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之莲
(1)偶尔在人行道上散步,忽然看到从街头延伸出去,在极远极远的地方,一轮夕阳正挂在街心的尽头,这时我会想:如此美丽的夕阳实在是预示了一天即将落幕。偶尔在某一条路上,见到木棉花叶落尽的枯枝,深褐色地孤独地站立在街边,有一种萧索的姿势,这时我会想:木棉又落了,人生看美丽木棉花的开放能有几回呢?
(2)偶尔在路旁的咖啡座,看绿灯亮起,一位衣着素朴的老妇,牵着衣饰绚如春花的小孙女,匆匆地横过马路,这时我会想:那老妇曾经是花一般美丽的少女,而那少女则有一天会成为牵着孙女的老妇。
(3)偶尔在路上的行人陆桥站住,俯视着陆桥下川流不息、往四面八方奔窜的车流,却感觉那样的奔驰仿佛是一个静止的画面,这时我会想:到底哪里是起点?而何处才是终点呢?
(4)偶尔回到家里,打开水龙头要洗手,看到喷涌而出的清水,急促地流淌,突然使我站在那里,有了深深的颤动,这时我想着:水龙头流出来的好像不是水,而是时间、心情,或者是一种思绪。
(5)偶尔在乡间小道上,发现了一株被人遗忘的蝴蝶花,形状极像凤凰花,却比凤凰花更典雅。我倾身闻着花香的时候,一朵蝴蝶花突然飘落下来,让我大吃一惊,这时我会想:这花是蝴蝶的幻影,或者蝴蝶是花的前身呢?
(6)偶尔在山中的小池塘里,见到一朵红色的睡莲,从泥沼的浅地中昂然抽出,开出了一个美丽的音符,仿佛无视于外围的污浊,这时我会想:呀!呀!究竟要怎样的历练,我们才能像这一朵清净之莲呢?
(7)偶尔……
(8)偶尔我们也是和别人相同地生活着,可是我们让自己的心平静如无波之湖,我们就能以明朗清澈的心情来照见这个无边的复杂的世界,在一切的优美、败坏、清明、污浊之中都找到智慧。我们如果是有智慧的人,一切烦恼都会带来觉悟,而一切小事都能使我们感知它的意义与价值。
(9)在人间寻求智慧也不是那样难的,最要紧的是,使我们自己有柔软的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知悉它的意义。
(10)惟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惟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惟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惟其柔软,我们才能超越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
(11)柔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
(12)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
(13)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原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
(14)且让我们在卑湿污泥的人间,开出柔软清净的智慧之莲吧!
16.请从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找出与文中第六段画横线部分意思相近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答:
17.请以“妈妈的爱”为表述对象,仿照下列语句写一段话:(3分)
柔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
答:
18.请结合全文,理解题目“清净之莲”中“清净”一词的含义。(4分)
答:
19.请简述你对“且让我们在卑湿污泥的人间,开出柔软清净的智慧之莲吧!”这个语句含义的理解。(4分)
答:
[7f207027a4a56edd.jpg]
流泪的花生米
李秀丽
⑴那年,爸妈因为工作忙,不得不将我送到乡下奶奶家,因此我只能在乡下学校上学。离开了熟悉的校园和同学,我的心里满是不舍和委屈。
⑵到村口,黄昏的光影正一圈圈落下。远远的,一个瘦小的身影在翘首企盼,是奶奶。
⑶其实,我老远就看见奶奶了,却并没有像往常一样飞奔过去,只是沮丧地托着双腿,一步一步往前挪。近了,奶奶认出是我,忙挪着小脚,紧着碎步,晃晃悠悠朝我走来。脸上洋溢的笑,像一朵秋天盛开的菊。
⑷回家路上,奶奶高兴地说个不停:“乖,奶奶给你买了新书包;乖,奶奶泡了你最喜欢吃的醉花生……”奶奶一直唠叨,我却无心去听。脸上的笑,像所剩不多的牙膏,越挤越少。后来,我干脆加快了脚步,一个人闷着头朝前走,全然不顾奶奶的心情。
⑸这座小小的村子,我一点也不陌生。每年夏天,都要来小住,我很喜欢吃奶奶做的充满乡野味的饭菜,尤其是醉花生。
⑹“醉花生”是我起的名字,其实,就是香醋花生。花生是自家地里长的,播种,收获,晾晒,储仓,尽染了四季的况味。待食用时,一颗一颗精挑细选,炸至金黄,佐以香醋、砂糖浸泡,再撒上一小撮香菜,就可入口享用了。
⑺嚼一粒在口,酸甜适宜,唇齿溢香。我常一边吃,一边黏着奶奶撒娇:“奶奶,我吃出您疼我的味道了,吃醉了。”奶奶的脸上顿时有喜悦的花开,一朵又一朵。
⑻可这次回家的心境异样,就连最爱吃的醉花生也提不起我的兴致。我把自己关进小屋,任凭奶奶怎样呼唤也不出来。小床上铺着崭新的床单,印着可爱的卡通图案,我躺在上面,泪如雨下。
⑼“乖,往后咱不读书了,奶奶天天给你做好吃的。”奶奶又来敲我的门,数不清是第几回了。“咱这儿也有学堂,不稀罕那城里的。要是刮风下雨咱就不去,没事儿,有奶奶给你撑腰……”
⑽“奶奶,你懂什么呀,就知道乱说。”我终于忍不住,“砰”的拉开房门,冲着奶奶大声吼叫。奶奶不恼,笑微微地把一个小碗捧到我面前,是我最爱吃的,醉花生。
⑾“不吃。”我“啪”的打翻了小碗,多日以来压抑的委屈终于爆发了。小碗跌出一声脆响,花生米滚了一地。奶奶一下子怔住,呆立门边,不知所措,眼里有泪花盈动。
⑿我也慌了神,眼泪像关不住闸门的洪水,汹涌而下。仿佛受了委屈的不是奶奶,而是我。奶奶立刻心疼起来,忙扯过衣袖,替我擦脸上的泪水,念叨着:“奶奶不好,奶奶不好,乖不哭。”
⒀后来,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也不知过了多久醒来,窗外,已是夜色稠密。我走出房门,见奶奶的屋里还亮着昏黄的光,就悄悄地走了过去。
⒁门闪了一道缝,奶奶还没有睡,倚着床沿,动也不动,目光呆呆地落在手上。手上,是一碗醉花生。
⒂我不由得心酸起来,眼前闪过这样一幕:孤寂的黄昏里,奶奶独自蹲在门外,一粒一粒捡起被我打落的花生。浑浊的泪,却一颗颗落下。
⒃第二天,我想找个机会跟奶奶说一声对不起。可是,奶奶依然高兴地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于是,我又打消了念头,没了勇气。
⒄我终究也没说出那声“对不起”,直到后来考上大学,直到工作,直到……再也没有了
机会。 (选自《博爱》2012年第11期)
20.请根据文意,写出“我”心理变化的过程。(3分)
离开爸妈和校园的不舍与委屈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到奶奶深夜难眠的心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品味语言。(5分)
(1)请从描写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赏析第⑶段中的划线句。(3分)
(2)第⒃段写“奶奶依然高兴得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为什么?(2分)
22.第⑸—⑺段插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23.如果岁月可以重来,奶奶端着一小碗醉花生在门前轻声地唤“我”,“我”还会冲着奶奶大声吼叫吗?请合理想象情景,并用形象的语言描绘“我”可能怎么做。(80——100字,5分)
20.(3分)回到乡下的沮丧、打翻小碗的慌张、未能向奶奶道歉的愧疚(每空1分,共3分)
21.(1)(3分)运用动作描写(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奶奶见到“我”的急切心情(2分)。或,运用神态描写(1分),把奶奶的笑容比作“一朵秋天盛开的菊”,表现奶奶见到“我”的高兴心情(2分)。
(2)(2分)因为奶奶不想让“我”看到她伤心而难过,表现奶奶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
22.(4分)插叙了奶奶做醉花生的过程以及“我”昔日享用时的乐趣(2分)。突出奶奶的勤劳、心灵手巧及对“我”的疼爱,同时也反衬出我此时的伤心(2分)。
23.(5分)示例:如果岁月可以重来,奶奶又在门前轻声地唤我,我一定会微笑着接过那碗醉花生。在布满余晖的小院里,与奶奶相对而坐。共赏夕阳渐落,鸟雀归巢,梧桐风细的风景,共品酸甜适宜、唇齿溢香的醉花生,共叙充满温情的乡村生活的点滴乐趣。(相像合理3分,语言生动形象2分,连贯1分,共5分)
阅读《门前三五步》(吴金良),回答问题(30分)
①门前三五步是他的活动范围。他渴望着能到远一些的地方去。可是,他用板凳走路。
②十岁的时候,一天,姐姐和她的同学要去春游。他倚在床上,瞪大了眼睛,叨念着:“姐姐,我也想去。”声音很低,姐姐却听见了。四目相视,他畏怯地躲开了姐姐的眼睛,低下头,像是做了什么错事,两只手在胸前绞呀扭呀。姐姐噙着泪,满足了他。这是他记忆中唯一的一次“远足”。
③看着人们骑着自行车去上班,看着人们飞跑着去追那将要起动的汽车,他的心,常常被那无可奈何的凄楚浸得发酸。偷偷地,他用力撑着板凳,想站起来,去跑、去跳,去追赶生活的节奏。但是,能力赶不上欲望的悲哀,每一次都那么深深地刺痛着他的心。
④修鞋的摊子摆在门口,他默默地守着它。垂着眼皮,悄悄地看着行人们的腿和脚。腿,脚,一双,又一双,健壮,有力。他多想也有这样的一双腿和脚呀!“哪怕只有一天,不,半天也够了。”他想。
⑤“师傅,给钉个后跟。”“谢谢您了,师傅。”是啊,一开口,人家就叫“师傅”。“要是知道了我站不起来,还会这么叫吗?”这么想着,他用围裙把双腿盖得严严实实的。
⑥呼啦啦,一群青年围了上来。是附近工厂的工人们。他认识他们。每天,他用那双呆滞的眼睛,迎他们来,送他们走。他紧张地抓住身边的板凳,要是来寻开心的,他准备干一场。
⑦“喂,师傅,我们的鞋都钉后跟。要皮的。”为首的坐在他面前的马扎上。捏住板凳的手松开了,他看见的是微笑。
⑧三个小时,他做了平时一天的活。收钱的时候,他额上挂满了汗珠儿,手都禁不住微微发抖了。
⑨最后一只鞋修好,青年们一涌而上。所有家什,眨眼间搬进了屋里。“干什么?你们干什么?”他张大了眼睛。“没什么,师傅,您也该有个星期日了。上公园,怎么样?”哦,原来如此!他又垂下眼皮:“我是个残废。”“今天我们过团日。”答非所问。
⑩ 他“登”上了万春亭。天,地,万物,这世界可真大,真美!他觉得自己要飞起来了。今天他又坐在这儿了,深情地望着行人们的腿和脚。他的活动范围,还是门前的三五步。
8.小说写了附近工厂的青年工人们和“他”之间的哪些事情?(4分)
9.文中有一处环境描写,请将她找出来,并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6分)
10.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1)“‘要是知道了我站不起来,还会这么叫吗?’这么想着,他用围裙把双腿盖得严严实实的”依据中“盖”字,有什么作用?
(2)“偷偷地,他用力撑着板凳,想站起来,去跑、去跳,去追赶生活的节奏。”句子中接连用了三个“去”字,有什么作用?
11.青年工人们是从哪两个方面关心残疾人的?(6分)
12.当今社会高速发展,国家也日益强盛。但是我们身边也存在很多弱势群体,文中就描述了一个残疾人的心理状态。的确,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他这样的弱者,请结合文章内容,练习实际谈谈你对弱势群体的看法。(6分)
[c2ada614a4a25510.jpg]
回家的敲门声
①每一个夜晚的来临,一听到我下班回家叩打门环的声音,父母便像赛跑一样一前一后争着为我开门,总怕被对方抢了先。
②母亲的脚步细碎而轻柔,父亲的脚步则如重锤般有力,跺得地面“咚咚”直响。因此尽管母亲非常的努力,但总是比父亲慢半拍,为我开门的似乎永远都是父亲!有时候母亲也会站在父亲身后大声的嗔怪:“平时让你干点事,你磨磨蹭蹭慢慢腾腾的,一听到儿子回来你跑的比兔子都快!”父亲此时总是呵呵的憨笑两声,但并不驳斥母亲的话。
③门在开启的瞬间,我照例能听到两声一高一低苍老而亲切的问候,随后老两口就像勤务员似的一人给我推自行车,一人帮我拿包,让我尽享“领导”般的待遇。就这样,父母一前一后紧紧相随的身影,或重或轻的脚步声,或高或低的问候声一直伴随我走过了一年又一年……新|课 | 标 |第 |一| 网
④后来为我开门的只有父亲一个人了,因为母亲病了,她已经彻底失去了与父亲竞争的能力,腿脚已不太灵便的她大多数时间里只能坐在床头迎接我的归来,目送我的离去,而我也很难听到母亲那风风火火细碎而轻柔的脚步声了。
⑤母亲久治不愈的病带走了父亲很大一部分活力,他的脚步声不再像重锤般的有力而变得有些迟缓了。除了他亲切的问候,温和的眼神未变,父亲脸上的皱纹已增加了很多,头上的白发也增加了很多……
⑥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父母对我的依恋似乎更浓更深了。有时晚上加班回家迟一些,父亲便携着孱弱的母亲在街口翘首以盼、望眼欲穿的看着儿子来时的路……大老远我就能看到昏黄的路灯下站着两个互相搀扶着的老人雕塑般静静的、久久的凝视着远方,他们灰白的头发不时被风吹起,来回飞舞……我知道那是父母在等我回家。
⑦虽然我不知道他们究竟等了我多久,但我肯定想像得出从家到街口,他们已经进进出出很多遍了。很可惜,那时候我并没有任何的感恩之心,丝毫也没有,我只是觉得做父母的都是这样。
⑧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进大门我发现门口忽然多了一把椅子,起初我很奇怪,不知道椅子放在这里究竟有何用?后来我知道了椅子是父亲放在这里的,是他专门坐在这里等着为我开门的。父母亲年纪都大了,耳朵都有些发沉,母亲怕我敲门时他们听不到,便建议父亲在门口放一把椅子,快到我回来的时间,父亲便坐在这儿等着我的敲门声……
⑨再后来,我结婚了,回家的次数渐渐少了起来,但是放在门口的那把椅子却始终未动,我曾经几次想把椅子搬走都被母亲拦下了,母亲说:“椅子就别动了,你爸爸已经习惯坐在那儿了!”不知怎的,我的心猛然动了一下,我知道父亲的习惯是因为我养成的。
⑩如今我在离家比较远的地方工作和生活,一年之中回家的次数已是屈指可数,然而家门口的那把椅子居然还在……真的,我现在忽然很想哭,很想家,很想我的爸爸妈妈,我想回去看看他们。
⑪作为一名游子,虽然漂泊在外,沧海桑田已是平常事。但我又是多么的幸福,只要我的父母还在,在我身后始终会有一座温馨的港湾随时迎候我这叶小舟的归航……
17.【概括主要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18.【揣摩标题作用】通读全文想一想,文章以“回家的敲门声”为题有何好处?(2分)
19.【品析词语妙处】结合具体语境,试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①父母便像赛跑一样一前一后争着为我开门,总怕被对方抢了先。
②很可惜,那时侯我并没有任何的感恩之心,丝毫也没有,我只是觉得做父母的都是这样。
20.【分析写作技巧】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
21.【拓展思维空间】联系现实生活,请简要谈谈你读了本文后获得的启示。(3分)
17、本文主要写几个不同时期 “我”下班回家,年迈的父母听见敲门声迎接“我”回家的事情。(意对即可,2分)
18、既点明文章的中心,也是文章的行文线索。(2分)
19、①“总怕”表明听见敲门声后,父母都想为儿子开门的急切心理,体现出对儿子炽热的爱。(2分) ②“丝毫”起强调作用,表明儿子把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当作理所当然,根本没有感恩之心,体现儿子的深深自责之情。(2分)
20、通过肖像(外貌)描写,表现年迈父母在路灯下等候儿子回家的坚持与执着。(2分)新 课 标 第 一 网
21、示例一:作子女的,永远是父母心头的牵挂,无论身在何处,家永远是我们温暖的避风港。示例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关爱父母,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尽一份自己的责任,让父母感受到幸福。 (能结合选文主旨来谈,言之成理,表述流畅即可,3分)
男孩,别哭 (22分)
①门前有溪,稍远有河,但被山岭围绕着,村只得算山村。山村的孩子一天的时间多是在山里度过,而雨,说下就下,它才不管你回没回家。这样,很多时候我们必须遭遇晴出雨归的劫难。灿烂出门,颓丧回家,这是谁也不愿经历的,但很多事情,甚至包括人一生的命运,都是这种结局。又有什么办法呢?
②雨总是起于黄昏,当我们担着柴火走在蜿蜒山道上的时候,潇潇暮雨要么从后面赶上来,要么在前面截住你,想避都避不开。这时,心情就会像四合的暮色,突然黯淡下来。怎么不黯淡呢?肩上的担子这么重,家还那么远,路又这么崎岖。雨加重了肩上的担子,又阻碍了归路的脚步,透过雨幕,家就显得更加遥远难及。而雨,又不是平时活泼妙巧的那种,而是阴阴的、凄凄的,带点巫性,又带点魅气。
③ 印象最深的是10岁那年秋天,独自一人担着柴火走在黄昏的山路上,山雨沙沙从身后而来,像一张阴暗之网,一下子就将我罩进去了,那颗本来就因孤寂而伤感的心,便进而变得绝望。仿佛淹过我的不是山雨,而是令人室息的黑水。
④ 山雨打湿我的头发,山雨浸透我的衣服,山雨像黑寡妇赖在我的柴火里,要享受坐滑竿的感觉。柴火在肩上重若千钧,我把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双从右肩换到左肩,稚肩在与担子热烈切磋的过程中慢慢火辣,慢慢红肿。脚在山路上不敢停下来,一停就颤得厉害。终于一个趔趄,柴火从柴担两头滑落下来,柴担弹得老远。我一屁股坐在青石板上放声大哭。山雨沙沙无边,冷漠地下着,没半点怜惜之情,我哭得更伤心了。雨浇灭了我的哭声,在山中没有半点回音。群峰座座在雨中都一副事不关已的样子,我感到小小的自己被大大的世界完全给遗弃了。也就是从那一回起,我开始味喜茶苦,性倾情伤。
⑤我坐在青石板上,根本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只能把剩下的那一点力气也哭尽。父亲,我亲爱的的父亲,就在这时从山坳的拐角处出现了,他一下子把我从恐惧和绝望的深水区捞救上来。无法说出那一刻心中的感受,我只知道,那一刻他温暖的笑容会让我珍藏一辈子,感激一辈子。是父亲温暖的笑容给了我在这个世上继续前行的勇气,要不然我真会沿原路退离这个陌生的世界。
⑥嗨,男孩,别哭,我们回家。父亲对我吆喝道,然后像扶起一棵被雨淋趴的庄稼的那样将我扶起。
⑦男孩,别哭。二十多年后,当我脱口对自己儿子也说这话时,我才发现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竟是一种成长的标识。只是我儿子面对的不再是山雨带来的困扰。我怀疑父亲的父亲肯定也对父亲说了这四个字,而我儿子的儿子也将会在某个未知的时刻对他的儿子说出这四个字。后来我看美国著名的成长伤感片,题目竟就用了这四个字:《男孩,别哭》。只是里面的主人公没能跨越这道标识,死了。
18、①②段所描写的山雨有哪些特点?开篇对山雨的描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3分)
19、第④段“切磋”本意是指“对学问的探讨琢磨”,在这里指的是
(1分)第①段加横线的“这种结局”明指什么?暗指什么?(2分)
20、第②段中运用叠词“阴阴的”、“凄凄的”起什么作用?(2分)
21、③~⑤段主要叙述了作者10岁的一段经历,这段经历的感情线索是:(4分)
( )——( )—— ( )——( )
22、你是如何理解“是父亲温暖的笑容给了我在这个世上继续前行的勇气 ”,这句话的含义的?(3分)
23、第⑥段“父亲对我吆喝道,然后像扶起一棵被雨淋趴的庄稼那样将我扶起”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请从“父亲”和“我”两个角度谈谈这句话中比喻的作用。(4分)
24、为什么说“男孩,别哭”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竟是一种成长的标识”?联系全文内容回答。(3分)
18、山雨的特点:说下就下;总是起于黄昏;阴阴的,凄凄的。作用:为文后写“我”担柴回家遇雨作铺垫。
19、柴担与肩的磨压。“这种结局”明指遭遇晴出雨归的劫数,暗指人生经历多在后来发生变故,遭遇不测。
20、强调暮雨给人带来的暗淡的心情。
21、孤寂、恐惧、绝望、感激
22、在成长的道路上,若有亲人的引导和帮助,无助的我们则有可能摆脱艰难困苦的处境。
23、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我”的关爱和帮助;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或依赖)。
24、因为这四个字包含着对成长的感悟,包含着对亲人的帮助、鼓励和关爱的理解(或说明作者懂得了在成长的道路上,亲人的帮助、鼓励和关爱至关重要)
心田上的百合花 (18分)
林清玄
①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林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②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③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关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④ a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b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C.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⑤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⑥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⑦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2、“全心全意”和“默默”这两个词语用得恰到好处,请分别说说好在哪里?(3分)
。
13、根据上下文判断,“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句话应放在第④段a、b、C.哪个位置?(2分)
14、第③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展示了“百合”怎样的形象?(3分)
15、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3分)
16、文章以“心田上的百合花”为题,有什么含义?(3分)
17、百合己长出花苞,野草为何还嘲笑它?假如你是“百合”或“野草”,该怎样做?(4分)
12、采用拟人的修辞,赋予百合花以人的灵性,“全心全意”表现了百合努力开花时一心一意、专心执着的特点。“默默”表现了百合不张扬(不炫耀)的品质。(两词各1.5分)
13、C 14、排比、拟人、反复。(答对其中两个给2分,答对一个给1分)表现了百合信念坚定,追求执着的形象。(每个要点1分,共2分。)
15、 线索:百合的成长过程。或:百合努力证明自己存在的过程。(1分)写作手法: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均可)(1分)。
16、百合花的精神令人感动,作者从内心流露出赞美之情。或“百合花的精神令无数人感动,触动人们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意思相近即可给分)。
17、第一问:答到“嫉妒、诋毁、心胸狭窄”意思即可。(2分)第二问:言之成理即可给分,否则酌情扣分。(2分)
两角钱
肖复兴
①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那天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②我寄了一摞子信,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我只好掏出一张100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邮局服务员找。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为了两角钱要找100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服务员不大乐意。
③我下意识弯腰又翻裤兜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撞。十四五岁的样子,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不用说,也是工地上的民工,跟着大人们一起来寄钱。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7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更让我感到奇怪。
④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我只好把那张100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就差两角钱呀。"可我确实没有啊,我有些气,和那位服务员差点吵起来。
⑤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地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小民工,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我这里有两角钱。"说完这话,他羞涩的脸红了。我接过钱,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是两角钱,也是他的血汗钱。我谢了他。他微微地一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⑥接过两角钱,服务员的脸上呈现了笑容。邮戳在信件上欢快地响了起来。
⑦寄完信,我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破开了那100元的票子,有了足够的零钱。我又回到邮局里,我想如果那个孩子还在,应该把钱还给他。
⑧他还真的在那里,还站在柜台的角上。那些民工们还没有汇完钱,他在等着大人们一起回去。我向他走了过去,他看见了我,冲我笑了笑,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为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
⑨走到他的身边,我突然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能够帮助人,尤其是帮助那个看起来比自己大或强的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我当时就这样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我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问了句:还没走呀?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⑩以后,我多次去过那家邮局,再也没有见到那个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他让我时时提醒自己,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去。不过。我有时总会想,没有还给孩子那两角钱,这样做到底对不对?
21.根据拼音写汉字。(1分)
尘土púpú()
2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3分)
A.、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
B.、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
C.、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
D.、邮戳在信件上欢快地响了起来。
23.第⑥段中作者先称那个孩子"小民工",后称他为"可爱的孩子",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4分)
2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6分)
(1)
(2)
(3)
(4)"我"打消了归还两角钱的念头。
25."我"总是纠结于"没有还给孩子那两角钱,这样做到底对不对",从全文看,"我"认为自己"做对"的原因是(2分);"我"认为自己"做得不对"的原因是
(2分)。
26.就第⑩段男孩带给"我"的提醒谈谈你的想法。(80字左右,8分)
答案:
21.仆仆(1分)
22.C(3分)
23.称孩子"小民工"是因为两人还处在彼此陌生阶段,是"我"对他身份的确认;称其为"可爱的孩子"是因为他替没有零钱的"我"解了围,让"我"的内心充满感激。(4分)
24."我"到邮局寄信少了两角钱(2分)
那男孩为"我"垫付了两角钱(2分)
"我"破开一百元,想还两角钱(2分)
25.维护一个孩子帮助成年人的美好感觉,这比两角钱更重要(2分)
毕竟两角钱是那个孩子的血汗钱,况且借钱还钱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2分)
26.(8分)示例:那男孩提醒"我"对于举手之劳的事情应该伸出手去。"举手之劳的事情于己不费时不费力,于他或许就是雪中炭,能以自己一个小小的举动,换来别人大大的方便,何乐而不为呢?
神圣的沉静
刘心武
(1)还记得童年在重庆的一些事。我家住在南岸狮子山,从那里可以到一座更高的真武山去游览。真武山上有段路非常险,靠里是陡峭的山岩,靠外是极深的悬崖。那天玩得很开心,返回时,我故意贴在悬崖边上走,还蹦蹦跳跳的,甚至以颠连步跃进。七岁的我还不懂生命的珍贵。那样做,有存心让母亲看见着急的动机。
(2)还记得那天母亲的身影面容。她紧靠着路段里侧的峭壁,慢慢地走动。她一定后悔转到那段路以前没能牢牢牵着我的手,把我控制在她身边,她自己往前挪步,眼睛却一直盯在我身上。我顽皮地蹦跳投掷,不住地朝她嬉笑,呕她,气她,悬崖边缘就在我那活泼生命的几寸之外。事后,特别是长大成人后,回想起母亲在那段时刻的神态,非常惊异,因为按一般的心理逻辑与行为逻辑,母亲应该是惶急地朝我呼喊,甚至走过来把我拉到路段里侧,但她却是一派沉静,没有呼喊,更没有吼叫,也没有要迈步上前干预我的征兆,她就只是抿着嘴唇,沉静地望着我,跟我相对平行地朝前移动。
(3)那段险路终于走完,转过一道弯,路两边都是长满芭茅草和灌木的崖壁了,母亲才过来拉住我的手,依然无言,我只是感受到她那肥厚的手掌满溢着凉湿的汗水。
(4)直到中年,有一天不知怎么的提及这桩往事,我问母亲那天为什么竟那样地沉静。她才告诉我,第一层,;第二层,她注意到我是明白脚边有悬崖面临危险的,是故意气她,尽管我不懂将生命悬于一线是多么荒唐,但那时的状态是有着一定的自我防险意识与能力的,一个生命一生会面临很多次危险,也往往会有故意临近危险也就是冒险行动,她那时觉得让我享受一下冒险的乐趣也未为不可。我很惊讶母亲那时能有第二层次的深刻想法。
(5)母亲去世快20年了,她遗留给我的精神遗产非常丰厚,而每遇大险或大喜时的格外沉静,是其中最宝贵的一宗。我写第一个长篇小说《钟鼓楼》时,母亲就住在我那小小的书房里,我伏桌在稿纸上书写,母亲就在我背后,静静地倚在床上读别人的作品。我有时会转过身兴奋地告诉她,我写到某一段时自我感觉优秀,还会念一段给她听,她听了,竟不评论,没有鼓励的话,只是沉静地微笑,而且,有时她还会把手头所读的一篇作品的某些内容讲一下,那作品是一位同行写的,我没时间读,也并不以为对我有什么参考价值,不怎么耐烦听母亲介绍,母亲自然是觉得写得挺好,但她也并不加些bāo扬的话语,她就是沉静地给我客观讲述,毫不罗嗦,具有点穴的效果。后来《钟鼓楼》得了茅盾文学奖,那时母亲已到成都哥哥家住,我写信向他们报喜,母亲也很快单独给我回了信,但那信里竟然只字未提我获奖的事,没什么祝贺词,但语气沉静地嘱咐了我几件家务事,都是我在所谓事业有成而得意忘形时最容易忽略的。
(6)2000年第三次去巴黎,又去罗浮宫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众多的观赏者中,我忽然产生了一个非常私秘的感受,那就是蒙娜丽莎脸上的表情并不一定要概括为微笑,那其实是……
21.请写出第(5)节注拼音的字。(2分)
bāo()扬
22.第四节中提及母亲那天有两层想法,请根据生活常识,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下母亲的第一层想法:(3分)
23."我很惊讶母亲那时能有第二层次的深刻想法",请具体分析一下"我"惊讶又哪几层原因。(6分)
24.根据文意,请解释第(5)节中"点穴的效果"的含义。(3分)
25.对本文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走山路那天,母亲并未惊慌失措,但她的内心其实是不安和担忧的。
B.母亲从不对"我"进行说教,因此有些事"我"到多年后才懂。
C.母亲问我介绍那位作家的作品,因为她觉得写得挺好。
D.这篇文字是运用倒叙的记叙顺序来写的。
26.根据文意,请在第(6)节省略号处为本文续写一个结尾,要求用到抒情或议论的表达方式。(80字左右)(8分)
答案:
21.褒(2分)
22.如果她慌张地呼叫,会让我紧张,反而危险。(大意对即可,3分)
23.①当时的情况非常惊险,而母亲居然还能注意到"我"的神情、揣摩到"我"的心理。(2分)
②母亲对"我"的关切应该使她无暇旁顾,而她居然还能有这层想法。(2分)
③一般的母亲不可能有"让我享受一下冒险的乐趣"的深刻想法,"我"惊异于她的与众不同。(2分)
24.指母亲的话具有点到即止、切中要害的效果。(3分,答到一点2分,两点3分)
25.A(4分)
26.点到"神圣的沉静"(2分);用到议论或抒情(2分);对前文的总结、概括(2分);文字顺畅(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