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7题(12分)

①站在店堂门口的那人像是林老师——不好,是她!

②我赶紧低下头,收钱找钱的时候,也尽量让顾客的身躯挡住我的脸。她到店里来买什么?但愿她不要朝这边看,千万不要来买糖——我害怕见到她。十多年没见了,每每想起她来,我就会处在一种负疚和惶惶不安的心情中。唉,都是为了那颗倒霉的糖……

③那是__开始不久的时候,我正在读小学五年级。那天,我很早来到学校。在教室外面的拐角处,我看到了林老师,她正蹲在地上用手把窗下被砸碎的玻璃片一块一块往簸箕里捡。林老师原先是我们的班主任,从她身上我得到过母亲一般的温暖和呵护。然而此时她被剥夺了教书的权利——监督劳动。天气很冷,凛冽的寒风把她一双手冻得通红……我想,我要是能有一副手套送给她多好啊!可是没有。

④忽然,我想到口袋里有一颗糖,是昨天下午小胖给的。这颗糖多漂亮呀,包装纸上印着五颜六色的图案,名字还是烫金的——“奶油”。晚上睡在床上我还仔仔细细看了个够,嗅着那奶油的香气,仿佛就尝到了浓烈的甜味。几次我都想剥开来吃掉,可都没有舍得。林老师每天天不亮就来学校扫地,这会儿一定又冷又饿。让我把糖送给她,听说一颗糖能增加一份热量哩。

⑤我走到林老师身后,她缓缓转过身子,看到是我,那呆滞、淡漠的双眸里顿时生出光来。她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可没说出声来。“林老师,您冷吗?”她摇摇头,把手在衣襟上擦了擦,为我拉平了棉袄外面的罩衫。她笑了,可给人的感觉是在哭,她心里一定很不好受。我不忍再看那饱受折磨的面容,转身把糖塞进她那变得粗糙的手中,轻轻说:“您吃了,就不冷了。”

⑥我飞快地跑了,但我能感觉到她捧着那颗漂亮的糖,长久地伫立着,朝着我跑去的方向凝思……可是到了下午,我才知道小胖给我的根本就不是糖,而是包在糖纸里的肥皂,他是在捉弄人啊!……我哭了很久很久,心里有说不出的委屈,我怎么向林老师解释呢?在她心理造成的创伤是永远也无法弥合了,今后我没有脸再见她了……

⑦“同志,我买一斤‘花生牛扎’,一斤‘大白兔’。”是林老师!我慌乱地抬起头来,还好,她只顾看柜台里的糖,根本就没有注意到我。我连忙把两包装进纸袋的糖递过去。趁她拿钱的时候,我打量了她一眼——她老多了,头上掺夹着银丝,脸颊上已经出现了老年斑。她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显得庄重而又矜持。我断定,一旦她发现站在面前的是我,那笑容即刻就会变成愤慨和痛苦……我不敢再想下去了。

⑧她把糖放到提包里要走了。她终于转过身体。她没有发现我!突然,我想到应该把事情的原委告诉她,乞求她的宽恕,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否则我将一辈子都背着这个沉重的包袱!“林老师!”我禁不住叫了起来。

⑨她回过头来,惊异地看着我,忽然,兴奋地扑到柜台上:“这不是婷婷吗?看我都快认不出来了,一眨眼功夫都长成大姑娘啦!”她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有许多话要说。蓦地,她从提包里抓出一大把刚买的糖塞到我手里:“你吃糖!你在工作,我不打扰了,下了班一定到我家来玩,我还住在老地方,今天我退休了。”“不,我……”我捧着糖不知如何是好。“怎么,不好意思吃老师的糖?你忘了,老师还吃过你的糖呢。我记得那是一颗包装考究的‘奶油’糖!”

⑩我语塞了,不明白她为什么要这样?是揭我的伤疤?是为了发泄心中的怨恨?我受不了,受不了!我真想躲到更衣室里去大哭一场……

11林老师一点也不顾我情绪上的变化,她接着说:“我一直惦记着你,那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啊,我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不仅是一颗糖,它是一颗心,一颗纯洁、善良的童心。可是我没有福气,糖让那些顽皮的孩子们给搜走了。至今我还在懊悔为什么舍不得早点吃掉呢,那颗糖一定很甜很甜。”她笑了。

12我重重地舒了一口气,仿佛把积在心头十几年的郁闷全都吐了出来,我感到全身一阵轻松……

13我不想再对林老师重提糖的事情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但愿今后人们之间互相给予的是比糖更甜的东西。 (作者周密)

15.文中记叙的与“糖”有关的每一件事情,都给“我”带来不同的感受。请阅读文章③-12段,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

时间

与“糖”有关的事情

带给“我”内心的感受

“五年级”时

愧疚不安

“十多年后”

看见老师买糖

认出“我”后

痛苦尴尬

谈往事时

得知老师没吃糖

16.请简析文章第⑨段“老师兴奋地扑到柜台上”一句中“兴奋”的原因。(3分)

答:

17.文章最后一句中“比糖更甜的东西”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从“我”和林老师两个角度谈谈你的理解。(5分)

答:

(一)(12分)

15.(4分)

    答案示例:

    ①给老师送糖(1分),②慌乱、害怕(1分),③老师请我吃糖(1分),轻松解脱(1分)。

评分说明:意思符合即可。

16.(3分)

    答案示例:

    师生重逢高兴(1分);林老师感念“我”在最困难时馈赠自己一颗糖(1分);体会到在特殊时期纯洁善良童心的可贵(1分)。

评分说明:意思符合即可。

17.(5分)

答案示例:

比糖更甜的是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关爱(1分)。在最困难时期,“我”真诚关心林老师,把自己舍不得吃的糖送给老师;知道是假糖后一直愧疚自责;与老师重逢寻求宽恕(只要答出两点,可得2分)。林老师对“我”母亲般的关心、呵护,对学生的点滴关爱,多年铭记不忘(2分) 。

阅读课外选文,回答17—21题。(共13分)

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莫言

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我要给你们讲故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我还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大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为此,学校给了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多年之后,当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我再讲一个故事:三十多年前,我还在__工作。有一天晚上,我在办公室看书,有一位老长官推门进来,看了一眼我对面的位置,自言自语道:“噢,没有人?”我随即站起来,高声说:“难道我不是人吗?”那位老长官被我顶得面红耳赤,尴尬而退。为此事,我洋洋得意了许久,以为自己是个英勇的斗士,但事过多年后,我却为此深感内疚。

请允许我讲最后一个故事,这是许多年前我爷爷讲给我听过的: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风雨,躲进了一座破庙。外边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个的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吱吱的龙叫声。众人都胆战心惊,面如土色。有一个人说:“我们八个人中,必定一个人干过伤天害理的坏事,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接受惩罚吧,免得让好人受到牵连。”自然没有人愿意出去。又有人提议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们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外抛吧,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干了坏事,那就请他出去接受惩罚。”于是大家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七个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催这个人出去受罚,他自然不愿出去,众人便将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故事的结局我估计大家都猜到了——那个人刚被扔出庙门,那座破庙轰然坍塌。

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17.用简短的话概括前两个故事的内容。(2分)

答:

18. “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

19.第三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答:

20.第一个故事说“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第二个故事说“但事过多年后,我却为此深感内疚”。“歉疚”“内疚”有什么区别?(4分)

答:

21.文章开头结尾都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7.第一个故事写了我为给一个参观苦难展览而没有哭的同学告状而深感歉疚。第二个故事我为顶撞了一个老长官而深感内疚。2分,每个1分

18.生活中做人要真诚,要允许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2分

19.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做伤天害理的事,真理与邪恶并存。3分

20.“歉疚”觉得对不起他人,内心痛苦而惭愧;“内疚”指心里感到惭愧而不安。第二个故事对方先伤害了自己,只是后来觉得要别人尊重自己自己也要尊重别人,没有抱歉的含义。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感受。4分

21.一是贴合文题;二是结构上前后照应,使文章完整;三是隐含地告诉人们用故事说明道理。 3分

阅读《白杨礼赞》节选,回答12—16题(共14分)

白杨礼赞(节选)

茅盾

①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②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旁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③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④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12.说说下面句中加点字的表达作用。(4分)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答:

13.阅读第②段,从文中选择恰当词语填空。(4分)

①描写白杨树自然特征的词语有:笔直 挺立

②表现白杨树拟人特征的词语有: 努力 力争上游

14.文中说白杨树是一种“极普通”又“不平凡”的树,这是否矛盾?做简要解释。(2分)

答:

15.阅读第四段,从文中选择恰当词语填空。(2分)

①伟丈夫的特点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 与挺拔

②抗战军民的特点是:朴质,严肃,

16.放声诵读第④段后,你的内心感受是什么?(2分)

答:

12.两个指代词用的很巧妙,用“那”是白杨树还在远处,引出对它的描写;用“这”表示它的形象已经完整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共4分,每句2分

13. ①向上 参天耸立 ②倔强 不折不挠 共4分,每空1分

14.不矛盾。“极普通”是指它的生长环境、普遍性和外形特点;“不平凡”指它的精神气质和象征意义。  2分,每方面1分

15.①坚强不屈②坚强不屈  2分,每空1分

16.示例:受到一种震撼,觉得很有力量,对白杨树的赞誉之情痛快淋漓地表达出来。2分

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8分)

最长的三里路

  ①一生中走过很多路,最远都走到了美国的纽约,可记忆中最长的路却是从崖头长途汽车站到水门口姥姥家门口那条三里长的小路。从一岁到三十岁,这条路来回走了一百多趟,走也走不完,走也走不够。

  ②第一次单独走,也就六岁吧。六岁的我,身上背了大大小小一群包,胳膊挎的、胸前挂的、背上背的、手里拎的全都是包,三百六十度全方位被包包围着,远看就像个移动的货架。包里装的没有一件是废物,对于居家过日子的姥姥来说全是宝。肥皂、火柴、手巾、茶杯、毛线、被单、核桃酥、牛奶糖、槽子糕……最沉也最值钱的是罐头,桃的、苹果的、山楂的……口袋里被母亲缝得死死的是钱,这一路我不知得摸多少回,生怕丢了。每次到了家门口,姥姥都会说:“小货郎回来了。”姥姥说这话的时候,眼睛转向别处,听声音就知道她哭了。先前姥姥说滴雨星,后来我说下雨了。六岁到九岁这三年,我不知道为什么看见这么多好东西姥姥会哭,九岁之后就懂了。

  ③三里路,背了那么多包,按说我是走不动的,可我竟然走得那么幸福、那么轻盈,现在回想起来还想再走一回。那时背着包的我走在大道上,简直就是在飞。但快出镇口的时候,我的步子一定是放慢的,为了见见彪春子。这是一个不知道多大岁数的女人,常年着一身漆黑油亮的棉袄棉裤流浪在街头。用今天的话说,彪春子就是一个“犀利姐”。老人们吓唬哭闹的孩子常说:“让彪春子把你带走!”但同是小孩子的我不仅不怕她,在青岛上学的日子还常常想念她、惦记她。八岁那年独自回乡,彪春子老远就跟我打招呼,走近才知道是向我讨吃的。她在吃上面一点儿也不傻,准确无误地指着装罐头那包说:“你不给我就打你!”我哭了,她笑了;我笑了,她怒了。没办法,我拿出一个桃罐头给她。她往地上一摔,连桃带泥吃一嘴。很多年后我都后悔,怎么那么小气,包里不是还有大众饼干吗?

  ④见了三里路上第一个想见的人彪春子之后,就快步走了,到了丁子山,我又慢下来了。不高的山崖层层叠叠绿绿幽幽,几乎没有缝隙地挤在一起,山下是湍急的河水,一动一静,分外壮丽。拐弯处是一个三岔口,从东流过的是上丁家的水,从北流过的就是水门口的水了。从没见过黄河的我以为这就是天下最大的河了。走到这儿我更是舍不得走了,常常一站就是几分钟,看那些挽起裤腿提溜着鞋袜过河的男女老少,有的站不住会一屁股坐进水里。这番景象是我心中说不出的乡情。

  ⑤再往前,我的心和脚就分开了,心在前,脚在后,就像在梦里奔跑,双腿始终够不着地。

  ⑥三岔口往前走两分钟是水门口最大的一片甜瓜地,清香的瓜味牵引着你快飞过去。“小外甥,回来啦?先吃个瓜吧,换换水土!”看瓜的叔伯舅舅几乎每年都招呼我在这儿歇会儿,有一年他根本不在,我却也分明听见喊声。依旧是那个老地方,依旧没卸掉身上的七八个包,依旧是不洗不切地吃俩瓜,然后站起来往前走。从来没付过瓜钱,也从来不知道那大片的瓜地怎么没有护栏。

  ⑦水门口的河道不宽,夏天河床上晾满了妇女们刚洗完的衣服,大姑娘小媳妇举着棒槌,捶打着被面,五颜六色真是怪好看的。我一路叫着舅妈、喊着舅姥地快速走过她们,因为姥姥家就在眼前了。

⑧最后的十米路是姥姥家的院子。先是路过两棵苹果树,每次也都是从这儿开始喊姥姥,等走过了长满茄子、辣椒、黄瓜、芸豆、韭菜、小白菜、大叶莴笋的菜地时,我已经喊不出姥姥了,嗓子里堵满的都是咸咸的泪水。

绊倒了茄子,撸掉了黄瓜……红的柿子、绿的辣椒,姥姥全都没舍得摘,就等着我这个出外的城里人回来吃。欢呼啊,豆角们,欢笑啊,茄子们,满眼的果实,满脸的笑容。等走过这三米菜地时,我已经喊不出姥姥了。嗓子里堵满的都是咸咸的泪水。头发梳着小纂儿的姥姥出来了,我的三里之路走到尽头了。

  ⑨我到家了。

  (选自《倪萍画日子》有删改)

14.选文③—⑧段描写了“三里路”上的一些场景,请分别概括其中的四个场景。(4分)

答:

15.从长途汽车站到水门口姥姥家只有“三里路”,而“我”却说它是“最长”的,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16.文中第②段写道:“先前姥姥说滴雨星,后来我说下雨了”,是真的了雨了吗?请谈谈你的理解。(3 分)

答:

17.本文语言质朴自然,富有表理力。请分析第⑤、⑥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景。(4分)

(1) 我的心和脚就分开了,心在前,脚在后,就像在梦里奔跑,双腿始终够不着地。

答:

(2) 三岔口往前走两分钟是水门口最大的一片甜瓜地,清香的瓜味牵引着你快飞过去。

答:

18.文中的“我”享受着爱与被爱的双重幸福。请你将生活中这样的一次幸福体验写下来

与大家分享。(4分)。

答:

[cae413cdf2d68c39.jpg]

[efdacd1151002f41.jpg]

阅读《都市精灵》选段,完成小题。

①其实,每座城市都应该有每座城市钟爱的小动物,而且形成传统,是它的一种标志和象征。

②以鸟来说,麻雀、老鸹、燕子,是北京的最大众化的鸟类,多少年来,它们都陪伴着北京人生活,是北京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空中伙伴。如今,老鸹和燕子在北京已经很稀有了,麻雀经过大围剿也元气大伤,都构不成北京的景致了,实在是非常的可惜。

③我很羡慕春城昆明,近年来那里每年春节前后都有成千上万只红嘴鸥由西伯利亚飞来过冬,成了昆明人的一大骄傲,年年都有电视报道。

④我佩服上海人,他们开始在城市广场上放养鸽子,绿草地上漫步着白白胖胖的大鸽子,小孩子们伸着小胖手给大鸽子喂食,多可爱!

⑤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现代大都市都有自己的都市动物,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的许多城市可以称得上是小松鼠王国,或者野鸭子王国,或者鹿的王国。旧金山是最有代表性的,简直是个海兽海鸟城。在它最繁华的渔人码头旁,居然卧着上百头野生的大海狮,旁若无人地打斗、游戏、抢地盘,引来无数游人驻足观赏。海滨饭馆都把临海的座位当成一等雅座来招待顾客,甚至搭起高高的木板大看台,可以登高检阅。靠近金门大桥则有一处观海鸟的胜地,太平洋海湾中有三个小岩石孤岛,栖息着上万只大嘴鹈鹕、鱼鹰、海鸥。只要鱼群一到,这上万只大海鸟便一起腾空,作低空滑翔,然后,一抿翅膀,像炸弹一样,射入水中,百发百中,钻出水面时,嘴中必有活蹦鲜灵的鱼。这个地方每逢节假日,能引来成千上万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他们一看就是好几个钟头。看海兽,看海鸟,便成了旧金山人的传统节目和一大享受,位置排得很靠前,和上博物馆有着差不多同等的崇高地位。

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任何一个原始城市必然有鸟有鱼有兽,因为同在一个蓝天之下,同饮一江水,共同生长在一块土地之上;只是,由于人类的霸道和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鸟、鱼、兽渐渐退避三舍或渐渐灭绝。这么看来,城市里无鸟无鱼无兽未必是好事。换句话说,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倒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是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

⑦如此说来,“孤城寡人”并不正常,虽然,已经司空见惯了,习以为常了,倒是“与狼共舞”这个漂亮而荒诞的词组更具有现代意识。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15.赏析下面的句子。

只要鱼群一到,这上万只大海鸟便一起腾空,作低空滑翔,然后,一抿翅膀,像炸弹一样,射入水中,百发百中,钻出水面时,嘴中必有活蹦鲜灵的鱼。

16.文章在前半部分介绍了北京城的现实情况,为什么还要写国内外其他城市的动物?

17.“与狼共舞”在文中指什么?怎样理解“漂亮而荒诞”?

18.文中说“其实,每座城市都应该有每座城市钟爱的小动物,而且形成传统,是它的一种标志和象征。”结合镇江的地域特点,你认为哪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可以作为镇江的标志和象征?请说明理由。

14.(2分)每座城市都应该有每座城市钟爱的小动物,(1分)与鸟、鱼、兽共存。(1分)

15.(3分)“腾”“抿”“射”“钻”等动词富于表现力(1分),充分表现了大海鸟的矫健英姿(壮观景象)(1分),表达了作者的惊异、向往(佩服、羡慕)之情(1分)。

16.(3分)写国内外其他城市的动物,突出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景(1分),和前文北京鸟兽的稀少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为下文提出自己的观点作铺垫(1分)。

17.(3分)“与狼共舞”指与鸟、鱼、兽共存(1分);“漂亮”是指它浪漫而富于想象力(1分);“荒诞”,是因为不可思议而具有危险性(1分)。

18.(3分)不设统一答案,写出动物1分,理由酌情给分,能结合镇江地理特点给2分。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到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8.结合画线的句子请你按下列要求再写两句。

风雪太大,会把_______________;风沙太猛,也会__________________。

9.解释下列词语

重蹈覆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刻骨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找出选文中的排比句,用“ ” 画出。说说作者表达的感情。

11.“人一辈子都在高潮 — 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作者把什么比做高潮?把什么比做“低潮”?把什么样的生活比做死水?

12.文中“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一句中“这一套”指的是什么?

13.课文举了克利斯朵夫的事例,你还知道哪些坚强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事例,试举一例,并说说当你在精神消沉的时,你是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的。

8.略

[6cb7b56bd0bdc34f.jpg]

美酒不要加咖啡

云无心

①对于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邓丽君是一个永恒的传说。她的许多歌曲曾经唱遍大街小巷,比如那首《美酒加咖啡》:“美酒加咖啡/我只要喝一杯/……我要美酒加咖啡/一杯再一杯/我并没有醉……”

②不管是邓丽君还是这首歌的作者,大概都不会想到这首歌居然描述了一个科学事实:当酒和咖啡一起喝的时候,不知不觉就喝了“一杯又一杯”,却还是感觉“我并没有醉”。最近,美国疾控中心和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却对“美酒加咖啡”的喝法亮出了红牌。

③在美国,酗酒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据美国疾控中心统计,每年因饮酒导致的死亡事故接近8万起。而在青年人中,把运动饮料与酒精饮料混合喝是一种时髦,而运动饮料中含有咖啡因、糖以及其他成分。2009年佛罗里达大学公布的一项调查发现,将运动饮料与酒精饮料混合喝的人,醉酒的发生率是单纯喝酒时的3倍,酒后驾车却是单纯喝酒时的4倍。而酒精导致的其他不良反应也大大增加。

④为什么咖啡因会让人更容易喝醉呢?美国疾控中心和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提供的解释是:在人们喝酒的时候,会根据一些主观感觉来判断自己已经喝下的酒量,但是咖啡因会屏蔽掉这种感知能力,所以喝酒者会不知不觉喝下 “一杯又一杯”了。但是,咖啡因不会帮助体内酒精代谢,所以它只是欺骗你喝下更多,而不帮助解决喝下之后产生的问题。

⑤除了这种时髦的“混喝”外,还有许多厂家生产加了咖啡因的酒精饮料,含有5%~12%的酒精,以及相当含量的咖啡因。一般而言,厂家不会标出咖啡因的含量。这种饮料投入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尤其在年轻人中备受追捧。从2002年到2008年,市场占有率排在前两位的品牌销售量增加了67倍,达到了8 000多万升。而目前市场上大约有30个厂家生产此类产品。

⑥基于美国疾控中心公告中提到的原因,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认为有必要对这类饮料的安全性进行严肃审查。2010年11月13日,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向生产这类饮料的公司发出公开信,说将会对这类产品的安全性和合法性进行检查。

⑦但从我们的习惯性思维来说,酒精是传统饮料,而咖啡因是一种“植物精华”,再加上深受群众欢迎,美国疾控中心的报告大概会受到公告的质疑。

⑧4天之后,四家生产这类饮料的公司成了“出头鸟”。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向他们发出了警告,正式指出它们加到酒精饮料中的咖啡因是“不安全的食品添加剂”,要求他们在15天之内报告处理措施,否则就将通过法庭勒令他们停止销售。

(选自《读者》2011年第1期,有改动)

4.选文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

5.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你说说它们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第⑤段划线词“大约”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完全文,请你简要说说 “美酒不能加咖啡”的原因。

[c621fd8b4b49b56c.jpg]

6.(4分)  不能删去(2分)。“大约”,表示估计,数目不十分精确,删去后与原意不符(1分),  “大约”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1分)。

7.(3分)(意对即可)人喝酒时,会根据主观感觉来判断自己的酒量,咖啡因会屏蔽掉这种感知能力,所以喝酒者会喝更多(2分)。咖啡因不会帮助体内酒精代谢(1分)。

轻 放

⑴走廊里的声控灯,很早以前就坏了。每次走到门口,同租三室一厅的几个人,都会习惯性地叹口气,在__中摸索着将门打开,又重重地关上,似乎想要以此发泄对那一脸晦暗的廊灯的愤恨。其实,楼下的小卖部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灯泡,而且价格低廉到不过是坐一站公交车的价格,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有想起,在买泡面的时候,顺手捎带一个灯泡上来。

⑵父亲过来看我,走到门口,看见我费力地用手机里微弱的光线照明,立刻放下手里的东西,说声“稍等”,便下了楼。不过是几分钟的工夫,他便拿了一个灯泡上来,一声不响地安好。然后,他轻轻一击掌,昔日暗淡无光的走廊,瞬间便有了温暖通透的光亮,我站在门口,看父亲脸上淡然的微笑,便说:“你可真是光明使者呢,你一来,这灯就好了。”

⑶父亲却扭过身来,正对着我,说:“其实路过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光明使者,不过是一块五毛钱的灯泡,顺手就捎过来了,何必每次总是感叹世风日下,自己却始终不去动手呢?”

⑷我笑,“可不是人人都像您这样乐于助人,况且,这还是租来的房子,这走廊,也属于公共的区域,不只我们这一层,楼上的人也都要从此经过呢。”

⑸父亲没吱声,只拿起身边的扫帚,边一层层地扫着楼梯上丢掉的烟头、纸屑、菜叶,边哼起他惯唱的京剧。有人从他身边经过,他便停下来,将身子朝楼梯一侧,又朝来人笑着点一点头,表示让对方先行。而路人总是诧异地看父亲一眼,又微微地停一下,这才在父亲的笑意里,慌乱地点一下头,匆匆离去。那脚步的失措,看上去有些逃的意思。

⑹我在晚饭的时候,便抱怨他,说:“何必对陌生人这样殷勤?他们指不定在心里觉得你有毛病呢。”父亲呷下一口酒,道:“我管不着别人心里怎么想,但我开心就可以啊,况且,我就不信你给别人微笑,他还能泼你一盆冷水不成?所谓寻开心,就是这样,你自己不去主动找,它还会自登家门?”

⑺几日后,翻起账本,突然想起一个借钱的熟人,当时他信誓旦旦,说三个月后肯定一分不少地全都打到我的账户里来,可是又过去两个月了,他不仅没有打钱,连一个解释的电话都没有。气愤之下,我抄起电话便要质问熟人。父亲得知后将我拦住,说:“钱既然已经借出去了,就不必再催了。”我不解,说:“难道就让这笔钱白白地给他了不成?这样不守信用的人,你又何必跟他客气?”

⑻父亲一声不响地拿过我的账本,将我记下的还款日期一栏“啪”的一道线勾掉,这才说:“何时你将心里那个还款的日期,也一并改成无期限的时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气愤了;假如人家忙得忘记了,你过去一通责问,那岂不是彼此坏了感情?一笔钱丢掉不要紧,连带地连一个朋友也给弄丢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⑼我依然心里憋闷,说:“可是我觉得这个人根本就是故意忘记的,我刚刚听说他借过别人的钱,每次别人一催,他就推说下个月还,结果是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丝毫要还的迹象。”

⑽父亲依然不紧不慢地喝一口茶,道:“如果他真是一个常占便宜的人,那你这钱,丢了也没有关系,能够用钱测出一个人的深浅,并在以后的路上,尽可能地远离这样的人,不是更好吗?况且,如果他不打算还你,你再怎样地催促,也是得不到这笔钱的,不如心中先放下,这样轻松的是你,而他,则会在你的安静里,心里有小小的失落与不安。”

⑾隔着十几年的光阴看过去,我第一次发觉,硕士毕业的我,从书本中得到的那些东西,在没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原来是如此的苍白且无力。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并不是拿尖锐的刀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

19、文章写了父亲哪四件事?请简要概括。(2 分)

20、语段中两次出现“光明使者”,请结合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3分)

21、文章第⑸段写路人的表现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 分)

2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题目“轻放”的含义。(2 分)

23、欠债还钱,本是天经地义。父亲却劝“我”不必催促,你认同父亲的这种做法吗?说说你的看法。(3 分)

19、(1)父亲为公共走廊换灯泡;(2 )父亲打扫公共楼梯; (3)父亲主动与陌生人点头微笑; (4)父亲劝我不要催促朋友还钱。20、“光明使者”一语双关(1 分),一指“昔日暗淡无光的走廊,瞬间便有了温暖通透的光亮”(1 分);二指父亲的行为照出了人们内心的自私与晦暗(1 分)。21、动作、神态的描写(1 分),既写出了路人的不安与慌乱,也与父亲的热情友善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2 分)。 22、告诉人们化解矛盾不能用偏激的方式(1 分),而应该用真诚、宽容、友善的方式对待(1分)。23、 例 1:认同。(1分)理由如:友情比金钱更重要;钱能测出一个人的品行优劣;钱能测出真假朋友。(2分)  例2:不认同。理由如:人要守信用,不能纵容欠钱不还的不诚信行为,否则会有损社会公德。( 言之有理即可)

10分)

①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②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③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5、用一句话概括这几段文字所写的内容。(2分)

16、选文第②③两段从哪四个方面写“我”的感受?请任选两方面举例说明。(3分)

17、如何理解“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这句话?(2分)

18、“我”坐船去看社戏的途中产生过什么误认?写这些有什么样的表现作用? (3分)

15、“我”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和感受。16、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四个方面来写感受。例子:视觉: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依稀的赵庄等;听觉: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嗅觉: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触觉:……扑面的吹来。17、运用比喻写出了船行速度之快,衬托出“我”急于看社戏的迫切心情。18、“我”坐船去看社戏的途中曾产生过两点误认:一是把途中的“松柏林”误认为是赵庄,二是把“渔火”误认为是戏台上的灯火。写这两点误认,既使情节曲折,又进一步表现出“我”急于看到社戏的心情。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①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故里的念头。

②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

③家人嗔怪他的愚昧,既是捐助,何必把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rú lái 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

④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⑤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觑: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钞。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x x x 。落款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

⑥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⑦光阴荏苒,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

⑧家人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的。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的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⑨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的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⑩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

21. 选文第④段中老人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在老人眼里,哪些孩子才配得到他的资助? (2分)

22. 理解下面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4分)

(1)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2分)

问:文中的“黄金屋”指的是什么?

(2)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2分)

问:文中的“试金石”有什么含义?

23. 选文第⑦段中说“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请你用一小段话来描绘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2分)

24.选文第⑤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为后文哪个内容埋下了伏笔?(2分)

25.说说第⑨段中“纵使给了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的含义。(3分)

21、3 分 只有那些心存感激的人才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22、(4分) (1 )( 2 分 )“黄金屋” 指纸钞或值钱的东西。(2分 )“试 金石” 见说寄出去的书成为了检验孩子们是否具有感恩之心的测试物 。(意合 即可)(试金一测试 感恩之心 ,1分;石 - 寄出去的书,1分) 

23、(4分〕答案示例:老人在想:为什么这么多孩子在收到书后都无动于衷?难道他们对别人的给与都不知感激?难道这群孩子情感都那么缺乏?如果是这样,那我们的后代就让人担忧了。” (内容2 分,须紧扣老人为收不到来信而着急、郁闷的心理来写 ;表达2分。须通顺)

24、(4分)为后文老人等待学生来信(来 电)和收到好卡埋下伏笔(两点 , 每点2分)  

25、(3分)因为没有感激之心即使受到别人再多的关爱,今后也不懂得去关爱他人,回报社会。(“阳光”与“温暖”的理解各1分,语言表达1分)   18、(4分)对“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认识理解1分 ,联系生活实际  2分,表达1分 。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