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节选)
史铁生
①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②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③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④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这么说,我再也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⑤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
⑥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15.第②段刻画了母亲栽种合欢.树的心理历程。请根据选文的内容,填写表格。(4分)
合欢树 | ①发现是合欢树 | ② | ③长出叶子,而且茂盛 | ④移栽在窗前的地上 |
母亲 | ① | ②失望 | ③ | ④ |
① ② ③ ④
16.第②段中加点的“悲痛”的原因是什么?(3分)
17.联系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⑤段画线句“悲伤也成享受”的理解。(提示:为什么会悲伤?在悲伤中能享受什么?4分)
18.第⑥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简要分析。(4分)
19.说说“合欢树”象征着什么?又寄托着母亲怎样的情感?(2分)
[7aebf70891d047e1.jpg]
斑马的斑
一 斑马斑马,白斑黑马
刚刚出生的小斑马,皮毛的色彩还显得有些黯淡,但我们已经能够清楚地看到,这个时候的小斑鸟已经是黑白相间的了。看来,我们如果想继续追根溯源确定黑白两色的“孰先孰后”,就要到斑马妈妈的“子宫”里去看看了。斑马妈妈的孕育时间要长过人类的母亲,一般在一年左右(358~438天)。斑马的胚胎开始发育时,先长出黑色的外表,而后,这黑色的外表再逐渐发育,成为黑白相间的,这个来自“胚胎学”的证据告诉了我们:斑马是黑皮白斑的。别小看这简单的斑纹,它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呢。
二 迷彩装
为了引起司机的警觉,人行横道被专门涂成“斑马线”。在我们看来,身披“斑马线”的斑马,出现在绿草如茵的非洲大草原上,是太过强烈的色彩对比——简直太容易暴露目标了!但是,对于斑马的主要敌人狮子,“斑马线”却能起到良好的伪装效果——因为狮子是色盲。对于狮子来讲,远远的那群边吃草边悠游时光的斑马,就像风中摇摆的草茎……风吹草低不见斑马。
三 迷魂阵
如果你是一只善于奔跑的斑马,当面对狮子的攻击时,最好乖乖地放慢速度和其他斑马待在一起,千万不要脱离群众。一群斑马,条纹彼此交错融合,汇成一个庞然怪物,狮子很难分辨出哪里是头,哪里是腿,哪里最适合下嘴。而落单的斑马会被狮子轻易锁定,穷追不舍。就像上课的时候,教室里好多同学都在讲话,乱哄哄的,即使你和同桌嘀咕嘀咕,也很难被一头汗又不知道该从谁开始批评的老师点名儿,但基本上没人敢在全班安静考试的时候和旁边同学聊天。
四 条形码
世界上没有两只完全相同的斑马。每只斑马的条纹都有自己的特点,就像货架上商品的条形码。斑马的眼睛就是“扫描仪”,扫上一眼,就能辨识对面跑来的斑马是敌是友,小斑马找妈妈也可以按“码”索骥。
“条纹规则、疏密有致”是斑马健康的外在表现,也是雌雄斑马择偶的标准——没有化妆品的矫饰,没有美容店的设计,经过自然选择而交配的斑马后代,健康程度要比人类高。
五 对流风
若在炎热的夏日午后逛街,你选择穿“黑衣”还是选择穿“白衣”?后者是聪明的决定。因为黑色容易吸收阳光,会很热,白色反光,凉快。斑马生活的非洲大草原上,每一天都是夏天,斑马穿着厚厚的“真皮斑纹大衣”,真是够受的。
不怕。斑马身上黑条纹吸热,温度升高;白条纹反光,温度低于黑条纹。这样一来:黑条纹上的热空气密度小,会上升,白条纹上的空气会自动流动过来补充,随之被黑条纹加热后继续上升,白色条纹上的空气继续流过来……循环往复,形成对流风。这下明白了吧?在斑马的身上,仿佛安装了千百个小风扇,小风儿嗖嗖的……另外,斑马的皮下脂肪的特殊分布模式,也能更好地帮助斑马调节热量,不至于中暑。
2012年2月,一个由匈牙利和瑞典的科学家合作组成的研究小组,在《实验生物学》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他们通过实验的方法证明了“斑马的黑白纹可以更好的躲避马蝇”。研究人员制作了四种不同颜色的,与真马等大的粘土模型,在模型上面涂抹了昆虫胶,每隔两天数一下粘在不同模型上的马蝇数量。。结果发现斑马纹模型吸引的马蝇数量是最少的。嗡嗡飞舞的马蝇不仅会吸斑r马的血,还会传播疾病。相对于其他体色均一的动物,斑马的条纹在马蝇的复眼中,几乎就是隐形的。
(2012年10月20日《科学松鼠会》)
20.斑马的斑纹有哪些作用?(4分)
21.短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2分)
22.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6分)
(1)斑马妈妈的孕育时间要长过人类的母亲,一般在一年左右(358~438天)。
(2)斑马的眼睛就是“扫描仪”,扫上一眼,就能辨识对面跑来的斑马是敌是友,小斑马找妈妈也可以按“码”索骥。
23.下面句子中的“几乎”能换成“完全”吗?为什么?(3分)
相对于其他体色均一的动物,斑马的条纹在马蝇的复眼中,几乎就是隐形的。
[d5bc8a27515f7149.jpg]
三毛
①我的母亲——猎进兰女士,在19岁高中毕业那年,经过相亲,认识了我的父亲。母亲20岁的时候,她放弃进入大学的机会,下嫁父亲,成为一个妇人。
②童年时代,很少看见母亲有过什么表情,她的脸色一向安详,在那安详的背后,总使人感受到那一份巨大的茫然。
③等我上了大学的时候,对于母亲的存在以及价值,才知道再做一次评价。记得放学回家来,看见总是在厨房里的母亲,突然脱口问道:“妈妈,你念过尼采没有?”母亲说没有。又问:“那叔本华、康德和萨特呢?还有……这些哲人难道你都不晓得?”母亲还是说不晓得。我呆望着她转身而去的身影,一时感慨不已,觉得母亲居然是这么一个没有学问的人。我有些发怒,向她喊:“那你去读呀!”这句喊叫,被母亲丢向油锅内的炒菜声挡掉了。我到房间去读书,却听见母亲在叫:“吃饭了!今天都是你喜欢的菜。”
④以前,母亲除了东南亚之外,没有去过其他的国家。八年前,当父亲和母亲排除万难,飞去欧洲探望外孙和我时,是我的不孝,给了母亲一场心碎的旅行。外孙的意外死亡,使得父亲、母亲一夜之间白了头发。更有讽刺意味的是,母女分别了十三年后重逢的那个中秋节,我们却正在埋葬一个亲爱的家人。这万万不是存心伤害父母的行为,却使我今生今世一想起那父母亲的头发。就要泪湿满襟。
⑤母亲的腿上,好似绑着一条无形的带子,那一条带子的长度,只够她在厨房和家中走来走去。大门虽没有上锁,她心里的爱,却使她甘心情愿把自己锁了一辈子。
⑥我一直怀疑,母亲总认为她爱父亲的深度胜于父亲爱她的程度。
⑦还是九年前吧,小兄的终身大事终于在一场喜宴里完成了。那一天,当全场安静下来的时候,父亲开始致词。父亲要说什么话,母亲事先并不知道,他娓娓动听地说了一番话。最后,他话锋一转道:“我同时要深深感谢我的妻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得到这四个诚诚恳恳,正正当当的孩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当父亲说到这里时,母亲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站在众人面前,任凭泪水奔流。我相信,母亲一生的辛劳和付出,终于在父亲对她的肯定里,得到了全部的回收。
⑧这几天,每当我匆匆忙忙由外面赶回家去晚餐时,总是呆望着母亲那拿了一辈子锅铲的手发呆。就是这双手,把我们这个家管了起来。就是那条腰围,没有缺过我们一顿饭菜。就是这一个看上去年华渐逝的妇人,将她的一生一世,毫无怨言,更不求任何回报地交给了父亲和我们这些孩子。
⑨回想到一生对于母亲的愧疚和爱,回想到当年读大学时看不起母亲不懂哲学书籍的罪过,我恨不能就此在她的面前,向她请求宽恕。今生惟一的孝顺,好似只有在努力加餐这件事上来讨得母亲的快乐。
⑩想对母亲说:真正了解人生的人,是她;真正走过那么长路的人,是她;真正经历过那么多沧桑的,也全然用行为解释了爱的人,也是她。在人生的旅途上,母亲所赋予生命的深度和广度,没有一本哲学书籍能够比她更周全。
母亲啊母亲,在女儿的心里,你是源,是爱,是永恒。
你也是我们终生追寻的道路、真理和生命。
15.父母的欧洲之行为什么是“一场心碎的旅行”?(4分)
16.第⑦段中母亲听到父亲在喜宴上的致词,为什么会“泪水奔流”?(3分)
17.“我”上大学时是怎样评价母亲的?后来“我”对母亲的情感发生了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分)
18.读了全文后,你对题目“永恒的母亲”中“永恒”一词是如何理解的?(2分)
19.第⑤段中,母亲为了她心里的爱,甘心情愿地把自己锁了一辈子。你赞成母亲的这种做法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2分)
[f50688b36cb294c9.jpg]
[b7183542a95ce823.jpg]
⑴江南的雨下得早,至四月,那雨不知下了几多来回,把田里的紫云英催红后,又被农人们翻在田里。油菜花可劲地黄,一片透着一片,直到无限远近。
⑵沿着彭泽边上的道路蜿蜒而去,是寻了一个人的踪迹。路的右边,即是闻名遐迩的匡庐。此时,山青雾嶂,云彩在其间飞来绕去,树渐渐浓颜。树多是樟树,蓬蓬勃勃。
⑶路愈加崎岖。早已进入了山石小道,人家也渐渐稀少。只有一道水伴着车子不断地流响。雨渐渐大起来,风把一些树枝折在了地上,眼见得前边没有了路径。正疑问,车子猛一拐,踅进了山的褶皱中。就这样,往往是以峭岩遮挡,或以巨石挺立,便有狭路旁溢而出。也有山溪横路,哗啦啦一阵涌渡,车子还是得以前行。这样走下来,从山口处算起,也有十数里远近,却仍是没寻到那个“极狭处”。那或许是陶潜先生留给后人的一个悬念。多少年来,人们为试解这个悬念而一遍遍找寻。
⑷带着我们而来的,就是当地研究而探寻了多少年的文史专家。终于走得连车子也再无能为力,人们只有弃车,卷起裤腿,执伞而行。这里的风也怪,一会儿将那伞掳上去,又盖下来,一个个明明灭灭,像玩着伞的把戏。雨把一半的衣服吹湿,寒冷阵阵袭来,不是有一种意志催发,真的要裹足不前了。似乎在让你寻到这禁域之前,要把曲折甘苦尝遍。也就在这时,有人发声喊,说声快到了。已看见朱熹的题字,果然一个个抖擞精神。在攀过一个个乱石高坎,钻进一个极狭的峰口,弯腰抚过低矮的古樟后。果然眼前现出了一片天地。
⑸山间豁然开朗起来,平坦处还有田地,生长的也是黄黄的油菜。田地间散落着三两座土黄的房屋。A.房屋四周撑开一棵棵叫不上名字的树,那树都苍劲虬枝,刚强的筋骨,不知走过多少时光。这些树,让这个地方与外界有了疏离感。房屋前有群鸡悠闲,一两声狗吠,使这山野愈显空旷。
⑹雨中,斜风吹来一种更大的声响,回头望,是一条巨大的瀑布,如白练,从山上猛抛而下。也就在这时,看见了B.那漫山遍野的桃花,灿灿然然,装点了整个山谷。一些花瓣在风雨中像慢镜头一样展落,渐渐地,在树下铺成了一片晶莹的花坛。
⑺正惊奇间,一个屋门开启,跑出来一个小人儿,那小人儿长得极为乖巧,一双大眼睛对着这些外来人,闪着疑惑的光。又是红光一闪,闪出一个年轻少妇,同样是俊俏脸庞,细眉亮眼,抱起了孩子,露出一脸酽酽的笑意。再闪出一人,是一个苍髯老者,见雨中猛然来了几住不熟识的客人。忙招呼进屋,说别受了凉,声音爽快而宏亮。
⑻进屋坐定,简陋的木桌上瞬间就摆上来山间的甘果。水端上来,绿绿的茶在里边捂,身上顿时有了暖意,那暖意直透入心里。也便闻到了一股清香,那香,是屋子里摊晒的新采的茶叶。人们兴奋起来,同老人女人和孩子聊起了话语,欢快的笑从小屋弥漫出去,融在了桃花细雨中。问起老人的生活,得到的回答是满足而自乐,不愁吃喝,虽没有出门远行过,不知外边的世界,但常有人来,把一些稀罕的问题和事情带进来。
⑼有人发奇想:要是自己也能在这里建一茅屋,采菊东篱,把酒话桑。也就有人说了,时代毕竟不同,那种寂寞如何能耐住?人又说了,不多求,只需有如这样一个女子相伴即足。大伙遂笑起来。
⑽相辞离去。雨声仍未减。什么时候,风把一些桃花瓣刮满了小径。一些桃花也被带进了溪中,感觉溪水流得好迅猛。归时回望,老人、女子和孩子仍站在门口,那是一个彩色的点缀,和这瀑布、桃花形成了一幅难得的乡间野景。我把它摄入了镜头。
⑾再过那些沟坎,那条小溪,那棵弯垂的古樟。风猛然大起来,雨打得人脸生疼。伞亦成了无用之物。紧走慢跑,大呼小喘登车离去,再望.是绿色障眼的高高山峦,哪里还看得着刚才的小径。
⑿深深地想,连自己也想得迷蒙起来。一片片白色的云彩从四下里极快地飞,顷刻问,连那座山也看不见了。
19.作者以“雨中桃花源”为题,叙写了自己一次怎样的难忘经历?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0.联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说说作者在本文中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桃花源,表现了桃花源怎样的特点。(4分)
21.从文中A.B两处划线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先标明序号,再赏析)(3分)
22.文中多处写到了雨,“雨”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23.最后一段中“深深地想,连自己也想得迷蒙起来”,迷蒙仅仅是指雨中的山色吗?作者为何迷蒙?(3分)
[dc73c2ef8fdc4d13.jpg]
请把我埋得浅一些
二战时期,在一座纳粹德国的集中营里,关押着很多犹太人,他们大多是妇女和儿童。他们遭受着纳粹无情的折磨和杀害,人数在不断减少。
有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和她的母亲一起被关在集中营里。一天,她的母亲和另一些妇女被纳粹士兵带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回到她的身边。人们知道,她们肯定是被杀害了。因为每天都有人被杀害,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人,人们谁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活到第二天。但当小女孩问大人她的妈妈哪里去了,为什么这么久了还不回来时,大人们沉默着流泪了,后来实在不能不回答时,就对小女孩说,你的妈妈去寻找你的爸爸了,不久就会回来的。小女孩相信了,她不再哭泣和询问,而是唱起妈妈教给她的许多儿歌,一首接一首地唱着,像清风一样在阴沉的集中营中吹拂。她还不时爬上囚室的小窗,向外张望着,希望看到妈妈回来。
小女孩没有等到妈妈回来,就在一天清晨,纳粹士兵用刺刀驱赶着,将她和数万名犹太人逼上了刑场。刑场上早就挖好了很大的深坑,他们将一起被活活埋葬在这里。人们沉默着,死亡是如此真实地逼近着每一个生命。面对死亡,人们在恐惧中发不出任何声音。
人们一个接一个地被纳粹士兵残酷地推下深坑,当一个纳粹士兵走到小女孩跟前,伸手要将她推进深坑中去的时侯,小女孩睁大漂亮的眼睛对纳粹士兵说:“叔叔,请你把我埋得浅一些好吗?要不,等我妈妈来找我的时侯,就找不到了。”纳粹士兵伸出的手僵在了那里,刑场上顿时响起一片抽泣声,接着是一阵愤怒的呼喊……
人们最后谁也没能逃出纳粹的魔掌。但小女孩纯真无邪的话语却撞痛了人们的心,让人们在死亡之前找回了人性的尊严和力量。
暴力真的能摧毁一切?不,在天真无邪的爱和人性面前,暴力让暴力者看到了自己的丑恶和渺小。刽子手们在这颗爱的童心面前颤抖着,因为他们也看到了自己的结局。
15.“请你把我埋得浅一些好吗?”当你读到这一句话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3分)
16.为什么小女孩让刽子手把自己埋得浅一些?为什么小女孩的话让刑场所有的人感到震撼?(4分)
17.从文中找出两句描写战争残酷的句子写在下面。(4分)
18.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段话的意思?(3分)
[cb1efe66d0e8c31d.jpg]
与“天鹅”同桌
在一次文艺晚会后,15岁的我不可救药地喜欢上了班上一个跳天鹅舞的女同学。我无休止地幻想着在春天明媚的阳光里与“天鹅”展翅蓝天的美景。于是,课堂上我接二连三地把老师的提问回答得牛头不对马嘴。看着班主任犀利的目光,我忐忑地说:“近来我熬夜熬久了,头晕。”我一直是个听话的孩子,老师和同学都知道的。班主任信了我,还给了我一个赞赏的微笑。虽然春天的秘密好不容易保全了,决定命运的中考也正在逼近,可我的思绪已成了脱缰的野马,我告诫自己一百遍悬崖勒马,一千遍珍惜前程,可我的思绪早已不属于我了。甚至,还异想天开地幻想能在下一次编排座位时成为“天鹅”的同桌。
不过,运气还真和我开了个玩笑。新一轮的座位编排后,我竟然真成了“天鹅”的同桌。我至今还记得那一整天我在涔涔虚汗中,幸福地沉浸在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里的情景,难道,这就是我在佛前求了五百遍的缘?
可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却悲哀地发现“天鹅”完全就是那个面对一树鲜花无视走过的狠心人——她很少看我,偶尔扫视,也是淡淡的、冷冷的,仿佛陌生人随意的一瞥。是啊,她的学习是那么好,从没考过第二;她的特长那么突出,唱歌、弹琴、跳舞,样样俱优。和她相比,我该是“丑小鸭”,还是“癞蛤蟆”呢?我痛苦地思索着,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如此平庸与不堪。
运气再一次和我开着玩笑。一个阳光比水晶还明亮的下午,“天鹅”向我请教一个并不怎么难懂的成语,她说一时忘了。末了,她还很认真地说:“你这么聪明啊,那我以后得多请教你,你可不要让我失望哦!”这是什么声音啊,天籁!对了,我就是不休息、不吃喝地学习,也不能让她失望啊。
我开始留意她的学习内容,她可能遇到什么难题呢?一番观察后我冷气直冒:她学得很顺利的内容,随时都可能成为我的难题;她的学习时间排得比我胡思乱想的时间还满……可是,为了我的“天鹅”,我取消了周末聚会、课余闲聊等一切需要花费时间的不必要活动。我虽不能飞翔,但我可以日夜兼程啊。我希望“天鹅”在迎接朝阳的某个清晨,能惊异地看见风尘仆仆但不乏神采奕奕的我。
一年后的中考中,我真的成了“天鹅”最靠近的同行者,我比她仅仅差3分。此时的我已经懂得,16岁的年龄应该在自己的生命之田里种庄稼还是种杂草。虽然最初的妄想已经淡然,但我对“天鹅”的感激比血还浓。我想,如果有一天我能出息,一定会用我生命里的所有来还这无价的情谊。
然而岁月一晃十多年,我仍是一名平凡的小学老师,而她已成了某地小有名气的计算机专家了。恩是无法报了。感慨之余,我悄悄地收起了当年的凌云豪气。
可是,偏偏有了这么一次令我终生难忘的同学聚会。
她还像当年一样光彩照人。酒酣之中,我们都想起了当年紧张而快乐的学习生活,想起了曾经和今天的我们一样年轻的恩师们。岁月无情,他们之中而今有多少人华发浸染,而我们因为这样那样的俗事,又有几人曾回去看望过他们呢?
在怀旧的氛围里,“天鹅”突然认真地盯着我看,半晌,她说:“有一个秘密,一直藏在两个人心里,今天,我想告诉你,你想知道吗?”
我一惊。
“天鹅”的眼神变得飘忽而悠远:“那年的座位是班主任特别安排的,要我向你请教也是班主任安排的。”
做了十年的老师,到这一刻我才顿悟教育的真谛。
7、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小说主要使用了怎样的写法表现这个人物。他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8、请用不超过40字的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情节。(2分)
9、“此时的我已经懂得,16岁的年龄应该在自己的生命之田里种庄稼还是种杂草。”这句话该如何理解?(3分)
10、请简析文中“一个阳光比水晶还明亮的下午”这句话有何作用?(2分)
11、文章到结尾才点出事情的真相,原来班主任早已洞察一切。请问前文那个细节对此做了暗示?(2分)
7、班主任; 侧面烘托或侧面描写; 是一个懂得教育,知道巧妙地关爱学生的老师。(各一分)
8、读初中时的“我”,在班主任和一位天鹅般的女同学的帮助下走出了成长中的困惑。
9、青少年要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勤奋上进,不能让其它的私心杂念占据自己的内心。
10、景物描写,表现了我当时喜悦与激动的心情。
11、在“看着班主任犀利的目光”一句中“犀利”一词暗示着班主任其实早已洞察一切。
秋 赋 从维熙
①人生如同一丝游云,一片落叶;云与天宇的相栖是短暂的,叶与树的相依是匆匆的。惟其短促,人生四季的秋时,才有了特殊的音韵。
②果实成熟了,在枝杈间露出迷人的色泽;但是那美丽的瞬间十分短暂,随着叶片的坠落,它告别母体的时刻已然来临。那是一种忧伤的别离,无论是醉红了脸的高粱:还是白了头冠的芦苇,它们从萌芽到吐穗,都经历春夏季节的风吹雨打,待到生命璀璨到极致的时刻,它们便到了与母体生离死别的日子。
③树若有知,是感伤的。果实如若有情,也是恋栈的。
④但是自然界的别离——无论是游云告别天空,还是果实坠离母树,在感伤的别离中,还蕴藏着再一次聚会的希望。记得儿时听过的童谣中,对自然界的生命循环,就有如下的描述:“长生不死狗尾草,草籽随风满天飘;可爱鲜红大蜜桃,为它送情把核抛。”草籽被风吹到四面八方,桃核被人们抛向新的地域,它们在秋天虽然死了形体与灵肉,但到来年春时,那桃核又从大地上萌发出树苗,各种草木历经枯黄以后,再一次轮回生长,萌芽、拔节、开花,果实便在来年秋日,又一次眩目于枝头,因而那落叶与落果抒写的秋韵,是一首“长相思,永不离”的恋歌。
⑤人类与大自然相比,感情的天秤是倾斜的。母亲从分娩后代那天起,便盼望着儿女们快快长大,期望着男儿成为挺拔伟岸的山,女儿成为碧波粼粼娟秀的河;岂不知儿女们长大一天,她们就接近了秋日一天,待儿女们像燕子出巢,飞向天南地北的时日,秋色也就染白了她们的鬓发。
⑥我走在街上,每每见到白发染鬓的老人,我总是联想起果实坠地的老树,想起那飞絮已去的芦苇。她们空了枝头,死了当年曾有过的美丽,像是天上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云霞,像是枯树在田野四向飘零的落叶,但是不同于云霞和落叶的是,大自然永远不知疲惫地周而复始,而人类自身,则无一例外地都要回归到天宇的尽头。
⑦那儿是寂寞的冬季,是白雪覆盖着的荒原,如同是一张无限大的冰床,他们静静地休眠在那银色的梦幻里,在咀嚼着往昔的春时夏日的欢乐之后,丛立在他们面前的,不是再生一次或几次的美丽轮回,而是生者为悼念死者而树起的墓碑。这就是人类自身一首永恒的秋赋,如果也把它谱成一首歌,那该叫做“长相思,永别离”。我不知道莫扎特的《安魂曲》是不是写在秋天,但其中的每个音符旋律,都充满了秋色的悲凉。
⑧惟其人生如流萤般的短促,人类才更加珍惜生命自身。中国文化格言中,有许多是警示人们热爱生命的。比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人生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曹孟德当年在江涛滚滚的赤壁横槊赋诗时,吟唱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但是同是这个曹孟德,也写出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诗章。这些格言和诗章,都是激励人的生命从有限向无限延伸,以不负来去匆匆的人生。 。
⑨时至秋时,眺望窗外,在秋雨迷离中遥见枝头绿色凋零;对镜自视时又见发鬓添霜,便有感而发,涂鸦此《秋赋》短章,用以自勉自励。
11.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正确的词语。(3分)
① :形容刹那问,须臾,一眨眼的工夫。
② :如轮转动,周而复始,无有穷尽。
③ :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断循环。
12.“人生四季的秋时,才有了特殊的音韵”,联系下文看,句中“特殊的音韵”的含义是什么?请按要求选择填空。只填序号。(3分)
人生的秋天,是一首成熟期的 ① 曲,一首忧伤的 ② 曲,也是一首人类自身 ③ 的秋魂曲。
A.丰收B.欢乐C.别离D.送别E.咏唱F.永恒
答:① ② ③
13.本文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其中第二部分起自第②段,止于第 段;该部分的大意是:
(2分)
14.第⑦段中说“那儿是寂寞的冬季……而是生者为悼念死者而树起的墓碑”,其中
“休眠在那银色的梦幻里”的意思是
“咀嚼着往昔的春时夏日的欢乐”是指 (2分)
15.这篇文章有两条线索:
一是以秋色为明线,先写 再写 ,秋色贯串全文;
二是以秋情为暗线,从秋情之 到秋情之 ,人生之奋进而卒章显志,最后双线总绾全文。(4分)
16.这篇文章的主旨是: (1分)
11.①瞬间。②轮回。③周而复始。(3分,一词1分)
12.①A.② C.③F。(3分,一空1分)
13.⑦;自然界的别离虽有忧伤,但蕴藏着再次聚会的希望。或:自然界抒写的秋韵,是一首“长相思,永不离”的恋歌。(2分,一空1分)
14. ①年老时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中。②回想青春年华时的欢乐。(2分,一空1分)
15. 自然之秋,人生之秋;感伤、悲凉,豪放。 (4分,一空1分)
16. 人类应珍惜生命自身,有所作为。(1分)
阅读《我的老师》选段,完成7——10题。(15分)
我有了学习语言的钥匙,我热切希望运用学到的东西。
我记得有一天早晨,我第一次问“1ove”(爱)这个词的意思。我在花园里找了不少早春的鲜花,我把这些花拿给老师。她想吻我一下,但是那时候,除了母亲以外,我不喜欢别人吻我。莎利文老师用手臂温存地围着我的脖子,在我手上拼写了“我爱海伦”。
我问:“‘爱’是什么东西?”
她把我拉得更近,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就在这里。”她的话使我迷惑不解,因为当时除了手能摸得到的东西以外,我不能理解任何别的东西。
我闻着她手上的花,打着手势问:“花的香味是‘爱’吗?”
“不是。”我的老师说。
我想了一下又问:“温暖的阳光照在我的身上,射向四面八方,这是‘爱’吗?”
我认为没有什么比太阳更美丽的东西,因为她温暖的光能使万物生长。但是莎利文老师还是认为不是。我感到困惑和失望,我想我的老师真怪,为什么不把“爱”拿给我看看,让我摸摸。
大概一天以后,老师要我把大小不同的珠子穿成两颗大珠和三颗小珠相同间隔的式样。我穿错了很多,莎利文老师并没责怪我,而是耐心和蔼地指出我的错误,叫我再仔细地按正确的次序排列。莎利文老师用手触着我的前额,拼写了“think(思考)这个词。
刹那间,我懂得了事物的名称是在人们的脑子里通过思考产生的。我第一次意识到某些东西不一定都是我的手能摸到的。
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在琢磨着“爱”这个词。现在我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了。太阳被云遮住,下了一场阵雨。忽然云开日出,阳光又带来了南方特有的炎热。
我又问老师:“这是不是‘爱’呢?” 。 ’
老师回答说:“‘爱’,就象云一样,在太阳出来之前布满天空”。接着她又解释说:“你知道,你不能摸到云,但你会感觉到雨。同样的,你不能摸到‘爱’,但是你知道人的温情可以灌注到每一样东西中去。没有爱你就没有欢乐,你就不愿游玩。”
我的脑子里充满了美妙的真理。我感到我的心跟我看不见的东西,跟别人的心,都是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的。
我是通过生活本身开始我的学习生涯的。起初,我只是个有可能学习的毛坯,是我的老师帮我开了眼界,使我这块毛坯有可能发展进步。她一来到我的身边,就给我带来爱,带来欢乐,给我的生活增添绚丽的色彩。她把一切事物的美展现在我的面前,她总是设法使我生活得充实、美满和有价值。
7.写出加点的两个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钥匙”的本意是“开锁用的工具”,在文中的意思是: 。
②“琢磨”的意思是“思索;考虑”, 在文中具体指的是: 。
8.莎利文老师是怎样逐步引导海伦理解“爱”的?请按要求回答。(6分)
先是用接吻、抚摸等形体语言让海伦 ;
然后教海伦串珠子,通过这件事让海伦 ;
最后用诗一般的语言向海伦 。
9.“花的香味是‘爱’吗?”“温暖的阳光照在我的身上,射向四面八方,这是‘爱’吗”? 海伦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两个“古怪”的问题?(3分)
答:
10.结合全段文字看,文中加点的“美妙的真理”和“看不见的东西”各指什么?(4分)
“美妙的真理”指的是 。
“看不见的东西”指的是 。
7.钥匙:指海伦学习的方法;琢磨:指海伦在心里思考“爱”的含义。(2分,一词1分)
8.感受爱;感受爱,并思考什么是爱;阐释爱,灌输爱。(6分,一空2分)
9.因为海伦还小,眼睛看不到,很难理解那些不能用手触摸到的东西是什么。而老师之前指着她的手心告诉她爱在这里,让海伦误以为爱就是手心里的花和阳光。(3分,文字不拘,意思正确即可)
10.“美妙的真理”指老师说的话;“看不见的东西”指让她感到的美满和欢乐的爱。(4分,一空2分)
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舞台
①他拘谨地站在我的面前,脸上带着憨憨的讨好的笑,不停地搓着双手,显得局促不安的样子。我犹疑地看看朋友,朋友看出了我眼中的困惑,拍拍他的肩膀,对我说,他是我工地上最好的水电师傅,漏水那点小事,保准他手到擒来。
②家里卫生间滴滴答答漏水,已经很久了,找过物业,找过家政,都没找到症结。朋友听说后,向我推荐了手下的一名水电师傅,夸他手艺如何如何好。可是,站在我面前的这位水电师傅,样子看起来就木木讷讷,老实得连话都说不利索,他能行吗?
③走进卫生间。他放下工具,蹲下身,侧耳倾听。我也在他身边蹲下来。滴滴答答的漏水声,若隐若现,忽大忽小,飘忽不定。然后,他站起身,手拿一把小木棰,这里敲敲,那里捣捣。我对他说,以前来过几个师傅,也是像你这样四处听听,敲敲,捣捣,最后,到底是哪里漏水,却没找出来。他只是轻轻“哦”了一声,头也没抬,继续一块块瓷砖敲过去。忽然,他在墙角的一块瓷砖前停下,弯下身,将耳朵紧贴在瓷砖上。我张开嘴,想告诉他,那个拐角,别人也检查过了,没问题。他摆摆手,示意我别出声。倒指挥起我来了,我没好气地瞥了他一眼。听了一会儿,他直起腰,语气坚定地对我说,就是这儿,下面的水管破裂了,需要将这几块瓷砖都敲了,才好修。真是这儿吗?真要将瓷砖敲了?是的!他的口气不容置疑。如果你确定,那就这么干吧。
④他挽起袖子,从工具包里拿出小榔头,凿子,开始敲瓷砖。没想到,一干起活,他就像彻底换了一个人一样,完全没有了刚见到我时的拘谨、木讷和局促。只见他左手握着凿子,右手挥动榔头,一锤锤准确有力地敲打在凿子上,在凿子的重击下,瓷砖一块块碎裂,飞溅。汗水很快布满了他的脸,他浑然未觉,继续有节奏地敲打着。一个多小时后,埋在地下的水管终于暴露了出来,只见水管拐弯接头处,正不停地往外渗着水。他抹一把脸上的汗珠,又露出了憨厚的笑容,你瞧,问题就出在这儿。还真被他找到症结了。得把水阀关了。我闻声赶紧跑到厨房去关总水阀。他指指水管说,这个水管弯头老化了,必须更换了。我点点头。找几块干布给我,将水擦干了。我忙去找干抹布……当我将抹布递给他的时候,他忽然有点尴尬地笑笑,不好意思,把你当徒弟使唤了。我笑着摇摇头,你这么辛苦,我也出不上什么力,递递东西,是应该的。
⑤他继续专心致志地埋头干活。我无所事事地垂手站在一边,从侧面看,他的神情如此专注,如此投入,如此专业,仿佛不是在修理一截漏水的水管,而是在做一件什么了不起的大事情。我忽然意识到,也许对他来说,这就是他的舞台,只有在这个舞台上,他才有可能成为主角。也只有站在自己的舞台上,他才会显得那么干练,那么自如,所有的拘谨、木讷、局促,以及仿佛与生俱来的自卑感,都瞬息离他而去。
⑥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
⑦单位边上有个停车场,收费员是个四十多岁的农民工大姐,平时看到她,都是一脸卑微。可是,当指挥一辆辆汽车停进车位的时候,她的声音忽然变得坚定而响亮,指挥的动作,特别准确、到位、有力。这个从未摸过汽车方向盘的中年妇女,在她的舞台上,气定神闲,像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
⑧我的一位老乡,在小区边上开了一家小吃店,他生性内向,讲话还有点娘娘腔,很多人看不起他,可是,他家的小吃,却是这一带味道最好的,尤其是他做的拉面,又细又匀又有劲道,回味无穷。而看他做拉面,更是一种独特的享受,一揉,二拍,三甩,四抛,五拉,六盘,七飞,八削,一招一式,无不充满阳刚之气,力量之美。在他的舞台上,他的这一连串“表演”气吞长河,简直让人眼花缭乱。
⑨与那位水电师傅一样,他们都是为了生计,从遥远偏僻的乡下,来到了城里,在繁华、热闹、时尚、激情的城市街头,他们往往局促而笨拙,憨厚而木讷,土气而无趣,显得与周遭的一切那么格格不入。我们还经常在这样的地方看到他们的身影:嘈杂的工地、混乱的菜场、轰隆的车间……
⑩而对他们来说,那就是他们的舞台,只要有一个舞台,他们就总是努力将这个角色演绎得最为精彩。因为,在他们心里,也有一个舞台,有一个人生主宰的梦想。
16.第③段中的画线内容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7.文中写水电师傅的“笑”有三处,其原因各不相同,第①段中“脸上带着憨憨的讨好的笑”是因为______,第④段中“又露出了憨厚的笑容”是因为__________,第④段中“他忽然有点尴尬地笑笑”是因为________。(6分)
18.文中的水电师傅、停车场收费员、小吃店老板都在各自的舞台上“将这个角色演绎得最为精彩”,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他们的“精彩”:(1)___________;(2)卑微的停车场收费员在指挥汽车停位时像一位将军;(3)____________。(4分)
19.下列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人要干一行爱一行,工作着就是快乐的。
B.在适合自己的舞台上做适合自己的主角,才是最合适、最精彩的人生。
C.人只要有梦想,并愿意为此努力付出,即使再卑微的生命也能演绎出精彩的人生。
D.人生是个舞台,只是各人演技不同而已。
20.文中每一个故事都会让你有所感触,请选择其中一个,写一段60字左右的感想。(5分)
16.交代了其他师傅都查不出漏水的原因,突出修理的难度大,也表现出“我”对这个水电师傅修理技术的怀疑;与下文水电师傅找出漏水症结并修理好水管形成对比,突出水电师傅修理技术的高超。
17.第一处:希望“我”能留他下来修理漏水问题而讨好“我” 第二处:终于找到了漏水的原因而高兴 第三处:修理过程中不知不觉把“我”当徒弟使唤而感到不好意思
18.(1)木讷的水电师傅在修理水管时变得干练和自如
(3)内向的小吃店老板做拉面时一招一式充满了阳刚之气
19.C 20.略。要点:观点明确,表述清晰,语言流畅
为你,我说过多少颠三倒四的话
张丽钧
①一天,儿子突然对我说:“妈妈,你跟我说的好多话,听起来都是自相矛盾的。”
②我愣了一下。是这样吗?怎么会是这样?
③嗯,好好想一想,为你,我究竟说过多少自相矛盾的话?
④我说:“你要多吃一些啊!”我又说:“你可别吃得太多啊!”总企图让你吃遍世上珍馐,又担心你不懂得节制,吃坏了身型吃坏了胃。出差的时候,习惯带一些当地小吃回来,哪怕你在万里之外,哪怕你半年之后才能回家,那也要放在冰箱里,等你回来吃;而当你父亲连篇累牍地往你碗里放红烧肉时,我竟会抢过来一些,怨责道:“别给他那么多!”
⑤我说:“你要快点走啊,千万别迟到!”我又说:“ ”希望你永远不是那个在安静的教室外面嗫嚅地喊“报告——”的孩子,希望你无论与谁相约都永远先他(她)一步到达。但是,一旦你消失在我的视野中,我就开始用种种可怕的虚拟场景惊吓自己,担心你遇到不长眼的车,担心你只顾匆匆赶路没注意到前面的一道沟坎。我派自己的心追踪你,告诉你说:“孩子,别急,慢慢走。”
⑥我说:“你一定要做完了各科作业再睡!”我又说:“别熬到太晚,早点休息吧。”我多么怕你把学习当成儿戏,我多么怕你成为一个不争气的孩子啊!面对着“抄写八遍课文”这样的“脑残作业”,我想说:“去他的!别做了!”但话到嘴边却变成了“抄八遍就抄八遍吧”这样没心肝的句子。我好害怕你在抗议中滋长了对知识的轻慢不恭,所以,我宁愿选择暂时站在谬误的一边,看你平静地完成一份“脑残作业”。在大考将至的日子里,你埋头题海,懂事地克扣掉了自己的睡眠。你知道吗?当我说“孩子,睡吧”时,我心里却盼着你回答:“妈妈,我再学会儿。”
⑦我说:“衣服嘛,没必要太讲究,能遮羞避寒就可以了。”我又说:“买衣服,别将就,好衣服能带来好心情。”我读大三那年,曾经被一条骄矜地挂在宣化“人民商场”的天价咖色裤子折磨得寝食不安……我好怕那样的不安也会来折磨你。我说:“没出息的人才会甘当衣服的奴隶。”可是,当我看到你捡徐磊哥哥的旧衣服穿也欢天喜地时,我又忍不住为你委屈起来。当你到异地求学,我嘱你要学会逛服装店,为自己挑几件像样的应季服装。不料,你竟学着我的腔调说:“没出息的人才会甘当衣服的奴隶。”
⑧我说:“你千万不要早恋!”我又说:“遇到个好女孩就该勇于向她示好。”我一遍遍教导你:人生,一定要遵从“要事第一”的原则;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只能有一首“主题歌”。所以,在你读高中的日子里,我近乎神经质地提防着每一个和你接触的女孩。当她们打来电话,我会很没素养地劈头就是一句:“你叫什么名字?”后来,你赌气般地不再跟任何女孩交往了,我又开始担心你辜负了上苍的苦心赐予。我发短信告诉你说:“记得本妈妈曾告诫你:不要在一朵花前过久停留。但是现在,本妈妈要隆重补充:特别卓越的花朵除外!”
…………
⑩不曾被矛盾重重的想法折磨过的心,不是母亲的心。因为爱得太深,所以才会昧,才会惑,才会颠三倒四,才会出尔反尔。孩子,你可知道?当你走得太快,我祈盼着用爱截住你;当你走得太慢,我祈盼着用爱赶上你。所以,无论我说过多少自相矛盾的话,无论这些话让你觉得多么无所适从,我都希望你懂得我说这些话的出发点与归宿。
15. 从全文看,母亲有哪些颠三倒四的具体表现,请举出其中的三个方面。(6分)
16. 根据语境,在第⑤段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语句。(4分)
17.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的语句。(4分)
18.第⑨段中为何连用两个“清清楚楚”?(4分)
19.文中妈妈看似矛盾的话语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母爱,请结合文章或你的实际生活来谈谈你对母爱的感受。(4分)
[1daf3c0f46fb9861.jpg]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