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羚羊跪拜

⑴这是好些年前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至今,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⑵那时侯,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当年可可西里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

⑶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者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的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⑷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大清早,他从帐蓬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喝一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几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藏区流行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求饶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拜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的留着。

⑸那天,老猎人没有象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他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唯一见到的一次情景。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也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⑹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膛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地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光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的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它是在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

⑺老猎人的开膛破腹半途而停。

⑻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还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子枪……

⑼从此,这个老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1、仔细读⑷~⑻自然段,理出事情的发展顺序(填词语)

发现藏羚羊—( )藏羚羊—( )藏羚羊—( )藏羚羊

2、用曲线画出描写藏羚羊跪拜的语句,并说说藏羚羊为什么向老猎人跪拜?

答:

3、说说下列句子表现了老猎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⑴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也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答:

⑵他吃惊地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光当一声掉在地上。

答:

1、发现藏羚羊—(猎杀)藏羚羊—(解剖)藏羚羊—(掩埋)藏羚羊

2、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因为它想让老猎人放过它未出生孩子。 

3、⑴表现了老猎人不安、恐惧、好奇的思想感情。

⑵ 表现了老猎人万分悲痛、惊讶、忐忑、懊悔、内疚的思想感情。

牵 挂

①一天清晨,从梦中醒来惊出了一身冷汗。梦境历历,如在眼前——天空飘着细雨,我回老家去,父亲说头痛得厉害。我吓坏了,忙用摩托车带他去医院,并且一路上默默祈祷……但愿这只是一个梦,父亲肯定不会有事!

②之所以会做这个梦,是因为父亲当时刚下岗在家, A. 。那几日,小弟要结婚,家中正在装修房子。父亲平日就爱喝两口,加上心中不舒畅和麻烦事, B. 也是在所难免。而父亲的高血压,又每每让我放心不下。

③醒来后,仍然 C. 。把梦中的事告诉妻子,妻笑我心也太小了,会有什么事?话虽这么说,还是 D. 。早饭后,马上往家中打了个电话,正是父亲接的,听到父亲的声音,我的一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支吾了几句,放下电话,心里格外轻松。

④事后想是否如妻所说,自己的心未免太小太细了呢?整日牵挂这,牵挂那的,是否太女人气了呢?转念一想,不觉哑然失笑,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心小又有何妨?在这个世界上,有人让你牵挂,或者知道有人在牵挂着自己,不同样是一种幸福吗?

⑤我想起去年春节前的一件事。那天,天格外冷。因为放了寒假,睡了个懒觉,快到9点了,听到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是父亲。父亲搓着手,劈头就问,怎么没人接电话。我说电话在客厅里,卧室门又关得严实,睡得死没听到。父亲缓缓地说,电话半天没人接,担心你们怕是煤气中毒,就赶过来看看,没事就好。说完就走了。望着父亲的背影,我的眼睛一片朦胧。

这就是牵挂。它是干渴中的一汪清泉,冬日里的一轮暖阳,滋润、温暖着我们的心灵。它是世间美好的情感,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关爱。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人世间因为有了这份牵挂才美丽,生命也因为有了这份牵挂而精彩呢。

1.请选择正确的词语,把序号填入文中A.、B.、C.、D.处。

(备选词语: ①忐忑不安 ②心情郁闷 ③心有余悸 ④借酒浇愁)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主要的两件事。

第一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选择的两件事情非常琐屑,请分析它们有什么作用。

答:

4.第⑤段中划线的“劈头就问”和“缓缓地说”分别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答:

1.A.②  B.④  C.③  D.① 

2.第一件是作者因为一场噩梦而对父亲惦念不已,非得通过电话“听到父亲的声音”才安心。第二件是父亲因为没人接电话竟疑心儿子全家是否煤气中毒了,特地赶来察看。

3.两件事情虽然琐屑却有典型意义,第一件事表现了作者深深的孝敬之情,第二件事表现了父亲对儿子彻骨的关爱之情,感人至深。这种父子间无微不至的“牵挂”,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以小见大。  

4.“劈头就问”表现了父亲焦急万分,担心儿子全家煤气中毒;“缓缓地说”是因为父亲得知没接电话的原因,儿子全家平安以后,内心感到轻松释然。

带上三句话上路

李小刀

你将要远行,孩子,将有一生的岁月等你去走,我送你三句话带在身边。

快乐是一种美德

要保持快乐,孩子,这是我们穷人最后的奢侈。不要轻易丢掉快乐的习惯,否则我们将更加一无所有。

你要快乐,在每一个清晨或傍晚。你要学会倾听万物的语言,你要试着与你身边的河流、山川、大地交谈。在你经过的每一个村庄,你要留下你的笑声作为纪念。这样当多年以后人们再谈起你时,他们会记得当年曾有一个多么快乐的小伙子从这里经过。

快乐是一种美德。无论你背着多少行李,你也不要把它扔到路边的沟里。即使你的鞋子掉了,脚上磨出了血,你也要紧紧地攥着快乐,不和它离开半天。

快乐是一种美德,孩子,这是因为快乐能够传染。你要把你的快乐传染给你身边的每个人,无论他是劳累的农夫还是生病的旅人,无论他是赤脚的孩子还是为米发愁的母亲,你都要把快乐传染给他们,让他们像鲜花一样绽开笑脸。

孩子,在你经过的每个村庄人们都像亲人一样待你,他们给你甘甜的泉水,给你的行囊里塞满干粮,你就给他们快乐吧!记住,快乐是一种美德,它能让你在人们的心中活上好多年。

不为一朵花停留太久

在你的旅途上,孩子,会有许多你没有见过的鲜花开在路边。它们守在溪流的旁边,在风中唱歌跳舞。

不要忽略它们,孩子,我们的眼睛永远不要忽略掉美。你要欣赏它们的身姿和歌声,你要因为它们而感到生活的美好。不管你的旅途多么遥远,不管你的道路如何艰险,你都要和鲜花交谈,哪怕只用你喝点水、洗把脸的时间。

不要看不见满径的鲜花。但我要告诉你,当你沉浸在花香中的时候,不要忘记赶路,不要为一朵花停留太久的时间。

你只是一个路过的人,孩子,你要去的地方是前方,你的旅途依旧漫长。你的鞋子依然完整,你的双眼依然有神,你属于远方,而不是这里。

不为一朵花停留太久。相信这条路的前头还有千朵万朵花在等你。你要知道自己究竟要去哪里,在你没到之前,孩子,不要为一朵花停住脚步。

你去的地方是远方,孩子,你要知道,那是很远、很远的地方。

为帮过自己的人准备一份礼物

你会在某一天踩着满地阳光到达。孩子,只要你的身体里流着奔腾的热血,只要你举着火把吓退野兽,你就早晚会抵达那个你想要去的地方。那是远方,那是幸福之乡。就在你打点行装,准备返回的时候,我要对你说,孩子,别忘了为那些帮过自己的人准备一份礼物。

你要记得在你的旅途上你喝过别人给你舀来的泉水,你吃过别人给你送上的食物,你听过一位姑娘的歌声,你向一个孩子问过路,你在一间猎人的小屋中度过一个漫漫黑夜。要记住他们,孩子,你要记往这些人的声音、容颜。在你返回的前一天晚上,你要为他们准备好礼物。

你要把几块丝绸、几块好看的石头细心地包好。你要给姑娘准备好鲜花,你要给老人准备好烟丝,你要想着那些调皮的孩子,他们的礼物最好找也最难找。

这些就足够足够了。再带上你在路上看过的风景、听过的故事,再带上你的经历和感触,在燃着火的炉边,讲给他们听。

告诉缺水的人们前头哪里有水,告诉生病的人们哪种草药可以治病,把你这一路的经验告诉他们,把前方哪里有弯路告诉他们。

这些是最好的礼物。

不要忘了给帮过自己的人准备一份礼物,孩子,只有这样你的这次远行才算没有白走。

14.“不要为一朵花停留太久”中的“花”可以怎么理解?(2分)

15.你有没有为帮过自己的人准备礼物?(1分)

16.怎样理解“要保持快乐,孩子,这是我们穷人最后的奢侈”?(2分)

17.请找出一组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的句子。(1分)( 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来)

18.为什么不要为一朵花停留太久?(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9.怎样理解“那是远方,那是幸福之乡。”中的“远方”、“幸福之乡”?(2分)

20.为什么给帮过自己的人准备礼物,“这次的远行才没有白走”?(2分)

21.文章一开始提到“我们穷人”。你认为拥有这三句话的人能被称为“穷人”吗?这两个“穷人”的概念有何不同?(2分)

14.沿途的各种__。 15.略 16.穷人本来在物质上已是很匮乏了,如果再不保持精神上的快乐,就真的一无所有了。 17.“你要学会倾听万物的语言,你要试着与你身边的河流、山川、大地交谈。……你要留下你的笑声作为纪念。” 18.因为自己的目标还在远方。如果为一朵花停留太久,可能会忘了自己远行的目的,也可能会延误了时间。 19.理想的彼岸。目标最终达成的时候。 20.学会感激才是最后的完美。 21、不能。前一个穷人是指物质上的;后一个是指精神上的。在精神上富足的就不是穷人。

①在海边,我捡起一枚小小的贝壳。

②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怪不得古时候的人采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③在海边捡起这一枚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的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沙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的痕迹已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仓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

④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

⑤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吧。

⑥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节选自席慕容的《贝壳》)

10.选文第②自然段介绍了贝壳的三个特点,请加以概括。(3分)

答:

11. 在第②自然段中用“ ”画出体现贝壳精致的语句。(3分)

12.古时候的人们为什么用贝壳做钱币?(3分)

答:

13.读了本文后你对生命的意义有什么思考? (3分)

答:

10、小、坚硬、精致

11、“回旋的花纹……复杂的图案”

12、小、坚硬、精致,是一件艺术品。

13、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你能给世界留下什么。(意思对即可)

平分生命(8分)

①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②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③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④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后,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⑤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作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⑥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紧握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⑧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⑨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纯真的诺言。

1. 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请概括回答。(2分)

2.第⑦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男孩”眼中为什么会“放出光彩”?(2分)

3.文中的“男孩”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4.第③段中说,男孩“经过一番思考”。根据上文,发挥合理想象,具体描写男孩的“一番思考”。不超过100字。(2分)

1.(1)给妹妹输血(2)和妹妹平分生命

  2.神态描写。因为男孩听到医生的话后十分惊喜,觉得抽血后不但不会死,而且妹妹也有救了。

  3.勇敢、无私、富有爱心及献身精神。

  4.要求符合语境,想象合理,语言生动。

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14分)

清晨,被鸟儿叫醒

陈嘉瑞

“咕嘟—嘟”,“咕嘟—嘟”,迷糊中,窗外有了鸟儿的叫声。

谁家的鸟儿,起得这么早,叫得这么好听?“咕嘟—嘟”,“咕嘟—嘟”,对了就在楼下。我想象着晨光熹微的树枝上,挂着几只精致的鸟笼子。

又一天的清晨,还是没有睡醒,窗外又是一连串的“咕嘟—嘟”,“咕嘟—嘟”,谁家的鸟儿又叫了。那天听得很真切,鸟儿的叫声老练了许多。一声完了, 润润嗓子,又是一声,听来珠圆玉润的。我翻了个身,心里感谢着养鸟的人,他的举动,使大家虽在城里,却有了住在山中的感觉。记得最早的一次是在祥峪山庄,最近的是在平利县的纸坊沟,清晨听到了这般的鸟叫。只是那里的鸟儿,比窗外的鸟儿亲戚多,家族大,树林中此起彼伏。以前一直有个幻想,睡梦中,能被鸟儿叫醒,那该是多么的奢侈与美妙。记得一次乘坐火车,一夜的奔驰,清晨在卧铺上就是广播中鸟儿的叫声把人叫醒。心中赞叹列车的这一设计功德无量。突然觉得这些年的一次次进山,其实是为了享受清晨鸟儿的叫声。这下好了,有人花钱养鸟,全院子的住户跟着受益。

第三次,还是在甜美的梦中,窗外的鸟儿又叫了。“咕嘟—嘟”,“咕嘟—嘟”,一会儿,又间或有了“叽—哩”,“叽—哩”的叫声。就这样,“咕嘟—嘟”,“叽—哩”,“咕嘟—嘟”,“叽—哩”。我张开眼睛,只见窗帘之外,微光初现,鸟儿的叫声,分明有着露珠的味道。我翻身下床,穿着睡衣趴在阳台上,想看看是谁家的鸟儿。自东往西,没有鸟笼子啊。伸出头又看,还是没有。我又将对面住户的阳台,挨家一一扫过,还是没有。

回屋刚要躺下,“咕嘟—嘟”,“咕嘟—嘟”,鸟儿又叫了。我反身扑向阳台,追着鸟儿的鸣音望去,目光拐了几个弯儿,最后定格——鸟儿在树上!

“咕嘟—嘟”,“叽—哩”,“咕嘟—嘟”,“叽—哩”,看清了,东边的树上一只,西边的树上一只。东边的一唱,西边的一和。高处的似乎在问:“good morning ?”低处的似乎在答:“ji—li—”为了增加我的惊喜,一只长尾鹊“嘎嘎”的掠空飞过。啊!我们的院子里,有了纯鸟儿,生态天然的鸟儿!

久违了,鸟儿,久违了,树上的鸟儿!

“啊!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我顿时没了顾忌,双手高举,在自家的阳台上引吭高歌。

环境变了,生态好了,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啊。谁能想到,闹市的今天,也能听到以前只能在山里才能听到的鸟声?

听惯了呼呼作响的汽车声,劈里啪啦的盖楼声,丁零当啷的装修声,在嗓音暂歇的清晨,鸟儿,把一天最好的时光,叫得清丽滴翠。

如今,鸟儿们来了,请认个门儿吧。看,我家在四楼,你落脚的树叫法桐,那边的一棵,叫女贞。东边的香椿你可以筑窝,西边的苦楝你也可以建巢。来了就是朋友了,千万别走啊。对了,饿了,我在阳台上放上吃食,渴了我在盘子里倒上清水……我们院子的人都很好,我们长久做邻居吧!你们“入伙”了,我替你们缴物业费。

鸟儿们来了,我们的生活一下子有了生气。

生活,在清晨鸟儿的叫声中,醒了。

(选自《西安晚报》2010年12月22日)

19. 作者回忆过去在祥峪山庄、纸坊沟、火车上听到鸟叫,在文中有什么重要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作者为什么详写第三次听到鸟叫?(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根据上下文,品味下列句中作者的内心情感。(3分)

(1)谁家的鸟儿,起得这么早,叫得这么好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光拐了几个弯儿,最后定格——鸟儿在树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久违了,鸟儿,久违了,树上的鸟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本文对鸟儿的人称上,前半部分采用的是第三人称,后半部分是第二人称,请问作者这种人称上的变化有什么特殊意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为什么以前闹市听不见鸟儿的叫声,而现在能够听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衬托作者是真的很喜欢鸟的叫声,特别是这种来自自然的鸟叫声。

20.是第三次听到的鸟叫声,让作者终于发现原来这些鸟的叫声都来自大自然,给人震撼的心理,所以记忆犹新,详写在情理之中。

21.(1)好奇     (2)惊喜、诧异。   (3)激动、兴奋。

22.人称上的变化说明鸟儿在作者心目中实在是有灵性一种的动物,作者已经把这些鸟儿当做自己的朋友来看待,十分亲切动情。

23.在以前的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人们只重视建筑物的建设,而如今人们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还兼顾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绿化,因此鸟儿也多起来了。

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6分)

一年生了多少气?

孙道荣

去探望一位老朋友。他正在伏案,手里拿支笔,苦思暝想着什么。问故,答:正在给自己做个年终总结,看看这一年,自己到底生了多少气。

我一听,乐了。一年过去了,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进行一次盘点,回头看看这一年都有什么收获,取得了哪些进步,这好理解,可是,谁会盘点自己一年生了多少气?

朋友拧着眉说,这一盘点,还真发现了不少问题呢。说着,他将面前的白纸展示给我看,上面凌乱地涂鸦着他一次次“生气”的经过——

一次,朋友去省城某机关办事,因为路途堵车,赶到时,对方快下班了。因为距离远,去一趟不容易,朋友再三解释,恳请对方帮帮忙,帮他将事情办一下。可是,人家根本不予理睬,声称已经到下班时间,来不及办了,然后径自离去。朋友说,其实,只要两三分钟,就可以将他的事情办妥。当时,看着那位机关办事员骄傲的背影,自己真是气得够呛。

还有一次,朋友去一家饭店吃饭,那天,饭店的生意火爆,菜点了半天,还没有上来,朋友就催服务员。服务员满口答应催催,十几分钟过去了,菜还是没上来,朋友将服务员喊来,责问是怎么回事。服务员也是一脸委屈。双方争执起来,朋友吃饭的心情一点都没有了,怒气冲冲,饿着肚子,摔门而去。

朋友说,很多气,都是在外面受的。有时候,回到家,遇到不顺心的事,也郁闷、难受、生气。往往是跟孩子生气。朋友有个男孩,在读初中。朋友感叹,青春期的男孩,很多时候,就喜欢跟你拧,让人生气。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一个周日,他想带儿子去见一个朋友,儿子找了很多理由,坚持不肯去,父子俩为此闹开了。朋友觉得,将孩子养这么大,让他陪自己去见见朋友,他都一点不肯配合,养孩子有什么用?越想越生气……

数了数,朋友罗列了四五条生气的事。看来看去,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朋友挠挠头说,可是,当时可都是动了真气的,气得不行,气得够呛,气得肺都要炸了。奇怪的是,怎么才过去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些事情,再回想起来,就不那么让人生气了,甚至觉得自己当时气得莫名其妙,小题大做?

朋友随手将白纸上罗列的生气的事,一条条划掉,然后,将纸揉成一团,扔进废纸篓,拍拍手,说,还有很多当时让人生气的事情,现在想不起来了,这说明,那些事,根本都是不值得生气的事情啊。而事到临头时,我们为什么会跟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过不去,生气、愤懑,甚至爆发呢?其实,生气是我们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啊。

我点点头。看着朋友扔进纸篓里的那团纸,我忽然想,我自己这一年来,遇到过多少不如意的事?烦心的事?苦恼的事?郁闷的事?而为了这些事,我又生过多少气呢?因为生活负担重,工作压力大,我的心情也时常沉重,不悦,生气。不过,恰如朋友所言,年终盘点起来,值得继续生气的事情,还真没有几件,很多当时气愤难当的事情,现在回头去看,很可能一笑就能了之。

我拿过朋友的笔,也像朋友一样,在白纸上罗列了我记起来的让我生气的事情,然后,将它们一笔笔钩掉,揉成一团,扔掉。恍然觉得,心里就像整理过的空间,变得整洁,宽敞,透亮。

又是一年过去了,把自己的情绪也整理一下,盘点一下,将掩藏在我们体内的不良情绪和信息丢弃掉,为快乐的生活腾出空间,在我看来,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人生小结。

(选自《福州晚报》2011年1月4日)

14. 文中列举朋友生气的事情有哪几件?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文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如果你是朋友的儿子,你会不会陪父亲去见他的朋友?并说说你的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为什么有的事情当时动真气的,气得不行,气得够呛,气得肺都要炸了,而如今却不那么让人生气了,甚至觉得自己当时气得莫名其妙,小题大做?(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作者与朋友回想过去的生气经历,有哪些人生感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去省城机关办事遭懈怠

(2)在饭店点菜十多分钟后不见上菜,与服务员发生争执

(3)想叫儿子陪自己去见朋友,儿子却不肯配合。

15.承上启下

16.示例:会去。 一、爸爸养我这么大,我要听爸爸的话;二、爸爸要我跟随他去见朋友,一定有爸爸的理由;三、陪爸爸去见朋友能锻炼我的交际能力,拓展我的见识。 不会去。 老师从小就教育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更何况爸爸的朋友我不太熟悉,不去见爸爸的朋友是为了避免尴尬。(两种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17.当时生气,是因为生活负担重,工作压力大,心情沉重,不悦,所以会生气,说到底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如今不生气,是因为那些事,根本是不值得生气的事情。

18.找出文中一些具有哲理性的句子即可,如“生气是我们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将掩藏在我们体内的不良情绪和信息丢弃掉,为快乐的生活腾出空间”“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人生小结。”

听雨 (崔舸鸣)

雨夜总是无眠,便听了一场夏雨自小至大的成长过程。

初时淅淅沥沥,若有若无,只是当微凉的风裹着土腥味儿涌进窗时,才嗅到雨的气息。渐渐地,密了,浓了,落在屋檐上、树叶上,便有了滴滴答答的响声;大多数仍无声地投入大地干涸的怀抱。此时的雨声带了些许诗情。无论哪一滴雨,都无法选择自己将落到何处。这是雨之少年。而人之“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是否也是不谙世事不识愁味的洒脱无拘呢?

慢慢地,雨声听来有了些脾气,撞在什么上不再是羞涩地滴答,而是劈啪有声,又分明带了些不耐烦的躁动。仿佛急于向世人证明什么,一如人涉世未深,为名利,为稻粱,四处奔波,虽不见得有古人那种“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之漂泊感,却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忽一阵疾风掠过,凉意透进,溽热顿消,一道闪电趁风卷帘时射进来,虽闭目在黑夜中也感到眼前一亮。随后,雷声轰然炸裂,感觉整个大地都在抖动;继而狂风大作,雨似天河倾泻,急骤地叫喊着,宣泄着,仿佛要冲刷人间角落的龌龊,荡尽所有的污泥浊水。又一串惊雷如山崩地裂,似要震醒那些沉溺物欲的麻木心灵。这是光明磊落者之间的庄重宣言,无私无畏。几千年前,汨罗江畔的屈原,面对的可是这样沉沉的黑夜?聆听的可是这样叱咤风云的雷电?他的抑郁,他的愤懑,他的心声他的呐喊又有谁听得见?如果这算作雨到中年,是否也如人之壮年?成绩斐然者,呼朋唤友,觥筹交错,在人生的舞台上恣意挥洒自己的得意,而失意者只能借雷电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呼声。

不知何时,雨声慢慢显出倦意。它累了,乏了,厌了,渐稀渐少,雨滴的间隙中似乎透着思索。雨声从从容容,不急不缓,仿佛历尽沧桑的老人,回首人生,有欢乐,有迷惘,有失意,有辉煌,如今都不得已而淡然了,不再去解释什么,说明什么,只闲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一夜听雨,天人合一,物我两忘,不觉夜已阑珊,雨声渐无。或许,外面已是雨过天晴星光灿烂了吧?

19、文章描写“听雨”,意在品味什么?(2分)

20、文章所写“夏雨自小至大的成长过程”,可分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各比况人生的什么时期?(3分)

21、找出文中所引用的诗词佳句,说说其好在哪里。(2分)

22、文章使我们欣赏了一幅情趣横生的_____ ___图。(1分)

19、意在品味人生。20、其“成长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初雨时—发展时—高潮时—衰落时;分别比况人生的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时期。21、如“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些诗词语句的巧妙引用,使文章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表现力增强。22、人生风雨图。

文具盒

  厉劲的北风篦子似的梳刮着裸露的皮肤,英的手背上就有了一道道血口子……

  娘说,女孩子家能识几个字就行了,遭那个罪咋?

  英听了,眼泪就扑嗒扑嗒掉下来。常沾泪的那地方便有了印痕,似两片干柳叶。

  过年了,乡里分给村里一些市里人捐的衣物,村里再分到户。听到吆喝声,娘带着英去领。

  村长的家就是村里办公的地方,只比英的家多一张床和两把一坐就吱吱作响的白茬椅子。

  捐物只剩下一双皮鞋、一件半旧的红毛衣和一个塑料文具盒。村长脸上透出难色,说,大妹子,拣一样吧,还有两家哩……

  娘就毫不犹豫地抓起那件红毛衣,抖了几抖就往英身上套。

  英直往后趔趄,眼光却扎在那个文具盒上。娘说,那物件不挡寒,要它咋?

  村长讪讪地笑了,说,这闺女有出息……

  娘叹了口气,将毛衣在手里窝来窝去,说,你真憨……

  英的眼泪又下来了。娘说,甭哭,依着你还不行吗?

  得到这个文具盒,英把它当作宝贝,用布包好,放在枕边,从不往书包里装。没人的时候,她就打开它——就像打开了一个天地:文具盒里有花花绿绿的贴画、课程表,还有一杆漂亮的自动铅笔……拿起自动铅笔,她就觉得自己也是在市里某个明亮、温暖的教室里……

  几年以后,英考上了中专,去市里上学。临上路时,她没忘了将文具盒随身带上。

  开学头一天,英拿出文具盒摆在桌上——惟一能和同学一样的,就是这一件了。

  同桌的叫丽,家就在市里。看到那个文具盒,丽不屑地一笑。待英掀开它,丽的眼睛就睁大了,那个课程表是她设计的……

  丽说,你真爱惜……

  英笑了,说,有了这个文具盒,我就不爱哭了。你小时好哭不?

  丽不答,脸却红了。她没敢说这个文具盒是为了让妈再买一个更好的而捐出的。当时妈说这还能用,她就闹,还哭鼻子……

  英和丽成了好朋友。临近寒假的一个周末,丽邀英去家里玩。英不去,说,我娘说了,不让我到别人家去。

  丽说,我妈妈主要是想见见你……

  英就去了。

  从丽的家回来,英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信里说,娘,我想要一件红毛衣……

  (选自《美文精粹》)

15、作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分)

16、你怎么评价小说的主人公“英”? (2分)

17、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和作用?(2分)

18、这篇小说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试举例作简要说明。(2分)

15、村里来了一批城里人捐赠的物资,英毅然选择了一个塑料文具盒,后来,英考上中专,去市里上学,结识了新同学——文具盒的捐赠者丽,她给母亲写信表达了她想要一件红毛衣的愿望。

16、当初的“英”心地单纯,一门心思地想通过读书改变现状。希望达成以后,女孩爱美的天性显现出来。

17、比喻朴素,富有农村地域特色,切合文章所要表现的内容,突出了主人公生活环境的艰难。

18、作者采用的是白描的语言,语言非常简练,甚至连说话人后面的引号都省去了。比如:“英听了,眼泪就扑簌扑簌掉下来。常沾泪的那地方便有了印痕,似两片干柳叶。”用拟声、比喻的手法来写人物的伤心,如在眼前。

草  莓

时值九月,但夏意正浓。天气反常地暖和,树上也见不到一片黄叶。葱茏茂密的枝柯之间,也许个别地方略见疏落,也许这儿或那儿有一片叶子颜色稍淡;但它并不起眼,不去仔细寻找便难以发现。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晶莹璀璨,挺拔的槲树生意______,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念。农村到处是欢歌笑语。秋收已顺利结束,挖土豆的季节正碰上艳阳天。地里斯翻的玫瑰红土块,有如一堆堆深色的珠子,又如野果一般的妖艳。我们许多人一起去散步,兴味_______。自从我们五月来到乡下以来,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______是那样碧绿的树,湛蓝的天,欢快的心田。

我们漫步田野。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我把它含在嘴里,它是那样的香,那样的甜,真是一种稀世的佳品!它那沁人心脾的气味,在我的嘴角唇边久久地不曾消逝。这番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

此刻我才察觉到早已不是六月。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我以为一切都没有变,其实只不过是一种幻觉!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那时,树木是另一种模样,我们的欢笑是另一番滋味,太阳和天空也不同于今天。就连空气也不一样,因为那时送来的是六月的芬芳。而今已是九月,这一点无论如何也不能隐瞒。树木是绿的,但只须吹第一阵寒风,顷刻之间就会枯黄;天空是蔚蓝的,但不久就会变得灰惨惨;鸟儿尚没有飞走,只不过是由于天气异常的温暖。空气中已弥漫着一股秋的气息,这是翻耕了的土地、马铃薯和向日葵散发出的芳香。还有一会儿,还有一天,也许两天……

我们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还像那时一样戴着桃色眼镜观察世界,还有着同那时一样的爱好,一样的思想,一样的情感。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的突变。简而言之,一切都如花似锦,韶华灿烂。大凡已成为我们的禀赋的东西都经得起各种变化和时间的考验。

但是,只须去重读一下青年时代的书信,我们就会相信,这种想法是何其荒诞。从信的宇里行间飘散出的青春时代呼吸的空气,与今天我们呼吸的已大不一般。直到那时我们才察觉我们度过的每一天时光,都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色彩和形态。每日朝霞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有所剥夺,也的所增添。当然,今天我们还很年轻——但只不过是“还很年轻”!还有许多的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办。激动不安,若明若暗的青春岁月之后,到来的是成年期成熟的思虑,是从容不迫的有节奏的生活,是日益丰富的经验,是一座内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厦的落成。

然而,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返了。它虽然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却漫进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

15.根据语境,将“依然”“酣然”“盎然”分别填入第1段的横线中。(3分)

16.文章第1段描写了秋天的景色,作者笔下的秋天有什么特点?(2分)

答:

17.从行文思路看,第1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8.文章第2段中有一个由写草莓到写季节更替的过渡句,这个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9.有四个含“草莓”的句子,请选出“草莓”的含义有别于其他三项的一项。(2分)

A.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

B.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

C.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

D.它虽然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

20.请根据上下文,具体说明第5段中“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的内容。(4分)

“有所剥夺”的是  

“有所增添”的是  

21.文末说“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返了”,这里“六月的气息”是指

(2分)

15、依次是“盎然””酣然”“依然”  (2分)

16、夏意正浓或生意盎然  (意思对即可  2分)

17、铺垫  (2分)

18、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  (3分)   

19、D (2分) 

20、“有所剥夺”的是:青春的心性和容颜  (意思对即可  2分)“有所增添”的是:成年期的思想和情感。或“成年期成熟的思虑……的大厦的落成”(意思对即可  2分)

21、青春年华或:“妙龄十八的馨香”  (意思对即可 3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