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玉树的阿爸和儿子》,完成14 一18 题。(共14分)
①清晨,草原,蓝天,彩霞深处隐藏着将要喷薄而出的红日。他,一个年轻的牧民,扬着鞭子,欢快地赶着羊群,行走在滚动着盈盈朝露的绿草之间。他的唇一动,笑意间含着一股幸福的泉流,不仅是因为行走在这美丽的大地上,更是因为在回味临出家门时:喝下的奶茶馨香,还有赖床的妻子在自己脸颊上甜蜜的一吻……
②想到妻子,他不由高兴地唱起歌来。临走时,他又一次摸了摸妻子隆起的肚子。亲爱的宝贝已经8个月了,是个美丽的姑娘呢,还是个漂亮的小伙?名字想了一大堆,可还没有特别满意的,该让孩子叫什么呢?他抬起头,太阳从东山上冒出了个头,一线金光穿过云层投射下来,像他所憧憬的未来一样明亮耀目。
③突然,他感觉脚下一阵颤动,大地一阵剧烈的痉挛。
④坏了,是地震!想到家中的老母和娇妻,他丢下羊群,疯了似的在大力摇摆的大地上拼命往前冲!
⑤然而,迎接他的是一幅幅惨烈的景象。几乎所有的房子都塌了。木头、泥块、残墙、碎砖,乱堆了一地,满眼是惊惧和血污。他奔向自己的家,早已看不出这个家原来的样子。他疯了似的用手在地上刨,殷红的血洒落在褐色的泥土上。他撕心裂肺地喊。却没有人回应。终于,扛着红旗的解放军采了。官兵们把他血肉模糊的母亲和妻子从废墟下挖出来,摸着她们再也不能睁开的眼皮,摸着妻子再也不会乱踢乱动的肚子,他像狼一样号叫着,他的眼睛红了,那是一滴滴血在往外淌啊!
⑥天渐渐黑了下来,寒冷像刀子般刺透了他的衣裳,他的心也冷了,他决定跟随母亲和妻子一起,到天堂团聚,到那里,他才会重新有个家,才能见到他可爱的孩子。
⑦寒风中,他徘徊着。犹豫着要怎么个死法,要不要去哪里找来纸笔,写下遗书。突然,他听到不远处有小孩子略带嘶哑的大声哭闹。他走了过去,有一对夫妇正手忙脚乱地哄着一个大约3岁的男孩。男孩的腿断了,伤势很重,简单包扎的纱布上还渗出些血丝,但他不喊痛只是不停地大喊着“爸爸”“妈妈”。那对夫妇无奈地说,自己的父亲也受了伤,忙不过来,看见这个失去所有亲人的孩子很可怜,不管他又不好,正束手无策呢。
⑧孩子的哭喊听得他柔肠寸断,想到自己反正也是想死的人了。没什么事,那么就在死前帮人一把吧。他答应了那对夫妇,一定照顾好这个失去了亲人的弦子,然后就寸步不离地抱着这个孩子四处求医。最后找到了__,然后又乘坐运送伤员的飞机,和孩子一起来到了成都华西医院。那些日日夜夜里,当孩子渴了,他就把水送到他嘴边;孩子伤心哭闹,他就握着孩子的手给他安慰的力量;孩子不肯打针、动手术,他就又讲故事又唱歌地哄他……这个可爱的小男孩越来越依赖他。有时候,看着孩子,他的心一下就充实了起来,仿佛亲人没有离开他,仿佛妻子肚子里的孩子突然就长成了这么大……他在忙忙碌碌中。竟忘了再去筹划自己的死法……一场地震让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互相依靠。有时候他觉得,一切都会像草原上的牧草和鲜花,再度承接阳光雨露后,还依然会盛开、繁茂。
⑨男孩手术成功的那天,突然张口甜甜地喊了他一声“阿爸”!他的泪水在笑容中奔涌而下。因为这个“儿子”,他有了新的动力。他说,以后他会带着小多吉一起去拼搏,给他一个美好的未来。这个心灵获得了重生的藏族男子,名叫嘎嘎,那个失去了亲人又拥有了更多亲情的藏族小男孩名叫多吉。
⑩是啊,一次地震,却有了许多温暖的相逢;一个选择,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谁说灾难是不可战胜的?谁说面对灾难我们只能哭泣?
14.文中男主人公的家在地震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的心情随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以下表格。 ( 4 分)
内 容 | 地震前 | 地震后 |
家的变化 | ||
心情的变化 |
15.突如其来的地震后,男主人公最初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后来有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让他的想法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 分)
16.文中画线句子描写人物很精彩,请从描写方法及作用的角度品析。(2 分)
17.选文第①②两段内容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3分)
[f368b39d31c8c4fd.jpg]
[16e46ea7d67da234.jpg]
阅读《端午日》,完成8—12题(15分)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当做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__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兵士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9.根据文意,将“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的位置分别填入下列示意图中相应的位置。(2分)
哪些词语准确地描绘出了“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们的动作?请将这些词语找出来并写在下面横线上。 (2分)
10.作者说:“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如果你也在场,你又会有哪些想像?(3分)
11.作者介绍了端午日的哪些习俗?你的家乡过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4分)
12.说说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人情美?(2分)
13.从文中“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你得到什么启发?(2分)
[e124f68657e5800d.jpg]
阅读《你的眼泪,我的成人礼》,完成13—17题。(16分)
你的眼泪,我的成人礼
开学三天后,我如愿当上了班长。我在高中时一直做班长,有经验,所以充满自信。
我希望一个班级能有好的团队精神和面貌。当天下午,我走上讲台对大家说:“打扰各位同学几分钟,为了方便大家联系,我决定在班里开通飞信。”
“什么是飞信啊?”前排,一个短头发的女生问。
“就是综合通信服务啊,可以实现互联网和手机间的无缝通信服务……通俗点说吧,就是可以群体使用的短信息,免费的,就像QQ群,我们班先建立起自己的飞信群。”
短头发的女生吐吐舌头,有点不好意思,然后半开玩笑地说:“我从小县城来的,消息不灵通。”好多同学笑起来。我也笑了笑说:“如果大家都明白了的话,把手机号报给我……”
我的话还没说完,听到有个男生问:“必须要用手机吗?”
“当然,不用手机怎么发短信?”我不解地向后看去,问话的,是个皮肤微黑的男生,瘦瘦的,但是眼睛很亮,唇角微微上扬,有点倔强的表情。但是我没想到那个男生忽然站起来说:“我没有手机。”
“去买一个啊。”我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我是从农村来的,家里穷,家里还有奶奶和妹妹,母亲身体不好,一家人的生活都靠父亲在城里做建筑工。我上大学的学费是父亲借来的,在大学里怎么生活下去,还要靠我自己,所以对不起,虽然我热爱我们的班级,但是班里的飞信群,我不能参加。”说完,那个男生朝外走去。
我愣住了,而此刻,全班同学,也都鸦雀无声。那个高高瘦瘦的男生,穿着普通的蓝色运动装,白球鞋,街边小摊的廉价物品,做工粗糙……而裹在这样劣质运动装里的背影,却依然挺拔。
许久,我站在那里,感觉心里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惭愧、自责,甚至有一种失效。
第二天,我在教室里挂了一块黑板,我说:“以后有什么消息,我会写在黑板上通知大家,请大家留意!”然后,走到教室后面,走到那个拒绝了我并敢于承认贫穷的男生面前,什么都没有说,只是弯下身,深深地鞠了一躬。
教室的某个角落,发出了孤单的掌声,很快,掌声多了起来,连成了片。
我抬起头的时候,那个高高的倔强的男生清亮的眼睛里,盈满了泪水。
这一天,是我18岁生日,虽然我收到了许多贵重的礼物,但是我知道,这眼泪,才是生活送给我的真正的成人礼。
13.通读全文,理清“我”的心理变化脉络,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4分)
( )→( )→自责、失败→真诚、成熟
14.第10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3分)
15.第13段运用了侧面描写,你认为在这里有什么作用?(3分)
16.你怎样理解“这眼泪,才是生活送给我的真正的成人礼。”这句话?(3分)
17.如果小说第11段改成“许久,我站在那里,感觉心里有一种从未有过的不屑、耻辱,甚至有一种愤恨。”请你为小说改写一个结尾(简述即可)。(3分)
[7bd94bb5d1a2dd05.jpg]
阅读《济南的冬天》选段,完成9—13题。(9分)
①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 着阳光,暖和安适地____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_______,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______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②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臂地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壤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9.依次填入第①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迎 睡 吹拂 那样 B.迎 卧 吹拂 特别
C.晒 卧 唤醒 那样 D.晒 睡 唤醒 特别
10.这两段文字都是通过对山的描写来体现济南冬天“温晴”特点的,如果把第①段概括为“阳光朗照下的山”,那么第②段就可以概括为 (1分)
11.请你根据第①段的内容,说明济南的人们一看到那些小山,就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的原因。(3分)
[42bf158e0cbb992a.jpg]
阅读下文,完成14—19题.(20分)
①那时候我很小,独自去离家有20分钟路程的电影院看电影。看完电影出来,我迷路了。这时华灯初上。不知是恐惧还是 A. (xiūsè),我不敢去问任何人,忍不住嘤嘤地哭了起来。
②这时走过来一对夫妇,那穿着薄呢大衣的女人低头拉住我的手轻声问道:“怎么了,小姑娘?”我大哭起来,告诉他们我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家。那女人随即轻轻摸了摸我的头说:“没关系,咱们一起去找找,好吗?”她又俯身拉起了我的手,我在__中感觉着她手的温暖。
③原来我离家并不远。那对善良的夫妇将我轻轻一送,就送到了我母亲的身边。
④我破涕为笑的时候,他们向我微笑一下,转身离去了。夜色笼罩了他们修挺笔直的身影,我手心还留着那女人的手温。
⑤几十个寒冬酷暑过去了,我已有了那一对夫妇的年龄,但他们留给我的温暖,仍久久地萦绕在我的心中。
⑥十几岁时的我常独自一个人去粮店买粮。那一次,我努力将一袋粮背到我单薄的肩上。可我却没有将它背上去。咬着牙,较着劲,试了一次又一次,始终差那么一点儿,我无望地站在这一袋粮食前。
⑦我决定再试一次,忽然粮袋顺利地上了肩。我 B. (chàyì)地转过头,发现一双苍老而虬筋毕露的手正托住我的粮袋,一双同样苍老却充满爱的眼睛在亲切地注视着我。给了我这一把力气的竟是一个已经没有多少力气的老人。那力气化作一股暖流汩汩地流进我的心里。
⑧一次,我生病在床,心绪异常烦躁,嘴唇干裂出一层白皮。突然听见“啪”的一声脆响,什么东西摔碎了。我恼怒地大喊起来:“娇娇,你又在淘气!你能不能让人安静一下?你真太不懂事了。”屋内静了半晌,才见女儿怯怯地走到我身边嗫嚅着说:“妈妈,我看你嘴大干了,想给你倒点热水喝,我不是故意弄碎杯子的,你别生气好吗?”我一下子把女儿那溢满莹莹泪水的眼睛紧紧地吻住了。我吮吸着女儿的泪,暖暖的,有点咸。
⑨人的一生可能经历过许多喜怒哀乐,但最能拨动你心弦的却可能是那一次次温暖轻柔的抚摸。它就像那 C. (páihuái)在你周围的微风和细雨,让你体味着人生的温暖。
⑩这温暖的感觉浸润我的心许久了,我常被它逼得扪心自问:你曾向迷路者伸出你的友谊之手吗?你给了对你也许并不重要,但却是别人所急需的一把力了吗?你能谅解和宽容那些无意中伤害了你的人吗?只要感觉到那一丝丝温暖存在,人生就会轻松多了。能够给人以这种温暖,我想快乐一定会更大些。
14.根据拼音写出文中括号处应填人的词语。(3分)
A.xiūsè( )B. chàyì( )C. páihuái( )
15.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6.给本文加一个标题: (限四个字)。(2分)
17.下面一段话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
“爱幻想的我从此被幻想折磨着:当我所崇拜的老师在课堂上严厉而关切地注视我的时候,我想,会是她吗?当温和的女医生轻揉我疼痛难忍的身体的时候,我想,会是她吗?当我羡慕地望着一对对和谐、美丽、善良的夫妇的时候,我想,会是他们吗?”
(1)这段话的恰当位置应在哪两个自然段之间?依据是什么?(3分)
恰当位置在第________自然段与第________自然段之间。依据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表现中心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扣紧“浸润”和“逼”这两个词语,简要分析第⑩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本文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用一句话概括出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0da4898bd0b5918.jpg]
阅读《伟人细胞》,回答9—13题。(共12分)
临放寒假的前一天,班里每人发一套寒假课外读物。查老师在发书前告诉大家,有一套书是破损的,他不知该把那套书分给谁。一时间,班内沸沸扬扬,有的建议摸彩;有的建议每人补贴5分钱给受损失的人;那个善于运算的陈应达还计算什么概率;有的女生则大喊:上帝保佑。贾里听烦了,霍地一下站起来:“分给我吧。”
其实,那套书只是书脊上擦破一点,属于轻伤,用个纸一包就解决了——这值得大惊小怪地出谋划策吗?贾里没想到区区小事却引起大轰动,先是学校广播站立刻广播了这则小故事,紧接着,下午的全校师生联谊会上他被大家选为“今日明星”。贾里弄不懂,为什么平日他那些可歌可泣的行为不被人重视,而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却被当成了不起的大事。
“看来,我是个普通人,只配做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贾里对爸爸说。
爸爸哈哈一笑:“不做小事的人,怎么干得成大事!”
不过,父亲又说贾里长大了。至于长大或是不长大贾里不在意,反正,他尝到一种很特别的滋味,甜酸苦辣全有。
初一算是结束了,不论它是好是差还是不好不差,贾里都得对那一年道一声:拜拜!
9.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内容。(2分)
10. 在贾里的心里,伟人的标准是什么?(3分)
11. 写贾里主动要领破损的书之前,为什么写其他同学的表现?(2分)
12. 如何理解爸爸的“不做小事的人,怎么干得成大事”这句话的含义。(2分)
13.预测一下20年后,贾里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说说你的根据是什么?(3分)
[6fd56d09b1fb2449.jpg]
阅读《让我看着你》,完成15—20题。(15分)
①从母亲住进我们医院的那一刻起,我就后悔自己当初选择的职业了。曾经有那么多的患者能在我的手上康复,母亲的病,却让我无能为力。A.面对越来越消瘦的母亲,我除了强颜欢笑地安慰她,就只能偷偷躲到某个角落抹眼泪。
②那个时候,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 B.我扭过头,眼泪无声地掉下来。
③午后的阳光照在洁白的病床上,我轻轻地梳理着母亲灰白的头发。母亲唠叨着她 的身后事,她说她早在来之前就已准备好了自己的送老衣,可惜还少一条裙子,希望我们能尽快给她准备好。说这些的时候,母亲的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母亲一生爱美,临终,都不忘记要完美地离去。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一滴又一滴地落到母亲的头发里。
④母亲的病房,离我的办公室仅有几步之遥,可她从来没有主动要求我去她的病房。每一次去,她还忙不迭地催我走。她说还有很多病人等着我,她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其实,我很清楚,每一次离开母亲的病房,身后那双依依不舍的眼睛会一直随着我的身影,直到我拐过屋角。
⑤一天,一个女孩急需眼角膜,恰巧医院里有一位救治无望的男孩,出于一个医生的责任,我劝那个男孩的家长捐献出孩子的眼角膜。男孩的父亲同意了,不想他的母亲却发疯般地找到我,说她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哪怕他不在这个世界了。最后,也许被我劝得急了,那位痛得发狂的母亲突然大声地说:“你觉悟高,怎么不让你的家人来捐献?”我一下子呆在那里,无言以对。
⑥母亲是何时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门口的,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直到听到那声熟悉的呼唤,抬起头,看见母亲正泪流满面地立在那里:“孩子,你看妈妈的眼角膜能给那个孩子用么?”屋子里一下子静下来,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母亲身上。我几乎不敢相信,那话是从母亲嘴里说出来的。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看大家都在惊愕地盯着自己,母亲的脸上忽然现出少见的一点血色。她挣扎着走到我面前,静静地盯着我看了足足有一分钟,然后,我听见母亲轻轻地说:“孩子,我想看着你:让我看着你!”
⑦C.泪水狂涌而出,我第一次在自己的病人面前失态。我知道,那是母亲临走之前努力为我做的最后一件事。
⑧后来,那个男孩的母亲含着泪同意了把儿子的眼角膜捐献给那个女孩,因为她觉得儿子的眼角膜毕竟比我母亲的要年轻。更重要的一点,她说,她也想让儿子的眼睛,一直看着她。从我母亲的身上,她明白: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
16.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⑥段画线句子的理解,注意加点的词。(2分)
17.男孩的母亲为什么会从“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变为同意捐献儿子的眼角膜?写这一变化有什么作用 ? (3分)
18. 文章结尾说“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这样的方式”指什么?(2分)
19.我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分析。(4分)
20.自古以来,人们对母爱有众多的描述,请仿照以下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子。(2分)
母爱如水,滋润我干涸的心田;
, 。
[669c5b7cc1749121.jpg]
阅读朱自清《春》选段,回答10—14题。(共15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1.联系上下文,说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任选一题)。(2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12.请你仔细阅读下面材料,从中找出哪些话能体现选文内容。把它们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春天是一缕轻轻吟唱的和风,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春天是声声婉转清脆的鸟语,片片馥郁醉人的花香;春天是青青草尖上的一颗露珠,红红花朵上的一抹彩霞;春天是种子破土而出的拱动的力,树木拔节的喧响的节奏;春天是透明纯净的梦,火热沸腾的歌,灵感流溢的诗;春天是孩子脸蛋上的天真无邪,姑娘面颊上的秀美羞怯;春天是我们用汗水、勤劳和智慧栽种的一茬茬的希望、梦幻和理想。
13.阅读下面材料,请你与文中画线的句子进行比较。看看在描写上有什么异同?(4分)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大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选自鲁迅的《雪》)
14.从下面所给诗句中选出能体现选文加点句子含义或作用的诗句,在前面括号中打“√”。(3分)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三月桃花雨,点点美如酒。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17b4f2dedc009452.jpg]
阅读《只是一个普通人》完成12—17题。(19分)
只是一个普通人
圣诞节的下午,大雪纷飞,一位老妇人在雪中踽踽独行。
一对年轻的夫妇谈笑风生,抱着满怀的圣诞礼物,他们没有注意到那位老妇人。一
位母亲领着两个孩子,在前往孩子祖母家的路上匆匆走过,他们也没注意到老妇人。一位
牧师右手拿着《shèng jīng 》神气十足地走过去,像一个全副武装的基督战士。然而,他的思维
定格在神圣的事情上,并没有留意到她。
如果这些人注意一下,他们就会发现那个老妇人没有穿鞋,光着脚走在冰天雪地里。
她双手紧紧地攥着没有纽扣、破旧不堪的外套衣领,抵御寒风。
到了汽车站,她停了下来,弓腰驼背,红蓝相间的围巾裹在头上。她在等候去市中
心的会交车。一住绅士拿着一个看起来挺重要的公文包,在她边上等车,不敢靠得太近。
毕竟,她可能会有某种传染病。一个十几岁模样的女孩也在等车,她看了好几次老妇人的
脚,但什么也没有说。
公交车来了,老妇人慢吞吞地、费劲地上了车,坐在司机身后靠边的座位上。绅士
和女孩都冲到了车尾。与老妇人坐在一起的男人坐立不安,抚弄着大拇指。
一个小男孩指着那个老妇人说:“快看呀,妈妈,那个老奶奶光着脚!”尴尬的母亲把他的手拽了下来说:“不要指着别人,蕾德鲁!那样不礼貌。”接着,她的目光投向了窗外。“她肯定有成年的子女,”一位穿着皮大衣的女士说,“她的孩子们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她有一种道德优越感,因为她把自己的母亲照顾得很好。一位老师坐在汽车的中部,扶着她膝上的礼物袋,对坐在她旁边的朋友说:“难道我们交的税还不够处理这种情况吗?”“人们应该学会存钱。如果她在年轻的时候存了钱,现在就不会受苦了,这是她自己的错。”一个衣着得体的年轻大学生补充说。
所有人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因为他们都发表了如此精辟的分析。
这些同胞对人漠不关心的态度,引起了一位善良商人的反感,他从钱包里取出一张
崭新的20美元钞票,走过过道,上前塞进老妇人颤巍巍、满是皱纹的手中。“拿着,夫
人.给您买双鞋。”老妇人点点头作为答谢。商人大踏步地走回自己的座住,对自己十分
满意——因为他不是一个光说不做的人。
到了下一站,一个年轻人上了车。他穿着一件厚重的蓝夹克,脖子上还围着一条围
巾,灰色的羊毛帽罩住了耳朵。一根线在他的帽子下绕着一直到耳朵里,与一个随身听连
着,他的身体随着只有他自己能听到的音乐摇摆。付过车费后,他一屁股坐在一个靠过道
的座位上,正好与老妇人斜对角。
但当年轻人瞥见老妇人光着的双脚时,他身体立刻停止了晃动,一下子僵住了。他
的目光从老妇人那里移到了自己的脚上,他穿着一双崭新的、昂贵的名牌运动鞋。年轻人
弯下腰,开始解他的鞋带。他脱掉了他抢眼的新鞋子,又脱掉了袜子,然后在老妇人面前
蹲了下来。“夫人,”他说,“我看见您没穿鞋,那就把我的鞋给您吧。”慢慢地,轻轻地,他双手抬起老妇人那长着厚茧的双脚,把自己的鞋袜给老妇人穿上。老妇人使劲地点点头表示感谢。
汽车到了下一站。年轻人下了车,光着脚走在雪地里。乘客都涌到窗前,看看他光
脚艰难地在雪地里走远。
“他是谁?”一个人问道。
“他一定是一位先知。”一个人说。“他一定是个圣人,”另一个人说。“他一定是位天使。”又有一人说。
但那个指过老妇人的小男孩说:“不,妈妈,我看得很清楚,他只是一个普通人。”
13.阅读选文后,在下面方框中补全故事情节。(4分)
| ||||||
![]() | ||||||
![]() | ||||||
| ||||||
![]() | ||||||
![]() | ||||||
14.选文第1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3分)
15.选文第9段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16.请结合选文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但当年轻人瞥见老妇人光着的双脚时,他身体立刻停止了晃动,一下子僵住了。
[62645969dd05829e.jpg]
阅读《繁星》,完成9——11题。(8分)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夜空。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颗星算是腰带。经他这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9.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写下表。(3分)
时 间 | 地 点 | 感 受 | 侧重点 |
从 前 | 甜蜜、温馨 | ||
三年前 | 菜 园 | 伙伴之情 | |
如 今 |
10.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请任举出一例,写一段赏析性文字。(3分)
例句: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诗文朗诵会上,有人对本文最后一句朗诵的重音看法不一,有人认为“看”该重读,有人认为“跑”该重读,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阐述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4dd424364efca2.jpg]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