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题。(16分)

一年生了多少气?

孙道荣

去探望一位老朋友。他正在伏案,手里拿支笔,苦思暝想着什么。问故,答:正在给自己做个年终总结,看看这一年,自己到底生了多少气。

我一听,乐了。一年过去了,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进行一次盘点,回头看看这一年都有什么收获,取得了哪些进步,这好理解,可是,谁会盘点自己一年生了多少气?

朋友拧着眉说,这一盘点,还真发现了不少问题呢。说着,他将面前的白纸展示给我看,上面凌乱地涂鸦着他一次次“生气”的经过——

一次,朋友去省城某机关办事,因为路途堵车,赶到时,对方快下班了。因为距离远,去一趟不容易,朋友再三解释,恳请对方帮帮忙,帮他将事情办一下。可是,人家根本不予理睬,声称已经到下班时间,来不及办了,然后径自离去。朋友说,其实,只要两三分钟,就可以将他的事情办妥。当时,看着那位机关办事员骄傲的背影,自己真是气得够呛。

还有一次,朋友去一家饭店吃饭,那天,饭店的生意火爆,菜点了半天,还没有上来,朋友就催服务员。服务员满口答应催催,十几分钟过去了,菜还是没上来,朋友将服务员喊来,责问是怎么回事。服务员也是一脸委屈。双方争执起来,朋友吃饭的心情一点都没有了,怒气冲冲,饿着肚子,摔门而去。

朋友说,很多气,都是在外面受的。有时候,回到家,遇到不顺心的事,也郁闷、难受、生气。往往是跟孩子生气。朋友有个男孩,在读初中。朋友感叹,青春期的男孩,很多时候,就喜欢跟你拧,让人生气。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一个周日,他想带儿子去见一个朋友,儿子找了很多理由,坚持不肯去,父子俩为此闹开了。朋友觉得,将孩子养这么大,让他陪自己去见见朋友,他都一点不肯配合,养孩子有什么用?越想越生气……

数了数,朋友罗列了四五条生气的事。看来看去,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朋友挠挠头说,可是,当时可都是动了真气的,气得不行,气得够呛,气得肺都要炸了。奇怪的是,怎么才过去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些事情,再回想起来,就不那么让人生气了,甚至觉得自己当时气得莫名其妙,小题大做?

朋友随手将白纸上罗列的生气的事,一条条划掉,然后,将纸揉成一团,扔进废纸篓,拍拍手,说,还有很多当时让人生气的事情,现在想不起来了,这说明,那些事,根本都是不值得生气的事情啊。而事到临头时,我们为什么会跟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过不去,生气、愤懑,甚至爆发呢?其实,生气是我们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啊。

我点点头。看着朋友扔进纸篓里的那团纸,我忽然想,我自己这一年来,遇到过多少不如意的事?烦心的事?苦恼的事?郁闷的事?而为了这些事,我又生过多少气呢?因为生活负担重,工作压力大,我的心情也时常沉重,不悦,生气。不过,恰如朋友所言,年终盘点起来,值得继续生气的事情,还真没有几件,很多当时气愤难当的事情,现在回头去看,很可能一笑就能了之。

我拿过朋友的笔,也像朋友一样,在白纸上罗列了我记起来的让我生气的事情,然后,将它们一笔笔钩掉,揉成一团,扔掉。恍然觉得,心里就像整理过的空间,变得整洁,宽敞,透亮。

又是一年过去了,把自己的情绪也整理一下,盘点一下,将掩藏在我们体内的不良情绪和信息丢弃掉,为快乐的生活腾出空间,在我看来,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人生小结。

(选自《福州晚报》2011年1月4日)

9. 文中列举朋友生气的事情有哪几件?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文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如果你是朋友的儿子,你会不会陪父亲去见他的朋友?并说说你的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为什么有的事情当时动真气的,气得不行,气得够呛,气得肺都要炸了,而如今却不那么让人生气了,甚至觉得自己当时气得莫名其妙,小题大做?(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作者与朋友回想过去的生气经历,有哪些人生感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去省城机关办事遭懈怠

(2)在饭店点菜十多分钟后不见上菜,与服务员发生争执

(3)想叫儿子陪自己去见朋友,儿子却不肯配合。

10.承上启下

11.示例:会去。 一、爸爸养我这么大,我要听爸爸的话;二、爸爸要我跟随他去见朋友,一定有爸爸的理由;三、陪爸爸去见朋友能锻炼我的交际能力,拓展我的见识。 不会去。 老师从小就教育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更何况爸爸的朋友我不太熟悉,不去见爸爸的朋友是为了避免尴尬。(两种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12.当时生气,是因为生活负担重,工作压力大,心情沉重,不悦,所以会生气,说到底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如今不生气,是因为那些事,根本是不值得生气的事情。

13.找出文中一些具有哲理性的句子即可,如“生气是我们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将掩藏在我们体内的不良情绪和信息丢弃掉,为快乐的生活腾出空间”“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人生小结。”

雪中小卓玛(18分)

李春雷

玉树大地震之后的第七个早晨,我从震中的结古镇,驱车赶往西宁。忽然发现,前面路边悄然站立着一个藏族小姑娘,双手捧着一个奖状大小的纸板,上面歪歪扭扭却又清清楚楚地写着两个殷红似火的大字:“谢谢!”

四周是茫茫的雪山,根本看不到村庄的影子,她是从哪里来的呢?

停下车,我走过去,拉住她的手,轻轻掸去她头上的一层雪花。这个在风雪中瑟瑟发抖的小姑娘,约有五六岁的样子,蓬乱的头发,瘦瘦的小脸上是典型的高原红,额头上还凸起一道长长的已经结痂的伤痕。

“你是哪个村庄的?”“谢谢!”

“上学了没有?”“谢谢!”

“你叫什么名字?”“谢谢!”

我有些纳闷了,又问她这次地震中家里的情况。她似乎没有听懂,圆睁着大大的眼睛,迷惑地看着我,嘴里仍只是在重复着那两个字。

我猛然明白,这里是纯粹的藏族牧区,她还没有上学,自然听不懂汉语。

这么冷的天,是谁让她来的呢?震中心周围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了,伤亡惨重。她的家中,她的小村灾情如何呢。这个小姑娘,是不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希求援助呢?但我马上否定了自己。地震之后,灾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都得到了政府救济,逝者安葬,伤者就医,失居者也都有了帐篷,有了粮食,有了饮水。正是因为这些,灾区才安定下来。况且看看她额头上的伤口,早已经过医生处理,且已经结痂了。身上的衣服虽然破旧,却也算干净整齐。再看她的神情,更像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我决定把车上的食品,送给她一些,还有她的家人。那是从城市里买来的一些奶制品和肉制品,花花绿绿,包装精致。

她的眼光一亮,旋即又摇了摇头。不仅摇头,红红的小手也在摇动着,像风中的枫叶。

我坚持着,有些强行地塞给她。她迟疑了一下,只得从其中拿了一块造型别致的巧克力,揣在怀里。接着,恭恭敬敬地冲着我,鞠了一个躬,再次清晰地说出了那两个字“谢谢!”之后,她细心地把巧克力塞进贴身的兜兜里。

做完这一切,她又用双手托起了那个宝贝纸板,高高地抱在胸前,遮住了自己的半张脸,只露出两只大大的眼睛,像青海湖一般澄澈和镇静。

虽然我不知道在这个孩子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灾难已经过去,作为一个小小的亲历者,她只是要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一种心底里难以言说的感激。

从她的脸上,我看到了一种与年龄并不相符的镇静和成熟!我们城市里的五六岁的孩子,在这样的冰雪天气里,会干什么呢?或许正依偎在妈妈怀里睡觉呢?或许正在暖意盈盈的房间里玩游戏吧?哦,亲爱的孩子们,你们理解人生的艰难吗?你们品尝过感恩的味道吗?你们明白国家和民族的概念吗?

这个青藏高原上的楚楚可怜的藏族小姑娘,她才五六岁,通过这一场灾难,却已经开始真切地感觉到了这一切。

孩子,我不知道你的名字,权且按藏族人通常的习俗,称呼你小卓玛吧。我也不了解发生在你身上的故事,但我理解和明白你的心思。不过,今天太冷了,雪太大了,你还是回家去吧,那怕只是一顶简陋的帐篷。

我再三地劝她。这个小姑娘,这个小卓玛,却像巴颜喀拉山一样坚定和倔强,她虽然明白了我的好意,但再一次摇了摇头,用手指了指纸板上的那两个字,指了指远方,又指了指自己的心窝。

哦,可爱的孩子,可爱的小卓玛,我的眼中酸热热的,情不自禁地双手抱拳,面对她的痴情,面对她的坚定,深鞠一躬,并模仿着她的语气,说了一声:“谢谢!”车走远了,雪中小卓玛的身影,像一簇猩红的篝火。在我的心底燃烧着。

(摘自《人民日报》2010年4月28日,有改动)

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18.阅读全文后,你觉得藏族小姑娘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3分)

19.文中画线的句子“这个青藏高原上的楚楚可怜的藏族小姑娘,她才五六岁,通过这一场灾难,却已经开始真切的感觉到了这一切”中的“这一切”指什么?(3分)

20.指出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并说明其作用。(4分)

21.请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车走远了,雪中小卓玛的身影,像一簇猩红的篝火,在我的心底燃烧着”的含义。(3分)

22.下面是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请根据这句话的具体语境,揣摩此时小卓玛的心理活动。(3分)

她的眼光一亮,旋即又摇了摇头。

17.一个藏族小姑娘,风雪中站在路边,捧着写有“谢谢”两个大字的纸板,表达心底的感激。或:在早晨的风雪中,一个藏族小姑娘站在路边,捧着写有“谢谢”两个大字的纸板,表达心底的感激。(答案必须写出什么人干什么事。如果答案为:我遇到藏族小姑娘,劝说她,并被她的行为所感动,给1分)(3分)

18.①有感恩之心,②坚定和倔强,③懂事,④镇静和成熟(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19.(理解)人生的艰难,(品尝过)感恩的味道,(明白)国家和民族的概念。(3分,每个要点1分)

20.肖像描写 (2分) 刻画了 藏族小姑娘生活的寒酸与可怜,同时也为下文写地震灾难做了铺垫(或埋下伏笔)(2分)24.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风雪中的“小卓玛”比喻为熊熊燃烧的“篝火”,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卓玛高大的形象对我的感染,使我的内心充满了温暖,(同时也看到玉树灾后重建的信心)。(3分,答出修辞手法1分,答出含义2分,若答不出括号中内容不扣分)

21.示例:花花绿绿,包装精致的食品让小卓玛心生惊喜,一瞬间,她想接受“我”的馈送,但转念之间想到还有人比她更需要这些食品,马上就拒绝了。(2分,意思正确即可)

①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②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③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④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4.第①段首句有什么作用?(2分)

答:

15.找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2分)

答:

16.结合全文意思品味最后一段的含义(3分)。

14.首句从内容上看写出了花的香;从结构上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15“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16.作者凝望盛开的紫藤萝花瀑布,驱散了心中的悲痛和焦虑,感悟到生命的永恒、顽强和美好,并以乐观精神投入生活。

或:生机勃勃的紫藤萝使作者受到启迪,让他感悟到生命的永恒,心中的悲痛焦虑也化作前进的勇气与动力(意思相近即可)

孝心无价 毕淑敏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孩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人类的大师?

我也不喜欢父母病重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期冀的希望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

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满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山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布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们父母健在的光阴。

12、作者不喜欢“苦孩子求学的故事” 也不喜欢“父母病重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这是为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1)

(2)

13、作者呼吁“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的理由是什么?(4分)

(1)

(2)

(3)

(4)

14、"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2分)

答:

15、文章四、五、六三段向我们表明了一个怎样的现实?(3分)

答:

16、“ 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2分)

答:

12(1)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

(2)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期冀的希望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13(1)时间是残酷的

(2)人生其实很短暂

(3)世上有着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

(4)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

14为父母尽一份孝心,不论是什么方式的行孝,也不论什么内容的行孝,只要真心真意,都将是珍贵和美好的。

15时间的流逝,将带走行孝的机会。

16开放性试题,答案略,只要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即可给分。

平分生命

①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他是她惟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②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③作为妹妹惟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去承受抽血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④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后,男孩声音颤颤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⑤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作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死亡的决心。

⑥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握紧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⑧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还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⑨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

9、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请概括回答。

答:

(2分)

10、第⑦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人物的方法?“男孩”眼中为什么会“放出光彩”?

答:

(3分)

11、文中的“男孩”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答:

9(1)给妹妹输血。 (2)和妹妹平分生命。

10神态描写。因为男孩听到医生的话后十分惊喜。

11勇敢、无私、富有爱心及奉献精神。

这样的父亲

马丽

①秋末冬初,寒意渐浓。办公室的门忽然无声地开了一条缝,却不见人。正诧异间,一个脏兮兮的蛇皮袋伸了进来。

②同事们不约而同地抬起头,过了两三秒钟,才看见蛇皮袋后面有一个和袋子一样脏的中年男人,两眼通红,一脸倦容,头发零乱。头上还黏着草屑,穿着一件皱巴巴褪了色的衣服,右手的袖子卷过手肘,左肩背着一个破破烂烂的包裹。他迟疑地从门缝中挤进来,似乎感到了大家目光中的厌恶,于是停住脚步,小心翼翼地问:“张老师……在吗?”

③“哪个张老师?”

④“就是我儿子的班主任呀。”

⑤“你儿子是哪个班级的?”

⑥他说了一个班级,并报出了他儿子的名字,同事中有几个人便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他们都是那个学生的任课老师,都惊讶于那样出色的孩子的父亲竟是这个样子!

⑦有人告诉这位父亲,他儿子的班主任出去了,让他先进屋等一会儿。男人小心地走了进来,他把两个包放在地上,人也“扑通”一声坐下去,直接坐在了地上!大家都愣住了,纷纷叫他起来,让他坐到椅子上,他却着急地连连摇手。

⑧大家不再坚特,转而询问他从哪里来,找儿子做什么。

⑨听到热心的询问,他的声音完然哽咽了。他说,两年前,他妻子因受惊吓得了间歇性精神病,家人稍一疏忽,她就离家走失了。两年来,四处求医问药,仍没有好转。前些日子,因忙农活疏于看护,妻子再次离家。他风餐露宿,不分日夜地已经寻找了近一个月。说到这里,男人长叹一声,窝在眼里的一汪泪终于滚落下来……看得出他是一个很有自尊的人。有人给他纸巾,他摇摇头,从衣袋里扯出一块皱巴巴的手帕,到门外去擦。

⑩同事小余默默地起身,倒了杯水递给他。小宁把自己刚买的两张热馅饼放到男人的袋子上。其他人都从座位上站起采,不知谁带的头,有人把一些纸币放到他的包袱上。

男人有些不知所措,涨红着脸,慌忙摆着手:“不……不是的,我不是这意思,我是来看看孩子的。”他拿起小宁给的馅饼说:“老师给的这个,我要。”随即把那些纸币抓起来放到就近的桌上,说:“这个我真不要,那成啥啦!”

张老师回来了,男人简略地把刚才的话又说了一遍,然后向老师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老师们纷纷夸他儿子,他听了,点着头,脸上的愁容散去不少。

张老师出去叫他的儿子,男人不安起来,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只见他快步走到镜子前把自已从头到脚仔细地整理了一遍。做这些时,他似乎完全忘了身边的其他人。

走廊里传来了脚步声,男人侧耳听了听,忽然现出了紧张的神色,他飞快地把自己掉在地上的“家当”塞到桌下,再次扯了扯衣服,然后,从怀里掏出一把零碎但叠得十分整齐的钞票,看得出,那是他给儿子准备好的生活费。

门开了,张老师的身后走来一个个头高高、眉清目秀的小伙子,一进门就冲男人露出了两颗小虎牙,脆脆地喊了一声:“爸!”

这时候,我发现,一直卑微拘谨的男人挺直了身子……

他和儿子说话的声音,和所有过着平静幸福生活的父亲没什么两样。儿子沐浴在父亲话语的春风中,脸上泛着红晕,微笑着,不断地点着头,神色中没有一点因为有这样的父亲而生出的难堪和羞愧。如果说这之前这住父亲给人的感觉是一棵被人踏在脚下奄奄一息的草,那么此时的他,则变成了一座可让人依靠的顶天立地的大山!

我的眼睛湿润了,惊叹于这种变化且深深为之感动。看着四周,同事们的脸上也写着同样的感动和敬重。我们惊叹这奇迹,更敬重这奇迹的创造者——父亲!我们也终于明白:这祥的父亲,应该有这样出色的儿子。

(摘自《辽宁青年》2012年第2期,有删改)

19.阅读文章,请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

情节

“我们”的感情变化

中年男人刚出现在老师办公室

中年男人对老师报出他儿子的名字

同情

中年男人见到了儿子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如果说这之前这位父亲路人的感觉是一棵被人踏在脚下奄奄一息的草,那么此时的他,则变成了一座可让人依靠的顶天立地的大山。

21.请用两个词语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特点。(2分)

22文章结尾写到“这样的父亲,应该有这样出色的儿子”,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这句话深刻含义的理解与感悟。(4分)

20.①厌恶  ②惊讶  ③中年男人叙述家庭遭遇(或“中年男人叙述家庭不幸”或“中年男人叙述妻子走失的事”)  ④敬重或感动(共4分,每空1分)

2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父亲比作“奄奄一息的草”,形象地写出了生活的负担对父亲的重压,也写出了父亲的卑微和无助;把父亲比作“顶天立地的大山”,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坚强和伟岸,父爱的深沉和厚重。(2分,若只答出“生动形象”,无具体分析,不给分)

22.形象特点:“卑微”(或“拘谨”)(1分);“坚强”(或“自尊、坚毅、坚忍、乐观、有责任感、能担当、深沉”)(1分)(注意:在两个方面都要答对一个词方可得2分。)

要点:①父亲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尽自己所能给儿子创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②父亲自尊、坚强、昂扬的精神面貌对儿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③儿子的出色是对伟大、厚重父爱的最好回报。(4分)(言之成理,答对两点给满分,其它答案酌情给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赖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4第一段画线句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2分)

                                        

                                         

15、想象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这样的画面?下边的诗句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2分)

A.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船泊瓜州》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16、“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中的“闹”字换成“叫”字好不好?为什么?(2分)

                                        

                                         

17、从第一段中找出描写小草的质地、色泽和生长旺盛的词语。(3分)

A. 描写质地的:                                

B. 描写色泽的:                                   

C. 描写生长旺盛的:                                 

18、第二段有一处是作者展开的想象。请在原文中画出来,它是你联想到一个什么成语?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14、人们在草地上愉快地活动,间接地写出了春草的茂盛与可爱。

15、C

16不好,叫只是单纯的声音上的感受,“闹”不仅有声音上的感受,还有动作在其中,内涵要丰富得多。

17.找出例子,结合例子分析。

质地:嫩嫩的,软绵绵 色泽:绿绿的 旺盛: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18、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作用:既丰富了写景的层次,又开拓了美的境界。

阅读《民工父亲的幸福》,完成18—22题。(14分)

民工父亲的“幸福”

(1)刚刚搬入新居不久。这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打字。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温暖、清亮、宁静。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

(2)突然,大门响起一阵很不规则的敲门声。

(3) “你找谁?”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

(4) “我是住在您这片小区里干活的民工,想请您帮个忙。”那个陌生人嗫嗫嚅嚅地说。

(5) “什么事?你说吧。”

(6) “快到暑假了,我儿子要到城里来看我,他很想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房子是盖了许多,可我从不知道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给孩子描述清楚。要是他来了,我能带他到您家看一看吗?”

(7)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他望着我,一脸的焦灼和企盼,两眼露出渴求的神情。

(8)我恍然大悟——真是一个心细、慈爱的父亲啊!我也是一个父亲,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或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小文章,不也是喜欢在儿子面前表现一番吗?那是一个做父亲的自豪和骄傲啊!想到这,我答应了。

(9)他激动得连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好了,脸上现出喜悦的神色。他连声说道:“您真是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咣地关上了;有的还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了工棚……”

(10)几天后,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小男孩十三、四岁,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明亮的双眸。

(11) “换上吧。”我热情地说。父子俩换上了鞋套,像是生怕将木地板踏坏了似的,步子迈得格外轻缓,给人一种拘谨的感觉。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对孩子说:“这位叔叔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建筑公司盖的。我负责砌墙,眼细、心细、手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对了,爸爸也通过了中级工的考试。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12)儿子听着,眼里流露着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我又看到,一只小手和一只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的腰板似乎挺直了许多。在一旁的我,心里也有一种温暖和甜蜜的感觉。

(13)一会儿,这对父子就看完了我的新居。退到门边时,这位民工父亲伸出手,重重地握住了我的手,感动地说道:“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带孩子到城里人家来看看,感受到了城里人家的温暖,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真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一下子,我也感动了,我和这位民工父亲的距离拉近了许多。我差一点把那位民工父亲的“幸福”弄成了碎片,一种隐痛扎着我的心。

(14)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那孩子对他父亲说道:“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一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15)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

(16)听了孩子的一番话,这位民工父亲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

(17)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腰杆努力地挺了挺。

(18)顿时,他在我眼里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一个父亲的伟岸和善良!

18.通读全文,说说民工父亲的“幸福”指什么?(写出两点即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的“我”对民工父亲的态度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的变化?(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开篇描写新居“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其用意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民工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结合上文,展开合理的想象,将第15段孩子要说的话续写出来。(50字以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示例:①父亲终于实现了带孩子看自己在城里的“杰作”的愿望。②父亲感到自己能进入城里人家,感受到一种城里人家的温

暖。③父亲感到自己的人格受到别人的尊重。④儿子为父亲感到自豪和骄傲,父亲感到幸福。

19、起先“警惕”、“一脸狐疑”(不信任)后来“恍然大悟”、“点头答应”(理解),最后感到“和这位民工父亲心的距离拉近了许多了”(感动)。

20、⑴体现新居的宽大、温暖、清亮、宁静。⑵烘托“我”愉悦、兴奋的心情。

21、示例:①他是一个既细心又富有爱心的父亲。例如他克服种种困难,乞求城里人让孩子看自己在城里盖得房子。

②他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有上进心的农民工。例如他对儿子说:“我负责砌墙,……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我的中级技工考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22、示例:“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我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您在城里盖好的房子,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阅读《请你记得歌唱》,完成14-17题。(10分)

请你记得歌唱

 (1)因为一次医疗事故,他在四个月大时成了聋儿,在母亲竭尽全力的教导下,他终于理解了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名字,并慢慢学会开口说话,普通话说得甚至比一般孩子还标准。

 (2)可是一进学校,他的助听器还是引起了其它孩子的好奇。有时他听不清楚老师提的问题,答非所问,也会招来哄堂大笑。这一切都让他很沮丧,他恨不得把助听器摔烂,再也不去学校。

 (3)母亲很安慰他,他不听,哭着问:“为什么我和别人不一样?”母亲回答,他是医生一针给打聋的。他哭得更厉害:“我恨他,我要找他报仇!”母亲难过地别过头:“找不到了,就是找到了,你的耳朵也是这样了?”

(4)他只能接受现实,并比其他同学更努力。小学时的听写课,同学们只需记住单词,他还要记住单词的次序,老师嘴巴动一个, 他就写一个,同样拿了满分。他甚至报名参加北京市、区中小学生朗读比赛,第一次上台吓得双腿发抖,怕自己吐字不清晰,或者忘词。望着众多正在注视他的听众,他终于鼓足勇气开口,结果获得了一等奖。

 (5)努力终于总有回报,他一直是学校骨干,并且日益自信起来。

 (6)可是,因为是聋儿,仍然有尽了努力也无法做到的事情,譬如音乐课的考试。那天音乐课下课时,老师说:“大家都准备一下,明天考试,要唱《歌唱祖国》。”其它的同学都嘻嘻哈哈的不当回事,他却犯难了。他一直不大会唱歌,难以把握节奏。回家后,他愁眉苦脸,母亲就一边弹钢琴一边教他唱。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过去了,他的嗓子都嘶哑了,但是还是跑调。节奏很对,但他完全是在“说歌”,一个字一个字无比认真地说。母亲摸摸他的头说:“考试时你就这样唱吧。”他说好。母亲又严肃地叮嘱道:“可能大家会笑,但是你自己不能笑,坚持把歌唱完。”

 (7)第二天音乐考试,轮到他上台了。他舔舔发干的嘴唇,跟着节奏开始“唱”歌。他刚一张嘴,教室里的同学己经笑翻了天。他不理会,在笑声中仍然继续自己的歌唱。他就这样一丝不苟地跟着节奏把歌“唱”完。

 (8)教室里不知何时己经安静了下来,他突然发现,同学和老师的眼睛里都有些亮晶晶的东西。接着,他看到了同学们在使劲的鼓掌。

 (9)他就是梁小昆,曾多次参加专题电视节目制作,是电影《漂亮妈妈》中郑大的原型。时下他正在北京电影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在摄影界己经小有名气,而且前不久刚在北京“东方新天地”举办了自己的个人摄影展。

 (10)至今,梁小昆都非常喜欢唱歌,每次去卡拉OK,必唱无疑。他并不避讳自己的跑调,但求能够唱出个性。他深信,不管歌声是否动听,歌唱,首先是一种态度,包含着努力、尊严、坚持和快乐……

 (11)在失败的时候,你仍有歌唱的勇气吗?在绝望的时候,你还会记得最爱的歌词吗?在人生路上,迷失方向、不知所措的时候,你会记得且唱且行吗?

14.阅读课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题目中“歌唱”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第5节“努力总有回报”指什么事,第6节“仍然有尽了努力而无法做到的事情”又指什么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两句话看似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8小节的划线句表达了老师和同学们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记述了耳朵失聪的梁小昆面对残酷的现实,通过不懈的努力,唱响了自己响亮的生命之歌。

15、提示:题目中的歌唱并不仅指音乐中的歌唱,它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它包含着努力、尊严、坚持和快乐••••••

16、.“努力总有回报”指梁小昆参加朗读比赛获一等奖。 “仍然有尽了努力而无法做到的事情”指梁小昆在音乐考试前虽然认真准备了,节奏能掌握,但还是跑调。不矛盾。有很多事情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会有收获,成功的可能性大,不努力的结果只能是失败;但由于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有时也不一定会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17、表达了老师和同学们对梁小昆那种努力、执着、一丝不苟精神的佩服与赞叹的思想感情。

后母的三巴掌

从六岁至今,跟后母一起生活了30年,烙在我骨血里磨不掉的是后母印在我屁股上的三巴掌。

第一巴掌是我8岁那年夏天,我同伙伴从卖甜瓜的老头儿筐里偷了一只甜瓜,跑回家躲在街门后头吃。

“哪来的?”后母看出不对劲儿了。

“偷的。”我还觉得挺得意,挺能耐。

“啪!”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拽过去照准屁股就是一巴掌,又响又干脆。疼得我腿肚儿直转筋,咧开嘴半天没哭出音来。

“做贼!与老鼠一个祖宗!恨死人!把瓜扔了!不许吃!给,给老头儿送钱去!”后母那严酷的表情是我从没见过的,我怕极了,不敢哭,接过两毛钱扔了瓜咧着嘴给卖瓜的送钱去。

从此,别人多稀罕的东西都没动过我的心。

第二巴掌是我10岁那年。

要过年了,父亲交给后母一沓钱说:“准备过年,再给二小买几袋奶粉,别光喝炒面糊糊了。”

二小是我刚出生的弟弟,后母没奶水,老喂他炒面糊糊。

我看见后母将钱压在席底下。

“阿巧”,前邻居二奶奶一大清早叫开我家门,喘着粗气在院子里跟后母说话,“章媳妇要生孩子生不出来得送医院,你手头有钱不?”

“有。”我听见后母只说了一个字便往屋里跑。我赶紧把席底下的钱换了地方。

“嗯?”后母揭开席一怔。“兴许是他爹又换了地方了,你先送人上医院,我去找他爹,随后给你送去,200块整。”

二奶奶小跑走了。我神秘兮兮地把钱给后母看:“过年呢,不借给她。”

后母二话没说,一把把我从被窝里薅出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我直蹦高,她却夺过钱跑出去了。

“小孩子家家的,不学理性,谁还能没个病灾的,等自己陷在坑里就找不着道儿了。”后母回来后并不哄我,还瞪着眼训我。

父亲知道了,说“该把屁股打碎。”

从此,“帮”字在我的理解里有了深刻而特殊的含义。

第三巴掌是我14岁那年。

我考上了县里的重点初中,但吃住自理家里负担不了。

“我不上了,帮娘喂猪吧。借人求人多难。”我吃饭时说。

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揪起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直钻心,但我没哭,因为我稍懂人事了,知道听后母巴掌后的教训才重要。

“一指头年纪,还没见事就先低头!抬起来!不念书,大了能中屁用!我去求人借,还用你费心!再有这想法眼睛抠出来喂猪!”

我哭了,不是因为屁股疼,而是在我理解后母一片心血之后感动得哭了。我在内心发誓:“等我会写文章时,一定先写后母。”

18、文章的一条清晰的线索是:以 为线索。本文描写人物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是: 描写。(2分)

19、简要概括引出“后母的三巴掌”的三件事:(3分) 

                                     

20、“后母的三巴掌”给“我”的深刻教益分别是:(3分) 。

21、文中三次细写了“我”挨打后的感受,试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2分)

“疼得我腿肚儿直转筋,咧开嘴半天没哭出音来。”“疼得我直蹦高,她却夺过钱跑出去了。”“疼得直钻心,但我没哭,因为我稍懂人事了,知道听后母巴掌后的教训才重要。

                                       

22、简析后母的性格特征。(3分) 

            

23、文中后母的教子方法正确吗?为什么(请结合你的成长经历谈谈,不少于30字)(3分)

18、后母的三巴掌(或时间线索) 语言 

19、偷瓜;藏钱;不想念书(抓住大意即可,允许灵活表达) )

20、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帮助他人的含义;念书的重要性(言之成理即可,也可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21、这些词语细腻的描绘出我挨打后的痛苦感受,表明了后母给我的教训之深刻,写出了后母的严厉(“痛苦感受”“深刻教训”“后母严厉”答出一条即可视为正确) 

22、爱子心切,教子严厉(必须抓住“严厉”来回答)

23、言之有理即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