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19--24题(20分)

狠 爱

①学校离家只有500米的距离,可就是这短短的500米,对她来说,却是布满艰难的“万水千山”。

②因为双脚有严重残疾,9岁的她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蹦蹦跳跳地去上学,就连稳稳当当地走都不行,她的脚踝处有明显的扭曲变形,脚掌根本着不了地,因此,身体的重量几乎都压在脚的外侧,每挪一步,她都是晃晃悠悠的,仿佛是风中的一棵脆弱的芦苇,一吹就倒。

③好在,出门就是一条小巷,路的两边都有一堵墙,她只能用一双小手使劲地扒扶着墙,艰难地一点点,一步步地向前挪,慢得出奇。不一会儿,汗水便从她身上的各个部位冒出。短短的一条巷子,她不知用了多长时间,才勉强通过,总算大汗淋漓地挪到路口,学校就近在咫尺,可此时,她的脸上却露出更加悲伤的表情——

④接下来的路,再没有任何可扒扶和借力的东西。她坐在地上,低头呜咽,乞求路人的帮助。这一幕看着让人揪心,终于有人过来帮忙了,把她扶了起来,打算送她到学校。(A.)可就在这时,一个面目狰狞的女人突然冲了上来,怒气冲冲地从路人的手中将她夺了下来。大声吼道:“自己走过去!”

⑤所有的人,都被女人的突然举动给吓呆了。她在一边开始大声哭泣,并且不愿意挪步,显然,她觉得眼前的这个女人,对她太过于凶狠和无情了。

⑥她的哭泣和不听从,引来女人更大的愤怒,怒问道:“每天都等待别人的可怜,你不觉得耻辱吗?每次都等待别人的帮助,你不觉得羞愧吗?你脚有残疾,难道心也有残疾吗?”

⑦没有人怀疑,女人就是她的母亲。因为,也只有母亲,才敢对她这个残疾的可怜人下如此重的手。她一边哭着,一边慢慢朝学校爬去,可这却招来了母亲更大的不满,母亲将她狠狠拽了起来,怒吼道:“是人就直立行走,只有动物才爬,给我堂堂正正地走过去!”

⑧直立行走,堂堂正正地走过去,对于她,该是多难呀!但是母亲全然不顾这些,B.在母亲的一声声怒责下,在接连摔倒十几次后,她终于“走”进了学校……

⑨此时,站在她身后的母亲,泪如雨下……

⑩从这以后,她宁可一次次地摔倒,也不愿意爬着去上学。因为母亲告诉过她,别人只能扶你一次,却不能永远扶着你……

⑪九年前,母亲因为耳瘤手术造成面部神经受挫,扭曲地吓人,几成狰狞。几乎是在同时,又遭遇了难产,于是,她成了不幸的孩子,医生的权威诊断是,她患上的是“马蹄内翻足”,不发生奇迹的话,今生只能爬着走。那一刻,母亲伤心欲绝。母亲把她带到这个世界,却没有能给她一个健康的身体。为了帮她治病,母亲不顾一切地干活,什么累活脏活都愿意干,可女儿的病没有一丝好转。C.那些年,母亲见到的最多的、最熟悉的,是女儿的无能的无助,以及别人的同情和怜悯。而这正是她最不能接受的,她不能让孩子活在别人异样的眼光里!于是,母亲不再以泪洗面,不再低眉顺眼。母亲开始天天、月月、年年逼迫她坚强,甚至抛下所有的柔情,对她拳脚相加。

⑫为此,她吃尽了苦头,却学会了坚强。

⑬每天都要跌无数的跟头,终于,在她14岁那年,奇迹发生了,她____能直立行走了,____还不是那么稳当,偶尔还会摔一个小跟头,____比之从前已经有天rǎng之别了。

⑭她在泪水和感激中终于明白,D.原来,母亲一直以来对她最狠心、最无情的“训斥”,恰恰是为了帮助她对抗和纠正命运对她的不公啊!寒微、丑陋的母亲,从来都是心疼她的!

19.(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天 rǎng______之别 (1分)

(2)填入第⑬段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竟然 虽然 而且 B.居然 虽然 但是

C.竟然 但是 而且 D.居然 不但 而且

20.文章开头反复强调“学校离家只有500米的距离”的意图是___________ (3分)

21.第②段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表达作用是______ (3分)

22.从记叙顺序看,第⑪段属于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3.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写出了母亲当时的狠心和“无情”。

B.第⑧段划线句子写出了女孩在短短距离间“行走”的艰难及女孩的坚强。

C.第⑪段划线句子写出了母亲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决定逼迫残疾的女儿自己走路。

D.第⑭段划线句子写出了她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也揭示了文章题目的含义。

24.第⑨段写到“此时,站在她身后的母亲,泪如雨下。”请结合文章内容,发挥想象,写出母亲当时的心理活动,80字左右。 (6分)

19.(1)壤  (1分)      (2)B   (2分)

20.反复强调家离学校的距离之短,是为了反衬(衬托、突出)出她“行走”的艰难(2分),也为下文“500米”路上的挣扎作铺垫(1分)。

21.比喻(1分)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孩因残疾而“走路”时的艰难的样子。(2分)

22.插叙(1分)补充交代了她腿脚残疾的原因以及母亲对她“无情”的原因(1分),为最终她能直立行走作铺垫(1分)。

23.C   (2分)

24.要点:(1)为女儿终于能坚强独立地走完这段路而欣慰感动;(2)内心的无比心疼,对女儿深深的爱。 (共6分,每个要点2分, 语言表达2分)

阅读下文,完成18-23题(18分)

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

……

爸爸也不拿我当孩子了,他说:

“英子,去把这些钱寄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

“爸爸!”

“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你妈妈。你最大。”

  于是他数了钱,告诉我怎样到东交民巷的正金银行去寄这笔钱——到最里面的台子上去要一张寄款单,填上“金柒拾元整”,写上日本横滨的地址,交给柜台里的小日本儿!

  我虽然很害怕,但是也得硬着头皮去,这是爸爸说的,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闯练,闯练,英子。”我临去时爸爸还这样叮嘱我。

  我心情紧张地到银行去。等到从最高台阶的正金银行出来,看着东交民巷街道中的花圃种满了蒲公英,我很高兴地想:闯过来了,快回家去,告诉爸爸,并且要他明天在花池里也种满了蒲公英。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

  “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gù( )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8.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老高已经替我gù( )好了到医院的车子。

19.选文方框中应填的标点符号是 ,理由是 (2分)

20.选文插叙了 一事,其作用是 (2分)

21.画曲线句“快回家去!快回家去!”属人物的 描写,其作用是:

(1) ;(2) (3分)

22.结尾处“爸爸的花儿落了”一句的含义是:(1) ;(2) (4分)

23.选文写到“我心情紧张地到银行去。”请发挥你的想象,扩写一段80字左右的文字来体现人物心情。(5分)

18. 雇(2分)

19. …… (1分)   表示话还没说完(1分)

20.爸爸让我去汇款。(1分)

表现爸爸盼女成长,学会生存的良苦用心。(1分)

21.心理描写(1分)

(1)表现我急于回家见到爸爸,告诉他这一天的情况和自己的收获;(1分)

(2)预感父亲的去世。 (1分)

22.(1)夹竹桃的败落。(2分)

(2)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2分)

23.略

                    

满架秋风扁豆花
说不清是从哪天起,我回家,都要从一架扁豆花下过。
扁豆栽在一户人家的院墙边。它们缠缠绕绕地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顺了院墙,爬。顺了院墙边的树,爬。顺了树枝,爬。又爬到半空中的电线上去了。电线连着路南和路北的人家,一条人行甬道的上空,就这样被扁豆们,很是诗意地搭了一个绿篷子,上有花朵,一小撮一小撮地开着。
秋渐深,别的花且开且落,扁豆花却且落且开。紫色的小花瓣,像蝶翅。无数的蝶翅,在秋风里舞蹁跹。欢天喜地。
花落,结荚,扁豆成形。四岁的侄儿说出的话最是生动,他说那是绿月亮。看着,还真像,是一弯一弯镶了紫色边的绿月亮。我走过时,稍稍抬一抬手,就会够着路旁的那些绿月亮。想着若把它切碎了,清炒一下,和着大米饭蒸,清香会浸到每粒大米的骨头里——这是我小时的记忆。乡村人家不把它当稀奇,煮饭时,想起它来,跑出屋子,在屋前的草垛旁,或是院墙边,随便捋上一把,洗净,搁饭锅里蒸。饭熟,扁豆也熟了。用大碗装了,放点盐,放点味精,再拌点蒜泥,滴两滴香油,那味道,只一个字,香。
这里的扁豆,却无人采摘,一任它挂着。扁豆的主人大概是把它当风景看的。于扁豆,是福了,它可以不受打扰地自然生长,花开花落。

终于见到扁豆的主人,一位整洁干练的老妇人。下午四点钟左右的光景,太阳跑到楼那边去了,她家小院前,留一片阴。扁豆花却明媚着,天空也明媚着。她坐在院前的扁豆花旁,膝上摊一本书,她用手指点着书,一行一行读,朗朗有声。我看一眼扁豆花,看一眼她,觉得它们是浑然一体的。
此后常见到老妇人,都是那个姿势,在扁豆花旁,认真地在读一页书。视力不好了,她读得极慢。人生至此,终于可以停泊在一架扁豆花旁,与时光握手言欢,从容地过了。暗暗想,真人总是不露相的,这老妇人,说不定也是一高人呢。像郑板桥,曾流落到苏北小镇安丰,居住在大悲庵里,春吃瓢儿菜,秋吃扁豆。人见着,不过一乡间普通农人,谁知他满腹诗才?秋风渐凉,他在他居住的厢房门板上,手书浅刻了一副对联“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几百年过去了,当年的大悲庵,早已化作尘土。但他那句“满架秋风扁豆花”,却与扁豆同在,一代又一代,不知被多少人在秋风中念起。
清学者查学礼也写过扁豆花:“碧水迢迢漾浅沙,几丛修竹野人家。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有人读出凄凉,有人读出寥落,我却读出欢喜。人生秋至,不关紧的,疏篱外,疏篱外,还有扁豆花,在斜风细雨中,满满地开着。

11.扁豆花不同于别的花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根据文中相关语句概括回答。(2分)

12.下列句子描写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收到了很好地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6分)

①顺了院墙,爬。顺了院墙边的树,爬。顺了树枝,爬。

②紫色的小花瓣,像蝶翅。无数的蝶翅,在秋风里舞蹁跹。欢天喜地。

13.文中写老妇人和郑板桥有什么表达作用?请具体分析。(4分)

14.末段“有人读出凄凉,有人读出寥落,我却读出欢喜”,作者读出了什么“欢喜”?结合全文概括回答。(4分)

11.(2分)秋越深,开得越旺

12.(3分)(1)运用拟人和反复(排比)的修辞手法,三个“爬”字,生动地写出了扁豆花蜿蜒生长不止的样子,赞美其旺盛的生命力。

(3分)(2)用比喻,把扁豆花瓣比作“蝶翅”,形象地写出了扁豆花的美丽形状“欢天喜地”,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表现其勃勃生机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13(4分)由花及人,写晚境中的老妇人“与时光握手”,从容淡定,困境中的郑板桥过简淡农家生活,豁达平和,把他们的人生态度与扁豆花的独特品性融为一体,深化文章主题。

14.(4分)我们也可以像扁豆花一样,在人生的“斜风细雨”里,“满满地开着”,不管是困境还是晚境,从容豁达,积极乐观,因为生命是一个生生不息的交替过程。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玫瑰心

①我恋恋不舍地放下手头的工作,急匆匆地赶往街角的那间百货商店,心中暗自祈祷商店里的人能少一点,好让我快点儿为孙儿们购买圣诞礼物。

②到商店一看,店里的人比货架上的东西还多。这哪是买东西,哪是过圣诞节?简直是受罪,我在心里不住地叫苦。我好不容易才挤到了玩具部的货架前。不知不觉中,我来到了娃娃通道,扫了一眼,我打算离开。这时,我看到了一个大约5岁的小男孩,正抱着一个可爱的洋娃娃,不停地抚摸她的头发。他转向售货小姐,仰着小脑袋问:“你能肯定我的钱不够吗?”那小姐有些不耐烦:“孩子,去找你妈妈吧,她知道你的钱够不够。”说完她又忙着应酬别的顾客去了。那小可怜儿仍然站在那儿,抱着洋娃娃不放。我有点好奇,弯下腰,问他:“亲爱的,你要把她送给谁呢?”“给我妹妹,这洋娃娃是她一直特别想得到的圣诞礼物,她只知道圣诞老人能带给她。”小男孩说。“噢,也许今晚圣诞老人就会带给她的。”小男孩把头埋在洋娃娃金黄蓬松的头发里,忧郁地说:“不可能了,圣诞老人不能去我妹妹呆的地方……我只能让妈妈带给我妹妹了。”我问他妹妹在哪里,她的眼神更加悲伤了。“她已经跟上帝在一起了,我爸爸说妈妈也要去了。”

③我的心几乎停止了跳动。小男孩接着说:“我跟妈妈说先别走,等我从商场回来再走。”他问我是否愿意看看他的照片,我说当然愿意。他拿出一张照片。“我想让妈妈带上我的照片,这样她就永远不会忘记我了。我非常爱我的妈妈,但愿她不要离开我。但爸爸说她可能真的要跟妹妹在一起了。”说完他低下了头,再也不说话了。我悄悄从自己的钱包里拿出一些钱说:“你把钱拿出来数数,也许你刚才没数对呢?”他兴奋起来,说道:“对啊,我知道钱应该够的。”我把自己的钱悄悄混到他的钱里,然后我们一起数起来。当然现在的钱足够买那个洋娃娃了。“谢谢上帝,给了我足够的钱。”他轻声说,“我刚刚在祈求上帝,给我足够的钱买洋娃娃,好让妈妈带给我妹妹,他真地听到了。”然后他又说:“其实我还想让上帝再给我买一枝白玫瑰的钱,我妈妈非常喜欢白玫瑰。”

④几分钟后,我推着购物车走了。可我再也忘不掉那个小男孩。我想起几天前在报纸上看到的一条消息:一个喝醉酒的司机开车撞了一对母女,小女孩死了,而母亲情况危急。医院已宣布无法挽救那位母亲的生命。她的亲属只剩下了决定是否维持她生命的权力。我心里安慰着自己——小男孩当然不会与这件事有关。

⑤两天后,我从报纸上看到,那家人同意了拿掉维持那位年轻母亲生命的医疗器械,她死了。我始终无法忘记商店里的小男孩,有一种预感告诉我,那个小男孩跟这件事有关。那天晚些时候我实在无法静静地坐下去了。我买了一捧白玫瑰,来到给那位母亲举行遗体告别仪式的殡仪馆。我看见,她躺在那儿,手拿一枝美丽的白玫瑰,怀抱着一个漂亮的洋娃娃和那个小男孩的照片。

⑥我含泪离开了,我知道从此我的生活将会改变。

18.从本文记叙的内容看,你觉得选文的标题起得好不好?为什么?(2分)

19.结合文意,说说第②段中画线句流露出小男孩什么样的感情?(2分)

①他抱着一个可爱的洋娃娃,不停地抚摩她的头发。

②小男孩把头埋在洋娃娃金黄蓬松的头发里。

20.第③段中,“我”为什么不直接把自己的钱给那个小孩,而是把自己的钱悄悄地混到孩子的钱里?(2分)

21.结尾写道,“我知道从此我的生活将会改变”,从记叙的内容看,你认为“我的生活”会有什么“改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3分)

22.看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样的感悟?(3分)

18.标题起得非常好。因为文中的小男孩和“我”都具有玫瑰花般的美好心灵,而标题则把他们的美好心灵形象而凝练地概括出来,点明了选文的主题。(2分)

1.    ①流露出他对那个洋娃娃和妹妹的喜爱。 ②流露出小男孩因妹妹去世产生的难以抑制的痛苦心情。 (2分)

20.为了让小男孩不致产生接受施舍的感觉,自然而心安理得地接受“我”的帮助。(2分)

21.“我”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关爱自己的亲人和身边的人。“我”不会再对生活中不如意的事产生抱怨。 因为小男孩对家人的爱心深深地教育并感染了我。(3分)

22.言之成理、表述清楚,答题要点:①我们在忙于学习的同时不应忽视对他人的关爱;②关爱身边的弱者,并且懂得如何去帮助他们③爱充满感人的力量,让世界更加美好。(3分)

阅读《风筝》选段,完成14-17题。(9分)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几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呵。”
  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
  “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14.“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指的是哪一幕?(2分)

15.第一段划线句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写出了“我”怎样的心情?(2分)

16.“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请你想象一下“我”此时会怎样想?(2分)

17.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那么学生上网玩游戏,是否也是如此?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3分)

14.粗暴地摧毁小兄弟快要做好的风筝。(2分)

15.比喻。极度后悔、内疚、自责、感到万分沉重。(2分,学生答到内疚后悔即可得满分)

16.“我”心里充满得意……(只要合乎文意,言之成理,表述简明,即可得满分)(2分)

17.可以说有利.或有弊.或利弊兼有,要求言之成理。(3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8-23题。(20分)

你要一双鞋子给你一双袜子

李丹崖

圣诞节前夕,已经晚上11点多了,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稀疏了许多,偶尔还有匆匆忙忙往家赶的人,穿行在霓虹灯俯视下浓浓的节日氛围里。新的一年又要来了!
“感谢上帝,今天的生意真不错!”忙碌了一天的史密斯夫妇送走了最后一位来鞋店里购物的顾客后由衷地感叹道。透过通明的灯火,可以清晰地看到夫妻二人眉宇间那锁不住的激动与喜悦。
是该打烊的时间了,史密斯夫人开始熟练地做着店内的清扫工作,史密斯先生则走向门口,准备去搬早晨卸下的门板。他突然在一个盛放着各式鞋子的玻璃橱前停了下来——透过玻璃,他发现了一双孩子的眼睛。
史密斯先生急忙走过去看个仔细:这是一个捡煤屑的穷小子,约摸八九岁光景,衣衫褴褛且很单薄,冻得通红的脚上穿着一双极不合适的大鞋子,满是煤灰的鞋子上早已“千疮百孔”。他看到史密斯先生走近了自己,目光便从橱子里做工精美的鞋子上移开,盯着这位鞋店老板,眼睛里饱含着一种莫名的希冀。
史密斯先生俯下身来和蔼地搭讪道:“圣诞快乐,我亲爱的孩子,请问我能帮你什么忙吗?”
男孩并不做声,眼睛又开始转向橱子里擦拭锃亮的鞋子,好半天才应道:“我在乞求上帝赐给我一双合适的鞋子,先生,您能帮我把这个愿望转告给他吗?我会感谢您的!”
正在收拾东西的史密斯夫人这时也走了过来,她先是把这个孩子上下打量了一番,然后把丈夫拉到一边说:“这孩子蛮可怜的,还是答应他的要求吧?”史密斯先生却摇了摇头,不以为然地说:“不,他需要的不是一双鞋子,亲爱的,请你把橱子里最好的棉袜拿来一双,然后再端来一盆温水,好吗?”史密斯夫人满脸疑惑地走开了。
史密斯先生很快回到孩子身边,告诉男孩说:“恭喜你,孩子,我已经把你的想法告诉了上帝,马上就会有答案了。”孩子的脸上这时开始漾起兴奋的笑窝。
水端来了,史密斯先生搬了张小凳子示意孩子坐下,然后脱去男孩脚上那双布满尘垢的鞋子,他把男孩冻得发紫的双脚放进温水里,揉搓着,并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呀,真对不起,你要一双鞋子的要求,上帝没有答应你,他讲,不能给你一双鞋子,而应当给你一双袜子。”男孩脸上的笑容突然僵住了,失望的眼神充满不解。
史密斯先生急忙补充说:“别急,孩子,你听我把话说明白,我们每个人都会对心中的上帝有所乞求,但是,他不可能给予我们现成的好事,就像在我们生命的果园里,每个人都追求果实累累,但是上帝只能给我们一粒种子,只有把这粒种子播进土壤里,精心去呵护,它才能开出美丽的花朵,到了秋天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也就像每个人都追求宝藏,但是上帝只能给我们一把铁锹或一张藏宝图,要想获得真正的宝藏还需要我们亲自去挖掘。关键是自己要坚信自己能办到,自信了,前途才会一片光明啊!就拿我来说吧,我在小时候也曾企求上帝赐予我一家鞋店,可上帝只给了我一套做鞋的工具,但我始终相信拿着这套工具并好好利用它,就能获得一切。20多年过去了,我做过擦鞋童、学徒、修鞋匠、皮鞋设计师……现在,我不仅拥有了这条大街上最豪华的鞋店,而且拥有了一个美丽的妻子和幸福的家庭。孩子,你也是一样,只要你拿着这双袜子去寻找你梦想的鞋子,义无反顾,永不放弃,那么,肯定有一天,你也会成功的。另外,上帝还让我特别叮嘱你:他给你的东西比任何人都丰厚,只要你不怕失败,不怕付出!”
脚洗好了,男孩若有所悟地从史密斯夫妇手中接过“上帝”赐予他的袜子,像是接住了一份使命,迈出了店门。他向前走了几步,又回头望了望这家鞋店,史密斯夫妇正向他挥手:“记住上帝的话,孩子!你会成功的,我们等着你的好消息!”男孩一边点着头,一边迈着轻快的步子消失在夜的深处。
一晃30多年过去了,又是一个圣诞节,年逾古稀的史密斯夫妇早晨一开门,就收到了一封陌生人的来信,信中写道:
尊敬的先生和夫人:
您还记得30多年前那个圣诞节前夜,那个捡煤屑的小伙子吗?他当时乞求上帝赐予他一双鞋子,但是上帝没有给他鞋子,而是别有用心地送了他一番比黄金还贵重的话和一双袜子。正是这样一双袜子激活了他生命的自信与不屈!这样的帮助比任何同情的施舍都重要,给人一双袜子,让他自己去寻找梦想的鞋子,这是你们的伟大智慧。衷心地感谢你们,善良而智慧的先生和夫人,他拿着你们给的袜子已经找到了对他而言最宝贵的鞋子,他当上了美国的第一位共和党总统。
我就是那个穷小子。
信末的署名是:亚伯拉罕·林肯!

1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故事内容。(3分)

19.阅读全文后,梳理孩子的感情变化(每个横线限填两个字)。(4分)

——乞求—— —— 兴奋—— ——轻松——

20.指出下面的两句话中哪一句话更好,并说明理由。(3分)

A.史密斯先生急忙补充说:“别急,孩子,你听我把话说明白。”

B.史密斯先生补充说:“别急,孩子,你听我把话说明白。”

好:理由是

21.选文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2.选文中“我”为什么要送给孩子一双袜子呢?(3分)

23.阅读选文,你认为史密斯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试举例分析。(4分)

[95051f2bb455a355.gif]

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7分)

枕月而眠

张儒学

  ①一个夏天的夜晚,我在乡下枕月而眠。

  ②那是一个多么惬意而美丽的夜晚,乡村的夜静静的,明净的月光照在静寂的田野上,我却十分悠闲地躺在父亲承包的鱼塘边的小屋里,看着布满星星的天空,枕着落在水里的月亮,心中却情不自禁地吟咏着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③那是夏天的一个周末,我回到乡下老家看望父亲。尽管乡下树木密集、空气清新,但火辣辣的太阳似乎要把一切都烤焦似的。乡下人除了早晚上坡干点必要的农活外,多半都呆在家里,或者在院前的竹林下乘凉,都尽力去寻找最凉爽的地方呆上一时半会,合合眼打个盹,也是乘凉的一种方式,更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

  ④我的父亲乘凉的最好去处是他承包的那个鱼塘,因为要喂养和照看鱼塘里的鱼,父亲就在鱼塘边搭起一个简陋的棚子,棚子是用竹子编的,父亲还用稀泥巴在外面涂了一层,这样就冬暖夏凉。冬天把门关上,里面升上一个炉子,不管外面下起多大的雪,里面也一样的暖暖的;夏天只要把门打开,凉凉的风就轻轻地吹拂着小屋,里面凉悠悠的就是天然的“避暑山庄”。棚子里虽然只能放下一张床和几个小凳子,但在这空旷的田野上,在这宽宽的鱼塘边,在这清清的水面上,别有一番风味。

  ⑤也许我早就知道父亲鱼塘边的小屋冬暖夏凉,我一到老家就直往父亲的鱼塘跑去,只见父亲的小屋里正坐着几个人在高兴地聊着天。他们见我回来了,就赶忙叫我进去坐,他们仍天南地北地聊着,我却在屋里坐着乘凉,也许是我在城里吹惯了空调,回到乡下尽管手中的扇子扇个不停,还是感觉到很热,全身都被汗水浸透,可来到这小屋里,一会就感觉到凉悠悠的。

  ⑥不一会,那几个跟父亲聊天的人走了,父亲就与我聊起天来。在这清清的鱼塘边,时不时有鱼儿游出水面,在清澈透明的水里游来游去,时不时弄出“叮叮咚咚”水声,父亲看着顽皮的鱼,高兴地说:“这些鱼,多可爱,我看见它们就像看见你们小时候一样,多高兴多快乐呀!”我说:“听说你这鱼塘承包期快满了,还承包么?”父亲说:“当然要承包,只要在这鱼塘边一坐,心中就有一种快乐和踏实的感觉哟!”我似乎明白了父亲的心情,虽然我们都劝父亲不要再承包这鱼塘,因母亲常年在城里帮着做生意的弟弟带孩子,也想叫父亲去城里享享福,可他总以有鱼塘走不开为由一再拒绝。

  ⑦晚上,父亲说我怕热就在鱼塘边的小屋里睡,他回家去睡,我高兴地接受了父亲的这一安排。这是一个多么静寂而美丽的夜,当人们在唤回未到家的鸡鸭之后,月亮便渐渐地沿着那山顶升起,虽然农家小院的灯火通明,但还是挡不住这月光的明净,那皎洁的月光照在那片静静的田野上,好一幅山村田园美景。我走出小屋,站在鱼塘边,看着月光映照下的水面,如身临仙境一般。

  ⑧夜已经很深了,我不知是因为这山村的静寂而沉思,还是因为月光下的山村夜色而陶醉,却无法入眠。尽管我躺在这凉爽的小屋里,但眼前却是被月光点缀的鱼塘美景,我透过这一片清清的水面,看见落在水里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更明更大更亮。我想起了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我再低头一看,落在水中的月亮就慢慢在向我靠近,此时,月亮似乎就在我枕下……

   (《郑州日报》2010年8月25日,有删改)

14、文章描绘了一幅幅淡而温馨的画面,请根据文章⑥-⑧的内容把下列画面补充完整。(3分)

乡人夏日乘凉 乡亲鱼棚闲话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5、“一个夏天的夜晚,我在乡下月而眠”一句中的“枕”字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父亲为什么舍不得离开鱼塘?(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开头引用了李白的《静夜思》,结尾引用了李白的《古朗月行》,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本文写了夏夜、月色、家乡和作者的心境,你认为哪一个是主要的?请阐述你的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父子塘边聊天  “我”塘边赏月 “我”枕月而眠

15、枕有亲近(拥抱、相伴)之意,表现我惬意(欢愉、悠闲)的心境

孩子:求生的坚定意愿,也含有对父亲的安慰。

16、(1)父亲看见鱼,就像看见孩子小时候一样,感到高兴快乐。

(2)父亲在鱼塘边一坐,心中就有一种快乐和踏实的感觉(或父亲留恋故土)

17、开头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结尾表达作者陶醉于月色时的喜悦

18、认为写月色为主,可从文题,开头结尾引用了李白的咏月诗,全文描绘一幅动人的山村月夜图景等方面加以分析。

认为写夏夜为主,可从文题,全文主要写山村夏夜,表达对家乡夏夜的热爱等方面加以分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