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我的老师》第9段(原文略),做题。
10、概括这段文字记叙的“一件小事”。(不得超过15个字)
答:
11、文段第一句中,“占据”这个词很好地表现了
12、“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中的“那样”指的是
13、文段“心清如水的学生”中的“清”是
的意思。
14、请找出语段中直接抒发“我”对老师敬佩之情的句子。
答:
10、老师排除我们的小纠纷
11、这件小事当时在“我”心中的重要位置。
12、焚香磕头,卜问吉凶
13、纯洁(或“单纯”“纯朴”等)
14、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阅读《秋天的怀念》(原文略),做题。
5、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请在原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
答:
6、说说你对“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这句话的理解。
答:
7、文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我”说的“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
答:
8、文章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文中母亲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答:
9、最后一段写“我”和妹妹秋天一起去看菊花,这里着意写了各种花给人的感受,这能使人联想到什么?
答:
5、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6、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就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
7、母亲说“好好儿活”指母子俩都要战胜病魔。我说的“要好好儿活”是指为了母亲,我和妹妹要坚强地活下去。
8、示例一:从母亲忍受肝病折磨可以看出母亲的性格坚韧、顽强。示例二:从母亲央求我看菊花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爱与关心,看出母亲坚韧、乐观的性格。
9、使人联想到母爱的圣洁、崇高,生活是美好的,对生活永远要有信心。
阅读《散步》第6——8段(原文略),做题。
1、母亲人老了,“要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为什么意见发生分歧后,母亲又选择了走小路?
答:
2、当母亲、孩子、妻子都等着“我”来选择走哪条路的时候,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答:
3、如何理解“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的含义?
答:
4、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义?
答:
1、因为母亲有涵养,谦让,而且很疼爱孙子,即使自己行走不便,也要宠着孙子。这是老一辈人的奉献精神。
2、因为无论是母亲、儿子还是妻子都依靠我,都依从我的选择和决定,所以我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3、小路其实也很美,也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正像孙子说的“有意思”。这也是母亲决定走小路的原因,展示了母亲热爱生命而且也充分理解孙子的内心。
4、“走得很仔细”表明“我”和妻子尊老爱幼,怕因闪失给孩子和老人带来伤害。“整个世界”可以这样理解:一个是老人,代表着业已过去的时代和世界;一个是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时代和未来的世界。背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妻子作为中年人,起着顶梁柱的作用,从家庭到国家,都是如此。这带有象征性的句子,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思想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①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②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③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④ a 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 b 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 c 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⑤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⑥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⑦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6.文末“全心全意”和“默默”这两个词语用得恰到好处,请分别说说好在哪里?(4分)
7.根据上下文判断,“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句话应放在第④段a、b、c哪个位置? (2分)( )
8.第③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展示了“百合”怎样的形象?(4分)
9.文章以“心田上的百合花开”为题,有什么含义?(3分)
10.百合已长出花苞,野草为何还嘲笑它?假如你是“百合”或“野草”,该怎样做?(4分)
6.这两个词都赋予百合花以人格。其中“全心全意”表现了百合努力开花时一心一意、专心执着的品质,“默默”表现了百合不张扬(内敛)和坚韧的品质。
7. C
8.排比、拟人、反复。展示了百合信念坚定,追求执着的形象。
9.百合花自信执着坚韧的精神令人感动,作者从内心流露出赞美之情。或“百合花自信执着坚韧的精神令无数人感动,触动人们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10.第一问:答到“嫉妒、诋毁、心胸狭窄”意思即可。第二问:言之成理即可
走进一片雪花的温暖
包利民
①越是寒冷的天气,雪花落得越勤。其实,一生最寒冷的际遇中,总会凝结出一些
直入人心的美好。冬季并不能将一切冻结,比如那些流淌的风,料峭的树,比如那些些酸涩而充满希望的心,都会在冰封雪地中生机盎然。
②喜欢飘雪的日子,喜欢走进那一片苍茫的洒落中,身前身后都是舞动的精灵。女儿
学校的门前,有一个卖冰糖葫芦的中年女人,在她的三轮车上,一根横着的圆木靶上,插满了红红的冰糖葫芦。她穿着一件绿色的旧军大衣,头上裹一条蓝色的头巾,脸上洋溢着暖暖的笑。孩子们都愿意买她的冰糖葫芦,我问女儿为什么,她说喜欢阿姨的笑。
③后来知道这个中年女人身世很是坎坷,不说她那些种种艰难的经历,只是在如此寒冷的风中雪里,她的脸上能露出那么灿烂的笑,就足以让人心生钦敬。
④有一个雪天,路滑。放学时间,车流如织,还是有许多学生在路上横跑。那中年女人冲过去,抱起一个滑倒在马路中的孩子,自己却被车蹭了一下,倒在地上。幸好车开得很慢,女人并没有受伤,她从地上爬起,掸掉身上的雪,笑着告诉那个孩子以后过马路要小心。
⑤雪花依旧纷纷扬扬的下着,而她身后的那些冰糖葫芦像一串串红红的火。
⑥记起几年前的一个雪夜,我们的车抛锚在一段土路上,车上的几个人冻得直哆嗦。透过茫茫夜色,我们依稀看见左前方有隐约的灯光。走了近二十分钟,双脚已冻得麻木,雪花纷纷扑打在没有知觉的脸上。那是一个小小的村子,我们犹豫着敲开了村头一户亮灯人家的门,说明了情况,那个憨厚的年轻人立刻跑出了门,而老大爷和老大娘开始抱柴禾烧火。我们坐在热乎乎的炕上暖了一会儿,就见年轻人已带了七八个小伙子回来。于是我们坐着一辆农用拖拉机到了土路上,大伙儿帮着用绳子把车拴在拖拉机上,就这样把车拖到了村里。
⑦至今仍记得那个雪夜,坐在滚热的炕头上,望着外面朦胧的飞雪,觉得充满了温暖的
情趣。特别是那些乡亲们的笑脸,让人心里热乎乎的。
⑧越是严寒的时候,越能体会到温暖的可贵。其实只要心里温暖了,便会感觉到那每一片雪花,都蕴含着让我们怡然的种种。在飞舞的雪花中,那红红的冰糖葫芦,,那雪夜中隐约的灯光是那样一下子击中我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⑨去年冬末,和几个朋友去山上赏雪,在一个山谷里,便看到了震惊的一幕。只见高高的悬崖顶上,已堆积了很厚的雪,如墙耸立。忽然,那雪便轰然而下,一时间如瀑布纵贯,惊天动地。约一分钟后,积雪倾尽,我们却依然沉浸在那一泻的气势里。是的,所有雪花的积累,竟会爆发出如此的辉煌,蕴含着如此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是一种沉重,是一种积累,更是一种希望。面对飞雪的瀑布,心中似也燃起熊熊的火焰,激情满怀。
⑩常听人说,万千的雪花构成了冬季的寒,那是因为没有真正走进雪花。我更愿意相信,每一片雪花都是冬季里那些不甘寒冷寂寞的心绪,都是那些充满温暖和希望的心灵在飘飞。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3年第6期,有删改)
13.联系全文,分条概述作者在“一片雪花”中走进了哪些温暖?(4分)
14.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其实只要心里温暖了,便会感觉到那每一片雪花,都蕴含着让我们怡然的种种。
(2)在飞舞的雪花中,那红红的冰糖葫芦,,那雪夜中隐约的灯光是那样一下子击中我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15.第⑤段景物描写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4分)
雪花依旧纷纷扬扬的下着,而她身后的那些冰糖葫芦像一串串红红的火。
16.文章线索有着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为什么?(3分)
17.文末划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我更愿意相信,每一片雪花都是冬季里那些不甘寒冷寂寞的心绪,都是 那些充满温暖和希望的心灵在飘飞。
13.雪天里中年女人抱起滑倒在马路中的孩子;雪夜里乡亲们帮助我们拖车;雪景中感悟到雪花蕴含着的一种力量(答到2 点给4分,意合即可)
14.(4分)(1)是指文中给作者带来温暖的人和事(或”感动作者的人和事”)(2分)(2)指作者被感动的心灵深处(2分)
15.借洁白的雪花和火红的冰糖葫芦形成对比(1分),有力地烘托了(衬托出)(1分)中年女人这一人物形象: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热情似火(2分,意合即可)
16.(3分)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雪花”是明线,因为作者雪天所见下马看花、发夜所经历的、雪景所感悟的都与雪花有关;“温暖”是暗线,因为中年女人的善良、乡亲们的热心、雪花积累蕴含着的希望等都让作者感温暖。(答到一条线索且说理充分给2分,两条线索都答到给3分)
17.(4分)作者赞美雪花(1分),就是在赞美那些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希望的人们(3分)
阅读王蒙的《行板①如歌》一文,回答问题。(20分)
①柴可夫斯基好像一直生活在我的心里。他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了。
②他之容易接受,是由于他的流畅的旋律与洋溢的感情和才华。他的一些舞曲与小品是那样行云流水,清新自然,纯洁明丽而又如醉如痴,多彩多姿。比如《花的圆舞曲》,比如《天鹅湖》,比如钢琴套曲《四季》,比如小提琴曲《旋律》,脍炙人口,家喻户晓,浑然天成,了无痕迹。它们令人愉悦光明,热爱生命。他是一个赋予生命以优美的旋律与节奏的作曲家。没有他,人生将减少多少色彩与欢乐!
③他的另一些更令我倾倒的作品,则多了一层无奈的忧郁,美丽的痛苦,深邃的感叹。他的伤感,多情,潇洒,无与伦比。我总觉得他的沉重叹息之中有一种特别的妩媚与舒展,这种风格像是——我只找到了——苏东坡。他的乐曲——例如第六交响曲《悲怆》,开初使我想起李商隐,苍茫而又缠绵,瑰丽而又幽深,温柔而又风流……再听下去,特别是第二乐章听下去,还是得回到苏轼那里去。他能自解。艺术就是永远的悲怆的解释,音乐就是无法摆脱的忧郁的摆脱。摆脱了也还忧郁,忧郁了也要摆脱。对于一个绝对的艺术家来说,悲怆是一种深沉,更是一种极深沉的美。而美是一种照耀着人生的苦难的光明。悲即美,而美即光明。悲怆成全着美,美宣泄着却也抚慰着悲。悲与美共生,悲与美冲撞,悲与美互补。人生苦短,人生苦苦。然而有美,有无法人为地寻找和制造的永恒的艺术普照人间。于是软弱的人也感到了骄傲,至少是感到了安慰,感到了怡然。这就是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的哲学。
④在他的第五交响曲与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既有同样的美丽的痛苦,又有一种才华的赤诚与迷醉,我觉得缔造着这样的音乐世界,呼吸着这样的乐曲,他会是满脸泪痕而又得意洋洋,烂漫天真而又矜持饱满。他缔造的世界悲从中来而又圆满无缺。你好像刚刚迎接到了黎明,重新看到了罪恶而又清爽、漫无边际而又栩栩如生的人世。
⑤这就是才华。我坚信才华本身就是一种美,是一种酒,饮了它一切悲哀的体验都成就了诗的花朵,成就了美的云霞。它是上苍给人类的,首先是给这个俄罗斯人的最珍贵的礼物。是上苍给匆匆来去的男女的慰安。拥有了这样的礼物,人们理应更加感激和平安。柴可夫斯基教给人的珍惜,珍惜生命,珍惜艺术,珍惜才华,珍惜美丽,珍惜光明。珍惜的人才没有白活一辈子。而这样的美谁也消灭不了,在火里不会燃烧,在水里也不会下沉。
⑥我宁愿说他是一个抒情作曲家。也许音乐都是抒情的。但贝多芬的雍容华贵包含着够多的理性和谐的光辉,莫扎特对于我来说则是青春的天籁,马勒在绝妙的神奇之中令我感到的是某种华美的陌生……只有柴可夫斯基,他抒的是我的情,他勾勒的是我的梦,他的酒使我如醍醐灌顶。他使我热爱生活热爱青春文学,他使我不相信人类会总是像豺狼一样的你吃掉我、我吃掉你。我相信美的强大,柴可夫斯基的强大。他是一个真正的催人泪下的作曲家。我相信这与人类不可能完全灭绝的善良有关。这与冥冥中的上苍的意旨有关。
⑦我喜欢——应该说是崇拜与沉醉这种风格。特别是在我年轻的时候,只有在这种风格中,我才能体会到生活的滋味,爱情的滋味,痛苦的滋味,艺术的滋味。
⑧真正的深情是无价的。虽然年华老去,虽然我们已经不再单纯,虽然我们不得不时时停下来舔一舔自己的伤口,虽然我们自己对自己感到愈来愈多的不满……又有什么办法!如果夜阑人静,你谛听了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你也许能够再次落下你青年时代落过的泪水。只要还在人间,你就不会完全麻木。
⑨于是你感谢柴可夫斯基。 (选自《二十世纪中国精品散文赏读》)
【注】①行板:音乐速度术语,指稍缓的速度而含有优雅的情绪,属中慢板。它出自意大利语,原意为“行路”,通译为“行板”。
18.作者将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分为两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4分)
▲
19.请简要说说文中划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
(1)这就是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的哲学。
▲
(2)这就是才华。
▲
20.文章开头说柴可夫斯基“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了”,最后又说“于是你感谢柴可夫斯基”,从全文看,我们应该“感谢”他什么?(6分)
▲
▲
21.《如歌的行板》是柴可夫斯基的一首乐曲,作者将它化为了文章的标题,有什么妙处?(6分)
▲
▲
18.一类:纯洁明丽,带给人色彩与快乐;另一类:忧郁而美丽,带给人照耀苦难的光明。(每点两分,共4分)
19.(1)“第六交响曲悲怆而成全着美,美宣泄着也抚慰着悲怆”或者“悲与美共生,悲与美冲撞,悲与美互补。”(答案可在原文中找)(2分)
(2)柴可夫斯基的乐曲既能充分宣泄情感,又能达到艺术与人生的完美结合。(答案可根据原文第④段归纳)(2分)
20.①流畅的旋律给人以愉悦;②他洋溢的才华教人懂得珍惜;③他深挚的情意教人相信善良。(每点2分,共6分)
21.作者巧妙地将它作为文章的标题,既契合文章写作涉及的内容,又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伟大的音乐家的感激和崇拜之情。(6分)
例外的惭愧
张晓风
①我有一个特点令我自己十分惭愧,那就是:我经常不惭愧。
②譬如说,我去人家家里吃饭,女主人烧得一手好菜,我一边吃得津津有味,一边诚心诚意地赞道: “真惭愧呀,这么好吃的东西,我怎么就烧不出来呀!”
③可是,等晚上回到家里,夜深人静之际,我仿佛听见极幽微的声音在提醒我:“哎,我说,你这家伙,你说的话好像不太诚实哦!你想想,你真的惭愧吗?你只不过是说说罢了,你干吗要说这种话?这世上说话不实在的人已经太多了,你还要再增加一个吗?”
④我当下嗫嗫嚅嚅:“哎呀,我并不是撒谎,我当时大概一时冲动吧?我其实并不打算惭愧的,更不打算改过,我下回小心不乱说不实之话就是了。”
⑤其他的事依此类推,例如人家的屋子布置得如何雅洁清幽,人家的研究做得如何深沉扎实,人家的菜园打理得如何鲜翠欲滴,我其实都厚着脸皮轻易放过自己——动不动就惭愧,那日子可要怎么过啊?
⑥不过,倒有一桩“外套事件”例外。
⑦大约十年前,我在暑假去新西兰旅游。台湾的暑假其实正逢新西兰的冬天,这一点,我虽然也知道,却仍然心存侥幸,不肯多带厚重的衣服。管他呢,等到了新西兰冷得受不了,再想办法吧!
⑧到了新西兰,我那几件毛衣实在挡不了事,立刻想去买衣服。刚好那天朋友开车带我出游,车子高速开在公路上(新西兰人少车少,路又宽平,几乎每条路都可当高速公路来开),我忽然大叫:
⑨“停车,停车——开回去,我看到一所教堂!”
⑩“教堂怎么了?”
⑪“教堂门口有草坪,草坪上有一块牌子,牌子上写着大义卖。 ”
⑫“奇怪,”朋友半信半疑,“车子开那么快,你也看得到!”
⑬但她还是把车退了回去,果真教堂在举行义卖。义卖多半不卖什么好东西,都是些人家用不着的旧物品,倒是巧克力奶和饼干做得非常好,我们各点了一份。忽然,我看到了一件美丽的羽绒外套。哎呀,那刚好是我想要的,跑去一试,尺码正合适;再看价钱,天哪,差不多合台币两千元。当天的大堂里,每件东西都贱价,就这件外套死贵。怎么回事,我竟看上唯一一件贵货,便忍不住想还价。
⑭“对,我知道,”摊位的主人说,“这是场子里最贵的东西,可是这是我朋友刚从美国寄来送我的,全新呢!”
⑮天气实在冷,我立刻付了钱,并且舍不得脱下。
⑯“这件衣服穿来不错,你为什么不自己留着呢?”
⑰“我不想穿得那么奢华,我穿普通的衣服就好。而且,教堂需要钱!”
⑱我这才仔细看她,她穿一件非常黯淡的土色毛衣,她的人也带几分土色。我忽然惭愧起来,我这样随手就买了东西,而这东西却是原主人口中的奢侈品。
⑲年年冬天,我穿这件衣服的时候,内心都十分惶愧。想起那清瘦的主人,我觉得自己有点过分,但我又不能拿这件衣服去还她,只好小心翼翼爱惜着穿,好来赎我的罪咎。不管我能活多少岁,不管我有多重要的场合须出席,我立志再不去买第二件冬衣。
⑳我惭愧,对那位我不知名的南半球的穿着素朴的女子。平生极少生愧,但一想起那妇人安静的眼神,瘦弱的身体,低抑的语调,我就——惶恐惭愧。
(选自《读者》2012年第19期,略有删改。)
14.文章①~⑤段写了四个“惭愧”的例子,请找出让作者“惭愧”的原因,依次填补下列空白(每空不超过9个字)。(4分)
(1)人家 (2)人家
(3)人家 (4)人家
15.文章第⑦段有“心存侥幸”一词,请揣摩一下作者当时的心理,并分析该词语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4分)
答:_
16. 文章题目为“例外的惭愧”,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对“惭愧”的理解和认识。(不超过100个字)(4分)
答:_
14.示例:(1)烧得一手好菜 (2)屋子(布置得)雅洁清幽 (3)研究(做得)深沉扎实 (4)菜园(打理得)鲜翠欲滴 (共4分。每要点1分)
15.(1)台湾正值暑期,新西兰虽然是冬天但也应该不会太寒冷。
(2)引出下文买外套这件事,从而进一步引出这次“例外的惭愧”。(共4分。每要点2分)
16.示例:作者生活中经常的“惭愧”,只是在口头上说说而已,并不是真惭愧;买了那件外套后的“例外的惭愧”才是真惭愧,是发自内心的不安,觉得自己过分奢侈,并立志不再买第二件冬衣。我们身边也有许多人常把“惭愧”挂在嘴上,其实并不是真惭愧。生活中,的确需要有发自内心的惭愧,使人们的心灵更加纯净,社会更加和谐。
只想让您听听我的心跳(14分)
这些年来,一直有一个影子在我脑海里,既模糊又特别清晰。在大学毕业之际,我要去揭开这个谜底,完成这个埋藏了十年的心愿。
19号,我选了这个时间启程,因为19号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一个我最喜欢最期待的日子。
火车驶向春城的黄花小镇,窗外不时闪过的景象,陌生而又熟悉。我小心地抱着书包,紧贴在胸口,那里面,装着我十年的秘密。我仿佛感觉到自己的心跳,是期盼?是激动?或者,两者都有吧。
下午3点,火车终于到达了我在地图上千百次查看过的黄花小站。当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我感觉到心跳竟是如此的强烈!有些印象,毫无由来,却异常清晰。
我在小镇一个僻静的角落里找到了“黄花邮局”。此时的心,竟然那样宁静。我静静地走过去,推开那扇玻璃门。这个样子,原来就是这个样子!站在大厅,我有点手足无措。保安走过来,问我需要什么帮助,我不知所以地点点头,也不知怎么的便坐在了靠门口的座位,因为我要等一个很重要的人。
3点半,3点40,3点45……我不断地看时间,终于,到了北京时间4点整,大厅的时钟滴答滴答,整点报时。我的心紧张起来。我不由自主地站起来,盯着门口,盯着进来的每一个人。一对老夫妇,脊背佝偻,步履蹒跚,彼此搀扶,径直往窗口走去。
“还是照以前一样,把钱寄到这个地址。”老人说。旁边的老妇人一定是他的妻子,紧紧靠着他,也使劲地在点头。服务员点点头,迅速地敲打键盘,看得出,她一定为这对夫妇重复过很多次这项工作。我悄悄走过去,清楚地看见,那上面的名字正如自己所料。是他俩,就是他俩!十年累积的情感再也无处藏匿,我的心几乎要跳出来,____,我好不容易忍住眼泪,终于说出准备了千万次的话语:“父亲,母亲,我就是您10年来一直资助的那个孤儿。”
10年前,因为一次车祸,我必须做心脏移植手术,而与此同时,在春城,有一个女孩也遭遇了一场车祸,可惜,她没有我幸运,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我后来才知道,其实她并没有离去,因为她的父母同意把她的心脏移植到我身上。不仅如此,得知我的父母在车祸中罹难,10年来,他们每个月都会寄一笔生活费给我。
从邮局查询得知,就是在这里,日期是19号,时间是下午4点。当我终于走向独立,大学毕业,被一家大型企业录用的时候,我要完成感恩的心愿。我终于来到了这里,看到了魂牵梦绕的一切。
我小心地从书包里取出两串项链,每串项链都用60颗纸折的小红星串成。120个红星,代表着3650个感恩的日子,代表着3650个思念的心情……
我把项链恭敬地挂在两位老人的胸前。项链渐渐变成了两颗闪闪发光的红心,我分明看到红色的光辉照亮了周围的一切,我分明听到我的心和这两颗红心一齐跳动,我分明感觉到老人的爱已将我包围。
老人紧紧地把我搂在怀里,说:“我的孩子啊,你怎么来啦!”我泪如泉涌,泣不成声。
父亲,母亲,我过来,只想让您听听我的心跳……
(选自《读者》2013年第11期,有改动)
20.阅读文章,填写下表。(4分)
时间 | 情节 | 结果 |
10年前 | ① | “我”活了下来 |
② | 老夫妇寄生活费给“我” | “我”读完大学 |
下午4点 | ③ | ④ |
21.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2.本文标题“只想让您听听我的心跳”有何含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感悟。(6分)
20.①老夫妇同意将女儿的心脏移植到“我”身上 ②10年来③老夫妇来寄生活费给“我”④“我”给老人夫妇挂上项链
21.采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赞美了老人仁爱给“我”和社会带来光明和温暖,也渲染了我当时感激之情。
22.“心”是“我”老人妇夫的感情纽带,是文章的线索,“只想让您听听我的心跳”暗示了老人对“我”的重生之恩,也表达了“我”对老人妇夫的纯真感激之情。
短文通过记叙“我”到黄花小镇寻找捐助我上学的老人夫妇,并给他们戴上“心”项链的故事。赞扬老人夫妇的仁爱之心,也反映我的感恩之情。我的感悟是好人终于所报,我们要用爱心回报社会,也应知恩图报。
一碗米粉
徐全庆
天有些冷,父亲突然对我说,你陪我去一趟桂林吧。父亲越来越老了,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已经不能独自外出了。我那时正好要去西双版纳,就说,桂林你已去过了,西双版纳还没去过,干脆和我—起去西双版纳吧。父亲摇摇头。我又提了几个父亲没去过的地方,父亲仍然摇头,态度很坚决。
没办法,只好陪父亲去桂林。路上,我问,为什么非要到桂林呢?父亲说,我要去吃米粉。就为这原因?我哭笑不得。桂林米粉,我们那儿就有卖的,大老远跑去就为吃碗米粉,看来,父亲真的变成了老小孩。
车站的旁边就有不少卖米粉的,我说,我给你买一碗?父亲不让,带着我一家一家地找,可一次也没有坐下来。我说,随便买一碗不就行了,何必找来找去的。父亲很坚决地说,不,我要找一位姓杨的。我奇怪,他的米粉特别好吃?父亲嗯了一声,又说,我还欠他一碗米粉钱呢。
父亲说,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那次他来桂林,玩得很开心,眼看返程的时间就要到了,他匆匆赶到车站,买了返程的车票。这时,他才发现肚子咕咕地叫个不停,于是就在一家小店要了一碗米粉。也许是因为太饿了的缘故吧,那天的米粉特别好吃。可是等他付钱的时候,他愣住了,手插在衣兜里怎么也拿不出来。他的钱包丢了,他一分钱也没有了。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水。店主看出他的窘态,问,没带钱?父亲低下头说,钱丢了。这样吧,你把你的地址、姓名给我,回去后我一定把钱给你寄过来。店主又打量了一下父亲,说,不用了,下次到桂林来,还来吃我的米粉,不过得给两份钱。父亲红着脸答应了。十五年了,父亲没有再去过桂林,那碗米粉在父亲的心头挥之不去。他甚至不知道那位店主叫什么,只知道他姓杨。
父亲和我把车站周围的小吃店找了几遍,也没有找到那住姓杨的。父亲就向人打听,终于有人告诉父亲,姓杨的店主早搬走了,搬到哪里没有人知道。失望如厚厚的阴云,蒙在父亲的脸上。他连连叹气。
父亲开始带着我在桂林慢慢寻找。要在那么大的桂林寻找一个不知道名字的人,谈何容易.我们找了整整两天,也没有找到。天越发冷了,再过24小时我们就要回去了,没有办法,我进了一家网吧,在网上发帖,请网友帮忙寻找那位姓杨的店主。
第二天中午,有人打我的手机,说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请我和父亲去吃他的米粉。我和父亲按他说的地址找到了他。他的头发已经全白了,动作慢慢腾腾的,老态毕现。父亲还是一眼认出了他,紧走两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我可找到你了,我可找到你了!语气中满是激动。
只是我有些疑惑,这个小店我前天来过,店主是个年轻人。也许是他的儿子吧,我想。
米粉端上来了,味道确实不错。父亲吃得很香,也很从容。然后,父亲执意按照自己的标准付了钱。
临别时,父亲又一次握住了他的手,说,要是我还能来桂林,我还来吃你的米粉。
他没有说话,只是使劲握了握父亲的手。
返回的途中,电话响了,是那位姓杨的店主打来的。他说,我们吃米粉的那家小店并不是他的,他身体不好,几年前就收了生意。听说我们在找他后,他特意和店主商量,临时当了一会儿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
挂上电话,我的眼中留下了两行泪水。那碗米粉的香味弥漫在我的周围,温暖着我。
(选自2011年第1期《天池小小说》)
15.联系选文语境,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①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水。
②他没有说话,只是使劲握了握父亲的手。
16.结合文意,说说你对选文最后一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2分)
17.“收了生意”的杨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你如何理解他的这一举动?(3分)
18.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3分)
19.选文以什么为线索?在情节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3分)
15.①“尴尬”写出了父亲付不出米粉钱时难为情、不知所措的情态。(1分)
②“使劲”写出了杨店主因感动而用力握住父亲的手的动作。(1分)
16.父亲的信守承诺和杨店主的真诚善良深深地感动了我,让我感到无比温暖;点题(言之有理即可,2分)
17.杨店主被父亲的真诚所打动;杨店主要为父亲了却这桩心愿;他想通过为父亲再做一次米粉来表达他的情意;表现了杨店主的善解人意。(答出三点,意思相近即可,3分)
18.父亲是个信守承诺、执着坚毅的人。十五年前,他在桂林因钱包丢失,未能付给杨店主一碗米粉钱,承诺以后一定要付给他。事隔多年,“那碗米粉在父亲的心头挥之不去”,所以他专程来到桂林,千方百计找到杨店主,归还了米粉钱,兑现了他当初的承诺。(答出父亲的性格特点1分,结合文章分析2分)
19.选文以“一碗米粉”为线索(1分)。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叙写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下文埋下伏笔;中间使用插叙手法,插入对往事的回忆,释疑;结尾点明中心,呼应题目(答出两点即可,2分)
最美的月亮
①那个中秋节他和母亲是在医院度过的。
②母亲的手术是临近中秋节做的。母亲感到身体不适,本来以为是老毛病,但医院检查结果竟然是癌症。在他小的时候,家境贫寒,母亲总是忍受着饥饿和痛苦,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年幼的他,独自支撑了这个家。他觉得不能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不是害怕母亲经受不住打击,而是害怕母亲拒绝治疗。他的孩子刚满2岁,妻子下岗了,他的收入是全家人唯一的经济来源。没有工作的母亲知道家里艰辛,很早以前就说过,如果患上癌症,就不治疗,因为她认为那样既浪费了钱也救不了命。
③他很孝顺,便和妻子哄着母亲说是小病能治好,但需要做手术,这样才把母亲骗进了医院。从手术室出来,经过他三天三夜的细心护理,母亲逐渐清醒过来,那天正是中秋节。母亲住院一个星期时间,他每天只吃一顿饭,即便这样,仍然花光了所有的积蓄。现在他身上已经没钱了,只盼着妻子快点借到钱送来。
④夜晚,病房里冷冷清清,他守在母亲身边,同房的病人都回家团圆了。细心的他怕母亲触景伤情,就问母亲想吃点什么,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的母亲只是说:“扶我下床,我想看一下月亮,不知道明年还能不能看到。”他听得眼眶一阵发酸,流下了泪,然而他知道,母亲这个时候是万万不能移动的。思索了片刻之后,他有了一个决定。继而叮嘱母亲不要乱动,就转身离开了。
⑤街上华灯初上,到处洋溢着喜庆热闹的气氛,唯独他行色匆匆,孤单而焦急。饭店、小卖店、电子游戏室,他一个店铺接一个店铺地问:“有一个小时50元的工作吗?”但是店主们的回答都令他大失所望。终于,在一家搬运站里找到了10吨待搬的水泥。一袋水泥100斤,搬1吨6元。他挽起衣袖开始玩命地把一袋又一袋水泥从小山似的堆上扒到肩上,连他自己都没想到半个小时就把那10吨水泥搬到了车上。等到接过60元工钱的时候,才感到双腿如铅、头昏眼花,仿佛随时都可能晕倒,但他坚强地忍受着。
⑥他将挣来的钱买了一个深颜色的脸盆,剩下的钱全部买了月饼。他抱着脸盆和月饼回到了医院。路上他抱得紧紧的,生怕磕碰到怀里的月饼和脸盆,仿佛那是抱着母亲的命,回到病房,他把月饼摆在桌子上,然后掰开一个月饼,把最柔软的一块月饼馅递到母亲嘴边。看着脸色憔悴、满头大汗的儿子,母亲含着泪说:“我不吃,这病咱也不治了。”他笑着说:“你看看今年的月亮多圆多亮啊,您肯定会好的!”他端过盛满清水的脸盆放到母亲床前,月光展开透明的翅膀跃进盆里,圆圆的月亮随着盆里的波纹在水里行走,上下翻腾。
⑦看着水中晶莹而富有生命的月亮,望着眼前的儿子,母亲心情好了许多:“真好看呢,比往年都好看。”他拉着母亲的手说:“明年您还要陪我看月亮!”母亲郑重地点点头。
⑧那一夜,母亲睡得非常安详,似乎已经远离了病痛。窗外,月亮静静地悬挂着,虽然光芒依旧纤弱,但却仿佛迸射出了一种足以撕破无边__的光明,一种足以融化天山冰雪的温暖。
⑨母亲开始配合每项治疗,出院时医生告诉他说:“这次手术做得很成功,你母亲能够再活10年甚至康复。”
⑩又是一年中秋,天上的月亮又圆了。母亲对儿子说:“去年在医院里看到的月亮是我这辈子看过的最美丽的月亮。”
19.文中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儿子?(3分)
▲
20.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④段中的“景”和“决定”分别指什么。(2分)
景: ▲
决定: ▲
21.结合语境,对文中画线句子做简要赏析。(3分)
月光展开透明的翅膀跃进盆里,圆圆的月亮随着盆里的波纹在水里行走,上下翻腾。
赏析: ▲
22.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⑧段中“光明”和“温暖”的含义。(2分)
▲
2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第③段中“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为下文中秋夜晚去挣钱埋下伏笔,做好铺垫。
B.第④段的“泪”是因为儿子心疼担心母亲,害怕失去母亲;第⑥段的“泪”是因为母亲知道自己患了癌症,想彻底放弃治疗又不想结束生命的矛盾、痛苦的心理。
C.第⑤段“街上华灯初上,到处洋溢着喜庆热闹的气氛,唯独他行色匆匆,孤独而焦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强调了他的孤单和无奈,加重了情感色彩。
D.本文最后一段有深化中心的作用,代表了美好的回忆,表达了母子间浓浓的深情。
19.(3分)孝顺、善良、细心、坚强(一点1分,意对即可)
20.(2分)“景”指的是病房里冷冷清清,同房的病人都回家了。(1分)“决定”指的是挣钱买一个深颜色的脸盆让母亲能看上月亮,能吃上月饼。(1分)(意对即可)
21.(3分)“透明”一词写出了月光的晶莹清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跃”“行走”“翻腾”几个动词生动形象的描写出了月亮在水里的动态,用富有生命的月亮表达了母亲对生命的热爱。(其中修辞方法或者重要字词1分;描写内容1分,效果及作用1分)
22.(2分)“光明”不仅仅指月亮带来的光亮,更寓意母亲对自己的病有了战胜的信心,儿子对母亲的病也看到了希望。(1分) “温暖”一词,暗示这对母子在这个月圆的夜晚感觉格外温馨,被浓浓的亲情包围。(1分)
23.(3分)B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