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进风暴逃生 [美]米歇尔·史密斯文

莎拉四岁的时候,妈妈就去世了。她的爸爸是一个渔民,买不起房子,莎拉只好在小小的渔船上长大。

到了上学的年龄,爸爸打鱼挣的钱只够生活,交不起学费,她只好依旧住在船上,还要忍受孩子们的嘲笑。

海港里渔船很多,渔民们都是日出打鱼,日落而息。一天傍晚,爸爸在船舱里喝着酒,莎拉自己坐在船头,看管着爸爸打到的一些鲑鱼。忽然,莎拉看到海平面上腾起山一样高的乌云,风也渐渐大了,船随着波浪摇晃起来。

莎拉从小到大还从没看到这样凶猛的风暴,赶忙扶着栏杆跌跌撞撞地跑进船舱,喊着:

“爸爸, 快醒醒。”

“什么事?”她的爸爸摇了摇酒瓶,嘴里咕哝着问。

“爸爸,暴风雨要来了,咱们上岸躲躲吧。”

“管它呢。”

她抓着爸爸的肩头摇着他,爸爸的头撞在船帮上,他叫了起来你到底要干什么?”

“爸爸,咱们走吧,这次的风特别大。”

爸爸终于醒了酒,他出了船舱,乌云已经压了下来,狂风卷着巨浪冲了过来。

“爸爸,你在干什么? ”

“莎拉,要是咱们不把船驶离码头,大风就会把它吹到码头或礁石上。我们必须出海,这样才能保住船,活下去。”

就这样,这条小船一头扎进暴风雨里,浪涛一下下撞击着船帮,莎拉吓得紧紧抱着爸爸,他正在掌舵控制着船,向着大海吼了一声:“我们能战胜你。”

在他们的头顶上方,黑云翻滚着;在他们前方,狂风卷着黑色的巨浪迎面扑来,浪尖上泛着白色的水沫,劈头盖脸地打在他们身上。莎拉的脚下一滑,险些摔倒,她吓得尖叫一声。爸爸一手握着轮舵,腾出另一只手拉住了女儿。

就这样,他们熬过几个钟头,风小了很多,海浪也平静下来,天开始变晴。父女二人仍然握着手安慰对方。

他们开始掉转船头,驶向岸边。回到港湾后,四处一片狼藉。木架搭起的码头不见了, 几十条渔船漂被撞得千疮百孔。

只有莎拉和爸爸的船安然无恙。

莎拉抱着爸爸说:“爸爸,你是个英雄。”

“我不是英雄。”爸爸握住她的手,“莎拉,是你救了我们。”

“爸爸。”她激动得流下眼泪,“我们一起战胜了暴风雨。”

(选自《贴别关注》2012年11期)

18.紧扣两个加点词,联系相关内容,说说“爸爸“精神状态的变化。(4分)

“什么事?”她的爸爸摇了摇酒瓶,嘴里咕哝着问┄┄他正在掌舵控制着船,向着大海吼了一声:“我们能战胜你。”

19.文中画线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20.能够逃脱这次灾难,“莎拉“起来什么作用?(4分)

21.从情节和主题两方面,谈谈你对“冲进风暴逃生”理解。(5分)

[9e8a433834ef0dad.jpg]

房间里的大象 刘瑜

① “房间里的大象”,在英文里,意指所有那些触目惊心地存在却被明目张胆地忽略甚至否定的事实或者感受,就是那些“我们知道,但是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该知道”的事。

②有些时候,沉默也许是起源于善意和礼貌,比如和一个口吃的人聊天,我们假装注意不到他的口吃。有些时候,人们害怕权力,害怕__,害怕失去眼前的利益,于是沉默成了一种自我保护。

③拒绝发声并不奇怪,因为发声不但需要勇气,而且意味着承担。比如,谈论全球变暖意味着我们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意味着我们可能要选择不买车、少开暖气和空调、刻意节约用水。所以为了逃避责任和不安,还是不谈这些为好。但是大象并不会因为你不谈论而消失,全球还会继续变暖┄┄

④沉默的人越多,打破沉默就越难---因为当越来越多的人卷入沉默的漩涡,从这个漩涡中挣脱出来需要的力气就越大。面对第一个站出来大喊“屋子里有大象”的人,人们往往不会顺着他的手指去看有没有一只大象,而是怒斥他为什么吵醒了自己的好梦。房间里的大象就这样在“合群”的人们中越长越大。

⑤随着大象越长越大,它被戳破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因为随着大象越来越大,掩盖这只大象所花费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并且,目击者的增多也意味着出现“叛徒”的可能性在增大。

⑥直视我们生活中的沉默,直视生活中不被阳光照耀的角落和我们自己的软弱。

14.将《房间里的大象》与《皇帝的新装》联系起来思考,回答问题。(4分)

(1)“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我自己。我决不能让人知道这件事。难道我不称职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老大臣”为什么有这种心态?在《房间里的大象》摘录一句话解答。(2分)

(2)“随着大象越长越大,它被戳破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

概括出《皇帝的新装》中能证明这句话的情节。(2分)

15.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联系本段内容简要说明这种方法的作用。(4分)

16.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测中心论点。(不超过10个字,3分)

17.生活中“房间里的大象”并不少见,请你举一个例子,并谈谈自己对此的看法。(80-100字,5分)

[befcccf50b3ceab1.jpg]

紫罗兰

纪伯伦

幽静的花园里,生长着一棵紫罗兰。她有美丽的小眼睛和娇嫩的花瓣。她生活在女伴们中间,满足于自己的娇小,在密密的草丛中愉快的摆来摆去。

一天早晨,她抬起顶着用露珠缀成王冠的头,环顾四周,她发现一株亭亭玉立的玫瑰,那么雍容而英挺,使人联想起绿宝石的烛台托着鲜红的小火舌。

紫罗兰张开自己天蓝色的小嘴,叹了一口气,说:“在香喷喷的草丛里,我是多么不显眼啊,在别的花中间,我几乎不被人看见。造化把我造得这般渺小可怜。我紧贴着地面生长,无力地伸向蓝色的苍穹,无力把面庞转向太阳,像玫瑰花那样。”

玫瑰花听到她身边的紫罗兰的这番话,笑得颤动了一下,接着说:“你这枝花多么愚蠢呵!你简直不理解幸福,造化把很少赋予别类花朵的那种美貌,那种芬芳和娇嫩给予了你。抛弃你那些错误的想法和空洞的幻想,满足自己的命运吧,要知道,谁要求过多,谁就会失去一切。”

紫罗兰回答道:“呵,玫瑰花,你是在安慰我,因为我只能幻想的那一切,你都有了。你是那样美好,所以你用聪明的辞令粉饰我的渺小。但是对于不幸者来说,那些幸运者的安慰意味着什么呢?向弱者说教的强者总是残酷的!”

造化听到玫瑰与紫罗兰的对话,觉得奇怪,于是高声问:“呵,女儿,你怎么了,我的紫罗兰?我知道你一向温柔而又驯服,你安贫而又高尚。难道你被空虚的愿望和无谓的骄傲制服了?”

紫罗兰用充满哀求的声调回答她:“呵,你原是无上全能、悲悯万物的啊,我的母亲!我怀着满腔希望请求你,答应我的要求,把我变成玫瑰花吧,哪怕只有一天也好!”

造化说:“你不知道你请求的是什么。你不明白外表的华丽暗藏着不可预期的灾福。当我把你的躯干抽长,改变面貌你的容貌,使你变成玫瑰后,你会后悔的,可是,到那时,后悔也无济于事了。”

紫罗兰答道:“呵,把我变作玫瑰吧!变作一株高高的玫瑰花,骄傲地抬着头!日后不论发生什么事,都由我自己担承!”

于是,造化说:“呵,愚蠢而不听话的紫罗兰,我满足你的愿望!但是,如果不幸和灾祸突然降落在你的头上,那是你自己的过错!”

造化伸开她那看不见的魔指,触了一下紫罗兰的根——转瞬间紫罗兰变成了盛开的玫瑰,伫立在众芳之上。

午后,天边突然乌云密布,卷起旋风,雷电交加,隆隆作响,狂风和暴雨所组成的一支不计其数的大军突然向园林袭来,他们的袭击折断了树枝,扭弯了花茎,把傲慢的花朵连根拔起。花园里除了那些紧贴着地面生长或是隐藏在岩石缝里的花草之外,什么也不剩了。而这座幽静的花园遭到了比其他花园更多的灾难。等到风停云散,花儿几乎都死去了,——她们像在篱边的紫罗兰,在这场风暴的袭击之后,安然无恙。

一株紫罗兰抬起头来,看着花草树木的遭遇,愉快地微笑了一下,招呼自己的女伴:“瞧呵,暴风雨把那些自负为美的花朵变成了什么哟!”

另一株紫罗兰说:“我们紧贴着地面生长。我们才躲过了狂风暴雨的愤怒。”

第三株喊道:“我们是这般脆弱,但龙卷风并没有战胜我们!”

这时紫罗兰皇后向四周环顾了一下,突然看见昨天还是紫罗兰的那株玫瑰花。

暴风雨把她从土里拔起,狂风扫去了她的花瓣,把她抛在湿漉漉的青草上。她躺在地上,像一个被敌人的箭射中了的人一样。

紫罗兰皇后挺直了身子,展开自己的小叶片,招呼女伴们说:“看呵,看呵,我的女儿们!看看这株紫罗兰,为了能炫耀自己的美貌,她想变成一株玫瑰,哪怕是一小时也可以。就让眼前这景象作为你们的教训吧。”

濒死的玫瑰叹了一口气,集中了最后的力量,用微弱的声音回答道:“听我说吧,你们这些愚蠢而谦逊的花儿,听着吧,暴风雨和龙卷风都把你们吓坏了!昨天我也和你们一样,藏在绿油油的草丛里,满足于自己的命运。这种满足使我在生活的暴风雨里得到了庇护。我的整个存在的意义都包含在这种安全里,我从来不要求比这卑微的生存更多一点的宁静与享受。呵,我原是可以跟你们一样,紧贴着地面生长,等待冬季用雪把我盖上,然后偕同你们去接受那死亡与虚无的宁静。但是,只有当我不知道生活的奥妙,我才能那样做,这种生活的奥妙,紫罗兰的族类是从来也不知道的。从前我可以抑制自己一切的愿望,不去想那些得天独厚的花儿。但是我倾听着夜的寂静,我听见更高的世界对我们世界说:‘生活的目的在于追求比生活更高更远的东西。’这时我的心灵就不禁__起自己来了。我的心殷切地盼望升到比自己更高的地方。终于,我__了自己,追求那些我不曾有过的东西,直到我的愤怒化成了力量,我的向往变成了创造的意志。到那时,我请求造化——你们要知道,造化,那不过是我们一种神秘的幻觉的反映,——我要求她把我变成玫瑰花。她这样做了。就像她常常用赏识和鼓励的手指变换自己的设计和素描一样!”

玫瑰花沉默了片刻,然后带着骄傲而优越的神情补充说:“我做了一小时的玫瑰花,我就像皇后一样度过了这一小时。我用玫瑰花的眼睛观察过宇宙。我用玫瑰花的耳朵倾听过私语。我用玫瑰花的叶片感受过光的变幻难道你们中间找得到一位蒙受过这样的光荣么?”

玫瑰低下头,已经喘不上气来,说:“我就要死了。我要死了,但我内心里却有一种从来没有一株紫罗兰所体验过的感觉。我要死了,但是我知道,我所生存的那个有限的后面隐藏着的是什么。这就是生活的意义。这就是本质的所在,隐藏在无论是白天或夜晚的机缘之后的本质!”

玫瑰卷起自己的叶子,微微叹了一口气,死去了。她的脸上浮着超凡绝俗的微笑——那是理想实现的微笑,胜利的微笑,上帝的微笑。

19.第1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20.在第2-5段中,“紫罗兰”对自己有哪些不满?对玫瑰花有哪些艳羡?

21.本文是一篇对话题散文,请结合6-10段分析“对话”这种手法的好处。

22.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①暴风雨把她从土里起,狂风去了她的花瓣,把她在湿漉漉的青草上。

②她的脸上浮着超凡绝俗的微笑。

23.文章的题目不完整,你认为在“紫罗兰”前面应该加个怎样的修饰语?并说明理由。

24.文中有很多格言警句,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并加以阐述。

[070671ea178d720d.jpg]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①那天,她跟妈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②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③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④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⑤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⑥女孩愣住了。

⑦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子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⑧这时,女孩的眼又开始掉了下来!

⑨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

10.文中加点的两个“又”字的作用各是什么?

11.文中第⑦段中用“疲惫不堪”“露出了喜色”来描写母亲的神态,这种变化表露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12.请结合你自身的经历,谈谈你听了老婆婆的话后的感想。

9.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弄清主要人物做了什么事。

参考答案:记叙了女孩与母亲发生争吵后,在一位老婆婆的开导下,真正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

10.解析:在理解加点字本义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的情节体会其作用。

参考答案:第一个“又”字,表明女孩与母亲发生的争吵不止一次,从而反映出女孩对母亲的误解之深。第二个“又”字,是第二次流泪的意思,表现出女孩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激。

11.解析:从人物的心理情感与神态的关系来考虑。

参考答案:表现出母亲对女儿的担忧和见女儿回来后的欣喜,从而突出母亲爱女情深。

12.解析:谈感想时应结合文章的主旨。

答案示例:我们在生活中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却不注重体会这种恩情,也不加以珍惜,反倒因为别人的一句问候或收到别人的一份小礼物,而感动不已。我们应该认识到在感激别人的时候也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①事情结束的一笔出乎意料地简洁。

②贾里听说林武翔要开刀治疗,又鼓足勇气和班委会一起写了倡议书,希望大家捐款,资助困难中的林武翔。这一举动,盖过了那一片闲言碎语,得到了更广泛的支持,连校长都上门来说:我也捐一份!一大笔钱经由盲人夫妇颤抖的手送至医院。手术十分成功,林武翔休养一阵就上学来了。贾里故意问了一些方程式,结果他对答如流,像没事一样,只是脸色有些苍白。

③那天,班里为此开庆祝会,查老师为这个庆祝会取名为“双喜临门”会,他一向有些诗人气质,因而慷慨激昂地说:

④“噪音赶走了,林武翔也平安归来,真是双喜临门。看来做一个中国的孩子需要为许多事操心,但是,中国的孩子也很幸运,因为能创造世界。坚强些,孩子们!”

⑤大家热烈鼓掌,许多应邀参加的家长,譬如贾里的母亲都感动得落泪了;吴家姆妈虽未收到请柬,可是不请自到,同时,也是哭得最奔放的一个。

⑥会后,贾里找到鲁艳青,她是作为校报的特派记者来参加庆祝会的。

⑦“你好!”贾里说,“校友!”

⑧“你好!”鲁艳青也摆摆手,“校友!”

⑨他们相互笑笑,然后,贾里鼓足勇气说:“明年,明年我一定要选举你当学生会__,我已经知道,应该选举怎样的人。”

“谢谢你,校友。”鲁艳青又笑笑,“不过,我不能为了这而留一级,因为今年七月我就考大学了。”

贾里有些难过,也许真正的人生滋味就是多味的。鲁智胜这胖子乘机抬高自己,大大咧咧地说:“我说我的眼光准,没错吧!”

反正,谁也不会天生是伯乐的,这是真理。

5.根据上下文,解释词语的含义。

(1)慷慨激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双喜临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把噪音赶走,武翔回来这两件事。

6.对第④段中查教师的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孩子不仅要学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还要善于在关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中国的孩子也很幸运。

B.当贾里一班同学面对困难时,他们没有退缩,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经历住生活的考验,他们正代表了当代中学生的特质。

C.以陈应达为代表的中学生,在这次选举__中表现得很坚强,查老师相信他们能创造世界、创造未来。

D.成长的过程中必定会经历一些坎坷、挫折,只有经受住这些考验,才会变得坚强成熟。

7.“我已经知道,应该选举怎样的人。”贾里认为应当选举什么样的人当学生会__呢?

8.“反正,谁也不会天生是伯乐的,这是真理。”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呢?请联系实际生活谈一谈。

5.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积累。

参考答案:(1)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

6.解析:C项,小说中的代表人物是贾里。

答案:C

7.解析:在“噪音事件”中,从鲁艳青与当选为学生会__的“男球星”的态度比较可得出。

参考答案:热情助人、积极为学生办实事的人。(意思对即可。)

8.解析:先解释这句话的含意,然后再结合实际谈自己的理解。紧扣“不经历事情是不能辨别人才的”。

参考答案:这句话是说:谁都不能一下子分辨出谁是人才,谁是庸才,但实践会告诉你正确的答案。

阅读《范进进学》,完成9—12题。

荏苒三年,(周学道)升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这周学道虽也请了几个看文章的相公,却自己心里想道:“我在这里面吃苦久了,如今自己当权,须要把卷子都细细看过,不可听著幕客,屈了真才。”主意定了,到广州上了任。

次日,行香挂牌,先考了两场生员。第三场是南海、番禺两县童生。周学道坐在堂上,见那些童生纷纷进来,也有小的,也有老的,仪表端正的,獐头鼠目的,衣冠齐楚的,褴褛破烂的。最后点进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广东虽是气候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去归号。周学道看在心里,封门进去。

出来放头牌的时节,坐在上面,只见那穿麻布的童生上来交卷,那衣服因是朽烂了,在号里又扯破了几块。周学道看看自己身上,绯袍锦带,何等辉煌。因翻一翻点名册,问那童生道:“你就是范进?”范进跪下道:“童生就是。”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纪了?”范进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学道道:“你考过多少回了?”范进道:“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学道道:“如何总不进学?”范进道:“总因童生文字荒谬,所以各位大老爷不曾赏取。”周学道道:“这也未必尽然。你且出去,卷子待本道细看。”范进磕头下去了。

那时天色尚早,并无童生交卷,周学道将范进卷子用心用意看了一遍。心里不喜道:“这样的文字,都说的是些甚么话!怪不得不进学。”丢过一边不看了。又坐了一会,还不见一个人来交卷,心里想道:“何不把范进的卷子再看一遍?倘有一线之明,也可怜他苦志。”从头至尾,又看了一遍,觉得有些意思;正要再看看,却有一个童生来交卷。……那童生叫做魏好古,文字也还清通。学道道:“把他低低的进了学罢。”因取过笔来,在卷子尾上点了一点,做个记认。又取过范进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又把魏好古的卷子取过来,填了第二十名。将各卷汇齐,带了进去。发出案来,范进是第一。谒见那日,著实赞扬了一回。

(选自《儒林外史》)

9.范进已经五十四岁了,为什么还叫“童生”?

10.根据语境解释下面词语的含义。

进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荏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第二段画线句子属于________描写,写出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2.范进考了二十余次未考中,还在继续考,是什么促使他如此热衷于科举?

9.解析:了解科举制度的有关知识。

参考答案:“童生”的称呼与年龄无关,清人为了取得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叫儒生或童生。

10.解析:结合语境来体会。第一个词语要对科举制度有所了解才能答出。

答案:考中秀才  时间渐渐过去

11.解析:体会外貌描写的作用。要透过表象看本质。

答案:外貌  穷困潦倒,凄凉可怜

12.解析:从科举制度的作用角度来谈。

参考答案:只有通过科举才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境况、社会地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甲)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乙)范进迎了出去,只见那张乡绅下了轿进来,头戴纱帽,身穿葵花色圆领,金带、皂靴。他是举人出身,做过一任知县的,别号静斋,同范进让了进来,到堂屋内平磕了头,分宾主坐下。张乡绅先攀谈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范进道:“晚生久仰老先生,只是无缘,不曾拜会。”张乡绅道:“适才看见题名录,贵房师高要县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弟兄。”范进道:“晚生侥幸,实是有愧。却幸得出老先生门下,可为欣喜。”张乡绅四面将眼睛望了一望,说道:“世先生果是清贫。”随在跟的家人手里拿过一封银子来,说道:“弟却也无以为敬,谨具贺仪五十两,世先生权且收着。这华居其实住不得,将来当事拜往,俱不甚便。弟有空房一所,就在东门大街上,三进三间,虽不轩敞,也还干净,就送与世先生;搬到那里去住,早晚也好请教些。”范进再三推辞,张乡绅急了,道:“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了。”范进方才把银子收下,作揖谢了。又说了一会,打躬作别。胡屠户直等他上了轿,才敢走出堂屋来。

5.(甲)、(乙)两段文字在描写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6.(甲)段文字描写范进欢喜疯了的过程有四个层次,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段文字中张乡绅主动拜访中举后的范进,并送银赠房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甲)段文字中写老太太“慌”和“哭”,报录人和邻居“吓了一跳”,这些描写的目的是什么?有何作用?

8.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范进为什么喜极而疯。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5.解析:甲文借“老太太”“报录人和邻居”的反应来烘托范进的疯态,此为侧面描写。

参考答案:甲文描写细致,有细节,有侧面烘托;乙文主要是语言描写。

6.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以及对课文的进一步的理解。

参考答案:昏倒  疯跑  踹进泥坑  疯走上集

达官显贵之间互相攀附利用

7.解析:对周围人物的描写是为了表现中心人物,属侧面描写,作用是表现中心人物的特征。

参考答案: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范进。作用是烘托范进飞跑的疯狂。

8.解析:把范进放到当时的社会背景里理解,紧扣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参考答案:范进一生苦苦追求,从20岁到54岁,长期感受到世态炎凉,清楚地知道剥削阶级拥有什么样的特权,几十年极端贫困的生活及卑下的地位,让他对中举梦寐以求。他不顾一切地参加考试,是盼着一旦梦想成真,一切苦难就会过去,他将拥有一切。中举后他心理上无法承受这巨大的喜悦和变化,因此喜极而疯。这种现象正说明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之深,从而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17——20题(14分)

丁立梅

①她报出她的姓时,我们都讶异极了。 蓝,蓝色的蓝。那会儿,我们正站在蓝蓝的湖边,蓝蓝的天空倒映在湖中,如一大块蓝玉。她的名字,应和了眼前的景色。

②我们一行人游西藏,她是半道上加进来的。之前,她一个人已游完拉萨,还在一家医院里,做了一天的义工。五十多岁的人,看上去不过四十出头,明丽得很。小导游喊同团稍上年纪的女人阿姨,却叫她蓝蓝姐。

③我们都羡慕她的明媚和精神气。几天的西藏行走,我们早已疲惫不堪,高原反应也还在折磨着每一个人,一个个看上去灰头土脸的,她却饱满得枝叶葱茏。“你真不简单”, 我们由衷地夸赞。她听了,哈哈大笑,开心极了。

④她爱笑,热情,说话幽默。一团的人,分别来自不同地方,彼此间有戒备, 一路上都是各走各的,少有言语。她的到来,恰如煦风吹过湖面,泛起水花朵朵。 众人受她感染,都变得活泼起来亲切起来,有说有笑的。原来,都不是冷漠的人哪。

⑤很快的,她跟全团的人混熟了。这个头疼,她给止疼药。那个腹泻,她给止泻药。有人削水果,不小心被刀划破了手, 她伸手到口袋里一掏,就掏出几块创口贴来。仿佛她会变魔术。大家对她敬佩和感激得不得了,她却轻描淡写地说,这没什么,我只不过多备了点常用药。

⑥西藏地广路遥,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往往相距几百公里。天未亮,我们就摸黑上路,所有人都睡眼惺忪,根本来不及收拾自己,只把自己囫囵塞进车子了事。她却披挂完整,眼影,眉线,口红,样样不缺,妆容精致。我们忍不住看她一眼,再看一眼,心里生出无限的感喟与感动来。

⑦知道她的故事,是在纳木措。面对变幻无穷风光诡异的圣湖,她孩子一样地欢呼奔跑,然后,双膝突然跪下,泪流满面。我们都吓一跳,正愣怔着不知怎么办才好时,听到她喃喃地说,感谢上帝,我来了。

⑧原来,她身患绝症已两年。医生宣判的那会儿,她只感到天崩地塌。她在意过很多,得失名利,都曾是她的主题曲。她玩命地去争,甚至因此忽略了家庭。当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只剩下短短三个月时,曾经双手紧握着的那一些,都成浮云了,她只要自己能活。

⑨ 她重新打理自己的生活,养花种草, 出门旅游,还常常去做义工,生命变得充盈起来。每天清晨睁开眼,看到窗外第一缕阳光,她的心里都会腾起一阵欢喜:感谢上帝,我又拥有一天!她把每一天,都当作是崭新的,是重生。所以,心中时时充满感激。她活过了医生断定的三个月, 活过了一年,活过两年,还将活下去。

⑩生命本是如此珍贵,理当爱惜。我们不再说话,一起看湖。眼睛里,一片一片的蓝,相互辉映交融。那是湖的蓝,天的蓝,广阔无垠。

(选自《扬子晚报》2013年3月18日,略有改动)

17、第⑥节中“我们忍不住看她一眼,再看一眼”,“看”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重点描写这一细节?(3分)

答:

18、第⑦节中“我们都吓一跳”,联系上文,说一说我们为什么会“吓了一跳”?(3分)

答:

19、请你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以下两句话。(4分)

(1)几天的西藏行走,我们早已疲惫不堪,高原反 应也还在折磨着每一个人,一个个看上去灰头土脸 的,她却饱满得枝叶葱茏。(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

答:

(2)她的到来,恰如煦风吹过湖面,泛起水花朵朵。(从修辞手段的角度赏析)

答:

20、文章开头写“蓝蓝的湖边,蓝蓝的天空”,结尾处又写到了“湖的蓝,天的蓝”,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7、(3分)她披挂完整,眼影,眉线,口红,样样不缺,妆容精致。(1分)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突出了她对生命的热爱与珍惜。(2分)

18、(3分)她本是位明媚、爱笑、热情、精神、精神气十足的人,却“双膝突然跪下,泪流满面”,让我们一下子无法理解。(只答后一半的扣1分)

19、(4分)

(1)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把她和我们进行对比,突出了她的明媚和饱满的精神。

(2)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她的热情、活泼比喻为“煦风吹过湖面,泛起水花朵朵”,生动形象,同时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20、(4分)结构上首尾呼应,与文题相照应。(1分)内容上:开头交代了“惊讶”的原因;(1分)结尾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生命本是如此珍贵,理当爱惜”,(1分)表达了对主人公的钦佩与赞美之情。(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3题。(13分)

一碗米粉

徐全庆

天有些冷,父亲突然对我说,你陪我去一趟桂林吧。父亲越来越老了,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已经不能独自外出了。我那时正好要去西双版纳,就说,桂林你已去过了,西双版纳还没去过,干脆和我—起去西双版纳吧。父亲摇摇头。我又提了几个父亲没去过的地方,父亲仍然摇头,态度很坚决。

没办法,只好陪父亲去桂林。路上,我问,为什么非要到桂林呢?父亲说,我要去吃米粉。就为这原因?我哭笑不得。桂林米粉,我们那儿就有卖的,大老远跑去就为吃碗米粉,看来,父亲真的变成了老小孩。

车站的旁边就有不少卖米粉的,我说,我给你买一碗?父亲不让,带着我一家一家地找,可一次也没有坐下来。我说,随便买一碗不就行了,何必找来找去的。父亲很坚决地说,不,我要找一位姓杨的。我奇怪,他的米粉特别好吃?父亲嗯了一声,又说,我还欠他一碗米粉钱呢。

父亲说,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那次他来桂林,玩得很开心,眼看返程的时间就要到了,他匆匆赶到车站,买了返程的车票。这时,他才发现肚子咕咕地叫个不停,于是就在一家小店要了一碗米粉。也许是因为太饿了的缘故吧,那天的米粉特别好吃。可是等他付钱的时候,他愣住了,手插在衣兜里怎么也拿不出来。他的钱包丢了,他一分钱也没有了。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水。店主看出他的窘态,问,没带钱?父亲低下头说,钱丢了。这样吧,你把你的地址、姓名给我,回去后我一定把钱给你寄过来。店主又打量了一下父亲,说,不用了,下次到桂林来,还来吃我的米粉,不过得给两份钱。父亲红着脸答应了。十五年了,父亲没有再去过桂林,那碗米粉在父亲的心头挥之不去。他甚至不知道那位店主叫什么,只知道他姓杨。

父亲和我把车站周围的小吃店找了几遍,也没有找到那住姓杨的。父亲就向人打听,终于有人告诉父亲,姓杨的店主早搬走了,搬到哪里没有人知道。失望如厚厚的阴云,蒙在父亲的脸上。他连连叹气。

父亲开始带着我在桂林慢慢寻找。要在那么大的桂林寻找一个不知道名字的人,谈何容易.我们找了整整两天,也没有找到。天越发冷了,再过24小时我们就要回去了,没有办法,我进了一家网吧,在网上发帖,请网友帮忙寻找那位姓杨的店主。

第二天中午,有人打我的手机,说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请我和父亲去吃他的米粉。我和父亲按他说的地址找到了他。他的头发已经全白了,动作慢慢腾腾的,老态毕现。父亲还是一眼认出了他,紧走两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我可找到你了,我可找到你了!语气中满是激动。

只是我有些疑惑,这个小店我前天来过,店主是个年轻人。也许是他的儿子吧,我想。

米粉端上来了,味道确实不错。父亲吃得很香,也很从容。然后,父亲执意按照自己的标准付了钱。

临别时,父亲又一次握住了他的手,说,要是我还能来桂林,我还来吃你的米粉。

他没有说话,只是使劲握了握父亲的手。

返回的途中,电话响了,是那位姓杨的店主打来的。他说,我们吃米粉的那家小店并不是他的,他身体不好,几年前就收了生意。听说我们在找他后,他特意和店主商量,临时当了一会儿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

挂上电话,我的眼中留下了两行泪水。那碗米粉的香味弥漫在我的周围,温暖着我。21世纪教育网 (选自2011年第1期《天池小小说》)

19.联系选文语境,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①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水。

答:

②他没有说话,只是使劲握了握父亲的手。

答:

20.结合文意,说说你对选文最后一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2分)

答:

21.“收了生意”的杨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你如何理解他的这一举动?(3分)

答:

22.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3分)

答:

23.选文以什么为线索?在情节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3分)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3题。(13分)

19.①答案示例:“尴尬”写出了父亲付不出米粉钱时难为情、不知所措的情态。(1分)

    ②答案示例:“使劲”写出了杨店主因感动而用力握住父亲的手的动作。(1分)

20.答案示例:父亲的信守承诺和杨店主的真诚善良深深地感动了我,让我感到无比温暖;点题(言之有理即可,2分)

21.答案示例:杨店主被父亲的真诚所打动;杨店主要为父亲了却这桩心愿;他想通过为父亲再做一次米粉来表达他的情意;表现了杨店主的善解人意。(答出三点,意思相近即可,3分)

22.答案示例:父亲是个信守承诺、执着坚毅的人。十五年前,他在桂林因钱包丢失,未能付给杨店主一碗米粉钱,承诺以后一定要付给他。事隔多年,“那碗米粉在父亲的心头挥之不去”,所以他专程来到桂林,千方百计找到杨店主,归还了米粉钱,兑现了他当初的承诺。(答出父亲的性格特点1分,结合文章分析2分)

23.答案示例:选文以“一碗米粉”为线索(1分)。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叙写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下文埋下伏笔;中间使用插叙手法,插入对往事的回忆,释疑;结尾点明中心,呼应题目(答出两点即可,2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9~23题。(18分)

幸福的玫瑰 【美国】阿·戈登

①那年春天,每周六晚上我都要给凯洛琳小姐送去一朵玫瑰,那玫瑰总是花店里最好的一朵。

②我在放学后和星期六在奥森老爹的花店替他送花。从一开始我送玫瑰的时候,就觉得

这事有点儿古怪。第一次送玫瑰的晚上,我提醒奥森老爹忘记给我送花人的名片了。

③“没有名片,詹姆斯。送花的人要求尽量保密。所以你不要声张,好不好?”奥森老爹说。

④有人送花给凯洛琳小姐,我很高兴,因为大家都可怜她。我们小镇里的人都知道,凯洛

琳小姐最倒霉不过,她被人抛弃了。她与潘尼曼已订婚多年,一直在等他。但潘尼曼在医院实

习期间,爱上了一个更年轻漂亮的女郎,和她结了婚。潘尼曼娶的那个女郎的确是个关人,叫

克丽丝汀。

⑤她在我们镇上的日子一定不好过,因为女人都鄙视她,说她的坏话。至于可怜的凯洛琳

小姐,这件事可把她害惨了。一连半年,她足不出户,放弃了一切公众活动,甚至也不替教堂弹

风琴了。

⑥我送第一朵玫瑰去的那天晚上,她看上去像个鬼。我把那个盒子递给她,她满脸惊

讶——“给我的吗?”第二个星期六,在同一时间,我又送一朵玫瑰给凯洛琳小姐。下个星期

六,又是一朵。第四次她很快就开了门,我知道她一定在等待着我。她的两颊微红,头发也不

那么散乱了。

⑦我又给她送去了第五朵玫瑰。第二天早晨,凯洛琳小姐又回到教堂弹风琴了,我看见她

衣襟上别着那朵玫瑰。“多么勇敢。”我母亲说,“多么有骨气!”

⑧我照例每周末去送玫瑰,凯洛琳小姐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现在她有点儿自豪,表现

出一种傲岸自尊的神气。这一晚是我去凯洛琳小姐家最后的一个晚上。我把盒子递给她,说:

“凯洛琳小姐,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送花了,我们下星期要搬到别的地方去。不过,奥森老爹

说他会继续送花来的。”

⑨她踌躇片刻,说:“詹姆斯,你进来一下。”她把我领到整洁的客厅,从壁炉架上拿下一个

精雕的帆船模型。“这是我祖父的。”她说,“送给你。你给我带来了莫大的快乐——你和那些

玫瑰。”她把盒子打开,轻触娇嫩的花瓣,说:“花瓣无言,却告诉我许多事情……”

⑩回花店后,我做了一件从来不敢做的事情。我在奥森老爹那儿找到了我所要找的东西。

只见上面是奥森老爹潦草难辨的笔迹:“潘尼曼,五十二朵美国红玫瑰,每朵两角五分,共计十

三元。已全部预付。”原来如此,我暗自思忖,原来如此!

⑧直到许多年过去。有一天,我又来到奥森花店。一切都没有改变。我跟他聊了_阵,随

后问:“凯洛琳小姐现在怎样了?”“凯洛琳小姐?”他点点头,“她嫁给了乔治,那个开药店的,人

不错。他们生了一对双胞胎。”“哦!”我有点惊讶。我想让奥森老爹知道我当年有多精明,“你

猜潘尼曼太太知不知道她丈夫送花给他的老相好凯洛琳小姐呢?”奥森老爹叹了口气:“詹姆

斯,你从来就不太聪明。送花的不是潘尼曼,他根本就不知道这回事。”

⑩我瞪着眼睛看着他:“那么花是谁送的?”“一位太太。”奥森老爹说,他小心翼翼地把栀

子花放进盒子,“她说她可不肯坐视凯洛琳小姐因为她而毁了,送花的是克丽丝汀。”

⑩“你瞧,”他最后盖上盒子的时候说,“那才是个有骨气的女人!”

(选自《外国百篇经典微型小说》,有删改)

19.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3分)

20.阅读下面两句话,结合“骨气”的内涵,联系文本分析凯洛琳、克丽丝汀这两个人物形象。(4分)

(1)我母亲说,“多么有骨气!”

(2)他(奥森老爹)最后盖上盒子的时候说,“那才是个有骨气的女人!”

21.“我”和凯洛琳告别时,凯洛琳为何送“我”帆船模型?(4分)

22.请分析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的表达效果。(3分)

23.结合文本内容,探究“幸福的玫瑰”的意蕴。(4分)

[2fb61d6abf50a6bb.jpg]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