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身

李汉荣

①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

②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经常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③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的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我挡着你了。”我被感动了,竟然只顾欣赏这张善良、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水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诚挚的心情告诉他。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闪动的各色衣服……

④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已走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的一瞥里只得到“好看”的朦胧感觉。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的失落和惆怅。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

⑤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服褴褛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找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不见了他,于是我在__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最后我来到丁字街,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交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于是我把防寒的衣服披在这位贫苦的老人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能稍稍回升。我由此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起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

⑥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不见踪影;一转身,旭日已西移成夕阳;一转身,青丝已变成了白发;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20.第③段加点词“江南的表情,水的表情”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21.第④段划线句采用了 的修辞,其表达效果是 。(5分)

22.作者选取了三幅画面加以精雕细刻,仔细阅读文本,填写下来。(8分)

地点

发生的事

选材的精心

画面一

火车站

(3)

(5)

画面二

(1)

(4)

画面三

(2)

“我”没有找到转身而逝的乞丐,把爱心献给了他人

23.文章以“转身”为题,其妙处在于:(4分)

(1)

(2)

24.下列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②段强调“转身”经常会发生,在文章结构上具有总起的作用。

B.第④段把秦岭女孩比作野花,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她的纯朴与美丽。

C.第⑤段“文明大街”表明尽管还有乞丐,但社会文明化程度已很高。

D.第⑥段再次勾画各种事情的“转身”画面,抒发了作者深沉的感概。

  20.(2分)温和、柔美的表情

  21.(2+3分)排比   生动地表现出作者饱览美景的姿态,表达了他对秦岭“仙境”

             的喜爱。

  22.(1+1+2+2+2分)(1)秦岭深处   (2)大街上    (3)被“我”踩了的年轻人反向“我”道歉,等“我”想回谢时,他已转身离开。

 (4)美丽的女孩只在“我”匆匆一瞥后便消失在命运的路径。 

(5)三幅画面体现了不同的年龄层次,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地点,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转身”的内在意蕴。(意思对即可)

23.(4分)(1)标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2)“转身”二字意蕴深刻,“转身”意味着分别,甚至是永别,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24.(3分)C

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6分)

①每年5月,是英国著名的圣劳伦斯美术学院的入学考试时间。来到这里的考生,都怀揣着一个关于绘画的彩色梦想,而圣劳伦斯则是他们梦想得以实现的重要桥梁。

②在色彩画考试中,威尔斯教授经过一个学生身边时,一些特别的细节引起了他的注意:颜料的包装都被拆掉且贴上了写有颜色名字的标签;更不可思议的是,在那个孩子半掩着的颜料箱里,有一张写得密密麻麻的小纸条:苹果是红色的,梨子是明黄的,葡萄是绛紫的……威尔斯边纳闷,边抬头看着这个画画的孩子,这是他昨天发现的最有潜力的学生,黑白素描作品完成得非常出色——扎实的基本功,清晰整洁的构图,细腻的光影过渡……每一个细节都近乎完美。而且那孩子作画的时候,眼睛里还放射着光芒!然而今天,孩子手中的画笔是颤抖的,表情凝重,眼神如死灰般黯淡,时不时还会紧张地吞着口水。完全判若两人!(a处)突然间,威尔斯明白了。

③几周后,新生录取名单公布了。威尔斯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熟悉的脸,他不停地向学校里面张望,眼神中是失落和无奈,却还有一丝渴望。(b处)

④“嗨!小伙子!”威尔斯走过去跟他打招呼,“我叫威尔斯,是这所学院的油画导师。”威尔斯向男孩伸出手。“我叫杰克,我,是个落榜生。”男孩说着低下了头。而威尔斯脑海中又浮现出几个礼拜前这个男孩紧张地流汗咬嘴唇的样子。“跟我来,小伙子。”

⑤杰克被威尔斯领到他的画室。“说说你为什么喜欢画画?”威尔斯问杰克。杰克开始滔滔不绝起来。他谈论起大师们的绘画风格,出神入化的色彩运用……可是谈着谈着,他却越来越没了精神,他意识到自己是在背书,背着那些从绘画典籍中看来的关于色彩的评说,还有那些美妙的变化莫测的颜色。他低下头,泪水一滴滴掉落下来。

⑥威尔斯走到杰克身边,说:“知道吗,曾经,我最大的梦想并不是成为画家,而是做一名篮球运动员。”

⑦“那为什么你没选择篮球?”威尔斯轻轻卷起左腿的裤管。杰克惊讶极了,威尔斯的左小腿竟然是假肢!

⑧“每个人都有一个最初的梦想,但因为各种原因,有可能失去或者根本就不具备完成这个梦想的能力。不论如何,我们都要诚实面对,积极努力,即使不能完成最初的梦想,也会打开另一扇梦想之门。”说完,威尔斯蒙住杰克的眼睛,把一个石膏像放到他手里。“色彩虽然千变万化,但不是绘画艺术的全部;除了鼻子上的眼睛,画家的双手也是另一双眼睛。为什么不试试用双手‘看’色彩?” (c处)

⑨那天之后,威尔斯再也没有见过杰克。直到6年之后的一天,威尔斯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关于巴黎现代艺术作品展的报道,文中写着:“年轻的雕塑家杰克曾经因为色盲症无法考取著名的美术学院,但在一名导师的启迪下,他用自己的双手代替无法辨别颜色的眼睛,在雕塑界一举成名。他非常感谢这位给了自己方向的导师,虽然他没有给他上过一堂绘画课,但是却为他的梦想之门打造了一把高贵的钥匙……”(d处)

15.第②段中“突然间,威尔斯明白了”,他明白了杰克的什么特殊情况?这种特殊情况可从本段的哪些具体内容看出,请简要概括。(至少写出两点)(3分)

16.赏析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方式,请选择a、b、c、d处中两句分别进行赏析。(6分)

17.第⑧段结尾,当杰克听完威尔斯教授的话后,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请结合上下文,发挥你的想像,进行描写。(字数不少于40字)(4分)

18.请你为本文选择或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并陈述理由。(3分)

①《生命中的导师》 ②《另一扇梦想之门》 ③《桥梁·门》

我拟定的标题是 ,我的理由是

第四部分 写作(满分:60分)

15.(3分)要点与评分:杰克的特殊情况出现在最后一段,所以,学生的答案应围绕“色盲症”、“无法辨识颜色的眼睛”来回答。本问1分。

答案有三个要点,可以从中选取两点回答。每点1分,共2分。

A.颜料的包装贴上了写有颜色名字的标签。

B.颜料箱里有一张写得密密麻麻的物体颜色名的小纸条。

C.素描作品很出色,但色彩画考试却很不理想。

16.a. 处示例:描写孩子的神态由“光芒”到“黯淡”,前后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富有绘画艺术潜力的杰克因为身患色盲症无法辨别色彩,而在色彩画考试中异常紧张、担心的心理,悬念迭出,引人入胜。

b处示例:“失落与无奈”与“渴望”形成对比,体现出杰克此刻的复杂心情。一方面,他因落榜而深感失落与无奈,另一方面,由于他对艺术的热爱,而对进入梦想之门充满渴望。(要点与评分:评点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角度:加点词语所代表的情绪对比,1分;针对加点词语进行结合语境的解释,1分;语言表达1分。)

c处示例:色彩居然能够用双手去“看”。此句通过对威尔斯老师的动作和语言,传神地写出了威尔斯老师向杰克指明了其今后艺术发展之路——雕刻艺术方向,表现了威尔斯老师富有爱心富有智慧的教学艺术,也为下文揭示杰克在雕刻艺术成功埋下伏笔。

d处示例:“钥匙”一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表达了威尔斯先生的一番话是引导杰克打开另一扇梦想之门的关键,使人对威尔斯的智慧和爱心印象深刻。(要点与评分:评点可以考虑从以下这些角度:词语的修辞,1分;表达效果,1分;语言表达1分。其他角度的评点,如果内容表述丰富准确的,酌情在2分内给分;语言1分。)

17.(4分)要点与评分:

A.体现与上文衔接,点出上文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如杰克对艺术的热爱、因色盲无法完成色彩绘画的痛苦、落榜的失落等等(1分);B.对威尔斯先生那番话的反应:如受到了启发和感动等等(1分);C.体现与下文的衔接:今后的打算,如改用雕塑来实现心中的梦想(1分);D.语言生动流畅(1分)

扣分情况:(1)没有使用第一人称,则扣2分。(2)字数不足,酌情扣分。

18.(3分)①点题:突出强调了威尔斯在杰克艺术生命中的关键作用。

②点题:形象化表现了面对生活挫折时的新的选择和新的开始。

③(“桥梁”出现在全文第一段的末尾,而“门”出现在全文最后一段)桥梁与门两相照应,意味深长,用比喻形象地暗示威尔斯的桥梁作用和为杰克打开了梦想之门。

其他命题较好的条件:生动或形象地点题,激发读者思考,引起阅读兴趣。建议重点考虑如下的词语:爱、智慧、梦想、门、桥梁

要点与评分:选择标题给1分,理由陈述合理充分,语言流畅优美2分。

善良是心灵的灯盏

风中夹杂着雪花,纷纷扬扬,如柳絮般飘落,小小山村,已经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显得那么晶莹、那么剔透、那么恬静。下了火车,他下意识地裹紧了棉衣,朝家的方向走去。简陋的家中,有他朝思暮想的妻子,有花骨朵般的女儿,有浓香的羹汤。想到这里,他的嘴角浮起一抹笑意。

⑵刚结婚那会儿,家里真的很穷,妻子爱意灼灼的眼神,让他心里升起阵阵暖意,女儿半岁时,他决定跟同乡一起外出打工,苦些累些都不怕,他只想多挣些钱,让她们过上殷实的日子。

⑶这两年,他披星戴月地干活,任城市的风尘皲裂了双手。他留下极少的生活费,其余的钱定期寄往家里,为了省下路费,连续两年没有回家。春节临近,思念更加煎熬着他的心,他决定怀揣积攒的血汗钱,回家过个团圆年。

⑷走进院落,房门紧锁。妻在信里提到过,家里门锁损坏,临时换了新锁。等了一会,有些着急,心想,干脆到外面走走,给女儿买些零食和玩具。离开家时,她还是襁褓中的小粉团,如今女儿长高了,会喊爸爸了吧?

⑸他挑了一兜蜜桔,又买了毛绒小熊。转身往回走,路过一家小诊所。诊所门口有个女人,抱着孩子轻轻地晃,急得泪珠直往下落。“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女人像是絮絮自语,又像是在对他诉说。

⑹他愣了一下,试着问:“怎么回事?”女人叹了口气,说:“孩子发高烧,带的钱不够。你看,烧得有些迷糊,真怕耽误了病情。”他低头一看,小女孩脸色红红的,偎在女人怀里嘤嘤地哭。

⑺摸了摸衣兜,闪过几分犹豫。他想起在外打工的艰难,每张钱都浸透着汗水。但转念一想,如果对面是自己的家人,面临这样的窘境,他多么希望能有一颗善心,一双温暖的手,帮她们渡过难关。

⑻他侧过身,从棉衣内兜里摸出钱夹,抽出一张50元,对女人说:“拿着,给孩子看病要紧。”女人望着衣着简朴、有些木讷的他,眼泪再次夺眶而出。他说:“快点取药去吧,先给孩子挂上针。”

⑼有些放心不下,他跟在女人后面,陪孩子打了退烧针,又挂上吊瓶,这才舒了口气。到底是孩子,烧刚退下一些,就有了精气神。柔嫩粉红的小脸上,大眼睛闪烁如星,对着他手里的小熊,咯咯地直笑。

⑽他把小熊递给女孩,说:“你是勇敢的孩子,叔叔奖励你一个小熊。”小女孩接过小熊,宝贝似的搂在怀里,女人低头望着孩子,眼里全是疼爱。看到女孩已无大碍,他转身离开了医院。

⑾回到家,妻子仍没回来。他倚在门口,又困又累,不知不觉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他被轻柔的声音唤醒,揉揉惺忪的眼睛,看到站在眼前的妻。他咧嘴一笑,笑容突然凝固在脸上。原来,妻的旁边站着的小女孩,怀里抱着毛绒小熊。

⑿妻子笑吟吟地说:“女儿今天发起高烧,幸亏幼儿园老师带她看病,现在好多了。”他把女孩揽进怀里,亲了又亲,将几滴热泪到女孩脸上,引得妻子莫名其妙。

⒀在外打工的日子,他遇到过各色目光,深感自身卑微如草芥。但无论何时何境,他的心里始终亮着“善良”的灯盏。正是这盏灯,让他固守内心的纯净,引领他回到温暖的家园。

18.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4分)

19. 试分析第⑴段中划线句子的作用。(4分)

风中夹杂着雪花,纷纷扬扬,如柳絮般飘落,小小山村,已经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显得那么晶莹、那么剔透、那么恬静。

20.赏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6分) 、

(1)“他咧嘴一笑,笑容突然凝固在脸上。”

(2)他把女孩揽进怀里,亲了又亲,将几滴热泪到女孩脸上,引得妻子莫名其妙。

21. 第⑵、⑶段文字如果删去,对文章是否有影响?为什么?(请从结构、内容、主题三方面分析)(3分)

22.试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善良”的理解。(4分)

18.(4分)本文主要记叙了一位在外地打工父亲回家过春节时,用一颗善良的爱心帮助了一位生病的女孩的故事。

[3000817559842bbb.jpg]

最美的善举

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那个陪床的男人。

男人姓苏,四十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浓眉凹目,络腮胡子,看上去挺吓人的。“络腮胡子”大大咧咧的,说话时声音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非常爱吃肉,羊排、猪杂儿、红烧牛肉是他食谱上的主角。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络腮胡子”便毫不客气的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大作,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像是他的家。

同“络腮胡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号床的那对母子,他们总是安安静静的。

1号床的女人患乳腺癌,刚刚做了手术。她有两个孩子,女儿读高三,儿子上小学。她的男人只靠种地养些鸡鸭挣生活。正值夏播季节,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只有那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守候着母亲。男孩很懂事,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每次有人帮他扶着母亲去做检查,男孩总忘不了说声“谢谢”。

1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也是推来让去的。有时男人会从街上买点儿卤肉来,女人就埋怨他乱花钱,然后把大部分肉夹到孩子的碗里。

一天,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蝉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男人给我和“络腮胡子”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都嚼出了满嘴的香。尤其是“络腮胡子”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一再恳求1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来。说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25块钱一盘,却没这个新鲜。只要能帮着弄些来,愿意按一元一个买他的。

1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

几天后,1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络腮胡子”如获至宝,点过数,非要给对方27块钱不可。1号床的男人不肯收,“络腮胡子”便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就喜欢吃这口儿,只要是活的,有多少要多少。

1号床的男人并没在意,男孩却把这话放在了心上。一到傍晚便跑到医院后面的树林里去找,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找到二三十个,“络腮胡子”总是照数全收。

有了这项收入,1号床的餐桌上渐渐丰盛起来。中午时,男孩会为母亲买上一个肉菜;晚上,再加一袋鲜奶。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月。一天,男孩悄悄地告诉我,“络腮胡子”吃蝉蛹上了瘾,现在有两个小朋友在帮着找,他按2毛钱一个从小朋友手里收来再卖给“络腮胡子”。

我惊讶于男孩的精明,也为他能找到这样一个赚钱的途径而高兴。

婆婆出院时,我把亲友送的水果、奶粉和罐头之类的东西都留给了1号床。起初1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

后来的一天,我去医院办理医保退款手续,从停车场出来,刚走了几步,远远看到“络腮胡子”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儿,径直走进路边的灌木丛中。

等到走近,我才发现,他从塑料袋里倒出的,竟是一堆儿蝉蛹!

“苏大哥,这……”

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买的太多了……”

“那你还买它干嘛?”我疑惑地瞅着他。

“嘿嘿,”他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的性格极不相称的腼腆,“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

我恍然大悟,原来苏大哥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帮助1号床的病友。

那一刻,我的心头忽然涌起一股别样的温暖……

15. 选文题目中的“善举”指什么事情?为什么说它是“最美”的?(4分)

16. 请分别从用词和修辞的角度对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进行简要赏析。 (3分)

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17. 文章结尾写道“那一刻,我的心头忽然涌起一股别样的温暖……”请你用一段话描述一下“我”此时的心理活动。(3分)

18. 选文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和对比的写法,请就其中的一种写法结合选文作简要分析。(3分)

19. 这样的善举生活中有很多,请举例并谈谈你的感受。(3分)

 15. (4分)“善举”指“络腮胡子”通过收买蝉蛹暗中帮助1号床病友的事情;因为“络腮胡子”既帮助了身处困境的人,又使被帮助的人得到尊重,所以说他的善举是“最美”的。

  16. (3分)示例:用“啃”和“啧啧”写出了“络腮胡子”吃相的不雅,用词准确而生动;(1分)“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络腮胡子”脸面油腻的特点。(1分)画线句子传神地表达了“我”对“络腮胡子”的厌恶之感。(1分)

  17. (3分)略。

  18. (3分)示例一:选文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络腮胡子”的粗俗,后写他的善举。这样写使文章内容更有波澜,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示例二:选文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如“络腮胡子”的粗俗与他的细心善良对比。(“我”的施舍与“络腮胡子”的善举对比;“络腮胡子”的大大咧咧与1号床母子的安安静静对比。等等)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

  19. (3分)略。

 

阳光,是一种语言

早晨,阳光以一种最明亮、最透彻的语言和树叶攀谈,绿色的叶子,立即兴奋地颤抖,通体透亮,像是一页页黄金锻打的箔片,炫耀在枝头。【A.】而当阳光微笑着与草地上的鲜花对语,花朵便立即昂起头来,那些蜷缩在一起的忧郁的花瓣,也迅即展开,像一个个恭听教诲的耳朵。【B.

②晴朗的日子,走在街上,你不会留意阳光。普照的阳光,有时像是在对大众演讲的平庸演说家,让人昏昏欲睡,到处是嘈杂。

③阳光动听的声音,响在暗夜之后的日出,严寒之后的春天,以及黑夜到来前的黄昏。这些时刻,阳光会以动情的语言向你诉说重逢的喜悦、友情的温暖和哪怕是因十分短暂的离别而产生的愁绪。

④倘若是雨后的斜阳,彩虹将尽情展示阳光语言的才华与美丽。赤、橙、黄、绿、青、蓝、紫,从远处的山根,腾空而起,瞬间飞起一道虹桥,使你的整个身心从地面立刻飞上天空。现实的郁闷,会被一种浪漫的想象所消解。阳光的语言,此刻充满智慧,让你理解天雨花,石点头;让你平凡生活的狭窄,变成一片无边无垠的开阔;让你枯寂日子的单调,变得丰富多彩。

⑤可这一切,只是一种语言,你不可以将那金黄的叶子当成黄金;江河之上,那些在粼波里晃动的金箔也非真实;你更不要去攀援那七彩的虹桥,那是阳光的话语展示给你的不可琢磨的意境。瞬间,一切都会不复存在。可是,这一切又都不是空虚的,它们在你的心中留下切切实实的图画,在你的血管里推涌起波澜壮阔的浪潮,在你耳边轰响着长留不息的呼喊,使你不能不相信阳光的力量和它真实的存在。

⑥和阳光对话,感受光明、温暖、向上、力量。即使不用铜号和鼙鼓,即使是喁喁私语,那声音里也没有卑琐和阴暗,没有湿淋淋的、怯懦者的哀伤。

⑦你得像一个辛勤的淘金者,从闪动在白杨翻转的叶子上的光点里,把握阳光的语言节奏;你得像一个朴实的农夫,把手指插进松软的泥土里,感知阳光的语言力度。如果你是阳光的朋友,就会有一副红润健康的面孔和一窗明亮清朗的心境。

⑧阳光,是一种语言,一种可以听懂的语言。

20.作者说:“阳光,是一种语言,一种可以听懂的语言。”从①—④段看,作笔下的阳光“语言”有哪些特点?(4分)

21.文章第①段的语言生动传神,请你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3分)

22.文章第⑤段,作者说“一切都会不复存在”,又说“一切又都不是空虚的”,为什么?(4分)

23.从第⑦段看,怎样才能“听懂”阳光的“语言”?(3分)

24.作者说:阳光是一种语言,它和树叶攀谈,和鲜花对语,动情地向人们倾诉,给世界带来温暖和力量。还有人说:阳光是跳动的旋律,将七色幻化为七个美丽的音符,在大地上谱写着动人的乐章。你想把阳光比喻成什么呢?请写几句话表达你对阳光的感受。(3分)

20.①早晨的阳光最明亮、最透彻;②明朗日子里的阳光普照让人昏昏欲睡;③暗夜之后的阳光和严寒之后春天的阳光以及黄昏的阳光动听、动情;④雨后的斜阳尽情展示阳光语言的才华与美丽。(4分)

21.A句用比喻、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早晨明媚阳光的照射下绿叶通体透亮、充满生机的特点,赞美了早晨阳光的明亮、透彻。B句用比喻、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早晨明媚阳光的照射下鲜花盛放的样子和勃勃生机,赞美了早晨阳光的明亮、透彻。(3分,修辞1分,分析2分)

[5a9a5288f7921a6e.jpg]

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我已经有三年不曾看见它。去年在福建,仿佛比现在还要迟一点,也曾见过雪。但那是远处山顶的积雪,可不是飞舞着的雪花。在平原上,它只是偶然的随着雨点洒下来几片。没有落到地面的时候,它的颜色是灰的,不是白色,它的重量像是雨点,并不会飞舞。一到地面,它立刻融成了水,没有痕迹,也未曾跳跃。这样的雪,在四十年来第一次看见它的老年的福建人,诚然能感到特别的奇异,谈得津津有味,但在我,却觉得索然。“福建下过雪,”我可没有这样想过。

我喜欢眼前飞舞着的上海的雪花。这才是“雪白”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样的美丽。它好像比空气还轻,并不从半空里落下来,而是被空气从地面卷起来的。然而它又像是活动生物,像夏天黄昏时候的成群的蚊蚋,像春天酿蜜时期的蜜蜂,它忙碌的飞翔,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粘着人身,或拥入窗隙,仿佛自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它默默无声,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大海汹涌的波涛声,森林的狂吼声,有时又似乎听见了儿女的窃窃私语声,礼拜堂平静的晚祷声,花园里欢乐的鸟歌声……它所带来的是阴沉与严寒,但在它的飞舞的姿态中,我们似乎看见了慈善的母亲,活泼的孩子,微笑的花,暖和的太阳,静默的晚霞……它没有气息,但当它扑到我们面上的时候,我们似乎闻到了__ ①__ 旷野的空气的气息,山谷中__ ② __的兰花的气息,花园里__ ③__ 的玫瑰的气息,__ ④__ 的茉莉花的气息……在白天,它做出千百种婀娜的姿态;夜间,它发出银色的光辉,照耀着我们行路的人,又在我们的玻璃窗上绘就多种花卉树木,还有那河流,那天上的云……

1.选词填空(清淡 浓郁 幽雅 清洁)(2分)

_________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 ④_________

2.首句“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具体是指(2分)( )

A.今年           B.三年以前       C.去年

3.第一节中加粗的“仿佛”一词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文中与“索然”意思相反的词语是_________,这一对比突出了______ 。(2分)

5.正确理解第一小节最后的画线句的一项是(2分)( )

A.福建的雪像水一样,“我”不喜欢。

B.福建的雪只是随雨点洒下的几片。

C.福建的雪颜色是灰的,一到地面上就融成了水。

D.B.和C.。

1.①清洁 ②幽雅 ③浓郁 ④清淡

2.A

3.表明情况不肯定,突出“我”对福建雪花不喜欢,记忆不深

4.津津有味 “我”对福建雪花不喜欢,记忆不深。

5.D

三峡之秋

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  )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  )了,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而一面又把它那激荡的、跳跃的光辉,(  )向两岸陡立的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升起了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  )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的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

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1.文中“(  )”处应填的词语,依次是(1分)( )

A.撒 逝 投 拥B.结 失 投 拥

C.投 逝 撒 拥D.飘 失 撒 拥

2.指出文中第2、3、4自然段加粗的三个词所指代的内容。(3分)

(1)“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参照第1、2自然段的结尾,试给第3自然段的末尾加上一句小结性的话。(2分)

4.下列各句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句的是(多项选择)(2分)( )

A.她的性格很像她母亲。

B.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

C.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

D.月亮把它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下降。

E.天好像要下雨了。

5.课文中使用了许多描写色彩的词语,请找出4个描写色彩的词语,体会其作用。(2分)

1.A

2.(1)阳光。(2)太阳还没落,峡里早升起了一层青色的雾。( 3)岸边的渔火。

3.三峡里又呈现出一片秋日黄昏的宁静。

4.AE

5.洁白的霜,绿叶金实,青色的雾,红色光晕;作用略。

①那水呢,____________不结冰,____________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②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地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④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关联词。(2分)

2.解释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

(1)澄清

(2)空灵

3.用“||”将本段文字分成两层。(2分)

① ② ③ ④

4.文中写“水也不忍得冻上”,“水”为什么“不忍得冻上”?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5.文章标题是“济南的冬天”,而结尾却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选出分析正确的项(2分)( )

A.结尾句的意思是“济南的冬天”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B.结尾句和标题照应。

C.这样的结尾抒发了作者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D.标题说“济南的冬天”,中心词是“冬天”,结尾说的“冬天的济南”中心词是“济南”首尾矛盾。

1.不但 倒反

2.(1)清澈明亮。(2)灵活不可捉摸,这里指透明。

3.①②‖③④

4.因为水藻拿出终年贮蓄的绿,长枝垂柳还要照个影儿;表达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5.ABC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西兰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描写人物有许多方法,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等来刻画人物思想性格,试从上面的语段中选出相应的语句。(3分)

(1)语言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情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作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的原因是(2分)( )

A.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知道这最后一课结束了,自己永远不能教学了。

B.钟声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的时间已经到了,从此阿尔萨斯人将和祖国语言告别了。

C.钟声和普鲁士兵的号声宣告了阿尔萨斯人成了__奴。

3.这段文字是以第一人称写的,其中的“我”指的是 。(1分)

1.略 2.B 

3.小弗朗士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   ;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2分)

长吟   斑蝥   脊梁

2.文中画线处应填上的内容是:(3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

3.找出这一语段的中心句,填写在下面。(1分)

4.这段文字细致、形象地描写了百草园中的景物,在描写中能抓住景物各自的特点。如描写菜畦,突出它的  ;描写木莲的果实、何首乌的根,突出了它们的 ;描写蝉、油蛉、蟋蟀,突出它们的 ;描写黄蜂、叫天子则突出它们的 。(2分)

5.景物描写要有一定的顺序,这段文字描写景物的顺序是(答案不止一项)(2分)( )

A.从动态到静态

B.从局部到整体

C.从整体到局部

D.先写静景,后写动景,再写动景,最后写静景

1.yín máo jí

2.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 紫红的桑葚

3.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4.颜色 形状 声音 状态

5.CD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