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 渡 自 己

①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雪天。

②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也会撞上没有舟的渡口,没有桥的河岸。

③烦恼,苦闷常常像夏日里的雷雨,突然飘过来,将心淋湿。挫折,苦难常常猝不及防地扑过来,你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叹息就轰然被击倒。

④倒在挫折的岸边,苦难的岸边,四周是无边的__,没有灯火,没有星星,甚至没有人的气息。__和绝望从__里伸出手紧紧地钳住可怜的生命。有的人倒在岸边再没爬起来,有的人在__里给自己折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⑤二十岁忽然残了双腿的史铁生,为自己折了一只船,这是一只名为“写作号”的船,他是在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须着急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才在轮椅里给自己折了这只船,将自己从死亡__里摆渡出来,“决定活下去试试”。

⑥正攻读博士学位,却患上了运动神经细胞病,不能说,不能动的霍金,做了一场自己被处死的梦,梦醒后,万念俱灰的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被赦免的话,他还能做许多有价值的事情。于是,他给自己折了一只思想的船,驶进了神秘的宇宙,去探讨星星、黑洞、夸克、“带味”的粒子、“自旋”的粒子、“时间”的箭头……

⑦在苦难的岸边匆匆折成的船,成了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

⑧也许一生中我们不会遭遇这样的大灾难,然而我们何曾摆脱过阴天、雨天、雪天,何曾摆脱过绝望的纠缠!折磨人生的情景,常常突然间就横亘在面前。当我们知道苦难是生命的常态,烦恼、痛苦总相伴人生时,我们何必要自怨自艾早早地放弃,早早地绝望呢?

⑨将求生的本能折成为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出绝望的深渊;有的人将新的欲望折成一只船,渡过了挫折后的痛苦与沮丧;有的人将希望拍成一只船,驶过了重重叠叠的__;实在无船可渡的人,哪怕用幻想折只小船呢,也要奋力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⑩所以,无论命运多么晦暗,无论人生有多少挫折,都会有摆渡的船。而这只船,常常就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17、从全文看,文章以“摆渡自己”为题有何用意?(2分)

我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依照文中划线句,用“有的人将……折成一只船,……过了……”的句式仿写一句话。(2分)

我的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9、下面句中的加点词与括号里互换哪个更好?为什么?(2分)

__和绝望从__里伸出手紧紧地(抓)住可怜的生命。

我的判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学习五六两段的写法,给本文再补充一个典型事例。(4分)

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你的生命中,你一定也曾遇上过阴天、雨天、雪天吧!你是怎样摆渡自己的呢?结合本文,再联系自己实际,谈谈你的做法。(4分)

我的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当遭遇挫折苦难时,一定要鼓起勇气和信心,勇敢地面对现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战胜它们,成为生活的强者。(仅参考)

18、略

19、“钳”字好。因为它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__和绝望”的强大与可怕。(仅参考)

20、略

21、略

茑 萝

该入秋了吧?走在初秋的略带寒意的风中,一任细细的雨丝轻拂面颊。花坛中,葱兰正绽放笑颜,望着这些花,我不由想起家中的花儿们,她们可安好——在这凄风冷雨中?

最令我不放心的是茑萝。她是我的新宠。从书上得知,茑萝是喜温的向光植物,在这恻恻轻寒翦翦冷风的初秋,可曾摧折了她的纤腰!

家中的茑萝,是一位朋友送的。茑萝这种植物是我心仪已久的。乍一见面,就完完全全喜欢上了:纤纤柔柔的枝条,嫩嫩绿绿的细叶,一副我见犹怜的可爱样子。我搭了个花架,转眼间半个月过去,那架子上已缀满青青翠翠的叶子了。不久,便开出了美丽的花朵。花是红的——那种深深纯纯的红;花形有点像夜来香,不过较小。亭亭地缀在羽状的叶片中,娇俏可爱。微风过处,便似那亭亭的舞女的裙。那碧绿的叶,俏丽的花,是否在风吹雨打下失去娇颜?可曾零落成泥碾作尘?但愿不曾!

朋友告诉我,茑萝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花谢了可结出花籽,我听了雀跃异常。我想今年收下许多花籽,待明年再种下去。但愿这美丽的愿望不会破灭。我还想明年看到满院的青青细叶,柔柔红花呢!

12、请用几个词语概括出来作者对茑萝的感情变化的线索。(2分)

我的概括: ____________

13、文章文笔细腻感人,不仅意境清新,而且情意绵长。请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略作赏析。

(1)在这恻恻轻寒翦翦冷风的初秋,可曾摧折了她的纤腰!

(2)微风过处,便似那亭亭的舞女的裙。(2分)

我的赏析: ____________

14、 此文语言有一大特色:叠词运用精当。你觉得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你也尝试用一两个叠词写个句子吧!(3分)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茑萝是纤柔的,但它自有它的一份美丽所在,而且它能用自己结出的籽让这份美丽延续下去。那么,我们呢?请写出自己的心灵感悟。(3分)

我的感悟:

16、你一定也很喜欢某一种植物吧!请模仿文章,用深情的笔墨来抒写一下吧!(3分)

我的模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

12、心仪,喜欢,担心,雀跃(仅参考)

13、(1)运用拟人的修辞,既表现了茑萝的纤弱,也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担心和无比的怜爱。

(2)运用了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茑萝花在微风中摇曳多姿的情状。(仅参考)

14、为了强调。示例:星星点点的阳光从密密匝匝的竹叶间泻下,洒在翠润如玉的小草上,流在一路欢歌的溪水间……

15、也许我们并不强大,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让自己青翠如滴,让自己绽放花朵,让自己结出果实。(仅参考)

16、略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矾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在混乱的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七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笑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的。”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到第38个小时,他突然听到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屋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帮忙,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了出来。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17.这里所选几段文字,叙述了一个什么事件?(2分)

18.你认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得好吗?请说明理由。(2分)

19.请写出文中表现阿曼达父子心心相连的一句话。(2分)

20.文章结尾段说这对父子“了不起”。仔细阅读文章,根据文中对父子二人的

描写,说他们各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 (3分)

17.(2分)阿曼达的父亲在地震后怀着坚定的信念成功地抢救出儿子。(亦可从阿曼达的角度总结)

18.(2分)划线句子渲染时间延续过程又长又慢,突出强调父亲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不停地行动,顽强地救出儿子。 深刻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挚爱之情。(可以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能答出一个方面即可。)

19.(2分)这句话是“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20.(3分)父亲信守承诺、挚爱儿子、不怕艰险的表现都了不起;阿曼达信任和热爱父亲、临危不惧、先人后己的表现也都了不起。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晴,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3.请你用最简洁的语句分别概括第三、第四段文字的内容。(2分)

14.第一段“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句中的“偷偷地”和“钻”用得好,为什么?(2分)

15文中第二段是一幅五彩缤纷的春花图,作者分别从那几种感觉来描绘这幅美图?(至少找出2种)(4分)

写出了花的 ;从 写出了花的

16.文章有不少句子是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修辞手法的,请你找出一两个例句,并且谈谈这些句子的妙处。(2分)

13.(2分)春风图 春雨图

14. (2分)“偷偷的”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动感,写出了在不经意间小草已悄

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采用拟人手法,使小草也有了人的动作和情感。

(大意答对即可得分)

15. (4分)视觉  颜色     味觉   香甜   

16. (2分)答案示例:

“在草丛里像眼晴,像星星,还眨呀眨的。”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三在草丛中的小花的形态;拟人手法赋予草花的情趣。

阅读《茑萝》,完成12 – 16题。(13分)

茑 萝

该入秋了吧?走在初秋的略带寒意的风中,一任细细的雨丝轻拂面颊。花坛中,葱兰正绽放笑颜,望着这些花,我不由想起家中的花儿们,她们可安好——在这凄风冷雨中?

最令我不放心的是茑萝。她是我的新宠。从书上得知,茑萝是喜温的向光植物,在这恻恻轻寒翦翦冷风的初秋,可曾摧折了她的纤腰!

家中的茑萝,是一位朋友送的。茑萝这种植物是我心仪已久的。乍一见面,就完完全全喜欢上了:纤纤柔柔的枝条,嫩嫩绿绿的细叶,一副我见犹怜的可爱样子。我搭了个花架,转眼间半个月过去,那架子上已缀满青青翠翠的叶子了。不久,便开出了美丽的花朵。花是红的——那种深深纯纯的红;花形有点像夜来香,不过较小。亭亭地缀在羽状的叶片中,娇俏可爱。微风过处,便似那亭亭的舞女的裙。那碧绿的叶,俏丽的花,是否在风吹雨打下失去娇颜?可曾零落成泥碾作尘?但愿不曾!

朋友告诉我,茑萝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花谢了可结出花籽,我听了雀跃异常。我想今年收下许多花籽,待明年再种下去。但愿这美丽的愿望不会破灭。我还想明年看到满院的青青细叶,柔柔红花呢!

12、请用几个词语概括出来作者对茑萝的感情变化的线索。(2分)

我的概括:

13、文章文笔细腻感人,不仅意境清新,而且情意绵长。请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略作赏析。

(1)在这恻恻轻寒翦翦冷风的初秋,可曾摧折了她的纤腰!

(2)微风过处,便似那亭亭的舞女的裙。(2分)

我的赏析:

14、 此文语言有一大特色:叠词运用精当。你觉得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你也尝试用一两个叠词写个句子吧!(3分)

我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茑萝是纤柔的,但它自有它的一份美丽所在,而且它能用自己结出的籽让这份美丽延续下去。那么,我们呢?请写出自己的心灵感悟。(3分)

我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你一定也很喜欢某一种植物吧!请模仿文章,用深情的笔墨来抒写一下吧!(3分)

我的模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5、也许我们并不强大,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让自己青翠如滴,让自己绽放花朵,让自己结出果实。(仅参考)

16、略

17、当遭遇挫折苦难时,一定要鼓起勇气和信心,勇敢地面对现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战胜它们,成为生活的强者。(仅参考)

18、略

19、“钳”字好。因为它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__和绝望”的强大与可怕。(仅参考)

20、略

21、略

阅读下文,完成题。(14分)

清晨,被鸟儿叫醒

陈嘉瑞

“咕嘟—嘟”,“咕嘟—嘟”,迷糊中,窗外有了鸟儿的叫声。

谁家的鸟儿,起得这么早,叫得这么好听?“咕嘟—嘟”,“咕嘟—嘟”,对了就在楼下。我想象着晨光熹微的树枝上,挂着几只精致的鸟笼子。

又一天的清晨,还是没有睡醒,窗外又是一连串的“咕嘟—嘟”,“咕嘟—嘟”,谁家的鸟儿又叫了。那天听得很真切,鸟儿的叫声老练了许多。一声完了, 润润嗓子,又是一声,听来珠圆玉润的。我翻了个身,心里感谢着养鸟的人,他的举动,使大家虽在城里,却有了住在山中的感觉。记得最早的一次是在祥峪山庄,最近的是在平利县的纸坊沟,清晨听到了这般的鸟叫。只是那里的鸟儿,比窗外的鸟儿亲戚多,家族大,树林中此起彼伏。以前一直有个幻想,睡梦中,能被鸟儿叫醒,那该是多么的奢侈与美妙。记得一次乘坐火车,一夜的奔驰,清晨在卧铺上就是广播中鸟儿的叫声把人叫醒。心中赞叹列车的这一设计功德无量。突然觉得这些年的一次次进山,其实是为了享受清晨鸟儿的叫声。这下好了,有人花钱养鸟,全院子的住户跟着受益。

第三次,还是在甜美的梦中,窗外的鸟儿又叫了。“咕嘟—嘟”,“咕嘟—嘟”,一会儿,又间或有了“叽—哩”,“叽—哩”的叫声。就这样,“咕嘟—嘟”,“叽—哩”,“咕嘟—嘟”,“叽—哩”。我张开眼睛,只见窗帘之外,微光初现,鸟儿的叫声,分明有着露珠的味道。我翻身下床,穿着睡衣趴在阳台上,想看看是谁家的鸟儿。自东往西,没有鸟笼子啊。伸出头又看,还是没有。我又将对面住户的阳台,挨家一一扫过,还是没有。

回屋刚要躺下,“咕嘟—嘟”,“咕嘟—嘟”,鸟儿又叫了。我反身扑向阳台,追着鸟儿的鸣音望去,目光拐了几个弯儿,最后定格——鸟儿在树上!

“咕嘟—嘟”,“叽—哩”,“咕嘟—嘟”,“叽—哩”,看清了,东边的树上一只,西边的树上一只。东边的一唱,西边的一和。高处的似乎在问:“good morning ?”低处的似乎在答:“ji—li—”为了增加我的惊喜,一只长尾鹊“嘎嘎”的掠空飞过。啊!我们的院子里,有了纯鸟儿,生态天然的鸟儿!

久违了,鸟儿,久违了,树上的鸟儿!

“啊!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我顿时没了顾忌,双手高举,在自家的阳台上引吭高歌。

环境变了,生态好了,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啊。谁能想到,闹市的今天,也能听到以前只能在山里才能听到的鸟声?

听惯了呼呼作响的汽车声,劈里啪啦的盖楼声,丁零当啷的装修声,在嗓音暂歇的清晨,鸟儿,把一天最好的时光,叫得清丽滴翠。

如今,鸟儿们来了,请认个门儿吧。看,我家在四楼,你落脚的树叫法桐,那边的一棵,叫女贞。东边的香椿你可以筑窝,西边的苦楝你也可以建巢。来了就是朋友了,千万别走啊。对了,饿了,我在阳台上放上吃食,渴了我在盘子里倒上清水……我们院子的人都很好,我们长久做邻居吧!你们“入伙”了,我替你们缴物业费。

鸟儿们来了,我们的生活一下子有了生气。

生活,在清晨鸟儿的叫声中,醒了。

(选自《西安晚报》2010年12月22日)

14. 作者回忆过去在祥峪山庄、纸坊沟、火车上听到鸟叫,在文中有什么重要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作者为什么详写第三次听到鸟叫?(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根据上下文,品味下列句中作者的内心情感。(3分)

(1)谁家的鸟儿,起得这么早,叫得这么好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光拐了几个弯儿,最后定格——鸟儿在树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久违了,鸟儿,久违了,树上的鸟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本文对鸟儿的人称上,前半部分采用的是第三人称,后半部分是第二人称,请问作者这种人称上的变化有什么特殊意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为什么以前闹市听不见鸟儿的叫声,而现在能够听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衬托作者是真的很喜欢鸟的叫声,特别是这种来自自然的鸟叫声。

15.是第三次听到的鸟叫声,让作者终于发现原来这些鸟的叫声都来自大自然,给人震撼的心理,所以记忆犹新,详写在情理之中。

16.(1)好奇     (2)惊喜、诧异。   (3)激动、兴奋。

17.人称上的变化说明鸟儿在作者心目中实在是有灵性一种的动物,作者已经把这些鸟儿当做自己的朋友来看待,十分亲切动情。

18.在以前的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人们只重视建筑物的建设,而如今人们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还兼顾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绿化,因此鸟儿也多起来了。

阅读下文,完成题。(16分)

一年生了多少气?

孙道荣

去探望一位老朋友。他正在伏案,手里拿支笔,苦思暝想着什么。问故,答:正在给自己做个年终总结,看看这一年,自己到底生了多少气。

我一听,乐了。一年过去了,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进行一次盘点,回头看看这一年都有什么收获,取得了哪些进步,这好理解,可是,谁会盘点自己一年生了多少气?

朋友拧着眉说,这一盘点,还真发现了不少问题呢。说着,他将面前的白纸展示给我看,上面凌乱地涂鸦着他一次次“生气”的经过——

一次,朋友去省城某机关办事,因为路途堵车,赶到时,对方快下班了。因为距离远,去一趟不容易,朋友再三解释,恳请对方帮帮忙,帮他将事情办一下。可是,人家根本不予理睬,声称已经到下班时间,来不及办了,然后径自离去。朋友说,其实,只要两三分钟,就可以将他的事情办妥。当时,看着那位机关办事员骄傲的背影,自己真是气得够呛。

还有一次,朋友去一家饭店吃饭,那天,饭店的生意火爆,菜点了半天,还没有上来,朋友就催服务员。服务员满口答应催催,十几分钟过去了,菜还是没上来,朋友将服务员喊来,责问是怎么回事。服务员也是一脸委屈。双方争执起来,朋友吃饭的心情一点都没有了,怒气冲冲,饿着肚子,摔门而去。

朋友说,很多气,都是在外面受的。有时候,回到家,遇到不顺心的事,也郁闷、难受、生气。往往是跟孩子生气。朋友有个男孩,在读初中。朋友感叹,青春期的男孩,很多时候,就喜欢跟你拧,让人生气。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一个周日,他想带儿子去见一个朋友,儿子找了很多理由,坚持不肯去,父子俩为此闹开了。朋友觉得,将孩子养这么大,让他陪自己去见见朋友,他都一点不肯配合,养孩子有什么用?越想越生气……

数了数,朋友罗列了四五条生气的事。看来看去,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朋友挠挠头说,可是,当时可都是动了真气的,气得不行,气得够呛,气得肺都要炸了。奇怪的是,怎么才过去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些事情,再回想起来,就不那么让人生气了,甚至觉得自己当时气得莫名其妙,小题大做?

朋友随手将白纸上罗列的生气的事,一条条划掉,然后,将纸揉成一团,扔进废纸篓,拍拍手,说,还有很多当时让人生气的事情,现在想不起来了,这说明,那些事,根本都是不值得生气的事情啊。而事到临头时,我们为什么会跟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过不去,生气、愤懑,甚至爆发呢?其实,生气是我们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啊。

我点点头。看着朋友扔进纸篓里的那团纸,我忽然想,我自己这一年来,遇到过多少不如意的事?烦心的事?苦恼的事?郁闷的事?而为了这些事,我又生过多少气呢?因为生活负担重,工作压力大,我的心情也时常沉重,不悦,生气。不过,恰如朋友所言,年终盘点起来,值得继续生气的事情,还真没有几件,很多当时气愤难当的事情,现在回头去看,很可能一笑就能了之。

我拿过朋友的笔,也像朋友一样,在白纸上罗列了我记起来的让我生气的事情,然后,将它们一笔笔钩掉,揉成一团,扔掉。恍然觉得,心里就像整理过的空间,变得整洁,宽敞,透亮。

又是一年过去了,把自己的情绪也整理一下,盘点一下,将掩藏在我们体内的不良情绪和信息丢弃掉,为快乐的生活腾出空间,在我看来,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人生小结。

(选自《福州晚报》2011年1月4日)

9. 文中列举朋友生气的事情有哪几件?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文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如果你是朋友的儿子,你会不会陪父亲去见他的朋友?并说说你的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为什么有的事情当时动真气的,气得不行,气得够呛,气得肺都要炸了,而如今却不那么让人生气了,甚至觉得自己当时气得莫名其妙,小题大做?(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作者与朋友回想过去的生气经历,有哪些人生感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去省城机关办事遭懈怠

(2)在饭店点菜十多分钟后不见上菜,与服务员发生争执

(3)想叫儿子陪自己去见朋友,儿子却不肯配合。

10.承上启下

11.示例:会去。 一、爸爸养我这么大,我要听爸爸的话;二、爸爸要我跟随他去见朋友,一定有爸爸的理由;三、陪爸爸去见朋友能锻炼我的交际能力,拓展我的见识。 不会去。 老师从小就教育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更何况爸爸的朋友我不太熟悉,不去见爸爸的朋友是为了避免尴尬。(两种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12.当时生气,是因为生活负担重,工作压力大,心情沉重,不悦,所以会生气,说到底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如今不生气,是因为那些事,根本是不值得生气的事情。

13.找出文中一些具有哲理性的句子即可,如“生气是我们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将掩藏在我们体内的不良情绪和信息丢弃掉,为快乐的生活腾出空间”“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人生小结。”

雪中小卓玛(18分)

李春雷

玉树大地震之后的第七个早晨,我从震中的结古镇,驱车赶往西宁。忽然发现,前面路边悄然站立着一个藏族小姑娘,双手捧着一个奖状大小的纸板,上面歪歪扭扭却又清清楚楚地写着两个殷红似火的大字:“谢谢!”

四周是茫茫的雪山,根本看不到村庄的影子,她是从哪里来的呢?

停下车,我走过去,拉住她的手,轻轻掸去她头上的一层雪花。这个在风雪中瑟瑟发抖的小姑娘,约有五六岁的样子,蓬乱的头发,瘦瘦的小脸上是典型的高原红,额头上还凸起一道长长的已经结痂的伤痕。

“你是哪个村庄的?”“谢谢!”

“上学了没有?”“谢谢!”

“你叫什么名字?”“谢谢!”

我有些纳闷了,又问她这次地震中家里的情况。她似乎没有听懂,圆睁着大大的眼睛,迷惑地看着我,嘴里仍只是在重复着那两个字。

我猛然明白,这里是纯粹的藏族牧区,她还没有上学,自然听不懂汉语。

这么冷的天,是谁让她来的呢?震中心周围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了,伤亡惨重。她的家中,她的小村灾情如何呢。这个小姑娘,是不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希求援助呢?但我马上否定了自己。地震之后,灾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都得到了政府救济,逝者安葬,伤者就医,失居者也都有了帐篷,有了粮食,有了饮水。正是因为这些,灾区才安定下来。况且看看她额头上的伤口,早已经过医生处理,且已经结痂了。身上的衣服虽然破旧,却也算干净整齐。再看她的神情,更像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我决定把车上的食品,送给她一些,还有她的家人。那是从城市里买来的一些奶制品和肉制品,花花绿绿,包装精致。

她的眼光一亮,旋即又摇了摇头。不仅摇头,红红的小手也在摇动着,像风中的枫叶。

我坚持着,有些强行地塞给她。她迟疑了一下,只得从其中拿了一块造型别致的巧克力,揣在怀里。接着,恭恭敬敬地冲着我,鞠了一个躬,再次清晰地说出了那两个字“谢谢!”之后,她细心地把巧克力塞进贴身的兜兜里。

做完这一切,她又用双手托起了那个宝贝纸板,高高地抱在胸前,遮住了自己的半张脸,只露出两只大大的眼睛,像青海湖一般澄澈和镇静。

虽然我不知道在这个孩子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灾难已经过去,作为一个小小的亲历者,她只是要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一种心底里难以言说的感激。

从她的脸上,我看到了一种与年龄并不相符的镇静和成熟!我们城市里的五六岁的孩子,在这样的冰雪天气里,会干什么呢?或许正依偎在妈妈怀里睡觉呢?或许正在暖意盈盈的房间里玩游戏吧?哦,亲爱的孩子们,你们理解人生的艰难吗?你们品尝过感恩的味道吗?你们明白国家和民族的概念吗?

这个青藏高原上的楚楚可怜的藏族小姑娘,她才五六岁,通过这一场灾难,却已经开始真切地感觉到了这一切。

孩子,我不知道你的名字,权且按藏族人通常的习俗,称呼你小卓玛吧。我也不了解发生在你身上的故事,但我理解和明白你的心思。不过,今天太冷了,雪太大了,你还是回家去吧,那怕只是一顶简陋的帐篷。

我再三地劝她。这个小姑娘,这个小卓玛,却像巴颜喀拉山一样坚定和倔强,她虽然明白了我的好意,但再一次摇了摇头,用手指了指纸板上的那两个字,指了指远方,又指了指自己的心窝。

哦,可爱的孩子,可爱的小卓玛,我的眼中酸热热的,情不自禁地双手抱拳,面对她的痴情,面对她的坚定,深鞠一躬,并模仿着她的语气,说了一声:“谢谢!”车走远了,雪中小卓玛的身影,像一簇猩红的篝火。在我的心底燃烧着。

(摘自《人民日报》2010年4月28日,有改动)

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18.阅读全文后,你觉得藏族小姑娘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3分)

19.文中画线的句子“这个青藏高原上的楚楚可怜的藏族小姑娘,她才五六岁,通过这一场灾难,却已经开始真切的感觉到了这一切”中的“这一切”指什么?(3分)

20.指出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并说明其作用。(4分)

21.请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车走远了,雪中小卓玛的身影,像一簇猩红的篝火,在我的心底燃烧着”的含义。(3分)

22.下面是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请根据这句话的具体语境,揣摩此时小卓玛的心理活动。(3分)

她的眼光一亮,旋即又摇了摇头。

17.一个藏族小姑娘,风雪中站在路边,捧着写有“谢谢”两个大字的纸板,表达心底的感激。或:在早晨的风雪中,一个藏族小姑娘站在路边,捧着写有“谢谢”两个大字的纸板,表达心底的感激。(答案必须写出什么人干什么事。如果答案为:我遇到藏族小姑娘,劝说她,并被她的行为所感动,给1分)(3分)

18.①有感恩之心,②坚定和倔强,③懂事,④镇静和成熟(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19.(理解)人生的艰难,(品尝过)感恩的味道,(明白)国家和民族的概念。(3分,每个要点1分)

20.肖像描写 (2分) 刻画了 藏族小姑娘生活的寒酸与可怜,同时也为下文写地震灾难做了铺垫(或埋下伏笔)(2分)24.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风雪中的“小卓玛”比喻为熊熊燃烧的“篝火”,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卓玛高大的形象对我的感染,使我的内心充满了温暖,(同时也看到玉树灾后重建的信心)。(3分,答出修辞手法1分,答出含义2分,若答不出括号中内容不扣分)

21.示例:花花绿绿,包装精致的食品让小卓玛心生惊喜,一瞬间,她想接受“我”的馈送,但转念之间想到还有人比她更需要这些食品,马上就拒绝了。(2分,意思正确即可)

①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②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③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④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4.第①段首句有什么作用?(2分)

答:

15.找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2分)

答:

16.结合全文意思品味最后一段的含义(3分)。

14.首句从内容上看写出了花的香;从结构上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15“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16.作者凝望盛开的紫藤萝花瀑布,驱散了心中的悲痛和焦虑,感悟到生命的永恒、顽强和美好,并以乐观精神投入生活。

或:生机勃勃的紫藤萝使作者受到启迪,让他感悟到生命的永恒,心中的悲痛焦虑也化作前进的勇气与动力(意思相近即可)

孝心无价 毕淑敏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孩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人类的大师?

我也不喜欢父母病重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期冀的希望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

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满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山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布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们父母健在的光阴。

12、作者不喜欢“苦孩子求学的故事” 也不喜欢“父母病重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这是为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1)

(2)

13、作者呼吁“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的理由是什么?(4分)

(1)

(2)

(3)

(4)

14、"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2分)

答:

15、文章四、五、六三段向我们表明了一个怎样的现实?(3分)

答:

16、“ 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2分)

答:

12(1)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

(2)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期冀的希望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13(1)时间是残酷的

(2)人生其实很短暂

(3)世上有着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

(4)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

14为父母尽一份孝心,不论是什么方式的行孝,也不论什么内容的行孝,只要真心真意,都将是珍贵和美好的。

15时间的流逝,将带走行孝的机会。

16开放性试题,答案略,只要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即可给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