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课内《往事依依》的节选文字,完成16—20题。(13分)
①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②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千家诗》中很大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杏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肖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16
第①节概述_ ,引出对___ __的美好回忆。运用
的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2+1+1分)
17
第②节前两句用优美的语句赞颂__________ ____,饱含着作者______________的激情。(4分)
18
“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引用时省略了一些词,请补充完整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9
回忆所学过的诗歌,写出带有“鸟”字的诗句,不少于两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千家诗》“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作者引用的诗句中,写夏日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6
(2+1+1分)读书给学生时代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乐趣(第一句),千家诗,比喻
17
(2+2分)赞颂祖国或家乡的自然美,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意对即可)
18
(2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9. 带有鸟字即可(2分)
20
“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 (2分)
课外阅读《生命的声音》(15分)
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事件中的故事。
他被困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卧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工作台上,两天两夜了,他的精神已经临近崩溃。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千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更没有一点声音,不说饿死,憋也会把人憋死。
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很少是饿死或窒息死亡,大都是精神崩溃,在救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先绝望死去。一般人是肉体死了,而后精神随之消失;而精神绝望的人,一般都是精神死去,而后肉体也随之死去。
他就属于后者。他放弃了,与其这样孤孤单单地熬下去,这样在孤独中无望地等,还不如早些死了,早些解脱。
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着他的肉体、咀嚼着他的灵魂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时,若有一点儿声音,哪怕是对他最恶毒的诅咒,不,即使是一双手打在他脸上发出的声音,也会让他欣喜若狂,从而从恍恍惚惚中醒来,重新振作起来。
但没有,一点儿也没有,连一块垃圾滚动的声音都不再有。
迷迷糊糊地,他感到光着的膀子上有点痒,下意识的用手去挠。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
嗡——分明是蚊子的声音。
他悚然一惊,忙坐起来,听着这天外之音,细细的,一波三折,时断时续。一会儿离耳朵近了,很是清楚,如二胡的尾音;一会儿又远了,像梦的影子,让他努力侧着耳朵去寻。
这大概也是一只饿极了的蚊子,已临近死亡的边缘。他暗暗地叹了一口气。
当这只蚊子再一次落在他的脖子上时,他一动不动。他清晰地感觉到这只蚊子几只长长的肢在皮肤上爬动。接着,是一只管子扎了进去,吸他的血。
他如老僧入定一般,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蚊子吸饱了,飞起来了,嗡嗡地唱着。真好听。它飞向哪儿,他的头就转向哪儿。一直到它飞累了,停了下来,他也停止了寻找。他想打开矿灯去看看,可又怕惊吓了它。
这一刻,他的心宁静极了。
他知道,他还活着,他不孤单,也不感到__,至少,这儿还有一个生命陪伴着他。虽然它那么小那么小,可此时,他们互相是对方的全部,包括希望,包括精神,也包括生命。要活下去,他想,生命之间是相互关心的,尤其在患难中更是需要相濡以沫。他相信,外面的工友们一定在千方百计地设法营救自己,他们绝不会__。
他没有别的吃的,就将煤撮着一点一点往胃里咽。他听说过,有人在煤坑里就曾以吃煤救过命。
此后的五天,他就以听蚊子叫和吃煤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第六天,一道亮光倾泻而下。他得救了。
当他被救出时,耳边依然听到嗡嗡的唱歌声。
他的眼睛被包着,看不见,但分明感觉到了蚊子飞走的姿势,矫健,优美,绝不拖泥带水。他想,生命是多么美好啊,正是在相互支撑相互扶持中,才显得丰富多彩而毫不孤单。
17、整体把握,本文标题“生命的声音”有哪几层含义?(4分)
答:。
18、从落难到被救,矿工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填补下面的变化过程(每空限2-4字),并简要说说引起整个心理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心理变化:
孤独绝望 悚然一惊 (宁静极了) (充满希望 ) 百感交集
变化原因:。
19、简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答:
20、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当身处顺境,过得平平安安的时候,我们又该持怎样的人生态度?(4分)
答:。
17两层含义,一是指蚊子发出的声音;二是指在死亡临近时,矿工从蚊子的声音里所感受到的生命的呼唤18因听到蚊子的声音(或:因蚊子的出现)(意近即可) 19 ①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在死寂环境中的细小声音对矿工心灵的震撼。②“惊天动地”一词写出了矿工在绝望中听到声音后“悚然一惊”的心理状态。③从对比的角度来看,“声音很小”与“如巨雷”看似矛盾,实则突出了这细小的声音对矿工的震撼力之大。 20本文的人生态度:在困境中坚持信念,互相支撑,相互扶持等。(意对即可)学生的人生态度:可从“学会珍惜”、“居安思危”等方面来谈
课内阅读《我的叔叔于勒》 (14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两法郎五十生丁。”
我把五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13、本选段选自 国作家 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他与俄国 一起被誉为“短篇小说三巨匠”。
三人的代表作分别是 、 、 。(4分)
14、下边是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其中哪一句同文中画线句子有相同的表达作用?( B. )(3分)
A.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B.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C.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
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D.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15、在给于勒十个铜子这件事情上,“我”和“母亲”有不同表现,试作简要评论。(4分)
16、文中有一处细节描写:“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请你设想当时“父亲”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试用“父亲”的口吻把它写出来。(3分)
13.法、莫泊桑、契柯夫 、
美 国欧亨利;《羊脂球》《变色龙》《麦琪的礼物》14.b15这一细节写出“我”的单纯、善良、富有同情心;而母亲则是尖刻、势利的16略
阅读文章《默读父亲》,回答15-19题(14分)
默读父亲
①我是父亲最小的儿子。“爹疼满崽”这句话便成了父亲爱的天平向我倾斜时搪塞哥哥姐姐们的托词了。在我10岁那年,我生病躺在了县城的病床上,我突发奇想地让父亲给我买冰棍吃。父亲拗不过我,便只好去了。那时候冬天吃冰棍的人极少,大街上已找不见卖冰棍的人。整个县城只有一家冰厂还卖冰棍,冰厂离医院足足有一华里地,父亲找不到单车,便步行着去。一时半晌,父亲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跑回来,一进屋,便忙不迭解开衣襟,从怀里掏出一根融化了一大半的冰棍,塞给我,嘴里却喃喃地说道:“怎么会化了呢?见人家卖冰棍的都用棉被裹着的呢!”
②初二那年,我的作文得了全省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这在小镇上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的事儿。学校为此专门召开颁奖会,还特地通知父母届时一起荣光荣光;等到参加颁奖会的那天,父亲一大早便张罗开了,还特地找出不常穿的一件中山装给穿上。可当父亲已跨出家门临上路时,任性而虚荣的我却天大地扫了父亲的兴:“爸,有妈跟我去就成了,你就别去了。”父亲充满喜悦的脸一下子凝固了。那表情就像小孩子欢欢喜喜跟着大人去看电影却被拦在了门外一般张皇而又绝望。迎着爸妈投放给我的疑惑的眼神,我好一阵不说话,只是任性地呆在家里不出门。父亲犹疑思忖了半刻,用极尽坦然却终究掩饰不住的有些颤抖的声音说:“爸这就不去了。”父亲已经破译出了我心底的秘密:我是嫌看似木讷、敦厚且瘦黑而显苍老的父亲丢我的人啊!看看父亲颓然地回到屋里,我这才放心地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了学校。可是,颁奖大会完毕后,却有一个同学告诉我:你和你妈风风光光地坐在讲台上接受校领导授奖和全校师生羡慕的眼光时,你爸却躲在学校操场一隅的一棵大树下,自始至终注视这一切呢!顿时,我木然,心里漫上一阵痛楚……
③父亲最让我感动的是我17岁初入大学的那年。我刚入大学的时候,寝室里住了4个同学,每个人都有一只袖珍收录机,听听节目、学学英语,很让人眼馋。后来,与其说是对别人的羡慕,倒不如说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我走了60里地回到家,眼泪汪汪地跟父母说:我要一只收录机。父亲听了,一个劲地叹气,母亲则别过头去抹泪。我一软,两手空空连夜赶回学校。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到学校找到我。将我叫到一片树林里,说:“孩子,你不要和人家攀比,一个人活的是志气。记住,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我正掂量着父亲这句话,父亲已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放在我手上;伸开手来,正是一只我心仪已久的袖珍收录机。事后我才知道父亲是进城抽了500 cc血给换来的。“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就是父亲这句话,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地找到了做人的自尊,也让我得以活出了一个男人的伟岸。
④父亲没能活到60岁便病逝了。记得父亲临终的时候,他将枯槁的手伸向我,我将手放在父亲的手心里,父亲极力想握紧我的手,但父亲已无能为力了。是的,父亲虽然没能扶携和目送我走更长更远的路,但是,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已渗透到我生命中来——我的生命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15
这篇文章主要写的人物是父亲,作者通过 、
和 这三件事来刻画
父亲的形象。(3分)
16
“父亲充满喜悦的脸一下子凝固了” 请你联系上下文,揣摩父亲那时的心里活动,组织好语言,写在下面(3分)
答:
。
17
第二段中,最后一句话“心里漫上一阵痛楚”,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
(2分)
答:
。
18
第三段中父亲所说的“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3分)
答:
。
19
如何怎样理解“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已渗透到我生命中来——我的生命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这句话?(3分)
答:
。
15、父亲为生病在床的我买冰棍
父亲躲在学校操场的大树下默默关注我的颁奖典礼
父亲给我买收录机,并教育我不要和人攀比 (意思对即可)
16、略
17、为父亲爱子之行为而感动,为自己不理解父亲的心意而内疚、后悔。(意思对即可)
18、没有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同样可以生存、长大,人活着要有志气。(意思对即可)
19、父亲对子女的爱和做人要有自尊、活出男人的伟岸,不与别人攀比的人生态度,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决心像父亲那样生活、做人。(意思对即可)
《走一步,再走一步》(13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11、请你用10个字左右说出这段选文叙述的事件。(3分)
12、当“我”迈第一步时,那种恐惧心理克服了没有?请你仔细阅读第七段,从文中找几个关键词语来证明白己的看法。 (3分)
13、从最后两段文字中找出“我”心理状态变化的语句。导致“我”心理状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分)
14,文中的这位父亲是值得赞赏的。你认为他哪一点最值得赞赏?请说明理由。(4分)
11
父亲鼓励(指导、引导、教)我一步一步爬下悬崖。 (3分)
12
没有解除恐惧心理。“似乎”、“小心翼翼”、“探”几个词语都能表现这一点。“似乎”,表现了“我’’对迈出第一步信心不足;“小心翼翼”和“探”,则表现了“我”依然恐惧的心理。 (3分)
13
“我”成功迈出第一步,“顿时有了信心”;成功迈出第二步,则“信心大增”;完全爬下悬崖之后,“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他的心理状态是在获得成功的行动中变化的。 (3分)
14
(这是一个开放的题目,言之有据的答案都应认可。最好是答下面一点。)他具体指导儿子第一步应踏在哪块石头上,引导儿子成功地迈出第一步。理由:这使儿子产生了自己战胜困难的自信心,激励儿子独立走向完全成功。 (4分)
银筷子
那年,我上小学四年级。
当时学校条件非常简陋,每人巴掌大一块位置,勉强摊开书和本子,书包只能放在地上。我和阿闪之间的木板上有一个大大的洞,聪明的阿闪通过圆洞把书包带子从木板下面传到上方,然后用一根木棍撑住书包带子,书包就晃晃悠悠地悬在了半空。我为他的主意叫绝,让他把我的书包也挂在了木棍上。
两周过后,阿闪又突发奇想,从家里拿来一根银筷子,取代了小木棍,撑在了木板上。那是一根非常漂亮的筷子,银白色,笔直修长,它是我长到13岁见到的最奇异的宝贝。
其他同学还没有来到,阿闪专心地做着习题,我则怔怔地看着银筷子,大脑里一直重复着一个念头:如果那根银筷子属于我,该多好!同学小玫风风火火地进来了,走过我身边时,她惊讶地停下来,抚摸着银筷子:“真漂亮!谁的呀?”
我猛地一惊,继而平静:“哦,我的!”话说出口,连我自己也震惊了。
阿闪愣了一下,停止了做题:“你说什么胡话,我刚从家里拿来的!”
我很强硬:“明明是我的。”
阿闪哭了起来,他有口难辩。而我一直很平静,一副处乱不惊的样子。
班主任来了,我仍强硬地坚持,他也未能看出真相。开始上课了,我的注意力融入不了课堂,心里像翻了五味瓶,激烈地争斗着。争斗的结果,仍然是一念之间做出的那个可怕决定:继续坚持说那根银筷子是我的,即使父母来了也不认输。我的内心完全被邪恶控制了。
上午放学时,我强行拿走了那根银筷子。
下午,我把银筷子堂而皇之地撑在木板上,阿闪却把书包放在了地上。我虽拥有了一下午的银筷子,可那是如坐针毡的一个下午,完全没有想象中得到它的那种兴奋。
下午放学时,班主任王老师把我叫到了办公室,他从抽屉里拿出另一根银筷子。
他把筷子举在我的跟前,说:“把另一根拿出来。”
我顺从地从书包里掏出那根银筷子递给他,一双精美绝伦的银筷子展现在我的眼前。“这是阿闪爸爸去年挖河时得来的奖品,好东西是不能分开的。阿闪爸爸刚才来过了,说你这么喜欢,就送你吧。他要我告诉你,凡事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就像他用了整整一个冬天,流了无数汗水才得到了银筷子一样。”
我收下了银筷子,把它藏在了只有我自己知道的地方。我大学毕业后,做了一名中学老师。那双银筷子始终陪伴在我的身边。去年,我带着银筷子回乡过年。大年初一,我特地去了阿闪家,阿闪的爸爸已经银发满头。我从怀里拿出银筷子,说出了积攒多年的感谢话,说没有他当年的慷慨相赠,没有他的勉励,就没有我的今天。
他愕然地听着,然后给了我一个让我瞠目结舌的真相:那年,阿闪的老师花了一百元钱买走了他的银筷子,说是有急用,价值仅20元的东西,他得了100元,他们一家高兴了好几年呢。
我久久地凝望着银筷子。温暖的阳光下,它熠熠生辉……
22、标题银筷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23、“那是一根非常漂亮的筷子,银白色,笔直修长”,对银筷子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24、文章第五段,“话说出口,连我自己也觉得震惊”,我为什么“震惊”?(3分)
25、如何理解“我收下了银筷子,把筷子藏在了只有我自己知道的地方”中“我”的行为?(3分)
26、文章结尾说“温暖的阳光下,它熠熠生辉……”你怎样理解这个句子的深刻含义?(5分)
答案:22、文章的叙事线索;“银筷子”蕴含了作者对老师当年呵护、激励自己奋进的感激,也表达了对老师高尚师德、教育艺术的赞美。(3分)
23、对“银筷子”的颜色、外形进行了描写,既写出了银筷子的漂亮,又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我”抢占银筷子、老师赠送银筷子作了铺垫。(3分)
24、为了得到银筷子,“我”不惜伤害同桌阿闪,明目张胆地撒谎;在“我”的内心,竟然有如此丑陋不可理喻的一面,因此连“我”自己也觉得震惊。(3分)
25、.“我”当时很喜欢银筷子,也知道了这银筷子的来历,决心好好保存。(3分)
26、这句话既实写银筷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又指“我”被老师的良苦用心深深感动,老师的善良温暖照亮了我(5分)
沉船——为邓世昌而作
高洪波
①39岁的年龄,你已为国捐躯了。你沉入一片浓且稠的__中,有成腥的海水呛入你的肺,你吐出最后一个含氧的气泡,努力睁大双眼,想最后看一眼你的致远舰,你的龙旗,你的被火炮熏黑了脸膛的部属们,以及那只挥之不去的爱犬。可是你已经望不见这一切,你摇摇头,想赶走遮住、罩在眼前的无边的__,可惜你连这点力气都没有了,残存在大脑中的最后一点意识正渐渐消散殆尽,你知道自己已不再属于自己,也许,这就是死吧?你费力地想道。
②海水再次涌入你的鼻腔,黄海的成且腥的水。你已不再有任何知觉,海水吞没了你,一尾小鱼从你的鼻尖上游过,它游动的尾鳍惊动了你的睫毛,你努力想再一次看一眼这生活过39个春伙的世界,可是一切已然远去,小鱼受惊般倏然游走,如一支离弦的羽箭,海水又涌了上来。
③一座海是一座坟。
④惟有这样的广阔墓地,才可以安放你的灵魂。一个舰长的不屈的灵魂,一个19世纪中国武士英武豪壮的灵魂。一个为了军旅的荣誉、为了祖国和朝廷的光荣舍命相搏的好汉!
⑤以你的游泳技能,加上在你身旁拼命游动的伙伴、爱犬,你完全能够借助自己和别人的力量生存下来,可是你断然拒绝了这种选择。人在舰在,既然生死与共的致远号已沉入水中,那莫名的悲愤想必让你痛不欲生。你恨狡黠的敌手吉野最后施放的那枚鱼雷,也恨自己躲闪不及,壮志未酬,“撞”志未酬呵,弹尽后的最后一次攻击,大无奈和大无畏的一击,被鱼雷无情地阻隔了,否则舰与舰相撞的霎那,定然是惊天动地的另一种景象。
⑥邓大人就这样走了。
⑦致远号巡洋舰也这样沉没了。
⑧人类与海洋有过千丝万缕的联系,沉船是割断这种联系的最残酷的方式之一,尤其是海战中的非自然沉船。写到这里,偶翻《清稗类钞》第六册,内中有《邓壮节阵亡黄海》,可以作为这篇短文的古典式收尾:
⑨“光绪甲午八月十七日,广东邓壮节公世昌乘致远舰与日人战于黄海,致远中鱼雷而炸沉。邓死焉。先是,致远之开机进行也,舰中秩序略乱,邓大呼日:‘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奚事纷纷为?况吾辈虽死,而海军声威不至坠落,亦可告无罪。’于是众意渐定。观此则知邓早以必死自期矣。邓在军中激扬风义,甄拔士卒,有古烈士风。遇忠孝节烈事,极口表扬,凄怆激楚,使人雪涕。”
⑩不知道邓世昌在战场上最后作的“动员”是怎样传出来的?按《辞海》解释,“全舰官兵250人壮烈牺牲”,当无一人生还。可是《清稗类钞》所载又绘声绘色,所以我判定邓大人的部属是有幸存者的,否则朝廷赐“壮节”的谥号毫无道理。
⑾甲午海战中,冰心老人的父亲便是幸存者之一,可见邓世昌完全有可能游回岸上的。但他断然选择了死亡,“今日之事,有死而已”,何等地凛然豪壮!谁说千古艰难惟一死,
邓世昌沉海的选择,在我看来自然而然,较之《泰坦尼克号》上男主角的情意缠绵来,更惨烈更悲壮也更具男儿血性!
(12)邓世昌的爱犬最后也随他而去,据说这只通灵性的狗一直想救主人,衔着他的衣袖不肯松口,邓世昌断然推开了它,当他们目光对视的时候,这只小狗想必也读出了自己主人必死的决心,它便以身殉主了。这只小狗没见诸正史,电影《甲午海战》中也缺少了这一笔,可我相信这是历史的真实。
(13)致远号巡洋舰的沉没,是北洋水师耻辱的败绩,大清帝国无奈的衰落,但对邓世昌个人而言,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永生。
(14)39岁的邓世昌,邓壮节,邓大人,以辽阔黄海为自己灵魂的栖息地,精神的驰驱场,任浪花飞溅,激情澎湃着,直到一个又一个世纪……
25、本文划分层次结构,并概括层意。 (4分)
26、从①到⑤自然节用了第二人称,请你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27、本文多处写道“39岁”,有何意义? (2分)
28、怎样理解“一座海是一座坟”? (2分)
29、怎样理解致远号巡洋舰的沉没对邓世昌来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永生”? (4分)
30、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4分)
25、①--⑦||⑧--⒁第一层:邓世昌殉国的经过。第二层:邓世昌殉国的意义。26、亲切,便于直抒胸臆,抒发了对邓世昌爱国精神的敬佩与崇拜之情。 27、说明邓世昌殉国时正值年富力强时期,表现了对他的牺牲的惋惜之情。28、大海是广阔的,汹涌澎湃的,而邓世昌的一生也是豪迈悲壮的,因此只有广阔无垠的大海才能安葬邓世昌不屈的灵魂。 29、沉船事件中邓世昌的爱国精神得到了最高形式的体现,他将永远彪柄史册。 30、壮士殉国,亮节犹存,英魂葬海,苍天可鉴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紫色的圆脸,已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加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了不得,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
我问问他的情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地吸烟了。
……
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12、二十余年之后,闰土见到了童年的好朋友“我”时,应该是“欢喜”的,为什么又现出“凄凉”的神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闰土见到了“我”时为什么不叫“迅哥儿”,而称“我”为“老爷”?分析确切的一项是 ( )
A.因为他十分尊敬“我” B.因为他非常害怕“我”
C.因为他很懂礼貌 D.因为他有封建等级观念
14、下面对“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非常难”指的是孩子多,总是吃不够
B.“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表明战乱频繁,兵匪骚扰,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
C.“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表明苛税繁多,百姓苦不堪言
D.“不去卖,又只能烂掉……”表明生活困苦,又找不到别的出路
15、文中所指“可悲的厚障壁”是指________,这是用的________修辞。
12、二十多年的贫困生活,使他感到痛苦、难堪。
13、D 14、A 15、感情上不沟通,有隔膜 借喻
带扫帚的小鸟
迟子建
①去年冬天,老天也不知有什么喜事,把大兴安岭当做了欢庆的道场,每隔七八天,就向那里发射一场礼花般的雪花。我在哈尔滨,一早一晚给母亲打电话请安时,她常常对我说:“咱这儿又下雪了!”她从来都用“咱”来形容我自幼长大的地方。
②她最初报告雪的消息时,语气是欣喜的;可是后来雪越来越大,她就抱怨了。她足不出户,可她的儿女们要上下班,雪天行路的艰难,她是知道的;而且雪来得频了,寒流入侵,室温开始下降,这对于腰腿不好的她来说,实在不美妙。更重要的是,大雪封山后,鸟儿找不到吃的,成了流浪汉,一群群地在窗外盘旋。
③ 我们在故乡的居室,靠近山脚。山下有河流、树丛和庄稼地,春夏秋三季,它们就是飞鸟的乐园。鸟儿喜食的粮食和虫子,在那里都可觅到。想必吃得美吧,这时节的鸟儿,活泼明丽极了。可是大雪封山后则不一样了,鸟儿可吃的东西,都被掩埋住了!别看雪花是柔软的,它们一旦形成规模,积雪盈尺,那就成了一堵封在大地上的白色石墙,鸟儿尖利的喙儿,也奈何不了它。
④母亲怜惜那些鸟儿,她打开窗户,将小米撒到户外的窗台上,打算喂喂它们。自从撒了谷物,她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到窗前,看外面的小米是否还是原样。
⑤ 开始的几天,母亲在电话中跟我嘟囔:“你说那些小鸟多傻呀!飞来飞去的,也不知低头看看窗台!你说它们眼睛不好使了,鼻子也不好使了?怎么就闻不到米味呢?”
⑥我在电话这端直乐,逗她:“小鸟可能嫌小米不好吃吧?”
⑦几天后的一个早晨,我正美美地睡回笼觉呢,母亲兴冲冲地打来电话报告:“小鸟来吃米啦——吃了一大片!”
⑧母亲说,天还没亮,她听见窗外有鸟儿叽叽喳喳叫,以为它们不过如往日般一掠而过,哪想到是在享用窗台的小米呢。
⑨打这天起,小鸟就成了我们家族的一员,母亲在电话里,几乎每天都要聊到它们。母亲说,来吃米的鸟儿的队伍逐日扩大,想必这是它们互相吆喝的结果。她还虚拟着鸟们之间的通话:“哎,这家有米吃,快去吧!”说是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小鸟越来越多。原来两把米够它们吃一天的,现在得好几捧了。弟弟去粮油店,特意买了袋小米,专供喂养。我吓唬母亲,说是山中的小鸟要是都知道她的窗台有米可吃,估计一天一袋米都不够。母亲豪迈地说:“让它们可劲吃,吃不穷!”
(10)在我想来,母亲喂鸟,也有点“还债”的意思。多年以前,姐夫喜欢张网捕鸟。捕到的鸟,用开水秃噜掉毛,再用剪子铰了它们的腿,用盐渍了,油炸吃了。母亲说那时她没有阻止姐夫捕鸟,还吃它们,犯了大罪!她的腿摔伤骨折过两次,本来是路面的冰雪作的祟,可她偏说这是动剪子铰小鸟的腿,遭了报应了!所以母亲喂养找不到食物的鸟儿,我们姊妹都积极支持,起码这对她的心理,是个莫大的安慰。
(11)大兴安岭很少有这样的奇寒,连续多日,气温都徘徊在零下四十度。由于每天早晨开窗给鸟儿撒食,而室内外温差有六十多度,母亲受了风寒,咳嗽起来。从此后,她撒米时,要戴上帽子,围上围巾。母亲告诉我,小鸟儿很胆小,总是天不亮就过来吃食。等人们起来,它们就无影无踪了。我说在它们的经验里,居民区里的粮食,都是诱饵,贪吃后往往丧失自由,所以警惕性高。兴许再过一段,它们白天也会来的。还真被我说着了,没过多少日子,母亲欣喜地说小鸟白天也来吃食了,它们吃饱了,还在窗台蹦蹦跶跶的,朝窗里望呢。
(12)有一天,母亲神神秘秘地对我说,因为小鸟来得太多,吃得太多,外面窗台上积了厚厚一层鸟粪。爱洁的姐姐,有天抱怨起来,说是开春时,还得清理窗台上的鸟粪,实在麻烦。母亲说真奇怪,姐姐说完那话,第二天早晨起来,她发现窗台的鸟粪,差不离都消失了!好像知情的鸟儿听着了那话,连夜把鸟粪给打扫干净了。她问我,是不是夜里刮大风给吹没影的?我说不大可能,因为鸟粪遗落的一瞬是新鲜的,它们会被寒风,牢牢地冻结在窗台上。再肆虐的风,到了窗台都是强弩之末,不可能吹落鸟粪。母亲感慨地说:“那还真是小鸟自己打扫的呀。”
(13)在我眼里,小鸟的爪子就是笤帚。想想看,每只鸟都绑着一双小笤帚,它们清理起阳台的鸟粪,当然是一夜之间的事情啦。
13.妈妈最初报告雪的消息时,语气是欣喜的;可是后来她就抱怨的3个原因是什么?(4分)
14.母亲对鸟儿做了哪4件事?(4分)
15. 下面句子采用了什么手法,对表现人物有怎样的作用?(4分)
她还虚拟着鸟们之间的通话:“哎,这家有米吃,快去吧!”说是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小鸟越来越多。
16. 小鸟带了“扫帚”吗?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理解。(6分)
13. (1)因为她的儿女们要上下班,怕儿女们雪天行路艰难;(2)雪来得频了,寒流入侵,室温开始下降,她的腰腿不好;(3)大雪封山后,鸟儿找不到吃的,成了流浪汉,一群群地在窗外盘旋。
14.(1)母亲怜惜那些鸟儿,将小米撒到户外的窗台上,打算喂喂它们。她每天都惦记鸟儿吃米了没有;(2)让弟弟去粮油店,特意买了袋小米,专供喂养;(3)母亲受了风寒,咳嗽起来。她就戴上帽子,围上围巾,撒米;(4)连夜把鸟粪给打扫干净了。
15.语言描写;母亲从鸟的角度着想,生动的表现了母亲为自己帮助鸟儿吃到食物后发自内心的高兴劲,体现了母亲善良、纯朴的特点。
16.没有带; 围绕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谈。
龙眼与伞(21分) 迟子建
①大兴安岭的春雪,比冬天的雪要姿容灿烂。雪花仿佛沾染了春意,朵大,疏朗。它们洋洋洒洒地飞舞在天地间,犹如畅饮了琼浆,轻盈,娇媚。
②我是喜欢看春雪的,这种雪下得时间不会长,也就两三个小时。站在窗前,等于是看老天上演的一部宽银幕的黑白电影。山、树、房屋和行走的人,在雪花中闪闪烁烁,气象苍茫而温暖,令人回味。
③去年,我在故乡写作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四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正写得如醉如痴,电话响了。是妈妈打来的,她说,我就在你楼下,下雪了,我来给你送伞,今天早点回家吃饭吧。
④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我懊恼地对妈妈说:“雪有什么可怕的,我用不着伞,你回去吧,我再写一会儿。”妈妈说:“我看雪中还夹着雨,怕把你淋湿,你就下来吧!”我终于忍耐不住了,冲妈妈无理地说:“你也是,来之前怎么不打个电话,问问我需不需要伞?我不要伞,你回去吧!”
⑤我挂断了电话。听筒里的声音消逝的一瞬,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我跑到阳台,看见飞雪中的母亲撑着一把天蓝色的伞,微弓着背,缓缓地朝回走。她的腋下夹着一把绿伞,那是为我准备的啊。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口,只是默默地看着她渐行渐远。
⑥也许是太沉浸在小说中了,我竟然对春雪的降临毫无知觉。从地上的积雪看得出来,它来了有一两个小时了。确如妈妈所言,雪中夹杂着丝丝细雨,好像残冬流下的几行清泪。做母亲的,怕的就是这样的泪痕会淋湿她的女儿啊!而我却粗暴地践踏了这份慈爱!
⑦从阳台回到书房后,我将电脑关闭,站在南窗前。窗外是连绵的山峦,雪花使远山隐遁了踪迹,近处的山也都模模糊糊,如海市蜃楼。山下没有行人,更看不到鸟儿的踪影。这个现实的世界因为一场春雪的造访,而有了虚构的意味。看来老天也在挥洒笔墨,书写事态人情。我想它今天捕捉到的最辛酸的一笔,就是母亲夹着伞离去的情景。
⑧雪停了。黄昏了。我锁上门,下楼,回妈妈那里。做了错事的孩子最怕回家,我也一样。朝妈妈家走去的时候,我觉得心慌气短。妈妈分明哭过,她的眼睛红肿着。我向她道歉,说我错了,请她不要伤心了,她背过身去,又抹眼泪了。我知道自己深深伤害了她。我虽然四十多岁了,在她面前,却依然是个任性的孩子。
⑨母亲看我真的是一副悔过的表情,便在晚餐桌上,用一句数落原谅了我。她说:“以后你再写东西时,我可不去惹你!”
⑩《额尔古纳河右岸》初稿完成后,我来到了青岛,做长篇的修改。那正是春光融融的__。有一天午后,青岛海洋大学文学院的刘世文老师来看我,我们坐在一起聊天。她对我说,她这一生,最大的伤痛就是儿子的离世。刘老师的爱人从事科考工作,常年在南极,而刘老师工作在青岛。他们工作忙,所以孩子自幼就跟着爷爷奶奶,在沈阳生活。十几年前,她的孩子从沈阳的一个游乐园的高空意外坠下身亡。事故发生后,沈阳的亲属给刘老师打电话,说她的孩子生病了,想妈妈,让她回去一趟。刘老师说,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觉得儿子可能已经不在了,否则,家人不会这么急着让她回去。刘老师说她坐上开往沈阳的火车后,脑子里全都是儿子的影子,他的笑脸,他说话的声音,他喊“妈妈”时的样子。她黯然神伤的样子引起了别人的同情,有个南方籍旅客抓了几颗龙眼给她。刘老师说,那个年代,龙眼在北方是稀罕的水果,她没吃过,她想儿子一定也没吃过。她没舍得吃一颗龙眼,而是一路把它们攥在掌心,想着带给儿子……
(11)那个时刻,我的眼前蓦然闪现出春雪中妈妈为我送伞的情景。母爱就像伞,把阴晦留给自己,而把晴朗留给儿女。母爱也像那一颗颗龙眼,不管表皮多么干涩,内里总是深藏着甘甜的汁液。
10.第①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其表达效果是 。(3分)
11.第③-⑤段中“我”的心理状态经历了从“ ”→“ ”→“ ”的变化过程。(6分)
12.第⑧段中,“妈妈”“又抹眼泪”的原因是 。(3分)
13.作者“妈妈”“把阴晦留给自己”的具体表现是:
(1)母亲独自默默地回家;(2) :
“把晴朗留给儿女”的具体表现是:
(1) ;(2) 。(6分)
14.第(11)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3分)
10、拟人(1分)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春雪飞舞的美态(2分)
11、 亢奋(2分)不快 (2分)羞愧(2分)
12、“我”的话语让母亲想起了刚才受到的委屈(3分)
13、母亲独自在家因委屈而默默流泪(2分); 母亲在大雪中为“我”送伞(2分) ; 为让“我”的心情更好母亲宁可自己受委屈(2分)。
14、运用比喻,形象生动的赞美了母亲的无私、慈爱、宽容,深化了文章主旨。(3分)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