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阿长与山海经》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10分)
①大概是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我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7、当阿长问《山海经》时,表现了她对“我”的关心,而“我”却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这种想法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2分)
18、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它们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2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
19、文段⑤中画线句子所采用的表达方式是: (1分);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中的“这”指代的是:
(1分);
20、文段最后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2分)
21、从选文可以看出 ,长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17、(3分)说明“我”没有把买书的希望寄托在阿长的身上,只是随便说说而已。表现“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意思对即可给分)18、(2分)文中用了一个“霹雳”的比喻和词语“震悚”写出了“我”十分震惊的心理,“我”没有料到长妈妈会帮我买《山海经》,也表现了“我”得到绘图《山海经》的欣喜之态。19、(3分)议论(1分),指阿长为“我”买来了《山海经》的事(2分);20、(3分)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是“我”渴慕已久的,最初想得到的,而且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所以对“我”来说是“最为心爱的宝书”(意思对即可给分)21、长妈妈是一个真诚,善良,关心孩子,尽可能帮助孩子的好人。
成长的桥
①我记事很晚,所有关于童年的记忆,差不多都在父母与别人闲谈中得知。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笨小孩。
②上学第一天回家的巷口碰上母亲,她说:“老师今天讲了啥?”我想了半天才挤出三个字,“脚板印”。母亲又问一起回来的同学,她说: “老师要我们脚踏实地,好好学习。”大家一阵笑,我也跟着笑。一次不小心摔破了家中珍爱的花瓶,我把碎渣扫到地板中央,再搬个小凳老实地坐在旁边。母亲回来生气地责骂时,我振振有词的说:“老师讲要表扬诚实的孩子,您却批评我!”母亲忍不住扑哧笑了。
③也许智商有限加上读书不用心,虽然花了时间做了副努力的样子,小学时成绩并不理想。别人家的父母见了面总是夸自己的孩子如何了得,我父母只能一边讪笑一边借肌脱身,回来了他们彼此安慰说,孩子老实,心眼又好,读书也自觉,就别逼她了。那时真想像皮皮鲁那样,把课本煮了熬汤喝,除此外我想不到法子读好书。
④懵懵懂懂长到九岁,我的思想第一次发生重大转折。
⑤那年,春天的花开得特别艳,尤其我家向阳的窗下(那里有个半米宽的窄台),花朵更是美不胜收。我喜而忘形,一手扳窗,一手摘花,却忽略了扳着的窗于是没有插销的。一分钟后那扇要命的窗子开了,把我像球一样从二楼抛下去做了自由落体运动;仙人掌又火上烧油,落地我已变成昏迷不醒的“刺猬”。后来听说,是好心的行人送我进了医院;私下以为嫌我笨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竟在柜台内晕倒了,苏醒过来跌跌撞撞推开同事就往医院跑;而父亲一脸煞白,骑自行车撞到了电线杆,爬起来车子不要、泥水不管地直往前冲……那天医生差点下死亡通知书,警告说,病人必须一直保持清醒意识。于是父母每隔一个小时忐忑不安地唤我一次。昏昏沉沉往下坠落的我,就被父母一声又一声、柔和而又有力、平稳而又(甲)、掺杂着心疼与希冀的呼唤拉回了这鸟语花香的世界。
⑥那年期末,我破天荒考了个全年级第一。邻居说这一摔没留下后遗症已是万幸,想不到还摔开了窍,变聪明了。只有我自己知道,是48小时的昏迷中)母亲带泪的呼唤,父亲紧握我手的力量,是一睁开眼他们憔悴的面容上的极大喜悦,与眼眶里滑落的中年人的泪水,让我一刹那长大了。我才知道我对父母是那样重要。心中渐渐清晰的爱滋生成牢不可破的愿望——我要为父母好好读书。拿到成绩单时父母的(乙)和欣慰,让我开心了好久。后来读书成了习惯,一读读到了研究生。
⑦我至今仍不知道我的智商属高属低,这对人的一生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怎样的父母,从懵懂到明事,其实只有一桥之隔;这座桥,就是父母温厚的爱。就像黑云经过太阳的亲吻也全变成绚丽的彩霞,再笨的小孩,有父母的爱来呵护,也会成长为顶天立地的栋梁。
1.根据表现人物心情的需要,(甲)、(乙)两处应填人的恰当的词语是什么?(2分)
甲: 乙:
2.第②段中“母亲回来生气地责骂时,我振振有词地说:‘老师讲要表扬诚实的孩子,你却批评我!’母亲忍不住扑哧笑了”,结合上下文内容,说说母亲为什么转怒为喜?(2分)
3.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我”的特点。(1分)
4.文中多处写父母给予“我”的爱,请在文中用﹏﹏划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2分)
5. 从起因、经过、结果三方面概括文章详写的那件事,并说说详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
课外短文阅读(10分)
1.甲:焦虑(焦急、急切)(1分) 乙:惊喜(喜悦) (1分)
2.母亲为“我”打碎花瓶而生气,但听了“我”很有意思的回答,觉得“我”老实得可爱,所以转怒为喜。(2分)
3.老实,诚实,理解父母,懂得感恩,学习勤奋刻苦。(1分)
4.如“私下以为嫌我笨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竟在柜台内晕倒了。苏醒过来跌跌撞撞推开同事就往医院跑”。生动地表现了母亲听到我受伤的消息时,又急又怕,以致晕倒。苏醒过来,第一反应是跑向医院了解“我”的病情。又如“父亲一脸煞白,骑自行车撞到了电线杆,爬起来车子不要、泥水不管地直往前冲……”。生动地表现了父亲心中只有“我”,不顾一切,忘了自己。这些都表现了父母爱我之情深。(2分)
5.要点:①“我”因意外事故受伤,重度昏迷。(起因)②父母亲一声声的呼唤,把我”拉回鸟语花香的世界。(经过)③“我”从此刻苦读书,并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结果)突出了父母温厚的爱对于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这一中心。(3分)
课内语段阅读(共10分)
①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感到了自己的不同一般。同学异样的目光,老师分外的关切,时刻提醒着我:我,是一个瞎子捡来的女儿;我,拥有的是一个特别贫穷的家。
②我开始沉默,开始回避所有的同学,甚至开始厌恶我的家。我不再与母亲相伴而走,也不再从母亲卖冰棍的那条路经过。那段时间,除了几顿饭之外,我几乎整天泡在教室里,只是为了在那个卑微的家里少呆些时间。有人向她问起我,她依旧满面春风:“莉学习忙呢!老师赞她有出息呢!哪会在家耗时间!”除了我,谁也不可能看出她心中深深的落寞。
③时间飞逝,终于,在中考过后的一个月,我接到了县城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摆脱自己家庭的阴影,住进那隔了一座又一座大山的县城一中了。
④临行前,我穿上了母亲用从微薄的生活费中硬扣下的钱购置的连衣裙。当我看见穿衣镜中颇具城市少女风采的“我”时,我终于下定了决心,转向母亲,吞吞吐吐却又异常清晰地说:“妈……您……以后别……如果没急事的话……不用去找我……”“为什么?”好长好长时间的沉默,终于,她点了点头,顺手取过她那根不知啥时已从角落里拿出来并已磨得又光又亮的竹棒,叩击着地面向厨房走去。“您……”我上前扶住她,可她轻轻推开我:“我去帮你弄点好吃的,食堂少油。”我有些哽咽,但我什么也没有说。
1.第一段中“我渐渐感到了自己的不同一般”,“不同一般”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2.第二段中“依旧满面春风”与“心中深深的落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这样写说明了什么?(2分)
3.第三段中写县城与“我”家隔了一座又一座大山有什么作用?(2分)
4.请“当我看见穿衣镜中颇具城市少女风采的‘我’时……”一句中“我”加上引号的原因是 。(2分)
5.揣摩一下“我”“吞吞吐吐却又异常清晰地说”时的心理。(2分)
1.“我”是一个瞎子捡来的女儿,拥有的是一个特别贫穷的家。(2分)
2.说明了母亲在别人面前为了掩饰心中深深的落寞而强作满面春风,也掩饰了母亲心中深深的痛苦。 (2分)
3.为下文写母亲不辞辛劳去学校看“我”埋下伏笔。(2分)
4.穿上连衣裙的“我”已不是原来的“我”,已不再朴实、纯洁。(意近即可)(2分)
5.“我”想从此离开这个卑微贫穷的家,但又不敢说,也不好意思说出来,但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又不得不说,而且说得十分清晰,怕母亲不听不清楚。(2分)
苏醒中的母亲 张抗抗
①年近八十高龄的母亲,长期患高血压,令我一直牵挂悬心。2002年秋天的一个凌晨,我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父亲打电话告诉我,母亲猝发脑出血,已经及时送往医院准备手术。
②飞机在__中上升,穿越浓云密布的天空,我觉得自己像一个被安装在飞机上的零部件,没有知觉,没有思维。我只是躯体在飞行,我的心早已先期到达了。
③走进重症监护室最初那一刻,我竟然不认识自己的母亲了——仅仅只是一天,脑部手术后依然处于昏迷状态的母亲,整个面部都萎缩变形了,口腔、鼻腔和身上到处插满了管子,头顶上敷着大面积的厚纱布……手术成功地清除了母亲大脑表层的淤血,家人和亲友们都松了口气。然后是在重症监护室外的走廊上整日整夜地守候,焦虑而充满希望地等待,等待母亲从昏迷中苏醒过来。每天上午下午短暂的半小时探视时间,被我们分分秒秒珍惜地轮流使用。我无数次俯身在母亲耳边轻声呼唤:妈妈,妈妈,您听到我在叫您么?妈妈,您快点醒来……
④等待是如此漫长,母亲沉睡的身子把钟表的指针压住了。那些日子我才知道,“时间”是会由于母亲的昏迷而昏迷的。
⑤两天以后的一个上午,母亲的眼皮在灯光下开始微微战栗。那个瞬间,脚下的地板也随之战栗了。母亲睁开眼睛的那一刻,阴郁的天空云开雾散,整座城市所有的楼窗,都好像突然一扇一扇地敞开。然而她不能说话,只能依赖呼吸机维持生命。她的意识是模糊的,只能用茫然的眼神注视我们,那个时刻,整个世界都与她一同沉默了。
⑥母亲开口说话,是在呼吸机停用后的第二天夜晚。我悄悄走到妈妈床边,说:“妈妈,是我呀,抗抗来了。”
⑦由于插管子损伤了喉咙,妈妈的声音变得粗哑低沉,她复述了一遍我的话,那句话却变成了:“妈妈来了。”
⑧我纠正她:“是抗抗来了。”
⑨她固执地重复强调说:“妈妈来了。”
⑩我的眼泪一下子涌上来。“妈妈来了”——那个熟悉的声音,从我遥远的童年时代传来:“别怕,妈妈来了。”——在母亲苏醒后的最初时段,在母亲依然昏沉疲惫的意识中,她脆弱的神经里不可摧毁的信念是:妈妈来了。
⑪妈妈来了。妈妈终于回来了。
⑫母亲的语言功能一天天开始恢复。在病床上长久地输液保持一个姿势让她觉得难受,她便不停地转动头部,企图挣脱鼻管。输氧的胶管常常从她鼻孔中脱落,护士一次次为她粘贴胶布,并嘱咐她不要乱动。她惭愧地说:“是啊,我怎么……怎么老是要做……这个动作呢。”她断断续续地用复杂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⑬若是问她:“妈妈,今天有哪里不舒服吗?”她总是回答说:“我没有不舒服。”真是难以想象母亲是怎样坚持过来的。她只是静静地忍受着病痛,我从未听到过她抱怨,或是表现出病人通常的那种烦躁。灾难过后的母亲,意识与语言的康复依然十分艰难缓慢。她明明是醒过来了,但我时常觉得她好像还在一个长长的梦里游弋。但她天性里那种纯真、善良,却始终被她无意地坚守着。
⑭一天,母亲也许是听见了不知何处传来的乐曲声,她说:“敞开音乐的大门,春天来了。”
⑮母亲要做脑部CT,她躺在可移动的病床上,护工推着床下楼,经过医院的小花园。母亲望着天空说:“今天真是丰富多彩的一天呀!”那一刻,她笑了,笑容使得她满脸的皱纹一丝丝堆拢,像 。
⑯母亲永远都在赞美生活。在她的内心深处,没有怨恨,没有忧郁。即使遭受如此病痛,她仍如同一生中的任何时候,坦然承受着所有的磨难,时时处处总是为别人着想。即使在她大病初愈脑中仍然一片混沌之时,她依然本能地快乐着,对这个世界心存感激。
⑰母亲终于重新站立起来,几乎奇迹般地康复了。
⑱我想,一个人刚刚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在理智思维尚未健全的状态下,她所自然流露出来的思维和行为,应是她心中最坚实的内核与底蕴。于是我写下了这些。
19.本文记叙了母亲在病中不同阶段的状况,也写出了“我”的心理感受。通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
不同阶段 | 母亲的状况 | “我”的心理感受 |
昏迷中 | ① | ② |
初醒时 | ③ | 感动 |
康复中 | 母亲的语言功能渐渐恢复并重新站立起来 | ④ |
20.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共6分,每小题3分)
A.请结合语境,赏析文章第⑨段画线句。
她固执地重复强调说:“妈妈来了。”
B. 请赏析文章第⑪段中 “妈妈来了。妈妈终于回来了”一句中“终于”的表达作用。
21.文章第⑮段写道:“那一刻,她笑了,笑容使得她满脸的皱纹一丝丝堆拢,像 ”,请结合语境描写母亲此时的神态。(3分)
那一刻,她笑了,笑容使得她满脸的皱纹一丝丝堆拢,像
22.请结合文章,谈谈对最后一段划线句的理解。(3分)
她所自然流露出来的思维和行为,应是她心中最坚实的内核与底蕴
[2eb8a241d03714ee.jpg]
[02900d9677049fef.jpg]
阅读甘玲珑的《手帕》,完成15-18题。(11分)
①母亲有个习惯,在春夏更替的时候总会把一家大小的衣服分门别类地叠好。又是5月份了,她照例收拾着衣物。我躺在沙发上翻着一本旧杂志,茶几上一束纯白的栀子花发出浓郁的香。
②“玲珑,你看,这儿有好多条手帕呢!”母亲突然转过身来对我说,似乎很兴奋。
③“手帕?”我喃喃道,心底竟泛出一丝陌生和温馨。我放下杂志,走到母亲身旁,她正在仔细地折着每一方手帕。
④“你还记得这些手帕么?十几年的全在这儿啦。你看,这块蓝色的,还记得么?你才四岁的时候,我常用一个别针将它别在你的外套上,给你擦汗,看着你在我前面颠颠地跑,手帕一荡一荡的,真像一只花蝴蝶呢!”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并不看我,完完全全地沉醉在幸福的回忆中。我静静地听着,不敢吱声,我无法应和母亲——因为我什么也不记得了。
⑤“还有这块白色红边儿的,是你十岁那年特意订制的。看,上面还印着字哩——‘爱
女玲珑十岁生日快乐’。唉,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就8年了,一眨眼的功夫。”她轻轻叹息
了一下,把脸对着我,可她那慈爱的目光却让我不知所措。我是多么希望自己能记得这些往事啊,哪怕是模糊的、零碎的也好!我无法想像,为什么母亲如此细心地收藏着过往,如数家珍般道出我的点滴,她不是常常抱怨说人老了,记性坏了吗?
⑥我承认,我是彻底地将手帕的故事忘了,很随意地扔在了记忆的角落。况且,现在也不时兴手帕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纸巾,薄如纱,白若雪,香似兰,装在一个很精致的塑料口袋中。当我流汗了,取出一张,轻轻一擦,质感很好,且还有一阵隐约的香气,然后随手扔掉,多方便。于是很自然地,手帕便不常被人记得了。我的书包中全是柠檬香型的纸巾,手帕的概念变得淡然了,甚至要忘却。若不是母亲无意中提起,我实在无法忆起这些手帕曾属于我。
⑦我们这一代,思想上很容易接受新的东西,也很轻易地会忘记一些什么,即便是最基本、最真实的爱。而母亲则不同,她是岁月的收藏者,永远地走在我的身后,悄无声息地拾起我遗漏的心情和初始的纯真。
⑧我感到眼中有些潮湿,低着头,轻声说:“妈,您怎么还记得这么多呢?”
⑨母亲沉默了一会儿,才回答说:“怎么会不记得呢?”她又像是在自言自语。我的泪悄然落下,是啊,怎么会不记得呢?
⑩因为爱着,所以记得。
15、母亲回忆了哪两件有关手帕的事?(4分)
①
②
16、母亲对往事如数家珍,而“我”却不记得了,这样写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你对第⑦段中“我们这一代,思想上很容易接受新的东西,也很轻易地会忘记一些什么,即便是最基本、最真实的爱”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列语句是冰心《往事》中的一段文字,请结合冰心《母亲》一诗和本文谈谈你对它的理解。(3分)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
下的荫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我”三四岁时,妈妈将手帕别在“我”的外套上,为“我”擦汗;(2分)
“我”十岁生日时,母亲特意为“我”订制了一块印着“我”名字的白色红边手帕。(2分)
16、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母亲对“我”儿时的往事记忆犹新,体现了细腻的母爱,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激与赞美;(1分)而作为女儿的我们却忽略了平凡而真实的爱,又有对自己做法的愧疚与自责。(1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17、这句话提醒当代年轻人接受新鲜事物是好事,但更应该懂得体味,懂得珍惜身边平凡而真实的爱,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2分)
18、能说出母爱的伟大,母亲能为我们遮风挡雨,给我们温暖,给我们安全等意思即可得(1分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得(2分)。
①约翰住在乡村,家中只有一处矮小的房屋,还有一辆破旧的雪佛兰轿车,他做梦都想着发财。
②这天,一个身材瘦长的男人忽然出现在他面前,说:“知道你想发财,我想我能帮助你!”约翰瞪大了眼睛,问:“你是谁?你为什么要帮我?”男人说:“我是谁并不重要,关键是我能帮你获得500万美元。”男人接着说:“当然,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我让你发财你要付出一定代价的!”约翰问:“什么代价?说来听听!”男人说:“我不贪婪,我只要你生命中的一秒钟!”约翰说:“你是说,我用我生命中的一秒钟就能换取你的500万美元!”男人点了点头,说:“是这样,但是,这一秒钟我必须随时获得!”约翰答应了,并在男人早就准备好的一张契约上签了字,之后,男人说:“我现在给你一组号码,明天你去彩票投注站买上一注彩票,头奖500万就是你的了!”
③第二天,约翰半信半疑地去投注站照着男人给的号码买了一注彩票。等到开奖那天,约翰早早的就到了投注站那里,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里的大屏幕。果然,他心中默念一个数字,大屏幕上就出现相同的一个数字,最后,头等奖号码与他的彩票号码完全吻合,约翰高兴地跳了起来。
④领完大奖,约翰就迫不及待地开着车向着大都市驶去。以前没有钱,他对着大都市的繁华,只能是望洋兴叹,现在他有钱了,第一个念头就是进城尽情狂欢。
⑤去大都市必须经过一个大桥,桥下是万丈悬崖。约翰开车眼看就要经过这座桥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大桥忽然摇晃起来,约翰感到事情不妙,忙加大了油门,可是已经晚了,随着一声闷响,大桥忽然间断成了数截,垮塌了,约翰连人带车栽了下去。那一刻,约翰绝望地想:“只要一秒钟,一秒钟我就过去了!”这时,他忽然想起那个男人的话:“我只要你生命中的一秒钟,但是我要随时获得!”约翰长叹一声,想:“要是让我再选择一次,我一定选择做个普通人,再也不做百万富翁的梦了!”
⑥约翰忽然间醒了,原来他刚才只是做了一个噩梦而已,约翰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说:“幸亏只是个梦!”
⑦这时,约翰家的门忽然被敲响了,他走过去打开后,却看见门前站着与梦中一模一样的瘦长男人,男人说:“我知道你想发财,我可以帮你轻松获得500万美元,不过,要用你生命中的一秒钟做代价……
⑧约翰眼睛都没眨一下就在男人拿出的契约上签下了自己的大名。
⑨约翰想:“大不了,我不经过那座桥……”
17、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3分)
18、“生命中的一秒钟”在文中具体指什么?(3分)
19、第②段划线句“是这样,但是,这一秒钟我必须随时获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
20、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约翰这个人物形象。(5分)
[70ba69fd356e7f86.jpg]
阅读《平分生命》完成13-16题(014分)
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了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作为妹妹惟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他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临床上的妹妹微笑。手术完毕后,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做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握紧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医生微笑着,充满耐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有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人每人活50年!”
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纯真的诺言。同别人平分生命,即使亲如父子,恩爱如夫妻,又有几人能如此快乐如此坦诚如此心甘情愿地说出并做到呢?
13.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请概括回答。(2分)
14.第⑦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男孩”眼中为什么会“放出光彩”?(3分)
15、 文中的“男孩”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16、 第③段中说,男孩“经过一番思考”。根据上下文,发挥合理想像,具体描写男孩的“一番思考”。(5分)
[957158907b14f0bb.jpg]
学 费
马 德
初秋的天,有些热。他走在前面,父亲离他不远,走在后面。
“爹,别送了,回去吧。”他回头看了一眼父亲。父亲没作声,继续跟在他后边。“爹,你回去吧,我一个人能行。”他有些催促父亲了。父亲含混地应了一声,停下了脚步。
“凡事小心点,多留个心眼。”父亲又叮嘱了他一遍,然后扭头蹒跚地往回走。父亲年轻的时候开山炸石,一块石头砸在了他的脚背上,留下了残疾,走路一瘸一拐的。
望着父亲逐渐远去的背影,他心里酸酸的,不是滋味。这次去大学报到,本来,父亲说好了要去送他的。然而,临行的时候,父亲还是变了卦。也许,父亲太在意他的跛足,怕他的形象给上大学的儿子丢了人。
“小二,你等等。”没走出多远,父亲在背后喊他。不知道什么时候父亲又转身回来了,看上去很着急,走路的姿势摇摆得像一架风车。
“爹还是不放心你的学费哩。”他下意识地摸了摸缝在衬衣口袋里的钱,鼓鼓的,也硬硬的。这些学费,都是父亲东挪西借筹来的。就为了这几千块钱,跛足的父亲,走村串乡,不知道跑了多少山路,说了多少好话。
“这钱,装在口袋里,爹还是不放心,要不,咱换个地方?”父亲像是和他商量,又像在自言自语。“那……放在哪儿好呢?”他有些迷惑。因为在他想来,实在没有什么更好的地方能妥善dì zàng 了这比命还重要的钱。
“要不,把钱塞进袜子里,这样,穿在脚底下,是不是更安全?”父亲眼中跳跃着兴奋和喜悦,仿佛一颗忐忑的心,就要藏在一个最安全的地方了。
父子俩坐在山路上,小心翼翼地拆开缝在衬衣上密密麻麻的针脚,把钱分成两堆,极认真地塞进袜底,然后,再慢慢地穿上鞋,系紧鞋带。父亲看了一眼他的鞋,说:“这回,该没事了。”也许,父亲是真的放心了,额上的皱纹一道一道舒展开来,蓄积在其中的汗水,没遮拦地滑了下来。
与父亲再次分别之后没走多长时间,他便觉得脚底疙疙瘩瘩的,不舒服。这段山路虽然只有12里,但他不知道是不是能坚持到镇里的车站。因为,他觉得脚底下又滑又湿 钱大概已经被汗水浸透了。
找了一个山头,他坐下来,慢慢脱下鞋,又小心地褪下袜子,他吓了一跳:由于汗水浸泡,再加上脚底的磨蹭,上面几张钞票已严重变形,而且,图案也变得模糊不清了。他慌了,赶紧脱下另一只鞋,迅速扯下袜子,抽出里边的钱。也许,那一刻,他吓坏了,慌得有些手忙脚乱,这时,一阵风刮来,一沓钞票,像平地里惊起的一群蝴蝶,飘飘扬扬,四散飞了起来 他脑袋里“轰”的一声,一刹那,天塌地陷。
一张张的钱,就像四散了的魂魄。
他赶紧四下里寻找。石头下、草丛间、树坑里,远处、近处、高处、低处,他都找遍了。他一边找,一边哭,不敢回去告诉父亲,怕父亲承受不住这个打击。一直找到下午,仍然有500元钱不见下落。放弃寻找后,他果断地把剩余的钱重新装进那个衬衣口袋里,
然后,抱得紧紧的,奔向镇里的车站 也许,他能做的,他该做的,只剩下这些了。
一直到学校,他都紧紧地抱着那件衬衣,以及衬衣口袋里的钱。交了学费,他已经没有一分钱过生活了。他没把路上发生的事情告诉学校,只是说,自己家庭困难,需要勤工俭学。系里很爽快,除了在餐厅给他找了份工作,还减免了他的部分学费。
开学典礼后,他给父亲写了封信,信里说,一路上,乘汽车,换火车,都很顺利。大学不错,系里的老师对他也不错,一切都好,希望家里不要挂念他。
信寄出去不久,就收到了父亲的回信。他说,前些日子,有人谣传说,一个学生的钱被风刮跑了,还有人说是你,爹没相信。这事不会发生在咱身上,爹对你放心着哩。大字不识几个的父亲,只歪歪扭扭回了这么几行字,信的最后,是这样一句话:儿子,你长大了!”
霎时,他泪流满面。
21.请按给出的语言形式概括出文章的其他情节。(4分)
千叮万嘱,深情送子 . 一阵风来,学费丢失 .
22.倒数第5段中加点的“这些”具体指什么?(2分)
23.文章末尾以“他泪流满面”收束,这泪水里包含了“他”怎样复杂的感情?(3分)
24.本文主要运用了怎样的方法刻画人物?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独特个性?(4分)
25.结合文章内容,以“成长”为话题写几句话,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3分)
21.内心忐忑,转移学费 勤工俭学,自食其力 22.指拿着能找回来的钱去学校,然后再想办法。 23.包含了他对丢失学费的担忧,对父亲回信内容的感动,对自己“长大”后能独自承担生活压力的欣慰。 24.语言描写与动作描写。通过叙写“他”从依赖、懦弱到坚强、自立的成长过程,表现他体谅父亲、临危不乱、自主自立的独特个性。 25.示例:成长的道路布满荆棘,只有凭着无畏的信念坦然面对,才能一路斩荆除棘,抵达目标。
天上有云姓白
①他不是我们的正式老师,不过是个高中毕业生,还跛着一条腿。那时我们读初二,教我们的英语老师突然生了一场大病,需卧床两个月。没有老师能顶上这个缺,于是他来了。据说他是校长的亲戚。不然凭他一个高中毕业生,怎么能来代我们的课?而他来代课总有好处的,有不菲的代课费。这是消息灵通的同学说的。
②他第一天来给我们上课,在我们的灼灼目光中,跛着一条腿,很费劲地迈上讲台,羞赧地看着我们愣是半天没说一句话。有学生在底下憋不住,“扑”一声笑出来。这一笑,让他“腾”地红了脸,终于开口说了话。他说,天上有云姓白,我叫白云。自此以后,有学生课间远远看见他,就白云白云地叫。等他答应一声,一跛一跛地回转过来,殷殷地问,什么事啊?那叫着的学生会“啊”一声,抬头对着天说,我看天上的白云呢。他并不恼,呵呵笑一声,也陪着仰头看天。
③他的课备得极认真,书上密密麻麻全是红笔注的补充。只是那时我们不懂事,并不知他的艰辛,私下里竟有些瞧不起他,认为他不过是个代课的。所以上课总是不好好上,不时打岔,跟他耍贫嘴,甚至有的同学高兴了还吹口哨。每每这时,他都涨红着脸,站在前面看着我们,等我们闹够了,他可怜巴巴地问,听讲好吗?然后弯腰跟我们道歉:“对不起,对不起,都怪我课讲得不好,让你们没兴趣听。”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那一瞬,我们有些无地自容。再上课,都听话起来,乖巧起来。他很高兴。课上完了,他说,我要奖励你们。大伙以为他是说着玩的,再来上课,他却提一袋子糖,一人发两块。
④课后他喜欢扎在学生中间聊天。有学生好奇地问,你腿咋的啦?他并不避讳,说,小儿麻痹症落下的。又说起他很想读大学,但家贫,上大学成了梦想。“所以呀,你们要珍惜呀,珍惜这样的好时光。”他变得像长者。
⑤两个月的时光一晃即过,在他要走之前,班上发生一件事,一个成绩不错的女生,父亲突然暴病身亡,女生的家一下子塌了,女生提出退学。他听后,很着急,跛着一条腿,走十来里的乡村路,到女生家里去。女生的寡母领着四个孩子哭倒在他面前。他的心一下子揪紧了,他说,我会帮你们的。他掏出身上所有的钱,又许诺,女生以后上学的钱,他会帮衬着。一定要让她读高中,读大学,她有这个潜力。他再三恳求,直到女生的母亲答应,一定会让女生去上学。
⑥ 我们读初三的时候,他来学校两次,来看我们,来看那个女生。他瘦了,精神却出奇的好。他说:“好好读书,我很想你们。”这一句话,惹哭了我们很多人。后来在我高中要毕业的时候,却听说他得了白血病,不久便去世了。当年他教的学生,因分散在四面八方,竟没有一人能见上一面。他资助过的那个女生,一说起他,就哭得不能自制。
⑦ 很多年过去了,当年同学每相遇,都会谈到他。末了大家会叹一声,他是个好人哪。天上每天都有白云飘过,不知有没有一朵云上有他。
19.“我”与白云老师结识的起因是什么?请从第①段中抽取原文回答。(2分)
。
20.对于白云老师,最初“我们”并不友好。你从文章①至③段中哪些事情可以看出这一点?最少要归纳出两件。(4分)
。
21.文中所叙的关于白云老师的事情中,哪些事最让你感动?请用自己的语言最少概述出两件。(4分)
。
22.“天上有云姓白”是文章第②段中老师的自我介绍。你认为以此为题有何妙处?(3分)
。
23.“天上每天都有白云飘过,不知有没有一朵云上有他。”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
19、起因是“教我们的英语老师突然生了一场大病,需卧床两个月。没有老师能顶上这个缺,于是他来了”。
20、如:(1)认为他是冲着不菲的代课费来的;(2)学生课间喊“白云”捉弄他;(3)对老师残疾的事一些学生也不避讳;(4)上课不好好上。(答出其中的两件即可)
21、如:(1)我们上课不听讲,老师却弯腰跟我们道歉,怪自己课讲得不好;(2)为困难学生掏出身上所有的钱,许诺将继续帮助,并恳求女生的母亲答应让女儿去上学;(3)读初三的时候来学校看我们,嘱咐我们要好好读书等。(答出两件即可)
22、妙处在既点明了本文所记叙的对象是白云老师,又表达了作者对白云老师的深情纪念。
23、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白云老师的深切怀念之情。
小巷深处 (节选)
那个学期的最后一个星期。
当老婆婆将一包鸡蛋和五十元钱塞给我时,我床对面的一位室友发话了:“莉,你妈对你多好,毕业聚会把她请来,优秀的成绩定会让她感到光彩!”
“哦……这?”我迟疑了瞬间,“我妈太忙了,她……抽不出空,你瞧,连带东西都一直请别人帮忙,哪有时间呢?”那刻,我惊异于自己说假话如同说真话一样。
送老婆婆出门时,我感激地对她说:“您这三年来为我操了心,让您受累了。”
“你……”她看来有些激动,停了一会儿,又说,“你考得真的很好?”
我点了点头。
“造孽!”她竟长叹一口气,“你……你妈怎么死心眼!”
“怎么回事?”我突然有点紧张。
她不再说话,拉起我的手直冲出校门,然后拐到一个偏僻的巷子里。
老远,我便看见了,看见了她——我的母亲。在风中,她无助地倚在墙边,凌乱而花白的头发在苍老的脸颊旁飘扬着。我看到了她深凹的眼,布满青筋和黑斑的枯竹似的手,还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
“莉呀,你有出息啦,可不能没良心啊。这三年,我哪能每个月回乡?都是她央人把自己送上汽车,下车后又摸到我住的地方,把东西交给我,让我带给你,然后又孤零零地摸上汽车……”
我的视线顷刻间模糊了。朦胧的泪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路,路旁那长长的小巷,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
“妈妈!”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yǒu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 àn淡,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
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我其实还记得,还记得来时的泥泞的山路,还记得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栓,还有,还有我们曾共同相偎走过的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
2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yǒu黑( ) àn淡( )
22.文中划线句着重对养母进行 描写,其作用
(3分)
23.“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
母亲“憧憬”的是 ,
“等候”的是 。 (4分)
24.文章为什么以“小巷深处”为题,而不以“母爱”为题?(3分)
答:
。
[b19f2645b81d9119.jpg]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