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春》第四、五段,做题。(6分)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2分)
10、请你给上面两段话分别加上一个小标题。
答:① ②
1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2分)
答:
12、春风是很难描写的,但作者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去感受,并展开想象,因而把它写得形象可感。请你仿照示例填空。(2分)
示例:写触觉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1)写嗅觉的:
(2)写听觉的:
10、①春花图 ②春风图
11、不能;因为它们与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是相照应的。
12、(1)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2)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背影》(节选)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5、本文的作者是 。《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散文,以 为线索,以车站送别为中心事件,重点叙写的是父亲爬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了深深的 与儿子怀念父亲的情感。(5分)
16、请在句子中填上适当的词语,并说说原因。(6分)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17、请简单分析父亲语言的意思及其包含的情感。(6分)
(1)“我走了,到那边来信!”(3分)
(2)“进去吧,里边没人。”(3分)
15、朱自清 背影 父亲爱护儿子
16、蹒跚
(1)身体肥胖 (2)年老体衰
(3)腿脚不灵便 (4)穿着厚重
(5)与下文“慢慢”一词相呼应
(答到其中一点,得2分,最多4分)
17、(1)意思:临别前,父亲嘱咐儿子要写信,表现父亲惦记着儿子旅途是否平安
(2)意思:父亲不让送,怕儿子离开座位后没人看管行李,表现了父亲临别时细心嘱咐,关怀备至
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 (10分)
①成长本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历经岁月的不断锤炼打磨,才能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怯弱走向勇敢。
②我是母亲的第四个孩子,出世没几天,便被送进医院。医生告知,孩子心脏发育不好,有肺炎、先天性气管炎,很难养活。而我的父母亲,始终不肯放弃我,一天天的打针吃药,细心的照管,使我终于幸存下来。
③我所能记起的是五六岁前后的事情。当别的孩子在村里像兔子一样欢快追逐时,我躲在医院的病床上;当一群孩子相约戏水时,我被关在家里;当小伙伴们爬树、捉知了时,我只能远远地看着。我常搬着小凳子,坐在家门口,看他们跳皮筋、打沙包,时常心生悲哀,我甚至自己一点也不喜欢自己。
④深秋的一天,我睡得迷迷糊糊的,感到嘴里干渴,嚷着要喝水。父亲过来习惯地摸我的额头:“这么烫, 又发烧了。”他迅速地给我穿戴好,叮嘱了母亲几句,就去推自行车,领我去镇上的医院。当我坐在父亲自行车的后座的时候,才知道,此刻天刚蒙蒙亮,路上几乎没有人。深秋的早晨寒气袭人,父亲飞快地骑着自行车, 我则昏昏沉沉地靠在他的背上。镇医院离家并不远,很快就到了,听诊、化验、取药、打针……这一系列过程,小小的我已是非常熟悉了……出了医院已是9点多了,小镇上早已热闹起来,父亲带着我往家赶。晴朗的天,阳光是金色的,照在一张张兴奋的脸上,我无力地靠在父亲的背上,什么也不想说,也不想看,我只觉得自己与这充满活力的景象格格不入,我像是被快乐遗弃的孩子,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长大。我无声地哭泣着, 泪水将父亲的外套弄湿了一大片。他感到了什么, 车子骑到前面一个转弯处忽然改变了方向,父亲对我说:“ 咱们抄小路能近点。”我从来不知道这条小路也能通向村子。说是一条小路,其实是灌溉渠的渠岸,这条水渠很深,也很宽,渠岸大约一米宽,并不是很平坦。我坐在后座上,觉得有点紧张,便坐直了身子,也没有了一丝困意。
⑤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就在前方渠边斜坡上竟然有一大片一大片白色的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开得那样鲜艳,那样精神。“爸爸,那是什么花?你放我下来吧。”我从自行车上跳了下来。 父亲说:“这是白菊花,像是野生的。”我蹲在了路边兴奋地看着这些花,A一丛丛,一簇簇。紧密地挨着,矮矮的,却精神抖擞,一些小虫在上面跳跃飞舞,花朵不大,可开得那样灿烂,没有一丝倦怠之意。我已无法准确地描绘那个时刻小小的我的心境,我只记得那一刻有一幅画面深深地刻印在我脑海里:清凉的风,湛蓝的天,金闪闪的阳光,加上一大片白色的野菊花明艳美丽,清香袭人,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看得痴迷,看得绽放了久违的笑颜。而就在那一刻, 她坚定地告诉自己,她要生长得像这花一样美丽……
⑥那一天回家后,我破天荒头一回吃药没有让父母催促,那一大碗药,我第一次面无惧色,一饮而尽。只有我知道,我饮下去的是希望,是力量,是渴望生命如花绽放的动力,那一刻一个六岁的小女孩觉得自己长大了。
⑦多年以后,我终于摆脱了疾病,健康地长大,并没有留下一丝疾病侵扰的痕迹。B.如果说生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那么在我生命的这幅画卷中,那路边的野菊花就该是神来之笔吧!
7.作者为什么以“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为题目?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作答。 (2 分)
答:
8.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前几段花去大量笔墨叙写“我 ”常年生病的情况 ? (2分 )
答:
9.本文有不少精彩的语句,请将文中画“_____”线的A.、B.两处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进行简要赏析。(3 分)
答:A.
B.
7.(4分)因为文章写的是“我”在童年久病不好心生悲哀的情况下,偶遇野菊花而获得一种启迪,改变了“我”生活态度的一段经历,所以作者以此为题,既凸显了抒写的的主体对象(2分),又形象地表现出“野菊花”在自己生命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2分)。(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8.(4分)主要是为了表现“我”内心的痛苦与悲哀(2分),为下文写“我”从野菊花精神抖擞的绽放,充满阳光灿烂的生命活力状态中获得启示蓄势(1分),更能突出野菊花的生命力给我的震撼,突出文章的主旨(1分)。
9.(6分)
A句采用了拟人手法,将野菊花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野菊花灿烂开放的状态,突出了野菊花蓬勃的生命力。
B句采用比喻手法,将生命喻为“艺术品(画卷)”, 将“野菊花”比为这幅画卷中的“神来之笔”,这就更形象地表现出野菊花在我生命成长中的特殊意义,并巧妙地点明题意,升华中心。(每句3分。每句点出修辞手法计1分;赏析恰当计2分)
阅读《很瘦的季节》一文,完成18-22题。(14分)
冬季,特别是北方的冬季,是很瘦的。
时令一到,木叶凋零,树没有了往日的丰腴,显得很精瘦;草,臣服于北风,把天地拉得更高远;水,晶亮清泠,被冻得很深邃。要是下点小雪,就更精彩了:站着别动,让雪花落在你的睫毛上,能看见它们在哭泣。
圣洁的雪野,真是恋爱的天堂。
冬天是个声音稀疏的季节,如果你不用心,会感觉自己生活在一个没有声响的世界。即使有声音,在冬季,也会显得很孤单,很瘦。
但是,特别有精神。
我在冬季的被窝里时常想象一个这样的情景:某位朋友出门时顶着带棱角的风,与裹在身上的衣帽相依为命。我们笑他傻,因为寒风的倒刺舔在脸上可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然而当他怀揣一瓶烧酒回来时,我们便都明白了他出去的动机,于是很高兴。接着很多人围炉夜话,漫漫长夜被我们越喝越短……去年冬天,因大雪封山,我与一位好友滞留在他父亲的护林小屋。半夜,风把所有的寒气都逼了出来,然后自个儿往被冻的瑟瑟的小屋里渗。屋内熊熊燃烧的碳炉彷佛结了冰,吐不出丁点热气,我几乎没有活着的勇气了。那位好友很瘦,也冷得差点精神崩溃,但他一刻也不肯消停,就四处倒腾,结果翻出数块老姜、一串辣椒和半袋红糖。他用铝锅铲了些热情敲门的积雪,然后熬了几碗又辣又甜的姜水。我们哆嗦的捧着碗,用嘴顺着碗沿哧溜溜地喝着,喝得我们满头大汗。那些姜水,真像冬日里的太阳,把我们烘得暖洋洋。
后来同学父亲赶来,手里还拎了只肥嫩的野兔。他把兔子开膛用雪水清理干净后,拿剩下的辣椒煨了一锅红艳艳的兔肉。根本不用描绘,我想那滋味肯定会成为我最饱满的记忆。
次日风停雪住,同学父亲领我们下山。路上他说,冬天的山太瘦,却是打猎的好时节。猎枪的响声是最美的原生态音乐。那一刻,我突然感觉,瘦,对于大自然来说,绝对是一种朴素的震撼。
是的,被大风掏空的原野,只剩下诗情画意。
好比中国水墨画中,嶙峋的岩石,傲骨的竹梅。冬季,是一个让人绷紧神经的季节,是一个能闻到阳光味道的季节,是一个能听见雪花坠地的季节。
你无需去查询日历,只要你看见地上的影子越来越长、越来越瘦,就说明冬季临近了。若还不放心,就等大风把你的影子吹歪吹散吧。在这个生命倾斜的季节里,瘦,已经深入记忆的骨髓。只有懂得欣赏的人,方能领略其中的大美。
想着那连时间都不舍得删除的美景。朋友,到了雪花缤纷时可别忘了约我,因为我早就贮存了陈年的烧酒,滑嫩的卤蛋和饱满的精神。相信我们在赏雪品茗的同时,能在这个很瘦的季节变得更加真实。
但不知今年冬季的下一场雪何时飘洒。
⒙ 作者为什么说冬季是一个“很瘦的季节”?(4分)
⒚ 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2分)
⒛ 文中画线句讲究文采,给人美的感受。用心品味说说为什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4分)
“冬季,是一个让人绷紧神经的季节,是一个能闻到阳光味道的季节,是一个能听见雪花坠地的季节。”
21. 说说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和作用。(4分)
18.①木叶凋零,树没有了往日的丰腴,显得很精瘦;②草,臣服于北风,把天地拉得更高远;③水,晶亮清泠,被冻得很深邃。④冬天是个声音稀疏的季节,即使有声音,在冬季,也会显得很孤单,很瘦。⑤原野被大风掏空。⑥地上的影子越来越长、越来越瘦。(答对四点即可)
19.(共2分)“我”与好友滞留在护林小屋失去活着的勇气时,好友熬的姜水和好友父亲煨的兔肉让“我”感觉出在严冬中人的力量。
20.(共4分)这一句运用排比的手法,从嗅觉、听觉等多方面写出了冬季给人紧张、晴朗、宁静的感觉,表现了作者对冬天独特的感受和强烈的喜爱。(意思对即可)
21.(共4分)含义:暗示“我”对下一场雪的期盼,深情表达作者对很瘦的冬季的热爱之情;作用:独句成段,意蕴丰富,含蓄隽永,使文章结尾留有余味,增强了表达效果。(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12分)
父亲是一条鱼
元宵前后和阳春三月,是父亲最忙碌最苦累也最欢快的日子。
在这段时日里,母亲帮着父亲煮大锅大锅、鲜鲜嫩嫩的鲤鱼招待那些买鱼苗的客人。酒足饭饱后,父亲才根据买主对鱼的尺寸、数额,心花怒放地开价出售鱼苗。在一阵友好的不太经意的讨价还价后,父亲便依依不舍地将精心喂大的各种鱼苗卖给这些鱼客。此刻,只见父亲满脸的欢悦将往日的辛劳困倦镀得铮亮。待来家里求购的客人逐渐稀少后,父亲只好一个一个地方去赶鱼市,这些小镇集市,最近的也离我家有十余里,远则三四十里。父亲鸡叫头遍就起床放水干池,将鱼捉进鱼盆里,然后打着手电筒,顶着寒雾冷露去赶集。两只比米筛还要大的鱼盆将干瘦细小的父亲夹在中间,仿佛不是父亲挑着它们,而是他们拥着父亲在行进。待到池里的鱼苗卖完,我家屋角落里早就积了一大堆已磨成草筋的烂草鞋……
接下来,父亲又要着手为幼苗培植而忙碌不休。父亲精心修整好鱼池,买回鱼苗后,父亲就开始像喂养婴儿般悉心照料。父亲每天一大早就下到池里,用木耙将宁静的池水搅动,然后泼洒肥水,早中晚三次。这些幼鱼在父亲精细料理与守候中逐渐地长到寸许两寸粗细。待布谷鸟在我的家乡山野不知疲倦的婉转啼鸣时,父亲便浴着三月的阳光和布谷鸟清丽的音韵悠然端坐于屋前的枣园里,用一只精致的小碗将脚盆里的小鱼按照鱼种分门别类地舀进一只只鱼盆里。然后,父亲挑着鱼盆在暖融融的阳光下穿过一个又一个村庄。在父亲拖着悠长的声调沿村叫卖时,布谷鸟的叫声也在春光里此起彼伏。
我没有想到,那年秋天,父亲那如同阳春三月布谷鸟鸣唱般的叫卖声,竟然成了他撒在我家乡那些村庄的一曲绝唱。父亲去世的两个月前,我回去看望过我的父母。母亲告诉我,早几天,父亲去给姑奶奶做生日,穿着我的皮鞋,显得特别高兴。我很纳闷,我没有什么皮鞋留在家里啊。母亲就从父亲的床底下拿出一双棕色的皮鞋。看到这双皮鞋,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这是我早已丢弃的一双皱巴巴的皮鞋,父亲竟从屋外捡回来,还喜滋滋地穿着去给姑奶奶做生日,那么炫耀!那么得意!顿时,泪眼中的这双皮鞋,一下子化作了两块大石头,紧紧地压在我的心坎上。这时我才想起,父亲一生赚了那么多的钱,对到我家来买鱼苗的所有人都是那么大方,那么舍得花钱招待,却从没想过要给自己买双皮鞋。
离家那天,父亲一直送我,送到他非常热爱的鱼池边还不愿转身。我看见养了大半辈子鱼的父亲倒映在水中的朦胧身影瘦小得就像一条鱼影。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这竟是我最后一次看到父亲的背影。那一次,父亲站在鱼池边,和我说着他已经说了很多遍的话,要我多写信回来,要我好好工作,要我冷了多穿衣……可现在我想听父亲那些重复啰嗦的话却再也听不到了。
父亲离我而去了,我好想再读读父亲,读读父亲在生命的轮回路上是沧桑依旧还是宁静如莲。父亲走进了另一片水泽,父亲站在那片水泽的边缘或许正凝望着一条向他走近的鱼。我彷佛觉得,父亲一定化作一条水中游动的鱼,只要这世上还有一滴水,父亲就永远活在水里。
15、题目“父亲是一条鱼”的含义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16、分析文中划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2分)
父亲一直送我,送到他非常热爱的渔池边还不愿转身,我看见养了大半辈子鱼的父亲倒映在水中的朦胧身影瘦小得就像一条鱼影。
17、第三段中写阳春三月的布谷鸟,其作用是什么?(2分)
18、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对“父亲”这一人物形象作赏析。(4分)
15.①父亲大半辈子精心养鱼,对鱼怀有深厚感情(2分);
②父亲如同游动的鱼一样,永远活在儿子的心中(2分)。
16.①写父亲一直送“我”,表达了深厚的父子之情(1分);②将瘦小的父亲比作鱼影,流露出儿子因父亲的瘦弱而产生的伤感之情(1分)。
17.衬托欢快愉悦的气氛(1分);突出父亲的勤劳品质(1分)。
18.①写父亲养鱼卖鱼,表现其勤劳;
②写父亲热情招待鱼客,表现其朴实、好客;
③写父亲穿我丢弃的皮鞋,表现其节俭;
④写父亲送我、叮嘱我,表现对儿子的关爱 。
(答出任两点即可得4分,没有联系文章的内容,各扣1分)
妹妹扮演的角色
(1)为了募捐,学校准备排练一部短话剧。告示一贴出,妹妹便热情万丈地去报名当演员。可是定角色那天,妹妹回家后一脸冰霜,嘴唇紧闭。“你被选上了吗?”我们小心翼翼地问她。
(2)“是。”她丢给我们一个字。“那你为什么不开心?”我壮着胆子问。
(3)“因为我的角色!”
(4)短话剧中只有4个人物:父亲、母亲、女儿和儿子。“你的角色是什么?”
(5)“他们让我演狗!”说完,妹妹转身奔上楼,剩下我们面面相觑。妹妹有幸扮演“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全家不知该恭喜她,还是安慰她。饭后爸爸和妹妹谈了很久。
(6)总之,妹妹没有退出,她积极参加每次排练。我们都纳闷:一只狗有什么可排练的?但妹妹却练得很投入,还买了一副护膝。据说这样她在舞台上爬时,膝盖就不会疼了。妹妹还告诉我们,她的动物角色名叫“豆豆”。我注意到,每次排练归来,妹妹眼里都闪着兴奋的光芒。
(7)演出那天,我翻开节目单,找到妹妹的名字:“甄妮——豆豆(狗)”。偷偷环视四周,整个礼堂都坐满了,其中有很多熟人和朋友,我赶紧往椅子里缩了缩。有一个演狗的妹妹,毕竟不是很有面子的事。幸好,灯光转暗,演出开始了。
(8)先出场的是“父亲”,他在舞台正中的沙发上坐下,召集家人。接着“母亲”“女儿”和“儿子”先后出场。在一家人的谈话声中,妹妹穿着一套黄色的、毛茸茸的狗道具,手脚并用地爬进场。
(9)但这不是简单地爬,“豆豆(妹妹)”蹦蹦跳跳、摇头摆尾地跑进客厅,她先在地毯上伸个懒腰,然后才在沙发旁安顿下来,开始呼呼大睡。一连串动作,惟妙惟肖。很多观众也注意到了,四周传来轻轻的笑声。
(10)接下来,剧中的父亲开始给全家讲故事。他刚说到“夜晚,万籁俱寂,就连老鼠……”“豆豆”突然从睡梦中惊醒,机警地四下张望,仿佛在说:“老鼠?哪儿有老鼠?”神情和我家的小狗一模一样。我用手掩着嘴强忍住笑。
(11)男主角继续讲:“突然,轻微的响声从屋顶传来……”昏昏欲睡的“豆豆”又一次惊醒,好像察觉到异样,仰视屋顶,喉咙里发出呜呜的低吼。太逼真了!妹妹一定费尽了心思。很明显,这时候的观众已不再注意主角们的对白,几百双眼睛全盯着妹妹。妹妹幽默精湛的表演使得台下的笑声此起彼伏。
(12)那晚,妹妹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却抓住了所有观众的心。后来,妹妹说让她改变态度的是爸爸的一句话:“如果你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只狗,狗也会成为主角。”
(13)40年后,那句话我仍然记忆犹新。命运赋予我们不同的角色,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再小的角色也有可能变成主角。
13、对待演出,妹妹的神情态度先后有很大变化,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写在下表。 (4分)
时间 | 报名时 | 定角色那天 | 排练时 | 排练归来 |
神情态度 | 热情万丈 | 很投入 |
14、通读全文,概括妹妹演出成功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没有交代爸爸和妹妹谈话的内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⒀段画线的句子中加点词语“主角”有何含义?“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指怎样的人生态度?(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爸爸的一句话,让妹妹改变了态度,让“我”40年后仍然记忆犹新。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应该怎样对待长辈的引导?(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一脸冰霜 兴奋(或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
14、(1)听从父亲的教导,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条狗(2)积极参加每次排练,非常投入,为演好自己的角色费尽心思(3)演出时表演的惟妙惟肖。
15、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
16、指积极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获得他人和社会认可的人。不抱怨命运或生活对自己的不公,而强调自身努力的积极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
17、示例: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善于听取长辈的正确意见和建议,因为长辈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处世经验,这样可以少走弯路,健康成长。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7、 第一段画线句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4分)
8、想象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边的诗句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2分)
A.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B.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9、“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中的“闹”字换成“叫”字好不好?为什么?(4分)
10、景物本身是没有思想感情的,但我们可以把它当做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文中有这样的例子,你认为写得好不好?找出来,说说你的看法。(4分)
11、从第一段中找出描写小草的质感、色泽和生长旺盛的词语。(3分)
A. 描写质感的:
B. 描写色泽的:
C. 描写生长旺盛的:
12、第二段有一处是作者展开的想象。请在原文中画出来,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7、人们在草地上愉快地活动,间接地写出了春草的茂盛与可爱。
8、C
9、不好,叫只是单纯的声音上的感受,“闹”不仅有声音上的感受,还有动作在其中,内涵要丰富得多。
10、“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拟人的修辞,表现了春花争先恐后开放的情态,形象生动。
11、质地:嫩嫩的,软绵绵 色泽:绿绿的 旺盛: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12、“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由春花联想到秋实,突出了花的艳,花的香。
像油菜花儿一朵朵开
自大学毕业后一头扎入繁华都市,我每天都在睁大双眼寻找一切所谓的机遇——能迅速改变命运,让我的生活变得如焰火般眩目的机会。做销售、开店、炒期货、炒股,我都风风火火地一一尝试,带着无限激情在里面燃烧,可到最后都似一场烟花,灰飞烟灭,只留下一地失落。
去年冬天,我拖着疲惫的身心回到湘中乡下老家,整日沉默无语,靠在二楼的竹椅上茫然环顾落寞的山村,凝视着家门前那片灰蒙蒙裸露着贫瘠的山田,一点点濒临绝望。
长我六岁的大哥因为车祸落下残疾也回到了家,父亲暗地里叮嘱我安慰大哥,我却只顾一个人流泪,倒是大哥微笑着劝慰我:慢慢来,会好起来的。
大哥回来后的第二天便拖着行动不便的身子下到了门前山田里,手里拿着父亲的锄头。他弯下腰开始一下一下地整理,挖出杂草茎,拾起杂乱繁多的枯草,一小块一小块地修理平整,然后凿出规整的一个个小坑……他偶尔会抬起头来看看坐在阳台上一脸茫然地我,像小时候那样微笑着朝我吹口哨:《水手》。村上的人都疑惑地看着大哥,山田太贫瘠,乡亲们早就放弃了,一丘丘山田荒芜已多年,大家几乎都靠外出打工养家糊口。大哥一直在田里独自忙碌,枯草恣肆的梯田一日日在他手下铺展出细腻的泥土,无数规整的小坑一眼看上去竟然蔚为壮观。
半个月后,大哥一瘸一瘸蹒跚到镇上农种站扛回来一大袋油菜籽种。一个坑一个坑地施上肥,然后小心翼翼地洒进种子,盖上土。不知道为什么,看着山田在大哥脚下一点点发生着变化,我的心情居然一丝丝开始舒缓出喜悦。播完种子的那天晚上,大哥一定要和我喝一杯父亲酿的谷酒,干杯时他有意无意地说了一句:一锄一锄地凿。一点一点地洒,一直坚持,就会灿烂。我一口干完了那杯酒,和大哥一起等待。
几天后,山田里冒出了一簇簇嫩绿,灰色的山村开始散发勃勃生机。本还是隆冬,我们却提前看到了春天。油菜苗在我的眼皮底下一点点浓绿茂盛,我的眉毛逐渐舒展,莫名地心悦。
春节的时候,有菜商无意中看到了这一丘丘油菜,一定要花钱向大哥购买,说是油菜秧和油菜苔在城里都卖得很火,他正愁没有货源。大哥考虑再三同意采摘一些卖掉,但只能选择性地从中抽掉一部分,因为要让我看到灿烂!出乎意料的是,卖掉的那部分油菜,居然换来了一万五千多元的现金,大哥拿这钱给我买了相机和笔记本电脑,他坚信我会用得着这些。
三月,油菜花一朵朵盛开来,金黄金黄,漫山遍野烂漫、铺展,形成力量强大的花潮,涌动着一浪浪芳香和喜悦。大哥和我穿梭于花海里,坐在花丛中相视而笑。他拍下好多油菜花,让我的电脑桌面一片灿烂。这片灿烂,在四月初被我自信地拎进城。
“一锄一锄地凿,一点一点地洒,一直坚持,就会灿烂。”是的,一点一点的努力,一步一步地坚持,人生之花,就会如油菜花儿一朵朵绽放,灿烂如锦,强大如潮。
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文中的大哥给人印象深刻,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按要求回答。
(1)根据上下文赏析下面文字。(3分)
带着无限激情在里面燃烧,可到最后都似一场烟花,灰飞烟灭,只留下一地失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谈加点词在文中的表达效果。(3分)
枯草恣肆的梯田一日日在他手下铺展出细腻的泥土,无数规整的小坑一眼看上去竟然蔚为壮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理解“因为要让我看到灿烂”中“灿烂”一词的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干杯时大哥有意无意地说了一句:“一锄一锄地凿,一点一点地洒,一直坚持,就会灿烂。”请结合上下文,体会大哥说这句话的用意。大哥说的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我”因事业失败沮丧地回到家乡,残疾的大哥种下油菜,借灿烂的油菜花激发“我”生活的勇气。(意思接近即可])
10、勤劳、勇敢、坚强、朴实、关爱妹妹、热爱生活。(答到一点得1分)
11、(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对事业追求的结果比作一场烟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内心的失落与伤感。
(2)用词准确,“恣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田的荒芜;“蔚为壮观”写出了大哥的辛勤劳动带来了好的变化,表达了对大哥的赞美之情。
12、一是指油菜花开放得灿烂(1分);二是指要我看到生活的希望(2分)。
13、激励我也激励自己在面对生活的艰辛时,要心存希望,坚持到底。
唯爱为大
王鼎钧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在山东,一个父亲,一个母亲,一个儿子,组成一个家庭。山东人常说“无仇恨不成父子”,也许因为有代沟,也许到了__期,十六岁的儿子和父亲闹翻,离家出走。就在儿子掉头不顾的时候,母亲追出来,一路追赶,一路叮咛:“孩子啊,你出去散散心,什么时候想回来,你就回来。”儿子走后,母亲除了倚门倚闾以外,每天晚上都在窗前点一盏灯,终夜长明。每晚睡前都收拾孩子的床铺,把被子打开,枕头摆好。每天都烧半锅稀饭,灶下留着火烬。每天夜里都不闩门。终有一天,她的儿子回来了,白天怕羞,躲在村外的树林里等天黑,等夜深,窗户上的灯光给了他勇气,他站在自家门外,伸手推门,他的手一碰到门,门就开了。进了门,掀起锅盖,舀起稀饭就喝,掀起被窝,倒头便睡。一天风雨就这样过去。
也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也在山东,也是一夫一妻一子三口之家,也是儿子离家出走,那父亲一路追,一路骂:“你死在外面好了,敢回来,我打断你的狗腿!”第二天,做父亲的就找来锁匠,大门换了新锁。终有一天,他的儿子也回来了,也是躲在村外的树林里等夜深,可是下面的情节不同,他推门推不开,用原来的钥匙开门,投不进。他在门外徘徊了半夜,没有勇气叫喊,又向村外走去。这一去音讯杳然,生死茫茫,任凭做父母的追悔莫及。
“爱能遮盖别人的罪”,这话一点也不错。如果我们加以引申,遮盖了别人的罪,往往也就避免了自己的悲剧。前者是付出,后者是报偿。 (原载于《读者》2013第19期)
5. 同样是父子闹翻,同样是儿子离家出走,但前文中的母亲和后文中的父亲处理方式完全不一样,所得到结果也完全不一样,试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仔细揣摩儿子出走后,他们所说的话,各体现出他们怎样的心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主要采取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天风雨就这样过去”一语双关,试做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他推门推不开,用原来的钥匙开门,投不进。他在门外徘徊了半夜,没有勇气叫喊,又向村外走去。”此时此刻,儿子的心中会怎样想?请设身处地为人物补充一段心理描写。(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现实生活中,处于青春叛逆期的青少年难免会和父母产生矛盾冲突。面对矛盾冲突,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前一位母亲说的话掩饰了孩子负气出走的过失行为,传达的是爱和牵挂,盼着孩子能尽快回来。而父亲的话是恨铁不成钢。(意思接近即可得分)
(2)对比(1分)。通过一位母亲和一位父亲对同样是负气离家出走的儿子不同处理方式,给读者留下了鲜明的印象,从而有力突出了“用爱遮盖别人的罪,往往就避免了自己的悲剧”的主旨。(3分)
6、表面是指儿子一天的遭遇结束了(1分),实际是指这一场家庭__就这样平息了(2分)。
7、示例:没想到爸爸真的这样绝情,看来真的是有家难回了,好吧, 你们不管我了,我就出去闯荡吧,再也不踏进家门半步。(3分)
8、言之有理即可。(4分)
阅读下面这篇《罗圈腿的小猎狗》(曹文轩),完成18—21题。(14分)
①一条小猎狗,走在大街上,它为它的罗圈腿感到害羞。
②它的主人,也就是那个猎人,一共有十一条猎狗。但猎人在清点狗数时,却总是只数到十。小猎狗以为猎人没看到它,它总是挤到前面去,可是猎人把目光越过它,还是数后面十条狗。
③主人的忽视,很让小猎狗伤心。它决定要让自己跑得最快,终于有一天,它跑着跑着,竟然发现自己的影子越来越短了。此时,它又突发奇想,要成为世界上跳得最高的猎狗,尽管那十条猎狗一个劲地笑话它傻瓜。
④终于,有一天,它跳过一堵高墙,不料,高墙那面是养鸡场。当鸡的主人找到猎人时,它自然受到了惩罚。
⑤猎人罚它去看守潭底的石头,不要让石头浮上来。他带着其他十条猎狗打猎去了。当然,每次捕猎回来,它也分得一块肉。但小猎狗并不满足,看到小河,它竟然说要成为这个世界上一条跳得最远的猎狗。它开始起跑……跃起,“扑通”,掉进了河里,激起一大片水花。
⑥河岸上,猎狗们笑成了一团:“哇,我们看到了世界上头号大傻瓜!”小猎狗不为所动,一如既往地跳进河里。一次,正在飞跃河面的它,吓到了正准备上岸下蛋的母鸭,结果蛋全部生到了水里。
⑦放鸭的老头非常恼火,一把揪住正在往岸边游的小猎狗,将它扔在了猎人面前:“好好管教管教你们家的罗圈腿!”
⑧猎人没辙了,让它去看葵花田,说要看住这些葵花,不许它们跟着太阳转!
⑨所有葵花都跟着太阳转动。小猎狗来回跑动着,向它们“汪汪”叫个不停,但是它们根本不理睬它。小猎狗累坏了,不过,等它疲倦回家时,还是能吃上肉。
⑩又到了给村民表演的时刻了。猎人的另外十条猎狗皮毛光滑,神气十足。
⑾突然,一条毛发发红的公狼,愣是在十条猎狗的眼皮底下,满不在乎地跑掉了!
⑿众人发出“嘘——”声,这太丢人了!猎人觉得颜面扫尽。
⒀这时,小猎狗突然窜出去,穿过狗群,直向山冈上的狼扑去。它快得像一团光,人们甚至都没看清楚它的样子,等反应过来的时候,才发现小猎狗正在一棵大树下休息,它的身边躺着那只雄壮的公狼,早已停止了呼吸。
⒁从此,猎人最喜欢的一条狗,就是小猎狗。他特地做了一个漂亮的皮圈,套在它的脖子上,无论去哪里,都带着小猎狗。
⒂人们见了,都会“啧啧啧”地赞叹:“瞧啊,那四条罗圈腿,弯曲得多美啊!”
⒃一条小猎狗,走在大街上,它为它的罗圈腿感到骄傲。后面跟着那十条猎狗,学着小猎狗,一律走成罗圈腿。 (《意林》(少年版)2012年第10期)
18.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答:
19.联系上下文,体会第②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答:
20.根据上文回答以下两题。(4分)
(1)小猎狗为自己制订了哪些奋斗目标?(2分)
答:
(2)首段说“它为它的罗圈腿感到害羞”,尾段说“它为它的罗圈腿感到骄傲”。发生这种心理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
21.第⑾段写公狼的出现,在本文中起到什么作用?(3分)
答:
18.小猎狗在被别人瞧不起的情况下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了别人的尊重。(意思对即可)19.“挤”这一动作表现出小猎狗希望猎人关注自己的迫切心理;(2分)“还是”则强调了猎人对小猎狗的忽视,凸显了小猎狗被忽视后的伤心失落。(2分)20.(1 )要让自己跑得最快;要成为世界上跳得最高(远)的猎狗。(2)因为它用平时练就的本领扑杀了一只雄壮的公狼,赢得了主人的重视和人们的赞叹。21.“公狼的出现”使小猎狗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2分)使故事情节发生逆转,达到高潮。(1分)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