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 “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选自《孔乙己》
13.“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四次,试分析其作用。(2分)
14.“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一句中的“仍然”一词表现出掌柜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2分)
15.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孔己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的妙处。(4分)
13.答案:在别人眼里,孔乙己竟然比不上十九个铜钱,表明了无足轻重的地位,同时暗示了孔乙己命运的变化。
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2分。
14.答案:掌柜听说孔乙己被打折了腿,有可能死了的消息后,并没有震惊和同情,而是继续慢慢地算他的账,表现了他麻木与冷漠的心理。
评分:2分,意对即可。
15.答案:从结构上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内容上看,既写出了孔乙己无足轻重的社会地位,更巧妙地揭示了人情的冷漠和世态的炎凉。
评分:每个要点2 分,共4分。
独 处
涂华
①在一次聚会的闲谈中,一位朋友大姐曾这样感慨,她说,就算十天内没有人和我说话,我也不会感觉到寂寞。说这番话的时候,大姐一脸的安宁与祥和。我相信大姐的心态,在我眼里,她始终是一位精神丰沛,心灵富足的知识女性。徜徉在自己情趣爱好的世界里,和灵魂对话,与思想共鸣,倾听生命自身的声音,我想,这就是大姐从容的心境吧。
②面对日渐喧嚣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难耐寂寞,害怕独处。只要是一个人的时候,他们就会无所适从,百无聊赖。我的一位男同学曾跟我说,他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电视打开,哪怕不看,也让它响着,一直到睡觉为止。还有些人,只要有闲暇时间,必定要找个地方去消遣。他们的日子好像过得十分热闹,其实,这正是内心空虚、思想空洞的表现。
③人的生理构造决定他所得到的物质享受必然有限,而惟有珍视心灵生活才能让自己精神的疆域无限宽广。
④“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格言。
⑤当我们拥有越来越多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时,你就会发现,安静是一种美好的状态,孤独是一种心灵的享受。
⑥安静时,给自己一份闲适和淡泊:孤独时,给自己一份沉思和遐想。
⑦在人们越来越崇尚以热闹繁华为外部特征的生活时,能够独处就变成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有赖于自身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还来自于对生命对生活真诚的热爱。一颗饱满的灵魂,才会在思想的天际间喷薄跃动,纵横驰骋。
⑧喜欢独处与一个人的性格无关,却与品位相联。爱好独处的人同样也可以是性格开朗,交友广泛的人,但是素养决定他们无论怎样与别人交往,都葆有自己心灵的空间,独处始终是他们生活的必需。
⑨如果说把独处时光看做是一种享受,那么它必定是有心灵参与的。只有注重内心的宁静和充实,才会感悟到孤独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境界。
⑩“水静由明而旷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界,万物之静也。”一个人只有内心安静下来,才能心境澄明,神思通达,故而,宁静应是获得独处意境的前提。如果一个人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他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也会惧怕孤独的来临。只有树立坚实的自我,才会在这个世界上有他精神的坐标。
⑾独处,是给心灵一个休养方式。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让我们承受太多的压力和负荷,我们的心灵也需要缓解和释放。独处和沉思便是一种心灵的沐浴,激浊扬清后会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
⑿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包括写作、阅读、绘画、艺术欣赏等,这些皆依赖于独处时的环境和氛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这恰恰说明真正的美孕育在静寂和孤独中。
⒀作为圣人先贤的庄子,于虚静中挥洒着他的逍遥,于达观中实现着自我的超越,“独与天地精神共往来”。心随境走,神随意游,庄子给了我们心灵的彻悟,只要浸润其中,感知这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也就真正洞悉了万物之理。
⒁独处能为我们营造一片心灵的天空,惟愿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共往来”的思想精髓能成为我们心中翱翔的翅膀,迎风而旋,伸展羽翼,承载我们的精神永远飞扬!
21.文中说“独处是一种享受”,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有哪些心灵的享受。(4分)
22.选文第②段问什么写自己男同学以及有些人害怕独处的表现?(3分)
23.简析结尾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3分)
24.本文语言含蓄蕴藉,哲理性强。试举一例并加以赏析。(3分)
25.“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阅读本文后,你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独处人群的生活状态有哪些新的认识。(3分)
20.答案:作比较 示例:文中多处将原子弹爆炸对树木及人类的危害作比较,突出树木对抗灾难的能力之强,警示人们要尊重自然,珍惜和平。
评分:说明方法、举例各1分,效果分析2分。所举例句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21.答案:①获得一份闲适和淡泊、沉思和遐想。 ②内心的宁静、充实。③心境澄明,神思通达。④修养心灵,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
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4分。
22.答案:将男同学以及有些人内心空虚、思想空洞的表现与大姐从容的心境相对比,突出了惟有珍视心灵生活才能让自己精神的疆域无限宽广,独处是一种心灵的享受。
评分:每个要点2分,共4分。
23.答案:内容上:升华主题,表达希望人们能于独处中获得心灵的彻悟和精神的涵养的愿望。结构上:呼应上文。
评分:每点2分,共4分。
24.答案:例如“喜欢独处与一个人的性格无关,却与品位相联。”这句话语言简练,含义丰富。既点出了“独处”与“孤僻”“孤独”的区别所在,又表达了“独处”是一种精神修养,只有素养好,品位高的人才喜欢“独处”,葆有自己心灵的空间,使“独处”成为他们生活的必需的观点。可谓言简意丰,韵味无穷。
评分:举例恰当,分析出语言的哲理性即可,共3分。
25.示例:“留守儿童”可在独处中坚实自我,获得精神的独立和一定的自理能力。
“空巢老人”可不受外界及儿女干扰,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注重精
神修养,过有意义、有追求的老年生活。
评分:答案新颖合理,有独特见解即可,共3分。
①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②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你们可以想像,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
③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④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⑤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⑥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⑦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⑧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
13.根据选文概括“我”心理的变化。(3分)
→ 平 静 → →
14.在“我”的眼里,那一天的韩麦尔先生与平常有什么不同?(3分)
15.第⑦段“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4分)
13.答案:心慌 难过 懊悔
评分:每空1分,共3分。
14.答案:①平常他总是拿着戒尺紧敲,今天安安静静地;②“我”上学迟到,先生没有批评“我”,而是很温和;③先生今天的穿着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的衣帽。
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3分。
15.答案:这句心理独白独立成段,并且加上感叹号,突出地表现这句话在小弗郎士的感情上引起了强烈共鸣和反响,推动了“我”对学习法语态度的巨大转变。
评分:每个要点2分,共4分。
香山看叶
郑云云
站在幽静的山谷里,仰头望树,不见红叶。
阳光应当在山外什么地方朗朗照着。那里游人一定如织,红叶也应灿烂如花。正是好秋天气,阳光如游人,谁肯辜负红叶之美?
然而还是这里好,我喜欢这无人的山谷。真要看叶,哪能在热闹的去处?树儿本是世界上最淡泊平和的物种,而我们是人类中甘愿孤独的一群。惟有在静默中的彼此凝望,才能互相明察各自的蜕变。
秋风吹起,很凉很凉,是第几阵秋风?想不分明。只是身上的感觉超常敏锐起来。自知我在看叶,叶亦在看我,举手投足之间,都仿佛在叶无言的包围之中。其实,我是知道树的心思都在叶里了。那是树的眼睛。树木用它们望着四季轮回,望着世间万象,望着风雨晨露日升日落,望着一群又一群灰喜鹊在夕阳下归巢。
如潮的人群,在山外涌来涌去的观赏红叶。人群中的红男绿女,有几人能读懂枫叶之美?
山谷中的老枫树伸开它依然绿着的手掌,每一片叶如今又成了它的手掌,成千上万的树叶令我想起大慈大悲的千手guān yīn 。然而它们不是guān yīn ,是树,所以我才能听见它们善意的调配和嘲笑:人类是如何经受不住疼痛啊,这么年轻就失去了感动和生命的能力,只会跻身于热闹以求麻木和消解生命的疼痛,是多么愚不可及的一群!
心惊于树的嘲弄,却不得不承认骂得好!
其实,叶红叶绿,关卿何事?
明眸皓齿的我们,心已粗糙苍老;而历经沧桑的香山之枫,该是经历了多少次生命的大恸,却依然维护住青翠年轻热烈的心。岁岁之秋,红叶染山,那份生命的高贵,无法与人言说。 回回看见外貌已惨不忍睹的老树,在春天里依然我行我素地绽放出青翠绿芽,内心便感动不已。惟有树了,惟有扎根于土的大树,才能有这般的英雄气。
而在深秋的风中缓慢旋落的红叶呢?
我想起京戏舞台上那出美艳惨烈的“霸王别姬”。身着红裳的虞姬决断地横抹一剑,便在生命的舞台上轻盈深情的旋转着旋转着,恰似一片红叶,在命运的风中缓缓着地。但求以一己的美丽消亡,换取爱者的生之路。那一片红裳,濡湿了古今英雄泪!真正是天地为之动容的永恒一幕。接下来便是乌江自刎。至此,树们又该嗟叹人类的脆弱了。“无颜见江东父老”,难道如此便有颜见虞姬之魂?李易安可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为项羽的赴死击掌赞叹,但虞姬呢,那一片红裳,算不算白白落地?
我们为什么竟不如树?
山谷中,枫叶还绿着。走出山谷,不见枫,却见高坡上红艳艳一棵树。鲜红的叶,像一条条红鱼在风中游动;鲜红的果,大如握拳,在晚秋的艳阳天里一颗一颗如倒挂的金钟。蓝天上,风吹响,山谷口,我惊异地站立。
那是柿树。北方的柿树。
树的根部一圈黑乌乌的伤痕,那是与野酸枣树嫁接时留下的伤痕。野柿树的果其实又小又硬如枣核般,北方所有的柿树,都必须经过这样的嫁接才能结出你所见到的艳如金钟般的果。我默然。心想也只有树了,只有树才能承受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生命被腰斩的大恸,柿树可还记得分明?它以晚秋中超凡脱俗的美艳,试图向我证明什么?
我望树,树亦望我。蓝天若水,红叶如鱼。我听见有金属的音响,一阵阵穿越了山林。
21.结合具体语境,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妙处。(4分)
①正是好秋天气,阳光如游人,谁肯辜负红叶之美?
②回回看见外貌已惨不忍睹的老树,在春天里依然我行我素地绽放出青翠绿芽,内心便感动不已。
22.文章题目为“香山看叶”,文章为什么用了大量篇幅写香山之树?(3分)
23.文章说“我们为什么竟不如树?”,结合全文,树有哪些高出人类的地方?(4分)
24.文章主要是写香山的“枫树”,文中却穿插了“霸王别姬”的故事及“北方的柿树”,为什么?(2分)
25.文章最后一段生动而富有韵味,试作简要赏析。(3分)
21.答案:①“辜负”运用了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阳光尽力奉献温暖的的热情,也衬托出红叶的美丽迷人,表达出作者的赞赏之情。②“我行我素”本是贬义词,“不管人家怎样说,仍旧按照自己平时的一套去做”。这里是贬词褒用,赞美树不畏外界环境的艰难而坚强不屈的品性及顽强的生命力。
评分:意近即可,每个加点词2分,共4分。
22.答案:因为叶是“树的眼睛”,“看叶”也是看树, 叶和树是一个完美的生命体,共同昭示着一种顽强向上的精神,共同引起作者关于人生的思考。
评分:意近即可,共3分。
23.答案:①树是世界上最淡泊平和的物种。②树能经受住疼痛,永葆感动和生命的能力。③树虽经历了生命的大恸,却依然维护住青翠年轻热烈的心,保持生命的高贵。④树能承受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在晚秋中展现超凡脱俗的美艳。
评分:概括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共3分。
24.答案:①秋风中缓慢旋落的“红叶”与“虞姬”,二者都以自己的美丽消亡来换取“爱者的生之路”,联想自然贴切,耐人寻味,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和意蕴,更富感染力;②“柿树”对于“枫树”则起到了衬托的作用,更加突出了树的英雄气概和顽强精神,共同表达了主题。
评分:第一个要点1分,第二个要点2分,共3分。
25.答案:示例:“蓝天若水,红叶如鱼”,红叶,一个意蕴丰富的形象,用它那最经典、最热烈的红色,绘出了人生之旅中最亮丽的风景。“我听见有金属的音响,一阵阵穿越了山林”,采用了化虚为实的写法,表达了对树的百折不挠、顽强抗争精神的由衷赞美。
评分:意近即可,共3分。
①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的巡警,端着一个筛子,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四下里一片寂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的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都没有。
②“好哇,你咬人?该死的东西!”奥楚蔑洛夫忽然听见叫喊声。“伙计们,别放走它!这年月,咬人可不行!逮住它!哎哟……哎哟!”
传来狗的尖叫声。奥楚蔑洛夫往那边一瞧,看见商人彼楚金的木柴场里跑出来一条狗,用三条腿一颠一颠地跑着,不住地回头瞧。它后便跟着追来一个人,穿着浆硬的花布衬衫和敞着怀的坎肩。他追上狗,身子往前一探,扑倒在地下,抓住了狗的后腿。又传来狗叫声,还有人的叫喊:“别放走它!”有人从商店里探出头来,脸上还带着睡意,木柴场门口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③“仿佛出乱子了,长官!……”巡警说。
④奥楚蔑洛夫把身子微微往左边一转,迈步往人群那边走过去。在木柴场门口, 他看见那个敞开了坎肩的人举起右手,把一个血淋淋的手指头伸给那群人看。他那半醉的脸上现出这样的神情:“我要揭你的皮,坏蛋!”就连那手指头也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奥楚蔑洛夫认出这个人是首饰匠赫留金。这个案子的“罪犯”呢,坐在人群中央的地上,前腿劈开,浑身发抖——原来是一条白毛的小猎狗,脸尖尖的,背上有一块黄斑,它那含泪的眼睛里流露出苦恼和恐惧。
⑤“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奥楚蔑洛夫挤进人群里去,问道,“你在这儿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是谁在嚷?”
⑥“长官,我好好地走我的路,没招谁没惹谁,……”赫留金开口了,拿手罩在嘴上,咳嗽一下,“我正跟密特里•密特里奇谈木柴的事,忽然,这贱畜生无缘无故就咬了我的手指头咬一口。……您得原谅我,我是做工的人。……我做的是细致活儿。这得叫他们赔我一笔钱才成,因为也许我一个星期都不能用这根手指头了……长官, 就连法律上也没有那么一条,说是人受了畜生的害就该忍着。要是人人都这么让畜生乱咬一阵,那在这个世界上也没个活头了。”
——选自《变色龙》
14.第①段文字中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3分)
15.作者运用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赫留金?你认为赫留金是怎样一个人?(3分)
16.第④段文字中对小猎狗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14.答案:交代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经济凋敝,生意萧条;同时与后面不久就聚了一群人形成对比。
评分:每个要点2分,共4分。
15.答案: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赫留金是一个无所事事、无聊庸俗、自私贪婪、欺软怕硬的底层小人物。
评分:第一小题1分,第二小题2分,共3分。
16.答案:通过对小猎狗形象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这只可怜、无故小狗的同情。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捕蝶者
筱 敏
①你痴迷于捕蝶事业。
②你爱蝶,研究蝶,珍藏蝶。你自信你是蝶的知己,蝶亦恍惚成了你的生命,你甚
至反复地梦过化蝶了。
③你备好捕蝶网,这种网轻、软、纤维细而滑,不易损伤蝶翼及其鳞片。你把必备的工具缚在腰间:采集盒、三角纸袋、记录本、铅笔、剪刀、镊子,还有毒杀蝶类的广口瓶。你把呵护美丽的一切都想得极其周密,你是受过专业训练的。
④你出发去捕蝶,你去往原野、山林、洲屿的幽寂处寻捕蝶中珍奇。蝶在你眼前飞舞。看那蛱蝶,多美!但比不上凤蝶:翅表斑斓七彩,通身闪耀灿烂的金属光泽,飞舞时异彩耀目,体态优雅,尾突飘逸,如飘带,似轻丝,当风起落,若仙若幻。
⑤你的捕蝶网在操纵你了,神助一般的手感。迎头下网,追尾兜网,网网必有所获。手腕轻抖扭转纱网,封死网口,网中的精灵徒然挣扎,在你手中逃脱的可能已经是零。
⑥隔着纱网,你清楚地看到你的猎物的处境,清楚地辨别出它们的价值。你一手轻提网底,小心翼翼取出那只眼蝶或蛱蝶,将它两翅朝后并拢,像它停在叶间歇息时的样子,然后用手指在其胸肌上轻轻一捏,非常之轻,然而必须是致命的,你要保持它外观的完整。你感觉到那里有不可挽回的破裂声,这声音除你与它之外,连片刻之间与它双飞双栖的情侣也不能听见。你用质地柔软光滑的三角纸袋把它装好。
⑦若是命运垂青于你,竟然遇到太珍稀的,太宝贵的,你就应该颤栗了:一只刚刚出蛹的新蝶,双翅还是润湿的,鳞片鲜丽,纤尘未染,就在你的网里。你激动得几乎昏厥,眼窝潮热,倚着树干大口吸气。你果断地启用了你的毒瓶。它即刻就不动了,即刻。这造物的绝世精灵,连挣扎的瞬间也没有,它完美如初。
⑧你曾经想过生与死的问题吗?从前有一位远方的诗人,悲恸于另一位诗之精灵被凌虐,他要与帝王谈谈生与死的问题,那就像被你捕获了的这蝶之精灵的伴侣,竟从逃亡之路返回来,停在你的环罗纱网之上,要与你谈谈生与死的问题。你们能以什么方式交谈呢?
⑨你想谈谈美,谈谈你全身心的珍爱,谈谈你的贡献和牺牲。这是你的zōng jiāo ,你坚信这是世上惟一的zōng jiāo ,决然的美和决然的虔诚。什么是生命的意义?成为一个珍稀标本名扬世界,还是默默耗损掉美丽终老山林?
⑩你隐身树丛等了许久,那只精灵的伴侣到底没有回来。
⑾你想着毒瓶内的那只蝶,你急不可耐,取出一支细小的钢针,自蝶的胸背中央插入穿透,将它固定在凹槽内的软木条上。蝴蝶有没有心脏?你是专家,这你清楚。如果有,这一针正好就从它的心脏穿过。谁会听到那破裂之声?
⑿现在,趁它的翅膀还未僵硬,你用拨针轻轻将它们左右展开,使前翅的后缘与身体成直角,后翅前缘脉与前翅的后缘相称。那宽大透明的翅膜何等完美,翅膜内贯穿的纵脉以及横脉,惟上帝之手能创造出来。刚刚羽化成蝶,还没来得及振翅,还没有经风吹拂。鳞片呈砌瓦状密密排列在翅膜之上,洁净,流利,鲜亮,没有丝毫磨损。在你的展翅板上,你用拨针为它展翅,是它平生第一次的展翅,也是最后一次的展翅,这或许就叫做永恒吧?它娇艳的色泽之上,覆过一层银质的灰色,像是由外而内镀着溪涧的月光,也像是由内而外渗着绝世的悲伤。
⒀你用拨针将蝶的触须拨正,左右对称摆在头的前方,轻轻把长纸带压覆过蝶翅的基部及外缘,远远用虫针固定好。这是一个绝好的标本。在你珍藏的标本盒里,它将走遍世界,赢得无尽的惊叹。它将永远栩栩如生。它价值连城。它属于你。
⒁现在你掏出记录本,书写编号、采集地点、时间、海拔高度、采集人……蝴蝶名称那一栏你空着。空着!午时的太阳穿过林木,在你周边溅起一道道光芒,像在布置一个祭奠。这是蝶类专家最辉煌的时刻,你感觉自己如同帝王。那一栏空着,那意味着这绝世的精灵将以你的名字来命名。
⒂那位远方的诗人来了,带一个很瘦很长的影子,现在他要与你谈谈生与死的问题。是生与死,而不是美、价值或声誉。
20.通读全文,说说捕蝶者自信是“蝶的知己”,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3分)
21.按要求完成下列词句的赏析。(4分)
①“它即刻就不动了,即刻。”句中连用两个“即刻”,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②品析句子:“午时的太阳穿过林木,在你周边溅起一道道光芒,像在布置一个祭奠。”
22.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色,试写出两点并简析其作用。(4分)
23.文章第⑿段不惜笔墨,极力描写蝴蝶的完美,段末又说“由内而外渗着绝世的悲伤”。这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2分)
24.结合文章内容及自己对生命的思考,谈谈作者安排“诗人”与“捕蝶者”谈“生死问题”这一情节有何用意。(3分)
20.答案:①极其周密的捕蝶准备;②为捕蝶跋山涉水③对蝶种类的谙熟④捕杀各类蝶运用不同方法⑤精心细致制作蝶标本。
评分:写出其中三个要点即可得满分。每个要点1分,共3分。
21.答案:①答:两个“即刻”表明捕蝶者的毒瓶毒气之强,蝴蝶被残杀之快,也表现了我震惊的心理。②通过环境描写,暗示捕蝶者以残杀生命来彰显辉煌,用“祭奠”一词,表达了对生命逝去的哀伤。
评分:意近即可。每个句子2分,共4分。
22.答案:①本文采用第二人称,能拉近读者与文本的距离,便于作者与捕蝶者直接对话,易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②多用问句,如“什么是生命的意义?成为一个珍稀标本名扬世界,还是默默耗损掉美丽终老山林?”看似平白的诘问,引起读者的思考。表现出作者对捕蝶者漠视生命,不动声色的戕害生命行为的谴责之情。
评分:每点2分,共4分。
23.答案:不矛盾。作者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作者极力描写蝴蝶的完美形象,更能表现出对蝴蝶生命逝去的悲哀,对捕蝶者扼杀生命的愤慨之情。所以段末又说“绝世的悲哀”。
评分:意近即可,共2分。
24.答案:示例:表达了作者对捕蝶者为追求美、声誉等外在价值而扼杀生命的行为的愤慨之情,揭示了生命至上的主旨。
评分:第一要点1分,第二个要点2分。意思符合即可,共3分。
过了一会儿,斑羚群渐渐安静下来,所有的目光集中在一只身材特别高大、毛色深棕油光水滑的公斑羚身上,似乎在等候这只公斑羚拿出使整个种群能免遭灭绝的好办法来。毫无疑问,这只公斑羚是这群斑羚的头羊,它头上的角向两把镰刀。镰刀头羊神态庄重地沿着悬崖巡视了一圈,抬头仰望雨后湛蓝的苍穹,悲哀地咩了数声,表示自己也无能为力。
斑羚群又骚动起来。这时,①被雨洗得一尘不染的天空突然出现一道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另一头飞越山涧,连着对面的那座山峰,就像突然间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天桥。斑羚们凝望着彩虹,有一头灰黑色的母斑羚举步向彩虹走去,神情缥缈,似乎已进入了某种幻觉状态。也许,它们确实因为神经高度紧张而误以为那道虚幻的彩虹是一座实实在在的桥,可以通向生的彼岸。
灰黑色母斑羚的身体已经笼罩在彩虹炫目的斑斓光带里,眼看就要一脚踩进深渊去,突然,镰刀头“咩——咩”发出吼叫。这叫声与我平常听到的羊叫迥然不同,没有柔和的颤音,没有甜腻的媚态,也没有绝望的叹息,音调虽然也保持了羊一贯的平和,但沉郁有力,透露出某种坚定不移的决心。
随着镰刀头羊的那声吼叫,灰黑色母斑羚如梦初醒,从悬崖边缘退了回来。
随着镰刀头羊的那声吼叫,整个斑羚群迅速分成两拨,老年斑羚为一拨,年轻斑羚为一拨。在老年斑羚队伍里,有公斑羚,也有母斑羚;在年轻斑羚队伍里,年龄参差不齐,有身强力壮的中年斑羚,也有刚刚踏入成年斑羚行列的大斑羚,也有稚气未脱的小斑羚。两拨分开后,老年斑羚的数量比年轻斑羚那拨还少十来只。镰刀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那拨里,眼光在两拨斑羚间转了几个来回,悲怆的轻咩了一声,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了。有几只中年斑羚跟着镰刀头羊,也自动从年轻斑羚那拨里走出来,进入老年斑羚的队伍。这么一来,两拨斑羚的数量大致均衡了。
……
②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架起了一座桥,那就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
13.分析画线句子中在文中的作用。(2分)
14.结合选文内容,发挥想象,写出镰刀头羊迥然不同的“咩—咩”吼叫的含义。(3分)
15.从选文看,镰刀头羊作为头羊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3分)
13.答案:①渲染一种神秘的色彩,并推动情节发展,头羊所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启示。②与第一段话相照应,烘托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
14.答案:①第一个咩是警告灰黑色母斑羚:“快回来,危险!”②第二个咩是告诉所有斑羚:“整个斑羚群按照年龄分为两拨,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
评分:第一点1分,第二点2分,共3分。
15.答案:①临危不乱,沉着冷静;②有坚定的决心,头脑聪明;③面对死亡,英勇不屈。
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3分。
读 秋
徐海蛟
①我还是小学生时,读到过这样的句子:“稻子笑弯了腰,高粱笑红了脸。”那是小时候我对秋天的印象。在小小心灵里,秋天是喜滋滋的,有点暖烘烘的甜味,连空气里都流动着作物成熟的气息。后来我才知道“春耕秋收”,这是我们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习惯。因了成熟与收获的期许,我们觉得秋天是一个有内涵的季节。春华秋实既是对季节的礼赞,更是对生命完满的向往,一个生命在春天的萌发和夏天的绽放后一定要在秋天结出果实,才不会失于轻飘,才不会虚于此行。
②长大以后,我开始看到秋天的美,这样的美逐渐清晰起来。
③其实,漫长的少年时代,我也隐约感觉到了秋天的美丽,我时常在暮色四起的田野里游荡,收割后的田野空空荡荡的,夕阳像薄纱一样。那时,能闻见一种稻禾的气味,混着空气里衰草的香。那样的气息总是让心变得空落起来,变得忧伤起来,像一个山谷,里面储满了寂静。我知道这是秋天的况味,许多年后,这样的味道被我封存在记忆里了,看到“秋天”这个词语,或者一阵阵微凉的风开始在大地上跑动,它们就氤氲开来,缭绕在心里。现在,听过春天华丽的喧响,看过夏天盛大的热情,我能深切体会到秋天的美。秋天的美是收敛的,沉静的,不事张扬的,像一个艺术家,有宽广的内心,却在眉眼间藏着那么些让人琢磨不透的忧郁。
④如果你有时间凝视一棵树,你会看到我说的静美,它在秋天里呈现出一种历经风雨和青涩后的祥和,它的叶慢慢变黄,那些叶很从容地落下来,没有一丝慌乱的感觉。同样,这样的祥和经了秋天的传达,呈现在许多事物上面。天空突然高远,夕阳变得彤红,像枝头丰盈的柿子,仿佛随时都流出香甜的汁来。岸边的苇丛,此刻有了花白的芦花,在秋风里摇曳,它们也是不急不躁的,一茎芦苇,就是一个悄然独立的思想者。河水不再暴涨了,一条河度过夏天就恢复了冷静,它有了一种舒缓的节奏,有了处变不惊的阅历,像柴可夫斯基琴键下流淌出来的音乐,像马友友的大提琴独奏曲。
⑤这是时间上的秋天,她以一个季节的形式出现,从九月的眸光里开始。
⑥秋天有更多内涵。有时她在一张古琴的弦上荡漾,像夕阳下的水波那样,有着一圈又一圈丝绸般的涟漪;有时,她又以几朵白菊的形象落到一盏茶里,那是一个白瓷杯,在一张原木的茶几上独自入定。这么说秋天并不仅仅是时间上的,现在我更倾向于认为“秋天”是一个关乎文化和心灵的词汇。真正的秋天,在时间的远方,在古老的典籍里,在脆薄的纸页间。从屈原写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开始,从庾信写下“树树秋声,山山寒色”开始,从马致远写下那首著名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开始,秋天就有了另外一种形式。她不仅仅是时间的概念,我们古老中国的秋天,其实住在诗行里,住在文字里,住在游子绵长的乡愁里。
⑦现在,在我看来秋天已是一种气象了,像一条流到开阔处的大河,像一座到了深秋的寒山,白云生处有人家。秋天也是一个放下成见的人,不再愤怒不再计较不再轻易害怕未知的人生。在秋天里,我愿意将心安放下来,将那些生命里的烦扰理清。我要只留下爱和深思,秋天到来的时候,我愿意是一棵落尽繁花的树。
20.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简析第②段的作用。(2分)
21.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①它们就氤氲开来,缭绕在心里。
②我们古老中国的秋天,其实住在诗行里,住在文字里,住在游子绵长的乡愁里。
22.联系全文看,作者读出了“秋天”的哪些内涵?(4分)
23.第⑦段中划横线的两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4.本文语言生动形象,试举一例并加以赏析。(3分)
20.答案:在内容上,点出秋天的美,表达出作者对秋礼赞的情感态度;在结构方面,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评分:每个方面1分,共2分。
21.答案:①每当秋风乍起,秋天来临之际,被封存在“我”的记忆里的秋天那种空荡、萧疏、让人伤感的况味就会在“我”心中复活弥漫,挥之不去。②“秋天”是中国古代文人伤感的季节,他们把秋天写进诗文里,抒发自己的悲凉情怀;秋天萧然寂寥的季节特征很容易引发古代游子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评分:意近即可,每句2分,共4分。
22.答案:①春华秋实既是对季节的赞美,更是对生命完美的向往;②秋天呈现出一种收敛的、沉静的、不事张扬和从容、祥和、处变不惊的静美;③秋天是一个关于文化和心灵的词汇;④秋天是一种开阔、浑厚、成熟的“气象”。
评分:意近即可。每个要点1分,共4分。
23.答案:示例:表现出作者追求一种淡然宁静的、超然物外的、洗尽铅华的心态,愿
意做一个胸怀宽广、荣辱偕忘、宽厚仁爱之人。
评分:扣住中心来表达,意近即给分。共3分。
24.答案:示例:例句 “岸边的苇丛,此刻有了花白的芦花,在秋风里摇曳,它们也是不急不躁的,一茎芦苇,就是一个悄然独立的思想者。”赏析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芦苇以人的情态,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秋天的芦苇呈现的宁静之美。
评分:共3分。只答出例句不得分。其他答案酌情判分。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