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父亲的“幸福”(李良旭)(16分)
①刚搬进新房的一天,外面响起一阵敲门声。从猫眼里往外看:一个生疏人。他的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眼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我警戒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问道:“你找谁?”只见那人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从口袋里哆哆嗦嗦地摸出一包皱巴巴的香烟递过来,用一种近似乞求的语气说:“同志,我是在您住的这片小区干活的民工。我想请您帮个忙,不知您能不能同意”
②“什么事?你说吧?”我推开他递过来的香烟,一脸怀疑地看着他。
③见我态度缓和,他一冲动,脸涨得更红了,语速急促地说道:“是这样的,我的儿子马上就要放假了,他就要从老家到城里来看我了。孩子说,他想亲眼看看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的美丽房子。我想,孩子来了后,我能带他到您家看看吗?屋子盖了很多,可我从来不知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形,我很难对孩子说明白。”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然后,一脸企盼地看着我。
④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位民工父亲是为了让乡下的孩子亲眼目睹自己在城里的“杰作”,真是一个心细的父亲!我点头答应了。
⑤他见我爽直地答应了,冲动地说:“谢谢!谢谢!您可真是个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人家一听我要带孩子来看看他们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就将门关上了,有的说我头脑有问题,还有的跟踪我,认为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民工棚……今天,我可碰到大好人了啊!”这位民工的脸上满是喜悦,眼神里也荡漾出一种快乐。
⑥几天后,他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那男孩十三四岁的样子,皮肤漆黑,身材硬朗,还有一双很亮的眼睛。见到我,小男孩有一种怯怯的神情。
⑦父子俩套上我递过来的鞋套,警惕翼翼地迈着步子。也许是第一次踩木地板,他们的步子迈得格外的轻缓。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牢牢地握在一起,两人的眼光中有一种摇摆的拘束。做父亲的似乎在尽力显示出一种干练和成熟,只见他边弯下腰,边对儿子讲道:“叔叔家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所在的建筑公司盖的。当时盖这栋楼房时,我负责砌墙,你别小看了这砌墙的活,必需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你看,这面墙上本来还留有一个洞口,为的就是运送砖块、水泥便利,待房屋建好后,再将这洞口堵上,哦,对了,我的中级工测验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⑧他竭力地想向孩子刻画出自己在城里打拼时的细节,让儿子感受到自己在城里工作的情景。儿子听了,不停地看着他的父亲,眼睛里吐露着一种骄傲和自豪的脸色,同时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父亲的腰板瞬间直了很多。
⑨一会儿,这对父子看完了我的新房,他们几乎是一步步挪着退到门边向我离别。忽然,这位民工父亲一下子牢牢地握住了我的手,激动地说:“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进进城里人家,感受到了一种城里人家的温热,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睛里一片晶莹。
⑩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略、普通的事,只不过让这对父子进了我的新房看了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冲动。就这一下子,我觉得,我和这位民工父亲心的间隔拉近了很多。周遭氤氲着一种温暖。
⑾父子俩互相扶持着下楼,只听到孩子对他父亲说:“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屋子,城里人住得真舒畅,气质高雅,假如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您盖的这么好的屋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种爱慕和憧憬。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不要乱想了。我想,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了,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⑿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我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您在城里盖好的房子,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节选自《青年文摘》)
11.用恰当的词语填入下面的方框,表明“我”对这位民工父亲的态度的变化过程。(3分)
![]() |
12.联系上下文,揣摩下面句中“父子的两次握手”的不同含义。(4分)
(1)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牢牢地握在一起
(2)……同时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
13.民工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4分)
① ②
14.在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你是如何解读“民工的幸福观”?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并结合全文,谈谈你的发现。(至少两条)(5分)
【链接材料1】一位来自四川宜宾的新居民李启彬,白手起家,艰辛打拼16年,接家人在瑞安塘下撑起了一个幸福的家。他面对记者采访,一扫倦意,高兴地说:“一家人在一起最要紧,在这里,我们过得很幸福。”
【链接材料2】来自四川广元农村的李显全是温州园内企业鼎锋阀门的一名员工。今年夏天,他4岁的女儿突然患病,无钱医治,集团工会迅速启动救助程序,李显全拿到了5000元的补助,集团工会__承诺,后续的治疗费用还可再申请,绝不会让他无依无靠,李显全感动得落泪:“我很幸福,能在这里上班,我一定好好干!”
【链接材料3】惠东县布口村村民吴立新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自己1996年离开惠东县出外创业,这么多年的人生历练让他对“幸福”二字有了更深的感悟。
当初出去创业,如果想吃什么美食有的吃,想去哪里游玩有的去,对于初出社会的他而言就已经十分幸福;而如今已年过四十的他对“幸福”有了更深的感悟——现在的他认为,在自己能够实现目标后,能以自己的力量来报效家乡,回馈社会,为家乡的建设做出贡献,那才是现在的自己最大的“幸福”。
11.(3分)警惕(或冷漠) 感动 敬佩(每框1分)
12.(4分。每点2分,意对即可)
第一次握手,写出了父子俩刚进“我”家里时那种拘谨、不安的心理,并表现父子相互间的鼓励与安慰。
第二次握手表现了孩子为父亲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13.(4分。每方面2分,评价各1分,举例各1分)
示例:①他是一个既细心又富有爱心的父亲。例如:他克服种种困难,乞求城里人让孩子看自己在城里盖得房子。
②他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有上进心的农民工。例如:他对儿子说:“我负责砌墙,……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我的中级技工考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14.(5分)
示例:民工的幸福是进入城里人家,自己的人格受到他人的尊重,感受到城里人家的温暖而幸福;是家人团聚、乐意融融,再苦再累点也幸福。
(只要能扣住“家人团聚、真诚相待、相互平等、沟通理解、互助互爱、和谐相处”等方面答题,表达通顺,即可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2-16题。(13分)
孝心无价 毕淑敏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孩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人类的大师?
我也不喜欢父母病重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期冀的希望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
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满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山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布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们父母健在的光阴。
12、作者不喜欢“苦孩子求学的故事” 也不喜欢“父母病重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这是为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1)
(2)
13、作者呼吁“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的理由是什么?(4分)
(1)
(2)
(3)
(4)
14、"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2分)
答:
15、文章四、五、六三段向我们表明了一个怎样的现实?(3分)
答:
16、“ 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2分)
答:
12(1)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
(2)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期冀的希望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13(1)时间是残酷的
(2)人生其实很短暂
(3)世上有着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
(4)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
14为父母尽一份孝心,不论是什么方式的行孝,也不论什么内容的行孝,只要真心真意,都将是珍贵和美好的。
15时间的流逝,将带走行孝的机会。
16开放性试题,答案略,只要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即可给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9分)
平分生命
①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他是她惟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②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③作为妹妹惟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去承受抽血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④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后,男孩声音颤颤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⑤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作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死亡的决心。
⑥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握紧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⑦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⑧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还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⑨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
9、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请概括回答。
答:
(2分)
10、第⑦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人物的方法?“男孩”眼中为什么会“放出光彩”?
答:
(3分)
11、文中的“男孩”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答:
9 (1)给妹妹输血。 (2)和妹妹平分生命。
10神态描写。因为男孩听到医生的话后十分惊喜。
11勇敢、无私、富有爱心及奉献精神。
时到时担当
林清玄
在我的家乡有一句大家常用的俗语:“时到时担当,没米就煮番薯汤。”这是一句乐观的、顺其自然的话,大约相当于国语里的“船到桥头自然直”,或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①由于在家乡的时候听惯大人讲这句话,深深印在脑海,在我离开家乡以后,每次遇到阻碍或困厄时,这句话就悄悄爬出来。对了,时到时担当,没米就煮番薯汤,有什么大不了。这样想起来,心就安定下来,反而能自然地渡过阻难与困厄。
幼年时代,我常听父亲说这一句话,有一回就忍不住问父亲:“没米就煮番薯汤,如果连番薯也没有了,怎么办?”
父亲习惯地拍拍我的后脑勺,大笑起来:“憨囱仔!人讲天无绝人之路,年头不可能坏到连番薯都长不出来呀!”
确实也是如此,我们在农田长大的孩子经历过许多风灾、水灾、旱灾,甚至大规模的虫害,番薯大概是永远不受害的作物,只要种下去,没有不收成的。因此,在我们乡下的做田人,都会留出一小块地种番薯,平时摘叶子作青菜,收成时就把番薯堆在家里的眠床下,以备不时之需。在我成长的年月,我的床下一年四季都堆满番薯,每天妈妈生火做饭时抓两个丢进炉灶底的火灰里,饭熟了,热腾腾香喷喷的焖番薯也好了。
即使是中日战争最激烈、逃空袭的那几年,番薯也没有一年歉收。
在我从前的经验里,年头真如父亲所言,不可能坏到连番薯都长不出来,推衍出来,我们知道生活里有很多的挫败,只要能挺着,天就没有绝人之路。
后来我更知道了,像“时到时担当,没米就煮番薯汤”,心里的慰安比实际的生活来得重要。只要在困难里可以坦然地活下去,就没有走不通的路。因此如何使自己的心宽广乐观地应对生活,比汲汲营营地想过好日子来得重要,归根究底不是米或番薯的问题,而是心的态度罢了。
“时到时担当”不仅是台湾农民在生活中提炼的智慧,也非常吻合禅宗“当下即是”“直下承担”的精神。②此时此刻可以担当,就不必忧心往后的问题,因为彼时彼刻,我们也是如此承担。假如现在不能承担,对将来的忧心也都会无用而落空了。
禅的精神与生活实践的精神非常接近。我们乡下还有一句俗话:“要做牛,免惊无犁可拖。”译成普通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只要肯吃苦,绝不怕没有工作,不怕不能生活。这往往是长辈用来安慰鼓励找不到工作的青年,肯把自己先放在最能承担的位置,那么还有什么可惊呢?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0年第14期,有删改)
16、请具体解说画横线句中“心里的慰安比实际的生活来得重要”一句的含义。(2分)
17、有人评价林清玄的散文“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你从这篇散文里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呢?(2分)
18、根据具体要求,对下面词句进行品析。(4分)
(1)画波浪线的①句中“印”字能否换成“留”字,为什么?
(2)请赏析画波浪线的②句所蕴涵的哲理。
19、结合下面链接材料,说说你对“担当”一词的理解。(3分)
13岁的安徽女孩黄凤7年如一日地照顾因意外摔伤而高位截瘫的爸爸。当时只有6岁的小黄凤就成了家中的顶梁柱,全瘫的父亲及失明的奶奶全由她一人照顾。黄凤用木板、锤子、钉子和轮子,钉出一个木板床,拴上一条布带子,用瘦弱的肩膀拉着爸爸四处求医问药……2010年4月,武警总医院在得知黄凤的故事后,破例收治她的父亲黄志仁住院。“真是奇迹,这个孩子肯定特别用心。”连医生都感叹护理奇迹。因为黄凤的细心呵护,长期瘫痪卧床的父亲没有出现褥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目前,黄志仁病情得到明显改善。
16、(2分)示例:在困难面前,人的宽广、乐观的心态对克服和走出困境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心态比急切执著的心理更利于让人们渡过阻难与困厄。
17、(2分)示例:人要积极乐观地面对困难与挫折;生活里有很多的挫败,只要能挺着,天就没有绝人之路;我们要敢于担当,只要肯吃苦,绝不怕没有工作,不怕不能生活。
18、(4分)(1)不能。"印"有"深刻地保留"之意,生动地表现了"时到时担当,没米就煮番薯汤"这句话对我的影响之深。而"留"则显得一般,没有影响深刻之意。(2)这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内涵深刻,给人以启迪,揭示了担当对人的将来的重要影响。
19、(3分)示例:"担当"就是在困难与不幸面前不逃避,不敷衍,勇于面对,用爱心、责任、奉献直面人生挑战的行为和心态。
阅读《没有一种名字叫做“卑微”》,完成20-23题。(16分)
①16岁那年,我考上了全县最好的高中。恰巧这时我家在县城的一个亲戚想让父亲去帮忙照看房子,还给父亲建议说在县城养猪是条致富路子,父亲欣然答应了。
②等我在高中读了一个学期后,父亲在县城也垒好了猪圈,买来了猪崽。我平时在学校住宿,周末就去父亲那儿过夜.帮父亲照料小猪,好让父亲腾出时间回家推饲料。猪渐渐长大,家里的饲料早已吃光,买饲料吧,又拿不出钱来。父亲整日忧心忡忡。
③一次去食堂打饭时,发现同学常常扔馒头、倒饭菜,我突然想到,把这些东西用来喂猪不是挺好吗。回去跟父亲一说,父亲高兴得直拍大腿,第二天他就去拾馒头剩饭。
④我为自己给父亲解决了一个难题而窃喜不已,却未发现这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烦恼。父亲那黑乎乎的头巾,脏兮兮的衣服,粗糙的裤子立时成为许多同学取笑的对象,他们把诸如“丐帮帮主”“黑橡胶”等侮辱性的绰号都加在了父亲头上。
⑤我是一个山里走出来的孩子,不怕条件艰苦,不怕跌倒疼痛,最怕别人的歧视。好在同学们都还不知道那是我的父亲,每到他来时我就离得远远的。
⑥但我内心害怕被别人识破和歧视的恐惧却日复一日地剧增。终于有天我对父亲说:爹,你就别去了,叫人家都知道了会嘲笑我……
⑦父亲脸上的喜悦一下消失了。漆黑的夜里,只有父亲的烟锅一红一红,良久,他才说:我还是去吧!不和你打招呼就是了。这些日子,正是猪长膘的时候,不能断了粮,接下来的日子,父亲继续拾馒头,我默默读书。我常看见父亲对着张贴成绩的布告发呆。
⑧那年冬天,班里要开家长会。我的心一下凉了,我不敢想象别人知道那拾馒头的就是我父亲时会怎样嘲笑我。伴着满天风雪回到家,我对父亲说:“爹,你就别去了,我对老师说你有病……父亲的脸色很难看,但终究没说什么。”
⑨第二天我挟着风雪冲到了学校,家长会开始了,欢笑声不断,我的心却冰凉得厉害。
⑩父亲啊,你为何偏偏是一个农民,偏偏在我们学校拾馒头!
我无心听老师和家长的谈话,随意将目光投向窗外。天啊!父亲,我拾馒头的父亲正站在教室外面一丝不苟地聆听老师和家长们的谈话,他的黑棉袄上落满了厚厚的积雪。我冲出教室,将父亲拉进来,对老师说:“这是我爹!”教室里掌声一下子如潮雷动……
回去的路上,父亲仍挑着他捡来的两桶馒头和饭菜。以后,同学们再也没有取笑过父亲,而且都自觉地将剩饭莱倒进父亲的铁桶里。隔年九月,父亲送我到省城读大学。我们乡下人的打扮在绚丽缤纷的校园里显得那么扎眼,但我却心静如水,没有一丝怕被人嘲笑的忧虑。
在这个世界上,歧视总是难免的,关键是自己要看得起自己。正如父亲说的那样: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
20.面对到学校捡拾剩饭的父亲,“我”的态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请用准确的词语将这一过程补充完整。(3分)
![]() | ![]() | ![]() | ![]() | ||||
21.第⑩和段中画横线的两处都有叹词“啊”,试说说两个“啊”含义有什么不同?(4分)
22.第段“我”鼓起勇气,将窗外的父亲拉进了教室。如果你当时是“父亲”会怎么想?请结合上下文,揣摩父亲当时的心理活动,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
23.文章中“我”的成长历程,是否有你值得学习的地方?结合生活经历,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不少于80字)(5分)
80 |
(16分)20.(3分)烦恼(自卑)、恐惧(害怕)、埋怨(不满)
21.(4分)第[f0ce5c14c0fc4608.gif]段的啊写出了我心中对父亲的卑微的身份的埋怨与无奈之情;第[949b662b8fb8932a.gif]段的啊表达了我看到父亲冒雪旁听家长会时的震惊与悔恨之情。
22.(4分)学生如果围绕“惊讶、不解”或“感动、欣慰”来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3.(5分)启示1分,结合生活实际1分,语言流畅,言之有理3分
笑 靥 千 秋 (14分) 舒 婷
记忆中最温柔的笑容莫过于妈妈的yān然一笑,这就是童年时代的最高奖赏。仿佛我在普通话比赛中获奖,我在学校歌咏大会的领唱,每周成绩通知单上的“全优”都是为了获得妈妈的展颜微笑。
妈妈的牙齿细密整齐,只是牙龈偏低,每逢她开怀大笑,就虚握拳头遮羞,像扶着麦克风,那姿势有些可笑,却又令我向往。因为,当时在我们的生活里,能让妈妈如此忘情的开心事总是鲜于遇见。
这是母亲的笑容,每个亲情笃至的儿女都能在自己母亲的脸上汲取这种光辉。
我在插队时的女伴长相可以说很一般:小眼睛、塌鼻梁,生气时两片嘴唇一堵,活像两扇厚墙门,那几颗雀斑简直要暴出来。但她有足够的聪明才智,在那样单调的生活中,不仅自己笑声不断,同时让小集体洋溢欢乐的气氛。
我怀念她笑起来的样子:眼睛弯如新月,连乌黑的长眉都有感情,露出一口整齐的皓齿,要多甜有多甜!为这笑容,村村队队有多少小伙子夜间在桥头为她弹着吉他。
这是青春无畏的笑容,不知何时,它们已在我们的脸上凋谢。但我们仍能从周围少男少女们的幸福中一再欣赏这些芬芳的花朵。
我的师傅是位极普通的女工。善良、勤劳、刚愎和自信混合一起的个性,使她所在的班组烽烟不息。我成为她的徒弟,不少人为我捏一把汗。但三年中,我和她相处得很亲密,甚至成了班组的避雷针。我喜欢她的笑容,常常逗她乐得前仰后合。她的沧桑的前额舒展开来,疲倦的大眼睛又有了温暖的光彩,拉成长沟的颊上有当年洒窝的影子。她一定非常美丽过,但乡下跑出来的灰姑娘和拣到她的士兵丈夫,似乎从来不曾意识到。
这种质朴的笑容让人想到野地的花,随时可见,又总被忽略。它既单纯又丰富,使你联想到劳动的艰巨与欢欣,想到生命的漫长与短暂,想到源与本,想到忘与记之间我们那些无法言喻的模糊冲动、情感的濡湿。
还有一种女政治家的笑容。女人,又是政治家。
笑容于她们像男政治家当年的中山装、当今的西装一样,是必备的披挂。可管笑容的各部门都是有分寸的,因对上级、同事、下属的不同而调整位置。但我们仍然期待它,哪怕配备一双眼睛寒气砭人。就像在悬崖峭壁的攀援中,暂时找到一个落脚点,心一松又一紧,于是再寻找、再接触下一个落脚点。
在当年居委会主任,工厂女人班组长那儿一再经受这种考验后,我领悟到:女政治家的笑容就是让你老那么附在悬崖上,不掉下来。
有人说:笑是一门艺术。
哦,这话真可怕!
1985年10月5 日
15.读音写字,给划线的字注音(2分)
①yān( )然一笑 ②鲜( )于遇见
16.文中写出了给人不同感觉的四种笑,请分别概括出来。(4分)
母亲: 女伴:
师傅: 女政治家:
17.文中写了妈妈的哪两种笑?在对妈妈的笑的描绘中,表达了我对妈妈怎样的感情?(2分)
18、是什么原因让“一定非常美丽过”的师傅在人们的心目中不再美丽?又是什么原因让我认为我的师傅“一定非常美丽过”?(3分)
19.“有人说:笑是一门艺术”,作者为什么说“这话真可怕”?你能领悟出作者在人际关系上持什么样的主张?(3分)
[bba490a65a7ae439.gif]
《芦花荡》(11分)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卜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11.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故事情节。(2分)
12.“张皇失措”的本义是什么?这里为什么写老头子张皇失措?(3分)
13.这几段文字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3分)
14.“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a0a95e5e05c4d3ff.gif]
给自己树一面旗帜
罗杰•罗尔斯是美国纽约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在这儿出生的孩子从小就逃学、打架、偷窃、甚至__,长大后很少有人从事体面的职业。然而,罗杰•罗尔斯是个例外,他不仅考入了大学,而且成了州长。
在就职的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记者对他提问:是什么把你推向州长宝座的?面对三百多名记者,罗尔斯对自己的奋斗史只字未提,只谈到了他上小学时的校长——皮尔•保罗。
1961年,皮尔•保罗被聘为诺必塔小学的董事兼校长。当时正值美国嬉皮士流行的时代,他走进大沙头诺必塔小学的时候,发现这儿的穷孩子比“迷惘的一代”还要无所事事。他们不与老师合作,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的黑板。皮尔•保罗想了很多办法来引导他们,可是没有一个是奏效的。后来他发现这些孩子都很迷信,于是在他上课的时候就多了一项内容——给学生看手相。他用这个办法来鼓励学生。
当罗尔斯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当时,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长这么大,只有他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这一次,皮尔•保罗先生竟说他可以成为纽约州的州长,着实出乎他的预料。他记下了这句话,并且相信了它。
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罗尔斯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说话时也不再夹杂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在以后的四十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五十一岁那年,他终于成了州长。
在就职演说中,罗尔斯说:“信念值多少钱?信念是不值钱的,它有时甚至是一个善意的欺骗,然而你一旦坚持下去,它就会迅速升值。”
22.罗尔斯能成为纽约州州长的原因是什么?(3分)
23、你认为保罗教育最成功的地方在哪里?(3分)
24.“给自己树一面旗帜”的“旗帜”指什么?(2分)
25.读了这篇文章,谈谈你对罗尔斯所说的话(“信念值多少钱?信念是不值钱的,它有时甚至是一个善意的欺骗,然而你一旦坚持下去,它就会迅速升值。”)的理解(4分)
22.保罗的教育、鼓励,自己的不懈努力
23.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给学生信心);
24.理想、信念;
25.能谈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即可。
比较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
最先响应春风的当然是草,因为它们距离土地最近,稍稍一努力,就青青冉冉的了。
唐人有句子说:红苋时将叶作花。其实岂止是红红的苋叶如花,二月三月,万花寂寥,浅草悄然在我们单调的视野里绣出一片绿色,比花更有力量,诗人张祜就有雅兴“聊将草色当屏风”。
浅草最初的出现改变了一种生存姿态。这种最普通的植物就有办法让漫山遍野的缤纷绿色次第绽放,仿佛浅草一声喊,藏在土地之下的各种植物就呼啦啦齐声应和,闹闹洋洋地一下子全都撑开自己的一把生命伞,于是你就看到了越走越远的青葱和越攀越高的春天。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17、甲、乙两文都是描写春草的,甲文中写春草“稍稍一努力,就青青冉冉的了”,在乙文里只用一个“ ”字就表达出它冲破土层的挤动,甲文中的“稍然”在乙文中则用“ ”来形容春草不知不觉出现,生动表现春草的活力。(2分)
18、甲文用“万花寂寥”来衬托春
草“ ”,乙文却借助 来衬托春草勃发给人的快乐。(2分)
19、甲文中说,“浅草最初的出现改变了一种生存姿态”这种生存姿态指的是
。(2分)
20、为什么说“青葱”越走越远,“春天”越攀越高?请选出理解恰当的一项( )(2分)
A.草木越长越高,绿色向远方延伸。
B.当草漫山遍野的时候,春天已离开了我们,到了树木青葱的夏季了。
C.当树木青葱的时候,春草已经枯黄了。
D.草木青葱,预示夏天的到来,春天自然就离我们更远了。
21、甲乙两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仔细揣摩选文中划线的句子,并加以评析。(2分)
仿佛浅草一声喊,藏在土地之下的各种植物就呼啦啦齐声应和,闹闹洋洋地一下子全都撑开自己的一把生命伞
17、钻 偷偷地
18、绣出一片绿色 春到人欢
19、让漫山遍野的缤纷绿色次第绽开
20、A;
21、用拟人手法更加传神地写出了春草钻出地面,冬眠的其他植物也发芽生长了(另选角度评析,言之有理也可)
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①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愈来愈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杰利和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②“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
③“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了吗?”
④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⑤“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⑥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踩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我想。
⑦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12.给加点字注音。(4分)
①啜泣( ) ②嶙峋( )( ) ③眩目( )
13.解释下面词语。(2分)
小心翼翼 啜泣
14.划线的景物描写,除了交代时间外,还有什么作用?(2分)
15.“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右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这个句子中的“探”字能否改成“站” 字?为什么?(2分)
16.这段文字详细描述了“我”脱险的过程,其中“我”心理变化过程也清晰可见。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简洁的文字,概括出“我”心理变化的过程。(2分)
最初 继而 随后 最后
12、.①chuò;②lín xún;③xuàn;
13、1.谨慎小心,丝毫不敢松懈的样子;抽噎,抽抽搭搭哭。
14、衬托“我”恐惧心理。
15、“探”是向前伸出的意思,写我不敢大胆迈步。这个词表现了我的胆怯和小心。而“站”字是站立的意思,用在此处不合愿意,表达效果不好。
16、毫无信心、有了信心、信心大增、产生成就感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