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②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旧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选自《风筝》
13.第①段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小兄弟非常喜欢风筝?(2分)
14.“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
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请你想象一下,“我”此时会怎样想?(3分)
15.联系上下文,对“我”的做法做出评价。(3分)
13.答案:“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评分:共2分。
14.示例:“我心里充满了得意……”
评分:3分。言之有理即可。
15.答案:“我”的粗暴、霸道做法伤害了弟弟, 对弟弟进行了精神虐杀,这是错误的。但“我”善于自我反省,想通过自己的一些做法弥补自己的过错,这是值得肯定的。
评分:每一点1分,答对两点得3分,共3分。
映山红
①暮春,在江南水乡的庭院,竟邂逅映山红。它被安置在方丈之地,前有池后有石,左有梅竹右有庭廊,草丛、紫藤等占满了它周围的空间。它在这闹市之中小巧玲珑的人造景观中作着陪衬,作着点缀,作着阳春白雪中不显山不露水的一个音符。修剪整齐而丛密的绿叶间开几朵暗红的喇叭花朵,中规中矩,小心翼翼,含蓄内敛,不事张扬。那几个含苞欲放的骨朵,正按部就班地耐心等待,等首批花凋谢后它再绽放。
②我禁不住几分悲哀,想起家乡大别山的映山红。那本是狂野奔放的花,映着云霞燃着激情红透春末夏初季节的花。
③春分已过,大别山漫山遍野是映山红的天下。那殷红的骨朵,点点滴滴,洒遍群山,宛如一场红雨,又像点点音符,滴在五线谱上,奏响春之歌。灌木的嫩芽像雀舌,和煦的春风像软绸。
④一场春雨,几阵春风,那花朵仿佛一夜醒来,还带着昨日的梦,站在你面前。崖畔上,沟坎旁,道路边,一两株,三五朵,倒挂着,斜倚着,亭亭直立着,含露乍开,笑脸迎人,仿佛一支优美的晨曲,一首抒情的小诗,又像少女微笑,像来自远方的亲切的问候……
⑤清明后,再几番春雨,它便排山倒海卷着红潮来了。山岭上,沟谷里,万绿丛中,一丛丛,一簇簇,一片片。有的红得热烈,像着了火;有的红得娴静,临之而不惊;有的质朴,像土生土长的乡下姑娘;有的娇艳,像浓妆艳抹的城市小妹。无论哪一种红,从地底下红出来,从心里头红出来,大大方方,端端正正,朴朴实实,以它的纯情和本色保你如痴如醉。此时,假如你乘车进山,会看到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如云,如霞,如诗,如歌,如铁扇公主挥火焰山,火苗呼呼作响,如十万八千天女洗罢脸,对此齐倒胭脂水。汽车在无边花海中追波逐浪,心在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真觉得飘飘欲仙。假如你乘船从水库进山里,几十里碧水,水上万山红遍,水下倒映群山,山上的红映在水里,水下的红映在天上——水上水下俨然一个红彤彤的世界。
⑥映山红学名杜鹃。“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相传望帝化鸟,杜鹃啼血,是杜鹃鸟啼出的血把它染红了。民间流传许多关于它的悲剧故事。相传一位狠心的晚娘叫亲生儿子和前妻之子同去深山种芝麻,芝麻发芽以后才能回家,她给亲生独生子一颗生芝麻种,粒小,给前妻之子一颗熟芝麻种,粒大。不料途中亲生儿羡慕哥哥的种子大,要和他换,忠厚的哥哥答应了。后来自然亲生儿永未回家,这晚娘伤心而死,魂化杜鹃鸟,夜夜泣血,染红杜鹃花。在大别山的深山里,野岭密林中独户人家,春天的后半夜,万簌俱寂,每每梦醒,山泉潺潺,松涛瑟瑟,下弦月临窗,总能听到屋后古树间凄凉哀怨的杜鹃鸟叫声——“我,儿,错过!我,儿,错过!”夜夜达五更,寡妇起彷徨。“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这声音,白居易听过,文天祥听过,迁客骚人,游子思妇,无不闻此心惊肠断。
⑦映山红性脆,上山打柴,几乎所在的树条都能拧弯来做捆柴的“腰带”,惟独映山红不能——一拧就断,宁折不弯。近年它的根被做成各种艺术造型的根雕,装点了人们的生活,但它的花叶装饰小区,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它是随打工的人一道进城的,还是江南土生土长的呢!
⑧热情纯朴、充满悲剧情调和平民色彩的映山红啊,虽时过境迁却似曾相识。久别重逢,触景生情,不由人不感慨。
20.通读全文,说说江南水乡庭院中的“映山红”和家乡大别山的“映山红”各有什么特点。(4分)
21.文章题为《映山红》,第⑥段却宕开笔墨写杜鹃鸟的故事以及“迁客骚人”对杜鹃鸟引发的种种感慨,谈谈你的理解。(4分)
22.从表情达意方面简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
23.本文语言形象生动而富有表现力,试举一列并赏析。(4分)
20.答案:江南水乡庭院中的“映山红”:中规中矩,小心翼翼,含蓄内敛,不事张扬。家乡大别山的“映山红”:狂野奔放,燃着激情,充满活力。
评分:每个要点2分,共4分。
21.答案:映山红学名杜鹃,因同名而写到杜鹃鸟,叙其感伤凄凉故事,再引出迁客骚人的有关杜鹃鸟诗句,环环相扣,承接自然。这样写,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氛围,丰富了文章的思想内涵,也增加了作品的人文底蕴。
评分:意近即可,共4分。
22.答案:示例:作者在文末触景生情,点明映山红的内在品质,使主旨更加鲜明突出,是前文映山红极尽赞美的归结和升华。
评分:意近即可。共4分。
23.答案:示例:例句 那殷红的骨朵,点点滴滴,洒遍群山,宛如一场红雨,又像点点音符,滴在五线谱上,奏响春之歌。赏析 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殷红的骨朵比作红雨和音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映山红刚刚开放时的情状,表现了作者对映山红的喜爱之情。
评分:共4分。只答出例句不得分。其他答案酌情判分。
孔乙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 “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选自《孔乙己》
13.“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四次,试分析其作用。(2分)
14.“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一句中的“仍然”一词表现出掌柜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2分)
15.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孔己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的妙处。(4分)
13.答案:在别人眼里,孔乙己竟然比不上十九个铜钱,表明了无足轻重的地位,同时暗示了孔乙己命运的变化。
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2分。
14.答案:掌柜听说孔乙己被打折了腿,有可能死了的消息后,并没有震惊和同情,而是继续慢慢地算他的账,表现了他麻木与冷漠的心理。
评分:2分,意对即可。
15.答案:从结构上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内容上看,既写出了孔乙己无足轻重的社会地位,更巧妙地揭示了人情的冷漠和世态的炎凉。
评分:每个要点2 分,共4分。
独 处
涂华
①在一次聚会的闲谈中,一位朋友大姐曾这样感慨,她说,就算十天内没有人和我说话,我也不会感觉到寂寞。说这番话的时候,大姐一脸的安宁与祥和。我相信大姐的心态,在我眼里,她始终是一位精神丰沛,心灵富足的知识女性。徜徉在自己情趣爱好的世界里,和灵魂对话,与思想共鸣,倾听生命自身的声音,我想,这就是大姐从容的心境吧。
②面对日渐喧嚣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难耐寂寞,害怕独处。只要是一个人的时候,他们就会无所适从,百无聊赖。我的一位男同学曾跟我说,他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电视打开,哪怕不看,也让它响着,一直到睡觉为止。还有些人,只要有闲暇时间,必定要找个地方去消遣。他们的日子好像过得十分热闹,其实,这正是内心空虚、思想空洞的表现。
③人的生理构造决定他所得到的物质享受必然有限,而惟有珍视心灵生活才能让自己精神的疆域无限宽广。
④“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格言。
⑤当我们拥有越来越多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时,你就会发现,安静是一种美好的状态,孤独是一种心灵的享受。
⑥安静时,给自己一份闲适和淡泊:孤独时,给自己一份沉思和遐想。
⑦在人们越来越崇尚以热闹繁华为外部特征的生活时,能够独处就变成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有赖于自身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还来自于对生命对生活真诚的热爱。一颗饱满的灵魂,才会在思想的天际间喷薄跃动,纵横驰骋。
⑧喜欢独处与一个人的性格无关,却与品位相联。爱好独处的人同样也可以是性格开朗,交友广泛的人,但是素养决定他们无论怎样与别人交往,都葆有自己心灵的空间,独处始终是他们生活的必需。
⑨如果说把独处时光看做是一种享受,那么它必定是有心灵参与的。只有注重内心的宁静和充实,才会感悟到孤独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境界。
⑩“水静由明而旷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界,万物之静也。”一个人只有内心安静下来,才能心境澄明,神思通达,故而,宁静应是获得独处意境的前提。如果一个人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他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也会惧怕孤独的来临。只有树立坚实的自我,才会在这个世界上有他精神的坐标。
⑾独处,是给心灵一个休养方式。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让我们承受太多的压力和负荷,我们的心灵也需要缓解和释放。独处和沉思便是一种心灵的沐浴,激浊扬清后会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
⑿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包括写作、阅读、绘画、艺术欣赏等,这些皆依赖于独处时的环境和氛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这恰恰说明真正的美孕育在静寂和孤独中。
⒀作为圣人先贤的庄子,于虚静中挥洒着他的逍遥,于达观中实现着自我的超越,“独与天地精神共往来”。心随境走,神随意游,庄子给了我们心灵的彻悟,只要浸润其中,感知这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也就真正洞悉了万物之理。
⒁独处能为我们营造一片心灵的天空,惟愿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共往来”的思想精髓能成为我们心中翱翔的翅膀,迎风而旋,伸展羽翼,承载我们的精神永远飞扬!
21.文中说“独处是一种享受”,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有哪些心灵的享受。(4分)
22.选文第②段问什么写自己男同学以及有些人害怕独处的表现?(3分)
23.简析结尾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3分)
24.本文语言含蓄蕴藉,哲理性强。试举一例并加以赏析。(3分)
25.“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阅读本文后,你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独处人群的生活状态有哪些新的认识。(3分)
20.答案:作比较 示例:文中多处将原子弹爆炸对树木及人类的危害作比较,突出树木对抗灾难的能力之强,警示人们要尊重自然,珍惜和平。
评分:说明方法、举例各1分,效果分析2分。所举例句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21.答案:①获得一份闲适和淡泊、沉思和遐想。 ②内心的宁静、充实。③心境澄明,神思通达。④修养心灵,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
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4分。
22.答案:将男同学以及有些人内心空虚、思想空洞的表现与大姐从容的心境相对比,突出了惟有珍视心灵生活才能让自己精神的疆域无限宽广,独处是一种心灵的享受。
评分:每个要点2分,共4分。
23.答案:内容上:升华主题,表达希望人们能于独处中获得心灵的彻悟和精神的涵养的愿望。结构上:呼应上文。
评分:每点2分,共4分。
24.答案:例如“喜欢独处与一个人的性格无关,却与品位相联。”这句话语言简练,含义丰富。既点出了“独处”与“孤僻”“孤独”的区别所在,又表达了“独处”是一种精神修养,只有素养好,品位高的人才喜欢“独处”,葆有自己心灵的空间,使“独处”成为他们生活的必需的观点。可谓言简意丰,韵味无穷。
评分:举例恰当,分析出语言的哲理性即可,共3分。
25.示例:“留守儿童”可在独处中坚实自我,获得精神的独立和一定的自理能力。
“空巢老人”可不受外界及儿女干扰,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注重精
神修养,过有意义、有追求的老年生活。
评分:答案新颖合理,有独特见解即可,共3分。
①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②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你们可以想像,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
③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④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⑤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⑥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⑦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⑧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
13.根据选文概括“我”心理的变化。(3分)
→ 平 静 → →
14.在“我”的眼里,那一天的韩麦尔先生与平常有什么不同?(3分)
15.第⑦段“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4分)
13.答案:心慌 难过 懊悔
评分:每空1分,共3分。
14.答案:①平常他总是拿着戒尺紧敲,今天安安静静地;②“我”上学迟到,先生没有批评“我”,而是很温和;③先生今天的穿着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的衣帽。
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3分。
15.答案:这句心理独白独立成段,并且加上感叹号,突出地表现这句话在小弗郎士的感情上引起了强烈共鸣和反响,推动了“我”对学习法语态度的巨大转变。
评分:每个要点2分,共4分。
香山看叶
郑云云
站在幽静的山谷里,仰头望树,不见红叶。
阳光应当在山外什么地方朗朗照着。那里游人一定如织,红叶也应灿烂如花。正是好秋天气,阳光如游人,谁肯辜负红叶之美?
然而还是这里好,我喜欢这无人的山谷。真要看叶,哪能在热闹的去处?树儿本是世界上最淡泊平和的物种,而我们是人类中甘愿孤独的一群。惟有在静默中的彼此凝望,才能互相明察各自的蜕变。
秋风吹起,很凉很凉,是第几阵秋风?想不分明。只是身上的感觉超常敏锐起来。自知我在看叶,叶亦在看我,举手投足之间,都仿佛在叶无言的包围之中。其实,我是知道树的心思都在叶里了。那是树的眼睛。树木用它们望着四季轮回,望着世间万象,望着风雨晨露日升日落,望着一群又一群灰喜鹊在夕阳下归巢。
如潮的人群,在山外涌来涌去的观赏红叶。人群中的红男绿女,有几人能读懂枫叶之美?
山谷中的老枫树伸开它依然绿着的手掌,每一片叶如今又成了它的手掌,成千上万的树叶令我想起大慈大悲的千手guān yīn 。然而它们不是guān yīn ,是树,所以我才能听见它们善意的调配和嘲笑:人类是如何经受不住疼痛啊,这么年轻就失去了感动和生命的能力,只会跻身于热闹以求麻木和消解生命的疼痛,是多么愚不可及的一群!
心惊于树的嘲弄,却不得不承认骂得好!
其实,叶红叶绿,关卿何事?
明眸皓齿的我们,心已粗糙苍老;而历经沧桑的香山之枫,该是经历了多少次生命的大恸,却依然维护住青翠年轻热烈的心。岁岁之秋,红叶染山,那份生命的高贵,无法与人言说。 回回看见外貌已惨不忍睹的老树,在春天里依然我行我素地绽放出青翠绿芽,内心便感动不已。惟有树了,惟有扎根于土的大树,才能有这般的英雄气。
而在深秋的风中缓慢旋落的红叶呢?
我想起京戏舞台上那出美艳惨烈的“霸王别姬”。身着红裳的虞姬决断地横抹一剑,便在生命的舞台上轻盈深情的旋转着旋转着,恰似一片红叶,在命运的风中缓缓着地。但求以一己的美丽消亡,换取爱者的生之路。那一片红裳,濡湿了古今英雄泪!真正是天地为之动容的永恒一幕。接下来便是乌江自刎。至此,树们又该嗟叹人类的脆弱了。“无颜见江东父老”,难道如此便有颜见虞姬之魂?李易安可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为项羽的赴死击掌赞叹,但虞姬呢,那一片红裳,算不算白白落地?
我们为什么竟不如树?
山谷中,枫叶还绿着。走出山谷,不见枫,却见高坡上红艳艳一棵树。鲜红的叶,像一条条红鱼在风中游动;鲜红的果,大如握拳,在晚秋的艳阳天里一颗一颗如倒挂的金钟。蓝天上,风吹响,山谷口,我惊异地站立。
那是柿树。北方的柿树。
树的根部一圈黑乌乌的伤痕,那是与野酸枣树嫁接时留下的伤痕。野柿树的果其实又小又硬如枣核般,北方所有的柿树,都必须经过这样的嫁接才能结出你所见到的艳如金钟般的果。我默然。心想也只有树了,只有树才能承受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生命被腰斩的大恸,柿树可还记得分明?它以晚秋中超凡脱俗的美艳,试图向我证明什么?
我望树,树亦望我。蓝天若水,红叶如鱼。我听见有金属的音响,一阵阵穿越了山林。
21.结合具体语境,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妙处。(4分)
①正是好秋天气,阳光如游人,谁肯辜负红叶之美?
②回回看见外貌已惨不忍睹的老树,在春天里依然我行我素地绽放出青翠绿芽,内心便感动不已。
22.文章题目为“香山看叶”,文章为什么用了大量篇幅写香山之树?(3分)
23.文章说“我们为什么竟不如树?”,结合全文,树有哪些高出人类的地方?(4分)
24.文章主要是写香山的“枫树”,文中却穿插了“霸王别姬”的故事及“北方的柿树”,为什么?(2分)
25.文章最后一段生动而富有韵味,试作简要赏析。(3分)
21.答案:①“辜负”运用了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阳光尽力奉献温暖的的热情,也衬托出红叶的美丽迷人,表达出作者的赞赏之情。②“我行我素”本是贬义词,“不管人家怎样说,仍旧按照自己平时的一套去做”。这里是贬词褒用,赞美树不畏外界环境的艰难而坚强不屈的品性及顽强的生命力。
评分:意近即可,每个加点词2分,共4分。
22.答案:因为叶是“树的眼睛”,“看叶”也是看树, 叶和树是一个完美的生命体,共同昭示着一种顽强向上的精神,共同引起作者关于人生的思考。
评分:意近即可,共3分。
23.答案:①树是世界上最淡泊平和的物种。②树能经受住疼痛,永葆感动和生命的能力。③树虽经历了生命的大恸,却依然维护住青翠年轻热烈的心,保持生命的高贵。④树能承受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在晚秋中展现超凡脱俗的美艳。
评分:概括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共3分。
24.答案:①秋风中缓慢旋落的“红叶”与“虞姬”,二者都以自己的美丽消亡来换取“爱者的生之路”,联想自然贴切,耐人寻味,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和意蕴,更富感染力;②“柿树”对于“枫树”则起到了衬托的作用,更加突出了树的英雄气概和顽强精神,共同表达了主题。
评分:第一个要点1分,第二个要点2分,共3分。
25.答案:示例:“蓝天若水,红叶如鱼”,红叶,一个意蕴丰富的形象,用它那最经典、最热烈的红色,绘出了人生之旅中最亮丽的风景。“我听见有金属的音响,一阵阵穿越了山林”,采用了化虚为实的写法,表达了对树的百折不挠、顽强抗争精神的由衷赞美。
评分:意近即可,共3分。
①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的巡警,端着一个筛子,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四下里一片寂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的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都没有。
②“好哇,你咬人?该死的东西!”奥楚蔑洛夫忽然听见叫喊声。“伙计们,别放走它!这年月,咬人可不行!逮住它!哎哟……哎哟!”
传来狗的尖叫声。奥楚蔑洛夫往那边一瞧,看见商人彼楚金的木柴场里跑出来一条狗,用三条腿一颠一颠地跑着,不住地回头瞧。它后便跟着追来一个人,穿着浆硬的花布衬衫和敞着怀的坎肩。他追上狗,身子往前一探,扑倒在地下,抓住了狗的后腿。又传来狗叫声,还有人的叫喊:“别放走它!”有人从商店里探出头来,脸上还带着睡意,木柴场门口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③“仿佛出乱子了,长官!……”巡警说。
④奥楚蔑洛夫把身子微微往左边一转,迈步往人群那边走过去。在木柴场门口, 他看见那个敞开了坎肩的人举起右手,把一个血淋淋的手指头伸给那群人看。他那半醉的脸上现出这样的神情:“我要揭你的皮,坏蛋!”就连那手指头也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奥楚蔑洛夫认出这个人是首饰匠赫留金。这个案子的“罪犯”呢,坐在人群中央的地上,前腿劈开,浑身发抖——原来是一条白毛的小猎狗,脸尖尖的,背上有一块黄斑,它那含泪的眼睛里流露出苦恼和恐惧。
⑤“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奥楚蔑洛夫挤进人群里去,问道,“你在这儿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是谁在嚷?”
⑥“长官,我好好地走我的路,没招谁没惹谁,……”赫留金开口了,拿手罩在嘴上,咳嗽一下,“我正跟密特里•密特里奇谈木柴的事,忽然,这贱畜生无缘无故就咬了我的手指头咬一口。……您得原谅我,我是做工的人。……我做的是细致活儿。这得叫他们赔我一笔钱才成,因为也许我一个星期都不能用这根手指头了……长官, 就连法律上也没有那么一条,说是人受了畜生的害就该忍着。要是人人都这么让畜生乱咬一阵,那在这个世界上也没个活头了。”
——选自《变色龙》
14.第①段文字中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3分)
15.作者运用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赫留金?你认为赫留金是怎样一个人?(3分)
16.第④段文字中对小猎狗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14.答案:交代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经济凋敝,生意萧条;同时与后面不久就聚了一群人形成对比。
评分:每个要点2分,共4分。
15.答案: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赫留金是一个无所事事、无聊庸俗、自私贪婪、欺软怕硬的底层小人物。
评分:第一小题1分,第二小题2分,共3分。
16.答案:通过对小猎狗形象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这只可怜、无故小狗的同情。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捕蝶者
筱 敏
①你痴迷于捕蝶事业。
②你爱蝶,研究蝶,珍藏蝶。你自信你是蝶的知己,蝶亦恍惚成了你的生命,你甚
至反复地梦过化蝶了。
③你备好捕蝶网,这种网轻、软、纤维细而滑,不易损伤蝶翼及其鳞片。你把必备的工具缚在腰间:采集盒、三角纸袋、记录本、铅笔、剪刀、镊子,还有毒杀蝶类的广口瓶。你把呵护美丽的一切都想得极其周密,你是受过专业训练的。
④你出发去捕蝶,你去往原野、山林、洲屿的幽寂处寻捕蝶中珍奇。蝶在你眼前飞舞。看那蛱蝶,多美!但比不上凤蝶:翅表斑斓七彩,通身闪耀灿烂的金属光泽,飞舞时异彩耀目,体态优雅,尾突飘逸,如飘带,似轻丝,当风起落,若仙若幻。
⑤你的捕蝶网在操纵你了,神助一般的手感。迎头下网,追尾兜网,网网必有所获。手腕轻抖扭转纱网,封死网口,网中的精灵徒然挣扎,在你手中逃脱的可能已经是零。
⑥隔着纱网,你清楚地看到你的猎物的处境,清楚地辨别出它们的价值。你一手轻提网底,小心翼翼取出那只眼蝶或蛱蝶,将它两翅朝后并拢,像它停在叶间歇息时的样子,然后用手指在其胸肌上轻轻一捏,非常之轻,然而必须是致命的,你要保持它外观的完整。你感觉到那里有不可挽回的破裂声,这声音除你与它之外,连片刻之间与它双飞双栖的情侣也不能听见。你用质地柔软光滑的三角纸袋把它装好。
⑦若是命运垂青于你,竟然遇到太珍稀的,太宝贵的,你就应该颤栗了:一只刚刚出蛹的新蝶,双翅还是润湿的,鳞片鲜丽,纤尘未染,就在你的网里。你激动得几乎昏厥,眼窝潮热,倚着树干大口吸气。你果断地启用了你的毒瓶。它即刻就不动了,即刻。这造物的绝世精灵,连挣扎的瞬间也没有,它完美如初。
⑧你曾经想过生与死的问题吗?从前有一位远方的诗人,悲恸于另一位诗之精灵被凌虐,他要与帝王谈谈生与死的问题,那就像被你捕获了的这蝶之精灵的伴侣,竟从逃亡之路返回来,停在你的环罗纱网之上,要与你谈谈生与死的问题。你们能以什么方式交谈呢?
⑨你想谈谈美,谈谈你全身心的珍爱,谈谈你的贡献和牺牲。这是你的zōng jiāo ,你坚信这是世上惟一的zōng jiāo ,决然的美和决然的虔诚。什么是生命的意义?成为一个珍稀标本名扬世界,还是默默耗损掉美丽终老山林?
⑩你隐身树丛等了许久,那只精灵的伴侣到底没有回来。
⑾你想着毒瓶内的那只蝶,你急不可耐,取出一支细小的钢针,自蝶的胸背中央插入穿透,将它固定在凹槽内的软木条上。蝴蝶有没有心脏?你是专家,这你清楚。如果有,这一针正好就从它的心脏穿过。谁会听到那破裂之声?
⑿现在,趁它的翅膀还未僵硬,你用拨针轻轻将它们左右展开,使前翅的后缘与身体成直角,后翅前缘脉与前翅的后缘相称。那宽大透明的翅膜何等完美,翅膜内贯穿的纵脉以及横脉,惟上帝之手能创造出来。刚刚羽化成蝶,还没来得及振翅,还没有经风吹拂。鳞片呈砌瓦状密密排列在翅膜之上,洁净,流利,鲜亮,没有丝毫磨损。在你的展翅板上,你用拨针为它展翅,是它平生第一次的展翅,也是最后一次的展翅,这或许就叫做永恒吧?它娇艳的色泽之上,覆过一层银质的灰色,像是由外而内镀着溪涧的月光,也像是由内而外渗着绝世的悲伤。
⒀你用拨针将蝶的触须拨正,左右对称摆在头的前方,轻轻把长纸带压覆过蝶翅的基部及外缘,远远用虫针固定好。这是一个绝好的标本。在你珍藏的标本盒里,它将走遍世界,赢得无尽的惊叹。它将永远栩栩如生。它价值连城。它属于你。
⒁现在你掏出记录本,书写编号、采集地点、时间、海拔高度、采集人……蝴蝶名称那一栏你空着。空着!午时的太阳穿过林木,在你周边溅起一道道光芒,像在布置一个祭奠。这是蝶类专家最辉煌的时刻,你感觉自己如同帝王。那一栏空着,那意味着这绝世的精灵将以你的名字来命名。
⒂那位远方的诗人来了,带一个很瘦很长的影子,现在他要与你谈谈生与死的问题。是生与死,而不是美、价值或声誉。
20.通读全文,说说捕蝶者自信是“蝶的知己”,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3分)
21.按要求完成下列词句的赏析。(4分)
①“它即刻就不动了,即刻。”句中连用两个“即刻”,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②品析句子:“午时的太阳穿过林木,在你周边溅起一道道光芒,像在布置一个祭奠。”
22.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色,试写出两点并简析其作用。(4分)
23.文章第⑿段不惜笔墨,极力描写蝴蝶的完美,段末又说“由内而外渗着绝世的悲伤”。这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2分)
24.结合文章内容及自己对生命的思考,谈谈作者安排“诗人”与“捕蝶者”谈“生死问题”这一情节有何用意。(3分)
20.答案:①极其周密的捕蝶准备;②为捕蝶跋山涉水③对蝶种类的谙熟④捕杀各类蝶运用不同方法⑤精心细致制作蝶标本。
评分:写出其中三个要点即可得满分。每个要点1分,共3分。
21.答案:①答:两个“即刻”表明捕蝶者的毒瓶毒气之强,蝴蝶被残杀之快,也表现了我震惊的心理。②通过环境描写,暗示捕蝶者以残杀生命来彰显辉煌,用“祭奠”一词,表达了对生命逝去的哀伤。
评分:意近即可。每个句子2分,共4分。
22.答案:①本文采用第二人称,能拉近读者与文本的距离,便于作者与捕蝶者直接对话,易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②多用问句,如“什么是生命的意义?成为一个珍稀标本名扬世界,还是默默耗损掉美丽终老山林?”看似平白的诘问,引起读者的思考。表现出作者对捕蝶者漠视生命,不动声色的戕害生命行为的谴责之情。
评分:每点2分,共4分。
23.答案:不矛盾。作者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作者极力描写蝴蝶的完美形象,更能表现出对蝴蝶生命逝去的悲哀,对捕蝶者扼杀生命的愤慨之情。所以段末又说“绝世的悲哀”。
评分:意近即可,共2分。
24.答案:示例:表达了作者对捕蝶者为追求美、声誉等外在价值而扼杀生命的行为的愤慨之情,揭示了生命至上的主旨。
评分:第一要点1分,第二个要点2分。意思符合即可,共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