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

人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然而16岁的我,心中总有挥之不去的忧愁。由于长期疏于学业,我的成绩一直在低处徘徊。尽管在众人面前我总是故作坦然,但心里却有难言的苦涩。我想,我不像其他同学那样聪明!

然而,那一堂极其普通的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

那堂美术欣赏课,讲的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周五,又是下午第一节。很多同学都埋着头,用美术课本遮掩因犯困而迷糊的眼神。A.夏日的午热混杂着少年的汗味弥漫在教室里;窗外的老柳树似乎懒得再摇曳,蝉儿却很高调地重复着昨天的老歌;远处传来繁忙的市音,隐隐约约,嘈嘈杂杂……

也许只是为了打破昏昏欲睡的沉闷,年轻的美术老师说:“我请一位同学谈谈对这幅画的感受。这样吧,姚远同学,你来说说。”我没想到,被喊中的人是自己,迟迟疑疑地站起来。周围有窃窃的笑声与私语。

B.我的心,因为那些轻蔑的话语而猛烈地跳动,手不自觉地攥紧了。我真想冲那些自以为是的同学说一句:住嘴!可是,我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下意识地低头,再低头,想把自己滚烫的脸,埋进深深的臂弯

我当时的样子,一定很窘迫、很无助。美术老师轻轻地走到我旁边:“姚远同学,是不是不舒服?”老师侧着脸,关切地看着我。我摇摇头,双手很奇怪地卷着书角,然后展开,再卷起,好像一点点铺排着内心的局促、不安……

老师帮我把书角展平,指着那幅画说:“你好好看看,感觉到了什么?”是那幅莫奈的《睡莲》:水波粼粼,睡莲的叶子或聚或散,花朵像暗红的、摇曳的火焰,热烈而又含蓄。看似随意的柔美线条,捕捉住了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影。看着那画,我心里竟有一种隐隐的感动。沉默良久,我听见自己用极不确定的语气说:“画家好像是想表现……温和、平静、美丽的大自然。”

只是几个字而已,美术老师却很欣赏地说:“说得好!莫奈的画,总是善于捕捉大自然的美丽。”她轻轻地按了按我的肩膀:“你挺有悟性的。这幅画,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希望有一天,你能去亲眼看一看。”我愣住了,确定这句话是专门说给我听的!我定定地看着老师走向讲台的背影,满心的喜悦里夹杂一丝疑虑,“老师说我挺有悟性的!老师真的是这么说的!可老师这是在鼓励后进生吗?也许……”

接下来欣赏的是莫奈的《干草垛》。我凝视着这幅画,用心感受着画意。我敢说,我从未这么专心地上过课!老师先请后排一位同学谈观感,那同学只说画面太单调了。老师微笑地点评:“莫奈画的虽只是干草垛,却巧妙地描绘了光与色带给人的视觉印象。斜射的阳光下,淡橙的天空,橙紫的远山,橙绿的树林,橙黄的干草垛……阳光在跃动,色彩在变幻。画面虽简单,却有一种不同寻常的生命力。”我聚精会神地听着,默默地将老师的讲析与自己的观画印象一一对照。我发现,自己的观画印象竟然与老师的讲析大致吻合,只是我的感受稍显稚嫩。这一发现,让我惊喜万分!

那个周末,烈日流火。我兴冲冲地跑到艺术品商店,买了一幅带画框的《睡莲》。虽只是临摹画,我的喜悦却是那样真实而强烈。

我告诉父亲,这是美术学科的参考资料。C.父亲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点点头,什么也没说,只是爬到椅子上,郑重其事地帮着把画挂在我的房间里。

我开始了一个人的战争,和自卑作战,和惰怠作战。我还一遍遍地为自己勾画未来的蓝图。越来越多的人真诚地用“阳光”、“自信”、“上进”这些词来形容我。

终于,我鼓起梦想的翅膀,飞向远方……

大学时,我主修国际金融,但我对莫奈的画却始终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亲切感,就连我的父母对莫奈的画都有特殊的感情。那幅《睡莲》,从我16岁那时起就一直挂在我的房间里。

再回故乡时,我想找到那位美术老师,告诉她,法国的奥赛博物馆我已经去过了。不过,毕竟是男子汉了,有些细节我会不好意思说的,比如,那天在奥赛博物馆里,面对莫奈《睡莲》真迹,我竟热泪盈眶!

25.通读全文后,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的故事。(3分)

答:

26.第二自然段写道“那一堂极其普通的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我对自己的认识”前后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4分)

答:

27.文末写道“那天在奥赛博物馆里,面对莫奈《睡莲》真迹,我竟热泪盈眶”。请展开想像,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那时的心理活动。(4分)

28.批注,是精读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即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等方面给文章加上评语。请你从划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一处,自选角度作批注。(3分)

答:

29.许多人认为“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作者说“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成长感悟谈谈。(4分)

答:

25.(3分)要求与评分:能准确概括文章内容,2分;表达,1分。

示例:16岁时,自卑的我因为一位美术老师的欣赏和父亲的鼓励而树立自信,从而改变人生方向并学有所成。

26.(4分)要求与评分:对“认识”分析到位,前后各2分;若语言表达不好,酌情扣分。

【要点提示】美术课之前“我对自己的认识”:学习成绩差,不如其他同学聪明……//美术课之后“我对自己的认识”:(对艺术美)挺有悟性,不会比其他同学差(比其他同学还聪明)……

27.(4分)要求与评分:根据语境,合理想像,用第一人称描写心理活动,体现那堂美术课对“成长”的作用,3分;语言表达,1分。

例一:你终于真实地呈现在我的面前了。当年,我的美术老师告诉我,有机会一定要到法国奥赛博物馆亲眼看看《睡莲》的真迹,今天我终于实现了夙愿。你的光影亦真亦幻,你热烈而含蓄,你温和而美丽,当我第一次看到你就被你深深吸引。当我怯怯说出对你的观感时,美术老师夸我有悟性时,你难以估量,我有多欢喜,从此我不再自卑,不再惰怠。你改变了我的人生。

例二:老师,您是否知道,正是当年您充满欣赏意味的话语,我才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正是您对画作意趣盎然的解读,我第一次受到了艺术的洗礼。难忘那一段如凤凰涅槃般的心路历程。如果没有那一节美术课,可能我仍是一个在慵懒、懈怠的泥沼中难以自拔的人。感谢生命中有你。

28.(3分)要求与评分:能自选一个角度(内容、写法、结构、语言)作批注。内容2分,表达1分。

【A句参考角度】①用排比的修辞,写少年的汗味,写老树,写蝉儿,写市音,渲染夏日午后昏昏欲睡的氛围……②用拟人手法,写老柳树懒得摇曳,蝉儿高调地唱老歌,强调了夏日午后的无聊、慵懒……③用“蝉儿唱歌”、“远处市音繁忙”来衬托夏日课堂的单调……

    【B句参考角度】①运用心理描写。当听到轻蔑的话语,“我”的心猛烈地跳动,“住嘴”二字差点脱口而出,形象地写出了此时“我”的内心因同学窃窃的笑声与私语而产生了一股压抑的愤怒……②运用动作描写。“攥紧”,“低头”、“再低头”、“埋进”几个动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自卑的“我”因同学的嘲笑而显得窘迫和无助……

    【C句参考角度】①运用动作描写,“看我一眼”、“点点头”,传神的写出父亲对“我”开始热爱美术的理解……②用语准确,“意味深长”、“郑重其事”两个形容词,体现父亲对“我”的理解与坚定的支持……

29.(4分)要求与评分:观点明确,结合文本,2分;生活感悟,1分;表达,1分。

例一:我赞成作者的观点。虽然,成长的道路很漫长,但有时,成长只是瞬间的事。如文中的“我”,因为美术课上得到老师的赞许,因为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讲解,从此由一个学习成绩差,内心自卑的孩子变成一个拥有自信,克服惰怠,努力追求理想并学有所成的人。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我也曾因一次竞赛获奖而重拾信心,上台领奖的那一刻,我瞬间长大了。

    例二:我不赞成作者的观点。虽然某一次经历可能会改变我们的人生态度,但真正的成长是在一次次的自我认识与自我肯定中完成的,所以我认为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文中的“我”虽在经历一次难忘的美术课后瞬间成长起来,但在后来很长的人生道路中,“我”依然需要加倍努力才能成功。又比如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差,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终于在演讲比赛中获奖。

若从其他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愈来愈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杰利和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②“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

③“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了吗?”

④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⑤“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⑥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踩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我想。

⑦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18.给加点字注音。(4分)

泣( ) ②嶙峋( )( ) ③目( )

19.解释下面词语。(2分)

小心翼翼 啜泣

20.划线的景物描写,除了交代时间外,还有什么作用?(2分)

21.“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右脚去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这个句子中的“探”字能否改成“站” 字?为什么?(3分)

22.“我”照着父亲的话移动了第一步后,为什么“信心大增”? (3分)

23.这段文字详细描述了“我”脱险的过程,其中“我”心理变化过程也清晰可见。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简洁的文字,概括出“我”心理变化的过程。(4分)

最初 继而 随后 最后

24.课文叙述了一位可敬的父亲帮助儿子摆脱困境、获得了宝贵的人生体验的故事,歌颂了深沉的父爱。下面这个句子则是歌颂母爱的。请你根据该句子的特点,仿写句子。(4分)

母爱是疲惫时的一杯龙井,当你倦怠无力时,淡雅的馨香和醇美使你神情气爽;母爱是冬夜里的一床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母爱是 ;母爱是

18、.①chuò;②lín xún;③xuàn; 

19、1.谨慎小心,丝毫不敢松懈的样子;抽噎,抽抽搭搭哭。  

20、衬托“我”恐惧心理。

21“探”是向前伸出的意思,写我不敢大胆迈步。这个词表现了我的胆怯和小心。而“站”字是站立的意思,用在此处不合愿意,表达效果不好。

22、移动了第一步就能照着移动第二步第三步,最后能达到目的。这第一步使他相信了自己的能力,因而信心大增。

23、毫无信心、有了信心、信心大增、产生成就感  24、略

后母的三巴掌(19分)

从六岁至今,跟后母一起生活了30年,A.lào在我骨血里磨不掉的是后母印在我屁股上的三巴掌。

第一巴掌是我8岁那年夏天,我同伙伴从卖甜瓜的老头儿筐里偷了一只甜瓜,跑回家躲在街门后头吃。

“哪来的?”后母看出不对劲儿了。

“偷的。”我还觉得挺得意,挺能耐。

“啪!”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拽过去照准屁股就是一巴掌,又响又干脆。疼得我腿肚儿直转筋,咧开嘴半天没哭出音来。

C.“做贼!与老鼠一个祖宗!恨死人!把瓜扔了!不许吃!给,给老头儿送钱去!后母那严酷的表情是我从没见过的,我怕极了,不敢哭,接过两毛钱扔了瓜咧着嘴给卖瓜的送钱去。

从此,别人多稀罕的东西都没动过我的心。

第二巴掌是我10岁那年。

要过年了,父亲交给后母一沓钱说:“准备过年,再给二小买几袋奶粉,别光喝炒面糊糊了。”

二小是我刚出生的弟弟,后母没奶水,老喂他炒面糊糊。

我看见后母将钱压在席底下。

“阿巧”,前邻居二奶奶一大清早叫开我家门,喘着粗气在院子里跟后母说话,“章媳妇要生孩子生不出来得送医院,你手头有钱不?”

“有。”我听见后母只说了一个字便往屋里跑。我赶紧把席底下的钱换了地方。

“嗯?”后母揭开席一怔。“兴许是他爹又换了地方了,你先送人上医院,我去找他爹,随后给你送去。200块整。”

二奶奶小跑走了。我神秘兮兮(B)地把钱给后母看:“过年呢,不借给她。”

后母二话没说,一把把我从被窝里薅出来,D.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我直蹦高,她却夺过钱跑出去了。

“小孩子家家的,不学理性,谁还能没个病灾的。等自己陷在坑里就找不着道儿了。”后母回来后并不哄我,还瞪着眼训我。

父亲知道了,说该把屁股打碎。

从此,“帮”字在我的理解里有了深刻而特殊的含义。

第三巴掌是我14岁那年。

我考上了县里的重点初中,但吃住自理家里负担不了。

“我不上了,帮娘喂猪吧。借人求人多难。”我吃饭时说。

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揪起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直钻心,但我没哭,因为我稍懂人事了,知道听后母巴掌后的教训才重要。

“一指头年纪,还没见事就先低头!抬起来!不念书,大了能中屁用!我去求人借,还用你费心!再有这想法眼睛抠出来喂猪!”

我哭了,不是因为屁股疼,而是在我理解后母一片心血之后感动得哭了。我在内心发誓:“等我会写文章时,一定先写后母。”

15.写出AB两处的相应拼音或汉字。(2分)

A.(写出汉字)lào: (B.)(给加点字注音) 神秘兮:

16.文章的一条清晰的线索是(2分)

17.简要概括引出“后母的三巴掌”的三件事:(3分)

18.“后母的三巴掌”给“我”的深刻教益分别是:(3分)

19.文中的CD两句都是写后母打我时的描写,分别体会C句和D句中的词语。(6分)

C.句:

直蹦高 :

20.简析后母的性格特征。(3分)

15.(A)(写出汉字)lào:烙    (B)(给加点字注音) 神秘兮:xi

评分标准:每空1分。

16. 后母

评分标准:2分。

17.评分标准:每件事件1分。

第一巴掌,我8岁同伙伴从卖甜瓜的老头儿筐里偷了一只甜瓜吃。

第二巴掌是我10岁那年把席底下的钱换了地方。

第三巴掌是我14岁那年想放弃上重点初中。

18. 评分标准:每个要点1分。

不能偷别人的东西;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不能放弃学业。

19.评分标准:每句3分,共6分。

C句是母亲知道我偷了别人的瓜以后,生气时的语言描写。表现了母亲对我偷钱的愤怒,母亲用语言教育我偷钱可耻,表现了母亲正直的人品。

评分标准:“语言描写”1分,句意1分,表达1分

直蹦高:疼得不禁跳了起来。这个词细腻的描绘出我挨打后的痛苦感受,表明了后母给我的教训之深刻,写出了后母的严厉。

评分标准:解释词义1分,“痛苦感受”“深刻教训”“后母严厉”答出一条即可视为正确,2分。

20.爱憎分明,乐于助人,重视教育。

评分标准:答出其中两条即可。

①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哭泣),正纳罕、纳闷)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②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害怕)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③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

④“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

⑤“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⑥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

⑦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⑧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⑨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0.将①②段空缺处填上合适的词。 (2分)

11.写出在父亲的指导下,我每往下爬一步的心理感受。 (3分)

12、“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右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这个句子中的“探”字能否改成“站”字?为什么?(3分)

13、文中的最后一段中,“经验”指的是什么?(2分)

14、品读文中划线的语句,简析其表达效果。(3分)

10.评分标准:每空1分

纳罕      恐惧

11. 评分标准:每个要点1分

我顿时有了信心——我的信心大增——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12、 “探”是向前伸出的意思,写我不敢大胆迈步。这个词表现了我的胆怯和小心。而“站”字是站立的意思,用在此处不合愿意,表达效果不好。

评分标准:解释词语1分;表达效果1分;比较1分。

13.评分标准:2分。

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14.听见有人啜泣,竟然不知道是谁,最后才发现是自己。这句心理描写,生动传神,既有点夸张,又很符合当时的情景,充满了童真童趣。

评分标准:3分。解释句义1分,“心理描写”1分,效果1分。

熊走在进城的大路上。他穿着他最好的外套和背心,戴着他最好的圆顶丝帽,穿着闪闪发光的靴子。
“真是仪表堂堂!”熊对自己说,“我的服装,我的身材是很有风度的,将会给市民留下深刻的印象。”
“原谅我,”乌鸦坐在树枝上说,“我的意见和你很不一致。按你的身材与风度,你不应该穿这样的衣服。我刚刚从城里飞回来,让我如实地告诉你城里那些上流人物的衣着吧!”
“快告诉我!”熊叫着,“我多渴望能穿上最时髦的服装呀!”
“今年,”乌鸦说,“上流人物已经不戴帽子了,他们把油煎平底锅顶在头上;他们已经不再穿外套和背心了,而是用床单包裹身体;他们已不再穿靴子了,而是用两只纸袋套在自己的脚上。”
“噢,天哪!”熊叫道,“那么,我的衣服全都过时了!”
熊急急忙忙跑回家,脱下了外套、背心、帽子和靴子。他把油煎锅倒扣在头上,用床单裹住身子,在脚上套了两个大纸袋。然后,他又急急忙忙地进城去了。
熊来到主要的大街上,人们用手向他指指点点,一边哈哈大笑。
“这头熊多可笑呀!”他们说。
这使熊感到很困窘。他转身跑回家去。在路上,他又遇到了乌鸦。
“乌鸦,你对我说的那些,全是谎话!”熊叫道。
“我是说了许多谎话,”乌鸦从树上飞起来说,“但你为什么要相信呢?”
乌鸦笑着,高高地飞上了天空。熊听着她哈哈的笑声,愣住了。
当欲望很迫切的时候,就会盲目地相信一切。
12.(2分)熊进城作了哪些精心打扮?

13.(2分)熊精心打扮后进城的目的是什么?

14.(3分)听了乌鸦的一番话,熊又有哪些举动,熊为什么上当?


15.(2分)本文的中心句是什么?

12、他穿着他最后的外套和背心,戴着他最后的圆顶丝边帽,穿着闪闪发光的靴子。 13.穿上最时髦的服装给市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14.他急忙回家脱下外套、背心、帽子和靴子,把油煎锅倒扣在头上,用床单裹住身子,在脚上套了两个大纸袋。因为他的愿望太强烈了。 15.文章的最后一句。 

我常爱作秋天的思索。我想,秋天是 A. 的,秋水长天,明月清风,它让人们舒怀畅神,心旷神怡。秋天是 B. 的,人们付出多少汗水和智慧,它就给人们多少收获。秋天是 C. 的,它充盈的笑声让人们久久萦怀。秋天是 D. 的,它把一切枯枝败叶,虚浮矫饰清理得干干净净。秋天 E. 的,它让人们从一次的收获想到永久的收获,从而不懈地在秋光秋色中忙碌着耕耘春天,播种未来!秋天,给予我太多的思索。

6、(2分)“严峻,丰盛,勤勉,忠实,明净”这五个词是从文中空白处A.、B.、C.、D.、E.抽取出来的,你能否根据语段内容,将它们一一归位?

A B C D E

7、(2分)同为写秋,本语段与课文《秋天》所蕴含的情感却不同,课文《秋天》是 ;本语段是

8、(2分)本语段开头和结尾的句子大致相同,这种写法叫做 ,其作用是

9、(1分)试为本语段拟一个小标题:

10、(2分)有的同学认为,如果把文中加点的“更”字去掉,会使文章更顺畅,你认为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

11、(2分)对于秋天,有人看到的是它的萧瑟,有人看到的是它的明净,有人看到的是它的收获,就如作者一样,你见到的又是什么?对于秋天,你是否有更多自己的思索呢?请谈一谈。

答:

6.A、明净 B、忠实 C、丰盛 D、严峻 E、勤勉  7.赞美秋天之美  对秋天展开思考,并赞美秋天的勤勉精神。  8.首尾呼应(或:前后照应)  使结构完整,内容浑然一体,突出文章中心。  9.《秋思》  10.去掉不好。因为“更”字在此起强调作用,强调在对秋天的思索中,其“勤勉”精神是最重要的。  11.(略)

阅读课外现代文语段,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山就这么高

那年,他在学校的成绩非常不理想,他觉得无颜面对父母,是父母在外拼命地打工,积攒下来钱供他来城里的这所学校读书,希望他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可是他现在的成绩根本就没有什么希望考上好的大学,至于将来的高考更是他不敢想象的。

  他不敢对父母说:“我不想读下去了。”那样,即使父母什么也不说,仅仅是他们那失望的眼神就会将他击垮。他想偷偷地出去打工,等到生米煮成熟饭再跟父母讲明。他们叹息也好,怒骂也罢,随他们去。

  经过一夜的思考,他做了决定,这个星期正好父母从外地回家,他先陪他们过上一晚。也许,这个夜晚是一道分水岭,从此就决定了他未来的人生方向。

  父亲看到他回家,很热情地和他讲外面的事情,母亲则在厨房里忙着做他喜欢吃的一切。他在等父亲问他的学习情况,可是父亲就是不问。

  吃过晚饭,父亲少见地和母亲陪着他一起去村庄西边的小山脚下,父亲说:“娃儿,你看这山有多高?”他小时候爬过这山,因为山势陡峭,荆棘丛生,从未爬到过山顶,所以很难回答。没有经历过,怎么会知晓呢?面对父亲的提问,他不知如何作答。

  父亲见儿子沉默,就说:“这山,说高也不高,努力去爬了,到达山顶就知道了。如果从未爬到过山顶,你就永远也不知它有多高?”其时,圆圆的月光洒下来,如同白昼,山在那里坦然地呈现出它的身姿。

  父亲说:“孩子,今天,你母亲在山下看着,我们俩一起开始爬山,看谁先到山顶?”他想不明白,父亲今天为什么有闲心陪他来爬山,而且是晚上,以前,他很少有这样闲情逸致啊!

  不过,他看了父亲一眼,那个在他的眼里曾经高大的身体,现在已经有些苍老了,他不相信会输给父亲。就答应了父亲的要求。

  山虽然很陡峭,但是他熟悉这座山的身材,哪里有坡,哪里有路,还有他年轻矫健的身体,他相信自己会爬到山顶的。在母亲的注视下,他们父子俩开始爬山,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

  脚下凹凸不平,手被刺破了,腿受了伤,胳膊擦破了皮,脸上还划了条伤口,虽然如此,他还是爬上了山顶,这是他第一次到达山顶。他的心忽然有了一份豪情,他真想大喊一声,告诉别人他内心的快乐。

  看到父亲也快爬到山顶了,他弯下腰,拉了一把父亲。父亲也到达了山顶。站在山顶上,父子俩一起大声地对着夜空喊了起来:“噢——,噢——”整个小村都回荡着他们的声音。

  他对父亲说:“山就这么高!”

  父亲笑笑:“其实山就这么高。”

他决定回校去好好读书。任课的老师都感到奇怪,他怎么像变了一个人,成绩像雨后的竹笋,蹭蹭地升了上来。后来,他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成了一位非常有名的律师。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

(选自《大阅读》2010年5月,有改动)

15、文中父亲要“我”爬山的起因是什么?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16、结合具体语境,揣摩下列加点词,指出其表达效果。(4分)

(1) 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去。

(2) 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

17、本文与已学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立意相似,但有区别。请你比较两篇文章,分别写出其生活哲理。(4分)

(1)《山就这么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走一步,再走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评价。(50字左右)(4分)

15、(2分)父亲想通过让我爬山明白学习的困难并不大,努力战胜心中的学习关卡。

16、(4分)(1)动作描写突出父子两人身躯的弱小,大山的陡峭,表现出他们奋力爬山的拼搏精神。

(2)“山就这么高”这句话永远留存在他的心中,激励他向前不停奋进。

17、(4分)(1)任何事情有困难,只要努力奋力去做,其实困难也就不过如此,并不大。

(2)做任何事情,遇到困难,只要把大困难化解成小困难,逐个战胜,最后总能够成功。

18、(4分)关心、爱护孩子,善解人意,懂得教育方法。(结合文章内容略)

阅读课内现代文语段,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 ……

(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A.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B.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3)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4)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1、第一段中,最能突出济南冬天特征的一词是“____________”。(2分)

12、第二段文字描写雪景十分生动,请说说该段是抓住雪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又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4分)

13、请指出下面语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任选一题作答)(3分)

A.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我选( )句,表达效果

14、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后三段文字的内容。(3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分)温晴   

12、(4分)抓住雪小的特点来写的(2分)  按照空间顺序(或:山上   山尖   山坡上   山腰上)来写的,把各个细部的色、态、光一一展现出来(2分)

13、(3分)A、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树尖上顶着白花的青黑的矮松。”比成“日本看护妇”,形象地写出了矮松树顶白,树身青黑的形象,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B、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薄雪”比拟成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情态可掬(修辞手法1分、表达效果2分)

14、(3分)雪后的济南小山秀丽景色;城外宽敞的小村庄;济南的水冬天不结冰。(意对即可)

一个美丽的故事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儿,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

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其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

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

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的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儿咧着嘴笑得正甜。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妈妈刚睁开眼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要送给您一件礼物。”

妈妈笑了:“什么?”

他笑笑:“我的作文。”说着双手递过来那个大信封。接过信封,妈妈的心在砰砰地跳!

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荫,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

1、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美丽的故事:(2分)

2、体会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2分)

妈妈甜甜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住小男孩儿,搂得很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3、体会下面这个比喻句的表达作用。(2分)

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

4、文中的小男孩虽然“智力受损”,其实也还乖巧,试找出一个这样的细节,写在下边的横线上。(2分)

5、仔细阅读小男孩的作文《愿望》,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是一个怎样的愿望。(2分)

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这是一个 的愿望。

6、文中有一段满含着哲理的抒情,将它积累在下边的横线上,并且记住它。(2分)

1、一个塌鼻子的小男孩以一篇作文打动老师,感动妈妈的故事。

2、说明妈妈被这篇“作文”感动了,知道了怎样“格外喜欢你”。

3、写出了这个小孩受到老师的表扬后高兴的样子。

4、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

5、感人至深、真诚、发自肺腑等。

6、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荫,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①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②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③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 ,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给下面加点的多音字注音。(2分)
护妇( )着( ) 
2.请在选文的横线上填上原句。(2分)

3.文中第①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第③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2分)
4.这段文字是按从___ 到__ 顺序,描写自然美景的。(3分)
5.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可以概括为: 。(2分)

1.kān   Kàn  2. 略    3.比喻;拟人。
4.上   下  空间(方位)     5.济南冬天雪后小山的秀美景色。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