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0岁的时候,哥哥尼克12岁。那年的母亲节对我俩来说是令人兴奋的一天,因为我们准备在那一天送给母亲一份礼物。

那是我们第一次为母亲买礼物,当时我们非常穷,像送礼物这样的事是不常见的。幸运的是我和尼克靠打工挣到了一些额外收入。

我们告诉父亲时,他骄傲地拍着我俩的头,说:“这主意真不错!”

“你可以告诉妈妈,”尼克说,“这样她会一想到这件事就非常高兴。”

父亲说:“你们竟会产生这么了不起的想法,简直太聪明了!”

经过仔细考虑,最终我买了一把梳子,上面还镶着几颗闪亮的小石头,看起来就像宝石。尼克非常喜欢我的礼物,但却没告诉我他准备了什么。

“我已经选定了一个特殊的时刻,到时我们把礼物送给妈妈。”尼克说。

“什么……特殊时刻!”我不解地问。

“我现在不能说,因为这与我的礼物有关。哦,不要问我是什么礼物。”

第二天早晨妈妈正准备擦地板,尼克冲我点了一下头,我们便去取各自的礼物。

当我们回来时,妈妈正疲惫地跪在地板上,用几块破布抹地板上的污水。

尼克拿着他的礼物来了,那是一个带着绞干器的水桶和一个新拖把,当妈妈看见这个礼物时脸色变得异常苍白。

“一个……水桶?”她的声音听起来有点发颤,“送母亲的礼物竟是一个……一个拖地用的水桶……”

尼克的眼睛里涌出了泪花。他默默地提起水桶,一步一步地挪下楼去,双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

我把梳子放进口袋,从后面追上他,尼克说不出话来,于是我把一切告诉了爸爸。“我……会收回……我的礼物。”尼克哽咽着说。

“不,”爸爸一边说一边接过水桶,“这是一份很好的礼物,我早就该想到了。”我们回到楼上时,妈妈已在书房里默默地擦着地板。

爸爸一句话也没说,把拖把放入水桶里吸足水,然后用架在桶上的绞干器把拖把中的水拧干。

“你没让尼克把话说完,”爸爸对妈妈说,“礼物的另一部分是尼克愿意从现在开始帮你擦洗地板,是这样吗,尼克?”

尼克羞红了脸,领会了一切,“是的,噢,是的。”他用很低又很渴望的语气回答道。

妈妈体恤地说:“对一个孩子来说,这项工作太繁重了。”直到那个时候我才知道爸爸是多么聪明。他说:“如果没有这个设计巧妙的绞干器和水桶,这项工作是很繁重;但有了它就简单多了,你的手不会脏了,你的膝盖也不会被弄疼。”爸爸叉迅速演示了一遍。妈妈难过地看着尼克……尼克这才感到好受了一些。

接着爸爸问我:“你的礼物是什么?”

我摸着口袋里的梳子,发愣地望着尼克。“我的礼物还不及那水桶的一半儿。”我轻声地说。尼克以充满爱意的目光望着我。

11、文中加点的“特殊的时刻”指什么?为什么尼克要选在这个“特殊的时刻”送给母亲礼物?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以下是文中有关人物的描写,根据文意,分别指出这些描写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①此刻尼克的眼泪夺眶而出,他默默地提起水桶,一步一步地挪下楼去,双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尼克羞红了脸,领会了一切,“是的,噢,是的。”他用很低义很渴望的语气回答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你怎样看待文中主人公“尼克”的行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母亲节这天母亲擦地板时。以为母亲见到这种轻便的工具便会很高兴。

12.①神态动作描写,表现出尼克因自己的礼物受母亲责备时失望、懊悔的心情。

 ②语言神态描写,表现出尼克在领会意图后,为自己没有想到帮母亲分担家务而羞愧,也表现出他渴望为母亲分担家务的急切心情。

13.送礼物的行为体现出对母亲的关心和爱意;他帮助母亲分担劳动的意识需要提高;虚心而感激地接受爸爸的指点;在“事件”中对兄弟(“我”)的尊重和感激。

两角钱(肖复兴)

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对好多举手之劳的事情却总是熟视无睹,而不愿意伸出手来。

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我只好掏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女服务员找。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为了两角钱要找一百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她不大乐意。

我下意识弯腰又翻裤兜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撞。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这更让我感到奇怪了。

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我只好把那张一百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这才两角钱还没有呀。可我确实没有啊,我有些气,和她差点没吵起来。

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男孩子。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我这里有两角钱。”说完这句外乡口音很重的话,他羞涩地脸红了。原来刚才他一直想帮助我,只是有些犹豫,是怕我拒绝,还是怕两角钱有些太不值得?我接过钱,有些皱巴巴的,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有两角钱,我还是谢了他。他微微地一笑,只是脸更加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寄完信,我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破开了那一百元的票子,有了足够的零钱。我又回到邮局里,不过,那时已是落日的黄昏,不知那个孩子还在不在?我想如果那个孩子还在,应该把钱还给他。

他还真的在那里,还站在柜台的角上,那些民工还没有汇完钱,他是在等着大人们一起回去。我向他走了过去,他看见了我,冲我笑了笑,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

走到他的身边,我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能够帮助人,而且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尤其是帮助了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大许多的大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我当时就这样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我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问了问:“还没有走呀?”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以后,我多次去过那家邮局,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他让我时时提醒自己,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来。

(选自《北京晚报》有改动)

16.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17.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任选一种,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具体分析。(3分)

示例:“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似掏未掏的样子”,通过动作描写,表现男孩子此刻的矛盾心理。

18.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中“干净透明”的含义。(2分)

19.“我”原想把钱还给男孩子,后面又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这是为什么?(2分)

20.文中最后写到男孩子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请写出男孩子此刻的心理活动。(2分)

21.男孩子帮助“我”的仅仅是两角钱,请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我怎么也忘不了他” ?( 3分)

16.“我”在邮局遇到两角钱的难题时(1分),一个男孩子主动帮助了“我”(1分),令“我”感动难忘(1分)。(大意相同即可) 17.示例:①“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1分)通过外貌描写,(1分)点明男孩子生活的艰辛,以更好地表现他内心的善良。(1分) ②“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1分)通过神态描写,(1分)表现出男孩子既想帮助“我”又怕被“我”拒绝的矛盾心理。(1分) 18.“干净透明”是指男孩子内心纯洁,待人真挚。(大意相同即可)(2分) 19.男孩子在帮助了“我”之后非常开心,“我”不愿意打破他这种美好的感觉。(2分) 20.帮助别人并得到别人的肯定与尊重(1分)是快乐和自豪的(1分)。 21.男孩子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了“我”;(1分)男孩子乐于助人的纯洁心灵打动了“我”;(1分)男孩子的举动提醒“我”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一定要伸手帮助他人。(1分)

乡间的荷塘

钟文

①家乡的村前,有一口很大而水不深的荷塘。打从记事起,我们这些光着屁股的村童,每逢夏天常在荷塘边玩耍。

②我们用废纸叠成了一只只小纸船放进荷塘,让风儿吹进荷叶底下,看谁叠的小纸船被风吹得快吹得远。那时,荷叶的青翠、碧绿,以及荷塘的徐徐清风,好像与我们无关。因为在那个年龄阶段,我们对自然界的许多事物还没学会欣赏。确切地说,那时,我们是冲着荷塘里的水来这里玩耍的。

③我们在这里玩耍的内容可多着呢,除了叠纸船以外,还脱下头上戴的小草帽用来捉荷塘里的小鱼小虾。有时,为了不被烈日晒着,我们还摘来一块块荷叶,用篾条串起来,披在身上遮挡强烈的阳光。有时我们还在荷塘边抓起一团团泥巴,捏成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小泥人,然后用来互相投掷取乐;有时,冒着火辣辣的太阳,大家一起跳进荷塘,利用荷叶做掩护,玩起水中的捉迷藏!

④也记不起多少次了,我们玩耍得兴趣正浓,不管父母怎样叫唤,照样是你唤你的,我玩我的,直到最后,父母生气了,拿着竹棍子气冲冲地赶到,我们才肯回去。

⑤光阴荏苒。后来我长大了,读书、参军,接着外出参加工作了,就再不像儿时那样到荷塘边来玩耍了。

⑥每次回去,我都重拾孩提时的那段时光,又一次次地来到荷塘,欣赏这里的自然风光。

⑦盛夏之季节,天气较为炎热,夏雨常光顾。在雨帘中,漫步在荷塘的周边,那雨打荷叶发出一阵阵“扑扑”的响声,倒像是为我这位打道回乡的人鼓掌欢迎呢。更有映入眼帘的是雨打荷叶摇头晃脑的姿势,真像荷叶在风雨中开心得意地尽情舞蹈!

⑧夏雨过后,荷塘的景致更加迷人。那一枝枝迎风摇曳的荷叶,经过雨水的洗礼,它宛如一个个刚出浴的美人儿,打着一把把翠绿色的小伞,站立在雨水盈盈的池塘中,显得更加妩媚,更加艳丽,更加楚楚动人!更为诱人观赏的是在那朵朵硕大的荷叶上面,还盛着一瓢瓢雨水,当阵阵微风吹来,摇摇欲坠,雨水在绿叶的映衬之下,呈现出深蓝浅绿的色泽,真像一个个绿色的玉盘,盛放着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圆的、晶莹剔透的珍珠玛瑙!

⑨令人最爱观赏的还数是夏夜乡间的荷塘月色。

⑩盛夏之夜,当一轮明月悬挂在天幕之上,荷塘里那挂满露珠的荷叶,在月光的照射下,泛着闪闪的银光,这时的荷塘之中,月光如泻,不时还传出一阵阵“咯咯”的蛙鸣。恰在这个时候,只要站在荷塘周边静静地欣赏,那满塘的月光,以及那琅琅的蛙鸣,何不令人如醉如痴……

1、孩提时“我”在荷塘里玩耍,除了放纸船之外,还有 等游戏。(3分)

2、这篇散文以荷塘为线索,按 顺序,先描写了童年在荷塘玩耍的情形,后描绘了家乡荷塘的 ,给我们展现了风雨荷叶、

三幅荷塘美景图。(4分)

4、第⑦段从哪两方面描写风雨荷叶的?画线的句子描写十分优美,请简要分析原因。(3分)

5、第⑧段写景详略得当,它重点描写的内容是什么?这样安排有怎样的意义?(2分)

6、从内容上看,这篇散文通过乡间荷塘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分)

1、捉鱼虾、捏泥人 2、时间  自然风光 雨后荷叶(雨后风光)、月下荷叶(荷塘月色)

3、从雨打荷叶发出的声响和荷叶的姿势两个方面来描写的;这一句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将雨中荷叶摇曳的姿势形象化、人格化,这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增强了生动性与感染力

4、文章重点描写的是荷叶上的水珠 , 这样安排突出重点,充分凸显了雨后荷叶的风致优美,荷塘景致迷人。

5、这篇散文热情赞美了家乡荷塘的自然风光,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深情留恋,抒发了热爱家乡、不忘乡情的思想情感。

阅读《皇帝的新装》第19——36段(原文略),做题。

47、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几段话的内容。

答:

48、诚实的官员、皇帝、百姓都违心地称赞布料的原因是什么?

答:

49、试比较下面两句话的不同的表达效果。

①他并没穿什么衣服!

②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

答:

50、皇帝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但他还是“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这表现了什么?

答:

47、皇帝看新衣、展新衣

48、是怕被说成愚蠢得不可救药或不称职。

49、第①句是市民转述小孩子的话,表明他们不敢正面承认这个事实;第②是直接描写市民已认可并说出这个事实,用“实在”加以强调。

50、明知有错,但不悔改,表现了皇帝的虚伪、自欺和愚昧。

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第15——23段(原文略),做题。

33、请给选文加一个小标题。

答:

34、在父亲的指导下,“我”走下了悬崖。在走下悬崖的过程中,“我”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请从文中挑出关键词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这似乎能办得到→

→产生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35、说说“这时,我便可以近期儿子好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一句的深刻涵义。

答:

36、下面对文章的感悟,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吃一堑,长一智。 B.挫折是走向成功的阶梯。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37、在父亲的指导下,“我”终于走下了悬崖,做出了一件当时“我”想都不敢想的事。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样说、

(1)我会对那位父亲说:

(2)我会对杰利说:

     33、脱险(摆脱困境)

     34、顿时有了信心    信心大增

     35、示例:虽然我在悬崖上走过的路是很短暂的,但我战胜了恐惧心理,这是我人生的一个巨大进步,这个进步相对我来说是很大的转变,所以说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36、C

     37、(1)示例:你真是一位善于教育孩子的好爸爸。(2)示例:你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好孩子,危难时才显出友情的珍贵。

阅读《紫藤萝瀑布》第7——11段(原文略),做题。

29、“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是指什么?

答:

30、文中哪句话将“眼前花,心中事”自然融合在一起?最能体现作者陶醉于花的芬芳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

31、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

(1)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答:

(2)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答:

32、选段中有“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一句,为什么说紫藤萝瀑布“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答:

     29、指失去小弟的悲伤

     30、“我只是伫立凝望,……生死谜、手足情的。”“这里除了光彩……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31、(1)把“香气”写成“浅紫色”,是味觉与视觉的相通,更突出紫藤萝的紫色光彩,使花色与花香融为一体,造成一种无所不在、笼罩一切的感觉。

(2)紫藤萝的紫色和芳香使作者感悟到生命的活力与永恒,促使她振奋精神,阔步向前。

     32、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感染了“我”,使“我”的内心对生命有所感悟,从而领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阅读《济南的冬天》第四段(原文略),做题。

24、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段内容。

答:

25、文段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

答:①

26、文段开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究竟“妙”在哪里?

答:

27、“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一句中“顶”字用得好吗?好在哪里?

答:

28、读完文段,你读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4、小雪后的山色

     25、①山上  ②山尖   ③山坡   ④山腰

     26、小雪可以把小山装点得更秀美

     27、好。因为一个“顶”字点明雪少,位置高。“顶”字写出了雪之美。

     28、对小山的爱护与赞美之情,以及对冬天的济南的赞美之情。

阅读《春》第四、五段(原文略),做题。

20、请你给上面两段话分别加上一个小标题。

答:①

2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答:

22、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觉得还像什么?

答:

23、春风是很难描写的,但作者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去感受,并展开想象,因而把它写得形象可感。请你仿照示例填空。

示例:写触觉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1)写嗅觉的:

(2)写听觉的:

     20、①春花图  ②春风图

     21、不能;因为要与后文的“桃儿、杏儿、梨儿”相照应。

     22、示例:像一方丝巾,细细的,柔柔的,飘在脸上。

     23、(1)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2)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阅读《再塑生命的人》第9——12段,做题。

15、给所选文段加一个小标题。(不超过10个字)

答:

16、你认为“我”不能理解“水”的原因是什么?

答:

17、通过这段文字,你认为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高明在何处?

18、“我想起了……拼不好”照应了前文中的哪一句话?

答:

19、选文中的“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

15、教“water”一词

16、不能看见具体的水,平时所接触到的是一些容器,故而将两者混为一谈。

17、让受教育者亲临现场体验,在体验过程中理解概念。

18、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

19、这句话在文章中紧承上文中莎莉文老师教“我”水这一个词,让“我”认识到了水和杯子并不是一回事,同时也唤醒了“我”对世界万物认识的一种愿望,形象地说出了自己心情。所以作者说“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由此。“我”的生命旅程充满了崭新的希望。

阅读《我的老师》第9段(原文略),做题。

10、概括这段文字记叙的“一件小事”。(不得超过15个字)

答:

11、文段第一句中,“占据”这个词很好地表现了

12、“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中的“那样”指的是

13、文段“心清如水的学生”中的“清”是

的意思。

14、请找出语段中直接抒发“我”对老师敬佩之情的句子。

答:

10、老师排除我们的小纠纷

11、这件小事当时在“我”心中的重要位置。

12、焚香磕头,卜问吉凶

13、纯洁(或“单纯”“纯朴”等)

14、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