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父亲的眼神》一文,完成18—21题。(13分)
⑴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身悚然汗下。
⑵那是在我上中学时,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居班里前几名,但是数理化成绩却出奇地差。这样的情况下,肯定高考无望。因此,高一期末考试前,我彻底失望,回到家里。
⑶因自觉惭愧,回到家听说父亲正在田里拔草,我赶紧戴上草帽,到田里帮忙。学都上不好,再不勤快一点,会被人骂为“二流子”的。顶着烈日,到了田里,我告诉父亲,不想再上学,反正学不好了,还不如回家种田。
⑷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他对我寄予很大的希望,当了一辈子的“睁眼瞎”,他不想我走他的老路。但是,父亲始终埋着头,并不理会我,好像并没有听进去我的话。我不怕父亲发火,却怕父亲的沉默。我不敢再说话了,只好随着他卖力地拔草。近晌午的太阳很毒,汗水在身上像虫一样爬,衣服贴在身上,抬起头,父亲仍然在埋头拔草,我怎好意思停下来……
⑸中午,回家吃过饭,父亲仍然没有就我辍学的事发表意见。让我说什么好?情况很不妙,我知道,越是在闷热干燥的夏日午后,越会有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这沉默,让我忐忑不安。
⑹吃过饭,父亲说:“走吧,去地里把瓜秧翻一下,要不然今年地瓜就没收成了。”我拿起锄头就走。我就不信,父亲能干,我就不行。
⑺夏日午后的太阳实在太厉害,汗水把我弄得睁不开眼晴,要在学校,现在正是午睡的时侯,我早已经呵欠连天了——看父亲,光着黑黝黝的脊梁,仍在埋头翻秧——趁着父亲不注意,我跑到树阴底下枕着锄头就睡着了。
⑻好像没过多大一会儿,我就被父亲推醒。睁开眼,我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
复杂,既有不屑、鄙夷,也有悲哀、绝望,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说不出的内容……
⑼“娃儿,种庄稼也像做学问,假如你不上心,啥子事情都干不好。你哄庄稼一天,庄稼就哄你一牟。赶快起来!”
⑽父亲的眼神让我受不了,我的后脊早已经汗流下来了,不是热汗,是冷汗。
⑾当天晚上,回到家,我觉得浑身骨头都散了。摸着胳膊上已经晒脱了皮的地方,我的心乱成一锅粥。
⑿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又把我推起来。一睁眼,又是那眼神……我坐起来,恶狠狠的说了一句:“我要上学!”
⒀后来的事情变得很简单。高考后,我上了大学中文系。再后来,到电视台当上了一名记者。
⒁尽管远离家乡,远离了父亲,但那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回想起来就让我不安。
今夜回想起来,仍然抑制不住自己汹涌的感情。走到院子外,望着深邃的苍穹和满天的繁星,我不由喃喃自语:“山一样沉默的父亲啊,你的期盼,你的鞭策,你的激励,终于成就了我的今天,我永远也忘不了你的眼神!”
18.请简要概括文章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3分)
19. “但那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回想起来就让我不安。”父亲的眼神为什么会让我不安?( 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20.从全文看,第⑴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4分)
21.“你哄庄稼一天,庄稼就哄你一年”,父亲用朴素的话道出了深刻的生活哲理,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3分)
18.(3分)记叙了我不想上学,父亲教育我,使我重新振作,最终学有所成的事。
19 .(3分)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不屑、鄙夷,也有悲哀、绝望,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说不出的内容。
20.(4分)结构上总领全文;(2分)内容上点明题意(表明父亲的眼神对“我”影响之大)。(2分)
21.(3分) 有耕耘就有收获,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意思对即可)
阅读《享受春雨》一文,回答15—17题。(9分)
①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悄悄落下来,一滴一滴,淅淅沥沥,飘飘洒洒,缠缠绵绵。恰似烟雾迷蒙、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水墨画,朦胧且迷人。春雨婀娜多姿,巧笑倩兮,步履轻盈,委婉含蓄,率性天然,没有夏雨的暴烈,没有秋雨的忧愁,没有冬雨的冷酷,像位清纯、含蓄待嫁的新娘,充满对生命、对世间万物的爱恋……为了履行前世约定,悄无声息地把睡梦中的大地山川抚摩一遍,湿润着每一个角落、每一棵小草。令人悄然想起“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美妙佳句。
②走在乡间小路上,任细细的雨丝自由地落在脸上,痒酥酥的,滑到嘴里,甜丝丝的。此时可以真正感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惬意与舒畅。我记得在老家院中赏雨的情景。雨点劈里啪啦掉下来了,洒在头上,落在脸上,说不清道不明的舒爽。我忘情地站在雨里,虽然衣服被打湿,可心里高兴,脸上绽放着笑容,享受着那份难得的清凉和惬意。院里的梧桐树耸立雨中,紫红的小芽芽摇曳着甜美的心事。枝杈上被雨淋过的喜鹊窝颜色更加凝重,淘气的小喜鹊躲在老喜鹊的翅膀下,时而从窝里探出小脑袋,新奇地瞥一眼外面的风景,又唧唧喳喳地把头缩回去。树下有一群相互依偎的鸭子,时而用嘴巴梳理着羽毛,呱呱地交流着什么。那鸟鸣声、鸭叫声,伴随风声雨声,滋润,清雅,恬淡,宁静……
③春雨贵如油,老天爷也十分小气。雨刚下了一会儿,就停了。雨虽然不大,却滋润着乡间万物,悄然改变了山乡的颜色,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姿的图画,点燃了生命的期待与呼唤!草儿绿了,花儿开了,土地松软了,生命以最简单、最自然的方式在繁衍、传承、轮回。前两天还光秃秃的山冈,奇迹般地罩上了新绿。真可谓浓妆淡抹总相宜。大地是藏梦、长梦的地方!萌生绿色的地方就舒展生命,就有开花的渴望,就有歌声在酝酿!每人都种植一份鲜嫩的心境,收获一缕成长的愿望。
④春雨是会说会笑的精灵,是律动生命的音乐。春雨会跟随着气候幻化不同姿态、不同神情,也会随听雨者心情演绎不同的内涵。或嫣然,或惆怅,或温柔,或冷寂,或清丽,或婉约……可谓千种心情,万种雨境。
15.选文是以 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2分)
16.请根据示例分析春雨的特点。(4分)
示例:第①段让我们感受到春雨的朦胧,多姿。
第②段让我们感受到 。
第③段让我们感受到 。
17.选文中的“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和朱自清的《春》一文中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两个句子,你更喜欢哪一句?请说出理由。(3分)
15.(2分) 享受春雨
16.(4分)第三段让我们感受到春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惬意与舒畅。(2分)
第四段让我们感受到春雨的宝贵,对乡间万物的滋润。 (2分)
17.(3分)示例1:我更喜欢选文的这个句子,(1分)它不仅形象的说出了春雨的轻、柔、细,并给人朦胧的梦幻感,有诗一般的意趣。(2分)
示例2:我更喜欢《春》这个句子,(1分)因为它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春雨的“细、密、多、闪亮”等特点。(2分)
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选段,回答11—14题。(10分)
①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②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③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④“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⑤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⑥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⑦“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⑧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⑨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⑩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1.我在父亲的指引下,一步步爬下了悬崖。请写出我爬下悬崖时的心理感受:
、 我的信心大增、 。(2分)
12.第③段画线处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分)
13.第⑩段中你认为哪一句能揭示文章主旨,请写出来。(2分)
14.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你将怎么办?请结合文章主旨谈谈你的感悟。(3分)
11.(2分)我顿时有了信心,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12.(3分)景物描写(1分)渲染当时的气氛,烘托了“我”害怕的心情。(2分)
13.(2分)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14.(3分)示例:生活中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或生活中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不要害怕,要勇敢面对,要对自己有信心等。(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文后的问题。(13分)
孝心无价 毕淑敏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孩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人类的大师?
我也不喜欢父母病重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期冀的希望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满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山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布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们父母健在的光阴。
19、作者不喜欢“苦孩子求学的故事” 也不喜欢“父母病重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这是为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1)
(2)
20、作者呼吁“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的理由是什么?(4分)
(1)
(2)
(3)
(4)
21、"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2分)
答: 。
22、文章四、五、六三段向我们表明了一个怎样的现实?(3分)
答: 。
23、“ 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2分)
答: 。
19、(1)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
(2)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期冀的希望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20、(1)时间是残酷的
(2)人生其实很短暂
(3)世上有着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
(4)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
21、为父母尽一份孝心,不论是什么方式的行孝,也不论什么内容的行孝,只要真心真意,都将是珍贵和美好的。
22、时间的流逝,将带走行孝的机会。
23、开放性试题,答案略,只要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即可给分。
阅读《风筝》选文的片段,回答文后15-18题。(13分)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
但我向来是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的不堪,然而最喜欢放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的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有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的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的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的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15、在肃杀的严冬,见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本应感到春的暖意,而作者为什么会感到“惊异和悲哀”?(4分)
答: 。
16、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行为的书,说是“不幸”,“不幸”应怎样理解?(3分)
答: 。
17、“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应具体指前文的那些事?(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在划线句中的“铅块”这一比喻写出了“我”怎样的心情?(3分)
答: 。
15、惊异于北京的冬季也放起了风筝(跟故乡对比);见风筝悲哀,因为想起小时侯“精神的虐杀”的一幕。
16、我因此受到了良心的谴责,怀着深深的自责,可谓不幸。
17、将心灵手巧的小兄弟偷做的风筝粗暴武断地撕破踏扁踩坏。
18、极度后悔、内疚、自责、感到万分沉重。
信 赖( 15 分)
孙道荣
黄昏,几个男孩子,在小区的草地上玩耍,不时听到他们快乐的叫声。
一个胖胖的男孩,拘谨地站在一边。他们不带他玩,因为他是“傻子”。有时候,他们的球踢到路那头了,他们就喊他:“傻子,帮我们去把球拣回来。”他就像得到命令的士兵一样,乐呵呵地跑去拣球。球拣回来后,他们继续玩,他则张着嘴巴,站在一边有滋有味地观看。偶尔帮他们拣下球,或者帮他们递下饮料。他很乐意做这一切。
男孩子们玩倦了。有个男孩提议,玩背摔吧。就是一个男孩往后摔下去,另外几个男孩用手臂搭成梯接住。大家轮流来做,比比谁最勇敢。
提议的男孩先做。男孩站在一个小土坡上,闭上眼,身体笔直地向后倒去。在即将完全倒下的时候,另外几个男孩的手臂,牢牢地将他接住了。
大家齐声喊好。“傻子”羡慕地看着他们,兴奋地哇哇直叫。
又一个男孩站了上去,在往后倒之前,不放心地回头对伙伴说,你们千万接住哦,别丢手啊!众人答应。男孩犹豫着,慢慢倒了下去。
又是一阵掌声。“傻子”崇拜地看着他们,拼命地拍手。
男孩们一个接一个站在土坡上,勇敢地往后摔倒。在即将倒地的瞬间,被伙伴们牢牢地安全地接住。
有个男孩忽然看了一眼站在一边的“傻子”,然后,和其他几个孩子嘀咕了几句什么。男孩们向“傻子”招手,示意他过去,问他,你愿意来做一次吗?
“傻子”不相信地张大了嘴巴,激动得连连点头。
“傻子”学着他们的样子,站在了土坡上。然后,A.在众人“一二三”的呼喊声中,毫不犹豫地向后倒去。
站在他身后的男孩子们,突然抽回手,一哄而散。“傻子”胖胖的身躯,重重地摔在了草地上。
片刻的沉静。“傻子”哇哇哭了起来。
从附近的居民楼上,飞快地跑下一个中年男人。他是“傻子”的爸爸。刚才,他站在自家的阳台上,目睹了这一切。
男孩子们吓得四处逃散。
都是一个小区的孩子,“傻子”的爸爸认识他们。
晚上,“傻子”的爸爸一家一家去敲门。男孩子们看到“傻子”的爸爸找上门来,都吓得躲进房间,不敢出来。他们想,完了,“傻子”的爸爸一定是来找家长告状的。
“傻子”的爸爸一遍遍地向男孩的家长说明事情的经过,家长们听了之后,一边向“傻子”的爸爸道歉,一边就要将孩子揪出来揍一顿。“傻子”的爸爸阻止了他们。他对他们说,自己只有一个请求,就是请你们的孩子明天黄昏再到草地上,和自己的孩子玩一次背摔游戏。家长和孩子们都答应了“傻子”的爸爸。
第二天黄昏,几个男孩子又聚集到小区的草地上。“傻子”和他的爸爸,也过来了。看到男孩子们,“傻子”往爸爸的身后缩了缩。
男孩子们继续玩背摔游戏。最后一个,轮到了“傻子”。
“傻子”躲在爸爸的身后。爸爸蹲下来,和他交流。男孩子们也鼓励他再玩一次,并承诺绝不逃开,绝不松手。
B. “傻子”迟疑地站在了土坡上。“一二三”,在爸爸和众人的鼓励声中,“傻子”闭上眼睛,慢慢地向后倒去。
众人的手,稳稳地接住了“傻子”。在众人的臂弯中,“傻子”哈哈大笑。
“傻子”的爸爸搂着儿子的头,激动地对男孩子们说,谢谢,谢谢你们还给他信赖。
13. 围绕着“背摔”游戏,“傻子”对男孩子们的感情发生着变化,请用简明语言概括出来,填写下表。(4分)
事件 | 旁观游戏 | 受邀参与 | 遭到捉弄 | 重玩游戏 |
感情 |
14. 善于运用对比增强表达效果是本文的一个显著特色。请找出文中至少三组对比。(3分)
15. 请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4分)
16. 作者通过这篇小说要告诉读者哪些人生启示?(4分)
13、兴奋、羡慕 惊喜、信赖 激动、失望 迟疑、兴奋
(每空中有两种情感,每种0.5分。)
14、一是“傻子”父亲理智的教育方法与其他男孩子父亲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对比;二是“傻子”在遭到捉弄前后对待男孩们不同态度的对比;三是男孩们两次玩背摔游戏不同动机的对比。
此外,还有男孩们第一次玩背摔游戏对待伙伴和“傻子”不同态度对比、第一次玩背摔游戏时“傻子”的真诚和男孩们的戏弄态度的对比等等。
(答对其中三组且表述无误即可,每组1分。)
15、A句“毫不犹豫”传神的描绘出“傻子”充分信赖伙伴们,全身心投入游戏的情形;B句“迟疑”“慢慢”和“闭”等词语形象地写出“傻子”在遭到捉弄后不再完全信赖伙伴们的情形。 (每处2分。)
16示例: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于事无补,应当采取理智科学的教育方法;要珍惜他人对自己的信赖,不要轻易拿信赖作为戏弄的代价;解铃还需系铃人,解决问题一定要找到关键。
(言之成理且合乎文意即可。至少答两种,每种2分。)
“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下去。”
“再见!”其中一个孩子说。其他孩子跟着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0.请概括选段所描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3分)
11.请结合上下文揣摩划线句所反映的杰利的心理活动,并用第一人称描写出来。(4分)
杰利心想:“
”
12.下列对于选段及其相关情节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选段对人物的刻画方法灵活,如主要描写了“我”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了父亲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还用景色描写侧面烘托“我”的恐惧。
B. 文中的父亲是个懂得怎样训练孩子的好父亲,这次历练确实让“我”增长了勇气和经验,获得信心,变得勇敢了。
C. 最后一段中“前途茫茫”是指不知道怎样才能抵达要到的地方,因困难重重而感到举步维艰。
D. 作者回忆童年往事,主要想告诉读者一个哲理: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有把它分解开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难也可以闯过来。
10、示例:跟着伙伴们一起爬悬崖冒险的“我”因恐惧而陷入困境,在闻讯赶来的父亲的鼓励下“我”一步一步地走下悬崖,在依靠自己的力量摆脱困境过程中体验到巨大的成就感。
(要扣住“受困”“鼓励”“体验”这三个得分点给分,每点1分。)
11 示例:看样子莫顿·亨特是真的不能动弹了,不会有什么危险吧?我一个人也帮不了他呀,我得赶紧回去告诉他爸爸!
(符合人物特点和上下文内容,语句通顺即可。)
12A(对父亲没有神态描写。) (误选、多选都不得分。)
他家在岛上有一所美丽的小房子。
在鲈鱼钓猎开禁前的一天傍晚,他和妈妈又来钓鱼。安好诱饵后,他将鱼线甩向湖心,湖水在落日的余辉中荡起道道涟漪。当月升中天的时候,那波纹又变成了银白色的,景色十分优美。
突然,钓竿的另一头儿沉了下去。他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钩了,便急忙收起鱼线。母亲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儿子娴熟的动作。
终于,孩子小心翼翼地把一条竭力挣扎的大鱼拉出水面。好大的鱼啊!在此之前他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鱼呢。它是一条鲈鱼。
母亲和儿子紧盯着这条漂亮的大鱼。月光下,美丽的鱼鳃一吐一纳地翕动着。妈妈打开手电筒看看表,已是晚上10点了——但距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
“ ”母亲说。
“不,妈妈!”孩子哭了起来。
“还会有别的鱼的。”母亲安慰他。
“再没有那么大的鱼了。”孩子仍然伤感不已。
他环视了湖的四周,月光下,已看不到一条渔船和一个钓鱼人。他又看看母亲。虽然没人看见他们,也没有人知道这事,但他从母亲的脸色中知道她的决定是不可更改的。于是,他只好慢慢解开大鱼嘴上的鱼钩,把它放回水中。
夜色中,那鲈鱼抖动它肥大的身躯慢慢游向湖水深处,渐渐消失。
孩子回想起刚才钓上大鱼时兴高采烈的情景,就像做了一场梦。
这已是34年前的事了。今天那孩子已经是纽约市一个很有成就的建筑师了。母亲的小房子还在那个湖心岛上,他还是常到那里钓鱼。
他说得对,他再也没能钓到那天夜晚钓上的那样漂亮的大鱼,但他却为此终身感谢母亲。在以后的生活中他碰到过许多类似那个夜晚的问题,但从未因无人知道而放松自律,有损公德。他通过自己的诚实、勤奋、守法,仍然能钓到生活中的大鱼——事业上成绩斐然。他至今仍怀念母亲那一晚对他的教诲,并常常对他的儿子和女儿讲起这件平常而又动人的小事。
(摘自《没有钓到的大鱼》)
13、在下面两句话中选出最恰当的一句放在原文画横线处,并简要说明理由。(3分)
①孩子,你得把它放回去。 ②孩子,你把它放回去好吗?
答:应选( ),理由是
14、“他环视了四周,月光下,已看不到一条渔船和一个钓鱼人。”这句话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答:
15、阅读最后一段,注意画线部分“类似那个夜晚的问题”,你能否说说“那个夜晚的问题”到底是一个怎样的问题?(3分)
答:
16、文中“没有钓到大鱼”和“依然能钓到生活中的大鱼”中的“大鱼”各指什么?(4分)
答:
13、①,这句话中的“得”字表明母亲的语气十分坚决,没有丝毫可以商量的余地。
14、更加衬托出母亲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15、在无人知道的情况下,你能否依然注意自律,不做有损公德的事。
16、前者指的是从湖里钓出的大鲈鱼,后者指的是事业上的成功。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