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书籍的味道

尤 今

小时家穷,肚子像欠收的田地,老是空荡荡的:可是呢,精神却长年吃着奢华的鲍鱼

海参。把精神喂得饱饱的,是书籍。

捉襟见肘的父母,餐桌上可能只有青菜豆腐,可是,屋子里,书本永远不虞①匮乏。

晚餐过后,便是一家子进入文字世界的大好时光了。一人读书和一家读书,感受是完

全不同的。新买的书,有淡淡墨香,非常好闻,它能把一瓣瓣心叶都熏得香香的;屋内此

起彼落地翻动着书页的声音,宛如天籁。

明明只是一本书嘛,可是,握在手里,大家却变成了哭笑难以自主的傀儡。爸爸捧书

哈哈大笑的那一刻,却见进入悲情世界的妈妈眼噙泪光;爸爸在严肃的政论书中忙忙碌碌

地写着眉批的当儿,妈妈却高高兴兴地在她所寻获的妙言妙语底下画线。当字里行间闪出

了睿智的思想亮光时,父母亲总会兴奋地读出来,让彼此分享精神的资产。

我们几个孩子呢,在盈屋的暗香里,随意抽选散置四处的书来读。在那略识字的年龄

里,只能一知半解地读、懵懵懂懂地读;读着、读着,读懂了,一颗心,便跳舞。

阅读,这个美丽的嗜好,就像种子,在我们四兄弟姐妹的心田里萌芽、茁长,一直长

牙长的,迄今,已长成了根深叶茂的巨树了,丝毫撼动不得。

书籍,于我们而言,无所不能。

当生活的小舟遇上了惊涛骇浪时,书籍是令我们安心的避风港;当超负荷的工作把我

们的心揉成一叶成菜时,我们以书籍抚平内心的皱褶;当难以化解的忧伤把我们逼进__

的死角时,书籍便是一束束亮丽的阳光;当我们的思想患上营养不良症时,书籍就充当了

我们的维他命。

书籍之所以会深深地嵌进我们的血肉和骨髓里,紧密地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追溯

原因,是父母从小就以“身教”的方式让我们知道,书籍是精神“永远的伊甸园”;它既是

小孩的棉花糖,也是成人的花生糖;棉花糖软而可口,花生糖硬而适口,都能给生命的味

蕾带来怡人的甜味。

现代阅读风气不盛,分析年轻人不爱阅读的因素时,一般人都归咎于娱乐多元化、课

业繁重或工作压力太大,让他们无暇分心或分心乏力。

不是的。我认为真正的关键是:童年时,他们不曾用书籍把精神养肥,成年之后,当

然不会“食髓知味”地追寻书籍的味道啦!

不读课外书,可以有千万个不同的借口。阅读课外书,原因却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

快乐。当父母用美食和玩具堆砌孩子的童年时,孩子当然快乐,可是,那种快乐,是甜而

短的,它不能无止无尽地延伸到成人的世界里;然而,如果高瞻远瞩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进文字的世界里,就等于给了他们一份终生保值的礼物。

近日,与思齐聊天,她以温暖的语调忆述她那“贫瘠得十分璀璨”的童年。她说:“当

年,家在福建。尽管家境贫苦,可家人还是给钱让我去租书来看。5分钱租一本,几天内得

还。于是,一目十行,飞快地读,还分秒必争地把自己喜欢的篇章逐字逐句逐行地抄录下

来。把笔记本子收在一口箱子里,一本叠一本,抄了很多本。箱子满了,便买个锁头锁起

来,满箱都是奇珍异宝哪!到新加坡定居多年了,那口大箱子,还好好地留在福建老家呢!”

这个有着丰实童年的女子,现在,从事出版事业,以文字去喂养万千读者的精神。

爱读书的人,人生各自精彩,而读书的嗜好,必须从小养起。

(选自《北方人》2010年第10期,略有改动)

①〔不虞〕不忧虑。虞,忧虑。

19.书籍的“味道”除了书的墨香、全家共读的温馨,还蕴含着其它什么“味道”呢?

请依据文本作答。(至少答出两点)(4分)

20.按要求品味语言。(4分)

(1)阅读,这个美丽的嗜好,就像种子,在我们四兄弟妇妹的心田里萌芽、茁长,一

直长呀长的,迄今,已长成了根深叶茂的巨树了,丝毫撼动不得。(品味句子的表达效果)

(2)如果高瞻远瞩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进文字的世界里,就等于给了他们一份终

生保值的礼物。(品味加点词语的含义)

21.文章的后面写思齐读书这一内容,在全文中有何作用?(2分)

22.文中提到现代阅读风气不盛,请你结合下则材料,给家长提两条培养孩子阅读兴

趣的建议。(4分)

2011年4月公布的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我国O.一8周岁儿童的家长平均

每天花费约22.78分钟陪孩子读书,有43.2%的家庭平均每天由家长陪孩子读书的时间在

20分钟以上。近四成(39.4%)家长半年内会带孩子逛一次书店,其中27.1%的家长会在

1—3个月内带孩子逛一次书店;有近三成(27.9%)的家长表示从未带孩子逛过书店。

三、写 作(50分)

题库:教案备课库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0-12-31 01:11:51 免费下载:《2012中考语文冲刺训练卷及答案》Word试卷

追寻书籍的味道

尤 今

小时家穷,肚子像欠收的田地,老是空荡荡的:可是呢,精神却长年吃着奢华的鲍鱼

海参。把精神喂得饱饱的,是书籍。

捉襟见肘的父母,餐桌上可能只有青菜豆腐,可是,屋子里,书本永远不虞①匮乏。

晚餐过后,便是一家子进入文字世界的大好时光了。一人读书和一家读书,感受是完

全不同的。新买的书,有淡淡墨香,非常好闻,它能把一瓣瓣心叶都熏得香香的;屋内此

起彼落地翻动着书页的声音,宛如天籁。

明明只是一本书嘛,可是,握在手里,大家却变成了哭笑难以自主的傀儡。爸爸捧书

哈哈大笑的那一刻,却见进入悲情世界的妈妈眼噙泪光;爸爸在严肃的政论书中忙忙碌碌

地写着眉批的当儿,妈妈却高高兴兴地在她所寻获的妙言妙语底下画线。当字里行间闪出

了睿智的思想亮光时,父母亲总会兴奋地读出来,让彼此分享精神的资产。

我们几个孩子呢,在盈屋的暗香里,随意抽选散置四处的书来读。在那略识字的年龄

里,只能一知半解地读、懵懵懂懂地读;读着、读着,读懂了,一颗心,便跳舞。

阅读,这个美丽的嗜好,就像种子,在我们四兄弟姐妹的心田里萌芽、茁长,一直长

牙长的,迄今,已长成了根深叶茂的巨树了,丝毫撼动不得。

书籍,于我们而言,无所不能。

当生活的小舟遇上了惊涛骇浪时,书籍是令我们安心的避风港;当超负荷的工作把我

们的心揉成一叶成菜时,我们以书籍抚平内心的皱褶;当难以化解的忧伤把我们逼进__

的死角时,书籍便是一束束亮丽的阳光;当我们的思想患上营养不良症时,书籍就充当了

我们的维他命。

书籍之所以会深深地嵌进我们的血肉和骨髓里,紧密地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追溯

原因,是父母从小就以“身教”的方式让我们知道,书籍是精神“永远的伊甸园”;它既是

小孩的棉花糖,也是成人的花生糖;棉花糖软而可口,花生糖硬而适口,都能给生命的味

蕾带来怡人的甜味。

现代阅读风气不盛,分析年轻人不爱阅读的因素时,一般人都归咎于娱乐多元化、课

业繁重或工作压力太大,让他们无暇分心或分心乏力。

不是的。我认为真正的关键是:童年时,他们不曾用书籍把精神养肥,成年之后,当

然不会“食髓知味”地追寻书籍的味道啦!

不读课外书,可以有千万个不同的借口。阅读课外书,原因却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

快乐。当父母用美食和玩具堆砌孩子的童年时,孩子当然快乐,可是,那种快乐,是甜而

短的,它不能无止无尽地延伸到成人的世界里;然而,如果高瞻远瞩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进文字的世界里,就等于给了他们一份终生保值的礼物。

近日,与思齐聊天,她以温暖的语调忆述她那“贫瘠得十分璀璨”的童年。她说:“当

年,家在福建。尽管家境贫苦,可家人还是给钱让我去租书来看。5分钱租一本,几天内得

还。于是,一目十行,飞快地读,还分秒必争地把自己喜欢的篇章逐字逐句逐行地抄录下

来。把笔记本子收在一口箱子里,一本叠一本,抄了很多本。箱子满了,便买个锁头锁起

来,满箱都是奇珍异宝哪!到新加坡定居多年了,那口大箱子,还好好地留在福建老家呢!”

这个有着丰实童年的女子,现在,从事出版事业,以文字去喂养万千读者的精神。

爱读书的人,人生各自精彩,而读书的嗜好,必须从小养起。

(选自《北方人》2010年第10期,略有改动)

①〔不虞〕不忧虑。虞,忧虑。

19.书籍的“味道”除了书的墨香、全家共读的温馨,还蕴含着其它什么“味道”呢?

请依据文本作答。(至少答出两点)(4分)

20.按要求品味语言。(4分)

(1)阅读,这个美丽的嗜好,就像种子,在我们四兄弟妇妹的心田里萌芽、茁长,一

直长呀长的,迄今,已长成了根深叶茂的巨树了,丝毫撼动不得。(品味句子的表达效果)

(2)如果高瞻远瞩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进文字的世界里,就等于给了他们一份终

生保值的礼物。(品味加点词语的含义)

21.文章的后面写思齐读书这一内容,在全文中有何作用?(2分)

22.文中提到现代阅读风气不盛,请你结合下则材料,给家长提两条培养孩子阅读兴

趣的建议。(4分)

2011年4月公布的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我国O.一8周岁儿童的家长平均

每天花费约22.78分钟陪孩子读书,有43.2%的家庭平均每天由家长陪孩子读书的时间在

20分钟以上。近四成(39.4%)家长半年内会带孩子逛一次书店,其中27.1%的家长会在

1—3个月内带孩子逛一次书店;有近三成(27.9%)的家长表示从未带孩子逛过书店。

三、写 作(50分)


追寻书籍的味道    尤  今    小时家穷,肚子像欠收的田地,老是空荡荡的:可是呢,精神却长年吃着奢华的鲍鱼    海参。把精神喂得饱饱的,是书籍。

本题关键词:震荡,小儿脑震荡,荡石片,震荡伤,迷路震荡,荡石胶囊,三十六荡,震荡作用,机械振荡,面神经的味觉;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