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水中收获力量 白瑞雪
金黄的麦田,刚刚收割的油菜……若不是从直升机上清晰地俯瞰巴蜀大地,我们几乎已经忘记了,这本应该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当哀悼逝者的警报声响彻中国,当泪水模糊了灾区和所有心系灾区人们的双眼,悲伤让我们痛彻心扉;悲伤,也让我们的心灵收获了从废墟中站起来、向前走的力量。
我们收获的,是永不放弃的希望。
在绵竹汉旺采访时,一位刚从山上走下来的妇女,向我摊开了一方沾满泥土和血迹的红纱巾。
山里长大、山里结婚生子的黄惠兰,在这场地震中失去了她在大山里拥有的一切。没有食物,没有水,要走到最近的聚居点——清平乡政府,还有5公里的路。
地震发生后第2天下午,寂静的山谷里响起了轰鸣声。黄惠兰和几个幸存的同伴们挥动着他们从废墟中捡来的一根红纱巾,朝着空中的直升机大声呼喊。挥了又挥,喊了又喊,直升机又走了。
此前,一直鼓励别人要坚强的黄惠兰,坐在地上放声大哭。
黄惠兰开始了走出大山的漫漫征途。红纱巾是她唯一的行李,因为她相信,直升机总会再来的。在山中跋涉了整整一夜后,她又听到了直升机的声响——这一次,她和同伴们捡到了空投的物资。
或许,一根小小的红纱巾,根本不足以成为直升机的参照物。但黄惠兰说,她会把纱巾珍藏一生,用来提醒自己,生活永远充满希望。
被埋100小时后获救的邓中群、150小时的虞锦华、164小时的李宁翠……几天来,生命奇迹的纪录不断被刷新,几乎所有神志清醒的获救者都说,他们在废墟下面从来没有放弃过生的希望。同样不言放弃的,还有在北川县城里一遍遍寻找生命的救援人员,还有奔波在寻亲路上的人们……
我们收获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地震后的清平乡,所有商店免费开放,清平小学的孩子们,正是靠着商店里的牛奶和面包,安然度过了被困的两天。清平的山下停满了从德阳、成都甚至更远的地方赶来的车辆,接送素不相识的受灾群众。在我随救援__奔赴重灾区的路上,总有群众端着矿泉水要__停下来歇一歇……
所有进入灾区采访的记者都会发现,志愿者,已经成为了抗震救灾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前几天从汉旺到成都的夜路上,一支由20多辆“标致206”组成的车队引起了我的注意。一问,是车友会发起的义务接受灾群众的活动。他们的车牌,清一色地遮住了两位数,这让我想起了这些天来我所接触的各种各样的志愿者——有工人、农民、退伍老兵,还有与学校签了“免责协议”的中学生,几乎没有人愿意透露自己的姓名。
即使日常的喧嚣让我们彼此疏远,即使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让我们相互戒备,在灾难袭来的时刻,我们都以最善良、纯真的一面坦诚相对。这,才是这个世界本来的面目。
我们收获的,是承诺与责任的重量。
在绵阳采访时,我得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总装驻四川某基地医护人员正在为一名产妇作剖宫产缝合手术。当剧烈的震动袭来,医生李春梅立即俯身护住产妇,大声招呼助理医师和护士固定手术台。麻醉师韦满的第一反应是抱住摇摇欲倒的空调,以免它砸倒在手术台上,而已经走出手术室的助产士钟婕又返回室内,一把扶住左摇右晃的手术灯……所有人都在用身体保护产妇,没有谁选择逃生。
从太多太多真实的故事里,从士兵们伤痕累累的肩膀上,从救援人员倒在废墟上睡着的倦容里……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读懂了那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责任。
离开汶川时,30岁的羌族妇女郭秀莲往我的背囊里塞了一袋红樱桃。
今年的樱桃又大又甜。郭秀莲曾经算过,自家的两亩樱桃能卖到两万元。然而,樱桃还没来得及摘,地震就发生了……
郭秀莲的一句话,让我思忖至今:“只要树还在,明年就会结果,谁说明年不会是一个丰收年呢?”
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那红彤彤的一片,是山上最鲜艳的色彩……
18、文章标题为“泪水中收获力量”,阅读全文,说说我们从泪水中收获到什么?(3分)
19、品读全文,说说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2分)
20、 选文第一段使用了什么描写方式?此段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3分)
21、 “郭秀莲的一句话,让我思忖至今:‘只要树还在,明年就会结果,谁说明年不会是一个丰收年呢?’”一句中的“思忖”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2分)
22、划线句中的“纱巾”在文中出现了多次。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一方沾满泥土和血迹的红纱巾”有什么值得珍藏的?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23、读了选文你有何感想?请拿起笔写出你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3分)
18.我们收获的,是永不放弃的希望;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是承诺与责任的重量。或:我们在抗震救灾中收获了重新站起的力量、希望、温情和责任。
19. 记叙了灾区人民、救援人员、志愿者抗击灾难的动人事迹,讴歌了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顽强斗争精神。或:我们在抗震救灾中收获了重新站起的力量、希望、温情和责任。
20主要运用的是景物描写(或“自然环境描写”),在结构上:总领全文,与结尾遥相呼应;内容上:与巨大的自然灾害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地表达了战胜灾难的强烈愿望。
21. 要求学生分析和体味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含义,考查的是学生的揣摩语言的能力。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透过语言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参考答案:“思忖”的意思是思量、考虑。对句子的理解:强调只要生命还在,只要不放弃,灾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22.考查的是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揣摩和文章中人物情感态度的理解。划线句中的“纱巾”在文中出现了多次,作者这样写是为强调其不寻常的意义。对“一张沾满泥土和血迹的红纱巾”值得珍藏的原因是分析,要从文章中人物的角度思考。“值得珍藏”是因为其意义不寻常,不寻常在何处是答题的关键。参考答案:“沾满泥土和血迹”的红纱巾是经历灾难与命运抗争的见证,红纱巾也是希望的象征,它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所以值得珍藏。
23.要求写出阅读选文后的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也是一道语言综合表述题,答题的前提是读懂文章,要理解生命的价值。参考答案:在困难面前不放弃希望,在工作和学习中勤奋努力,生命才更有价值,人生才会更加精彩。
羊的悲壮(15分)
①盛夏,新疆乌拉泊地区的西域风景足以使人流连神往。铁路、河流、国道和山路的原始梧桐如彩带延绵交错,隐显于山岗土丘之间。偶尔伴随着牧歌和游动如云的羊群,更添了一派生命的活力。然而在这幅令人陶醉的牧羊图中,我曾目睹过一场羊群的悲壮。
②那天,我搭乘厂里的卡车,恰遇一列火车与之并行,不多久便看到前方有群羊正横越铁路,于是火车鸣笛警示减速慢行。
③面对驰近的巨龙,羊群没有丝毫慌乱,它们犹如训练有素的队伍敏捷地分散到铁路的两旁,仍然悠闲自得地寻草觅食追逐嬉戏。正当火车滑行而过时,有只山羊突然腾跃而起,眨眼就穿过了一节空挂的平板车皮,矫健优美的跳姿、准确的时间差让人惊叹不已。
④这一跳引起了羊群的一阵骚动,跟着有好几只竞相效仿,结果被后面的车厢撞得皮开肉绽,有的还葬身车底。血的教训并没有阻止这种以卵击石的冒险,相反,平时温顺胆小的羊,竟变得刚烈起来,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一字排开,接二连三地奔腾跳跃,不一会儿就形成了一条白色的激流,冲击着横在它们面前的庞然大物。它们要抓住车厢之间一闪而逝的一线光明,跟上头羊,去服从与生俱有的强烈的从群本性,即便是用生命作代价也在所不惜。 ⑤ 车厢被撞得“嘣咚”作响,听来沉闷而又震撼,无奈之中眼看惨剧持续了三四分钟,火车停稳,走进现场仿佛置身于刚结束浴血搏斗的古战场,肃静而又悲壮。
⑥牧羊汉从万般沮丧中缓过神来。他挥起皮鞭去抽打那只一意孤行的头羊。那只头羊正站在小土坡上,体态硕大健壮,眼睛黑色犹如熊猫,通过白色长毛,环顾着四周,惊恐而不失骄傲。它任凭鞭子呼啸着在身上击起缕缕尘雾,倔强地摆动几下头部,翕动鼻孔喷着粗气,用前蹄急躁不安地撅刨着泥土,活脱一匹袖珍烈马。忽然它绕过牧羊汉身边,低头挺角向火车直扑过去,猛烈地碰撞使它翻滚倒地犄角断裂,它起身踉跄几步再次发起攻击,屡次反复,最终摇晃着倒在路基的碎石上。
⑦眼前的情景使大家顿时目瞪口呆。
⑧我看到过 犬、 马、憨牛、灵驴,这次又见识了羊的悲壮。我想,对许多具有灵性的动物所作出的行动有时难以诠释甚至不可理喻,但又那么颇含寓意摄人心魄,让人心生崇敬。
10.在第 ④段画线句“血的教训并没有阻止这种以卵击石的冒险”中:
①“血的教训”指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2分)
②“以卵击石”的意思是 ,其中“卵”在文中指 ,“石”指 。(3分)
③为什么这血的教训没能阻止这种以卵击石的行为?(请用原文回答)(2分)
11.第⑦段中“眼前的情景使大家顿时目瞪口呆”,“眼前的情景”指的是什么?(请概括回答,不超过12个字)你怎样理解头羊的这种行为?(4分)
12.(2分)选择括号内的词语填入第 ④段第一句的横线上: 犬 马
(备选词:骏、健、义、笨、乖、烈、老、猛)
13.结合前后文,任选角度,试对第③段中的划线句作一点点评或赏析(2分)
它任凭鞭子呼啸着在身上击起缕缕尘雾,倔强地摆动几下头部,翕动鼻孔喷着粗气,用前蹄急躁不安地撅刨着泥土,活脱一匹袖珍烈马。
(15分)10.①效仿头羊的山羊或撞得皮破肉绽或葬身车底②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羊的血肉之躯 火车③它们要抓住车厢之间一闪而逝的一线光明,跟上头羊,去服从与生俱有的强烈的从群本性,即便是用生命作代价也在所不惜 11.头羊反复用犄角去撞火车(2分) 因为牧羊人的鞭打而愤怒(2分) 12.义犬 烈马 13.示例一:运用比喻手法,把头羊比喻为“袖珍烈马”,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头羊因为牧羊人的鞭打而愤怒的行为的壮烈,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作者对头羊的崇敬之情。示例二:运用动作神态描写,再现了头羊因为牧羊人的鞭打而愤怒的“倔”和“烈”。(其他角度如果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放风筝那一天(15分)
①弟弟奔进厨房,大叫:“线!我们还要很多线!”
②那天是星期六,照例很忙。爸和邻家的柏先生在外面忙,妈和太太在家里忙,两家都在忙着春季大扫除。
③可是,男孩子们却溜到后面空地上去放风筝了。现在,又派弟弟回来要线,不怕弟弟被扣下来打扫地毯。看来,今天的风筝要一飞冲天了。
④妈看看窗外,晴空一碧,春风清峭,蔚蓝的天空白云舒卷。漫长的寒冬已经过去了,今日已见春光。妈望望客厅,家具零乱,准备清扫,又回头望望窗外:“走吧,丫头们,我们送线去,看他们放风筝。”
⑤半路上遇见了柏太太,她郝然含笑,也带着几个女儿。
⑥像这样的天气放风筝再好没有了!这种天气实在难得!蔚蓝的天空中,只见天上几个桔红色的小点,若有若无。我们拉着风筝跑,看风筝婆娑生姿,心里有说不出的兴奋。
⑦连两家爸爸也放下锄头、钉锤跑来了。两家妈妈也放了一下风筝,欢笑得像少女一样。真想不到,大人竟和我们一起玩得开心!
⑧那一天父母忘了家事和尊严,孩子忘了吵嘴和打架。“天堂也许就是这样。”我在瞎想。
⑨说也奇怪,我们后来就再也没有提过那一天的事。我觉得有点惆怅。别人显然没像我那样惊喜欲狂,念念不忘。我只好把这个记忆锁在心底深处。
⑩岁月消逝,有一天,我在厨房里忙得不可开交,赶着想把一些事做了。我的3岁的女儿却吵个不休,要“到公园去看鸭子”。
⑾妈那时来到城里,在我公寓小住,她把手中剥的豌豆放下,抬起头来说:“天气真好,真是风和日暖,叫我想起从前我们放风筝的那一天来了。”
⑿我忙得团团转,一会儿跑到炉子边,一会儿跑到水槽边。我忽然停了下来,心底深锁的门开了,记忆潮涌。我解下围裙,对小女儿说:“走,天气真好,应该出去玩玩。”
⒀转眼又过10年,大战刚刚结束,柏家的小儿子从前线回来,我们整晚都在问他做战俘的经过。他本来滔滔不绝地谈,但是忽然沉默下来,良久不发一言。他在想什么?惨痛的回忆?
⒁“喂!”他莞尔一笑,“你还记得吗?你当然不记得了。你大概不会有我这样深刻印象。”
⒂“记得什么?”我屏住气,几乎不敢说。
⒃“我在战俘营里,每逢情况不好的时候,就常想到那一天,你还记得我们放风筝的那一天吗?”
⒄冬天来了,柏先生去世,我非去看柏太太不可。但是我心里又有点怕。我真不敢想象柏太太以后的孤独日子怎么过。
⒅我们谈着我家的人、她的孙子孙女、镇上的变化。然后,她沉默下来,低着头。我微咳一声。是的,我该谈到她不幸的境遇了。而她一定会失声大哭。她接着抬起头来,面带微笑。“我刚才在想,”她说,“那一天,他真是兴高采烈。你还记得我们放风筝的那一天吗?”
5.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6.联系上下文,体会第(12)段划线句“我忽然停下来,心底深锁的门开了,记忆潮涌”这句话的含义。(3分)
1. 文中有哪些描写能够说明放风筝就像天堂一样?请举出三个例子(3分)。
(1)
(2)
(3)
8. 本文开头(第①段)写得好不好?好,好在何处?如果不好,理由是什么?(3分)
1. 对这两户人家来说,为什么都一直铭记着“放风筝那一天”?(3分)
(15分)5.本文描写两户人家去放风筝的经过以及事后人们对那一天充满了美好的回忆,说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会珍藏一段美丽的往事,并且这段回忆也会变成使人们重新生活、直面困难的动力。 6.往日放风筝的一幕一下子浮现在眼前,那份快乐多么令人向往!何必又被生活琐事牵绊,应该和家人再去寻回那美丽的一天。7.(1)蔚蓝的天空中,只见天上几个桔红色的小点,若有若无。我们拉着风筝跑,看风筝婆娑生姿,心里有说不出的兴奋。(2)两家妈妈也放了一下风筝,欢笑得像少女一样。(3)那一天父母忘了家事和尊严,孩子忘了吵嘴和打架。“天堂也许就是这样。”我在瞎想。8.好!这样开头,一是开门见山,直接入题,简洁了当;二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9.“那一天”是人们在平淡生活中寻得的快乐,它使人们抛下“伪装”与俗务,全身心的放松与欢笑,是人们记忆中最珍贵的宝藏。
老马威尼
沈石溪
(1)云南多山,交通不便,边远地区运送货物,全靠畜力,故而马帮盛行。其实,称为马帮,还不如称为骡帮更确切些,因为即使是一支有几十匹脚力的马帮,也只有一两匹马,其余的都是骡子。马在关键时刻是骡子的主心骨。
(2)老马威尼就是一匹杰出的头马,在我们曼广弄寨子的马帮里已服役了十多年,据马帮头召光甩说,威尼曾两次救了马帮。第一次是马帮在打洛江边歇息,刚卸下驮鞍,一公一母两只大狗熊从江边的一片芦苇丛里跃出来,骡子都吓得趴在地上起不来了;威尼嘶叫着,举起前蹄朝狗熊猛踢,独自和两只大狗熊周旋了十来分钟,坚持到赶马人闻讯赶到。第二次是马帮过流沙河,踩着齐腿儿深的河水刚来到河中央,突然,上游传来如雷轰响,正值汛期,一眨眼的工夫,河水就猛涨到一米多深,淹没了骡马的脊背。骡子都慌了神,任凭赶马人怎么吆喝,怎么鞭赶,也只在原地陀螺似地旋转。关键时刻,又是威尼嘶呜一声,鬃毛飞扬,水花四溅,拼命朝对岸奔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骡子们跟着威尼迅速登上了岸。回头望时,河中央已是浊浪翻滚一片__。
(3)我被调进曼广弄寨马帮队时,威尼已牙口十八。人十八一朵花,马十八豆腐渣。它紫酱色的皮毛褪尽了光泽,鬃毛斑驳,脊梁凹陷,眼睛里不断分泌出浊黄的眼屎。它不仅模样憔悴衰老,腿力也不行了,别说驮沉重的货物,就是一架木制的空货鞍放在它背上,它走长了也会四腿打颤。但召光甩仍舍不得它退役。
(4)春天是马帮运输的繁忙季节,我们启程将一批景德镇瓷器送往缅甸的勐捧。中途翻越嘎农山。这是一座喀斯特地貌的石山,地势十分险峻,俗称“鬼见愁”。
(5)召光甩牵着威尼走进鬼见愁,骡子们才战战兢兢地跟上来。威尼不愧是一匹富有经验的头马,神态安详,不急不躁,一步步顺着羊肠小道往前走。就在这时,突然,路口刮来一股阴风,还混杂着一股浓烈的腥臭。我就跟在威尼身后,看得清清楚楚,它荒草般芜杂的鬃毛倏地竖直起来,耷落在股间的尾巴唰地举平,马头嘣地弹高,显然,它发现了让它极度惊恐的危险,正要高声嘶鸣报警呢。它一嘶呜,背后唯马首是瞻的三十多匹骡子肯定乱成一锅粥,会掉头夺路奔逃。它们驮着又高又大的货鞍,别说掉头了,稍一转身,货鞍就会抵在绝壁上,不可避免地被弹出羊肠小道,摔下深渊。混乱中,还极有可能把夹在中间的几位赶马人也挤下悬崖去呢!马帮头召光甩眼疾手快,一把拉住缰绳,勒紧辔嚼,强迫威尼将涌到舌尖的嘶呜声咽了下去。
(6)“鬼见愁”出口处的茅草丛里,忽然闪过一片斑斓。哦,前头有一只拦路虎!
(7)威尼扭着脖子,踢蹬前腿,出于一种本能的恐惧,竭力想转身退却。跟在后面的骡子们虽然并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但也感受到某种威胁正在逼近,都不约而同地停了下来,扬鬃翘尾,惶惶四顾。
(8)召光甩用胳膊搂住马脖子,竭尽全力让它保持安静。“我的威尼,哦,我的老威尼,哦,我的好威尼,现在,只有你能救整个马帮了。你是一匹忠诚的好马,你知道你现在该怎么做。我只能指望你了,我的好威尼。”他附在威尼的耳边深情地说着。说也奇怪,老马威尼好像听得懂召光甩的话,情绪慢慢平静下来。它垂下脑袋,凝视着地面;它缓缓地重新昂起头来,脸色坚毅沉稳,似乎还隐含着一丝无奈的悲哀。
(9)“去吧,我的好成尼。”召光甩在马屁股上轻轻拍了两掌。
(10)老马威尼眼睛一片潮湿,抖抖鬃毛,迈步向前。我不知道一个生命走向虎口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我只看见老马威尼小跑着,没有嘶鸣,也没有拐弯,从容不迫地穿过鬼见愁路口那丛山茅草。惨惨阴风和那股浓烈的腥臭味,也尾随着老马威尼渐渐远去。
(11)整个马帮平安地通过了鬼见愁,走下山脊时,这才听见远方传来虎的啸叫和马的悲鸣。
(选自《新民晚报》,有删改)
注:柢读音dǐ,根基、基础之意
16.本文通过三件事来表现“老马威尼是一匹杰出的头马”,请仿照下面第1件事的句式,概括另外两件事。(2分)
第1件事:当两只大狗熊袭击马队时,老马威尼独自和狗熊周旋十来分钟,坚持到赶马人闻讯赶来;
第2件事: ▲
第3件事: ▲
17.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分析本文是怎样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威尼“在关键时刻是骡子的主心骨”的。(3分)
▲
18.品味下面语句,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它荒草般芜杂的鬃毛倏地竖直起来,耷落在股间的尾巴唰地举平,马头嘣地弹高,显然,它发现了让它极度惊恐的危险,正要高声嘶鸣报警呢。
▲
19.根据第(8)段画线句,揣摩威尼当时的真实心理。(3分)
▲
20.文章结尾,戛然而止,余味无穷。请说说文章用“这才听见远方传来虎的啸叫和马的悲鸣”结尾的用意。(2分)
▲
[865a425d0e56f888.jpg]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辨,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11.小说中人物的外貌描写是在情节的展开过程中进行的,可以使读者逐步认识人物,感受人物命运。请联系原文,对选文画线句的人物外貌描写作简要分析。(3分)
▲
12.文中提到孔乙己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出没,从作者的写作意图来看,这样写有何用意?说说你的看法。(2分)
▲
[1f344d5fbc5f586d.jpg]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4—20 题(15分)
①那天中午,路过宠物市场,突然,一只小狗从旁边窜出来,趴在我的脚前。它呜咽着,一双可怜兮兮的眼睛哀求地看着我。牵着它的是一个四十来岁的男人,他使劲地拉着狗链,样子很凶。
②有那么一会儿,我动了恻隐之心,想收留这只即将被主人卖掉的可怜的小狗。但我最后还是逃掉了。它流露出来的忧伤及哀怨无助和惊慌,让我不禁想起了我的狗姑娘,多么相似的眼神!
③狗姑娘抱到我们家的时候,刚刚睁开眼睛不久,把它放在屋子里,它竟迷了路,找不到出来的门。
④到它半岁时,它已经成了我亲密而忠诚的伙伴。那时,我上初中,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要起床,骑自行车到20里外的学校赶早自习。它每天都要把我送到村外,陪我走过天亮前那段阴森的夜路。有一天,我的自行车坏了,搭了一个男同学的车上学,可能是我跳上去的动作重了一点,同学的车把一歪,差点摔了一跤,于是他说了我两句,语气有些不耐烦,狗姑娘立即冲了上去,朝他狂吠,同学把车骑得飞快,狗姑娘箭一般地追赶我们,我赶它回去,骂它,吼它,同学用脚踢它,都没用,它一直跟着我们。就这样跟了20里,一直跟到学校前的马路上,太多的人流和车流淹没了我的气息,它才停住。我回过头去,看见狗姑娘坐在十字路口惊慌失措。我没有回去抱它,因为上课的铃声已经响了。
⑤那一天就像一万年一样漫长。好不容易熬到放学,我心急火燎地冲回家,上帝保佑!狗姑娘竟还活着!它一拐一拐地冲到我面前,我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它身上有伤,很多伤。那20里路,我的半岁的狗姑娘是怎么走回来的,至今是个谜。此后,我和狗姑娘成了铁杆,更加相亲相爱。
⑥我以为这样的日子会持续很久,谁知道父亲突然就出事了。父亲去送粮谷的路上翻了车,受了腰伤,家境急转直下,我很快就交不起学费了。一天正吃饭,父亲说把狗卖了吧,我立即放下筷子,__抗议。可有谁会理会一个中学生的抗议呢,几天后,一个狗贩子来了,给狗姑娘开了30元的价,父亲说狗姑娘最听我的话,让我给它喂饭,好趁机抓住它。我说不,我宁愿不读书,也不卖狗姑娘。“啪”的一声,父亲抽了我一个耳光。转过身去,我第一次打了狗姑娘,我踢它、踹它,可就像那天早上一样,不管我怎样踢它,它都死死地赖在我的脚边。
⑦狗姑娘真傻。它居然把命运交给我,一个中学生,一个家庭中的弱势群体,一个根本没有能力保护它的人。
⑧在和父亲僵持了半个小时后,我选择了妥协。我给狗姑娘装了一碗饭,泡上菜汤,他们趁机套上了它的脖子,把它往笼子里拉。狗姑娘狂吠着,挣扎着,后来声音越来越低,变成了呜咽,一声接一声的呜咽,它看我的眼睛里充满了哀伤和绝望,好像在责问我:你怎么还不来救我最后,它被关进了笼子,拉走了。等待它的将是漆黑的命运。
⑨经历了这次突发事件之后,我就长大了。
⑩后来,我好几次在梦里见到狗姑娘,它朝我呜咽,不停地呜咽,我听见自己在梦里一遍遍地呼唤:狗姑娘你在哪狗姑娘你在哪
这就是我那天逃离宠物市场的原因。狗姑娘对我那样不离不弃忠心耿耿,我最后却出卖了它。从此,我害怕看所有的狗的眼睛,怕听所有狗的呜咽。况且自己活得已够累的了,何必再为一只狗劳神费力,自寻烦恼呢
当我还很弱小的时候,我被迫失去了生命中最好的伙伴;当我有能力保护一只狗的时候,我却选择了放弃。因为失去狗姑娘后,我的心已不再纯净,这就是成长的悲哀。哎!为什么长大后,人们就不能保持少年时代那种纯净心灵了呢
14、本文采用了哪种叙述的顺序(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②段中写道:“但我最后还是逃掉了。”“逃掉”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④段中写道:“狗姑娘立即冲了上去,朝他狂吠。”请问这句话表现了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⑤段中写道:“上帝保佑!狗姑娘竟还活着!”此句中的“竟”字表露了“我”发现狗姑娘时怎样的心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我第一次打了狗姑娘,我踢它、踹它”是第⑥段中的一句话,请问“我”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⑩段中“我听见自己在梦里一遍遍地呼唤:狗姑娘你在哪狗姑娘你在哪”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记叙的内容说说第⑨段中的加点词“长大了”的含义。(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插叙。(1分) 15、不敢收留它。怕再次伤害它,勾起自己的伤心事。(3分)16、它对“我”的保护,对男同学的不满。(2分) 17、惊喜与关心。(2分) 18、让它快跑,逃离险恶的境地。(2分) 19、反复。 强调我对她的思念。(3分) 20、我学会了欺骗,我懂得了残忍。(2分)。
阅读《南京大屠杀》选段完成7—13题。(15分)
1986年8月11日上午10点,南京,浓郁的梧桐树荫掩映着五光十色的橱窗,夏季时装大展销的广告吸引着对对情侣的目光,欢腾跳跃的迪斯科乐曲伴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这座举世闻名的大城市一如平日,生气勃勃,和平繁荣。我在一条小巷口下了公共汽车。与我同时下车的,还有一位身体瘦弱的老太太。她手里挎着菜篮。如果不是那像被人撕咬过的残缺的右耳,我也许不会注意她。她步履蹒跚地走了几步,忽然站住,定定地打量着路边的一棵古槐;瞪大了的眼睛里流露出恐惧和绝望,双手也不由自主地哆嗦起来。随即她怪叫一声,抛下菜篮,转过身没命地奔跑,还不时抓起路边的脏物向后扬去,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绝望的呼叫声。
“老太太又发疯了,唉!”行人驻足,回头。
她弱小的身躯剧烈地摇晃着,终于栽倒在地,口吐白沫。
我和几个路人把她送进医院。两鬓斑白的H.医生很生气地用听诊器敲着桌子问:“是谁让她到老槐树那儿的?”
H.医生告诉我,这位老人叫静缘,1937年南京大屠杀时,他惨遭日本鬼子蹂躏,地点正是那棵老槐树下。
我被极大地震动了,半个世纪的漫漫岁月,竟无法抹平她心里的裂痕。那该是何等的令人发指的暴行!
……
在人类历史上,恐怕没有比日军在南京的杀人竞赛更残暴、更无人性的了。
……
半个世纪过去了,浩浩长江依然奔腾向前,无止无息。
在我两下江南的采访调查中,在我提起沉重的笔时,我悲痛的心依然一次又一次地颤栗。限于篇幅,我的叙述难以表达历史灾难之万一;而当年日本法西斯那难以数计的令人发指的兽行,又绝非笔墨所能形容!
半个世纪过去了,美丽壮阔的南京城已难寻觅旧时容颜,可先辈们痛苦的哀嚎将永远在我灵魂深处回荡。在纪念抗日战争50周年前夕撰写这篇文章,我又感到欣慰——今日之中国,已非任人宰割的羔羊;作为80年代的青年军人,我又感到自豪——在我们的钢铁长城和火热的胸膛前面,绝不允许历史悲剧再次重演!
作为历史的回顾,我们不能只有四大发明,古国文化,开元盛世,丝路花雨,也应该有南京大屠杀。
我不想也没必要发更多的议论,我只希望像我一样年轻的战友、年轻的同胞,记住这惨绝人寰的灾难,记住这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它会让我们更加明确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7、解释下列词语(2分)
令人发指:
惨绝人寰:
8、选文第一段画线句子属什么描写?有何作用?(3分)
答:
9、用文中的词语为侵华日军在南京的杀人竞赛定性。(2分)
答:
10、“在人类历史上,恐怕没有比日军在南京的杀人竞赛更残暴、更无人性的了。”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3分)
答:
11、如何理解“浩浩长江依然奔腾向前,无止无息。”?“长江”指代什么?(2分)
答:
12、“1937年南京大屠杀时,他惨遭日本鬼子蹂躏,”与选文第一段中那句话照应?(1分)
答:
13、我们感到欣慰和自豪的原因各是什么?(2分)
答:
7、略。(2分)8、环境描写。烘托出了今日南京城的繁华与安宁。或展现现代南京的生气,和平与繁荣景象,与下文南京大屠杀的惨状形成对比。(3分)9、残忍、无人性。(2分)10、议论。揭示了日寇杀人竞赛的惨无人道;又起引领起下文的作用。(3分)11、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劫难中国依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坚不可摧。“长江”指代“中国”。(2分)。12、如果不是那像被人撕咬过的残缺的右耳,我也许不会注意她。(1分)13、我们感到欣慰的原因是:因为今日之中国,已非任人宰割的羔羊。我们感到自豪的原因是:因为今天祖国已经强盛起来,有了强大的国防。(2分)
一个苹果
庞羽
①我曾经遇到过一个苹果。
②一个红透了的苹果。
③那时我还小,才上初中,同桌是一个会脸红的男孩子。是的,吵架也脸红——我和他吵过不少架,每次我都把他吵得狼狈不堪,有次甚至将他桌子上的东西掀得满地都是,但每次都是他先道歉。我还暗暗觉得,他很有绅士风度。后来老师调整位置,我和他分开了。
④那天下午阳光很好,骑着车上学,想着一些遥远的事,突然就想起了他。他是上午走的,调到了第三组,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心里空空的,就像一间许久没人打扫的房间。来到教室,看见新同桌,一个跟我没说过几句话的男生,不经意间,我就把目光投向了他,他在和他的新同桌谈笑风生。坐到座位上时,我终于吁出一口气,不是为了什么,只是因为在这个角度,我看不见他。我的手伸进抽屉里拿书时,碰到一个令人舒服的凉凉的东西——一个苹果。上面贴有一张纸条,写着“送给你”,还有一个笑脸。熟悉的字迹,是他。
⑤我没有一丝微笑,但我觉得我的心里长出了一棵苹果树,然而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恰好落在了我的手里,它是我的,我必须把它种在心里。
⑥我没有把它吃掉,也没有扯下那张纸条,我只是小心地把它放进书包夹层里,带回了家。回到家,我也没有把它吃掉,我只是把它放在书柜上,有纸条的那一面朝外。它是那么红艳圆润,就像一首白朗宁的诗。我看着它,仿佛在这个苹果上读出了字,读出一颗也是那么红艳圆润的心。
⑦我已经不记得那几天是怎么过的。只记得因为角度问题我坐在座位上看不到他,我只有在传本子的时候惊鸿一瞥,他还是那样,会脸红,会一些女生不会的奥数题,会朝着老师傻傻地笑,只是,那只属于我们俩的吵架再也没有出现。在那一次次短暂回头中,我暗暗地向他承认错误,并保证像守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守护着那只苹果,一次次教诲着自己——沟通从心开始,成长是从友谊的初始驿站出发的,也一次次数落自己——为什么要同他吵架呢?能相聚在一起就是缘分,能成为同桌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这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快线”啊!我必须好好珍惜。
⑧每天回家,我都会朝着那一个苹果说话,苹果恐怕也听厌了吧?小女孩的琐碎,小女孩的心事,小女孩对纯真友情的珍视与珍藏。然而苹果还是一副好脾气的样子,散发着清香,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就像一个银碗,盛着米粒一样的秘密。渐渐地,每次我从水果摊路过,看见苹果,我都会想起他,想起他灿烂的笑容,想起他吵架时脸红的样子。简简单单,就像一个苹果。
⑨苹果开始溃烂时,我不知所措。苹果溃烂的地方开始流水,我知道,那是苹果酒。闻着阵阵酒香,我仍然没有把它扔掉。
⑩苹果彻底腐败时,我留下了那张纸条,只是上面已经有了斑斑痕迹,那是一个苹果留给世界的脚印,那是“营养快线”曾经在我生命历程中存在过的痕迹。那天我路过水果摊,买了一个苹果,把纸条贴在上面,就像原来那样。然而,我知道,纸条还是原来的纸条,我还是原来的我,只是苹果,已经不是原来的苹果了。
(11)我一直坚持那个习惯,等苹果腐烂时,再去买一个,贴上纸条,放在书柜上。直到初中毕业。我拿着毕业联系簿找他,他愣了一下,还是写上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在寄语那栏里,他写了“友谊地久天长”。
(12)回到家,我望着苹果,流了一滴泪。
(选自《短小说》2012年第11期,有改动。)
17.文章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请简要概述。(4分)
18.联系文章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妙处。(4分,每小题2分)
(1)会朝着老师傻傻地笑。
(2)这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快线”啊!
19.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每小题2分)
(1)我的心里空空的,就像一间许久没人打扫的房间。
(2)但我觉得我的心里长出了一棵苹果树。
20.说说“我”是一个怎样的中学生。(3分)
21.“我和他吵过不少架……但每次都是他先道歉。”“他”是怎样向“我”的呢?请联系全文,描写几句“他”道歉的具体情景,80~100字内。(3分)
17. 初中时我和同桌曾吵过不少架,调位后他送我一个苹果,我珍藏着它,向它倾诉心事,它烂了又坚持买来新的替换。(每点1分,共4分)
18. (4分,每小题2分) (1) 表现了“他”憨厚纯朴的情态。
(2) 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珍贵友谊。
19. (每小题2分,共4分)(1) 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调位后“我”内心的失落、心情的烦躁及情绪的低落。
(2) 运用比喻,既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他”在“我”心中的重要位置,也突出了友谊在“我”心中极其珍贵的价值意义。
20. 珍视友谊,理解友谊的价值意义,积极自我反省,主动改正错误,做事认真执著。(每点1分,共3分)
21. (3分)结合文章内容,语言自然得体即可。
阅读《伟大的悲剧》节选文字,完成13~15题。(10分)
①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②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以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③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极,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们的尸体。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经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④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⑤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1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大意。(2分)
答:
14.为什么说“我的遗孀”四个字是可怕的?(2分)
答:
15.联系上下文,说出斯科特心中的“海市蜃楼”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3分)
答:
16.选文最后一句话属于何种表达方式?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
13、(2分)斯科特一行人在返回途中悲壮牺牲(1分),人们纪念这几位英雄(1分)。
14、(2分)这是对斯科特和他的妻子而言,他深知自己将死的命运,而这意味着自己将与妻子永别(1分),而他的妻子也将失去丈夫(1分),这对于彼此相爱的两个人来说是多么可怕的事啊。
15、(3分)斯科特对美好往事的追忆和对祖国、亲人、朋友的怀念(1分)。因为他的即将死亡使这一切想法都成为不可能实现的事(2分)。
16、(3分)议论(1分)。这是对斯科特的崇高赞誉。斯科特虽然在与自然的搏斗中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得到考验,变得无比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就是“伟大的悲剧”。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