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的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后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②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了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不仅唱歌十分在行,而且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作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③在昆明乡下,一年四季,早晚都可以听到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由呈贡赶火车进城,向例得骑一匹老马,慢吞吞的走十里路。有时赶车不及,还得原路退回。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有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有时面前三五步路旁边,忽然出现个花茸茸的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经赶马女孩子一唱,才扑着翅膀掠地飞去。这种鸟大白天照例十分沉默,可是每在晨光熹微中,却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郭公郭公”反复叫个不停。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伏在草丛中的云雀群,却带点鼓励意思相互应和。直到穷目力看不见后,忽然双像小流星一样,用极快速度下坠到草丛中,和其他同伴会合,于是另外几只云雀又接着起飞。赶马女孩子年纪多不过十四五岁,嗓子通常并没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
7、第①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写出了年轻妇女什么样的性格特点?(2分)
8、昆明附近的年轻女子的共同特征是什么?请用“ ”划出。这些年轻女子的共同特征展示了当地什么样的民风?(4分)
9、第③段的主要内容是( )(2分)
A.、山野对歌B.、山路漫歌C.、村寨传歌
10、写赶马女孩的歌唱之美时,运用了大山里哪些背景作映衬?(2分)
11、第③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12、文中写云雀敏捷的身姿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效果?(2分)
13、文章重点写唱歌人所处的环境有什么作用?(2分)
7、得意自豪,淳朴大方。
8、共同特征:“性情开朗活泼……若无其事!” 民风:淳朴、勤劳、热情。
9、B
10、山林茂密,山花烂漫,山鸟齐鸣。
11、拟人,显得生动活泼,让人感到了花的灵性和花色的纯净。
12、动作:起飞、扶摇、盘旋、唱歌、钻、下坠;效果:把云雀敏捷身姿和悦耳的鸣叫描绘得栩栩如生。
13、衬托唱歌人优美自然,发乎性情的歌声。
父亲的收藏
作家茨威格喜欢收藏名人的手稿,他有过许多非常珍贵的藏品。他的墙上挂着布莱克的一幅素描和歌德一首诗的手迹,他的柜中放着巴赫、海顿、肖邦的乐谱,他甚至收存了莫扎特11岁时的一件手稿。诸如此类的珍品太多了,这些东西如果留到现在,几乎是价值连城。可惜的是,它们在茨威格自杀后全部散失了,有些可能永远从世间消失了。
我是在一本杂志上读到这则轶事的。读完后我唏嘘不已。太可惜了,我说。然后突然又想起什么似的回过头去,问已退了休坐在沙发上看报纸的父亲,这么多年,您收藏了什么?
父亲一愣。过了片刻,父亲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没有没有,父亲说,我没收藏什么。我听了后,顿时狐疑起来,我知道父亲有一只木箱子,平时总是锁着的,里面到底装着什么,谁也说不清楚。这么一想,我忍不住一阵窃喜,莫非父亲真的收藏着什么值钱的好东西?
“您别逗了,”我笑了起来, “您那木箱子里是不是有几件是明清时代的官瓷?”父亲没有说话,只是摇头。要不,就是徐悲鸿的奔马图、郑板桥的难得糊涂。父亲仍然摇头。我急了,再不济,也有几块黄金白银或者祖传的玉镯什么的吧?
父亲依然不慌不忙地看他的报纸,脸上呈现着温和的笑.那笑此刻在我的眼里却开始变得有些神秘。我想父亲肯定藏着什么传世珍宝,他只是不肯拿出来让我们分享罢了。我的好奇心越发大了起来。 “我只想看看,不会要您的东西的。”我对父亲说。
过了一会儿,父亲放下手头的报纸,问,你真要看么?我一个劲地点头。父亲走到自己的卧室,搬出了那只箱子,把它打开,然后开始一件件地拿出来。
父亲的藏品大致如下:
三个儿女从小学时代开始的成绩报告书,三好学生奖状,参加各种竞赛的获奖证书。一本破旧的新华字典,扉页上有某某学校三等奖字样,年代久远了,字迹模糊看不清楚。好几份我和小弟的检查书。一大扎一大扎我们姐弟三个写给父母的信件,还有几封特别的信,是姐姐谈恋爱时她男朋友写过来的,不知怎么被父亲收着了。然后就是几本剪贴薄,翻开来一看,是姐姐和我发在报刊上的涂鸦之作。
父亲颇吃力地弯着腰,一边收拾着,一边说,你看么,没有什么值钱的呀。我没有回答父亲的话,有那么一会儿,我愣在那里。的确,和茨威格的藏品比较起来,父亲的收藏没有一件是珍品,但我知道,在父亲眼里,它们却是无价之宝。就在那一刻,突然地,我忍不住想流泪,人们常说父爱如山,今天我才真正感觉到它的沉重的分量。
1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2分)
14.本文所要表达的思想 感情是什么? (2分)
15.文中写“父亲一愣”与“我愣在那里”,根据语境内外体会“愣”字在两处所表达的不同含义。(4分)
16.根据文中对父亲的描写,说说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分)
17.关于“父亲的收藏”,文中设置悬念的作用是什么? (3分)
13.(2分)在我的追问下,父亲拿出了自己的珍藏品。
14.(2分)为了歌颂深重的父爱。
15.(4分)父亲的"愣"是对自己收藏的东西还能引进儿子的关注感到意外;儿子的"愣"是从父亲的与众不同的藏品中感受到了深深的父爱而发呆。
16.(3分)一个细心、温和、关爱孩子的好父亲。
17.(3分)①是激发"我"的好奇心,更吸引读者;②是在揭示秘密之后能引进读者的深思,感情的共鸣。
【甲】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宵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摘到覆盆 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乙】自从唐人写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多有人把它当作品评山水的论断。殊不知原诗只是着力烘衬桂林山水的妙处,并非要褒贬天下山水。本来天下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风致,桂林山水那种清奇峭拔的神态,自然是绝世少有的。
尤其是从桂林到阳朔,一百六十里漓江水路,满眼画山绣水,更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象,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体。这种奇景,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画师,想要用诗句、用彩笔描绘出来,到底又有谁能描绘得那山水的精髓?
凭我一枝钝笔,更无法替山水传神,原谅我不在这方面多费笔墨。有点东西却特别触动我的心灵。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从来却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过一条水,这样泛溢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想象。只有桂林山水。
如果你不嫌烦,且请闭上眼,随我从桂林到阳朔去神游一番看个究竟。最好是坐一只竹篷小船,正是顺水,船稳,舱里又眼亮,一路山光水色,紧围着你。假使你的眼福好,赶上天气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满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晕糊糊的,使人恍惚沉进最恬静的梦境去。
8.甲文写的是____________的景色,乙文写的是_____________的景色。(2分)
9.用原文中的词语概括所写景物的特点,甲文可以用____________ 概括,乙文可以用 ______________来概括。(2分)
10.用横线在甲文中划出总写句,在乙文第二段中画出议论、抒情的句子。(2分)
11.仿照下列句子,用句中加点的词语造句(3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12.从作者写景的目的来看,甲文写景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写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8.(2分)百草园 桂林山水
9.(2分)无限趣味 清奇峭拔
10.(2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这种奇景……山水的精髓? 11.(3分)略
12.(2分)表现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怀念 表现作者对桂林美景的喜爱与赞美。
带白蘑菇回家(毕淑敏)(15分)
妈妈爱吃蘑菇。
到青海出差,在幽蓝的天穹与黛绿的草原之间,见到点点闪烁的白星。
那不是星星,是草原上的白蘑菇。
路旁有三三两两的藏胞,坐在五颜六色的口袋中间,仰着褐色的面庞,向经过的汽车微笑。袋子口,颤巍巍地露出花蕾般的白蘑菇。
从鸟岛返回的途中,我买了一袋白蘑菇,预备两天后坐火车带回北京。
回到宾馆,铺下一张报纸,将蘑菇一柄柄小伞朝天,摆在地毯上,一如它们生长在草原时的模样。
小姐进来整理卫生,细细的眉头皱了起来。我忙说,我要把它们带回去送给妈妈。小姐就暖暖地笑了,说您必须把蘑菇翻个身,让菌根朝上,不然蘑菇会烂的。草原上的白蘑菇最难保存。
进了卧铺车厢,我小心翼翼地把纸箱塞在床下。对面一位青海大汉说,箱子上捅了那么多的洞,想必带的是活物了。小鸡?小鸭?怎么不 听见叫?天气太热,可别憋死了。
我说,带的是草原上的白蘑菇,送给妈妈。
他轻轻地重复,哦,妈妈……好像这个词语对他已十分陌生。半晌后他才接着说,只是你这样的带法,到不了兰州,蘑菇就得烂成污水。
我大惊失色说,那可怎么办?
他说,你在卧铺下面铺开几张纸,把蘑菇晾开,保持它的通风。
我依法处置,摆了一床底的蘑菇。每日数次拨弄,好像育秧的老农。蘑菇们平安的穿兰州,越宝鸡,直逼郑州…… A. 不料中原一带,酷热无比,车厢内郁闷如桑那浴池,令人窒息。青海汉子不放心地蹲下检查,突然叫道:快想办法!蘑菇表面已生出白膜,再捂下去,就不能吃了!
在蒸笼般的火车里,你还有什么办法可想?我束手无策。大汉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又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我说,这不是更糟了?他并不解释,三下五去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对周围的人说:烦请各位把自家的东西,拿到别处去放。腾出这个小桌,来放小箱子。箱子里装的是咱青海湖的白蘑菇,她要带回北京给妈妈。我们把窗户开大,让风不停地灌进箱子,蘑菇就坏不了啦。大家帮帮忙,我们都有妈妈。
人们无声地把面包、咸鸭蛋和可乐瓶子端开,为我腾出一方洁净的桌面。
B. 白蘑菇黑色的血液,渐渐被蒸发了,烘成干燥的标本。
C. 青海大汉坐的窗口是迎风的一面,疾风把他的头发卷得乱如蒿草。无数灰屑敷在他的脸上,犹如漫天抛洒的芝麻。若不是为了这一箱蘑菇,窗子原不必开得这样大。我几次歉意地说同他换换,他一摆手说,草原上的风比这还大。
终于,北京到了。我拎起蘑菇箱子同车友们告别,对大家说,我代表自己和妈妈谢谢你们!
大家说,你快回家去看妈妈吧。
由于路上蒸发了水份,白蘑菇比以前轻了许多。我走得很快,就要出站台的时候,青海汉子追上我,说:有一件很要紧的事,忘了同你交待——白蘑菇炖鸡最鲜。
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
8.我的白蘑菇完好无损从青海带回北京,期间得到了一些人的帮助,概括说说,他们帮我做了什么事。(3分)
9.“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最最适合放在______处。(划线A.、B.、C.三处中选一处)(2分)
10.“人们无声地把面包、咸鸭蛋和可乐瓶子端开,为我腾出一方洁净的桌面。”联系上文,大家被青海大汉的哪句话深深打动,为什么?(3分)
11、(1)写出划线句子的表达作用。(2)另摘录一处青海汉子让你倍感到温暖和感动的细节。(4分)
12. 一位读者阅读本文后非常感动,写下了读后感。结尾说:“白蘑菇很轻很轻,但在我的心里很沉很沉,……”,请你继续往下写几句话,完成这篇读后感的结尾。(3分)
[3e1b97006f587d8f.gif]
很要紧的事,忘了同你交待——白蘑菇炖鸡最鲜。(各2分) 12. 只要能顺着“沉”,表达出“沉”即可。白蘑菇代表着一种别样的温暖和感动;一份亲情的理解;一份感恩的心。(一点即可)原文参考:白蘑菇很轻很轻,但在我的心里很沉很沉,在无数个人生的驿站,我们的心灵会因为妈妈相通,我们的记忆会因为曾经的白蘑菇而震颤、停留。在我们的历程中,有没有这样的白蘑菇让你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倍觉亲切和感动,在我们的记忆中,有没有这样一个画面,有人撒落了一地的白蘑菇,你微笑的和他一起捡拾?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题。(12分)
天 窗
江南月
①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不仅为我们平添光亮,更让我们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②夏夜,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穿着母亲缝制的方领衫,枕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明月高悬,透过天窗,泻下轻轻柔柔的月光。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过母亲的衣橱,在青砖地上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一颗两颗美丽的星星,也赶热闹似的隔着天窗向我和母亲温柔地眨眼,低低地絮语。那一方窄窄的小小天窗,足以把稚嫩的视线放大,把美丽的想象撑起,星空的神秘和趣味便注满了我幼年幻想的心域。
③因有这一扇天窗,卧房里便舞动着游丝般的轻柔和温馨。母亲手摇蒲扇,缓缓地扇着,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惬意极了。她一边借着丝丝缕缕的亮光给我扇风,一边给我猜各样的谜语:“开嘛开白花,结嘛结四牛角。”我答是母亲在池塘里采的红菱,母亲便夸我聪颖。这还不够,母亲总是拗不过我的撒娇和对故事的喜爱。每每此时,她会不由自主地抬头凝望天窗外一颗两颗水晶般的星子。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便娓娓地在我心间摇曳出莲花般的清润和痴醉。常常,母亲的声音融着天窗下的那片亮光,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地抚遍我的全身,溢进我的心坎。
④江南多雨,尤其是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因为有了这扇天窗,更让我感受到万般雨意千般诗情。天窗外,夜色冥茫。月亮躲起来了,星星躲起来了。唯有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细雨,如烟般笼着鳞鳞的瓦片和一扇玲珑的天窗。童稚的心灵,透过那一方小小的天窗,遐想着偌大的夜宇舞起了巨幅绸缎,若是裁剪一匹让母亲为我做新衣裳,那有多好呀。想着想着,雨滴水润润,湿漉漉,仿佛倏的一下钻进我的心里蔓延开来。
⑤仲夏,多雷阵雨。屋内,昏黄的灯苗闪闪烁烁的,把灯光里缝制衣服的母亲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好长。雨点如一名来自天界的乐师,水乡泽国便奏起了铿锵有力的天籁,哗啦哗啦的。听久了,听熟了,就能辨出,雨声如泉水般叮叮咚咚的,是奏响在玻璃天窗上的乐音;粗犷一点的,是敲打在瓦楞上的鼓点。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迄今为止,我一直认为这是我所听过的最美的纯天然的交响乐呢!雨势来得急也去得快,往往一首乐曲作罢,衣服上便留下了母亲细细密密的针脚。
⑥记忆中,老屋的天窗总是与母亲的身影相伴;现在,它时常浮现于我的脑海,一些细节还那么清晰。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⑦“一窍仰穿,天光下射。”走在时光的深处,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那么就让我们常常提醒自己,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让皎洁的月光,让灿烂的星辉,让诗意的雨声,让婉转的鸟鸣……都一一洒进心房。
(选自《都市文萃》2010年第4期,有删改)
19.文章围绕“天窗”,写了哪些体现母爱的事情?(3分)(至少答三点)
20.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4分)
(1)赏析下面句子。(2分)
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
(2)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2分)
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21.说说文章以“天窗”为题的作用。(2分)
22.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老屋的那一方小小的天窗伴随着母亲的身影,让“我”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B.第②节选取蝉的鸣唱、蛙声的欢快和星月的柔美,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迷人的夏夜图。
C.第③节“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中,“滑”字既写出风的轻柔,又表现母爱的温馨。
D.文章情景交融,通过雨景和月景的对比描写,抒发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感伤。
19.母亲陪我看星月;为我扇扇子;给我猜谜语,讲故事;为我缝衣服。(答出三点,意对即可)
20.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雨声的美妙和我听雨的沉醉。或:运用叠词,使文句形象且有音韵美。(2分,意对即可)(2)童年的生活经历可能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或:童年的生活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2分,意对即可)
21.以天窗为题,交待写作对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天窗既指老屋的天窗,也指心灵的天窗,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意对即可)
22.D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18题。(17分)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星期要送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一惊,同时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实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段“我”和藤野先生相处的四件事。(4分)
(1) (2) (3) (4)
15.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是见诸行动的,而且极为认真负责的,这从他看鲁迅抄的讲义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其中最能表现“及时”的词语是 ;最能体现“全面”的词语是 ;最能体现“细致”的词语是 ;最能体现“始终如一”的词语是 。(4分)
16.“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一惊,同时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我”因何“吃了一惊” ;“我”又 因何“感到一种不安” 。(4分)
17.选段主要采用 、 的描写方法来表现藤野先生 的高贵品质。(4分)
18.选段的记叙顺序是 。(1分)
14、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裹脚
15、“第二三天”;“从头到末”;“一一订正”;一直
16、藤野先生竟然为一个弱国留学生细心地添改讲义;“我”的讲义错误多,让先生费神
17、语言、动作,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18、顺叙
卖茶叶的小姑娘
20岁那年,我从__退役后,和许多人一样来北京寻找自己的梦想。记得当时住在北京大学旁边一个叫福缘门的小村里。
离福缘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很大的早市,早市上的东西都特别便宜。
那天,和一个同乡在早市里闲逛着。“大哥,买茶叶吗?”一个低低的声音传入耳内。我低头一看,一位十五六岁的小女孩蹲在地上,脸色黄黄的,面前摆了十多个小布袋,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茶叶。 由于闲得无聊,我蹲下身来装模作样地摆弄着茶叶,问了茶叶的价钱,并且讨价还价一番。
同乡催我快走。我站起身刚要走,“大哥,买点吧,我给你最便宜的价格。”小女孩满是哀求的 目光,拿塑料袋的小手轻轻抖动着。
最终,我没有买小女孩的茶叶。但那一刻,我的心却被震撼了。那一声带着哀求口气的“大哥”令我心酸,可那时的确囊中羞涩,只能…
如今,我依然漂泊在京城。靠自己的努力,经济上渐渐有了好转。桌子上也摆上了价格不菲的名茶。但我却永远忘不掉当年的情景,忘不掉那双充满哀求的眼睛。
在希望工程的牵线下,我资助了一位失学少年,现在她已经上初中了,学习成绩也不错,使我愧疚的心灵得到了一丝安慰。(4分)
1.本文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文章记叙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1分)
2.文中画线的语句,所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有__________,所表现的人物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1分)
3.第5段文中说“最终,我没有买小女孩的茶叶。但那一刻,我的心却被震撼了。”理解内容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我的心却被震撼了”?(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本文详略得当,详写了小姑娘卖茶叶,略写“我”在希望工程的牵线下,资助一位失学少年。
B.文中的“我”是一位同情卖茶叶的小姑娘,有理想、有自我奋发精神,肯于为希望工程出力的退伍军人。
C.本文写“闲得无聊”、“装模 作样地摆弄着茶叶,问了茶叶的价钱,并且讨价还价一番”,是为了反衬小姑娘美好的心灵。
D.本文记叙了“我”与卖茶叶的小姑娘的偶遇,及心灵上受到的震撼,表现了“我”对卖茶叶的小姑娘的同情及对希望工程的关注。
1.卖茶叶的小姑娘,“我”;顺序(文章从“20岁那年”开始写,最后写到“如今”。)
2.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生活贫困、年纪轻、老实(或“善良”、“诚实”)
3.“那一声带着哀求口气的‘大哥’令我心酸”,至“只能……”4.C
一位朋友向我讲述了在南美洲一片森林边缘发生的故事:那一天, 游客的不慎,使临河的一片草丛起火了,顺着风势游走着的火舌活像一挂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这时,明眼的巴西向导 我们叫着:“一群蚂蚁 火包围了!”我们随着他指点的方向看去,可不是,被火舌缩小着的包围圈里已 经变成了黑压压的一片。“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火海了。”我心里惋惜地想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身体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显然,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丝毫,肝胆俱裂也不离开自己的岗位。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随着向对岸的滚动,河面上升腾起一小层薄薄的烟雾……
我听着这则蚁国发生的真实故事,像听着一曲最悲壮的生命之歌。小小的蚂蚁,其重不足毫克,真正是比毫毛还要轻上十倍、百倍。然而,在人类往往也要遭到重大伤亡的火灾面前,竟然能如此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不惜牺牲自己,以求得种族的生存,其斗争的韧性,其脱险方式的机警,又是如此感人,怎能不发人沉思,油然生出敬慕的情感来?
逐渐地,我自感到原先那种认为“蝼蚁之命,何足挂齿”的想法,实在是太无知、太浅薄了。(5分)
1.请在第一段 三个地方分别填上一个最恰当的虚词。(1分)
答:应依次填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的横线上,原文有以下几句话,你认为怎样排序才恰当?(写出各句的序码,不必抄录原句)(1分)
①可万万没有想到②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③火神肆虐的热浪里已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④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⑤突然向河岸的方向突围滚去
答:恰当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
3.第一段中说“外层蚂蚁被烧焦”了,可“蚁团却不见缩小”,这是为什么?(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简明连贯地概述这则故事。(不超过25字)(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有“又是如此感人”一句,请准确回答作者认为蚂蚁的什么感人?(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由于;向;被2.③①②④⑤
3.因为死了的仍抱住蚁团,从远处看,蚁团自然就不见缩小了。
4.被大火包围的蚂蚁,扭成一团,机警地逃离火海。
5.斗争中表现出的韧性,脱险方式机警。
爷爷从河边的那片梢林里回到坡下的窝棚里时,虻子已经烟熏火燎地将饭做好了,煮老南瓜的香味隔老远就能闻得着。虻子见爷爷回来,便麻利地给爷爷摆上了筷子。
“天阴得很。”爷爷自言自语地嘟囔,擂腰捶腿,还狠咳嗽了几声。之后便朝地铺上软软地躺下去,先不抓筷子,先摸烟袋,眼睛望着灶火说:“对岸有人叫筏子,叫得急惶……”
虻子朝窝棚外头瞧了瞧,傍晚的天空黄浑浑、黑蒙蒙的,天空中漂浮着一股湿漉漉的土腥气和河腥气:“要起大风了呢!”
“嗯。”爷爷木木地应了一声,又忍不住咳了几声,咳得弯了腰,腾出手来,又自己捶背。
“您又犯病了吧?爷爷!”虻子更担心了。
“嗯,是有些不活泛,老了的人了……我得再撑一趟去,对岸叫得急惶,八成是有急事哩。”
“那就我去!”虻子霍地站了起来。他身子骨瘦些,但展拓;个子也不小,差点儿能够顶住窝棚顶。他14岁了,已经跟爷爷撑了两年的筏子,只是没单独一个人划过,爷爷不让。
“你?”爷爷似乎压根也没有往他身上想,因而表情很古怪,显然不大信任,“行么?敢么?”
虻子的自尊心被刺疼了,他瞅着爷爷,黑眸不闪。爷爷却只顾勾了头抽烟……
“我就去呀!”虻子发狠地说着,一只脚已迈出窝棚。
“等等!”爷爷叫住他,说道,“看准水头……压浪走……莫慌……去吧。”
羊皮筏子就立在河滩上,那是扎在一个框架上的几只充足了气的整羊皮,并不重,虻子能扛动,不等几个大雨点砸在他脸上,风也刮过来了。筏子刚刚放下水,天空的乌云便像1_____地奔过来了。河水浑得发黑,浪声喧嚣地骇人。虻子紧紧抓住长篙,浑身在兴奋地颤抖,也是紧张地战栗。锯齿形的浪将筏子一下子就推走了。他只觉得浑浊的浪迷住了眼,却顾不得抹一把。心里只记着爷爷的叮咛:看准水头,压浪走……前面,一个巨大的黑影越来越近,似凫在浪上的2______,那是“将军石”。河水在那儿冲起3_______的漩涡,腾起来一丈来高的灰雾。筏子4_______朝那礁石冲去,仿佛整个世界的毁灭就来在这一瞬间!他将整个生命都聚集在手中的长篙上,猛力一撑——羊皮筏子几乎擦着礁石飞漂而过,如5________……
虻子把筏子拖上岸,他才觉得双手已经举不起篙了。但是,岸上却不见一个人影……
“喂——”他喊,声音在颤抖,“谁要过河呀——!”
没有回声。再喊,却见从河边的苇丛里湿淋淋地钻出一个人来,怀里抱着一只酒葫芦,并且“哈哈”地爽朗大笑——原来是爷爷。(9分)
(选自《小说选刊》)
1.小说中“爷爷”让虻子独自撑筏过河的依据是什么?(不超过16字)(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在故事开端里写了“爷爷”回窝棚时,“先不抓筷子,先摸烟袋”,后又写他对虻子“激将”时“表情很古怪”。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不超过35字)(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下列的选项中,选择恰当的比喻,填入原文的横线处。(只填字母)(2分)
A.巨鼎似B.黑马似C.箭一般D.一只抛出的梭E.一只巨兽
4.该小说以出人意料的结尾取胜,体现了作者奇巧的构思。仔细阅读结尾部分,简答以下问题:
①爷爷为什么要过河;②爷爷过河为何不细写。(不超过20个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说有两处集中描写了当时的天气(环境),请找出来。这两段天气的描写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下面分析不当的两项是()()(1分)
A.为小说渲染气氛,营造一个典型的环境。
B.烘托出虻子机智勇敢的性格。
C.反衬虻子不顾天气的恶劣,急人所急的可贵品质。
D.暗示爷爷要锻炼考验虻子的大胆而又良苦的用心。
E.环境恶劣,突出爷爷水性好,撑筏水平高。
6.用一段话(不超过70个字)概括出本小说所叙写的故事内容。(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好的题目往往能恰当地反映小说的主题。从下面四个标题中,为本小说选个恰当的题目。()(1分)
A.划羊皮筏子的人B.爷爷的考验
C.爷爷与虻子D.虻子长大了
1.他已14岁,有跟爷爷撑筏两年的实践(经验)。
2.显示“爷爷”要考验虻子的内心思想活动,起了暗示、铺垫结局的作用。
3.1.B2.E3.A4.C5.D
4.①暗中保护,防止意外②引起悬念,突出虻子智勇。
5.C和E。
6.在一个风大浪急的夜晚,爷爷说,对岸有人叫筏子。爷爷为锻炼虻子,让虻子一个人出筏。虻子用智慧和力量把羊皮筏子划到对面,爷爷也偷偷凫水尾追其后,最后虻子终于独自能撑筏了。
7.A
“不对,这不是将军家的狗……”巡警深思地说。“将军家里没有这样的狗。他家的狗,全是大猎狗。”
“你拿得准吗?”
“拿得准,长官……”
“我也知道。将军家里都是些名贵的、纯种狗;这条狗呢,鬼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毛色()不 好,模样()不中看,完全是个下贱胚子。居然有人养这种狗!这人的脑子上哪儿去啦?()()这样的狗在彼得堡()()莫斯科让人看见,你们猜猜看,结果会怎样?那儿的人可不管什么法律不法律,一眨眼的工夫就叫它断了气!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得好好教训他们一下,是时候了。”
“不过也说不定就是将军家的狗……”巡警把他的想法说出来,“它的脸上又没写着……前几天我在将军家院子里看见过这样的一条狗。”
“没错儿,将军家的!”人群里有人说。
“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告诉他们别再把狗放到街上来了,说不定这是条名贵的狗;可要是每个猪崽子都拿烟卷戳到它的鼻子上去,那它早就毁了。狗是娇贵的动物……你这混蛋,把手放下来!不要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8分)
1.在文中括号内填上连词。(2分)
2.文中有“好好教训他们一下”的“他们”指的是哪类人?(0.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时候了”,为什么奥楚蔑洛夫认为是时候了?(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警察奥楚蔑洛夫()(0.5分)
A.替赫留金伸冤。
B.维护法律、惩治放出狗来伤人的人。
C.维护将军家的利益,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
5.这段在描写奥楚蔑洛夫审问“狗 咬人案”中,对狗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对“受害者”赫留金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用段中典型词语回答)?“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上下文分析画横线的句子,奥楚蔑洛夫是怎样的心理活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1.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几句中的省略号的用法,分别是哪一种?把答案的序号写在句子后面的括号内。(1.5分)
(1)“不对,这不是将军家的狗……”()
(2)“不过也说不定就是将军家的狗……”巡警把他的想法说出来。()
(3)“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
①表示说话断断续续②表示没有说完的话③表示沉默④表示含混其词
1.既也要是或者
2.养狗的人,是普通的没 有任何官职的人。
3.因为警官判定这不是将军家的狗,那狗的主人肯定是普通人,处死这条狗是没有关系的,所以不需再调查,说是时候了。
4.C
5.“下贱胚子”与“名贵的狗”、“ 受了害”、“绝不能不管”与“这个混蛋”、“怪你自己”,狗的主人在变。
6.畏惧权势,惶恐不安,照应上文的“脱大衣”,使小说天衣无缝。
7.(1)②(2)④(3)①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