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骄傲

  稼先逝世以后,在我写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1.怎样理解标题“永恒的骄傲”的含义?(2分)

  2.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最后—部分。请指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3.这一段文字采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4.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作者却没有把重点放在他的生平和巨大贡献上,而是以情感动人,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请选择理解错误的一项( )(3分)

  A.作者认为,写科学家应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突出他们的人格魅力,所以往往淡化了细节。

  B.作者认为,关于邓稼先的生平和事迹很多人已经了解了,所以不写也罢。

  C.作者不仅要通过这篇文章来歌颂邓稼先,同时也想流露出对老朋友的思念之情。

  D.作者与邓稼先虽有50年的友谊,但毕竟分隔太久,对他的具体工作情况并不十分了解,所以不宜铺开来写。

  5.怎样理解结尾一句话的含义?(3分)

1.邓稼先不是一个普通的人物,他对祖国对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全民族的骄傲。

  2.是对邓稼先的总体评价,既洋溢着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又总结了全文。

  3.排比,增强了语势,高度评价了邓稼先的一生及其贡献。

  4.B

  5.邓稼先以自己严谨的科学态度、无私的精神换来了自己光荣的一生。

  

兰 草

小时候,常常遇到一些女孩子用“兰”字做名,干嘛要用“兰”做名呢?我产生了好奇心,去问父亲。父亲说,兰是一种草,开的花特香,兰草貌似柔弱,但生命力极强,惹人喜爱,因此人们爱用“兰”为女孩子命名,希望她们像兰草一样贤淑温柔,美貌端庄,健康成长。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却产生了想见兰草的愿望。

但家乡没有兰草,后来,我上了初中、高中,来到了县城,那里也没有兰草。

去年9月中旬,我们奉命来到了扒口行洪的小河口重灾区救灾。洪区的高处已经露出了水面。少数回归的群众,已在残堤上搭起了临时灾棚,等候着重建家园。为了迎接行洪区中小学生归校,我们急于了解学校的受灾情况。这是一所我十分熟悉的学校:雄伟的教学大楼,整齐的教师宿舍。特别是校园美化,全市有名。四季花香,长年青翠,满园秀色。而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所学校,除伤痕累累的教学大楼依然倔强地挺立着,整座校园覆盖在厚厚的淤泥中。露出泥面的柏树、广玉兰、女贞树等,成了朽木枯枝;至于那些名花们,早已杳无踪迹

一片泥沼,满目荒凉,看不到生命的迹象。我心里沉甸甸的。就在诅咒洪水的肆虐时,我眼前一亮,忽然发现远处的淤泥堆上,像是谁散落了十分鲜嫩的四季葱苗。远远地望去,它们婀娜娇艳,翠润如玉。在这百里泥沼中不可能有四季葱苗!我不顾一切,从没膝深的淤泥中蹚了过去,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三朵白色的小花儿。凑上去,一缕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我大声叫喊起来:这里有抗洪水的英雄!同行的校长告诉我们,这堆淤泥下是一个圆形的大花坛,周围种的是一圈兰草。淹水前这些兰草叶长不过5寸。竟意想不到,它会在两个多月的滔滔洪水底下,不断地从与日俱增的淤泥中挣出身子,突破了半米多深的淤泥封锁。在洪水退后,群芳寥落,校园一片死寂。独有这兰草、兰花,带着与洪水顽强拼搏后的疲劳与倦色,虽然减少了一些浓绿与浓香,却显得更鲜、更嫩、更加亮丽。我对这具有超强生命力的兰草,不禁肃然起敬。(A.)在温柔舒适的花园,兰草恪守名分,娴静恬淡,默默奉献,丰富人间香与美,从不张扬;(B.)在荒山僻谷中,兰草仍然生机勃勃,奋发向上,散发出缕缕清香,不为沦落深山而自弃;(C.)在沧海横流,洪水滔天的绝境中,兰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抬起头来,远远望见守候在残堤上的父老乡亲们,心潮起伏,思绪难平。在父老乡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性;在兰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的希望。

9.给加粗的字注音。(2分)

诅咒(  ) 婀娜(  ) 肆虐(  ) 沁人心脾(  )

10.这篇文章描写兰草的形态,着力表现了兰草的特性。试写出文章中你所喜欢的描写兰花形态的两个词语。(2分)

11.第3段中画线部分写树和名花,这对表现兰草起了什么作用?(3分)

12.“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三朵白色的小花儿”中的“竟”表现了作者发现兰花时怎样的情感?(3分)

13.第4段画线部分有A.、B.、C.、三个分句,请你根据本段内容,在C.句的横线上写2~4个短句,与A.、B.两个分句构成排比。(6分)

14.“在父老乡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性,在兰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的希望。”这句话对全文内容的表达起什么作用?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4分)

15.你喜欢或者不喜欢文中的哪句话?请说说理由。(3分)

16.读了本文后,从兰草的精神里你想到了什么?(4分)

17.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物具有令人敬佩的品质,请你用比喻修辞写出一句话,表达该事物的象征意义(3分)

9.zhòu ē nuó nüè qìn

10.例如:婀娜娇艳、翠润如玉等

11.反衬的作用,从而赞美兰草的精神。

12.惊喜、敬佩

13.与原句的形式保持一致,并在内容上做到语言连贯得体。

14.提示主题。含义要点:(1)两者同样具有超强的生命力;(2)战胜灾害,重建家园。

15.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16.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17.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并联系所写事物的象征意义。

爱的风景

台湾有位博士,新婚不久就失去了娇妻。博士便做块小巧的灵牌,上面刻着亡妻的名字。在家时,博士把灵牌供之如神;外出时,博士总要把灵牌挂在腰际。每当过桥渡水或看见山野美景时,博士便对着灵牌qián诚地念叨着亡妻的名字,说过桥了,别忙;说坐船了,别慌;说景色多好,我们一起观赏。

一块灵牌,真爱相系,书生痴情,回肠荡气。

真爱,是两颗心永远相依相靠,是灵魂深处最亲密的拥抱。

一对深爱的恋人,真情相许。在他们的婚期前夕,男友驾车去买一件女友曾经赞美的新潮服装,结果遇车祸身亡。意外打击,使女友悲痛欲绝,多次昏迷,当眼泪快流干时,她不顾父母亲朋的劝说,作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决定——婚礼和葬礼一起举行。

婚期在伤感中来。这天上午,当婚礼进行曲徐徐响起时,新娘身着飘逸洁白的婚礼长裙,孤独地挽着“新郎”,在喜庆的气氛中,缓缓地步入了结婚礼堂;这天下午,新娘身披重孝,在哀婉的葬礼进行曲中,又为亡夫举行了葬礼。

婚礼连着葬礼,喜悦和着悲伤,至爱深情,dàng人心魄

真爱就是如此,爱之愈深,而尊之愈重。为爱痛苦,为情忧伤,爱也悲壮,情也绵长。

一位妻子患精神病后,丈夫带去医院就诊。在丈夫仔细诉说妻子的病情时,妻子在一旁或眉开眼笑,或手舞足蹈,或又哭又闹。每遇这种情况,丈夫从不手足无措,总是用深情的目光望着妻子,或用温存的手轻轻地梳理她那散乱的头发,或在她的脸上和肩上温柔地抚摸。这时,妻就会闭上双眼,仰起头,任丈夫的手抚摸着,似乎完全读懂了丈夫的爱意,脸上现出心醉的神情,写满了无尽的幸福。

丈夫的每次举动,令医生和同来就诊的病人无不为之动容,无不肃然起敬。就这样,疯妻在丈夫的深情关爱下,病情慢慢地有了好转。

真爱,就是这样,蕴含在平淡岁月里不刻意修饰的相扶相携中,是荣华富贵时两者的不厌不倦,更是风雨交加时彼此的不离不弃。

在我们宿舍大院里,有对老夫妇,都已经70多岁了。一次,老爷子突发脑溢血,导致轻度偏tān,行动不便。为了使老爷子早日康复,每天一早,老太太便挽着老爷子,沿着院落内的花坛,慢慢地走,他们时常踏着同一节拍,迈着同一步子。有时,老爷子脚步有些蹒跚,便伏在老太太róu弱的肩上继续行走。累了,他们便坐在带来的小竹凳上,一边歇息,一边欣赏花坛里的花草。经常地,老爷子会向老太太俯身说些什么,老太太的脸上便绽出一圈圈的笑,那笑容竟如少女般纯真甜美。

这时唇齿相依的老夫妇,已成为花坛一道风景。

后来,老太太突发疾病去世了。孤单单的老爷子仍坚持沿着花坛慢慢地走,累了,他仍坐在带来的小竹凳上,呆呆地望着花坛。旁边,总是放着另一个小竹凳。

就这样,一个月,两个月。在老太太去世满一年的前一天晚上,老爷子对儿女说:“我生病全靠你们的母亲照顾,现在,她走了一年了,我该去陪伴她了。等久了,她会着急的。”说着,老爷子在平静安祥中走了,每当想起这件事,泪就溢满我的脸颊。我为这个似乎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故事,为这两位平凡的老人在平凡的岁月里演绎的感天动地的故事而感动。

真爱,是手与手相牵,是心与心相挽。手与手相牵,可以牵出彼此的温暖和关怀:心与心相挽,可以挽成一道壮美的人生风景线。

9.给加粗的字注音:(4分)

蕴(  )含 蹒(  )跚 绽(  )出 脸颊(  )

10.根据拼音填汉字:(4分)

qián(  )诚 dàng(  )人心魄 偏tān(  ) róu(  )弱

11.作者举了哪几道爱的风景线?(3分)

12.针对每道风景线,作者都有总结及评价,请找出。(6分)

A.

B.

C.

D.

13.“真爱,是两颗心的相依相靠,是灵魂深处最亲密的拥抱。”请你也为“真爱”下个定义。(2分)

14.为什么人们看到丈夫安慰患精神病的妻子时肃然起敬?(4分)

15.你还听过哪些“真爱故事”,写出一个并加以评论。(叙述故事不得超过50个字)(5分)

16.读完此文后,结合自己的认识,用一组排比句描述本文的理解。(4分)

9.yùn pán zhàn jiá

10.虔 荡 瘫 柔

11.四道 博士以特殊的方式悼念亡妻,葬礼与婚礼相连,丈夫与患精神病的妻子,生死相恋的老年夫妇。(概括的语言可以不同,判断出是这四件事就可以)

12.A、真爱,是两颗心永远相依相靠,是灵魂深处最亲密的拥抱。

B、真爱就是如此,爱之愈深,而尊之愈重。为爱痛苦,为情忧伤,爱也悲壮,情也绵长。

C、真爱,就是这样,蕴含在平淡岁月里不刻意修饰的相扶相携中,是荣华富贵时两者的不厌不倦,更是风雨交加时彼此的不离不弃。

D、真爱,是手与手相牵,是心与心相挽。手与手相牵,可以牵出彼此的温暖和关怀;心与心相挽,可以挽成一道壮美的人生风景线。

13.答案不一。可借助修辞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14.这是人们对真爱的礼赞和褒奖,丈夫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真爱”的内涵。

15.生活中的、作品中的都可以,注意抓住“感点”。

16.采用排比的修辞方法,言之成理即可。

鸽子、狐狸和白鹤

[阿拉伯]伊要·穆加发

国王大布沙林对哲学家白得巴说:“这个情况我听明白了。请你举例说明这种情况,一个人能为别人想办法,却不能为自己想办法。”

哲学家说:“这个情况就像鸽子、狐狸和白鹤的情形。”

国王说:“它们的情形怎样?”

哲学家说:

有一只美丽的鸽子,想在高入云际的树上建造一间房舍。那株枣树极高,鸽子所选定的地点,又是树梢的最高所在,经过许许多多的困难,才把新屋舍建筑成功。新屋落成以后,鸽子觉得孤独寂寞,便生了几个蛋,开始孵卵,希望赶快增加人丁。

美丽活泼的小鸽子出世以后,有一只狐狸,打听得这个消息,便来到那棵枣树下面,用凶暴的口吻,恐吓鸽子道:“把你的小儿统统交出来!不然,等我上得树去,必定要用斩草除根的手段对付你。那时,你就是懊悔也来不及了。”

鸽子听了这些话,心里十分畏惧,自己又没有办法对付它,只好忍痛把亲爱的小宝贝们,送下去交给狐狸吃掉。

过了不久,鸽子的第二对小宝贝又出世了。这时,鸽子非常忧愁,生怕狐狸再来要挟。忽然之间,白鹤到来了,看见鸽子这种忧愁的情形,便问道:“朋友,分手没有几天,怎么就这般憔悴了,你心中有烦恼的事情吗?”

鸽子答道:“朋友!我的灾难太大了,我受那恶狐狸的欺压真不少,我的爱儿一出世,这可恶的东西就来树下恐吓我。口口声声说,它要上树来,诛灭我的全家。我恐怕它真的上树来,结果了全家的性命,只得忍受了世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把自己心爱的儿女,活生生地交给了万恶的强敌朋友!你想一想,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痛心的事吗?”

白鹤说道:“你受了老狐狸的骗了。它那种笨手笨脚的东西,怎能爬得上树来?下次它再来,你尽可以对它说,谁愿意把小儿交给你!你有本领的话,尽可以上树来取吧,我的小儿就在这里!任随你去吃吧,我是有翅膀能飞的,绝对不怕你!”

白鹤教给鸽子如何对付狐狸以后,便向鸽子告辞,飞到河畔消遣去了。

白鹤刚刚飞走,狐狸便又来到树下,照例地大叫大闹,照例地要挟鸽子,要鸽子迅速地再把小儿交下来。

这时,鸽子不慌不忙地对狐狸说道:“你这骗人的东西!谁愿意把孩儿交给你去吃。若是你真能上树的话,就请你上来尽量吃吧!”

狐狸听了鸽子的话,诧异地问道:“是谁教你说的这些话,你可以告诉我吗?”

鸽子说道:“白鹤先生刚才到这里来。这些话,就是它教我说的。现在它到河畔消遣去了。”

狡猾的狐狸沉默了片刻,计上心来,立刻跑到河畔,会见了白鹤。它笑容满面地对白鹤说道:“白鹤先生早安!请问,当暴风由左面吹来的时候,你的头放在什么地方?”

白鹤笑道:“我把头转到右边去。”

狐狸问道:“倘若暴风由右面吹来呢?”

白鹤笑道“那自然是转到左边去了。”

狐狸问道:“倘若暴风由四面八方吹来的时候,你又怎么办呢?”

白鹤答道:“我可以把头躲在翅膀底下。”

狐狸说道:“把头躲在翅膀底下,那不是容易的事吧!”

白鹤说道:“那是最容易不过的。”

狐狸赞扬白鹤道:“你真是得天独厚了。你立刻可以懂得的事,尽够我们去学一年;你所能做的,我们都不能做啊!把头藏在翅膀底下,躲避风雨,这是何等的幸福!真值得羡慕了!现在,请你做一次给我看看吧!”

这时,白鹤被它捧得飘飘然,立刻把头伸到翅膀里面,心想能使狐狸更加羡慕不已。狐狸趁此机会,用力扑过去,正抓住白鹤的咽喉,狐狸高声喊道:“白鹤先生!你自己害了自己,你还不知道。你能够做鸽子的参谋,去计划一切事情。为什么你自己却死在敌人手里?”于是,狐狸饱餐一顿,得意洋洋地归去了。

20.哲学家给国王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3分)

21.鸽子受狐狸欺压的原因是什么?(4分)

22.白鹤致死的原因是什么? (3分)

23.读后你会得到什么启示?(2分)

24.要懂得世界各民族都创造出了精彩的寓言故事,掐指计算一下,包括中国在内,你已经读过或听过了哪些民族的寓言故事?(2分)

20.给国王以劝戒与警示。

21.鸽子对狐狸的畏惧,妥协。

22.被花言巧语迷惑以致放松了警惕。

23.要有自知之明,不要被别人的过分的夸奖蒙蔽了双眼,保持冷静的头脑。

24.[希腊]《伊索寓言》(《蚊子与狮子》)  [中国](《塞翁失马》《智子疑邻》)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0~19题。

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有一天,他的京城来了两个骗子,自称是织工,说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

“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但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全城的人都听说这织品有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所以大家也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测验一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

10.选文第一段中,用许多词把皇帝爱穿新衣的癖好夸张到了极点,请你指出来。(2分)

11.选文第一段文字在童话中是故事情节的哪一部分?它对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文章结构有什么作用?(2分)

12.第一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2分)(  )

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递进

C.表示话题转换D.表示提示

13.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人们提到皇帝的时候,皇帝确实在更衣室里。

B.人们所以那样说,是估计皇帝在更衣室里。

C.人们所以那样说,是因为人们经常看到皇帝在更衣室里。

D.人们所以那样说,实际是对皇帝的不满和讽刺。

14.选文第二段中骗子之所以行骗皇帝的原因是(可多项选)(2分)(  )

A.他们自信骗术高明,可以骗过皇帝及身边的大臣。

B.他们想利用皇帝爱穿新衣服的癖好和皇帝身边人奉迎的特点。

C.他们看准了皇帝由爱穿新装所表现出的荒唐和昏庸,以及他平时骄横和自私。

D.他们看准了皇帝身边的大臣都怕自己被皇帝认为不称职的心理。

15.第二段中“任何不称职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一句,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什么作用?(2分)

16.结合文意解释加粗词“不大自然”的含义。(2分) 

17.画横线一句表现了皇帝什么性格?(2分)

18.皇帝出于什么心理认为先派一个人去看看比较妥当?(2分)

19.最后一句话可以暗示出当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分)

10.不惜、所有、既不……也不……也不……除非、每一天、每一点钟、总是。    11.引子。它简练地勾画出皇帝的形象,突出了皇帝穷奢极欲,不关心朝政的特点,酷爱新装的性格特点,为下文行骗与受骗埋下伏笔。

12.C  13.D  14.BCD

15.起关键作用。因为皇帝之所以上钩,老大臣、官员、随员,以及老百姓之所以说假话,都是因为怕这一点。

16.有点担心、有点害怕、有些心虚。

17.自以为是、傲慢。

18.皇帝没把握,如果派去的人看见了布,自己就可以放心前去;如果没有看见布,自己可以想想应对办法。

19.不友好、互不信任,互相猜疑,都等着看别人的笑话。

课外阅读

(1)窗外正飘着绵绵细雨,我_________地缩在椅子上,心里烦透了:这道题算可这么多遍,怎么总是做不出来。我无奈的一甩头,瞧见一只飞虫正沿着墙往上爬。这时,旁边的一个本来一动不动的小黑点突然向小飞虫扑去,那动作太突然太快了,把我吓了一跳。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小蜘蛛,黑白相间的腿,褐色的夹杂黄色条纹的身躯也挺“漂亮”的,小蜘蛛没有扑到飞虫,就绕道飞虫的前面,双方相持着。

(2)我的感觉就如暴风雨将至的那般压抑、难耐,我料定一场生死搏斗就要爆发了。可当蜘蛛向飞虫发起进攻时,小飞虫只躲闪了一下便不再敢动弹。小蜘蛛就开始绕着飞虫转起圈来,并不时的用脚在飞虫的身上比画着——它正抽丝缠在飞虫的身上。眼看着小飞虫就要被缚住了,我也替它着急起来。可这飞虫也许是怯懦了,只知晃晃脑袋,像在求饶。不__,怎么能救得了自己?我可怜这只小飞虫,可我不愿去救它,因为他是一个连自己都不敢救的懦夫,这一次我可以救它,那么下一次呢?也许它仍会被吃掉。

(3)我讨厌那只蜘蛛,它如强盗一般夺取别人的生命来延续自己的生命,可它毕竟懂得为了生存要去斗争,决不放弃。我甚至有点欣赏它这种精神,这才像个强者。

(4)蜘蛛仍在独自忙碌,飞虫以被包在一张网里,如同“木乃伊”一般。我收回目光,又回到了自己的天地,看着眼前的这道题,我忽然干到自己原来同那小飞虫一样的,一 道题把我_________,我便认为自己做不出的,懒于挣脱懒于奋斗。我恍然大悟:没有奋斗,就永远不可能胜利。墙上的小蜘蛛已从飞虫身上吸取汁液,我也埋头于书本中……

(5)当我终于得出那道题的正确答案我仿佛真的挣开了一张“网”。我重新寻找那飞虫于蜘蛛,蜘蛛犹在飞虫却不见了。我轻轻一拨蜘蛛,小蜘蛛跑到一边,露出下面那干瘪了是飞虫来。

(6)我不禁深思起来……

1.为文中空白处选择恰当的词,将它们的字母依次写在括号内。( )

A.倦倦B.软软C.拦住D.缚住

2.第(4)段中“我便认为自己是做不出的”一句与第(2)段中写小飞虫的哪一句内涵相同?用浪线标在原文上。

3.第(5)段的“我仿佛真的挣开了一张‘网’”,这“网”应如何解释?

4.对本文的中心意思理解正确的是( )

A.表现了可怜小飞虫的可怜处境,但又鄙视它不敢斗争。不敢自救的怯懦样。

B.虽讨厌蜘蛛强盗一般夺取别人的生命以延续自己的生命,但更欣赏它懂得生存就要斗争,决不放弃的精神。

C.困难像一张网,只要敢于面对并奋力挣脱困难,就能摆脱困难,成为胜利者;否则,即是失败者。

D.对小飞虫的遭遇表示同情,觉得自己和小飞虫一样值得同情。

参 考 答 案

1.A  D

2.小飞虫只躲闪了一下便不再敢动弹。

3.指陷入的困境或那道难题。

4.C

课内阅读

那位三叔像一位寻找太阳而不幸失败的夸父,已经躺在病床上不能起来了。临死时,好多亲友都去看望他,我的父亲和母亲也去了。我没有去,我怕再看见他那张凄楚、苍白的脸。但他似乎没有忘记我,托父亲给我捎回一件临别赠礼——三颗红色枸杞豆,在也许是三叔留给我的最后的一个谜语。但我把它猜出来了。

他是生命告终的句号?是三个遗憾的“○”!

但“○”也是一切事物的起点。

于是,我从这三个“○”出发,勤奋地去追寻一,二,三……以至更复杂,更艰深的学问。

1.三叔临死时,“我没有去”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他似乎没有忘记我”一句中“似乎”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3.“三颗红色枸杞豆”有哪些含义?

4.结合语境,“我从这三个‘○’出发勤奋地去追寻一,二,三……”一句中“一、二、三” 指代什么?

5.读了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1.我怕再看见那张凄楚、苍白的脸。

2.不可以去掉。“似乎”表示一种推测,“我”并没有去探望三叔,是从他“托父亲给我捎回一件临别赠礼——三颗红色枸杞豆”推测出他没有忘记“我”。

3.“三颗红色枸杞豆”是生命告终的句号;是三个遗憾的“○”;也是一切事物的起点。

4.“一,二,三”指的是复杂、艰深的学问。

佐茶的鱼

很多人都知道马祖生产一种细小的香鱼,用辣椒炒来佐饭很开胃口,我们泾县也产这种鱼,体积还要小些,名叫琴鱼,传说西汉炼士琴高,选了泾县北门外一处山明水秀的地方烧丹炼药,丹成,便羽化而登仙,临上天时,为了感思这处地方的水质太好,应有所报答,顺手把药罐子里的药渣撒向河中,便化作尾尾红色的小鱼。这种小鱼便是泾县琴溪有名的琴鱼。神话归神话,鱼却是一味上品,据说以前曾作贡品,其名贵可以想见,但这种琴鱼可不是用来当菜佐饭的,那未免猪八戒吃人参果——有点太糟蹋东西了。

江南人嗜饮茶,泾县白山出产一种名贵的茶叶,泡在杯中颜色便转成白的,这是泾县的白云茶。

有好的茶叶必须配上好泉水,那才相得益彰,而琴溪的水恰是上等好水,两种好东西配在一起,便变成无上妙品。路过琴溪的人,事先都要携带一个毛竹筒,以便装些溪水回去孝敬年老爹娘。但是这还不够完美,最完美的必须在饮早茶时,配上一小撮琴鱼。祖父起身很早,他必定先到河边柳林中打完一趟太极拳回来才饮早茶,饮早茶时必定配一小碟琴鱼和一大碟子桂花酥糖,姑姑在家已经为他老人家准备妥当了的。

祖父吃琴鱼,是用大拇指和食指去“钳”。每次只限两条鱼,我说爷爷好小气,他老人家笑笑说:“这东西比鸦片还贵哪!”

贵还在其次,还难买。琴鱼是论两论钱不论斤的,因为琴鱼产量少,很难捕到。我11岁时离家赴宣城当学徒,曾经过琴溪,因为等渡船,顺便看当地人用网捕鱼,每次收网,总不过一二十尾,不够铺满一只手掌心的,因为稀少,所以贵,因为有神话,其味又鲜美,所以名贵。名贵也者,定有很多道理也。

祖父的早茶在地方上很有点名气,有事来需求的一定在早晨赶来,因为早晨时候,祖父的心情最好,几乎有求必应,到晚上来就不见得了。

琴鱼未必每早必有,因为有时候有钱也买不到,但桂花酥糖则从未缺过,因为制酥糖的是官庄的玉成轩糕饼铺。我家吃饼送礼祖父必指定这个字号,道理我不知道。但别人家却对我祖父的嗜好摸得很清楚,过年过节,送来的四色礼,一定是桂花酥糖、雪片、蜜枣和绿豆糕。因为酥糖是黄色的,雪片是白色的,蜜枣是红的,绿豆糕是绿的。我忘记到了冬天,绿豆糕该换哪一样了。

我自小跟祖父学着饮早茶,只学会了吃桂花酥糖,饮茶则一如牛饮,不辨其味。

台北衡阳路采芝端和成都路的老天禄,都卖桂花酥糖,包装得很精美,但吃后粘牙。如今我已好多年不曾“粘牙”了,不知道品质改良了一些没有。

19.文章第①自然段引用传说,有什么好处?

20.作者描写祖父吃琴鱼时的情景是怎样的?

21.为什么路过琴溪的人,事先都要携带一个毛竹筒,以便装些琴溪水回去孝敬老爹娘?

22.为什么琴鱼价钱贵,还难买?

23.别人过年过节送给祖父什么礼品?

24.结尾处作者为什么好多年不曾“粘牙”了?

19.引用故事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也说明琴鱼有过敕定册封的荣耀,它的珍贵成了泾县人的骄傲。 20.祖父吃鱼时,用大拇指和食指去“钳”,还笑笑说:“这东西比鸦片还贵哪!” 21.因为白云茶加上琴溪的水,便是上等佳品。 22.因为琴鱼产量少,很难捕到。 23.送来四色礼。(黄、白、红、绿) 24.因为作者好多年不吃桂花酥糖了。

                  善待生灵

有时,动物界也会发生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有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赶到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约摸半小时后,羚羊群分成了两类( )老羚羊为一类,年轻羚羊为一类。一只老羚羊走出来,朝年轻羚羊群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应声跟老羚羊走到悬崖边。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朝前奔向悬崖对面;紧接着,老羚羊也飞跃出去,只是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子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对面的悬崖上,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礅的生命桥。那情景是何等神圣!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

动物在生命危急之时的举动,令人肃然起敬。它留给人类的思考是什么呢?

“当地球上最后一只老虎在林中徒劳地寻求配偶时,当最末一只未留后代的雄鹰从高空坠向大地时,当鳄鱼的最后一声哀鸣不再在湖泽上空回荡时……人类,从某种意义上也已看到了自己的结局。”这是人类对动物的哀怜,更是动物对人类的警示。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和动物都是大地之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善待生灵,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10、解释词语:

肃然起敬:

11、“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_____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_____写的诗句,引用这两句诗的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一段中所说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是指(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15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猎人们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能揭示全文主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

15、“动物在生命危急之时的举动”指(不超过3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修辞手法:                    

17、第二段中括号内应填的标点是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以“爱护动物”为主题拟一条标语。(不能摘录原文中的语句)

10.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11、三国;曹植;强调地球是人类与动物的共同家园。 12、老羚羊以身体支撑年轻羚羊飞跃山涧。 13、动物在危急之时的举动,令人肃然起敬。 14、保护野生动物……善待我们自己;议论。 15、老羚羊以死亡做桥礅搭起生命桥和众羚羊逃生时井然有序。 16、比喻、拟人、设问、排比(举例略) 17、冒号;提示下文。 18、略 

我家养了一只小花猫,我们叫它小花,它活泼又漂亮。你瞧,它那圆圆的脸上,一双大眼睛闪着绿光,小巧的嘴边还神气地竖着几根胡子。它全身长着灰褐色的毛,还均匀地夹着白色斑纹。它翘着棉条似的尾巴,真惹人喜爱!

邻居家也养了一只猫,我可不大喜欢它。喏,一张尖尖的脸,大嘴巴旁边还有一撮最歪毛。除了和小花一样明亮的大眼睛,全身上下没有一处让人看得上眼。它的性情非常古怪,每天早上躲在墙角洞口东张西望,不知道搞啥名堂。一次,我想摸它,反被它咬了一口。从此,我恨透了它,见到它就打,可这家伙特别机灵,老远见了我就一缩尾巴逃得无影无踪,真气人。

我越讨厌邻居家的猫,就越喜欢小花,常常省下好吃的东西喂它。我爸爸叫我别惯坏了它,要不然,它长大了连老鼠都不会捉。我嘴上不吭声,心里却说,哪能呢,小花从小就这样伶俐,长大了准是捕鼠能手。

可是谁能想到,事情竟让爸爸说中了,那天,邻居叔叔放出铁笼中的小老鼠让小花捉。a小花竟像在恶狼面前的绵羊一样,先是用脚顶住地面,身子死命后退,后来干脆狼狈逃跑,在场的人哄堂大笑。b这时邻居家的猫不知从哪里窜来,像离弦的箭扑向老鼠,接着是老鼠的惨叫……

从此,我再不追打邻居家的猫了,也不再娇惯小花了,每当小花缠我的时候,我就说:“去,学抓老鼠去!”

6、作者采用________________手法写两只猫,通过比_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_,写出它们的特点。

7、上述文字在状物中倾注了作者的感情,对自家的小花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对邻居家的猫则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后来通过捕鼠一事,作者改变了态度。

8、文中加点的“机灵”和“伶俐”能否互换,为什么?

9、划线的ab两句都是________________修辞句,它们分别形容什么?

a:

b:

6.对比;外形;性格;本领 7、溺爱;骄惯;讨厌;憎恨 8、不能。“机灵”指聪明灵活,反应快。而“伶俐”只是指中看,好玩而已。 9、比喻。形容作者小猫的胆怯无能;形容邻居小猫的速度快。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