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节选)

⑴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⑵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⑶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⑷他回答道:“2法郎50生丁。”

⑸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⑹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⑺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⑻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⑼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⑽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l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⑾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⑿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⒀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6.文中哪几个地方表现我对于勒叔叔的亲情?请分条概括(3分)

答:

7.文中有两处景物描写,请分别说说这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⑴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答:

⑵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答:

8.文章结尾“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答:

9.作者在写菲利普夫妇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反映了他们什么性格特点?(4分)

答:

10.在你的周围有“菲利普夫妇”这样的人物吗?请简单介绍他们的事迹,并说说你是如何看待他们的。(5分)

答:

6.(3分)(1)我用充满同情地看着他。(2)我在心里叫他叔叔。(3)我给他10个铜子的小费。(说明:答到一点可得1分)

7.(4分)(1)这一段景物描写衬托出全家人当时快活而骄傲的心情(2分);(2)这一段景物描写则衬托出全家人失望沮丧的心情。(2 分)

8.(4分)反映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和冷酷,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说明:答到一点可得2分)   

9.(4分)作者写菲利普夫妇综合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2分),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他们虚伪、自私、贪婪、冷酷的拜金相(2分)。

10.(5分)(事迹介绍3分,说明看法2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6~21题。(16分)

文具盒

司玉笙

厉劲的北风篦子似地梳刮着裸露的皮肤,英的手背上就有了一道道血口子……

娘说,女孩子家能识几个字就行了,遭那个罪咋?

英听了,眼泪就扑塌扑塌掉下来。常沾泪的那地方便有了印痕,似两片干柳叶。

过年了,乡里分给村里一些市里人捐的衣、物,村里再分到户。听到吆喝声,娘带着英去领。

村长的家就是村里办公的地方,只比英的家多一张床和两把一坐就吱吱作响的白茬椅子子。

捐物只剩下一双皮鞋、一件半旧的红毛衣和一个塑料文具盒。村长脸上透出难色,说,大妹子,拣一样吧,还有两家哩……

娘就毫不犹豫地抓起那件红毛衣,抖了几抖就往英身上套。

英直往后趔趄,眼光却扎在那个文具盒上。娘说,那物件不挡寒,要它咋?

村长讪讪地笑了,说,这闺女有出息……

娘叹了口气,将毛衣在手里窝来窝去,说,你真憨……

英的眼泪又下来了。娘说,甭哭,依着你还不行吗?

得到这个文具盒,英把它当作宝贝,用布包好,放在枕边,从不往书包里装。没人的时候,她就打开它——就像打开了一个天地:文具盒里有花花绿绿的贴画、课程表,还有一杆漂亮的自动铅笔……拿起自动铅笔,她就觉得自己也会在市里某个明亮、温暖的教室里……

几年以后,英考上了中专,去市里上学。临上路时,她没忘了将文具盒随身带上。

开学头一天,英拿出文具盒摆在桌上——惟一能和同学一样的,就是这一件了。

同桌叫丽,家就在市里。看到那个文具盒,丽不屑地一笑。待英掀开它,丽的眼睛就睁大了,那个课程表是她设计的……

丽说,你真爱惜……

英笑了,说,有了这个文具盒,我就不爱哭了。你小时好哭不?

丽不答,脸却红了。她没敢说这个文具盒是为了让妈再买一个更好的而捐出的。当时妈说这还能用,她就闹,还哭鼻子……

英和丽成了好朋友。临近寒假的一个周末,丽邀英去家里玩。英不去,说,我娘说了,不让我到别人家去。

丽说,我妈妈主要是想见见你……

英就去了。

从丽的家回来,英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信里说,娘,我想要一件红毛衣……

16.小说开头一段描写说明了什么?(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面对三件捐物,娘为什么选择红毛衣,英选择文具盒?(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英直往后趔趄,眼光却扎在那个文具盒上。”请解释“扎”在文中的意思,并说说“扎”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英说“有了这个文具盒,我就不爱哭了”,为什么?(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英原先执意选择文具盒,最后她又“想要一件红毛衣”,你对此有何看法?(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3分) 说明英缺少御寒的衣服,生活十分贫困。

17、(3分) 娘选择红毛衣,因为它可以御寒,实用。英选择文具盒,是因为英要读书,向往现代文明。18、(2分)“扎”在文中的意思是“紧紧地盯住”(或“专注地看”)。“扎”字生动地表现了英对文具盒的喜爱,对读书的渴望。

19、(3分)因为文具盒为英打开了一个她所向往的现代文明的学习天地,给了她无尽的慰藉。(大意对即可)

20、(4分)姑娘爱美天性的表现。但对英来说“想要一件红毛衣”这个要求太高,超出了自己家庭的承受能力。[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回答此问题,首先要理解英“想要一件红毛衣”表现了姑娘爱美的天性,然后就此提出看法。对美的看法,不论是理解、赞赏,还是批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社戏>片段完成(12——15)小题。(10分)

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母亲很为难,没有法子想。到晚饭时候,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没有的。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不开口;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我高兴了。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不可靠;母亲又说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的。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

12.分析画曲线句子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2分)

13.文段主要描写的人物是双喜。“大悟似的”与“大声的说道”属于描写方法,分别表现了双喜的的特点。(3分)

14.“底细”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2分)

15.双喜所写包票里“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表达作用是什么?(3分)

12.(2分)表现了我没有看到社戏的失落难过的心情。  

13.(3分)神态   聪明、勇于承担责任

14.(2分)指外祖母和母亲表现出来的担心

15.(3分)表现了双喜聪明,办事稳妥可靠,能猜透外祖母和母亲的心思,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顺利地带我去看社戏。

⑨不到三分钟,秘书又抱着我的策划书出来了,放在我桌上,对我说:“布朗先生不小心把您的策划书掉地上了,现在又乱套了,他要您将它们全部整理好,最好十分钟后能给他。记住,十分钟!”

⑩我看着凌乱的策划书,开始后悔当初怎么不标上页码呢?要是标上页码,现在就简单多了。于是我又开始分类,当然这回不忘在页脚用笔标上页码了。即使是现在,标上页码仍然对我整理它们有好处,大大提高了我的速度。果然,十分钟之内,我将策划书给了秘书。秘书再次递了进去。

⑾又是不到三分钟,秘书再次抱着策划书出来,整整齐齐地放在我桌上,我看到策划书上写着几行小字:“很好,请您以后在策划书上标上页码,因为它是一种态度!布朗”。

⑿下班后,我终于从商务代表的口中知道了谈判失败的原因。原来就是因为在谈判过程中,一个客户不小心将我的策划书掉在了地上,策划书一下子凌乱不堪,看不出头绪了,因此就脸上开始不悦,说“你们策划书怎么连页码都没有?”气氛变得尴尬起来。显然,客户已经开始怀疑我们的认真态度了,就这样,谈判不欢而散。

⒀我一听完,霎时惊诧,后悔不已。原来我如此完美的策划毁在那小小的缺失的页码上。我也忽然明白老总今天用心良苦地让我反复排序的原因了!

⒁从那以后,我每做一份策划或是一纸文件,总不忘在下面标上页码了,因为我心灵的页底已经深刻地标注上一句话:页码是一种态度!而态度决定成功!

2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的事情。(3分)

27.从文中⑷⑸两段提取两个能表现“我”对策划书十分满意的词。(2分)

28.文中第⑿段采用了什么记叙方式?说说它的作用。(3分)

29.谈判已经失败了,老总还要让“我”反复给策划书排序,他的良苦用心是什么?(2分)

30.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阅读本文后的体会。(4分)

[763d92e7e4991dd4.gif]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20.第一段中“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的“无常”是什么意思?语段中最能表现“我无常”的两个词是什么?(3分)

21.为什么“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2分)

22.第三段写“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你怎样理解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2分)

23.文中一、三两段反复写母亲要推“我”去看北海的菊花,母亲为什么要这么做?(2分)

24.文中母亲说的“好好儿活”和“我”说的“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在结构上又有什么作用?(4分)

25.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着意写北海的菊花?(3分)

20.无常:变化不定    突然   猛地

21.因母亲精心照顾“我”,顾不得养花了。

22.母亲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伤感痛苦,对生活逃避,丧失信心。这一动作,表现了母爱的伟大。

23.她想让“我”看看外面的世界,希望“我”像菊花变得坚强,绽放出自己的美丽。

24.母亲说“好好儿活”,是顽强性格的体现,既指自己要不屈的与病魔抗争,更是鼓励身怀病痛的儿子战胜病魔,勇敢地生活下去。母亲的话是她对我的希望,嘱咐,我的话,是我对母亲的承诺,对自己人生的坚定信念, 在结构上形成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25.写出了秋天的美,也写出了母爱的美,写出了“我”不再自卑,就能像菊花那样坚强。

一只飞在深秋的蜜蜂

天气骤然变冷了,一只孤独的蜜蜂栖在窗台上。它一动也不动,一副冻僵了的样子。我推开窗户,原想室内的暖意,一定会将它吸引进来。可是它仍无动于衷,只是微微地翘了两下翅膀,而后吃力地朝远方飞去。

我猜想,它应该是一只迷失了方向的流浪蜂。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季节,它竟拒绝了一丝温暖的慰藉,毅然选择了远行。

一只蜜蜂飞过,竟悄然唤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很多年前,在我居住的村前,有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槐树林。每当到了五月槐花盛开的时节,远远望去,那片槐树林犹如一座座延绵起伏的雪山似的,浓郁的花香,溢满了整个天空。

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些从异乡赶来的放蜂人,在槐树林旁边搭起一个个小帐篷。那一排排蜂箱的四周,被舞动的群蜂围裹着,宛如一团团漂浮的彩云。那些蜜蜂们总是不知疲倦地飞进飞出,忙碌着采集花蜜。

当时,尽管我对那些蜂箱充满了好奇,可是嗡嗡嘤嘤的蜂群却令我望而生畏,只能远远地观望。有一次,淘气的我为了探究蜜蜂是如何采蜜的,竟然用柳条去扑打那些落在野花上的蜜蜂。我的野蛮举动,被一位放蜂的老人发现了。他疾步赶过来,狠狠地呵斥了我一顿。之后,他蹲下身,捡起一只奄奄一息的蜜蜂放在手心。他的眼神溢满怜惜。过了许久,放蜂老人才把目光从那只蜜蜂的身上移开。他看着我,说话的声音轻了很多,“孩子,你看它们活得多么不容易啊。”我听了之后,惭愧地低下了头。但一直令我感到不解的是,放蜂老人养着数不清的蜜蜂,为什么会因为一只蜜蜂的意外死亡而伤心呢?这个谜,就像放蜂老人那充满怜惜的眼神,在我的内心久久挥之不去。

后来,村前的那片槐树林被人们砍伐殆尽,只剩下一片光秃秃的盐滩和纵横交错的沟壑。从此,再也见不到那些远道而来放蜂的异乡人。

去年初夏的一天,我和几位朋友一起到十梅庵森林公园观赏槐花。在山脚下,我们遇见一位放蜂的中年男子。当时,有几只蜜蜂不慎飞落到帐篷附近的一个小水洼里。他正手持一根竹篾,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捞上来。然后,他将那几只蜜蜂放在手掌上,用嘴将沾在它们翅膀上的水渍吹掉

我在一旁看见了,有些不解地说:“你不怕被它们蜇伤吗?”他憨厚地一笑,而后幽默地说:“应该是它们害怕呀!你看,它们辛辛苦苦积攒的口粮,不是都被我剥夺了。”

随后,我与他攀谈起来。原来蜜蜂们虽然酿出了甘甜的蜜液,可是大多时候它们食用的却是兑了少许蜜液的清水。然而,它们从来不因此抱怨和偷懒。每一只蜜蜂在每一天都会尽心尽力的采蜜,一直到它们生命的终结。

放蜂人一年四季大都在外面奔波,一路追赶花期。有时候因为走得仓促,总会有些外出采蜜的蜜蜂,变成无家可归的流浪蜂。

从此,那些流浪蜂一边艰难地活着,一边为寻找家园做着徒劳的努力。最终大都暴尸野外。它们的牺牲,只有放蜂人知道。因此,每一只蜜蜂都值得放蜂人爱惜。在守着它们的时候,放蜂人尽力不让每一个小生命受到伤害。

他说到这儿的时候,轻轻一抬手,将那几只翅膀已被吹干的蜜蜂放飞出去。他看着那几只小生灵,欢快地融入到前方的蜂群里,脸上露出舒心的笑容。

他的神情,蓦然使我联想起许多年前那位放蜂的老人。刹那间,曾经压在我心里的谜团,悄然释放……

此刻,已经从回忆中走出的我,凝视着那一只流浪蜂飞去的方向,心头则充溢着一种久违的感动。它能否穿越这漫长的寒意,寻找到花香四溢的家园?

(作者:矫友田,选自《阅读》2012年第4期,有删改)

15.理解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含义。(4分,每小题2分)

(1)淘气的我为了探究蜜蜂是如何采蜜的,竟然用柳条去扑打那些落在野花上的蜜蜂。

(2)那些流浪蜂一边艰难地活着,一边为寻找家园做着徒劳的努力。

16.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每小题2分)

(1)每当到了五月槐花盛开的时节,远远望去,那片槐树林犹如一座座延绵起伏的雪山似的,浓郁的花香,溢满了整个天空。

(2)他正手持一根竹篾,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捞上来。然后,他将那几只蜜蜂放在手掌上,用嘴将沾在它们翅膀上的水渍吹掉。

17.文章多次使用了照应,请写出其中一组。(2分)

18.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题。(2分)

15(1)竟然,表示出于意料之外;对自己儿时的无知之举感到后悔。

(2)徒劳,无益地耗费力气;为流浪蜂寻找家园不得而心生怜惜之情。

[理解词语,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把握上下文营造的语境,在前文或后文寻找相关信息,然后加以概括,进而推断含义。二是使用修辞手法的词句,一定要结合修辞的特点来考虑。三是联系文章的中心来推断诠释。我们应采用词义加表达作用的形式来答题。(1)“竟然”义项只有一项,就是表示出于意料之外。其传达出的是作者对儿时举动的后悔、自责。(2)“徒劳”也只有一个义项:无益地耗费力气。其传达出的是作者对流浪蜂执着寻找家园却必定无果的同情、怜悯之情。]

16.(1)运用景物描写的方法,为下文写放蜂人来此放蜂做铺垫,与后面槐树林被人们砍伐殆尽形成鲜明的对比。

(2)运用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放蜂人对蜜蜂的怜惜、呵护与喜爱。

[景物描写的作用有以下几点: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③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④展示人物性格;⑤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我们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显示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表现变化的姿势或者感情、态度;创造生动的画面和活跃的场景。(1)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根据这一概念我们很容易知道这句话运用了景物描写的方法。联系下文对放蜂人的叙述,我们就知此处景物描写是为下文写放蜂人的到来做铺垫。(2)这句话表现的是放蜂人对蜜蜂细心照料、呵护的情景,放蜂人对蜜蜂的情感是通过细腻的动作(细节)表现的。]

17.(1)最后一段与开头前三段形成照应。(2)第⑦段槐树林被砍伐殆尽与第④段对茂密的槐树林的描写形成照应。(3)第段压在心头的谜团释放了与第⑥段对放蜂老人为蜜蜂死亡而伤心的不解之谜形成照应。(常见的照应有:①开头与结尾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主旨突出,能更好地抒发感情,渲染气氛。②正文与标题照应。使文章的内容更醒目地揭示标题的意思。③行文中前后照应。可制造悬念,使情节发展具有吸引力和戏剧性,使结构更紧凑,文脉更贯通。文中照应的地方比较多,如文章结尾段写对流浪蜂的祝福,就与开头三段描写见到深秋中的流浪蜂照应;“他说到这儿的时候,轻轻一抬手,将那几只翅膀已被吹干的蜜蜂放飞出去”与“他将那几只蜜蜂放在手掌上,用嘴将沾在它们翅膀上的水渍吹掉”照应;等等。对文中的照应之处我们可概括写出,也可抄原句回答。)

18.文章通过对放蜂人善待蜜蜂、怜惜蜜蜂的叙写,表现了蜜蜂酿蜜的艰辛和食蜜的稀少,抒发了对蜜蜂那种勤劳执着、无私奉献精神的钦佩之情。(或:文章以物喻人,借辛勤酿蜜的蜜蜂,赞扬那些像蜜蜂一样勤劳执着、无私奉献的人。)(归纳主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高度关注标题、开头、结尾;②紧抓主旨句、文眼句;③逐层归纳段意,总结文章主题;④有些文章要注意弄清时代背景。概括全文主题,要先概括主要内容。本文主要是写放蜂人善待蜜蜂、怜惜蜜蜂。再看主旨,主旨是表现蜜蜂酿蜜的艰辛和食蜜的稀少,赞颂了蜜蜂的勤劳与无私。)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如果换用括号中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2分)

小草偷偷地(慢慢地)从土里(长)出来。

答:

10.“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中对“赶趟儿”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是为了进一步点明“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情态。

B.表现花开得很多,开放得很及时。

C.表现了春天的花开了一趟又一趟,非常旺盛。

D.表现出春花争先恐后开放的样子。

1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句子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3分)

答:

12.“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联系“野花”“眼睛”“星星”共同特点的词是 。连用“眼睛”“星星”来比喻“野花”,它们分别表现了“野花”的什么特征?这句话写出了野花什么样的情态?(4分)

答:“眼睛”:

“星星”:

情态:

13.“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中“仿佛”是什么意思?它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

14.第三段用了一些富有情感的词语,如“抚摸”一词,巧妙地表达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请另找一个词语,说说好在哪里。(2分)

答:

9、“偷偷地”写出了小草不知不觉的长势、情态;“钻”写出了小草的生命力旺盛。    

10、C

11、不能,分别与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相呼应。     (2分)

12、眨呀眨

  眼目传神的妙处。

 星罗棋布散布各处的特点。 

写出野花在阳光的照射下,光彩闪烁,争春斗艳的情态。                                                         

13、好像、似乎。这句话是从闻到花上午甜味联想到果实累累,虚写了诱人的丰收美景。如果不是“仿佛”,句子变成“树上是桃儿、杏儿、梨儿”,就不切实际,也没有丰富想象的意味了。

14、只要是富有感情的词语,如“高兴”“卖弄”“应和”等,并说出好在哪里,都可以。

北国的春风 林斤澜 (13分)

①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着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②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③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④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这些名句是些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

⑤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⑥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春风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⑦ 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噶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里,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膊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⑧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靸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⑨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欢喜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⑩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淡淡的阳光,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
11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11.文章开头的“春脖子短”是什么意思?(3分)

12.作者写北国的春风,为什么还要在第4段写江南的春天?(3分)

13.语言品析。在A.、B.中任选一句,可以结合加点字词,也可以自选角度,做点评。(3分)

A.:春风从关外过山头,过山梁,山沟,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

B.:有天夜里,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膊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我选____句,点评:

14.从全文来看,北国的春风有哪些值得作者怀念?(4分)

北国的春风   (13分)

11、(3分)春天持续的时间短。

12、(3分)写江南的春天,重在写江南的春风温和、细柔,(1分)烘托(突出)北国春风的豪迈、苍劲的特点。或与下文北国的春风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北国春风的喜爱之情。(2分)

评分标准:写出江南春风的特点1分,作用2分。情感可写可不写,酌情而定。

13、(3分)语言品析题

A、这句话抓住“”这些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北国春风势不可挡的气势,表现了它豪迈、苍劲的特点,(写出特点就可以得满分)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也可以从排比句 或拟声词角度分析)

B、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房子写活了(1分)。侧面烘托了北国春风的强大,带来生命的复苏。表达了作者对北国春风的喜爱之情(2分)。(也可以从拟声词角度分析)

14、(4分)北国的春风送走了坚冰霜雪,(2分)伴随作者历经了艰苦的岁月(2分)(以上是语文作业本上的答案) 或北国春风的豪迈、苍劲让我怀念(2分)在北国春风下的那段艰苦的下乡岁月让我怀念或者那些北国淳朴的山民让我怀念。(2分)(答出其中2点,即得4分)  

孩子,请系好鞋带 罗安余 (13分)
①那时,我还在读初一。
②学校每到年底都会组织游园活动庆祝新年的到来。
③记得那年的游园活动特别热闹,游戏很简单,似乎所有的人都能中奖,所以奖品很快就剩得不多了。
④我终于也得到了一张奖票,便兴冲冲地去领奖。领奖处挤满了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最后几份奖品,我也不甘示弱地往前挤。高高的窗台,狭小的窗口,发奖的人根本看不见领奖人的脸,只能随意地从那些伸进窗口的挥舞着的手中接过奖票,再递给奖品。突然间,我感觉手心沉甸甸的,是一份奖品!还来不及高兴旋即又感到手里轻飘飘的了——奖品被别人抢了!我忙抬起头四下搜寻,只见身旁一个大男孩正在冲我得意地笑。
⑤我冲他喊道:“把奖品还给我!”
⑥他边走边嚷:“每个人都有奖票,谁能抢到就是谁的,凭什么还给你!”我拽住他的衣角,近乎哀求:“我先拿到的,给我吧。”
⑦他猛地推开我,没想到竟使我趔趄在地,他一溜烟跑掉了。
⑧从地上爬起来,我再也忍不住委屈大哭起来。我边哭边走向办公区,这时我本能地想到了母亲,她是这所学校极有权威的老师,她一定能帮我!
⑨母亲听我哭哭啼啼叙述完一切,沉默了半晌才说:“孩子,先系好你的鞋带吧。”我低头一看,真的,鞋带不知什么时候已松开了。我迅速系好鞋带,然后期待母亲帮我要回奖品,没想到她却平静地说:“走吧,我们回家……”
⑩这件事早已过去,我始终没能要回那份本该属于我的奖品,为此,我心里不止一次埋怨过母亲。然而,随着渐渐长大,十多年来曾经有过许多成败与得失的现在的我才恍然明白,当年的母亲是多么用心良苦!
11她让我系好鞋带,她在我因得不到奖品而懊恼的时候,让我系好鞋带,因为,我确实应该这样做。
12如果母亲任由我哭闹,我可能会一辈子对此事耿耿于怀,无法释然。生活中本来就有好多我们想要的东西却无法得到,我们又怎可以要求自己每次都能被满足呢?母亲这样做其实是想让我学会坚强——当生活不能如愿以偿或者不尽人意时,不是一味地计较和埋怨,而是一如既往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保持一份恬淡的心情对待生活。
13我知道,命运给予我们的磨难将远远不止是失去一份奖品;我同样知道,对待磨难也并非系好鞋带就能解决这么简单,但我明白生活的真谛就在于此——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不气馁,不自怨自艾,永远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永远向前看,总有一天,我能用生命的带子系住幸福。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30个字以内)(3分)
8.为什么母亲在“我”向她哭诉的时候要“我”先系好鞋带?(请用原文回答)(3分)

9.第⑼段中“我”听完母亲“我们回家”的话后心里会想什么?请用第一人称写出“我”此时的心理活动。(3分)

我想:

10.文章结尾说“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不气馁,不自怨自艾,永远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永远向前看。总有一天,我能用生命的带子系住幸福。 ”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孩子,请系好鞋带  (13分)

7、母亲没有帮我讨回被抢的奖品,而是让我先系好鞋带。(3分)(如果从“我”的角度概括也可以,超出字数酌情扣分。)

8、母亲这样做其实是想让我学会坚强——当生活不能如愿以偿或者不尽人意时,不是一味地计较和埋怨,而是一如既往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保持一份恬淡的心情对待生活。

(只写一半或不完整的酌情扣分,只写“母亲这样做其实是想让我学会坚强”扣2分,用自己的话表达意思准确扣1分。)

9、(3分)“我”想的内容要符合当时的情境。上文“我迅速系好鞋带,然后期待母亲帮我要回奖品”,下文“为此,我心里不止一次埋怨过母亲”,提示“我”应有期待、失落、埋怨等心理。答题应围绕这些心理展开,要有两种以上心理的体现,只有一种心理的酌情扣分。

例如:

我想:妈妈,我多么想要回奖品啊!那些奖品本来就是我的!你为什么要我回家?为什么不帮我要回奖品?

 10、(4分)联系实际1分,谈自己的理解2分,语言表达1分。

参考答案:这句话很有道理。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在遇到挫折时,只要不气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脚踏实地,就会把握自己的幸福,就会有成功的一天。比如在考试上,以前我经常失利。但我认真分析原因,积极做好准备。因此现在学习成绩越来越稳定。

小赵老师

  举家迁往省城,儿子就读于一所全封闭式管理的寄宿学校。

  我和妻子是含着泪送儿子去这所学校报名的。儿子不足九岁,念三年级。当今父母爱心的泛滥让孩子变得弱小苍白却又惟我独尊,我们也未能免俗。

  我们忍心让孩子像小鸟一样飞出我们爱的森林,也只是想让孩子除了智商之外还健壮一些。

  几个星期下来,孩子果然变了。回到家来居然是那个我曾渴慕已久的懂得礼仪谦让、尊重他人、行为自理的圣童——果盘里那个最大的苹果居然会由孩子送到客人手上,这让我欣喜万分地惊讶于教化的功能。

  教化了我儿子的是小赵老师。

  小赵老师是孩子的班主任,貌美年轻。我每到周末去接孩子时就要见到她。她充当我儿子每周五天的妈妈。我每次去领儿子时,她必有一番细心的叮咛。有一次,她温和地跟我说:“你儿子晚上睡觉有点儿磕牙,请你在家控制他乱吃零食,多多拜托!”说完,谦恭着把腰很深地弯下去,那情形让我觉得儿子更像是她的儿子。我们一直担心着儿子晚上睡觉着凉,儿子回家就告诉我们:小赵老师给他缝了个“宝宝背心”,晚上睡觉时就帮他穿在身上。小赵老师默默地做着这些的时候,我们都没法儿见到,小赵老师由此在我们心里变重了。

  后来,我才知道,小赵老师家在离省城千里之外的乡下。小赵老师毕业应聘到这所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她一直未能正式调入,也因为工作的忙碌与前程不定,一个青春年华的女孩尚未走近爱情,我分明看得到一个漂泊女孩心里的重负。于是,每每见到小赵绽放给孩子爱意盈盈的笑脸时,我就会从心底里萌生感动,并惋惜独生子尚不懂这些,要不然,儿子会更爱他的“小赵老师”。

  当命运不公、心灵负重时,尚能尽心敬业,向学生付出全部的爱心,这或许便是教师与他人的区别所在了。

  也因此,孩子或许最爱的只是他的“小赵老师”,而我却在爱着“教师”这个广义的称号。

15.儿子进寄宿学校几个星期后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他以前是怎样的一个人?(2分)

16.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正面表现小赵老师对学生的热切关爱和严格要求的?试举例说明。(4分)

17.本文还从侧面写了小赵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请找出这些句子。(2分)

18.画线句“一个漂泊女孩心里的重负”在文中指的是什么?(用原文的语句回答)(2分)

19.从小赵老师的身上可以看出,教师的伟大之处在哪里?(3分)

15.小赵老师教化了他。以前不懂得礼仪谦让,不懂得尊重他人,行为不能自理。 (2分)

16.语言描写:有一次,她温和地跟我说:“你儿子……多多拜托!”

动作描写:说完……更像是她的儿子。

(4分,描写方法2分,例子2分)

17. 儿子回家就告诉我们:小赵老师……帮他穿在身上。 (2分)

18.小赵老师毕业应聘到这所学校……尚未走近爱情。 (2分)

19.不因生活的不如意影响工作,笑对生活,笑对学生,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关爱学生,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境界。(意近即可) (3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