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出心灵的杂音
①去年夏天,从省医科大学毕业后,经朋友介绍,我随五六个同学一起,来到本市一家三甲医院实习。院长告诉我们,三个月实习期满,如果我们表现良好,就可以成为医院的正式人员。
②实习第一天,我们来到心脏科报到。早听说心脏科主任医师吴春玉是一位全国赫赫有名的冠心病专家,人很亲切。果然,见到我们的第一眼,他便和蔼可亲地说:“年轻人,往后心脏科就是你们的家了。好好努力吧,这可是好多医科大学生梦寐以求的事儿哟!”
③听了吴大夫的鼓励,我们都暗暗攒足了劲儿,拿出各自的看家本领,应对每一个病人。终于,三个月实习期到了,我们得到了吴大夫的夸奖和赞赏。吴大夫说,我们将要应诊最后一位病人,如果不出现任何差错的话,我们便全都可以得到医院的正式聘用。
④那是一位五十上下的中年人。吴大夫将我们上下打量一番,说:“这是一位心脏僧帽瓣硬化症患者,从农村来的,你们可以先听听他心脏的声音。”
⑤关于心脏僧帽硬化症的病理知识,我们在书本中早就学过。我知道这种病的心跳规律是先有一阵清晰的强音,接着是两下微弱的杂音。
⑥但就在我们准备取出以往都随身携带的听诊器时,才想起今天不知何故,听诊器早已按吴大夫的吩咐放在办公室了。
⑦“用我的听诊器吧。”吴大夫笑笑说,“这是一具特制的听诊器,它可以听出任何来自心灵深处的杂音。你们要仔细地听,这个病患的心跳强音一向都很明显。”
⑧接过那具听诊器,我们依次凑近了病患的心脏。“嗯,没错,果然他的心脏具有很重的强音!”我的同学们听过后,都得出这样的结论。
⑨我是最后一个听诊的。我仔细地聆听,但半分钟后,一丝失望的表情浮在我脸上:我没有听到半点儿声音!
⑩“怎么样?”跟那几个同学一样,吴大夫又例行地问我,“心跳强音是不是很明显?”
⑪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他。我怀疑到底是我的耳朵出了问题,还是我根本就不是块做医生的料?就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吴大夫又对我说:“再给你一次机会,再听一次吧。”
⑫我又凑近了病患者的心脏,结果,依然没有一丝声音。
⑬“怎么样?”吴大夫对我投过关切的眼光,那几个同学全都向我使眼色。
⑭犹豫了半天,我终于实话实说了:“对不起,大夫,我什么也没听到。”同学们发出了一阵不屑的笑声,吴大夫的脸上也出现一种怪怪的表情。
⑮我想我是彻底没希望了.一个失去听觉的人,还有什么资格做一名医师?就在我灰心地转身离去时,没想到身后传来院长的声音:“王贞虎,你被录用了。”
⑯我惊诧地转身,不知何时.院长已站在吴大夫的身旁,两人正微笑着注视着我。
⑰“为什么?”我讷讷地问道。
⑱“就为这个。”吴大夫笑了关.从怀中掏出一把镊子,竟从听诊器里夹出一团棉球。
⑲天啊,闹了半天,原来这根本就是一个没用的听诊器!
⑳院长瞄了一眼那几个面红耳赤的同学,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我跟吴大夫事先商量好的一堂特珠的听诊课,目的是想听听来自学员内心深处的杂音。也许,为了能正式留在医院,你们一个个假装清醒地撒谎,的确可以蒙过主管人员的眼睛,但在应诊的过程中,你们将要结束的,却极有可能是一个患者的生命啊!”
终于,仅我一人,成了留用在这家三甲医院的幸运儿。在往后的人生履历表上,我写下了这样一句座右铭:“做一名心无杂音的人,去听诊每一个生命!”
1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我”是一个诚实的人.
B 其他几个同学听诊时都撒了谎。
C “我”被录用,是因为听诊水平比其他同学高。
D 第⑤段文字在记叙顺序上属于插叙,为下文写听诊作铺垫。
14、通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标题“听出心灵的杂音”的含义。(4分)
15、结合全文内容,概括①-③段文字的内容,并说明在文中起到的作用。(4分)
16、“做一个心无杂音的人,去听每一个生命。”结尾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4分)
C。
两层含义:一是指在权威和利益面前,几个同学撒谎听出病患者心脏的杂音;一是指吴大夫和院长用这一堂特殊的听诊课听出了几个同学心灵深处不诚实的杂音。
前三段交代了这次实习对“我们”的重要性以及吴大夫在心脏科的地位,引出实习期满时的一次特殊的听诊,为下文“我们”在这一次听诊中的表现做好了铺垫
我们每一个人无论做什么,都要遵从自己内心真正的声音,崇尚诚信,求真务实,而不应该心有杂念,因为个人利益或权威的影响而改变。
盲人与_________
①浅灰色的防盗门虚掩着,他轻轻拉开后,露出一道菜花色的老式镶板门。他小心翼翼地把两道门带上,然后蹲下,抄起一只拖鞋扔了出去。砸出的响声不大,像猫逮老鼠时跳跃触地般发出的。室内没有一丁点反应。他胆子壮了起来,便站直身子朝里走。
②“二娃子,你来啦?”声音不大,很平静。他疑心是自己心里发出来的,所以没有停下,继续往屋里走。
③“你今天是先拖地还是先抹窗子?”这次他听得清清楚楚,声音是一个中年男子从客厅转角处的沙发上发出的。窗帘拉着,光线很暗,刚进屋很难发现沙发上还坐着人。
④“糟糕,今天失手了!”他不由得暗暗在心里叫了一声苦,紧紧盯着那人,往门口退去,试图根据情况夺路而逃。
⑤坐在沙发上的男人一动不动地指挥道:“你去把厨房的水瓶提过来,先泡两杯茶,今天我请你尝尝二级峨嵋毛峰。”
⑥他不敢回应。
⑦沙发上坐着的人又喋喋不休地自言自语道:“哎哟,我咋忘了你不能说话呢,不过,姐姐把你带来的时候就说你心明眼亮,耳朵特好使,可以耐心地听我这个看不见的人说话,你不知道,我等你好长时间了,你来了,我说着话心里就亮堂了许多。”
⑧沙发上是个盲人,他放松了,停止了逃走的打算。
⑨“水瓶提过来没有?先喝一口茶,再慢慢做卫生,要不,都不做,反正等几天你又要来做,我就想和你喝喝茶说说话,你不知道,这茶是用我自己第一次挣的钱买的。
⑩他换上拖鞋,不由自主地去厨房提来水瓶泡茶。他开始同情起这个盲人来。
⑪“说真心话,二娃子,我有点佩服你,你说不了话,自己出来打工挣钱养活自己不算,还要供养残疾的父母。”
⑫他很想告诉沙发上的盲人,他不是二娃子,也不是残疾人,他好手好脚,但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但他不敢吭声。今天他是一位不能说话的人。他要把这场戏演到底。
⑬沙发上的人说:“喝茶喝茶。”他呷了一口,有些苦涩。
⑭沙发上的人又说:“我去盲人按摩所上班,一是受到你的启发,你都那么能干,我好脚好手的咋不能自食其力呢?二是想帮衬姐姐一把。姐姐太苦了,先前每个月挣的钱就花在我这个无用的男人身上。这个世界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姐姐,她是女中豪杰,比男人还能干。”
⑮他情不自禁地去厕所拿来拖把,开始打扫客厅。
⑯“二娃子,你嫌我啰嗦就使劲跺一下脚,我听到后就不说话了,来,喝茶喝茶。”
⑰他把客厅拖完,又去喝了一口。一股淡淡的清香沁人肺腑。
⑱“这茶味道说不出的好。”坐在沙发上的人卖个关子动情地说,“简直有点像说书人说的,妙处难与君说。二娃子,你早就品尝过这种美滋滋的味道是不是?可对我来说却是第一次啊,用自己劳动挣来的钱,是世上最美的享受!”
⑲盲人的生活态度深深地感染着他。
⑲“你自己再倒点水喝。”沙发上的人边说话边站起来,端着杯子熟练地往里屋走去。
21下午三点,打扫完卫生,他从包里掏出仅有的三张十块四张五块的钱放在茶几上。正要出门,门吱扭一声开了,一个和他年龄相当的敦实青年背着个帆布工作包走了进来。那人啊啊啊地对他比划了几下,他点点头侧身让了一下出了门。
22楼梯上洒满斑斑点点的阳光。 (有删改)
17.阅读全文,在题目横线处补全文中“他”的身份。(1分)
答:盲人与
18.阅读画线句,结合上下文,说说“他”为什么两次喝茶却茶味不同。(4分)
答:
19.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最后一段的理解。(2分)
答:
20.从语言的角度来分析小说,是了解人物形象的重要途径。结合第⑦⑭⑱段的相关语句,分析盲人形象(不超过150字)。(6分)
答: 。
17.答案:小偷(贼、偷窃者)
18.要点:(1)两个残疾人都能自食其力,帮衬家人,而自己好手好脚却游手好闲,不务正
业,自觉羞愧所以感到“苦涩”。
(2)打扫了客厅并倾听盲人的诉说,因帮助盲人内心轻松,感受到茶的“清香”。
19.要点:(1)营造温暖氛围,表现“他”轻松的心情。
(2)暗示“他”的善良被唤醒,表达对美好人性的歌颂。
20.示例一:盲人是孤独寂寞的,他一心等待二娃子的到来,“等了好长时间”,渴望有人
交流,渴望向人倾诉,因为“说着话心里就亮堂了许多”。受到二娃子的启发后,“好手好脚”的盲人也开始“自食其力”,他体谅姐姐的辛苦,又“用自己的劳动”获得“世上最美的享受”,自立与感恩已深深植根在他的心里。
示例二:“我等你好长时间”“你来了……心里就亮堂了许多”等话语体现出盲人在孤
独苦闷中希望与人沟通交流;“我好手好脚咋不能自食其力呢?”用反问形式
显示盲人的要强乐观;“我去盲人按摩所上班”写出其能够自谋职业;“用自
己劳动……是世上最美的享受”以发自内心的感叹展示了盲人自食其力、享受
劳动、享受生活的健康心态。
回家去问妈妈
毕淑敏
①那一年游敦煌回来,兴奋地同妈妈谈起戈壁的黄沙和祁连的雪峰。说到丝绸之路上僻远的安西,哈密瓜汁甜得把嘴唇粘在一起……一直安静听我说话的妈妈,淡淡地插了一句:“在你不到半岁的时候,我就抱着你走过安西。”我大吃一惊,从未听妈妈谈过这段往事。
②妈妈说,你生在新疆,长在北京。难道你是飞来的不成?以前我一说起带你赶路的事,你就嫌烦,说知道啦,别再啰嗦。
③我静静地倾听妈妈的描述,才知道我在幼年时曾带给母亲那样的艰难。才知道发生在安西的感动源远流长。突然意识到,在我和最亲的母亲之间,潜伏着无数盲点。
④我们总觉得已经成人。母亲只是一间古老的旧房,她给我们的童年以遮避,但不会再提供新的风景。我们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界,寻找自我的价值。全神贯注地倾听上司的评论,字斟句酌地印证众人的口碑,反复咀嚼朋友随口吐露的点滴印象,甚至会为恋人一颦一笑的涵意彻夜思索……我们极其在意世人对我们的看法,恰恰忘了,当我们环视整个世界的时候,总有一双微微眯起的眼睛,始终在背后凝视着我们。母亲默默地关注,就像手艺精湛的老艺人,不厌其烦地打磨描绘她们制造的精品。于是我们厌烦了,不客气地说,老提那些过去的事,烦不烦呀?从此,母亲就真的噤了声。
⑤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远远没有长大。我们幼年的顽皮、成长的艰辛、与生俱来的弱点、异于常人的秉赋……从小到大最详尽的档案、每一次失败与成功的记录,都贮存在母亲宁静的眼中。我们曾经满世界地寻找真诚,却不知最想要的真诚就在母亲那里。
⑥我们像一本没有结尾的书,每一个符号都是母亲用血书写。我们还未曾读懂,著者已撒手而去。从此我们面对书中的无数悬念和秘密,无以破译。我们流落世间,成为飘零的红叶。
⑦趁老树虬曲的枝丫还郁郁葱葱,让我们赶快跑回家,去问妈妈。
⑧一定要赶快啊!生命给我们的允诺并不慷慨,两代人命运的云梯衔接处,时间只是窄窄的台阶。从我们明白人生的韵律,距父母还能明晰地谈论以往,并肩而行的日子屈指可数。
⑨给母亲一个机会,让她重温创造的喜悦;给儿女一个机会,让我们深刻洞察尘封的的记忆。
(选文有删改)
13.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引发了作者的哪些感悟?(感悟答出两点即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如何理解第④段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了本文后,请你联想一次“问”的经历,写出独特的感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4分)事件:我游敦煌回来,和母亲交谈,意外得知母亲曾抱着我走过安西的往事。(2分)感悟:①我们极其在意世人的看法,却忽视、厌烦了母亲。②母亲是最了解我们的人,最想要的真诚就在母亲那里。 ③趁母亲健在,抓紧时间和母亲沟通交流。(2分,答出两点即可)
14.(4分)曾经呵护我们的母亲已经落伍了(母亲只能在我们童年时给我们以呵护),不能再给我们新的启迪和支持,这是我们对母亲的浅薄认识(这是我们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界,寻找自我价值的原因)。
15.(4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1分),把母亲关注我们比喻成老艺人打磨描绘精品 (把“母亲”比喻成“老艺人’’,把“我们”比喻成“精品’’)(1分),生动形象地(1分)写出了母亲对我们的耐心培育(1分)。
16.(4分)本段起过渡作用(1分),承接上文的感悟,引出下文的劝告(1分);紧扣文题(1分),呼吁人们抓紧时间与父母交流(1分)。
17.(4分)要求:能联想“问”(沟通、交流)的经历,写出自己的感悟,有真情实感,表达流畅。
包利民
①小时候,他很怕母亲,因为每次说谎,母亲都能识破。A.起初,他以为是自己的谎话说得不够好。后来发现,即使编造的谎言再完美,也会被母亲像米里挑虫子一样挑出来。
②他想,可能母亲专门去了解了情况,才会知道自己撒谎。有一次,母亲在床上睡觉,他在一旁看书。过了一会儿,他见母亲睡得很沉,便偷偷溜出门,在院子里玩儿。估摸着母亲快醒了,他才进屋。刚捧起书没一会儿,母亲就睁开了眼睛,把他叫到身前,问:“我睡觉的时候你都干什么了?”他极镇定地说一直在看书。母亲的脸一下子沉了下来:“又撒谎,明明出去玩儿了。” 他当时很惊恐,下意识地退后了几步,说: “你是妖怪!”
③母亲一愣。他说:“你都睡着了,还知道我出去?” 母亲笑着说:“你要是承认自己撒谎,我就告诉你,我是怎么知道的。”他老老实实地承认了,然后眼巴巴地看着母亲。母亲说:“很筒单,每次你撒谎的时候,右手的拇指就会压在食指上。”他仔细想了一下,似乎自己真有这个毛病。但心里挺高兴,看来母亲不是妖怪。以后,他撒谎的次数就少了,因为在母亲的突然袭击下,他根本控制不了自己右手的动作。
④大学毕业后,他在远离母亲的一个城市工作。他想接母亲一起住。可是母亲习惯了自己的生活环境,总也不肯去。于是他给母亲买了电脑,连接了网络。这样,他就能跟母亲视频聊天了。有一回视频,母亲问他和女朋友处得怎么样,什么时候结婚。他说处得很好,自己还年轻,不着急结婚。忽然,他见母亲的脸上又现出当年的神情。母亲说:“还跟我撒谎, 说说吧,什么时候和女朋友分的手?”B他忙看向视频窗口,那里只显示了自已胸部以上,根本看不到手,母亲怎么又知道自己撒谎了?
⑤他求母亲告诉自己,破绽又出在哪里。母亲还是那句话:“你告诉我事情经过,我就告诉你我怎么知道的。”他老实说了分手的原因。母亲告诉他,他撒谎的时候,右眉总是不经意地跳动几下。他很是郁闷,先是右手,后是右眉,看来自己说谎话的时候,毛病还真不少。
⑥从那以后,他遇到了什么不想让母亲知道的事,就不上网和母亲视频,因为他不想母亲担心自己。可是,让他惊奇不已的事又发生了。有一次,电话里母亲问他工作顺利不,以前不是说升职,现在升了没有。他告诉母亲升职的事要到年后才能实现,并罗列了一大堆理由。可是母亲说他撒谎,问他是不是升职的事没希望了。他极度不解,实话实说后,他得到了答案。母亲说,他说谎的时候,每句话的第一个字都说得很重,而且会偶尔轻咳两声。
⑦他感到太惊讶了,自己这么多琐碎的特点,母亲竟然全能掌握。他不再试着改变说谎时的一些习惯了,因为他知道,母亲一定还有其他的方法来鉴别。他知道只有母亲才会记得自己的一切,多少年也不会忘记。是的,如果有一天,母亲说出连你自己都不清楚的细节,请不要奇怪,因为在母爱面前,任何奇迹都有可能发生。
(选自《博爱》2013.1)
1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奇迹”一词的理解。作者通过哪几件事来具体写母爱的奇迹?(4分)
14.“他当时很惊恐,下意识地退后了几步,说:“你是妖怪!”为什么他会觉得母亲是妖怪?(2分)
15.理解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4分)
(1)他极镇定地说一直在看书。母亲的脸一下子沉了下来:“又撒谎,明明出去玩儿了。”
(2)他感到太惊讶了,自己这么多琐碎的特点,母亲竟然全能掌握。
16.请在文中画线的A.、B.两处中选择一处,根据句后的提示进行赏析。(4分)
A.起初,他以为是自己的谎话说得不够好。后来发现,即使编造的谎言再完美,也会被母亲像米里挑虫子一样挑出来。(修辞手法)
B.他忙看向视频窗口,那里只显示了自已胸部以上,根本看不到手,母亲怎么又知道自己撒谎了?(描写方法)
17.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母爱 ”的理解。(4分)
13.“奇迹”在文中指母亲能够清楚地全部掌握我的琐碎特点。(1分)写了三件事:儿时,母亲掌握了我撒谎时手的动作;工作后,母亲掌握了我撒谎时右眉的动作;后来,母亲掌握了我打电话撒谎时的咳嗽声。(4分)
14.因为他每次说谎,母亲即使不了解情况,也会知道,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共2分)
15.(1)“镇定”一词反衬出母亲观察的仔细,体现了母爱的奇迹。
(2)“琐碎”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细致、耐心,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共4分)
16.A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爱的细心无私,表现了母爱的伟大,为后文记叙的三件事情做铺垫。B句运用心理描写,形象地刻画了我的疑惑,反衬出母亲的细致和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心,体现了母爱的奇迹。(共4分)
17.母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无私的爱。母爱如滔滔江水,连绵不断,有时你可能感受不到母亲给你的爱,也许你嫌妈妈的唠叨,认为她的每一句话都是无聊的、烦人的,可我们要学会用心去看待母亲的每一句话,用宽容的心去面对母亲,有时,母亲也需要我们的爱。(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4分)
阅读《爆米花》,完成第16-18题。(共14分)
爆米花 赵丽霞
①那年,被父母硬生生塞到了一辆破旧不堪的板车里,一路颠簸。一条百年小巷里便有了我的家。
②小巷的尽头有一片不大的空地,原本是家家户户的生活垃圾集散地。一般我宁愿在家,也不情愿迈出家门半步。有一天冷不丁发现,这里变得异常干净利落了。一个像唱大花脸的爆米花男人犹如天外来客,迅速成为我们小巷里最受欢迎的人。
③一个椭圆状密封的黑锅,架在一台铁皮制成的低矮小炉子上。“唱花脸”男人掀开厚重的盖子,“哗啦”灌上满满一杯黄澄澄的玉米,喜欢吃甜的,就放少量的糖精粒。然后烧上炭火,一手拉动风箱,一手不紧不慢地有节奏地摇动着摇手,不停地转动,眼神一秒也不放松地死盯着镶在锅架上的那块圆表。十几分钟的工夫,火候已到。他把黑锅掀起来移开火苗处,把入口伸向顺放在地上的一条用铁丝编制的圆桶。每到此时,我们都会闪得远远的,生怕黑锅会像一颗雷把我们炸得粉碎。双手紧紧地捂住双耳,背着身,不敢看。直到“砰”的一声巨响,一股诱人的香气扑鼻袭来,随即一窝蜂地转着圈捡着迸到外面的爆米花。一炉接一炉地如此反复着,直到“唱花脸”的收拾好行头骑上自行车,我们才恋恋不舍地回家。
④我家属于城镇户口,没有地种。当时粮站也不供应玉米,想吃爆米花就成了最头痛问题。平时,我是不爱串门的,也很少找小朋友去玩。自爆米花被自己视作世上第一美味,我便开始和带爆米花的小伙伴结成了盟友,经常一块玩,能蹭他们一点吃的,心里也美滋滋的。
⑤可渐渐我就舍不下这张小脸了。有一次实在想吃了,就趁父母不在家,偷偷从里屋的瓦罐里舀出几瓢白面粉,用小盆端着,晃晃悠悠进东家出西家换玉米,当时自己也并不知道白面比玉米贵,还生怕人家吃了亏,可怜兮兮地巴望着。换完玉米,从母亲经常放钱的床席下数出一角五分钱,揣到怀里,像抱了只窜上跳下的兔子。爆完后,一路连蹦带跳捧着“赃物”逃回家,插上大门,东藏西掖,最后找了个墙根,还觉得不安全,又在上面蒙上几层旧报纸,才得意地把爆米花大把大把地塞进嘴里,直到小嘴都不能再鼓。
⑥秘密没两天就被精明的母亲发现了,我一下就犯了傻,就等撅屁股挨揍了,可母亲依然没事人似的该干啥干啥,这让我心里更没了底。
⑦后来,每天放学回家,我都会发现地上的衣服又多了一捆,闲下来时,母亲便用小剪刀绞缠在上面细细的、多如牛毛的线头。母亲告诉我说,绞十条可以换两分钱呢。等收拾完家务,打发我睡下后,母亲便一声不吭地扛起衣服,一手拎着个小板凳走了,几乎天天如此。母亲手指上的白胶布也是越缠越多,浸透着血迹。我好奇地想知道个究竟,有次便装睡尾随母亲出了门,当追至大街一个十字路口时,母亲停了下来,放下衣服,躲在不被人注意的角落里摊开衣服忙碌起来。路灯斜照着母亲那张发黄消瘦的脸,几丝白发随着秋凉轻轻拂起,比灯光还刺眼。顿觉母亲老了许多,我心事重重地返回家,再也不能踏实入眠了。
⑧没多久,“唱花脸”的又来了,母亲便扯着嗓门,底气十足地喊我快去爆玉米。可我却再也兴奋不起来,一小缸玉米捧在手里沉似千斤。
⑨如今,无论走到哪里都会不经意间发现用现代器具操作制成的爆米花,奶油巧克力、水果芝麻等等多达几十种口味。可怎么吃都吃不出过去的那个味道——香香的,甜甜的,还带着些酸楚。
⑩那是一种幸福的味道。 (原文有删改)
16.阅读第③—⑧段的内容,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每空限15字以内)(4分)
情节一:
情节二:我蹭小伙伴的爆米花吃
情节三:
情节四:母亲挣钱让我去爆米花
17.文章第⑦段画线句子写得生动感人,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
18.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那是一种幸福的味道”的理解。(不超过150字)(分7)
答:
16.(共4分)情节一:我看爆米花并捡爆米花吃 情节三:我偷面偷钱去爆米花(评分说明:每空 2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其中“爆米花”、“看”、“捡”、“偷”为得分点,每点1分,扣完为止;超过规定字数该空酌情扣分)
17.(共3分)答案示例:句子运用外貌描写(“比灯光还刺眼”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了母亲的憔悴、苍老,表达了“我”心痛和自责的复杂情感。(评分说明:“手法”、“内容”、“情感”三个要点各占1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18.(共7分)答案示例:幸福的味道是指爆米花带给作者的香香的、甜甜的、酸楚的味道。爆米花本身的味道是香甜的。在物质匮乏时代,看爆米花、捡爆米花、蹭爆米花,这些童年经历,带给作者无限快乐。而偷偷爆米花一事,给母亲增添了生活压力,这让作者感受到生活的酸楚,同时作者还从中深切体会到母亲对自己的疼爱和付出。(评分说明:句子理解1分,结合文章内容2分,扣住内容分析3分,语言表达,1分)
阅读《夏夜的记忆》一文,完成第19-21题。(共10分)
夏夜的记忆 席慕蓉
那个夏天的夜晚,在海边暗黑的公路上,风还真大,一阵阵地迎面直扑过来。小货车没有车篷,站在车上的她很庆幸自己刚才的决定,坚持不坐在前座而要站到后面来,这样才能和这朵荷花靠得很近,才能用手扶着它的长长的梗茎,不至于被阵风所吹折。
下午接到朋友的电话,说是住在温州街大家都敬爱的老教授注生病了,他院中原来有两缸荷花,今年却一个花苞也没有,朋友想,若是她能把淡水的荷花运一缸过去放在窗前,让久病的老教授隔着窗赏一赏荷,也许心情会舒畅些罢。
她马上答应了。
其实她也知道这位老教授生病的消息,可是一直不敢去探望,因为自己并不是他的学生,怕会打扰。温州街那幢宿舍从前倒是去过两次,那两缸荷花她也见过。第一次去就是因为有朋友知道她养荷,要她去给这两缸荷放些肥料。
那时候是春天,老教授笑呵呵地站在玄关上,看她用棉纸包了些干燥的有机肥往缸边的软泥塞下去,还问她为什么这些荷不肯开花?她也不知道,只好猜测也许是阳光不够充足的缘故。
温州街的院子很小,房间更小,可是,她去的那两次,总觉得屋里屋外都有一种从容坦荡的气势,像它的主人。那年,老教授身体健康,笑声洪亮,朋友带了好酒去,窗外的芭蕉有几抹新绿一直明晃晃地要把阳光映照进屋子里面来。坐在屋角,插不进什么话,可是她觉得能够聆听就是一种幸福,很愿意就这样一直安安静静地坐下去。
想不到,在驶近温州街宿舍的时候,大门已经开启,屋子里灯光很亮,有人站在玄关上叫她进去,原来老教授已经坐在桌前在等候她了,还对她连声道谢,要她坐下,说要写几个字送给她。
这并不是她的原意。原来的她不过只是听从了朋友的建议,把花送到。并不是要来求什么报偿的。
不过,在主人坚持要她坐一坐,等着他在书册的扉页上题字之后,她也顺从地坐下了。因为,她忽然醒悟,在这样一位长者的面前,她整个的人整个的心几乎都是透明的,一切的解释其实都没有必要,他早就看得清清楚楚了。
会开吗?
在回去的路上,她就开始担心起来。温州街的院子里是没有风,可是也没有充足的日照,花会开吗?
淡水的荷花倒是陆续地开了又谢了。在这段时间里,听说老教授又进了医院,病情时好时坏,她很想知道,在入院之前,那窗下的荷究竟开了没有?
天气慢慢转凉,十一月上旬,从报上看到长者辞世的消息之时,她正在淡水的画室,窗外雾气罩满了山林,心中空落落的。隔了这生死的大幕,她想,无数的问题都不可能得到解答了,更何况那小小一朵花的微不足道的讯息呢?
想不到,五年之后,她竟然收到了一份礼物,那是老教授的亲友与弟子编成的一本纪念画集。转交给她的一位学者在电话上告诉她说:
“他们说你那天晚上送过去的花,后来开了,老师坐在窗户前面也看见了。所以想把这本老师画梅的画册送给你,当做纪念,也谢谢你。”
放下电话,心里觉得很热很紧,眼泪就禁不住地滚落了下来。那天晚上在风里在暗黑的公路上紧靠着荷花荷叶的枝梗往前奔驰的感觉忽然都回来了,所有的细节都清楚再现,那层层荷叶在风里翻飞时散发着的清香,那枝梗上细小的凸刺碰触到裸露的腕臂时的刺痒,那从海上吹过来的阵风扑打到脸上和身上时的微暖又微凉,还有,当车子进入市区之后,在街角几次遇到路人投来的讶异眼光……
疑问终于得到解答,在那天晚上用了全心全意所护持过的那一朵荷,终于如她所愿地绽放过了,而在窗前,她所敬爱的长者也看到了,原来,那就是她为老教授所做的唯一也是最后的一件事啊!
热泪是为了那一个夏夜的记忆而流下来的。在热泪中,她好像更看清楚了一些,在那个夏天的夜晚,她那样全心全意地护持着一朵荷,除了是为着自己所敬爱的长者之外,恐怕还有那不自知的一部分——是面对死亡,面对那就在前方任何人都无法躲避那巨大而又__的帷幕时所激起的__与不甘罢。
(选自散文集《槭树下的家》,文字有删节)
注:老教授是指中国现代作家,台湾大学中文系原主任、著名学者台静农。他曾是鲁迅先生的学生。
19.文章以第三人称视角叙述“她”与老教授之间发生的事,展现了“她”的心路历程。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表格。(3分)
时间 | 发生的事 | 老教授的身体状况 | “她”的感受 |
夏夜 | ⑴ | 生病 | 庆幸 |
那年春天的白天 | 两次去老教授家聆听教诲 | 健康 | ⑵ |
五年后 | 收到老教授的纪念画集 | ⑶ | 温暖、感动 |
20.文中提到“老教授”三次用了“敬爱”一词,结合全文,说说这位老教授为什么值得大家“敬爱”,值得“她”敬爱?(3分)
答:
21.文章结尾写到那个夏夜“她”全心护荷的目的,即“除了是为着自己所敬爱的长者之外,恐怕还有那不自知的一部分——是面对死亡,面对那就在前方任何人都无法躲避那巨大而又__的帷幕时所激起的__与不甘罢”。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120字左右)
答:
19.答案:⑴冒强风为老教授送荷;⑵幸福;⑶过世。
评分:共3分,每空1分。
20.答案要点:老教授①待人(谦恭有礼,)温厚从容,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即使是刚见面的小辈。②即使是别人微不足道的奉献,也会好好地感谢。③在老教授的影响下,他的学生也如此待人。
评分:共3分。直接评价教授的为人2分,谈他的影响1分。
21.答案示例:这句话是作者以“她”的感受与思考,表现对这么一位令人崇敬而宽厚、谦恭的长者过世的无限惋惜与悼念之情。她用夏夜冒强风送荷护荷的行为来表达自己对敬爱长者生命的守护,对死亡轻易夺走人生命的不甘,以及对死亡、巨大__之类强大势力无情掠夺的__。
评分:共4分。其中,表明观点1分,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2分,表达及字数1 分。
阅读文章《让生命在每一刻都说出得体的话》,回答19—23题。(13分)
让生命在每一刻都说出得体的话
张丽钧
①很好的阳光,空气中弥漫着迟开的芬芳。
②我站在一个儿童摄影棚前等人。突然,一个小女孩儿把车骑到了我跟前,险些撞到我。我赶忙躲她,不想她竟追过来。我只好无奈地冲她笑了。她也冲我笑,一个仙子般的小姑娘。“阿姨,”她指着摄影棚外墙上足有两米高的巨幅照片对我说,“这是我,”我这才注意到,原来,这骑童车的女孩儿竞是那巨幅广告上的小模特!我看看照片,再看看身边的女孩儿,不住地夸说“漂亮”。女孩儿得意得不得了,头脑摇晃得像条欢快的小狗。此时,我不由想起了发生在南怀瑾大师身上的一件事。
③有一回,南怀瑾乘火车,身边坐了一个年轻人,捧着一本书入神地看。南怀瑾瞟了他手里的书,随口问了一句:“有那么好看吗?”年轻人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并说自己一直十分喜欢读这位作家的作品,南怀瑾说:“哦。那我回头也买一本来看看。”那本书的作者正是南怀瑾。
④我喜欢小女孩不依不饶追着我这个陌生的阿姨,邀宠般地告诉我说那墙上的照片就是她,她说破,是因为她透明;我也喜欢南怀瑾不曾道出自己就是那本“好书”的作者,他缄口,是因为他蕴藉。
⑤我不能接受女孩儿抛却一派天真,扮演大师的深沉;也不能接受大师抛却沉静内敛,扮演女孩儿的单纯。
⑥我愿意拟想,大师也曾拥有无饰无邪的童年,愿意将自己的美事、乐事、幸事张扬天下,不惧人讥,不怕人妒。就像花不会藏掖自己的芬芳,透明的心也不会藏掖自己的景致。那么没道理,那么没章法,反正就是让童车冲到你脚下,纠缠着你,迫着你唱赞美诗。这让你很便捷地就怀了一回旧,你生了锈的感觉在一颗开花的童心面前一下子生动起来,摇曳起来。
⑦我更愿意拟想,女孩儿将一步一步修行,直到学会对着岁月深处那个急煎煎向路人跋扈地炫耀自我的女童发出不屑的哂笑。南怀瑾大师特别看重生命的“庄严感”,庄严的生命必是摈弃浮华、拂去尘屑的。一个拥有了美好的“精神目标”的人,断然不会热衷于在生活的大海中钓取廉价的恭维与褒扬;只有虚妄的人,才会那么黏,总是试图粘住更多激赏的目光。
⑧行走人世间,我多么希望自己有一双善于撷取的手,撷取了天真,就在这一刻欢悦吧;撷取了内敛,就在这一刻凝思吧。而在这两个故事的连接处,我愿意试着绣上自己细密的心思告诉自己,或许,这一边,正是我渐去渐远的昨日,那一边,恰是我愈行愈远的明朝。
⑨揽万物以为镜,窥见自我一息一变的心颜。不是所有的“可爱”都适宜窖藏,此时的口无遮拦,彼时可能变成了庸俗轻浅。风度,往往与一个人的自知度呈“正相关”。对一个个体生命而言,没有恒久不变的“一派天真”,也没有与生俱来的“沉静内敛”。
⑩自觉修行的生命,会在每一刻都说出得体的语言,不造作,不夸饰,不张扬,在熨帖中开出最美的花朵。
19. 第④段中加点词“透明”、 “蕴藉”可分别用文中“ ”、 “ ”两个词语来替换。(2分)
20.分别写出第⑧段两个加点词“这一刻”指代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4分)
(1)撷取了天真,就在这一刻欢悦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撷取了内敛,就在这一刻凝思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结合语境,对第⑦段中的画线句子进行赏析。(3分)
一个拥有了美好的‚精神目标‛的人,断然不会热衷于在生活的大海中钓取廉价的恭维与褒扬;只有虚妄的人,才会那么黏,总是试图粘住更多激赏的目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结合生活实际,分别就文中小姑娘、南怀瑾两人的做法,谈谈你的见解或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分) 19.(2分)天真(一派天真) 深沉(沉静内敛)
20.(4分)(1)“这一刻”是指小姑娘追“我”邀宠的过程。(2分)
(2)“这一刻”是指南怀谨不肯说出“好书”的作者是自己的过程。(2分)
21.(3分)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1分)把拥有美好“精神目标”的人与虚妄的人进行了对比,突出了作者不热衷于廉价的恭维与褒扬、不试图粘住更多激赏目光的那种摈弃浮华、拂去尘屑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在每一刻都说出得体的话的看重。(2分)
22.(2分)示例:(2分)(1)赞同小姑娘的做法,她天真、透明,无饰无邪。勇于展示优点、美丽、自信。或不赞同小姑娘的做法,她太张扬,尤其是邀宠的行为强人所难。
(2分)(2)赞同南怀瑾的做法,他特别看重生命的“庄严感”,沉静内敛,不张扬、不夸饰。或不赞同南怀瑾的做法,做人应坦诚,不能过于谦虚,说出实情,也许更能激发年轻人读书求知的欲望。(开放性试题,能提出自己的观点,作简要评述即可。)
父爱的脚步一直跟在身后
马国福
①16岁那年,六月初五晚上父亲把从牧区的布哈河里打来的干板鱼油炸后让我第二天带到集市上去卖,卖鱼所得供我交下学期学费。
②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往两里外的药水沟。那天天气很热,集市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做买卖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人,很少有学生。我手捧着干板鱼,木然地在树林、路边、田埂上走着,心里涩涩的,喊不出叫卖声。 “油炸干板鱼”几个字眼像刺一样卡在喉咙里。
③充斥我耳目的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跟着父母穿着光鲜的衣服,在集市的临时饭馆里吃着让人眼馋的牛排,喝着可口饮料的身影、欢笑。我羡慕他们,我何时才能和他们一样享受生活的富足而给予的快乐和无忧呢?两相对比,心里的苦涩潮水一般汹涌翻腾,眼泪不由得溢满眼眶,落在洗得发白的衬衫上。
④我端着盆子钻进不被人发觉的树林深处偷偷擦泪。一个老人突然走过来问我:“干板鱼多少钱一条?”我低声答到:“一块” 我惊慌得头也不敢抬。我怕他看穿我那自卑的心灵。“买三条吧。”我低头给他调了大点的鱼,接过那三元钱,放下盆子,我手心发烫,捏了一把汗。我翻来覆去看那三元钱,然后紧紧地紧紧地捏在手里,生怕它长翅膀飞了。手心越来越烫,仿佛捏了一把火。
⑤这三元钱多少给了我叫卖的勇气。我镇静了片刻,走出树林,又走向人多的地方。走到一个饭馆前我问里边的人要不要干板鱼,一个正在喝啤酒的人向我挥手说:“走开,走开,乡巴佬不要打扰我们喝酒。”这话像针,狠狠地扎在我刚刚鼓起勇气的心上。我的心像只气球,里边的勇气全被这有点嘲讽的话扎破,溢出。我收回脚步,迅即离开。
⑥我再也没有心思卖鱼了,苦涩、心酸、虚荣、自卑像血液一样在血管里流淌。我低头加快脚步回家了。父亲问我卖了多少钱。我的自卑像火山一样爆发:“人家的孩子可以跟着父亲,有好吃的好喝的好穿的,而我呢?如果你有人家父亲那样好就行了!我不用低三下四叫卖了。”我狠狠地把鱼扔在案板上,无辜的鱼在案板上泛着白眼。我无知的话伤到了父亲的自尊,一向和善从不打骂我们的父亲举起巴掌,我低头流着泪等待他的巴掌落在身上。父亲收回了闪在空中的巴掌,他无声地戴上草帽,端起鱼盆出门了。
⑦下午,父亲回来了,盆里剩了不多的几条鱼。他坐在屋檐下数着不多的钱,汗像溪流一样在他梯田一样的皱纹里流淌,湿透了草帽,湿透了他烂了领子的衬衫。他说:“你下学期的书钱有着落了。”我无语。父亲早已看穿了我的自卑,他说:“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有什么好丢人显眼的?人活在世上凭本事吃饭,靠自信立身。没有钱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一个人不敢流自己的汗,丧失生活的勇气!”
⑧后来,母亲告诉我,原来父亲为了锻炼我,在我卖鱼的时候跟在我的身后,在不远的地方看着我的一举一动。更让我难以置信的是买我鱼的那个老人是父亲的朋友,是父亲给他钱买我的鱼,增长我的勇气的!我为自己的无知、自卑、年少的虚荣而感到悔恨。
⑨父爱的脚步一直跟在身后,从那以后我仿佛一下子长大了。多年后我有了自己薪水颇高的工作,每当每个月清点自己的薪水时我总会莫名的想起那年的夏天,那年的我,那年的父亲的话。
⑩父爱的脚步一直跟在身后,他用心良苦的脚步催生的是一条自立、自信、自强的成功之路啊!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①-⑥段的主要内容。(2分)
15.文中写道:“苦涩、心酸、虚荣、自卑像血液一样在血管里流淌”,阅读全文,说说“苦涩、心酸、虚荣、自卑”这些心理的具体表现。(3分)
16.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6分)
(1)我翻来覆去看那三元钱,然后紧紧地捏在手里,生怕它们长翅膀飞了。
这句话中加点词语好在哪里?
(2) 他坐在屋檐下数着不多的钱,汗像溪流在他梯田一样的皱纹里流淌,湿透了草帽,湿透了他烂了领子的衬衫。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17.请你说说题目“父爱的脚步一直跟在身后”的含义?(3分)
14.(2分)父亲为了增强我的自信与勇气,让我独自到集市上去卖鱼,(1分),结果鱼没有卖出多少,还生父亲的气。(1分)
15.(3分)(1)我手捧着干板鱼,木然地在树林、路边、田埂上走着,心里涩涩的,喊不出叫卖声;
(2)我端着盆子钻进不被人发觉的树林深处偷偷擦泪;
(3)一个正在喝啤酒的人向我挥手说:“走开,走开,乡巴佬不要打扰我们喝酒。”这句话像针,狠狠地扎在我刚刚鼓起勇气的心上;
(4)充斥我耳目的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跟着父母穿着光鲜的衣服,在集市的临时饭馆里吃着让人眼馋的牛排,喝着可口饮料的身影、欢笑。我羡慕他们,我何时才能和他们一样享受生活的富足而给予的快乐和无忧呢?(用原文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均可,一个方面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给3分)
16.(共6分)
(1)(3分)“翻来覆去看”和“紧紧地捏”运用了动作描写(1分),表现了“我”做成了第一笔生意的欣喜(1分)与对劳动成果的珍惜之情。(1分)
(2)(3分)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卖鱼的艰辛与劳累以及生活让父亲衰老的模样,(1分)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无私的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怜爱。(1分)
17.(3分)(1)表面含义:父亲为了锻炼我,在我卖鱼的时候跟在我的身后,在不远的地方看着我的一举一动。(1分)
(2)深层含义:父亲一直默默地在我的身后支持我、鼓励我、锻炼我,使我走上一条自立、自信、自强的成功之路。(意思对即可)(2分)
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13-18题。(14分)
秃的梧桐
①─—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②人们走过秃秃的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③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个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④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荫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⑤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的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⑥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树。
⑦谁说这株梧桐树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荫了。
⑧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已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
⑨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⑩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的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忙了一个夏天。
⑾秋天,老柏和香橙还沉郁的绿着,别的树却都qiáocuì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絮?─—现在它的叶儿已去的差不多,园中减了cōng lóng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怡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的悲叹。
⒀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玉的干,兀立在惨淡斜阳中。
⒁─—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⒂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似的说。
⒃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⒄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⒅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13.请根据拼音写出第⑾段中应填入的词语。(2分)
qiáo cuì( ) cōng lóng( )
14.文章首尾都出现了人们对秃梧桐表示惋惜的话,试比较其中的细微区别,并分析其作用。(3分)
15.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2分)
16.文中第⑾⑿段写了其它的树和花,试分析其对表现本文中心的作用。(2分)
17.文章结尾写道:“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分)
18.从秃梧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
[eca19a4477724d01.jpg]
[d58acdc52a3240c0.jpg]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