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3)故患有所不辟也( )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6)入则无法家拂士( )
(1)徧,同“遍” (2)反,同“返” (3)辟,同“避” (4)辩,同“辨”
(5)曾,同“增” (6)拂,同“弼”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蓦,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_____________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_____________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可以: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战则请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文中的句子填空。
(1)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上文略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参与 (2)同“遍”,遍及、普遍 (3)可凭借
2.(1)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灵充分信任,神灵不会保佑。
(2)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3.(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祖国被侵伐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参战。
(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见解。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 。
(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问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等,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 )
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 )
③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②战则请从。
3、用文中的句子填空。
①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②曹刿肯定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______________”。
4、曹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上文略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参与(2)同“遍”,遍及、普遍③可凭借
2、①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灵充分信任,神灵不会保佑的。②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3、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参考:有爱国心与责任感。祖国被侵犯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参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⑴又何间焉__ __ ⑵小惠未徧__ _⑶神弗福也_
2.下面加点的“之”与“小大之狱”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B.、辍耕之垄上C.、故时有物外之趣D.、何陋之有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4.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⑴_参与__ ⑵_通“遍” ,遍及_⑶_赐福,保佑_
2. C
3._猪牛羊、玉器、丝织品等祭祀品,(我)从来不敢虚报,一定按照实情(报告)_
4.取信于民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⑴又何间焉__ __ ⑵小惠未徧__ _⑶神弗福也_
2.下面加点的“之”与“小大之狱”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B.、辍耕之垄上C.、故时有物外之趣D.、何陋之有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4.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⑴_参与__ ⑵_通“遍” ,遍及_⑶_赐福,保佑_
2. C
3._猪牛羊、玉器、丝织品等祭祀品,(我)从来不敢虚报,一定按照实情(报告)_
4.取信于民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又何间焉_____________ (2)小惠未徧_____________(3)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
2.下面加点的“之”与“小大之狱”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辍耕之垄上 C.故时有物外之趣 D.何陋之有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文:_______________
4.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答:
1⑴参与⑵通“遍”,遍及⑶赐福,保佑
2.C
3.猪牛羊、玉器、丝织品等祭祀品,(我)从来不敢虚报,一定按照实情(报告)。
4.取信于民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齐师伐我 (2)小惠未徧
(3)忠之属也 (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1)攻打。(2)同“遍”,遍及。(3)一类(事情)。(4)为人所信服;赐福,保佑。(5)案件。(6)有“养”的意思;独占。
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A: 弗敢专也 专:独占 B: 小惠未徧 徧:通“遍” C:小信未孚 孚:佩服 D: 神弗福也 福:赐福,保佑
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A:安:有“养”的意思 B:徧:同“遍” C:信:言语真实 D:请:邀请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5分)
(1)人皆吊之 (《塞翁失马》)
(2)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
(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
(4)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观潮》)
(5)恶能无纪 (《满井游记》)
(1)安慰
(2)以……为利,认为……有利可图。
(3)通“遍”,遍及、普遍。
(4)景象。
(5)怎么、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