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12分)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②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③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内容。(1分)

2. 选文第一段和第三段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描写顺序,并请摘录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4分)

3.从写作特色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下面两句话。(4分)

(1)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2)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4.文中最后一句话“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有什么作用?(3分)

1、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美景(或:薄雪后小山的美景)(1分)

2、从上到下(1分) 山尖  山坡  山腰(1分)      从下到上(1分)   河面,空中,半空中,天上(1分)

3、“卧”字写村庄,写雪,写他们的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1分),营造了一种安适、恬静的氛围。(1分)/“不忍得”将水人格化,将水富有了灵气(1分);突出了绿 ,写出了“绿”的可贵、可爱、美丽。(1分)

4、和“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1分)点了题,抒发了作者对特定季节下济南特有的美景的热爱与赞美(1分),简洁有力,给人留下了回味的余地。(1分)

阅读《老王》(节选),完成18〜22题。(11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21世纪教育网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21世纪教育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 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 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8.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选文第一自然段画线的部分属于什么描写?试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你发挥想象,补写出“我”接过老王送来的香油和鸡蛋时的心理活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课文结尾句子说:“我渐渐明甶: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读下面的句子,用“也许……也许……反正……”仿写一句话。、1分)

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18. 老王给我送香油和鸡蛋以及得知老王去世后的愧疚之情。

19. 外貌(肖像)描写。(1分)突出老王当时病情严重,样子怕人;也暗示老王将不久于人世。(2分)

20.示例:

我想:多么善良的一个人!都病成这样了还想着我们,硬撑着拿了香油和鸡蛋上门感谢。我们该怎么样来帮助他呢?(能想象出“我”当时的“感激、同情、辛酸”等心理活动,描写准确细腻即可)

21. —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觉得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意思接近即可)

22.示例:这只天鹅也许是自己不小心弄伤了翅膀,也许是被偷猎者射伤的,反正是很痛苦的,我们一定得帮助它。(运用所给词语、与原句句式相符、句意完整即可,2分)

阅读徐文秀的《父爱如水》完成1—4题(9分)

父爱如水

文/徐文秀

①在许多人眼里,父爱好比那巍峨屹立的大山,稳重、厚实、沉默而威严。在我的心中,父爱更像那流淌不息的河水,舒缓、平静而绵长。
②每每凿开记忆的眼孔,父爱立刻如一泓清泉奔涌而出,当我一次次一遍遍梳理着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的日子时,那浓浓的爱意会幸福地荡漾开来,温暖蔓延着整个心窝。父亲慈眉善目,瘦瘦高高,不善言谈,就像家乡酿制的糯米酒,性情醇厚温和。他四十多岁才生我们兄妹仨,可谓老来得子。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心细如发,爱子如命。夏日,在你读书困倦时,他会悄然走到身边扇起习习凉风,夜里他会不断地来到床前,看你有没有睡好,会不会被蚊子叮咬;冬天,他总是摸摸这摸摸那,看看屋子会不会透风,被窝里是不是暖和,还会小心翼翼地把你那伸到被子外的手脚塞进被窝。常听母亲说,父亲对我们兄妹仨的爱近乎有些迂腐。从小到大,我们就像小鸡一样时时处处被父亲那不可抗拒的爱守护着。记得读小学的那个时侯,我是市“红小兵文艺宣传队”拉二胡的,晚上常排练或演出,倘若晚点还没回家,不管刮风下雨,也不管天寒地冻,他都得四处寻找,一直到看上一眼才踏实放心地回去。有一次,我随宣传队去外县参加全区文艺调演,那是我第一次挣脱父母的怀抱出远门,大概出去了一周,好不开心。可我后来听说,父亲几乎天天落泪,望眼欲穿。当我回家一眼看见父亲头上扎着一方手帕,眼眶湿润地倚靠在家门口时,我禁不住流下了酸楚的眼泪。父爱竟是这般地痴迷和沉重,如此地柔情似水。在我记忆的屏幕里,永远清晰地定格着父亲辞世前父子相拥的那个悲情瞬间。记得父亲去世前的那一刻,突然用尽他最后那点儿力气抱住了我的头,干裂苍白的嘴唇喃喃地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有说出来,便极不情愿地垂下了他那双辛劳缝纫了一辈子的双手。父亲最后这无言的一拥,让我读出了父爱是这般的苍凉和无奈。

③父亲是个爱得很讲究的人,小时候我伤风感冒有个咳嗽时,每当我咳一下,他都要跟着咳一声,用他的话说这样才可以把感冒尽快传染给他。宁愿自己受罪,也绝不愿让儿女们受苦,这就是博大的父爱。他很讲究“口忌”,哪个孩子如果嗓子“哑”了,他不让说“哑”,而说是“瞎”了。哪个孩子生病,他总是不让说“病”字,而是说不舒服。至爱莫过培育。父亲从小没念过书,因为没文化不知道受过多少窝囊气,因为不识字不知道吃过多少哑巴亏,于是,他一直认定一点,就是砸锅卖铁哪怕沿街乞讨,也要让子女们上学受教育。记得那年高考我因为差个几分而落榜,父亲没埋怨没指责,但我常常看见父亲独自抹泪,独处伤神,那无言的父爱像鞭子一样抽打着做儿的心,父爱,留给我太多太多的温情和感动,也留给我太多太多的愧疚和感怀。

④每每盘点渐行渐远的父爱,父亲的样子便愈发生动起来,鲜活开来;每每沉浸于这绵绵的父爱中,我总是被深深地滋润着,又隐隐地心中作痛。想想以前,疏忽得太多,回报得太少,在父亲活着的时候,从没说过一句辛苦,从没道过一句感谢,也不会像如今的孩子那样深情地说一声:爸爸,我爱你。内敛,让我们那一代儿女留下了太多无法弥补的缺憾和内疚。再借我一生,再给我个轮回,再当我徜徉在父爱的深水细流中时,我会让这水更加清澈和透亮。

(选自《大地》)

【阅读训练】

1、 在许多人眼里,父爱如山稳重、厚实、沉默而威严,为什么在我的心中,父爱更像那流淌不息的河水,舒缓、平静而绵长。(3分)

2、 仔细阅读文章,说说作者眼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3分)

3、阅读第3段,结合文章思考,划线句子中的“愧疚和感怀”指什么?(3分)

1、  父亲性情醇厚温和,心细如发,爱子如命。父爱,留给我太多太多的温情和感动,我总是被深深地滋润在这绵绵的父爱里。

2、  父亲是个慈眉善目,瘦瘦高高,不善言谈的人,就像家乡酿制的糯米酒,性情醇厚温和。父亲心细如发,爱子如命。此外,父亲还是个爱得很讲究的人。

3、  (愧疚)从前,我对父亲疏忽得太多,回报得太少,在父亲活着的时候,从没说过一句辛苦,从没道过一句感谢,也不会像如今的孩子那样深情地说一声:爸爸,我爱你。

(感怀)内敛,让我们那一代儿女留下了太多无法弥补的缺憾和内疚。再借我一生,再给我个轮回,再当我徜徉在父爱的深水细流中时,我会让这水更加清澈和透亮。

 

阅读董保纲的《好好陪伴父亲的后半生》完成1—4题(13分)

好好陪伴父亲的后半生

文/董保纲

①再过几天就是父亲节了。那天,躺在床上,随意地翻阅一张报纸,忽然一句话跃入我的眼帘:您的前半生我无法参与,您的后半生我陪伴到底。下面解释说,这是台湾举办的“我最想对父亲说的一句话”征文中的一件获奖作品。  

②默读这句话,我沉思良久,第一次,我被这样一句话深深感动。父亲,那个白发已染双鬓的父亲,那个身躯不再伟岸的父亲,那个开始变得唠叨的父亲,一下子闯进我的脑海。真是岁月如流啊,不知不觉间,我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三十多个年头,而曾经意气风发的父亲也在悄无声息地慢慢变老了。  

③少年时代,对父亲是一种崇拜和依恋,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父亲的感情似乎逐渐疏远,特别是我最近几年工作变动频繁,与父亲的实际距离越来越远,交流也是越来越少。每次回老家,匆匆忙忙住上两天,期间办一些闲杂事情,见一些有用或者没用的朋友,说一些有用或者没用的话,而对父亲很少倾心地交谈了。  

④人常说“树老了根多,人老了话多。”父亲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变得唠叨起来,有时候,一件鸡毛蒜皮的事情,也会重复三四遍,以至于常常让我不耐烦,甚至会顶撞父亲几句。我忽然想起,在我年少时,顶撞父亲肯定会招来一顿训斥,而现在,在我的顶撞之下,父亲却有一丝妥协与唯诺。我一下子感觉到一种角色的互换,继而,内心生起一种酸楚。这就是父亲,已经变老的父亲啊!  

⑤是这一句话,再一次勾起我心底的酸楚,让我想起远在老家的父亲。是的,父亲的前半生我们无法参与,但是,父亲的后半生我们是否会真正地陪伴到底?当父亲已经是一本发黄的书籍时,我们是否还愿意仔细阅读那尘封的文字?当父亲是一棵叶落满地的老树时,我们是否还愿意抚摸那干瘦的树枝?当父亲渐渐老去,我们容易忽视的却是陪伴父亲,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心灵上。  

⑥记得傅雷先生在给儿子傅聪的信中曾说:“我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我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一面镜子……”是的,对于子女而言,父亲永远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里有父亲洒过的汗水,有父亲走过的足迹,更凝聚了父亲大半生的心路历程。以父亲为镜,其实就是在翻阅人生的一本大书,它给我们思索、启迪,更让我们默默体会那份浓烈而深沉的父爱。  

⑦有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经不再年轻。世界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无法弥补。能够陪伴父亲的后半生,实在是人生中最大的幸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也许我们无以回报流淌的岁月所赋予我们的爱,但我们会时时感受到来自父爱的温暖,并当作一种驱策,使自己在岁月之河中毅然前行;也许我们无法挽留这如水般的岁月,但我们可以留下对生命的感激;也许我们无法阻止生命年轮的递增,但我们可以用爱来回报、慰藉父亲。  

⑧父亲是一段岁月,永远值得我们感激的岁月。陪伴父亲,让我们陪伴一段永远值得感念的时光。

(选自《华南新闻》)

【阅读训练】

1、 阅读第5段,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您的前半生我无法参与,您的后半生我陪伴到底。”这句话为什么会勾起我心底的酸楚?(4分)

2、 阅读第5段,请仿造划线句子格式再补写一个句子。(3分)

3、 阅读第7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说“能够陪伴父亲的后半生,实在是人生中最大的幸福。”(3分)

4、 假设你参加了“我最想对父亲说的一句话”征文活动,那么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3分)

1、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父亲的感情似乎逐渐疏远,特别是我最近几年工作变动频繁,与父亲的实际距离越来越远,交流也是越来越少。每次回老家,很少与父亲倾心地交谈。当父亲渐渐老去,我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心灵上都忽视了对父亲陪伴。

2、示例:当父亲已经是一部落满灰尘的相册时,我们是否还愿意慢慢欣赏那退色的照片?

3 、因为父亲是一段岁月,永远值得我们感激的岁月。陪伴父亲,就是陪伴一段永远值得感念的时光。在陪伴父亲的岁月里,我们会时时感受到来自父爱的温暖,并当作一种驱策,使自己在岁月之河中毅然前行;在陪伴父亲的岁月里,我们可以留下对生命的感激;在陪伴父亲的岁月里,我们可以用爱来回报、慰藉父亲,不至于让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意对即可)

4、不做统一要求,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姚燕丽的《父亲为我擦眼泪》完成1—4题(12分)

父亲为我擦眼泪

文/姚燕丽

①一个午后,我刚和父亲怄过气,一个人闷闷地趴在桌子上,泪水无声地流。其实不过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我被父亲宠惯了,哪怕芝麻小的不如意,也会被我任性地放大,仿佛受了莫大的委屈,发脾气,使性子,极尽我所能。  

②“坏脾气的丫头!”父亲从身后走过来,把一盆热气腾腾的洗脸水放在我旁边。“都这么大了,怎么还像个孩子?快把脸洗洗,爸陪你出去走走!”  

③我固执着不肯动。父亲已把毛巾丢在盆里,洗好,拧干,摊在手掌上为我擦去满脸的泪痕。温热柔软的毛巾敷在脸上,一股温暖的气息沁入心底。隔着毛巾,父亲宽厚的手在我的脸上轻轻地擦着,额头、面颊、眼睛、下巴,就像小时候每次我任性地哭鼻子,他总是这样又爱又怜地为我擦眼泪,父亲那双大而有力的手在这一刻总是无比轻柔而灵巧。浓浓的温情在我心中一点点荡开,所有的委屈和怨恨全都消失了。“或许,十几年或几十年后,也不知道那时候,会不会有人像老爸这样给你擦眼泪,也许那时你会想起现在。”父亲的手忽然停下来,轻轻地说出这样一段话,流露出难以抑制的悲凉和伤感。然后,又轻轻叹了一声,接着把毛巾丢在水里细细地搓洗着,好一会才说:“傻丫头,以后不能再这样任性了,你知道,老爸不可能陪你一辈子的。”父亲的声音平静而肯定,仿佛这话已经在他心中准备了很久,只是一直不曾说出来。  

④我呆住了!我从未想过,有一天,父亲是要离我而去的!我一直以为,这博大深沉的父爱就像一眼永不枯竭的源泉,可以任由我肆意地挥霍。之所以敢一次次地伤害他,只是太明白,只有他会一次次地包容我的刁蛮和任性,一如既往地疼爱我啊!  

⑤难道,因为父亲的爱永远不会拒绝我,才没懂得珍惜?难道要这份爱远去时,才后悔没有珍惜?

(选自《健康时报》)

【阅读训练】

1、 阅读全文,想想我为什么会因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与父亲怄气,还常常使性子,发脾气。(3分)

2、 阅读第3段,说说划线句子中的“这一刻”具体指什么时候。(3分)

3、 阅读第3段,思考父亲为我擦眼泪时为什么流露出难以抑制的悲凉和伤感。(3分)

4、 作者为什么要记叙父亲为我擦眼泪这件事?(3分)

1、  因为我一直以为,这博大深沉的父爱就像一眼永不枯竭的源泉,可以任由我肆意地挥霍。之所以敢一次次地伤害他,只是太明白,只有他会一次次地包容我的刁蛮和任性,一如既往地疼爱我。

2、  “这一刻”具体指我因芝麻小的不如意和父亲怄气,任性地哭鼻子,父亲却用他宽厚的手为我擦眼泪的时候.

3、  因为父亲知道他不可能陪我一辈子,总有一天是要离我而去的!而我却一直不懂得珍惜这博大深沉的父爱,感受不到他对我的刁蛮和任性的包容,反而是一次次地伤害他。

4、  通过记叙父亲为我擦眼泪这件事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以往肆意挥霍父爱的悔恨和醒悟,同时也呼吁人们要懂得珍惜父爱,不要等这份爱远去时才后悔没有珍惜。(意对即可)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22—25 题。(共9分)

①少年只有16岁。之前他干过许多糊涂和愚蠢的事情:他偷过郊区的苹果,偷过城市的盆花,偷过同学的铅笔和饼干,偷过邻居的茶杯和腊肉,还偷过大街上的自行车。他一次次被带进派出所又一次次被放出来。一天,他猛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意识到自己错了,意识到自己应该痛改前非了。

②他后悔,他想改,可是他已经挽回不了自己的声誉和尊严,他已经没有了任何朋友,他一出现总会引来一些异样的目光。少年并不记恨他们,认为这是对他的惩罚。少年望着窗外,天阴沉沉的,没有一丝阳光。

③整整一个夏天,每天上午,他都把自己关在家中,透过窗子看外边的树。他忍受不了寂寞,到下午时,悄悄出去,在小区转一圈。人们一看见他,或扭过头去,或老远就避开。邻居们防他,就像防一条带着传染病的狗。少年不敢上前,不敢与他们对视,他失去了与任何人交流的勇气。他无奈、自卑,似乎世界在他面前关起一扇门,又加上无数把锁。

④他垂着头慢慢地走,轻踢着一粒石子。没有阳光,少年却感觉后背灼热。忽然有人喊他,是一位坐在凉亭里的老人。老人朝他招手:“喂,年轻人!”他抬头一愣,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你是在喊我吗?”他指指自己。“过来,年轻人!”老人说。他走过去,胆战心惊。他想逃离,可是却说服不了自己的脚步。老人叼着一根没有点燃的香烟,摸着口袋,问他:“有火柴吗?”“没有。”“打火机呢?”“也没有。”说完,他急急地低了头,试图离开。“别急着走。”老人再一次喊住他,“去帮我取来打火机吧,我的家,你知道的。”

⑤他当然知道,老人与他同住一个单元,他住七楼,老人住一楼。“我的腿脚不中用。”老人笑呵呵地说,“打火机放在茶几上,麻烦你帮我取来。”少年心中划过一道闪电。可是那闪电转瞬即逝。“钥匙呢?”他问。“门没有锁。”老人说,“我从来不锁门的。住咱们这个小区,根本不必锁门。”少年心中又是一道转瞬即逝的闪电。少年飞奔而去,途中流下了眼泪。一缕阳光从云缝里钻了出来。

⑥那扇看起来冷冰冰的防盗门果然没有上锁,他轻轻一推,便开了。茶几上放着果盘,放着零钱,放着钥匙和打火机。少年抓起打火机,转身跑出屋子。

⑦老人点着了烟,郑重地对少年表示感谢。然后,他对少年说:“如果你有时间,如果你愿意,我们下一盘象棋,好吗?”少年当然愿意。他坐下来,聚精会神地和老人下起了象棋。不久,少年便败下阵来,可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凉亭外,阳光灿烂……

⑧少年后来成为一名警察,老人的身体仍然很好,闲时,他们会凑到一起下象棋。他多次跟老人谈起那件事情,他说那天你故意不锁门,那天,你口袋里,其实装着打火机。

⑨老人只笑不语。问急了,老人就说我忘记了,我真的忘记了。或许真如你所说的,那天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的;或许那几年里,我出门真的从不锁门;或许,那一天其实什么也没有发生,一切不过是你的一个美好梦境。不过我认为,这一切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你亲手推开了那扇门,而不是别人……

22.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分)

23.选文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主要作用是什么?(2分)

24.对选文⑤段加点句子进行简要赏析。(2分)

少年心中划过一道闪电。

25.你认为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22.示例一:本文叙述了少年在老人的帮助下痛改前非(重拾自信或打开心门痛改前非)(1分),最终走上正途的故事(1分)。 共2分

   示例二:本文记叙描写了老人帮助少年痛改前非(1分),最终使少年走上正途的故事(1分)。 共2分

23.景物(环境)描写(1分)

作用:烘托了少年孤独苦闷(绝望自卑)的心情(1分)。共2分

24.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少年得到信任时的惊喜和所受到的震动(激动、感动)(如果答出“少年心理燃起一丝希望”或意思相近也可得分)(1分)。     

评分标准:答出修辞手法得1分,答出表达作用得1分。共2分

25.我认为老人是一个善良(有爱心),懂得尊重人,引导(教育)有方的人。3分

评分标准:每点1分,共3分。

父亲的自行车

曾业桃

①那次回老家,父亲说自行车丢了。“唉,真倒霉,到菜场买菜,一转头自行车就没了。丢就丢了,再买一辆,又不值多少钱。”我对父亲说。A.父亲没有吭声,只是神情沮丧,仿佛多年前和我赶集走散的光景。

②记忆里,父亲的自行车是在我五六岁时买的。那时,父亲在镇上的供销社上班,母亲在乡下务农。父亲为了方便回家干农活和照看我们,花费半年的工资买了辆凤凰牌自行车。

③有了自行车,我和一起出生的弟弟就有了期盼。日之夕矣,我们坐在门槛上焦急地等待父亲。B.当我们听到隐隐的铃声,便赛跑一般穿过那打谷场,跨过小桥,朝竹林那边的石子路冲去。我们赛跑的原因只是为了能坐在前面的单杠上按铃铛。自然我总是比弟弟跑得快。等到我兴奋地把铃铛按得叮当直响时,弟弟往往才气喘吁吁地赶到。父亲像先前抱我一样把弟弟抱上后座,乐呵呵地推着我们回家。

④最快乐的等待在节日里,因为父亲的自行车上比往常多了月饼、糖果之类的东西,它们是那时最美昧的食品。铃声还没有响,我和弟弟就已经翘首以待。我们一边等待,一边讨论,一边想像自行车满载而归的情形。等待的时光快乐而漫长。或许是单位加班的缘故,或许是我们心情焦急的缘故,父亲在节日里似乎总回来得晚些。太阳快要落山了,父亲尚未归来。c“爸爸回不回来呀’”弟弟担心地问。“怎么不回来,你听,铃声。”铃声并没有响,我只是哄他。“好像有。”弟弟侧耳倾听,但很快又失望了。

⑤记忆里,总是在我们略略失望时,铃声乍起。于是,我们又赛跑着上路,不过,这时的我们不是争坐前面,而是争提食品。父亲取下食品,每人手里放一些。我们小心翼翼地往家提,生怕有半点闪失。

⑥记忆里也有不快乐的时光。我和弟弟常常同时生病,而且常常在夜晚。等到忙碌一天的

父亲准备休息时,我们便开始发烧。为什么我们的病总在晚上发作?我很不明白。我只记得,

父亲把我们一前一后放在车上,急匆匆地往镇卫生院赶,父亲要推六七里路才能到达。有时。月光如水,静静地铺在父亲的背上扣自行车的单杠上,显得那么温乘;有时,满天星辰,每一个亮晶晶的星星都在向我们眨眼,似乎是责备我们又惹父亲劳神:有时,夜黑似漆,父亲和自行车在__中一步一步艰难地摸索,而我们常常就在自行车上睡着了。

⑦轮到我们上学,父亲的自行车便成了我、弟弟还有二哥的公交车。父亲便请会木工手艺

的二叔在车的后座上加了一块结实的木板。我和二哥坐在后面,弟弟则坐前面。D.父亲骑得十分费劲,数九寒冬都会累得满头大汗。若逢雨天,他骑得更吃力,汗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分不出哪是汗水哪是雨水。但无论天气如何,父亲都坚持把我们按时送到学校,从未让我们迟到。

⑧父亲黯然的神情让我想起过去,也许父亲和我一样并不在乎买自行车的钱,在乎的只是

逝去的艰难岁月,而我更多了一份对父爱的深深谢意。

(选自2010年Il月7日《淮海晚报》)

20.文章围绕“父亲的自行车”写了哪四个场景?4根据提示简要概括。(4分)

(1)平日里:

(2)节日里:

(3)生病时:

(4)上学时:

21.批注是精读文章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即从内容、写法、语言、结构等方面给文章加上批语。请 从文中A.、B.、C.、D.处任选两处,自选角度作批注。(6分)

(1)我选( )处,批注:

(2)我选( )处,批注:

22.第⑥段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23.文章以“父亲的自行车”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

答:

24.请以作者的身份写一段话,表达对文中父亲的深深谢意。(不少于80字)(6分)

20.(4分)(1)“我”和弟弟赛跑争位的欢快情景;(2)“我”和弟弟翘首以待争提食品的情形;(3)父亲夜晚送儿治病的温馨情境;(4)父亲风雨无阻送儿上学的艰辛之景。(每点1分,,意对即可)

  21.(6分)示例:

  A处:①运用神态描写。“没有吭声”‘神情沮丧”细腻地描摹出父亲丢失自行车后伤心的样子。②巧设悬念引出与丢失自行车相关的往事,同时与文章的结尾照应。③把丢失自行车与“我”当年走散光景巧妙地进行类比,表现出父亲对自行车的珍爱之情。

  B处:①运用动作描写。“穿过”“跨过”“冲去”等连贯动词生动准确地表现“我”与弟弟的喜悦之情。②“当……便……”句式,写出“我”与弟弟反应速度之快,体现其等待心情之切。

    c处:①运用语言描写,“爸爸回不回来呀7”“好像有”细腻传神地写出弟弟盼望父亲归来的情景。②“侧耳倾听”、”失望”等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弟弟焦急等待父亲归来时可爱的样子。

    D处:①“累得满头大汗”“汗水和雨水混在一起”肖像(细节)描写,具体写出送孩子子们上学的艰辛,折射出深沉的父爱。②以“数九寒冬”和“雨天”为典型环境,突出父亲的艰难与不易。

    (每处3分,分析2分,表达1分)

    22.(4分)①点明了父亲送儿治病的时间;②通过不同时期(夜晚)的景物,渲染了温馨的气氛。③突出父亲送孩子上医院的艰辛,表现父爱的主题;④景物描写被赋予了情感,形象生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每点2分,写出2点,意对即可)

    23.(4分)①构成行文线索,串起父子生活情境的点点滴滴。②寓情于物,再现父亲对儿女的挚爱之情;③寄托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意蕴丰厚独特。(每点2分,写出2点,意对即可)

    24.(6分)略。(中心明确2分,感情真挚2分,语句通顺2分)

枕月而眠

张儒学

  ①一个夏天的夜晚,我在乡下枕月而眠。

  ②那是一个多么惬意而美丽的夜晚,乡村的夜静静的,明净的月光照在静寂的田野上,我却十分悠闲地躺在父亲承包的鱼塘边的小屋里,看着布满星星的天空,枕着落在水里的月亮,心中却情不自禁地吟咏着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③那是夏天的一个周末,我回到乡下老家看望父亲。尽管乡下树木密集、空气清新,但火辣辣的太阳似乎要把一切都烤焦似的。乡下人除了早晚上坡干点必要的农活外,多半都呆在家里,或者在院前的竹林下乘凉,都尽力去寻找最凉爽的地方呆上一时半会,合合眼打个盹,也是乘凉的一种方式,更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

  ④我的父亲乘凉的最好去处是他承包的那个鱼塘,因为要喂养和照看鱼塘里的鱼,父亲就在鱼塘边搭起一个简陋的棚子,棚子是用竹子编的,父亲还用稀泥巴在外面涂了一层,这样就冬暖夏凉。冬天把门关上,里面升上一个炉子,不管外面下起多大的雪,里面也一样的暖暖的;夏天只要把门打开,凉凉的风就轻轻地吹拂着小屋,里面凉悠悠的就是天然的“避暑山庄”。棚子里虽然只能放下一张床和几个小凳子,但在这空旷的田野上,在这宽宽的鱼塘边,在这清清的水面上,别有一番风味。

  ⑤也许我早就知道父亲鱼塘边的小屋冬暖夏凉,我一到老家就直往父亲的鱼塘跑去,只见父亲的小屋里正坐着几个人在高兴地聊着天。他们见我回来了,就赶忙叫我进去坐,他们仍天南地北地聊着,我却在屋里坐着乘凉,也许是我在城里吹惯了空调,回到乡下尽管手中的扇子扇个不停,还是感觉到很热,全身都被汗水浸透,可来到这小屋里,一会就感觉到凉悠悠的。

  ⑥不一会,那几个跟父亲聊天的人走了,父亲就与我聊起天来。在这清清的鱼塘边,时不时有鱼儿游出水面,在清澈透明的水里游来游去,时不时弄出“叮叮咚咚”水声,父亲看着顽皮的鱼,高兴地说:“这些鱼,多可爱,我看见它们就像看见你们小时候一样,多高兴多快乐呀!”我说:“听说你这鱼塘承包期快满了,还承包么?”父亲说:“当然要承包,只要在这鱼塘边一坐,心中就有一种快乐和踏实的感觉哟!”我似乎明白了父亲的心情,虽然我们都劝父亲不要再承包这鱼塘,因母亲常年在城里帮着做生意的弟弟带孩子,也想叫父亲去城里享享福,可他总以有鱼塘走不开为由一再拒绝。

  ⑦晚上,父亲说我怕热就在鱼塘边的小屋里睡,他回家去睡,我高兴地接受了父亲的这一安排。这是一个多么静寂而美丽的夜,当人们在唤回未到家的鸡鸭之后,月亮便渐渐地沿着那山顶升起,虽然农家小院的灯火通明,但还是挡不住这月光的明净,那皎洁的月光照在那片静静的田野上,好一幅山村田园美景。我走出小屋,站在鱼塘边,看着月光映照下的水面,如身临仙境一般。

  ⑧夜已经很深了,我不知是因为这山村的静寂而沉思,还是因为月光下的山村夜色而陶醉,却无法入眠。尽管我躺在这凉爽的小屋里,但眼前却是被月光点缀的鱼塘美景,我透过这一片清清的水面,看见落在水里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更明更大更亮。我想起了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我再低头一看,落在水中的月亮就慢慢在向我靠近,此时,月亮似乎就在我枕下……

   (《郑州日报》2010年8月25日,有删改)

8、文章描绘了一幅幅淡而温馨的画面,请根据文章⑥-⑧的内容把下列画面补充完整。(6分)

乡人夏日乘凉 乡亲鱼棚闲话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9、“一个夏天的夜晚,我在乡下月而眠”一句中的“枕”字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父亲为什么舍不得离开鱼塘?(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开头引用了李白的《静夜思》,结尾引用了李白的《古朗月行》,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写了夏夜、月色、家乡和作者的心境,你认为哪一个是主要的?请阐述你的看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父子塘边聊天  “我”塘边赏月 “我”枕月而眠

9、枕有亲近(拥抱、相伴)之意,表现我惬意(欢愉、悠闲)的心境

孩子:求生的坚定意愿,也含有对父亲的安慰。

10、(1)父亲看见鱼,就像看见孩子小时候一样,感到高兴快乐。

( 2)父亲在鱼塘边一坐,心中就有一种快乐和踏实的感觉(或父亲留恋故土)

11、开头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结尾表达作者陶醉于月色时的喜悦

12、认为写月色为主,可从文题,开头结尾引用了李白的咏月诗,全文描绘一幅动人的山村月夜图景等方面加以分析。

认为写夏夜为主,可从文题,全文主要写山村夏夜,表达对家乡夏夜的热爱等方面加以分析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23 分)

刷鞋匠的绝招

曾颖

公共汽车的门开了,一大群赶着上班的人和挑着担子背着包袱的外地小商贩蜂拥着挤上车来,投币声和刷卡声滴滴嗒嗒响成一片。毫无感__彩的电子人机械地重复着:本车为无人售票车,请自觉刷卡或投币……

该上的上完了,关车门。司机冲一个小个子乡下人喊:请自觉投币!

小个子的乡下人理了理肩上挎的小木箱,把手中的木凳往地上一放,坐下,很反感地盯了一眼司机,想说什么,但忍住了。从他衣服上闪闪发光的黑色油痕和他随身携带的板凳和木箱我们看得出,他是一个刷鞋匠。

司机并没因他的反感而放过他,嘴里又说了一声:大家没有投币刷卡的,请投币刷卡。嘴里说是大家,但眼睛只盯着刷鞋匠。刷鞋匠有些不自在了,他扬起头对司机说:“我投了的。”

“投了怎么没听见响呢?”

“是纸币!”

“哼,纸币,这些乡下人……”

司机冷笑着摇摇头,开始发动车子,准备出发。

这时,出乎他预料的一幕出现了,那个看起来一巴掌打不出三个屁的小个子乡下男人突然跳起来说,乡下人怎么了?乡下人就该被你怀疑?乡下人给钱坐车还要看你的白眼?

司机出乎预料的遭到反击,有点懵了,他把车熄了火,扯下手套,回过头来准备认真地和刷鞋匠吵一架。他说,乡下人怎么了?乡下人了不起?乡下人坐车可以不给钱?看你们那伙子人,上七八个人,投一两个硬币,还有五毛甚至一毛的。我还冤枉你们不成?

刷鞋匠说,别人买不买票我不知道,我投了币买了票,你就不能冤枉我!

车上赶着上班的人们开始鼓噪,司机觉得吵下去没意思,就转身准备继续开车,嘴里却有些不甘地说,你投没投,只有天知道了!

说罢,戴上手套,吹起口哨,准备开车。他的表情激怒了刷鞋匠,刷鞋匠蹭地钻到驾驶台前,一把抢下车钥匙,大叫着,天知道,今天就要让天知道,把钱箱打开,验钱!

司机仿佛是遭到小鸡突然袭击的老鹰,一下子没回过神来。待他反应过来之后,马上恢复了鹰的本色,从工具箱中取出一把铁扳手说,钥匙拿来!要不,老子把你当抢劫犯给收拾了。

刷鞋匠两眼血红地瞪着他说,你今天就是打死我,也要把这事搞清楚!

很快,接到报警的110来了,警察对刷鞋匠说:就算你买了票的,别闹了,行不?

刷鞋匠梗着脖子说:不行!得开箱!

司机扳手握得紧紧的,但当着警察的面又不敢有所作为。急着上班的人都坐别的车去了,只剩下几个不太急的人在车上看热闹。我也在车上,我要看看这件事的最后结果。警察没办法,就对司机说,你就把钱箱打开吧!遇上这犟人了,你还真没办法。

司机说,钱箱贴了封条的,只有公司的财务人员能打开。

警察给公司打了电话,半小时过后,公司一个经理和财务人员赶来了。经理说,这不是瞎胡闹吗?这么一箱钱,你就能认出你那一块?刷鞋匠从口袋里扯出一个牛皮纸做的钱包,里面整整齐齐地排着几张一元面额的钞票。他说,你查,里面保准有一张钱像这些钱一样,左上角有一小块黑胶布。

经理从钱箱里果然找出了一张左上角贴着一小块黑胶布的钱,说,对,是有这么一块。好了,我宣布你是投了币的。

刷鞋匠梗着的脖子一下子软了,他得意地冲司机一扬头说:“听着,是……投……了……的!”声音竟带有几分哽咽

车继续开。我蹭到刷鞋匠旁边坐下,问他,你咋想出这招的。刷鞋匠说,如果你遭怀疑地挨白眼的次数和我一样多的话,你也会想出来的。

你这可是毁损人民币啊!是违法行为!

不碍事,能抠掉,一抠就掉!

刷鞋匠一面说着,一面很认真地抠下一块,给我做示范。

节选自《南方周末》(本文有删改)

12.“刷鞋匠的绝招”的“绝”在哪里?(5分)

13.划线句中的“哽咽”一词表达了主人公哪些复杂的情感?(6分)

14.文中的“刷鞋匠”是哪一群体的代表?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么?(6分)

15.有人认为刷鞋匠坚持验票的行为太过偏执,是矛盾的制造者。请你结合其遭遇反驳这种观点。(6分)

12、(5分)在钞票的左上角贴一小块黑胶布作为记号,此一绝(3分);贴上的胶布能扣掉,不破坏人民币,此二绝(2分)。

13、(6分)真相大白之后的解脱(高兴、激动)(3分);被人歧视、误解之后的委屈(无助、无奈、痛苦)(3分)。

14、(6分)农民工(弱势群体)的同情,并呼吁全社会不要歧视这一群体,应该尊重他[0d7ab53c67863f74.gif]们的人格、劳动和自尊心,多关注他们生存环境。(4分)

15、(6分)要点:

          (1)是司机引[ddf6960a09146372.gif]发了这场争执,错在司机,他才是矛盾的制造者。

          (2)刷鞋匠的“偏执”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因为他一再被司机激怒。

          (3)多次遭遇类似的怀疑和白眼,有洗刷冤屈的强烈愿望。

          (4)有捍卫自己人格尊严的权利。

          (5)要改变他人对自己的偏见,他只能采用这种行为,别无他法。

          (6)如果一味忍让,就只能一再受伤害。

    (要答出3点,每点2分)

游司马祠

郭军平

行走在韩城,庙宇楼阁,行宫故居,历史古迹迹众多,苍松古柏也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气息,耐人寻味,而我总以为它的厚重,源于司马迁。但凡来韩城的人,是绝不会错过游司马祠的。

从韩城芝川镇向东,沿着一条宽阔明亮的柏油大道向前走,越过两边民居,眼界豁然一亮,放眼南望,一座高山巍峨耸立,上面翠柏茂松、郁郁葱葱,若隐若伏的祠宇躺在翠柏的环抱之中。

走过芝秀古桥,一座高大的砖木牌坊映现眼前,遒劲有力的“汉太史司马祠”几个大字熠熠生辉,踩着青石铺砌的进山之路,踏上十几个台阶,便是正门,门匾一行隶书“汉太史司马迁祠墓”,字体格调清雅,气息高华。进入大门,青石铺砌的小径,迤逦蛇行,直通山顶。道旁青松挺拔,耸入苍穹,松间的山雀清脆的鸣叫给山上带来一片静谧。

登上小坡,眼前顿然开阔,一座宏大的祠堂横亘眼前,走近细瞧,上有“汉草书司马迁格言警句展室”的门匾,房檐周围红漆驳落,参差不齐,显示出风雨沧桑,进入宽敞的展厅内,一座座散发着笔墨清香的石碑赫然入目。环视碑石,兀然林立,,但见书体或雄浑奔放,气吞万里,或风行雨散,润色生花,或大鹏抟风,长鲸喷浪;或悬崖坠石,惊电遗光,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行迹,留下了那一份对史圣的留恋和敬仰。回想细构“罗天下放佚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太史公,哪里会想到身后的荣耀和高贵。苍苍莽莽的梁山啊!滔滔不息的黄河啊!孕育了这样一位惊世奇才!

走过“高山仰止”的砖木牌坊,极目仰望,巍峨庄严的司马祠卓然屹立于韩奕坡上,松柏环抱,一片苍翠,踩上凹凸不平的石道,沿着千百年来仰慕者攀登的足迹,经“朝神道”踏上攀登祠墓的石级,石级共九十九级,犹如一条长龙,蜿蜒伸入山顶。拾级而上;但觉山势峭拔,眼界开阔,回望身后,但见黄河远去,川源如画。这超越了人世万物,独居一山的巍峨祠堂啊!伫立在时间的年轮里,默默地向人们倾诉着什么?

饱经风雨剥蚀的“河山之阳”巍然耸立,过此,再上九个台阶,便是被韩城人民誉为“太史高坟”的司马祠。走进祠堂,但见“祠宇堂堂,坊榜将将”,院中古柏参天,花木竞秀,松间鸟鸣啾啾,一片幽静。“史圣千秋”四个大字赫然入目,两旁楹联“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史记照尘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殿中司马迁坐像,长须飘拂,双目炯炯,刚毅凛然,显示出不凡的抱负和胸怀,殿中碑石林立,多是后人对他的缅怀和评价,其中尤以郭沫若的诗评最最佳。诗云:“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铖,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首诗高度评价了司马迁一生的功绩,看到这,我不禁想起了鲁迅对《史记》的高度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墓由青砖镶砌,上嵌有八卦砖雕,据传为元世祖忽必烈敕命建造。墓顶有一株千年古柏,苍劲盘桓。如巨掌撑天,柏上鸣雀跳跃,叫声凄凉,似在叹惋那一段凄美的历史,墓旁也是古柏环绕,浓荫蔽空,,在千年古柏的近旁,卓然玉立着、一株青翠的柏树,与这株千年古柏相映成趣。随后,我有幸看到了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撰写的《梦碑》一文。其文如下:永徽二年九月,余刺同州,夜__于西厅。若有若无,犹梦犹醒,见一女子高髫盛妆,泣渭余曰:“妾汉太史司马迁之侍妾也,赵之平原人,姓随名清娱。年十七事迁,因 迁周游名山,携妾至此。会迁有事去京,妾缟居于同,后迁故,妾亦忧伤寻故,葬于长乐亭之西。天帝悯妾未尽天年,遂司此土。代异时移,谁为我知?血食何所?君亦将主其地不揣人神之隔,乞一言铭墓,以垂不朽。余感悟铭之。铭曰:“嗟尔淑女,不世之姿。事彼君子,弗终厥志。百千亿年,血食于斯。”可惜,如此珍贵的碑拓却没有流传,这段凄美的《梦碑》故事却把人们的神思带到了那悠远的时空,让人们为那位矢志不渝的女子洒一掬同情之泪,更为史公那牺牲许多的悲剧人生而叹惋怜惜。我不由得把那株奇异的柏树与《梦碑》故事联系起来,莫非是随清娱精诚所至,感而有灵吧?鉴于此,故随行赋诗一首以示纪念:

苍苍梁山,郁郁翠柏。

史公之祠,高兮传兮。

悠悠居水,凄凄嘤鸣。

清娱之志,感而有灵。

我们一行下山,已是夕阳西下,眺望身后,已是一片苍翠和辉煌。

12根据作者的游踪,请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主要景点的名称。(3分)

正门→ →“高山仰止→“河山之阳” → -.→

1 3文中描写墓顶的千年古柏有什么作用7(3分)

1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两句诗的理解。(4分)

12考答案】展室  司马祠   司马迁墓

【详细解析】要注意语言标志,从文章的前面向后依次找出来。

13考答案】渲染了司马庄严、静谧,肃穆的氛围象征着司马迁迁刚毅凛然、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

【详细解析】首先要明确方向,这是墓顶的自然环境描写,这样其作用就可想而知了。环增色描写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感情,在文中也象征了一种千年不朽的精神品质。

14考答案】司马迁的丰功伟绩可以和孔子子相提并论,千秋万代·名垂青史。这两句诗是对司马迁的高度评价与赞美,他刚正不阿·忍辱含羞,发愤著书-他的《史记》逋古今之变,文史兼美,流传千古!

[281bf2ff4ca1f45d.jpg]【详细解析】要明确句中的关键词“尼父、太史公”,就可以明白这是对“太史公”赞誉的话,再结合文章内容就不难写出答案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