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11分)

背向大地的爱

纳兰泽芸

(1)父亲带着七岁的女儿去十里外的村子走亲戚。从大路上下车后,是下午两点多钟。到达亲戚的村子,要徒步经过一大片田野。父亲发现原本阴沉的天色,变得越来越黑。父亲对女儿说,我们要走快点了,可能要下大雨。  

(2)天上铅灰的乌云越聚越浓,天色越来越暗,仿佛真正黑夜来临。闪电如利剑一次又一次刺穿__,雷声伴着狂风隆隆滚过天际,然后像炸弹一样在头顶炸裂。

(3)女儿蜷缩小小的身子,爸爸,我怕!他将女儿紧搂在胸前:“丹丹不怕,把头埋进爸爸衣服里,闭上眼睛睡觉。”

(4)一道雪亮的闪电划过大地,他突然听到一种奇怪的巨大呼啸声由远而近,这声音像几十台拖拉机同时爬坡发出的吼声,又像无数 条响尾蛇同时发出的嘶嘶声。在闪电的强光里,他看到一个顶天立地的巨大黑色烟柱飞速移来——龙卷风!

(5)他大骇,他知道龙卷风的厉害。小时候经历过一次,所到之处,大树齐腰斩断,树皮被剥得只剩白花花的树干,地上的东西被吸上天空,人和牲畜都会被摔死!

(6)他本能地想要加快脚步。但一刹那间,脚下陡然失去了支撑,身子被一股巨大的力量吸得轻飘飘。他知道此刻他和女儿都被吸到了高空,几分钟后就要被抛到九霄云外,然后粉身碎骨!

(7)“爸爸,我怕!”紧紧贴着父亲胸膛的女儿颤身叫道。“乖女儿,爸爸在和你做飞的游戏呢,你不是一直想和小鸟一起飞翔吗,现在紧闭眼睛数小鸟,一只小鸟,两只小鸟,三只小鸟……”

(8)他感觉自己像一个面团一样被一只巨手揉来揉去,五脏六腑都翻腾起来。他什么也不敢想,只是尽力地躬身将女儿更紧地搂住。

(9)不知道过了多少时候,他感觉巨手的力量渐渐小了,身体也开始慢慢下降,他知道龙卷风开始将吸入的物体抛向地面了。女儿,我的女儿,他心里痛苦如焚。

(10)突然,他感觉自己的背撞到了什么东西,这个东西以一种强大的力量勒过衣服,勒进他的背--电缆!他心里滚过一阵狂喜,一瞬间,他一手搂紧女儿,另一只手拼尽力气死死抓住那根电缆!

(11)他就这样单手悬吊着支持父女两人的重量。

(12)天慢慢亮了,狂风也小了。渐渐地,他感到手臂发软打颤,被深勒过的后背正在滴答流血,不等血滴进土地,就被吹散在风中。最要命的是,女儿睡着了,睡着后的女儿会不自觉地放松了抱紧父亲的双手!他不敢再往下想。

(13)女儿的手一点点松开他的身体。不能再犹豫了,他看到脚底十多米的地方是一块旱地,他搂紧女儿,紧抓电缆的那只手一松,他就成了一个背朝大地面向天空的自由落体。

(14)此刻怀里的女儿正在睡梦中甜甜地呓语。他笑了。

(15)父亲保住了性命,却多处骨折并重度脑震荡;而女儿,毫发无伤,睡醒了还天真地对父亲说:“爸爸,我看到了好多好多可爱的小鸟,真美啊。”

(16)有人问他:“你知道不知道,你这次是侥幸从死神手里逃掉?因为这样背对地面从高空摔下,极有可能丢掉性命。”他憨憨地说:“我知道,但如果我不这样背对地面,我的女儿就可能丢掉性命。”

(17)父亲这句简单朴实的话,七岁的女儿现在还不懂。等她长大了,她会懂得,父亲对她的爱,比父亲背对的大地,还要深沉,还要厚重。

21、文章第(2)段运用了 描写,从全文看,此处描写的作用是:

(3分)

22、第(7)段中爸爸用做游戏的方式来安慰女儿,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2分)

2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8)段中划线句。(2分)

24、试从文章结构方面分析帝(10)段中出现“电缆”这一情节的作用。(2分)

25、文章以“背向大地的爱”为题,有什么作用(2分)

[1cdca617d6989e26.jpg]

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6分)

千年紫柳

许冬林

浓醇的阳光里,踏在一条蜿蜒穿过沼泽的木桥上。木桥窄窄的,这样的窄,只合一个人驻足流连,不适合众人喧哗对谈。赭黄色的木桥,仿佛泛黄的白丝带,牵引着我就这样走进古旧的时光里。

左边是斜了身子的紫柳,右边是佝偻着脊背的紫柳,眼前是紫柳,身后是紫柳,我的心倏然紧起来,只觉得身在营里,四下里尽是一股腾腾的兵气与豪气。我历来都以为柳的性别是属于女性的,可是紫柳是个叛逆,它似乎是不甘心混迹于裙钗。是的,这些紫柳,都是阳刚的男人,是壮年至于暮年都驰骋在疆场的风沙霜雪里的征人。

停了步子来看,它们的叶子,并不十分茂盛。有的是只在干顶上有疏朗的一丛,风可以展开腰身从枝叶间经过,星光也可以像白鹭似的一群群从树叶里落下来,在低处的草叶子上敛了翅。(A.)有的已经老得放浪,脱尽枝叶,只光光的一截屈曲而嶙峋的干杵在眼前,然后发笑似的在根部又发出矮矮的一丛绿叶来。那些叶子的形状,也是男性式的浓眉。跟西湖边的垂柳叶子比起来,垂柳的叶子细长单薄而纤弱,是女性的眉。而紫柳,它的叶子是稍微拉了拉的椭圆,颜色深碧,质地比垂柳的要结实浑厚。在晴空下,绿蜡一般,灼灼反射着一团团饱满坚实的亮光。

在紫柳园,我几乎没有看见一棵笔直生长着的紫柳。它们,或斜或倒,有的已经空了心,有的也枯了梢头,孤零零的干,远看,是国画里一笔怆然折转着的老黑。恍惚中,我仿佛看见,在一个浓云密布如大军压境的黄昏,狂风叫嚣翻过山头,扑向这一片紫柳园,一棵紫柳繁茂的枝叶被收缴而去,一棵紫柳黝黑粗壮的干戛然断折,雷电的白刃刷刷砍下,剖开另一棵艰难站稳的紫柳的身躯。是啊,在这么高这么孤独的地方,狂风来过,雷电来过,干旱来过。生存已经多么不易,又如何像美人一样挺胸收腹!在紫柳的身边,我看见了蕨,看见了茅草,以及几样叫不出名字的细弱的攀缘类植物。品种寥寥的几类植物,似乎在无声诉说紫柳的寂寞。也许,风送过一些种子到达这里,但是这样容易干旱高寒的山顶上,它们又走了。也许苦难和寂寞,原本就是一种修行,所以才有了千年的紫柳。

(B.)一千多年啊!一千年,这山下,王朝兴替了几十个。一千年,山中一个家族兴旺繁衍了几十代。一千年,这山野上的杜鹃花耗尽心血开落了一千次。一千年,前面的代代朝朝已经成土,山中某族的后人或许已流落他乡,而杜鹃,也或许经蜜蜂做媒,已经变异了品种。只有紫柳还在。还在这高山之上,在春夏之间的五六月里开着白花,漫天吐絮,每一朵柳絮都是一个词语,它在娓娓诉说这千年的变迁事。一千年,紫柳太老了,但姿态依然刚硬遒劲。铁一样盘曲的干,如游龙,似苍鹤,还在向上,身段不肯低下来。紫柳的老,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老,是白发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老。时间淘洗人事万物,一棵植物,就这样巍然挺立在时间的洪流里,成了树之王。

我穿着绿条纹的裙子,悠悠走进这一片紫柳园,像江南石桥边一片婉约的垂柳的叶子。当我离去,离开生有紫柳的妙道山,离开岳西县,一路上听着车窗外的铿锵雨声,忽然觉得我的生命经脉里似乎有紫柳的汁液在铿锵流淌。

生命是一场修行,在得道者那里,时间在他身上被成倍延长,展开。

21.文中所描写的紫柳有哪些特征?(4分)

22.文中除了写紫柳,为什么作者还写了垂柳、杜鹃、蕨、茅草等动植物?(3分)

23.根据上下文,说说文中第二段中加点词语“裙衩”是什么意思?(2分)

24.选择恰当的角度赏析A.、B.两个句子。(4分)

A.:

B.:

25.结合全文,揣摩“生命是一场修行,在得道者那里,时间在他身上被成倍延长,展开”一句,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1.树龄大、历经沧桑、奇形怪状,但却甘于寂寞、刚硬遒劲、巍然挺立。

22.通过与这些动植物的对比,反衬紫柳所具有的高尚品格,表现了作者对紫柳的赞美。

23.女性

24.A、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紫柳的枝叶形态,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紫柳的丑陋,同时也反衬了紫柳生命力的顽强。  B、句子中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通过表现世事的变迁,来突出的强调紫柳依然我自岿然不动。

25.作者渴望像紫柳一样,看淡生命中所遭遇的坎坷、寂寞等不利因素,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德行的得道者,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阅读下文,完成第16~21题。(14分)

轻轻一句话

廖毅

我去拜访杭州海关新任关长王松先生。他是我曾经的老领导,这次是他到杭州履职后我们第一次见面。

进了他的办公室,不见有人倒茶,王关长打电话询问,回答说负责接待事务的小女孩刚刚离开座位,可能有事临时走开了。

办公室一位科长知道后,亲自给我倒了茶,并表示歉意。

在科长准备出门的时候,王关长叫住了他。

“你不要批评那位女同志,就说‘我替你给客人倒了一次茶’,并提醒她下次记住,她就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王关长这样叮嘱。

科长照办,既给负责接待的女同志留了面子,又让她受到了教育。而受到教育的,也许还不只是接待员一人。

我在家乡贵州罗甸县教育局工作时,我们的局长姓谭,叫谭宗文。

有天下午快下班的时候,看到有人陆陆续续离开单位,我也跟着关门走人。

这时,身后传来谭局长的声音:“嗨,你的手表快了五分钟!”

“没有啊!”我说。

我转身看看局长,他一脸的微笑。“真的,你的手表快了五分钟!”

谭局长是大家公认的“乐天派”,说话幽默风趣是他的最大特点。但我想,他不会和属下开这样的玩笑。

我下意识地看了看手表:五点五十五分。这让我突然反应过来,不是手表快了五分钟,而是离正常下班时间六点还差五分钟。而我是局机关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带头遵守规章制度是我的职责。这一“醒悟”,让我脸红到耳根。

第二天,我到各个办公室串门,有意把这事告诉了同事们。大家一听,也都意识到了局长的真正用意。

打那以后,各部门人员都自觉遵守上下班时间。

可记得那则大风和微风打赌的寓言?

大风和微风打赌,看谁能把行人的衣服解开。大风狠劲地吹,让人顿觉寒气逼人,冷得赶紧裹严了衣服。微风轻轻地吹,让人感觉暖意绕身,不知不觉敞开了衣服。

批评之道,因人因事而异。但在很多时候,轻轻的一句话,委婉含蓄的一句提醒,往往胜过粗暴严厉的呵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这也是一门艺术。

16.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作者所亲身经历的两件事情的主要内容。(3分)

17. 在科长准备出门的时候,王关长特意叮嘱他的话语有什么深刻的用意?(2分)

18. 王关长、谭局长他们二人具有什么共同的形象特征?(2分)

19.大风和微风打赌的寓言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个寓言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20.你的老师批评的方式是声色俱厉还是温和含蓄?你更喜欢哪种批评方式?请联系你的实际说说理由。(3分)

16.王关长、谭局长不动声色的教育自己的下属改正错误。

17.既给负责接待的女同志留了面子,又让她受到了教育;与此同时也让科长耳濡目染的接受了一次教育。

18.作为单位领导,他们都富有智慧、宽厚待人。

19.对比,与前面的两个故事相得益彰,更生动形象的表现了:轻轻的一句话,委婉含蓄的一句提醒,往往胜过粗暴严厉的呵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0.略,注意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或亲身经历来作答。

阅读《进当铺的男孩》,完成16—22题。(13分)

进当铺的男孩

毕淑敏

①儿子有一天对我说,他们班同学有一枝派克笔要出让,开价人民币100元整。

②这笔是什么来路?不会是赃物吧?我说。

③儿子说笔的来路绝对正当。是那同学的亲戚送的,他因已有了一枝,故将这枝卖出,肯定是原装。

④我看出儿子的渴望,就说,我认为一个孩子现在就用派克笔,有点为时过早。

⑤儿子激烈地反驳说,派克笔也是少儿不宜吗?

⑥我被噎得没话回答,就说,这笔太贵了,没有那么多的钱。

⑦儿子转一下眼珠说,您的意思是只要我可以搞到钱,就可以买下这枝笔啦?

⑧我当然不是这个意思,但一时也琢磨不出更好的理由回绝。想他一直是个守本分的孩子,手中并无积攒的闲钱。现在离春节还很远,也没压岁钱供他挥霍。只要实行经济封锁,他的梦想就是 A 。于是支吾着说,是啊,是啊。

⑨儿子说,买笔的事,咱们一言为定。我说,钱的来路需 B.

⑩儿子说,您就放心好了。

⑾过了两天,儿子把他的世佳游戏机妥妥贴贴地捆起来,结实得好像一个炸药包。我随口问了一句,又要借给哪个朋友玩啊?

⑿儿子龇牙笑着说,这一次不是借给人家,是放进当铺里换点现金。

⒀儿子说,为了买笔,我需要钱:我检点了一下我的财产,就数这台游戏机值钱了。我去当铺里问了一下,大约可当250元,可惜您把发票丢了,要不然还可以多当些。

⒁我说,天啊,你小小年纪就知道进当铺,长大了一定是个败家子。

⒂儿子奇怪地说,这和败家子有什么关系?反正从现在到暑假的日子,我都没有机会玩游戏机了,放在家里什么用也没有。进了当铺,我就可以用钱买到笔。

⒃我不客气地打断他的话,可是你拿什么来赎呢?医得眼前疮,剜去心头肉,到时候没有钱,你的游戏机就成了死当(我好不容易从以前读过的旧小说中记起了“死当”这个词,用得恰是地方)。

⒄儿子不慌不忙地说,以后我每个月都从伙食费里节省一些,到了暑假的时候就可以把游戏机赎回来了。当铺的库房很严密,还有空调,游戏机搁在那里,真是比家里还保险呢。

⒅我 C. 。面对着这种无懈可击的计划,只能自叹弗如。

⒆儿子说,要是等我慢慢地把钱攒够了,我们同学的派克笔早就拍卖出去了。我觉得当铺没有什么不好的,可以救人急难。

⒇我们的争论告一段落。

21——后来,儿子还是把同学的派克笔买了回来,用的是我贷给他的100元钱。我一再声明贷款是无息的,而且偿还期可以拖得很长,不必他短时间内压缩伙食还贷,以保障身体健康。

22儿子从此用派克笔流利地写作业,但提起此事,表情却是悻悻的。

23他说我给的钱有“嗟来之食”的味道,还是自己进当铺来得 D.

15、结合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⑴少儿不宜:

⑵自叹弗如:

16、请你将下边四个词语分别还原到文中划横线的A.、B.、C.、D.处。(2分)

理直气壮 瞠目结舌 镜中之花 正大光明

A B C D

17、“我吓得跳起来,抚着胸口说,请你把话再说一遍,我大概耳背了,实在听不明白。”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应还原到文中第 段与第 段之间?(1分)

18、请你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儿子“无懈可击的计划”。(2分)

19、在“典当游戏机买派克笔”的问题上,“我”和儿子的主要分歧是什么?(2分)

20、查《现代汉语词典》,“悻悻”是“怨恨失意的样子”的意思。儿子已得到了派克笔,为什么“表情却是悻悻的?”(2分)

21、你喜欢这个进当铺的男孩吗?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由。(2分)

15、(2分)不适合少年儿童。(2)自己感叹不如(别人,这里指儿子)。

16、(2分)A、镜中之花   B、正大光明   C、瞠目结舌   D、理直气壮(错一个扣一分,扣完为止。)

17、(1分)12与13段之间。

18、(2分)儿子的计划:先把游戏机放进当铺里换点现金,然后用钱买到派克笔;以后再从每个月的伙食费里节省一些,到了暑假的时候就把游戏机赎回来了。

19、(2分)儿子认为当铺没什么不好,它可以救人急难。“我”却认为进当铺当东西,是败家子。

20、(2分)他觉得“我”给的钱有“嗟来之食”的味道,不如自己进当铺来得理直气壮。

21、(2分)喜欢。因为他聪明,做事有条有理,有经济观念,有较强的自主意识。扣住人物特点,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朱自清的《春》,完成11—15题。(12分)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你说一说。(2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11、第④自然段中,作者写蜜蜂嗡嗡地闹着、蝴蝶飞来飞去,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3分)

12、作者调动了各种感官去描写无形的春风。请问,文中划线句子是从哪个角度去描写春风的?写出了春风什么特点?(2分)

13、第⑥自然段中,作者除直接写雨外,还写了些什么?给我们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分)

14、第⑧-⑩自然段,以三个句子并列结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分别赞美了春天哪些方面的特点?(3分)

10、(2分)“偷偷地”写出了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给人不知不觉的感受;“钻”字表现了春草破土而出的顽强生命力。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富有情趣,惹人喜爱。

11、(3分)写蜜蜂蝴蝶其实是从侧面写出(1分)了春花的繁茂,鲜艳、香甜和种类多的特点。(1分)写蜜蜂蝴蝶的活动是动态描写,春花的特点是静态描写,这样动静结合描写,更能反映出百花争春的美好景象。(1分)(意思相同即可)

12、(2分)从触觉角度去描写春风(1分),写出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1分)

13、(2分)还写了傍晚时候的灯光;在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工作的农民;农民们的房屋。(1分,答“树叶”“小草”也应给分)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安静、和平、润泽、朦胧而又充满生机的春天雨夜图。(“安静、和平、润泽、朦胧”答出其中任何两点给0.5分,答出“雨夜图”给0.5分)(1分)

14、(3分)修辞手法(1.5分):比喻、排比、拟人。

示例:把春天比喻为娃娃,赞美春天是崭新的,充满新的希望。(0.5分)把春天比喻为小姑娘,赞美春天是美丽的,活泼可爱。(0.5分)把春天比喻为青年,赞美春天是健壮有力的,有着强健的体魄和旺盛的生命力。(0.5分)(注:只答关键词:新、美、力,给1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5小题。

让生命在每一刻都说出得体的话

张丽钧

①很好的阳光,空气中弥漫着迟开的芬芳。

②我站在一个儿童摄影棚前等人。突然,一个小女孩儿把车骑到了我跟前,险些撞到我。我赶忙躲她,不想她竟追过来。我只好无奈地冲她笑了。她也冲我笑,一个仙子般的小姑娘。“阿姨,”她指着摄影棚外墙上足有两米高的巨幅照片对我说,“这是我,”我这才注意到,原来,这骑童车的女孩儿竞是那巨幅广告上的小模特!我看看照片,再看看身边的女孩儿,不住地夸说“漂亮”。女孩儿得意得不得了,头脑摇晃得像条欢快的小狗。此时,我不由想起了发生在南怀瑾大师身上的一件事。

③有一回,南怀瑾乘火车,身边坐了一个年轻人,捧着一本书入神地看。南怀瑾瞟了他手里的书,随口问了一句:“有那么好看吗?”年轻人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并说自己一直十分喜欢读这位作家的作品,南怀瑾说:“哦。那我回头也买一本来看看。”那本书的作者正是南怀瑾。

④我喜欢小女孩不依不饶追着我这个陌生的阿姨,邀宠般地告诉我说那墙上的照片就是她,她说破,是因为她透明;我也喜欢南怀瑾不曾道出自己就是那本“好书”的作者,他缄口,是因为他蕴藉

⑤我不能接受女孩儿抛却一派天真,扮演大师的深沉;也不能接受大师抛却沉静内敛,扮演女孩儿的单纯。

⑥我愿意拟想,大师也曾拥有无饰无邪的童年,愿意将自己的美事、乐事、幸事张扬天下,不惧人讥,不怕人妒。就像花不会藏掖自己的芬芳,透明的心也不会藏掖自己的景致。那么没道理,那么没章法,反正就是让童车冲到你脚下,纠缠着你,迫着你唱赞美诗。这让你很便捷地就怀了一回旧,你生了锈的感觉在一颗开花的童心面前一下子生动起来,摇曳起来。

⑦我更愿意拟想,女孩儿将一步一步修行,直到学会对着岁月深处那个急煎煎向路人跋扈地炫耀自我的女童发出不屑的哂笑。南怀瑾大师特别看重生命的“庄严感”,庄严的生命必是摈弃浮华、拂去尘屑的。一个拥有了美好的“精神目标”的人,断然不会热衷于在生活的大海中钓取廉价的恭维与褒扬;只有虚妄的人,才会那么黏,总是试图粘住更多激赏的目光。

⑧行走人世间,我多么希望自己有一双善于撷取的手,撷取了天真,就在这一刻欢悦吧;撷取了内敛,就在这一刻凝思吧。而在这两个故事的连接处,我愿意试着绣上自己细密的心思告诉自己,或许,这一边,正是我渐去渐远的昨日,那一边,恰是我愈行愈远的明朝。

⑨揽万物以为镜,窥见自我一息一变的心颜。不是所有的“可爱”都适宜窖藏,此时的口无遮拦,彼时可能变成了庸俗轻浅。风度,往往与一个人的自知度呈“正相关”。对一个个体生命而言,没有恒久不变的“一派天真”,也没有与生俱来的“沉静内敛”。

⑩自觉修行的生命,会在每一刻都说出得体的语言,不造作,不夸饰,不张扬,在熨帖中开出最美的花朵。

(选自《美文阅读》2013年5月,选文有删改。)

20.第②段画线句子“此时,我不由得想起了发生在南怀瑾大师身上的一件事”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21.第④段中加点词“透明”、“蕴藉”可分别用文中“      ”、“      ”两个词语来替换。(2分)

22.分别写出第⑧段两个加点词“这一刻”指代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4分)

(1)撷取了天真,就在这一刻欢悦吧。

(2)撷取了内敛,就在这一刻凝思吧。

23.结合语境,对第⑦段中的画线句子进行赏析。(3分)

一个拥有了美好的“精神目标”的人,断然不会热衷于在生活的大海中钓取廉价的恭维与褒扬;只有虚妄的人,才会那么黏,总是试图粘住更多激赏的目光。

赏析:                                   

24.结合文意,选出信息提取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通过讲故事、谈看法,以小见大,寄寓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B.选文以“说”为载体,“得体”为主旨,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C.选文用词准确,语言非常生动形象,人物形象鲜明。

D.选文结构上水到渠成,由事入理,析理透彻,卒章显志。

25.结合生活实际,分男U.就文中小姑娘、南怀瑾两人的做法,谈谈你的见解或看法。(4分)

20.【答案】示例:画线句子是个过渡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1.【答案】天真(一派天真)  深沉(沉静内敛)

22.【答案】示例:(1)“这一刻”是指小姑娘追“我”邀宠的过程。

(2)“这一刻”是指南怀谨不肯说出“好书”的作者是自己的过程。

23.答题示例:画线句子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1分)把拥有美好“精神目标”的人与虚妄的人进行了对比,突出了作者不热衷于廉价的恭维与褒扬、不试图粘住更多激赏目光的那种摈弃浮华、拂去尘屑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在每一刻都说出得体的话的看重。(2分)

24.【答案】C。

25.【答案】示例:(2分)(1)赞同小姑娘的做法,她天真、透明,无饰无邪。作为当代中学生,展示优点、美丽、自信,张扬为何不可。或不赞同小姑娘的做法,她太张扬,尤其是邀宠的行为强人所难。

(2分)(2)赞同南怀瑾的做法,他特别看重生命的“庄严感”,沉静内敛,不张扬、不夸饰。或不赞同南怀瑾的做法,做人应坦诚,不能过于谦虚,说出实情,也许更能激发年轻人读书求知的欲望。

(开放性试题,能提出自己的观点,作简要评述即可。)

阅读《绿水·天祥》一文,完成第18-20题。(共12分)

绿水·天祥

席慕容1

①学生跑过来对我轻声要求:

“老师,我们想走路回去。”

②我第一个直觉的反应是要说不可以。也许是城市里养成的习惯,总觉得走夜路是一件危险的事。更何况我们这群人已经在山里上上下下奔跑了一整天了,眼前又有现成的车子在等着,为什么还要和自己过不去,非要让可怜的双脚再走上好几里路呢?

③可是,在车灯的光晕之下,群山环伺,周遭的夜色似乎有种奇特的魅力,我有点明白学生的意思了,心里一动,我说:

“好哇!我跟你们一起走。”

④蒋勋2老师也欣然前来参加,七八个人聚合在一起,向车中的伙伴们挥手示意了之后,就开始静静地从太鲁阁公园的绿水站走回天祥。

⑤山中的夜,不知道该怎样来分辨出早晚,只好从移动的月光来推测出大概的时辰。

⑥月已到中天,风很清凉,白云在暗黑的远山上堆砌出像古典素描里一样多层次的柔和光影,近处是千尺峭壁,立雾溪3在脚下深不可测的石滩上潺潺流过。

⑦走着走着,好像刚才的困倦疲累都已经离开了,在四月的夜晚里,在东台湾的山中,我们好像变成了一个全新的人。

⑧好奇怪的感觉!在这样一个云淡风轻的夜晚,在这样一座郁郁苍苍的峡谷中,我们好像变成了一个全新的人,眼睛和耳朵都有了与平日完全不同的用途,感觉与心思也因此而完全不一样了。

⑨然后我才想起来,这条路我是认得的。

⑩我忽然想起来,这条路就是我那年走的同一条路。

11在我年轻的时候,在我比身旁的学生都还要年轻的时候,也是和同学一起来旅行写生,也是住在天祥,也是在傍晚时分来到绿水,然后再在月亮底下从绿水慢慢走回去。

12当然,那时候的绿水只是一个小小的招呼站,那时候的天祥青年活动中心只是一幢简陋的房舍,那时候山中所有的建筑都还是极度地平和与谦卑,东西横贯公路才刚刚通车,山中人烟稀少,而那一个晚上,山路上的云影和月光就和今夜的一模一样。

13还有那种奇怪的感觉,那种久违了的却又极为亲切的感觉,好像是只有在山水里才能够寻到的激动与平安,只有在大自然里才能够真正享有的欢喜与自由,都在此刻交错重叠着出现了。

14我很想说话,哪怕是词不达意的句子也可以,我只是想把心里的感觉说出来,但是,刚好在这个时候,我们走进了一处暗黑的隧道。

15因为__,所以隧道显得特别地长,因为害怕,所以我们自然紧靠在一起。我把手插进身旁女孩子的臂弯里,在薄薄一层的毛线衣底下,她的臂膀瘦削却又坚实。极目望去,前面黑得不能再黑,什么都看不见,而因为看不见,就觉得听觉与触觉都敏锐得膨胀了起来,那颗心也仿佛从身体里腾空而起,在暗黑的隧道中四处游离,脚是往前踏着的,却没有丝毫意义。

16身旁的女孩子安安静静地走着,直到远处终于透出一点光亮就快乐地叫了起来。在__里原来好像长得再怎样走也走不完的路,因为远处洞口那线月光,距离就变得非常明确了。其实,我们在那一刻仍然是走在__里,周遭的一切仍然和刚才一样神秘,路仍然和刚才一样长,就只因为有了极远处那片光亮的美景,每个人的行动都有了方向,脚步都变得比较稳定,而所有游离的心都因此回到了原来的地方。

17蒋老师在我们身后唱起歌来,那声音在山壁间起了隐约的回响,学生也跟着轻轻唱和。月光越来越亮,终于走出了隧道,水声与风声同时抢着出现,我转头看他们,年轻的脸庞上有种神情在月光下似曾相识。

18我把原来要说的话收了起来。我想,也许一切的话语在这一刻里都显得多余,就让他们这样走下去吧。

19就让他们安安静静地走下去吧,这样的一个夜晚大概是不会有人忘记了。而在许多许多年之后,当他们之中,有些人再带着年轻的学生,再来走上这一条路的时候,这一个夜晚里所有的记忆都将会和整条路上的云影月光风声水语再次交错重叠在一起。

20在那个时候,他们要说的话,应该就是我在此刻原来想要说出来的那同样的一句吧。

(选自席慕容散文集《透明的忧伤》,文字略有删节)

[1] 席慕容:祖籍内蒙古。台湾著名画家、诗人。

2 蒋勋:祖籍福建。台湾著名美学家、作家、画家。

3 立雾溪:位于台湾花莲县的知名河川,因切割出落差达1千多公尺的太鲁阁峡谷而闻名。

18.结合全文,将文章的思路补充完整。(每项不超过10个字,4分)

⑴答应学生步归要求。 ⑵

⑶ ⑷收回原来想说的话。

19.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结尾段里“那同样的一句”到底指什么。(2分)

答:

20.本文记叙的这段经历,活动参与者蒋勋先生曾用“因为美,我们便可以继续前去——”表达自己的感受。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50字左右,6分)

答:

课外散文阅读(共12分)

18.答案示例:⑵因月夜步归回忆当年。⑶走出暗黑隧道。

   评分:4分。每空2分,内容和字数各1分。

19.答案要点:人只有:①在山水自然里才能寻到激动、平安,②才能真正享有欢喜与自由。

   评分:2分。每个要点1分。

20.答案示例:蒋勋的这句话告诉了我们美不仅在现实的旅途,而且在人生以及一切困难前的巨大作用。因为美的景色,我们忘记了夜路的危险,忘记了奔跑一天的困倦与疲累,能欢喜地步回驻地;因为前方美的光亮,给了我们前行的勇气与信心,让我们明确了距离和方向,让我们不再害怕、恐惧,直至走出__的隧道。

   评分:6分。理解1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3分(其中,结合文章内容1分,准确分析2分),字数与文字表达各1分。

 

阅读《社戏》选段,完成第16-17题。(共6分)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

⑤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这时候,看见大家也都很扫兴,才知道他们的意见是和我一致的。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哈欠来。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⑥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16.选段两次出现“踊跃”一词,结合具体语境,说说其不同作用。(2分)

⑴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⑵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答:

17.无论月下前往赵庄看戏还是午夜归航,沿途的景色让文中的“我”感到愉悦,并获得了美的感受。请结合第②③两段或者第⑥自然段,具体说说作者如何将这种心情和感受表达出来的。(4分)

答:

16.答案要点:⑴“踊跃”有争先恐后的意思。此处通过该词描写了山连绵起伏的形态,以动写静,把山写活了。⑵通过“踊跃”一词,突出了大家对长时间且没有起伏的戏感到的厌烦,以及对双喜归家建议的积极支持。

   评分:2分。每小点1分。

17.答案示例:选择第⑥段。该段将视觉、听觉以及“我”的心理活动相结合,表达出了“我”愉悦心情和美的感受。首先作者通过“我”的视觉看到“格外皎洁”的月光,写心情的开朗而愉悦,同时回望到“被红霞罩着”“飘渺如仙山楼阁”的戏台,瑰丽的景色和神话般的建筑让“我”生出无限向往;然后通过吹进耳朵“很悠扬”的笛声描写听觉上美的享受,再加上“我”的疑心等心理活动,写出“我”的后悔,以表现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评分:4分。判断写法1分,结合具体文字进行分析3分。

孩子,请系好鞋带

罗安余

⑴那时,我还在读初一。

⑵学校每到年底都会组织游园活动庆祝新年的到来。

⑶记得那年的游园活动特别热闹,游戏很简单,似乎所有的人都能中奖,所以奖品很快就剩得不多了。

⑷我终于也得到了一张奖票,便兴冲冲地去领奖。领奖处挤满了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最后几份奖品,我也不甘示弱地往前挤。高高的窗台,狭小的窗口,发奖的人根本看不见领奖人的脸,只能随意地从那些伸进窗口的挥舞着的手中接过奖票,再递给奖品。突然间,我感觉手心沉甸甸的,是一份奖品!还来不及高兴旋即又感到手里轻飘飘的了——奖品被别人抢了!我忙抬起头四下搜寻,只见身旁一个大男孩正在冲我得意地笑。

⑸我冲他喊道:“把奖品还给我!”

⑹他边走边嚷:“每个人都有奖票,谁能抢到就是谁的,凭什么还给你!”我拽住他的衣角,近乎哀求:“我先拿到的,给我吧。”

⑺他猛地推开我,没想到竟使我趔趄在地,他一溜烟跑掉了。

⑻从地上爬起来,我再也忍不住委屈大哭起来。我边哭边走向办公区,这时我本能地想到了母亲,她是这所学校极有权威的老师,她一定能帮我!

⑼母亲听我哭哭啼啼叙述完一切,沉默了半晌才说:“孩子,先系好你的鞋带吧。”我低头一看,真的,鞋带不知什么时候已松开了。我迅速系好鞋带,然后期待母亲帮我要回奖品,没想到她却平静地说:“走吧,我们回家……”

⑽这件事早已过去,我始终没能要回那份本该属于我的奖品,为此,我心里不止一次埋怨过母亲。然而,随着渐渐长大,十多年来曾经有过许多成败与得失的现在的我才恍然明白,当年的母亲是多么用心良苦

⑾她让我系好鞋带,她在我因得不到奖品而懊恼的时候,让我系好鞋带,因为,我确实应该这样做。

⑿如果母亲任由我哭闹,我可能会一辈子对此事耿耿于怀,无法释然。生活中本来就有好多我们想要的东西却无法得到,我们又怎可以要求自己每次都能被满足呢?母亲这样做其实是想让我学会坚强——当生活不能如愿以偿或者不尽人意时,不是一味地计较和埋怨,而是一如既往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保持一份恬淡的心情对待生活。

⒀我知道,命运给予我们的磨难将远远不止是失去一份奖品;我同样知道,对待磨难也并非系好鞋带就能解决这么简单,但我明白生活的真谛就在于此——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不气馁,不自怨自艾,永远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永远向前看,总有一天,我能用生命的带子系住幸福。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3分)

趔趄( ) 半( ) 气( )

2、文中有多个成语,请找出三个写在下面。(3分)

3、概括叙述文章内容。(40个字以内)(4分)

(提示:人物、事件、感受)

4、第⑷段中“我感觉手心沉甸甸的”是因为 ,“又感到手里轻飘飘的”是因为 。(4分)

5、第⑼段中“我”听完母亲的话后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试以“我想:”开头,结合上、下文,简写在下面。(5分)

我想:

6、本文采用的记叙顺序是 。(2分)

A.、顺叙B.、插叙C.、倒叙D.、补叙

7、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感受?请联系实际简要谈一点。(5分)

1、liè qie     shǎng     něi

2、不甘示弱   用心良苦   耿耿于怀   如愿以偿   一如既往   自怨自艾

3、母亲没有帮我要回游园活动中被人抢走的奖品,只让我系好鞋带及成年后对此的感悟。

4、得到一份奖品    奖品被抢走了

5、略            6、A              7、略

美丽的谎言(29分)

①我至今都记得我的第一位老师说的谎言。

②那年夏天,我被母亲领进了校园,迎候我的是一位五十多岁亲切和蔼的女教师。入学考试的内容是从1数到100。我站在校园大操场的阳光下,面对着老师的笑容,脆生生地一口气从1数到了100。老师拍拍我的脑袋,伸手在她的花名册上画了个红五星。我非常仔细地留意着她的这一举动,在心里暗自猜测着那个红五星的含义。

③开学了,看着班里四十多个同我一般大的孩子,我固执地想找出与他们的不同来。我心里一直惦着花名册上的那个红五星,终于忍不住了,跑到老师那里问她,是不是我的入学考试第一名才得到了红五星,老师笑着点了点头,当我满怀着希望从校园跑开时,快乐一直在我心里升腾。我是得了第一名的,我一定还可以再得第一名。这种信念一直鼓励着我。直到很多年以后,当我们一群同学聚在一起谈起我们的第一位老师时,大家突然明白每一个人的入学花名册上都有一个红五星,而她几乎对每一个班上的学生都说过:你很棒,你是第一名!

④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有一些用心说出的谎言是那么美好。这和真实意义上的欺骗绝不相同。因为前者是尊重,是关爱,是惦念,是为了让对方快乐。

⑤从我离家来美国,至今已快十年了。在这十年里,我跟母亲说过不少的谎话。刚到这座城市时,包围我的是陌生和孤独,连找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都不那么容易。在5个月的时间里,我换过5次住处。那时我还是一个穷学生,担负不起租房的费用,就轮流住在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家里,每天早出晚归躲避那些家人敏锐的眼睛。但每次都是我自己先受不了而被迫转移。拎着一个大箱子,这座城市的东西南北我都住过。每天夜晚最感到无助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遥远的家园和母亲的殷殷笑容。但是在每一封给母亲的信里,我都说我住得很好,一切都顺利。并且,用那些写给母亲的文字鼓励自己。之所以这样,惟一的原因是怕母亲知道了担心。而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⑥那一次,母亲在电话里说她一切都好,每天散散步看看电视,连心脏病也多日没犯了。刚放心地挂了电话,就接到朋友的信,说是遇见了我的母亲,她病了,一个人去医院打针。我愣了好久,觉得心里很慌,赶忙往家里拨电话,拨到一半,又停了下来,我质问母亲又有什么用呢。我原本真切地知道她为什么要说谎的!

1、第⑤段中“我”为什么每天早出晚归躲避那些家人敏锐的眼睛?(3分)

                                  

2、作者为什么认为有些谎言是美好的?(从谎言的作用上回答,应在理解的基础上提炼、概括)(4分)

                                  

3、老师说谎的目的是什么?(含标点15字以内)(3分)

4、用原文回答“我”为什么能在美国独自忍受陌生和孤独?(3分)

                                  

5、文中都有谁说了哪些美丽的谎言?(要全面考虑,不要遗漏)(6分)

                                  

                                  

6、母亲为什么说谎?(3分)

                                  

7、画波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起的作用是 。(2分)

8、关于说谎这个问题,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为什么?(5分)

                                  

1、因为“我”是一个穷学生,被别人瞧不起。

2、因为这些谎言是尊重、关爱、惦念,是为了让对方快乐。

3、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

4、用那些写给母亲的文字鼓励自己。

5、(1)老师说,所有的学生都得了第一名。

  (2)“我”告诉母亲我一切顺利。

  (3)母亲在电话中说她一切都好。

6、怕“我”惦念她。

7、过渡                8、略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