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

阅读下面选文《梨一样的苹果》 (耿青),完成20——24 题。(16 分)

① 米哈朵夫是一位出色的小学图画教师,他在这个偏远的小城中教了一年又一年图画课。他一如既往地按照自己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图画作业,从未出过任何差错。

② 一天,像以往一样,米哈朵夫翘着有些俏皮的小胡子走上讲台,教学生画苹果。他绕着教室看了一圈,小胡子快活地抖动着,他满意极了。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墙角的课桌上这里坐的是刚刚转到班里的尤里卡,他的父亲是西伯利亚的护林员,因病调到小城工作似乎是故意捣蛋,尤里卡的苹果又长又圆,蒂部尖尖的,并且涂上了梨黄色。可以说,他画的根本就不是苹果。“你画的是苹果吗?”孩子回答:“是苹果。”“我看倒有些像梨。”“是的,老师,有些像梨的苹果。”米哈朵夫压着火气告诉那孩子,苹果是扁圆的,应该用浅黄色,再加上一些鲜艳的红色。他的口气非常的温和,他希望用老师惯用的说理、感化方法,使尤里卡放弃这个像梨的苹果。但这个孩子压根儿没在意老师的温和,他说,在西伯利亚大森林里,一棵苹果树和一棵梨树各自被雷劈去了一半,两棵树紧紧靠在了一起,长成了一棵树,一面结的就是这种像梨一样的苹果。他吃过这种苹果。他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吃过这种苹果的人,因为,这两棵树只结了一个苹果,后来,两棵树慢慢烂掉,都死了。

③ 专注倾听的米哈朵夫从故事的结尾感到了嘲弄的味道。他“嚓”的一下撕掉了那一页像梨一样的苹果,“要么拿出你所说的苹果,要么就乖乖地画我的苹果。否则,就再也不要来上课了!”

④ 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个从西伯利亚来的土头土脑的小男孩可怜巴巴地缩在墙角,但他仍执拗地坚持:“确实有这种苹果,我吃过这种苹果。”

⑤ 第二天孩子拿着画满了苹果的作业本乖乖地走到他面前。令米哈朵夫吃惊的是,这些苹果比其他学生的苹果都画得好,只是每一个圆润鲜艳的苹果边都洒满了斑斑点点的泪渍

⑥ 如果尤里卡是一个爱说谎的孩子,事情也就那样过去了。但经过米哈朵夫明察暗访,尤里卡从不说谎。米哈朵夫虽然一如既往地上他的图画课,但是那两撇可爱的小胡子像是患了感冒,再也不会欢乐地抖动了:那些泪渍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上。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心上。

⑦ 他知道,他必须弄清到底有没有像梨一样的苹果。他到护林员家里打听,他一趟趟到邮电所去发信,他到处询问,但都没有结果。终于有一天,他跳上了一辆破旧的汽车,风尘仆仆地赶到了一千公里外的莫斯科在国家园林科研所里,园艺家米丘林听完他的故事,突然疯了似的跳起来拿出了伏特加酒,为他的故事、为他身上一千公里的尘土、为他令人尊敬的痛苦与他一次次干杯。米丘林激动地说:“亲爱的米哈朵夫,我的确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这种苹果,但我必须感谢你回答这个问题至少需要三年,也许,三年之后的秋天我会送你一个像梨一样的苹果。”

⑧ 三个秋天过去了。突然有一天,教室的大门被猛地撞开了,一个披着厚厚尘土的人走了进来。这正是伟大的米丘林,他的手里握着两个神奇的金黄金黄的苹果。米丘林走上讲台,向同学们讲述了他从米哈朵夫讲述的故事中得到的启示,采用嫁接术获得梨苹果的经过:“这是植物界的一场真正的革命,有了嫁接术,我们就有了成千上万种没有见过没有吃过的神奇水果。而开始这场伟大革命的两个人,一个是图画老师米哈朵夫,一个是十几岁的学生尤里卡。”

⑨ 像三年前一样,米哈朵夫神气地站在讲台上,小胡子再次快活地抖动着:“同学们,让我们再画一次苹果我要说的是,请画出和我不一样的苹果尤里卡同学,请务必再画一幅梨苹果。”

⑩ 尤里卡画好的苹果上,又一次洒满了泪渍。不过,那是米哈朵夫老师不小心弄上去的。(选自《读者》,有删改)

20 、请以“梨苹果”为线索,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3 分)

起因:图画课上,尤里卡画了一个梨苹果,米哈朵夫老师责罚了他。经过:

经过:米哈朵夫老师怀疑错怪了尤里卡,内心很痛苦;为弄清有没有梨苹果,他到处询问,甚至找到国家园林科研所。

结果:

21 、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3 分)

答:

22 、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3 分)

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 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心上。

答:

23 、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第⑦ 段中加点词语“令人尊敬的痛苦”的理解。(请从“痛苦”的含义、“令人尊敬”的原因两方面阐述)( 4 分)

答:

24 、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用简洁的语言及时记录我们阅读时的思考与感悟。批注的角度有赏语言、写理解、谈感悟、作评价等。请参考摘录内容(1)的批注任选一个角度批注摘录内容(2 )。(3 分)

摘录内容(1 )

批注(1 )

我的确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这种苹果,但我必须感谢你。回答这个问题至少需要三年,也许,三年之后的秋天我会送你一个像梨一样的苹果。

示例:“的确”“必须”,语气坚定,表现出米丘林作为科学家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对科学无比热爱的精神。

摘录内容(2 )

批注(2 )

① 要么就乖乖地画我的苹果。

② 请画出和我不一样的苹果。

贵州省安顺市

20、米哈朵夫老师怀疑错怪了尤里卡,内心很痛苦;为弄清有没有梨苹果,他到处询问,甚至找到国家园林科研所。

21、外貌描写(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  作用:巧妙地表现了米哈朵夫老师不同的心情,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丰满。

22、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米哈朵夫老师内心深深的痛苦。

23、(1)米哈朵夫老师怀疑自己错怪并伤害了学生尤里卡,内心感到不安、自责。(意思对即可)  (2)[173ea9f0a2b790af.gif]这种痛苦体现了他作为教育者的爱心和责任心。[5e67b3199c14283e.gif]他到处询问,千里奔波,这种求实态度和执著精神,同样令人尊敬。(意思对即可。)

24、(2)示例一:“我的”“和我不一样的”,这小小的变化体现出米哈朵夫老师教学理念的转变。示例二:一样的课堂,不一样的理念,不一样的收获。(言之成理即可)

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

美:凯瑟琳·比恩 洪帆 译

一天下午,我正在厨房做饭,16岁的儿子安东尼以最快的速度冲了进来,我警惕地抬起头。安东尼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最近我们每次见面气氛都很紧张,争吵随时一触即发。这次他又会有什么问题?音乐?朋友?我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

“妈妈,比利·寇根有一条银色的裤子,我也要一条。”

“为什么?”我搞不懂他的这种追星行为。

“妈妈,比利·寇根是‘碎南瓜’乐队的主唱。‘碎南瓜’是我最喜欢的乐队。”他瞪大眼睛看着我,似乎在跟一个外星人讲话。这些天来,我俩正为了这个“碎南瓜”乐队闹得不开心。

安东尼跟我说好话,央求我,我全都置若罔闻。看到我不为所动,他一屁股坐下来,把脸扭到了一边。

“你到哪儿去买?”我没好气地说,“可能全城都没有卖的。”

“那我就自己做,但你要借钱给我。”

“忘了它吧,儿子。这辈子你大概就只穿一次。”我断然拒绝。

但是,我心底有一个声音在说:“这有什么,凯瑟琳?就一条裤子嘛。”然而,我最终还是近乎顽固地拒绝了。

令我想不到的是,第二天下午安东尼提着一个白色的大包走进家门,看着他把那个大包扔到桌子上,我知道我将要输掉这场战争了。“一米布6美元98美分,”他嘻嘻笑着说,“我向朋友借的钱。”原来,安东尼不但买了布料,连做衣服所需要的别针、纸样、衬布、拉链等也全都买齐了。“妈妈,现在,我该怎么做呢?”他迫不及待地问。

安东尼13岁时,在他的强烈要求下,我教过他缝纫,那时,我还是他心中的偶像。学会缝纫后,他自己亲手缝制过一条当时流行的裤子。

“你只需要告诉我怎样开始就行了,妈妈。”他的眼睛盯着我。

我暗暗叹了一口气,不情愿地在旧餐桌上铺开了那块闪闪发亮的银色布料,然后,我们一起摊开那几张纸样。 “我想把拉链露在外面,不要盖边。”他说。

“这个我可不会做。你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安东尼耸耸肩,自己就做起来了,而且速度还不慢。第二天中午,他就开始缝裤兜了。看着他低头忙碌的样子,一丝温柔悄悄地潜入我那赌气的心。我不由自主地给他指导,参与缝制。安东尼抬起头,我们相视一笑。我讲起一些往事:有一天你玩得太累了,在饭桌上睡着了,一头把脸扎进了意大利面条里;3岁时,你卖了收集来的木瓦片赚了你的第一个一美元……安东尼听了大笑起来。

一针一线,把布料缝成了裤子,也把“碎南瓜”乐队的崇拜者和他爱管闲事的老妈的心重新连在了一起,把我们处于边缘的关系再次缝紧。四天时间,我们紧张的关系得到了彻底的修复。

安东尼在周末前就穿上了那条银色的裤子,他没有只穿一次,而是经常穿。他的几个朋友也很喜欢这条裤子,纷纷拿钱给我,要我帮他们做。“那是安东尼自己做的。”我自豪地告诉他们。

以后的日子里,虽然安东尼还会惹我生气,但每当我想起和安东尼在旧餐桌上度过的这段美好时光,心里很快就会原谅他。

(选自《齐鲁晚报》2010年4月12日,有删改)

13.围绕“一条银色的裤子”,母亲对安东尼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在空格里填上恰当的词语。(3分)

口口——口口——口口

14.文章多处为母亲修复母子关系埋下了伏笔,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分析。(4分)

15.你是怎样看待安东尼这个形象的?(4分)

16.小说以“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为标题有什么作用?(4分)

13      3    拒绝(反对)——理解(支持)——自豪

14      4    ①“这有什么,凯瑟琳?就一条裤子嘛。”表明母亲为是否答应儿子的

要求而犹豫。②“我知道我将要输掉这场战争了。”“输掉这场战争”,

暗示母亲对儿子的固执感到无奈,产生了动摇。③“我暗暗叹了一口气,

不情愿地在旧餐桌上铺开了那块闪闪发亮的银色布料。”叹气和铺开布

料,表明母亲在行动上已开始让步。④“一丝温柔悄悄地潜入我那赌气

的心。…‘悄悄地潜入”,表明母亲逐渐包容、理解安东尼。(找对一处1

分,分祈1分)

15     4     安东尼是一个处于青春叛逆期的青少年,他自立、热情、冲动。(2分)

他的自立和热情值得肯定。然而,他追星狂热,过于冲动、固执,不可

取。(2分)

16     4     营造了温馨的氛围,暗示母子关系的修复;引起读者的想象,含蓄地表

达了加强沟通,互相理解,共享美好时光这一主题。

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9分)

银行里的男孩

(美国)菲利普·罗斯

一天,我到西大街某银行的一个小型储蓄所准备开个新账户。

已经是午饭时间,储蓄所里只有一个职员在值班。那是一位大约40岁的黑人,紧贴头皮的头发,小胡子,整洁、笔挺的棕色西装,身上的每一处都暗示着,他是一位细心谨慎的人。

  这位职员正站在柜台后面,柜台前站着一位白人男孩,黄棕色的头发,穿着一件V.字领的毛线衣,一条卡其裤和一双平底鞋。我想我特别注意他是因为他看起来更像一位初中生,而不是一位银行的顾客。

  男孩继续引起我的兴趣的是下面所发生的事。

  他手上拿着一本打开的存折,脸上写满了沮丧的表情。“但是我不明白,”他对银行职员说,“我自己开的账户,为什么我不能取钱。”

  “我已经向你解释过了。”职员对他说,“没有父母的信函,一个14岁的小孩不能自己取钱。”

  “但这似乎不公平,”男孩说,他的声音有点颤抖,“这是我的钱。我把钱存进去。这是我的存折。”

  “我知道是你的存折。”职员说,“但规定就是那样。现在需要我再讲一遍吗?”

  他转身对我微笑了一下。“先生,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

  “我本来想开一个新账户,但是看到在这里刚刚发生的一幕后,我改变了主意。”我说。

  “为什么?”他说。

  “就因为你说的话。”我说,“如果我理解的没错的话,您刚才的意思是说,这个孩子已经够年龄把钱存入你们的银行,却没有达到取出他的钱的年龄。如果无法证明他的钱或者他的存折有任何问题的话,那么银行的规定的确太可笑了。”

  “对你来说也许可笑,”他的声音稍微提高了一点,似乎有点生气了,“但这是银行的规定,除了遵守规定,我没有别的选择。”

  在我跟银行职员辩论的时候,男孩满怀希望地紧挨着我,但最终我也无能为力。突然我注意到,在他手上紧抓着的那本打开的存折上显示只有100美元的结余。存折上面还显示进行过多次小额的存款和取款。

  我想我反驳的机会来了。

  “孩子,以前你自己取过钱吗?”我问男孩。

  “取过。”他说。

  我一笑,转问银行职员:“你怎么解释这个?为什么你以前让他取钱,现在不让呢?”

  他看起来发火了。“因为以前我们不知道他的年龄,现在知道了。就这么简单。”

  我转身对男孩耸耸肩,然后说道:“你真的被骗了。你应该让你的父母到这里来,向他们提出抗议。”

  男孩看起来完全失望了。沉默了一会儿,他把存折放进背包,然后离开了银行。

  银行职员透过玻璃门看着男孩的背影消失在街道的拐角,转身对我说道:“先生,你真的不应该从中插一杠。”

  “我不应该插一杠?”我大声说道,“就你们那些该死的规定,难道他不需要一个人来保护他的利益吗?”

  “有人正在保护他的利益。”他平静地说。

  “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银行。”

  我无法相信这个白痴居然会这样说。“瞧,”我揶揄道,“我们只是在浪费彼此的时间。但你也许愿意跟我解释解释银行如何保护那个孩子的利益。”

  “当然,”他说道,“今天早上我们得到消息,街上的一帮流氓已经勒索这个孩子一个多月。那帮混蛋强迫他每周取一次钱给他们。显然,那个可怜的孩子由于太过害怕而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那才是他为什么如此烦恼的原因。取不到钱,他害怕那些流氓会打他。不过警察已经知道这件事,今天他们也许就会实施抓捕行动。”

  “你的意思是说根本没有年龄太小而不能取钱的规定?”

“我从没听说过这个规定。现在,先生,你还需要开户吗?”

17.“银行里的男孩”为什么会引起“我”的兴趣?请简要概括。(4分)

18.选文用第一人称来写有什么好处?(2分)

19.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他手上拿着一本打开的存折,脸上写满了沮丧的表情。

(2)在我跟银行职员辩论的时候,男孩满怀希望地紧挨着我。

20.文中“我”的“插一杠”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4分)

21.综观全文,你看出“黑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中你悟出了什么?(5分)

17.(4分)他看起来更像一位初中生,而非银行的顾客;银行职员不给这位开了账户的14岁的男孩取钱。

18.(2分)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

19.(4分)(1)男孩因害怕挨打但又取不到钱而灰心失望。 (2)“我”的主动帮助让男孩看到了希望,因此紧紧地靠着“我”。

20.(4分)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从侧面烘托出“黑人”保护孩子利益的执着;欲扬先抑。

(1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1.(5分)性格(3分,答出一点1分,答出两点3分)关注细节,小心谨慎;耐心热情,关心客户;热爱工作,忠于职守。    启示:(2分)言之成理即可。

(牡丹江)“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鹤…… 我们祝福你的生日,我的中国……”在祖国六十华诞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为祖国母亲献上最美好的祝愿。 祝福您:如东生的旭日,光芒万丈;

祝福您:

祝福您:

祝福您:

示例:如常青的松柏,生命永驻。   如巍峨的高山,傲视寰宇。  如浩瀚的大海,包容万物。  评分标准:(3分)每空1分,符合题意,语言流畅即可。

父子间的怯意

韩羽

①我怕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了一声……
②有时却是另一副样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边头也不回地说:“唱一个我听听。”我在后边就模仿着戏台上的花脸呜呜哇哇地唱起来。他说:“瞎胡唱,别唱了。”我说:“你唱一个。”他唱起来:“我不该,咳咳咳咳,老王爷,咳咳咳咳……”也是随唱随编,瞎胡唱,越唱越带劲儿。
③我们俩常常一起去看庙。“看庙”二字,说句文词,是父亲杜撰的。看庙就是去看庙里的壁画,是让我开阔眼界,是培养我画画的一种方式,这很有点像现在的参观美术展览馆或画廊。我父亲本是老农民,竟与文人想到了一起。
④吃过早饭,父亲将粪筐往肩上一背,抄起粪叉说:“走,看庙去。”母亲说:“今天不拉土了?”父亲说:“回来再说。”我们就在这“回来再说”的空当里看了许多庙。庙有大有小,有远有近。近则三五里,远则十几里。一去一回就是几十里。全堂邑县境内的庙我们几乎都看遍了。
⑤父亲对庙里的壁画还加以评论。他指着《八仙过海》的海水说:“你看这水,涟涟地像是在颤动。”又用手摸着墙说:“这墙是平的,你再远看,不是坑坑洼洼地凸起来了吗?”其实现在看来,稀松得很,无非是靠了反复重叠的弧形线条引起的错觉。父亲最佩服的是《八破图》,破扇子、破信封、破书本、破眼镜盒……他像在集市上买粮食时将粮食粒捻来捻去还嚼一嚼那样仔细,猫着腰将那画上的破信封的一角又摸又抠,远瞧瞧,近瞅瞅,长叹一口气说:“像真烧焦了一样。”他一指点,我也惊叹起来。最后,总是照例的一句话:“使劲儿看,好好记住。”
⑥我12岁那年考上初中,学校在聊城,离家15公里多。过了正月十五,要开学了。吃过早饭上路,父亲背上粪筐跟我走了出来,虽没说话,我知道他是送我。一直走出10公里开外看见聊城古楼了,他说:“快了,你走吧。”这时旷野无人,惟有寒风积雪,一抹虚白的阳光和远处的几声鸡啼。望着逐渐远去的、背着粪筐的父亲的身影,我只想反身向他追去。
⑦再以后,我参加了工作,按家乡人的看法,凡是吃公家饭的人就是“干部”。我很少回家了,一晃就是十几年,大约是1960年,父亲到天津看我来了。我说:“今天咱们上街吃一顿狗不理包子,再领你去看看美术展览。”他问什么是美术展览,我觉得一两句话说不清,我提起以前的事:“我小时候你不是常领我去看庙吗?和看庙差不多。”
⑧刚走过劝业场,我一回头,见他正弯腰从地上捡烟头,我嚷了一声:“扔了!你也不嫌脏。”他赶紧扔了烟头,眼神带有惶惑和惧意。这眼神使我凄然,是什么使父亲对我有了怯意?我反而愿意再看到小时候父亲扇我巴掌时那瞪圆了的眼。

11.除“唱戏”和“看庙”两件事外,还写了父亲的哪些事情?( 3分)

12.分析下列“父亲”语言的语气特点及其所包含的情感内涵。(4分)
① “使劲儿看,好好记住。”

②“快了,你走吧。”

13.简要概括“父亲”的形象特征。(4分)

14.小说的题目是“父子间的怯意”,“父”与“子”为什么对对方有“怯意”?(5分)

11.父亲送我上学(1分)父亲来天津看我(1)父亲从地上捡烟头(1)

12.①语气近乎命令,但流露出的是对我的欣赏和鼓励。(2)

 ②语气简短而决断,但其中包含的是父子间难舍的深情。(2)

13.“父亲”质朴率真的性格特点(唱戏、)(1分);他深爱着自己的儿子,对儿子寄以极大的期望(看庙、送我上学)(2分);他用自己的方式引导教育孩子,表达情感、教育方式粗中有细(看庙)(1分)。

[d589d7f96992a6e9.jpg]

爱,从来不卑微(15分)

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为生命的某些命题所困扰。关于人生终极关于真情的困惑。心灵的空间里满是楼宇隔绝起来的如壁的冷漠,使我因为这个年龄而丰盈起来的心像一株水仙渐渐在沙漠里枯萎。

一个午后,校园里播放着一首不知名的美国歌曲,我和几个同学站在一栋楼房的角落里聊天。面前的桌子上,摆着为革命老区失学的孩子们募捐的纸箱。为了引起过往行人的注意,我们把一组放大的黑白照片贴在一块长幅的红布上。相片上的那些孩子坐在用帐篷搭起的教室里,纯真而渴求的目光齐齐地望着前方。

他正佝偻着身子很吃力地背着脏兮兮的尼龙袋从我们面前走过。忽然停下来。在那个粘有地震灾区照片的牌子跟前停了下来。很久才移向另一张。我们不禁哑然失笑。我的同学拽拽我:“小心点,别不留神让他把捐赠的几件衣服当作垃圾收走了。”

我笑笑,低头清理那叠少得让人脸红的捐款。突然感觉眼前有什么东西在晃动,我吃惊地抬起头,老

头不知何时已来到了我的面前,一只枯黑得像老松树皮的手抖抖地递过来一元钱。

我惊讶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回过神来,他已把钱放在了桌上,摆摆手,像完成了一个伟大的使命似的微昂着头离开了……
我仍然呆呆地站着,望着他佝偻着远去的背影,一股莫名的敬意从心底缓缓流过。这个曾在我眼中渺小而卑微的生命,以他朴实的力量深深震撼了我!
在真情有些消瘦的年代里,这位或许因为贫困而被人们淡忘了的老人,却用生命里那条流淌着朴实的爱的血脉,尽了许多人冷漠的认为是义务的一点责任。
心中种种命题忽然有了答案——在我们只用华丽的文字呼喊爱渐迷失的时候,又有多少真正宝贵的东西被我们不屑的丢掉?老人弓腰拾到的,难道仅仅是我们丢弃的垃圾吗?

12.文章前面部分多次写“我”对拾垃圾老头的“不屑”,老头的哪些表现令我“不屑”?请简要概括。(4分)

13.为什么说老人的生命里流淌着的是“朴实的爱的血脉”?(3分)

14.文章开头说“我一直为生命的某些命题所困扰”,结尾又说:“心中种种命题有了答案”。请问“我”为什么而“困扰”?“我”找到了什么“答案”?(4分)

15.老人的善举让“我”产生了“莫名的敬意”,甚至在他远去之后“我”仍然呆呆地站着。如果你是文中的“我”,此时,你最想对老人说什么?(4分)

[4bfa216e15d6bfac.gif]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7.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2分)

(1)卖( ) (2)应( )

8.请分别给这三段文字拟写一个小标题。(3分)

(1) (2) (3)

9.在第三自然段横线处填上唐朝志南和尚的一句诗 。(2分)

10.仿照示例,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3分)

示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出来。

”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

花下成千上百的蜜蜂嗡嗡地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11.文中写道:“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什么感觉?你觉得春风还像什么呢?(4分)

7、nǒng    hè   8、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9、吹面不寒杨柳风  10、“闹”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蜂舞蝶飞,喧闹沸腾的景象,突出了花儿的繁茂,表现了盎然的春意。11、(1)给人的感受:温暖、轻柔、亲切、慈爱、幸福……(2)春风还像画家的笔等。

古诗文默写。(10分)

(1) ,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

(2)几处早莺争暖树, 。(《钱塘湖春行》)

(3) ,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

(4) ,志在千里。(《观沧海 》)

(5)《夜雨寄北》中诗人设想未来相逢情景的诗句是

(6)诗人孟浩然在《过故人庄》描写农家劳动生活的两句“ 。”

(7)《论语》中“ ”,这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处世之道。

[c98479d6ce7c6555.gif]

拨动心弦的微笑

马德

那天,我到火车站去接汉口来的客人。

清晨的车站广场上,稀稀拉拉的,没有几个人。我正要走进售票大厅去买一张站台票,门口的角落里,突然走出一个男人,他向前跨了两步,有些犹豫地朝我喊了声:“大哥”。

起初,我以为听错了,因为我并不认识他。回头看了看,身后并没有其他人。接着,男人又叫了一声“大哥”。他的目光怯怯的,有些无助,也有些无奈。我说,你叫我吗?我想证实一下。他点点头说,大哥,是这样的,下公共汽车的时候,我的钱被人掏了,我回不了家了,我是想……

我明白了他的意思,我的脑海中立刻涌现出了许多画面:弄残了肢体的行乞者,编造家里遭受平顶之灾的行骗者……繁华的街角、车站、码头,这样的人到处都是。就在刚才,售票大厅的外面,还有一个老婆婆趴在地上,摇动着饭盒,向人们要钱呢。

我怎么办?这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骗子?是一走了之,还是施救于他?我飞快地在心里忖度着。男人低着头,惴惴不安地等待着我的回答。就在这时候,一个六七岁的女孩跑过来,说,叔叔,真的,我爸爸的钱真的丢了!说完后,她朝我微微一笑。这个小女孩的笑容真漂亮,那纯净的甜美的笑容,像清泉,一下子流到我的心坎里。

男人一见女孩跑过来,突然扯开嗓门嚷了一句:让你站在一边等着,谁让你过来的!女孩被父亲的厉声呵斥吓坏了,她紧紧扯住了父亲的衣襟,不松手。

这会不会是父女俩为我上演的一出戏?我的脑海里立刻又冒出这样一个念头。但一想到刚才女孩那纯净的笑容,心里不免犯嘀咕,不会吧,他们怎么会是骗子呢?我在心里暗暗地骂了自己一句。

小女孩说,叔叔,你要是不相信,我会唱歌,我给你唱一首歌吧。说完后,小女孩又甜美地一笑。她松开扯着父亲衣襟的手,一本正经地摆了个站姿,歪着头想了一下,便唱了起来:秋风秋风轻轻吹,棉桃姐姐咧开嘴,你看她露出小白牙……这是我熟悉的一首儿歌,我俯下身一把抱住女孩,说,孩子,别唱了……我一连说了几个别唱了,然后站起身,对男人说,大哥,你需要多少钱?

我,我需要……我需要150块钱。男人不知道是激动,还是因为难以启齿,总之吞吞吐吐半天,才说出这个数字。我把钱递给他的时候,他问我要地址,说将来要还我。我摆摆手说,不用了。我俯下身子,拍了拍小女孩的脸蛋,说,小家伙,真可爱!说完我就走了。

在站台上,我等到了要等的火车,也接到了要接的人。然后,顺着站台往回走,快上天桥的时候,我突然听到沉闷的敲击窗户的声音,抬头一看,原来是那父女俩。他们坐在即将开行的一列火车里,正咧着嘴,一边朝我摆手,一边朝我微笑。啊,他们不是骗子。是啊,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那么多骗子。

那一刻我为什么会突然坚决地拿出钱来帮助那个男人呢?现在想起来,

,突然拨动了我心弦的缘故吧。

微笑,是不是上帝赋予全人类的共同语言呢?你看,这甜美的语言,像一只温柔的手,一下子就触到了人性中最柔软的部分。我想说的是,不仅是这个小女孩,当我们也试着用微笑面对别人的时候,会不会一下子拨动整个世界友善的和弦呢?



16.通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空。(3分)

车站接人,偶遇一失窃男子向我求助

17.通读全文,你认为本文以“爱,从不卑微”为题的原因是什么。(3分)

18.文章第⑤段写道“男人低着头,惴惴不安地等待着我的回答”,请根据上下文描写出“男人”这时的心理。(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19.请按照要求,在“圈点评注”栏内,分别为文中A.、B.两处的词语和句子作批注。(6分)

20.读完文章后,你对“微笑”一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请用一组排比句写出你对“微笑”的理解。(3分)

16.示例:我担心上当受骗

小女孩的儿歌和微笑使我为先前的想法而感到愧疚

         看到父女俩在列车上的微笑,为自己选择了正确的做法而欣慰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每空1分。能正确概括情节要点即可得分。

17.本文主要记叙了“我”偶遇一陌生男子求助,先生怀疑,后在其小女儿纯净微笑的感染下,转变看法,给予信任和帮助的故事。那“拨动心弦的微笑”是甜美的语言,让人与人之间充满了信任、友善和关爱。同时以“微笑”为线索组织材料,使文章浑然一体。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能结合内容揭示标题含义1分,能准确把握文章情感1分,答出线索及作用1分。

18.示例:我不是个骗子,只是一时落难,请一定相信我。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准确体现男人当时心理占1分,语言表述占1分。

19.A处示例:流,是流淌、润泽的意思。小女孩漂亮、纯净而甜美的笑容,一下子打动了我,像一股清泉润泽我起初冷漠而怀疑的心。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流”的含义1分,表达作用2分。

B处示例:运用比喻修辞,将微笑比作温柔的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微笑巨大的力量。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句子的修辞方法1分,表达效果2分。

20.示例:微笑是温柔的手,它可以拨动世间友善的和弦;微笑是温暖的春风,它可以融化人们心中隔阂的坚冰;微笑是甜美的语言,它是人类最美丽的沟通。

本题共4分。句式符合要求得1分,内容恰当得2分,语言生动形象得1分。

炉火

臧克家  

①金风换成了北风,秋去冬来了。冬天刚刚冒了个头,落了一场初雪,

我满庭斗艳争娇的芳菲,顿然失色,鲜红的老来娇,还有各色的傲霜菊花,一夜全白了头。两棵丁香,叶子簌簌辞柯了,像一声声年华消失的感叹。
  ②每到这个季节,十一月上旬,我生上了炉火,一直到明年四月初,将近半年的时光,我进入静多动少的生活。每到安炉子和撤火的时候,我的心里总有些感触,季候的变迁,情绪的转换,打下了很鲜明、很深刻的印记。
  ③我的小四合院,每到冬季,至少要安六个炉子,日夜为它奔忙,我的家人总是念咕说:安上暖气多省事呵,又干净。A.我也总是用我的一套理由做挡箭牌:安暖气花费太大呀,开地道安管子多麻烦呵,几吨煤将放在何处?还得有人夜里起来烧锅炉……,我每年这样tánɡ sè,一直tánɡ sè了二十一年。其实,别的是假的,我中心的一条是:我爱炉火!
  ④我住北房,三明两暗。左右两间有两个炉子,而当中的会客室,却冷冷清清,娇花多盆,加上两套沙发,余地供回旋的就甚少了。客人来了,大衣也不脱,衣架子成空摆设。到我家做客的朋友们,都说我屋子里的温度太低了。会客室里确是有点清冷,而我的写作间兼寝室却暖和和的。炉子,成为我亲密的朋友,几十年来,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它,有时暴烈,有时温柔,它伴我寂寞,给我安慰和喜悦。窗外,北风呼号,雪花乱飘,这时,炉火正红,壶水正沸,恰巧一位风雪故人来,一进门,打打身上的雪花,进入了我的内室,沏上一杯龙井,泡沫喷香,相对倾谈,海阔天空。B.水壶咝咝作响,也好似参加了我们的叙谈,人间赏心乐事,有胜过如此的吗?
 ⑤每晚,我必卧在床上,对着孤灯,夜读至十时,或更迟些。炉火伴我,它以它的体温温暖我,读到会心之处,忽然炉子里砰砰爆了几声,像是为我欢呼。有时失眠了,辗转不能安枕,瞥看炉子里的红光一点,像只炯炯的明眸,我心安了,悠悠然,入了朦胧的境界。

⑥暖气,当然温暖,也干净,但是呵,它不能给我以光,它缺少性格与一种活力。我要光。我要性格。我要活力。

⑦我想到七八岁上私塾的时候,冬天,带上个铜“火箱”,里边放上几块烧得通红的条炭,用灰把它半掩住,“火箱”盖上全是蜂窝似的小孔,手摸上暖乎乎的,微微的火光从小孔里透露出来,给人以光辉,它不仅使人触感上感到温暖,而且透过视觉在心灵上感受到一种启示与希望的闪光。
  ⑧有这种生活经验的人,会饶有情味地回忆到隆冬深夜,置身在旷山大野中,几个同伴围在篝火旁边取暖的动人的情景。火,以它的巨大热力使人通体舒畅,它的火柱冲天而起,在__中给人以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与向前冲击的勇气。在它的猛烈的燃烧中,迸出劈劈啪啪的爆炸,不像一声声鼓点吗?
  ⑨炉火当然不是铜“火箱”,也不是篝火,可是它们也有相同的性格:它们发热,它们发光,它们也能发出震撼心灵的声响。几十年来我独持异议不安暖气,始终留恋着炉火,原因就在此。
1984年11月24日

圈点评注

A.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为句中框定的词语作注。

挡箭牌:

B. 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品评赏

15. 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篝火( ) tánɡ sè ( )

16. 文章开头第①自然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4分)

17. 作者在文中揭示了“炉火”的哪三个特点?请结合这三个特点谈一谈“炉火”带给“我”怎样的感受和影响。(6分)

18. 作者为凸显“炉火”的形象,采用了怎样的写法?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5分)

19.在“圈点评注”栏内,分别为文中的(A.)、(B.)两处的词语和句子作批注。(6分)

20. 根据下面句子的特点,仿写一个句子。(3分)

(提示:高山,大海,绿树,鲜花,碧草等均可)

例句:火,以它的巨大热力使人通体舒畅,它的火柱冲天而起,在__中给人以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与向前冲击的勇气。

15.ɡōu  搪塞

16.作用:(1)渲染了冬天肃杀的氛围,对季后的变迁流露出些许感伤的情绪。

         (2)写出了冬季的到来,为下文安炉子写炉火做铺垫。

         (3)开篇景物描写采用对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起笔不俗,吸引了读者。

         (4)描写了秋去冬来,百花凋谢的情景,从而渲染了一种肃杀冷清的氛围,与下文写炉火带给自己的希望与光形成对比,从而突出作者对炉火的喜爱与赞美。

评分意见:

  学生回答出两点即可,给4分。作用不必拘泥于上面4点范围。

17.特点:发热,发光,也能发出震撼人心的声响,

感受和影响:它发热,如同友人一般给“我”以温暖;

它发光,给人以启示和希望;

它也能发出震撼人心的声响,如同在召唤着“我”振作精神,永葆青春的活力。

评分意见:

三个特点,各1分;感受和影响,各1分。可分条回答,亦可综合回答。

18.运用对比的写法。文章以暖气和炉火作比较,写出两者的不同,表现作者对炉火的偏爱;又以铜“火箱”、篝火与炉火作比较,写出它们的共性特点,赞颂光明的力量。

评分意见:

对比手法,2分;简要分析,2分。

19.示例(1):

A.挡箭牌,原指防御弓箭用的盾牌,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指我不想安装暖气的借口。表现了我对火炉的依赖、不舍。

B.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火炉看成是一位旧友与我们一起谈天说地,表现了“我”与它感情深厚,对它充满喜爱之情。

示例(2):

A.挡箭牌:古代防御武器中可以抵挡刀箭用的盾牌,比喻推掉事情的借口或可以掩护的东西。这里是说我为不安暖气找理由。这个词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我执意要炉火而不安暖气的态度,用语平实准确。

B.拟人手法,水壶咝咝作响就像参加我与朋友的交谈一样,而且用反问句,增强了语气,表现了作者沉醉其中,人间赏心乐事没有胜过于此的。

20. 评分意见:

   语句无不当,基本合乎要求,即可给3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