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秦风•蒹葭》中体现“伊人在水一方,求之不得”的诗句是()。

A: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B: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C: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D: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 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填写诗句 

2.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 (1) 手法,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 (2) 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3.这首诗叙写了在深秋的早晨,一个男子在长满芦苇的河边 (1) 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是 (2)

4.诵读诗歌要读出韵律和节奏。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请为“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画出节奏。

1白露未晞

2.托物起兴(比兴手法) 凄清 

3. 寻找意中人  (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4.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请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1.主人公追寻的那个人,在河的那一边。

2. D

【河北省】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溪。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⑴请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

⑵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答案】⑴主人公追寻的那个人,在河的那一边。

⑵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是正确的,但并没有体现主人公绝望的情绪)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溪。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5.请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0c7526f178cbc274.jpg]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涣。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6.从画线句中任选一句,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诗句所要表现的画面。

7.“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中的“长”“跻”“右”分别突出了道路怎样的特点? 在诗中反复吟咏有什么作用?

[de9bbdf72e035ceb.jpg]

阅读《蒹葭》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在水之氵矣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重章叠唱》是这首诗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结合这首诗歌分析其表达效果。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深秋早晨,芦苇苍苍,霜露重重的画面,抒发了对爱情的真挚和执着以及欲见而不得的惆怅之情。这首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三章不断转换字面和声韵,但所写的景物、环境和人物、事件却基本没有改变,只是通过一字之易,一韵之转,表现反复咏唱和缠绵无尽的感情罢了。如“为霜”是天刚刚破晓,“未晞”“未已”就有随着时间推移天渐渐亮,露水未曾干的景象,表现秋晨萧瑟之景,渲染冷寂落寞的气氛,表现主人公对所思慕之人的深挚感情。

(三十三)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迭唱的表达效果。

4.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答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凄凉)的晚秋画面。

2.【答案】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

3.【答案】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不仅使诗歌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4.【答案】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图,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表达了主人公追求“伊人”求之不得的凄清、冷落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10—12 题。(6 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0、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分)

11、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 分)

12、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2

10、(2 分)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11、(2 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

12、(共2 分)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1 分),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 分)。

阅读《蒹葭》一诗,做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色,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深秋清晨苍凉    对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