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让我们一起慢慢变小 陈祖芬
①我从伦敦带回一只大皮鞋不是一双,是一只高大的鞋帮,一侧有六格窗户,另一侧一扭开关,整侧鞋帮便成一扇打开的大门鞋帮上端是可爱的红瓦屋顶和伸出的二层楼的小窗户笨头笨脑的鞋头上,还有一扇可以拉下的小门门一拉下,就是一个个台阶,小兔、小猪、小鸟、小松鼠,还有好多小动物,顺着台阶几步就可以径直走进大皮鞋里
②我儿时有一本大约半尺见方的画着彩图的书:《大皮鞋》,封面上就画着完全一样的一只大皮鞋我常常看着小兔、小猪们快乐地在大皮鞋里出出进进后来,后来我的大皮鞋哪儿去了?随着我在上海的童年时代一起消逝了
③然而这只大皮鞋突然出现在伦敦诺丁山的街头,就这么一只,只有一只是从我童年的那本书里跳出来,跑到这里来等我的?世上万物,都属于最钟情于它的人我对着从我的童年飞奔而来的大皮鞋,蹦跳着哇哇叫着,像原始人那样,只会用最本能的方式表达我的惊喜
④这世界上的人,都住在一只大皮鞋里多好,就像可爱的小动物们,就像很多童话的结尾:后来,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⑤我家里已经有很多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⑥各地来的小动物小娃娃住满了我的书柜,开始还能平放着,后来只能堆放着堆得我家真正的成了“玩具总动员”,或者叫动漫嘉年华,或者说我也成了玩具们中的一员,而且是最忙前忙后的一员我有工夫就给他们找家具找玩伴配布景配灯光,照相小时候我爸爸叫我背唐诗,我不记诗名不记作者,只背出来完事这些年凡投奔我家的玩具,我也是不问出处不论国籍不讲贵贱,与我投缘便是我家人我笑:我一人的工资要养这么多人,我是贫困线以下的
⑦写作之余,小狗、小猴、小熊、小牛就跟我挤眉弄眼地逗我和他们玩,或者就骗我上钩让我在书柜上搭起小摄影棚,给他们臭美,给他们像大明星似的这么照那么照我嘛,是他们的美工师、化妆师、场地工、清洁工,但是我愿意于我,这是最开心最过瘾最乐在其中最其乐无穷的了因为,本来,别人看来或许那么不起眼的小玩意,一旦给他们一个舞台,一旦给他们打上光环,他们就像闪亮登场的明星或童星他们给我的,是一经打开就上天入海的想象力,来表达他们的梦幻和他们对纯真对美好的痴迷
⑧是出奇是惊喜是不可思议!
⑨我的书柜,本来是我的私家展示柜,我为书柜的住户们拍的照片,也只是纯个人的对这个世界的表达十多年过去了,我想,为什么不让我的数不过来的家庭成员们走上这本《童话展示柜》和大家分享,分享奇思、分享妙想,唤醒童心、好奇心和想象力,和快乐的能力、幸福的能力、独特的表达自己和、与世界沟通的能力
⑩让他们,送去单纯,送去天真,祝愿美好,祝愿年轻,祝每一个女孩美丽阳光,像灰姑娘那样步入理想的殿堂;祈愿世上的人都能像童话结尾那样: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快乐是我们的目标,让我们一起慢慢变小 。 (选自2011年5月28日《人民日报》)
16、根据选文的行文思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2分)
→ 儿时读《大皮鞋》 → 得到玩具大皮鞋时的惊喜→ → 《童话展示柜》的创作动机
17、“我家里已经有很多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我家都有哪些“成员”?请写出四个(2分 )
18、“快乐是我们的目标,让我们一起慢慢变小”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19、选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第⑦段画“ ”线的句子,作具体赏析(3分)
20、选文是为《童话展示柜》所写的后记,这本书展示了作者收藏的各种卡通玩具和洋娃娃请回答作者写作这本书的目的(3分)
21、和作者一样,每一件玩具,都承载着我们的幸福和甜蜜请选择一件你最喜爱的玩具,对它说几句知心话吧!要求运用比喻或者拟人的修辞手法(3分)
16.我从伦敦带回一只大皮鞋玩具 我和玩具的快乐相处 (2分每空1分,意对即可)
17.小兔、小猪、小鸟、小松鼠、小狗、小熊、小猴、小牛、小娃娃等(2分写对任意四个即得全分)
18.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世人的祝愿:主要我们拥有了童心、好奇心和想象力,就能收获生活的快乐和美好(2分意对即可)
19.例:“挤眉弄眼”、“骗我上钩”这些拟人化的词句,生动形象地将我和玩具朋友般亲密无间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充满了童真童趣 (3分只要抓住语言生动形象,充满童真童趣等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20.和大家分享奇思、分享妙想,唤醒童心、好奇心和想象力,和快乐的能力、幸福的能力、独特的表达自己与世界沟通的能力(3分)
21.答案略(3分其中玩具名称1分,修辞手法1分,语言表达1分)
这样的父亲
马丽
①秋末冬初,寒意渐浓。办公室的门忽然无声地开了一条缝,却不见人。正诧异间,一个脏兮兮的蛇皮袋伸了进来。
②同事们不约而同地抬起头,过了两三秒钟,才看见蛇皮袋后面有一个和袋子一样脏的中年男人,两眼通红,一脸倦容,头发零乱。头上还黏着草屑,穿着一件皱巴巴褪了色的衣服,右手的袖子卷过手肘,左肩背着一个破破烂烂的包裹。他迟疑地从门缝中挤进来,似乎感到了大家目光中的厌恶,于是停住脚步,小心翼翼地问:“张老师……在吗?”
③“哪个张老师?”
④“就是我儿子的班主任呀。”
⑤“你儿子是哪个班级的?”
⑥他说了一个班级,并报出了他儿子的名字,同事中有几个人便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他们都是那个学生的任课老师,都惊讶于那样出色的孩子的父亲竟是这个样子!
⑦有人告诉这位父亲,他儿子的班主任出去了,让他先进屋等一会儿。男人小心地走了进来,他把两个包放在地上,人也“扑通”一声坐下去,直接坐在了地上!大家都愣住了,纷纷叫他起来,让他坐到椅子上,他却着急地连连摇手。
⑧大家不再坚特,转而询问他从哪里来,找儿子做什么。
⑨听到热心的询问,他的声音完然哽咽了。他说,两年前,他妻子因受惊吓得了间歇性精神病,家人稍一疏忽,她就离家走失了。两年来,四处求医问药,仍没有好转。前些日子,因忙农活疏于看护,妻子再次离家。他风餐露宿,不分日夜地已经寻找了近一个月。说到这里,男人长叹一声,窝在眼里的一汪泪终于滚落下来……看得出他是一个很有自尊的人。有人给他纸巾,他摇摇头,从衣袋里扯出一块皱巴巴的手帕,到门外去擦。
⑩同事小余默默地起身,倒了杯水递给他。小宁把自己刚买的两张热馅饼放到男人的袋子上。其他人都从座位上站起采,不知谁带的头,有人把一些纸币放到他的包袱上。
⑾男人有些不知所措,涨红着脸,慌忙摆着手:“不……不是的,我不是这意思,我是来看看孩子的。”他拿起小宁给的馅饼说:“老师给的这个,我要。”随即把那些纸币抓起来放到就近的桌上,说:“这个我真不要,那成啥啦!”
⑿张老师回来了,男人简略地把刚才的话又说了一遍,然后向老师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老师们纷纷夸他儿子,他听了,点着头,脸上的愁容散去不少。
⒀张老师出去叫他的儿子,男人不安起来,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只见他快步走到镜子前把自已从头到脚仔细地整理了一遍。做这些时,他似乎完全忘了身边的其他人。
⒁走廊里传来了脚步声,男人侧耳听了听,忽然现出了紧张的神色,他飞快地把自己掉在地上的“家当”塞到桌下,再次扯了扯衣服,然后,从怀里掏出一把零碎但叠得十分整齐的钞票,看得出,那是他给儿子准备好的生活费。
⒂门开了,张老师的身后走来一个个头高高、眉清目秀的小伙子,一进门就冲男人露出了两颗小虎牙,脆脆地喊了一声:“爸!”
⒃这时候,我发现,一直卑微拘谨的男人挺直了身子……
⒄他和儿子说话的声音,和所有过着平静幸福生活的父亲没什么两样。儿子沐浴在父亲话语的春风中,脸上泛着红晕,微笑着,不断地点着头,神色中没有一点因为有这样的父亲而生出的难堪和羞愧。如果说这之前这住父亲给人的感觉是一棵被人踏在脚下奄奄一息的草,那么此时的他,则变成了一座可让人依靠的顶天立地的大山!
⒅我的眼睛湿润了,惊叹于这种变化且深深为之感动。看着四周,同事们的脸上也写着同样的感动和敬重。我们惊叹这奇迹,更敬重这奇迹的创造者——父亲!我们也终于明白:这祥的父亲,应该有这样出色的儿子。 (摘自《辽宁青年》2012年第2期,有删改)
30.阅读文章,请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
情节 | “我们”的感情变化 |
中年男人刚出现在老师办公室 | ① |
中年男人对老师报出他儿子的名字 | ② |
③ | 同情 |
中年男人见到了儿子 | ④ |
3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如果说这之前这位父亲路人的感觉是一棵被人踏在脚下奄奄一息的草,那么此时的他,则变成了一座可让人依靠的顶天立地的大山!
32.请用两个词语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特点。(2分)
33.文章结尾写到“这样的父亲,应该有这样出色的儿子”,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这句话深刻含义的理解与感悟。(4分)
(共13分)30.①厌恶 ②惊讶 ③中年男人叙述家庭遭遇(或“中年男人叙述家庭不幸”或“中年男人叙述妻子走失的事”) ④敬重或感动(共4分,每空1分)3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父亲比作“奄奄一息的草”,形象地写出了生活的负担对父亲的重压,也写出了父亲的卑微和无助;把父亲比作“顶天立地的大山”,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坚强和伟岸,父爱的深沉和厚重。(2分,若只答出“生动形象”,无具体分析,则只给1分。)32.形象特点:“卑微”(或“拘谨”)(1分);“坚强”(或“自尊、坚毅、坚忍、乐观、有责任感、能担当、深沉”)(1分)(注意:在两个方面都要答对一个词方可得2分。)33.要点:①父亲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尽自己所能给儿子创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②父亲自尊、坚强、昂扬的精神面貌对儿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③儿子的出色是对伟大、厚重父爱的最好回报。(4分)(言之成理,答对两点给满分,其它答案酌情给分。)
像鸟一样感恩
马国福
天气预报说将有大雪,第二天早上起床后,推开窗,窗外的雪松、槐树、屋顶、汽车、草坪、上堆满了厚厚的积雪,雪还在下,密密麻麻凌乱地随着风,像书法家笔下的狂草。
下楼买早点,几乎每棵人行道旁边的树枝都被压断,树枝连着树皮悬挂在树干上,往日绿油油的树一夜之间变成了骨折受伤的病人,它们承受着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雪后的小区格外宁静。我注意到许多鸟儿烦躁不安地鸣叫着飞来飞去,惊起树枝上的雪嗖嗖落下。
买了早点上楼,站在阳台上看雪,几只麻雀穿梭在雪松树枝丛中,不停地鸣叫,呼朋引伴,一些麻雀从不远处飞来,它们站在雪松树冠下没有落雪的树枝上,叽叽喳喳,似乎商量着什么,这声音和往常好天气里的不一样,充满了有些焦虑,全然没有了往日晴空中欢快的旋律。突然间,我想起来了,它们肯定是为雪后的食物惆怅鸣叫。
打开电视,新闻里说,这雪是五十年未遇的暴雪,积雪厚度达20厘米,许多地方停水、停电、停气,交通中断,人民受灾。政府正竭尽全力积极领导人民抗雪,减少暴雪带来的损失。
在暴雪中,只要口袋里有钱就可以不费力地到饭店、超市购买食品渡过难关,可它们呢?雪那么厚,它们不可能用纤弱的脚拨开厚厚的积雪寻找到食物。我想起一个朋友在我主编的一本书中的手迹“每次表达,都是一次灵魂的裸露,我背负着自己的十字架,去亲近自由纯净的天空,像鸟儿用眼瞳检阅云朵,像风用脚趾捕捉岸和波涛”。它们只能无助地躲在屋檐下,树丛中,大雪寒风刮不到的地方,寻觅一些短暂的温暖,用焦虑的鸣叫表达内心的无助,用惆怅的眼神搜寻可以落脚的狭小锥地,用微薄的力量抵抗这越下越猛的风雪。
我对这些鸟儿充满了敬意、怜悯。
它们是尘世间最干净的灵魂,不象我们人类,不停地向大自然攫取,让欲望撑破有限的头颅,而它们对生命、对生活、对自然的需求简单至极,一些昆虫、瘪谷、露水就能让它们满足。我们从自然界不停攫取自身需求的能源、乳汁、力量,而回报自然的只有污染、垃圾、噪音和伤害。它们用干净的羽毛梳理云朵,用简单的歌声缔造天籁,用小小的头颅叩拜感恩大地。它们用人们遗弃的丝麻、碎布、棉花造就的巢是自然界最干净、温暖,接近生命本质的家园。
我们用钢筋、水泥、砖头筑起的家园以及家园里的一切物什,有那一样不是从大自然索取的呢?
我们向自然的过渡索取造成的间接后果带来的惩罚牵连着自然界那些无辜的生灵。我们脚下的大地、河流、山川、树木被那些鸟儿神一样守护、爱恋着。我们耳边喧嚣鼎沸的交易声、计较声、斗争声被那些鸟儿用天籁一般的声音过滤着净化着。
雪还在下,家里的冰箱里有鸡鸭鱼肉、蔬菜大米,我不担心一日三餐,但我不知道那些鸟儿的早餐、午餐、中餐在哪里?
我只希望雪早点停下来,太阳早日出来,让那些鸟儿不必为今天愁,也不必为明天忧,我更希望雪停后,我们能真正安静地坐下来,低下头深深思考,然后从容而又感恩地走在充满阳光和鸟鸣的大地上。
9.文章的标题是“像鸟一样感恩”,那么,鸟感谁的恩?又是怎样感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联系文章内容,抓住关键词语,说说什么样的人才能像鸟一样感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第二自然段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品析下面的句子。
用焦虑的鸣叫表达内心的无助,用惆怅的眼神搜寻可以落脚的狭小锥地,用微薄的力量抵抗这越下越猛的风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了此文后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3分)大自然或天地(1分)。它们用干净的羽毛梳理云朵,用简单的歌声缔造天籁,用小小的头颅叩拜感恩大地,用人们遗弃的丝麻、碎布、棉花做巢(2分)。10. (2分)对鸟充满了敬意、怜悯的人(2分)。11. (2分)从侧面烘托雪之大(1分),为鸟儿的出场设置背景(1分)。(意思相近即可)12. (2分)用排比的手法渲染鸟儿雪后的艰难处境(1分),表现了作者对鸟儿的怜悯(1分)。13. (3分)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即可。示例:读了这篇文章,我进一步认识到,人类应该像鸟一样感恩,感大自然之恩,与自然和谐相处。
(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2)好象炉子上的一锅泠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 )色的长墙。轻飞慢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的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3)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花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4)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嘶托( )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幔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13.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1)黛色( ) (2)pú fú.( )
14请说说开头这个文段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填空:(3分)
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里的“承前启后”,“前”是指_________________,“后”是指________________。结合上下文理解,作者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写法未表现夏季特征的。
16请你说说第(3)段紧承了第(2)段中的哪句话?(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好象炉子上的一锅泠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这句话采用的什么修辞手
法?形象地写出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你从第(2)、(4)段感受到作者给你描述了怎样的景象?这些景象突出了夏的什么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dai(2)匍匐l4、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15、春季,夏季,对比16、 “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17、比喻。从春到夏
的过程。l8、太阳烘烤,麦浪翻滚,热风浮动,万物充满蓬勃生机的景象。突
出了夏季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
母亲的背影
欧阳国
12岁,我念小四年级的样子,春节刚过,父亲就拾起行囊,要到外地去务工了。
母亲从小有胃病,痛到极处,她时常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不断呻吟,双手捂住肚子,嘴里不停地打饱嗝。母亲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离开村庄,何况自己一身病痛。但,我和弟弟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父母决心砸锅卖铁也要送我们念书。家里几亩地养家糊口可以,但要送出两个大学生是不可能的。父亲决定出外打工,母亲执意要一起去,父亲不同意。他们吵了起来,到了摔破碗筷的地步。父亲妥协了。
父母第一次外出的那个早晨,母亲两眼通红,脸色苍白,唯独头发梳理得好看,后脑勺翘起橡皮筋扎好的黑发。母亲左肩挎着大包,右手提着小包,含泪离乡。年还没过完的村庄,炮仗声噼里啪啦地响起,我和弟弟一路跟着父母,弟弟不听话,死也不愿意父母离开,最后索性在村子的黄泥巴路上打起滚来,被外婆强行抱回家。
我跟在母亲的屁股后面,走几步她就转过头来看看我。母亲说,回去吧!但我还是走了几百米。母亲又转过头来说,回去吧!她开始有些哽咽了。我又送了父母一里多远,母亲转过头来说,回去吧!她哭出声来。我站着不动,母亲转头跟在父亲后面。我含泪望着母亲背影越来越远……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大学,从农村娃到大学生,再到留在城市工作,十多年来,我兄弟俩在父母的背影中一年又一年成长。
最难忘的是,在浙江义乌,我偶遇母亲的一次背影。
那年,父母没有回家过春节,高考后,我去看望离别一年半的父母,就直接找到了母亲的厂子。当时,母亲左手正拿着一个干巴巴的馒头,右手扭着水龙头,弯着腰,嘴对准水龙头喝水。见到我,母亲显然有点不知所措,她转过头看见我,脸上露出了无法掩饰的惊一慌。她连忙解释道:“馒头干得要死,没水冲冲,根本没法咽下去。”
“让妈看看你。高了,高多了,还是那么瘦,东西吃到哪里了。”母亲有意转移话题,她把剩下的半个馒头咽了下去。我望着背稍微佝偻的母亲,头发早已花白,额头的皱纹也显而易见,母亲老了,我突然感觉她老了。我放下行李,借口到卫生间去一趟,还没来得及关上门就大哭起来。这就是我的母亲,我亲爱的母亲。她老得如此突然,仿佛转眼之间的,毫无告知似的。
现在,我每天行走在城市里,上班下班,时常想起乡下的母亲。白天有时想起母亲的背影,老走神。
7.这篇文章是以什么为顺序进行记叙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请你按记叙的顺序在括号里填入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2分)
父亲决定出外打工——( )——( )——时常想起乡下的母亲
9.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母亲的头发进行了两次外貌特写,请说说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的第二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第7段的画线文字中用了哪几种描写?请你选择其中一种描写的文章内容,分析其
在表现人物方面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是以时间为顺序进行记叙的。8、第一次出外打工的离别情景;回忆
母亲打工喝自来水吃干馒头情景。9、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母亲。10、母亲为支
持我和弟弟读书,外出打工,黑发都熬成了白发,表明母亲为我和弟弟艰辛付
出,母爱深似海。ll、母亲有严重胃病,家境贫困。为下文出外打工铺垫,突
出母亲伟大。l2、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示例:见到我,母亲显然有
点不知所措,她转过头看见我,脸上露出了无法掩饰的惊慌。这段话通过神态描
写,生动刻画出母亲当时尴尬的神态,表明母亲不希望我知道她的艰苦生活。
天使心(8分)
①我在灯下批阅学生作文,一个10岁小女孩的独特心意吸引了我,那歪斜的小字认真而又稚气地躺在纸页上。
②在这篇题为“假如我有七十二变”的作文中,孩子写道:“假如我有七十二变,我首先变成一只壁虎,趴在墙角里悄悄吃掉很多蚊子,而没有人知道我在那里,也没有人知道我在墙角的那颗喜悦的心。”
③多么美妙的想法!我无法告诉你读到这里时我的心情。成人世界里的喜怒哀乐往往是和名利连在一起的,而眼前这个小女孩,她的喜悦和悲伤却是以这样不同的方式进行着。接着她又心安理得地变成一只吐丝的蚕,吐出云朵一样的丝,丝又变成妈妈身上华美的旗袍。之后她又变成信鸽,体会飞翔的快乐,给闭塞的地区送去文明的信息。她变成玫瑰色的阳光;变成一片青草……她的变化没有一样是用金钱能买到的。用金钱买不到而对我们生活又至关重要的东西,全在她的变化之中了。她的爱无所不及,因而无论她变成动物还是植物,她都自得其乐。
④在灯下,我读懂了一个小女孩天使般的心。
22.第三段中加点的“美妙的想法”具体指代的是 ▲ ,“这样不同的方式”指代的是 ▲ 。(4分)
23.第一段中加画线的“躺”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2分)
▲
24.文末说“我读懂了一个小女孩天使般的心”,那么请你说出小女孩天使般的心灵是怎样的?(2分)
▲
[fb37bf264de4e146.jpg]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6.这段文字写到了哪几个季节?从哪里可以看出来?(3分)
▲
17.从这段文字中找出 “我”后来被“家里的人”送到“三味书屋”这个“全城中最为严厉的书塾”读书的一个原因。(2分)
▲
18.指出画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2分)
▲
19.请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作者在百草园泥墙根一带所做的事,写出两件即可,多写加1分。
例如:拔何首乌 、 ▲ 、 ▲ 、 ▲ (2分)
20.本段文字用词精妙,请你找出动词或者形容词用得好的一处,并说说它的妙处。(2分)
▲
21.有人认为百草园中泥墙根一带景色最美,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2分)
▲
[80c8382daedee416.jpg]
⒄我从来以为只有“情”是美丽的,比如爱情、亲情、朋友之情,从来没有想到,智慧也会如此美丽。它让我们慢慢麻木的心灵,在这个美好而机智的晚上,轻舞飞扬。
12.第①段中有句话“我流了泪”,“我”流泪的原因是什么?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4分)
▲
13.请品味第⑾段划横线的句子,说说为什么要对“我”的心理进行细腻的描写。(3分)
▲
14.结合全文,请谈谈答题人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
你如何理解文末“它让我们慢慢麻木的心灵,在这个美好而机智的晚上,轻舞飞扬。”这句话的?(3分)
[cbdca01465172350.jpg]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9.文段选自散文诗集《 ▲ 》。(1分)
10.作者从来惜墨如金,何况又是散文诗,可是作者却用较多笔墨描写雪罗汉的形象,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
▲
11.象征是散文诗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你觉得文中所描写的朔方的雪象征着什么?(3分)
▲
[36c291935eaf81a4.jpg]
永远的红丝带(20分)
①那时候,学校的教学设备还很简陋,班里刚刚添置了幻灯机,学生和我都很兴奋。上课要放幻灯片时,我常常用一根废弃的扫帚把,在黑板旁边挂着的小银幕上指指点点。班里几个调皮的男生,背后管这根又短又粗的竹棍叫“打狗棒”。有一次,我偶尔听到了,故作严肃地说:“没想到我一介书生,竟然荣登丐帮帮主之位,实在是可喜可贺!”周围的学生听了,先是一愣,随即笑作了一团。
②那天,下课铃响后,我正收拾着讲桌上的东西,准备回办公室,偶一回头,只见黑板左边墙角的那只放幻灯机的柜子上,靠墙斜竖着一根一米多长的细棍子。我走近拿起一瞧,是一根光滑的青皮竹棍,心中不禁大喜,高声喊到:“嘿,谁做的好事?这根棍子做教鞭真是再好不过了。”说着,我随手把上面粘着的几圈红丝带扯下来,扔进了旁边的废纸篓里。
③这时,班上有个学生说:“这本来就是送给你的!”我抬起头,愣了一下,忙问:“噢,真的吗?是谁送的?”一时间,教室里唧唧喳喳,闹哄哄一片,似乎没有人能够立即说得清楚。我一时也有些纳闷儿。
④“是阿萍送给您的。”一个学生突然嚷道,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我顺着学生们的目光看去,只见后排那个叫阿萍的清瘦女孩儿,有些不好意思看了我一眼。她的脸上红朴朴的,羞涩地微笑着,向周围的同学看了看,又轻轻地向我点了点头。
⑤这可是个很细心的女孩儿!她心灵手巧,上劳技课的严老师好几次在我面前提起她,夸奖她的劳技作品每次都是班上做得最好的。这时,我突然想到刚才那红丝带……我意识到,自己已经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⑥愣了几秒钟,我把竹棍轻轻放在讲桌上,快步走到废纸篓前,捡出了那些红色的丝带。她一定是用这些丝带在竹棍上绕着粘了一朵花,这可是她最拿手的。记得那次班上搞联欢,布置教室的时候,我曾亲眼看她露了这一手。而我,还没有将竹棍上缠着的东西看清楚,就把它一把扯掉了……我呆呆地看着手中已经断成了好几截的丝带,心中懊悔不已,又轻轻将它放回了废纸篓里。
⑦我站起身来,对着全班学生深深地鞠了一躬,说:“谢谢,谢谢大家!”又特意转过身,对那个女孩儿说:“谢谢,谢谢你,阿萍!” 阿萍脸上依旧红红的,局促地笑着,轻轻地说:“不用谢,老师。”听到这话,我心里却忍不住想,当我伸手扯下那几圈红色的丝带时,她看在眼里,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哎,我怎么这么粗心!
⑧沮丧地走进办公室里,我抚摩着这根细细的竹棍,心情一时难以平静。抬头透过窗户的玻璃,看着不远处的教室,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刚才又犯了一个错误。我本该把那已经断成了几截的红丝带拿回来,却又……这时,上课的铃声却刺耳地响了。
⑨放学后,学生们都已经离开了学校。我独自一人走进了教室,又来到那个废纸篓前。我低头一看,纸篓里面空空如也。显然,值日的学生已经清理过了。我的心里涌上了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儿。
⑩第二天上课时,我提前几分钟进了教室,特意走到阿萍面前,当着大家的面,抚摩着那根青青的细细的竹棍,笑着说:“阿萍,你送给老师的这根教鞭,用起来真好!”周围的学生微笑着,那个女孩也露出了甜甜的笑靥,她的脸已不再那么红了。
⑾我走上讲台,轻轻地挥动着青皮竹棍。我心里明白,那条红丝带的故事,已经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中。它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时时提醒我,应该如何面对这些灿烂的笑脸,面对这些年轻的心灵。
选自《作文·初中版》
14、从上下文中找出两处与第⑦段画波浪线句相照应的语句。(2分)
①
②
15、请用自己的话,说出第⑤段和第⑧段画横线的句子分别提到的“错误”的内容。(4分)
①
②
16、文中第⑦段写道“她看在眼里,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联系上下文,请你写出女孩当时的心理活动。(30字左右) (3分)
17、 第⑩段写道“我提前几分钟进了教室,特意走到阿萍面前……”,你觉得“我”的这一举动有无必要?为什么?(3分)
18、谈谈你对文章题目“永远的红丝带”的理解。(3分)
19、在生活中,你遭到过别人的误解吗?请写出你的经历和感受。(5分)
我的经历:
我的感受:
14、 ①她的脸上红朴朴的,羞涩地微笑着。 ②那个女孩也露出了甜甜的笑靥,她的脸已不再那么红了。
15、①“我”没弄清阿萍在竹棍用红丝带粘了一朵花,便一把将它扯了下来,随手扔进了废纸篓; ②“我”明白了阿萍在竹棍用红丝带粘了一朵花,却没有把扯断的红丝带收拾起来,仍旧扔进了废纸篓。
16、我用红丝带粘了一朵花,本想让老师高兴,没想到他没注意到,竟扯下扔掉了。哎,真遗憾啊!(想象合理,大意相同即可)
17、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回答。参考示例:①有必要。老师再次向阿萍表示谢意,可以使她得到安慰,也可以弥补自己的过失;②没有必要。老师在此之前,已经向阿萍表示了谢意,并蕴含了道歉的意味。(言之成理或大意相同即可)
18、题目用“永远”来修饰“红丝带”,表明这件事给“我”教训深刻,它将提醒“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应细心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使他们的心灵不再受到伤害。(大意相同即可)
19、符合题意、符合要求,言之成理即可。(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