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到一处空地,那座悬崖就耸立在空地的另一边。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壁面有许多凸起的岩石、崩土和蓬乱的灌木。大约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

……

暮色苍茫,……我听到了杰克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控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一次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9、选文运用第几人称叙述?(1分)

10、语段运用那些人物描写方法?(2分)

11、文中最后一段中,加点词“经验”指的是:(2分)

12、找出我爬下悬崖的心理活动的句子(3分)

13、从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试用一个句子进行表述。(2分)

14、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经验教训?写出来。﹙4分﹚

9.第一人称 10. 心理,动作,语言 11. 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个题目可以答得很简略,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也可文字稍多一点,如“在做一件事时,不管距离有多远,也不管过程是多么艰险,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而且一步一步地稳稳当当向前走,就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 12.略 13.父亲是一个能引导孩子自己战胜恐惧的人(诸如父亲是一个能给孩子以主意的人,父亲是一个即使在危险的情况下也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人……等答案同样给分)14.略。

我的住处附近,有一片葱郁的树林,在那儿我曾领略过两次截然不同的晨趣。

那是初秋。当田野上泛起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等待着收获的时候,我附近的树林也适应着季节,慢慢变黄了。有一天傍晚,突然我的窗棂发出了沙沙的响声,我知道,那是雨。是凄清的秋雨!天空低低的,树林静静的,冷静伴着枯叶在零落。我困在屋里出不去,心底却浮出悠远的情思:黄叶已铺满小路了吧?

第二天清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掀开窗帘看天,雨停了,天上没有一丝云。于是,我匆匆走向树林。果然,黄叶还在沉重地飘落,黄黄绿绿落满了小路,浓淡疏密的树林变得凄楚而苍凉,宛若一幅失了色的画。

我轻轻地踱着步,无端地产生出一种悲哀,一种生命的悲哀。

但我还是往前走,向着那棵老榆树走去,突然,我的头顶飘下几声小鸟清脆的鸣叫,那声音委婉尖细,我知道,那是一种灰绿色长尾巴的小鸟儿的声音,每天在我窗前的杨树上都能听到它细弱而娇美的鸣叫。

我在想:这只小鸟也在感受生命的短暂,生命的悲哀吗?

然而,从它的啼叫里,却听不到凄楚与哀怨,有的倒是一种顽强的抗争。

随后,在不太远的一棵树上,一只麻雀一声一声地啼叫着,须臾又有一只麻雀清脆的叫起,像是在回答。高一声低一声,紧一声慢一声,紧紧慢慢,柔婉和谐很像在亲密地交谈,又像夫妻间窃窃低语。

也许由于它们的啼叫,惊醒了树林,刹那间,这棵树,那棵树传来一阵阵叽叽喳喳的啼鸣。树林一阵颤动,转瞬之间一片哗然!

初秋的树林沸腾了!

叽叽喳喳的声音沸沸扬扬,婉转如水流潺潺;喧闹又如孩子们的嬉戏,是欢唱?是惊喜?是不安?说不清,高潮之后,是短暂的沉默,眨眼间,又出现新的情绪、新的意境……

这时,一枚黄叶轻轻落在我的额际,我一抬头,看见朝阳正跳跃在山脊,枝头的黄叶熠熠闪光,一群麻雀从树上翩然而下,如一阵落叶,翅羽上染着淡红色的阳光。而且,那啼叫变得低沉而亲切,仿佛是在相互间照应,我想,这一定是一个友爱又不甘寂寞的集体。

多么可爱的早晨,多么宁静的早晨!

静心在此安然自得。大自然是多么的可爱啊!人的生命只有在她的怀抱中,才感到温馨、恬静、充满着活力。

清晨,生命的清晨,我爱你。

(选自《如诗的清晨》)

13、开头说“我曾领略过两次截然不同的晨趣”,这两种“晨趣”分别是什么引起的?

答:第一次是 ,第二次是 。(每个空格限填2字。)(4分)

14、第二节写作者想到黄叶铺满小路的景象,第三节写作者看到了这种景象,它们给作者的感受有无不同?请具体说明。(3分)

答:

15、文中写灰绿色长尾巴小鸟的鸣叫有何作用?(3分)

答:

16、本文对麻雀鸣叫的写法有哪些主要特点?(4分)

答:

13、黄叶,鸟鸣        

14、有不同。想到它时作者有一种闲适的心情,急于去观赏,看到它时作者产生了一种生命的悲哀。

15、引出麻雀鸣叫,起陪衬作用;并使作者由悲哀到喜悦的转变有一个必要的过渡。

16、用拟人化的手法,渲染出了热烈欢快的气氛。由一只,两只,再写到一群,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极富层次,细腻生动。(4分)

走出门,就与含着露水和桅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早晨,好清爽!心里的感觉好清爽!

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累吗?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惟有你坚持着,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

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以树的眼睛看周围的树,我发现每一株树都在看我。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 ,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

你好,山泉姐姐!你捧一面明镜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浑浊吗?你好,溪流妹妹!你吟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白云大嫂!月亮的好女儿,天空的好护士,你洁白的身影,让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露出湛蓝的笑容。你好,瀑布大哥!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

(选自李汉荣《山中访友》)

9、作者“山中访友”带了什么特殊“礼物”?(2分)

答:

10、“山中访友”拜访了哪些“朋友”?其中详写的是哪个?(3分)

答:

11、联系上下文,运用想像和联想,在文中横线上写一句恰当的话。以“我的头发”或“我的皮肤”等作为开头。(3分)

答:

12、模仿最后一段的句子,再写一句话。以“你好,悬崖爷爷(或:孔雀仙子,大象伯伯,松鼠弟弟……)!”作为开头。(3分)

答:

9、带着满怀的好心情。

10、古桥、树林、鸟儿、露珠、山泉、溪流、白云、瀑布等。详写古桥。

11、示例:“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皮肤长成树皮。”(4分)

12、示例:“你好,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奥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

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你好,孔雀仙子!你张开七彩长裙,是邀我与共舞吗?(4分)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选自朱自清的《春》)

6、本段写春天的花美。从文段中可看出,春天的花美在哪里?(3分)

答:

7、加横线的句子在朗读的时候应该轻读还是应该重读?为什么?(2分)

答:

8、作者写野花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3分)

答:

6、春天的花美在热烈,美在色彩,美在香味。(围绕花的情态、颜色、香味回答,回答多姿多彩也可以。)

7、轻读。因为这一句不是写实,是梦幻般的联想和想像。

8、比喻、拟人,使野花鲜活生动,形象逼真。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个句子中,“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作者有意将它放在句末,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句子也变得生动活泼。学习这种句式,试将下面三句话中的某些成分单独拿出来放在句后,使它变得更有表现力。(3分)

① 清清的、柔柔的河水立刻活了起来。

② 他们坐在草地上亲切而温和地交谈着。

③ 那面红旗,像一团在燃烧、在升腾、在闪烁的火苗。

① 河水立刻活了起来,清清的,柔柔的。

② 他们坐在草地上交谈着,亲切而温和。

③ 那面红旗,像一团火苗,在燃烧,在升腾,在闪烁。

中国的牛

对于中国的牛,我有特别的尊敬感情。

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要算那一回在田垄的“相遇”。

一群朋友郊游,我领头在狭窄的阡陌上走,怎料迎面来了几只耕牛,狭道容不下人和牛,终有一方要让路。它们还没有走近,我们已经预计斗不过畜生,恐怕难免踩到稻田泥水里,弄得鞋袜又泥又水。正在踌躇的时候,带头的一只牛,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停下来,抬起头看看,稍迟疑一下,就自动走下田去,一队耕牛跟住它走离阡陌,从我们身边走过

我们都呆住了,回过头来,望着深褐色的牛队,在路的尽头消失,忽然觉得自己受了很大的恩惠。

中国的牛,永远沉默地为人类做着深重的工作。在大地上,晨光或烈日下,它拖着沉重的犁,低头一步又一步,拖出了身后一列又一列松土,好让人们下种。等到满地金黄或农闲时候,它可能还担当搬运负重的工作,或终日绕着石磨,朝同一方向,走不计路程的路。

在它沉默的劳动中,人们得到应得的收成。

那时候,也许,它可以松一肩重担,站在树下,吃几口嫩草。

偶然摇摇尾巴,摆摆耳朵,赶走飞附在身上的苍蝇,已经算是它最闲适的生活了。

中国的牛,没有成群奔跑的习惯,永远沉沉实实的。它们不像印度的牛,负着神圣之名,摇着尾巴在大街上闲荡。

它们不像荷兰牛、日本肉牛,终日无事可做,悠闲只等一死。它们不像西班牙斗牛,全身精力都尽付狂暴斗争中。

默默地工作,平心静气,这就是中国的牛。

14、第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2分 )

答:

15、第三段画横线句子的叙述,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分 )

答:

16、第四段中“自己受了很大的恩惠”中的“恩惠”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3分 )

答:

17、本文的“中国的牛”象征什么?( 3分)

答:“中国的牛”象征

14、开篇点题,直抒赞美“中国牛“之情。                                ( 2分 )

15、表达了“我“对耕牛的忍让、以及默默奉献精神的赞颂。                ( 3分 )

16、没有被挤下水,耕牛自动走下田去让路。                              ( 3分 )

17、象征那些一生踏踏实实、默默奉献,埋头苦干的人。                    ( 3分 )

看过一幅儿童画:一个鱼缸,里面游动着六条漂亮的大尾巴金鱼;在鱼缸的四周,围着六只眼睛发亮的小猫。我心里一笑,想:六比六,还省得争抢打架。但是等等,看那幅儿童画下面歪歪扭扭的题字,居然是:“太美了,舍不得吃!”我的心禁不住温柔地一动,为自己精神的庸俗而愧怍。

一日,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一个坐在妈妈自行车后座上小椅子里的孩子突然喊道;“谁,找,你!”我和那位妈妈一同看那广告牌,广告牌上那位目光深沉的先生,正对着我们凝望。我无声地笑了。那个孩子得不到妈妈的回应,拽了一下妈妈的衣服,继续不依不饶地指着广告牌说:“妈妈。你看呀,谁,找,你!”那位妈妈似乎明白了什么,猛地回头捂住了孩子的嘴。我再次抬头看时,也终于明白了孩子所谓的“谁找你”,原来是“雅戈尔”的误读。我很为那小气地捂住孩子嘴的妈妈遗憾,真的大可不必,孩子并不是在存心丢你的脸,虽说他没有读对一个字,但他那大声读出三个半边字的热情与勇气不是很可贵吗?

一个幼儿教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下雪了,人们都穿上了棉衣。一个孩子跑到老师跟前很认真地问:“老师,天太冷了,院子里的雕像没有衣服穿多可怜啊!我们给他穿件棉衣,好吗?”老师只是一笑,并没有在意。过了一会,又有一个孩子提出了同样的建议。于是,老师决定带着孩子们举行一场为雕像穿棉衣的仪式。我想,随着时光的推移,孩子会长成大人,孩子自己穿过的棉衣将永远存留在他们的记忆中,冬天里一块石头所获得的刻骨的温暖,将使那日后有形与无形的风雪中穿行的心感到美好与安慰。

在这个物质的世界里,我们的精神有时会觉得恍惚无依。“成熟”折磨着我们。我们眼看着自己的纯真与热忱、敏感与同情一点点被剥蚀、被风化。法国伟大的人道主义者阿尔贝特·史怀泽先生说:“我本能地防止自己成为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成熟的人’。因为,与成熟相伴的往往是如此不和谐的词:贫乏、屈服、迟钝、顺从命运的理性化……”在“早熟”成为全球性流行疾病的今天,让我们悉心守护那弥足珍贵的童真与童趣,并让自己知道,这童真与童趣是上帝送给人类的最后的礼物,是上帝通过孩子施舍给我们的美丽天堂。

(摘自《孩子施舍的天堂》)

16、根据全文内容,为本文拟个能揭示主题的标题。(答案不超过方格限定的字数)(3分)

17、简要概括本文写了哪三幅生活画面?(3分)

答:(1)

(2)

(3)
18、反复品味划线句子的含义,说说你的理解。(3分)
答:


16、美丽的童趣;可贵的童真;呵护童真(童趣);童真(童趣)等(符合文章主题即可)

17、①我被一幅儿童画的题字打动。      ②母亲因孩子误读广告牌而捂住他的嘴。

③老师带领孩子们为雕像穿棉衣。 

18、孩子的童真与善良,即使在今后的生活中碰到重重困难,也会成为他们与困难抗争的勇气和动力。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 “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摘自《走一步,再走一步》)

13、“啜泣”是什么意思?此时此刻“我”为什么要“啜泣”?(2分)

答:

14、“然后,我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句中“巨大的”三个字表达了作者当时一种怎样的心情?(2分)

答:

15、当我们面临巨大困难的时候,应试试着“走一步,再走一步”,请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读了本文后获得的启示。(3分)

答:

13、“啜泣”是哭泣的意思;“我”因为喜悦而啜泣。

14、作者为自己能从崖顶上独立走下来而感到自豪           15、(略)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也似乎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是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摘自《紫藤萝瀑布》)

10、作者为什么要盛赞这一片紫藤萝花?他从紫藤萝花上得到了哪些启示?(4分)

答:

11、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作者为什么说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3分)

12、在文段中,最直接表达出作者对生命的感悟的句子是哪句?请摘录下来。(2分)

答:

10、紫藤萝花的繁盛不仅象征了生机勃勃的生命,还象征着祖国走向改革发展的繁荣之路。启示:不幸是难免的,但不能丧失对生活理想的追求;人类的繁荣昌盛是永无止境的,人人都在追求,便构成了人类共同的繁荣。(有道理即可给分)(4分)

11、个体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生命是延续不断的。

12、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

“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

“没关系,我请你吃。”

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女孩愣住。

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摘自《一碗馄饨》)

16、品味下面加点字,说说它好在哪里。

(1)她跟妈妈吵架了。

(2)这时,女孩的眼泪开始掉了下来!

17、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划线句子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答:

18、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位人物?为什么?请简要说说理由。

答:

19、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认识。

答:

16、(1)经常吵架。

(2)被母亲感动,后悔自己与母亲吵架,感激老婆婆对我的开导。(共2分)

17、感激老婆婆,埋怨母亲,觉得自己很委屈。(2分)

18、言之有理即可。妈妈:关心子女和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教育方式、方法欠佳。老婆婆:善良,很会开导人。她:知错能改,善良,懂得感激,有叛逆心理。

19、因为别人给予的不常有;而亲人的却往往被认为是责任,应该的。(言之成理即可)(2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