛车访山问水。行至水尽山穷处乃“大哭而返”。他认识到自然无法成为人类精神的归宿,一种悲壮和惨烈的感动便涌上心头。正是在断裂和绝望的焦灼中,阮籍的生命本体与诗歌世界迫近同一。东晋桓温把持朝政,南征北战,可谓一世之枭雄也。当他北伐收复金城,发现自己当年手植的小树苗已亭亭如盖时,不禁涕泪纵横:“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再伟大的英雄也无法与无情的时光对峙。“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多少英雄在有限与无限、希望与失望、把握与无法把握的冲突中流露出的真性情真风流!作为渺小短暂的生命个体存在,惟有让感动的利锋穿透空间与时间,才能在幻化无常中真实而执著地把握与显示生命本质。心灵深处的感动源于个人的神秘的感性世界,张爱玲的灵感正是来自于她独特的爱好——美味的小吃、艳丽的服装、热闹的碰碰戏、街上稀奇古怪的橱窗和车辆留下的汽油味儿。她把握人生的方式也许正是我们所匮乏的:“在时代高潮来临之前,感觉到异样的一切有点不对,便抓住一点最真实的感动,让自己生活在亲切的记忆里。”
《魂断蓝桥》的时代已经隐没在地平线下,今天那些浓妆艳抹、一心想找个有钱有权的丈夫的女孩们,重新观赏这部经典影片时再不会感动得热泪盈眶了。她们的眼光挑剔,好奇而节制,她们会为费雯丽的美丽而惊羡,却不会为主人公的悲剧命运而感动。她们用冷漠的价值判断拒绝感动的介入,从而拥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清醒。我不禁想起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的中篇小说《第一层地狱》:正直的工程师瓦格勒因不满斯大林的__而被判入狱20年。经过8年期盼与煎熬,妻子获得了一次探监的机会。40分钟的会面还有凶狠的卫兵监视,这对仅过一年新婚生活的夫妻隔着一张大桌子,一时间无语泪成行。瓦格勒要求妻子离开自己,而妻子却发誓要等待丈夫归来,他们紧紧握住对方的双手,向前倾着身子,情不自禁地来了个天长地久的吻。冷酷的卫兵立刻因他们“违反规定”而中止了会面。这一幕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感动由冰点升到沸点,再由沸点降到冰点的全过程,在那些__的日子里,不知令多少善良而坚强的、与暴政与厄运抗争的俄罗斯人潸然泪下。剧变之后的俄罗斯已被金钱至上的喧嚣所淹没,索氏的不朽著作从地下正式摆在书店里时却备受冷落,这是不是因为今天的俄国人已经忘记苦难、丧失感动了呢?
今日,一些东西不断地被发现,一些东西同时又在不断地被放弃,现代人原本是想扔下沉重的精神包袱轻装上阵,前进得快些。殊不知放弃感动也就意味着放弃生存的独特性和崇高性。只有感动的回归,我们才能拥有一块建构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的奠基石,否则我们永远也找不到旅途上躲避暴风雨的屋檐。哈代说过:“将来总有一天,在整个自然界里,只有山海原野那种幽淡无华卓绝之处,才能与那些富有思想的人的感动绝对和谐。这种时刻即使还没有到来,却也不很遥远了。”心灵深处的感动是眼甘甜的井,将滋润我们自己和我们身边每个匆匆的过客。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娴熟( ) (2) 遐思( ) (3)焦灼( ) (4)喧嚣( )
2.你认为作者要寻回的心灵深处的感动是怎样的感动?(2分)
3.作者为什么要寻回心灵深处的感动?(2分)
4.“惟独让感动脱离躯体,在__的街角徘徊。”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含义是什么?(3分)
5.你怎样理解米兰·昆德拉所说的“愚昧并不为科学、技术、现代化、进步等等让路,恰恰相反,它正随着进步一道成长。我们面临的不是无知,而是麻木和无感觉”?(3分)
6.你怎样看待阮籍在行至水尽山穷处的“大哭而返”,和桓温在发现自己当年手植的小树苗已亭亭如盖时的“涕泪纵横”?(2分)
7.东晋是一个战乱频繁的时代,结合课内学过的一位东晋时的诗人的诗或文,谈谈这位诗人对待生活有着怎样的态度?(4分)
8.《魂断蓝桥》是一部歌颂至真至纯的爱情的十分感人的影片,作者为什么说现在的女孩子在看这部影片时不再感动得热泪盈眶?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4分)
9.写出课外阅读中最让你感动的一部文学名著及作者,写出最让你感动的一个情节或人物,并谈谈令你感动的原因。(5分)
作品: 作者:
人物或情节: 感动的原因:
1.(1)xián (2)xiá (3)zhuó (4)xiāo 2、感动是生命本体的感性与触动,感动是人类文明的特质,人类只有拥有了感动,才能显示出生命的本质 3、只有回归感性,懂得感动,才能使心灵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4、拟人。含义:让人的心灵不再感动。 5、愚昧并不会随着科技的进步而消失,虽然我们了解越来越多的知识,但心灵却愈发地麻木。 6、阮籍本想通过访山问水来寻求安慰,可在水尽山穷处他认识到自然无法成为人类精神的归宿。桓温他意识到再伟大的英雄也无法与时光对峙。
7、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既不满现实,又无力对现实加以改变,于是描绘了一个与东晋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世界——桃花源,借以表达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强烈向往。《归园田居》则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再艰苦的劳动也无须畏惧的感情。《饮酒》则反映出作者厌恶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洁的人生追求。从任一角度答均可。
8、现代社会的有些女孩子已不再看重爱情,而只想找一个有钱有权的丈夫,追求物质上的享受。第二问围绕人应该追求纯真的感情谈即可。
9、作品1分, 作者1分, 人物或情节1分, 感动的原因2分
你震撼我的心灵(10)
①我一直希望你知道,你曾经是我教过的,最令我头疼的一名学生。一年前,你刚刚转到我的班里两个月,就一直不专心听课,不完成作业,整天拖着两道鼻涕,穿着永远弥漫着炸油条味道的衣服,给我惹下许多的麻烦。
②比如:随便摘学校花圃的花了,在外面小摊上不给钱拿人家的糖块了,又和高年级的同学打架了,由于你的长指甲扣掉我们班的流动红旗了等等。而最令老师头疼的是,无论我是在班上公开批评你,还是把你叫到我办公室单独训话,你总是一副很平静、漠然的样子,不会说出一句像样的话。我的声色俱厉也好,苦口婆心也罢,只能是自己浪费精力而已,你一样会在外面给我惹麻烦,一样会让我难以教育。
③就在我打算放弃你的时候,一件小事发生了。那是去年冬天的一个早晨,当我又被告知因为你的卫生差,我们又不能得到流动红旗的时候,老师简直快气疯了,全班同学努力了近一年,只要这次一得到,咱们班年终积分就可以上前三名,可现在……我气冲冲地冲进教室,一把拽起你,把你拉到办公室:“不是告诉你,让你好好剪指甲吗?你看看你的脏手!还能……”话还没说完,老师已经看到了你的那双手,那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啊!指甲里全是黑泥,五个手指头像刚从炭灰里抽出来。而那手背上,食指、小指上,已经绽开了好多裂口,有的结成了血痂,又蒙上一层黑色,有的还可以看到红红的血口。这哪里是一双孩子的手!一下子,老师看着你那张依旧写满漠然的脸,不知说什么好。“你从来不洗手吗?”过了许久,我才轻声责问道。“洗了。”“洗了还那么脏!”我把你拉到盆架前,倒了一盆热水,决定给你好好洗洗手。
④轻轻地,我握着你的手,心里不知涌动的是一种什么感觉,一起漫在盆里。“先泡泡。”我说。我皱了皱眉头,轻轻吸了口气:“疼吗?”你依然没吭声,只是摇摇头。我开始给你打香皂,在厚厚的泡沫中,我的手穿过你的手腕、手掌、手背和你的每个指尖。“老师,你的手真白、真软。”“是吗?”我笑了,扭头看见你黑黑的依旧拖着鼻涕的小脸蛋上,竟然也绽放出了一个可爱的笑颜!“小脏鬼。”我笑着,干脆又往你的脸上也抹了一堆堆的泡沫,看你那满是泡沫的小脸幸福地笑着,老师的眼泪却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那个时候,我才真正感到,你只是我的一个需要呵护疼爱的小弟弟,一个才8岁的孩子啊!
⑤也就从那一天开始,我每个星期一都把你叫到办公室,给你剪指甲、洗手,而你也渐渐开始对我讲一些你和你母亲不愿为人所知的家事,以及你们艰难却又顽强的生活。从那天开始,那每一次洗手,成了你我之间最好的交流方式,而你也乐于在这个时候,回答我的一些问题,从潜意识里采纳老师的一些建议。半年以后,由于校领导的多方努力,你终于可以和班里的每一个孩子一样,开始正常的家庭生活。一年以后,你已经成为一名小组长,并且被大家提名为班委。而今天的你,已经是学校里一名比别人略显成熟的大队干部了。
⑥看着你健康成长,感觉你从内心到外表的每一点转变,老师都感到无比的欣慰和幸福。
⑦而与此同时,我也在想,为什么一开始的时候,你不肯和我进行交谈,却总是选择沉默和对峙呢?我不光只是训斥,我也有语重心长啊!为什么在你转来近一年后,一次偶然的洗手,才能使我真正了解你如此复杂的家事和你那难言的痛楚呢?
⑧那一次次的家访被你用尖锐的言语拒绝,那一次次我自以为是苦口婆心的劝说,只换来你当时那无言的__,所代表的含义,我到现在才真正地理解。无论我当时用怎样的方式,我都无法抛开老师所谓的尊严。在你看来,我只是一位高高在上,不了解又根本无法容纳你的大老师而已。
⑨所以,老师也想告诉你,是你的一双小手、一脸漠然,让老师深深地自责,深深地震撼,让我更深一层地理解了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和深邃。
⑩现在,请绽放你的微笑给我吧,因为你的每一份快乐就是老师全部的甜美。
1.从全文来看,老师起先采用了怎样的教育方式都无法转化“你”的思想,后来通过一件小事,促进了师生间的理解和情谊。(2分)
2.联系上下文揣摩第④段画线语句,说说如把它写成“我轻轻地握着你的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2分)
3.第④段中“看你那满是泡沫的小脸幸福地笑着,老师的眼泪却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此时此刻,老师为什么会不知不觉地流下了眼泪?(2分)
4.第⑧段说“我到现在才真正地理解”。请结合上下文回答“我”理解了什么?(2分)
5.理解是相互的。在文章结尾,老师深深地自责,并由衷地祝愿学生。假如你是这位学生,你会对文中的老师说些什么呢?(2分)
1.声色俱厉(或训斥) 苦口婆心(或语重心长) 情感的交流(或感情的融洽、感情的和谐、矛盾的化解)(2分,意思对即可)
2.原句是为了强调“轻轻地”,突出老师看到学生那双手时怜惜、关爱的感情和心灵的震撼。(2分,意思对即可)
3.此时此刻,老师的感情是复杂的,有对学生的疼爱(关爱),有自责(内疚),也有感动。(2分,能体会其中两种感情即可)
4.理解了无论我当时用怎样的方式,都被学生所拒绝,是因为自己无法抛开老师所谓的尊严,高高在上,不了解又根本无法容纳学生;并更深一层地理解了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和深邃。(2分,意思对即可)
5.答案略。(2分,能从文中学生角度出发,语言表达清楚,感情真挚感人的给3分,语言表达不清的酌情扣分)
贫穷与富有(6分)
女儿曾问我:我们家有钱吗?
我说:我们家没钱。
她又问:我们家很穷吗?
我说:我们家不穷。
六周岁的她似董非董。
前日,单位发起“冬季捐寒衣”活动,晚上,我打理着一些我们一时穿不着的寒衣。女儿问:这些衣服给谁?
我说:送给穷人。
她又问:为什么?
我说:他们没寒衣,过不了冬。
她点点头,一副很明白的样子。一会儿,她拿来一件小棉袄、一条围巾,一顶帽子,说要捐出去。我正想鼓励她两句,不料她一把拉下她爸爸的帽子说:爸爸,求您了,把这顶帽子也送给穷人吧!
我的心一震,为女儿那小小的心。我一直以为自己富有同情心,而在这之前,我却从未想过要将自己正需要的送给别人……
第二天,我送她至校门口,看着她捧着那个小包裹一蹦一跳地走进校门,我的眼睛渐渐湿润。
我高兴,她将比我更富有。
22、文章的主人公是_____ ___,“我”在文中起_________ _______作用。(2分)
23、“将自己正需要的送给别人”体现了女儿的什么精神?(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本文篇幅短小,但有韵味,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
22、女儿 衬托23、不是一般的乐善好施,而是舍己为人的精神。24、金钱不应该是人们唯一的财富,精神上的富有才是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