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一盏灯(共18分)
刘墉
(1) 今夜,我为你点亮门灯,因为实在太晚了!
(2) 我知道那盏小小的灯,不可能照亮你漆黑的路,但是我不由得将它点亮,告诉你在家中有着许多悬念的心。
(3) 是的!那是许多颗悬念的心,大家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看电视、聊天,但是每个人的耳朵都在门外,每一双眼睛都不自禁地向门口瞟。
(4) 直到你的脚步声,在前门石阶上出现,那许多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5) 你说打电话时家里正占线,因为歌剧团等着你伴奏,所以没再拨;练完则急着赶车,心想不久就能到家,便也省了。
(6) 这番话听来似乎有道理,问题是,你有没有想到亲人悬念,可不是只悬念一下,就不再悬念了。那是一直地念,且愈念愈焦,愈悬愈高的。这许多颗心,竟不值得你多拨几次电话吗?
(7) 其实我不应该苛责你,因为那是许多年轻人都犯的毛病。他们只顾自己玩,很少会想到以父母的心来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还不是父母,当然没有所谓的“己所不欲”,也便难免将这些牵挂痛苦施之于父母了。
(8) 记得我在你的年岁,每次读到《孝经》或《论语》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和“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都心想孔子说的有点过分,父母是父母,子女是子女,大家是独立的个体,也当然有自主权。
(9) 但是今天,再看到这两句话,感觉就不同了,我坚信:孔子说的时候,他必须已经有了孩子,因为只有自己经验到看见子女受伤的痛苦,以及对出门在外的孩子的悬念之后,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
(10) 为什么子女爱父母,似乎总不如父母爱子女的多呢?因为他们对父母的牺牲与奉献,远不及父母所给予的。你应当记得我在《点一盏心灯》那本书里讲的故事。
(11) 一个原本对邻人漠不理睬的主妇,偶然听见邻居孩子的哭声,又见到一股浓烟从邻人的屋里冒出来。当她冲进去将孩子抱起时,原本不怎么大的火势突然扩大了,使她几乎陷身火窟。从此,她居然对那救出的孩子特别关心。而当人问她原因时,她说:“因为我差点为这孩子送了命!”
(12) 说实在的,如果她事先知道火势会突然变大,恐怕不敢进去救孩子。但是她既然冒了生命的危险,作出那样的牺牲,也就会增加对孩子的爱。
(13) 同样的道理,哪个父母不是对子女做了万般的牺牲与奉献?而子女有几人在青少年时,就大大地回馈父母?当然,那奉献愈多的人,愈会付出爱!
(14) 所以,这世上不是被爱得愈多的人,愈懂得回报爱。反而爱得愈多的人,愈会加深地去爱!直到有一天:
(15) 他自己做了父母,才知道来自前人的爱有多么伟大。
(16) 所以,今夜我点亮了门灯,希望当你在漆黑的夜色,和寒冷北风中归来时,能远远看见门前一盏灯。你敢说当你看到这晕黄的灯光时,没有一股温馨从心底升起吗?
(17) 我相信,当有一天你独自生活,踏过今夜这样的路,走到自己漆黑的阶前时,必然会怀念我的这一盏灯。
(18) 而后你结婚,寒夜归来,看见门灯正亮,便在心里高兴地说:“看!我的妻子为我点了灯,她在等我呢!”
(19) 而后,你有了孩子,大到可以深夜未归,你更会为他点上门前灯!
(20) 于是,你终于深深地体验到:
(21) 每盏门灯后,都有一颗,甚至许多颗悬念的心!
9、“许多颗悬念的心”在“悬念”什么?哪一句最能表现“许多颗悬念的心”?(3分)
10、文中引用孔子的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怎样解释?(2分)
11、作者在本文中讲述《点一盏心灯》那本书里的故事是要说明什么道理?(2分)
12、为什么说“当你看到这晕黄的灯光时,就会有“一股温馨从心底升起”?(2分)
13、怎样理解“走到自己漆黑的阶前时,必然会怀念我的这一盏灯”?(4分)
14、文章第(21)段与第(2)段是一种怎样的关系?(2分)
1、题目“点一盏灯”的含义是什么?(3分)
题库:教案备课库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0-12-31 01:01:34
免费下载:《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试卷
点一盏灯(共18分)
刘墉
(1) 今夜,我为你点亮门灯,因为实在太晚了!
(2) 我知道那盏小小的灯,不可能照亮你漆黑的路,但是我不由得将它点亮,告诉你在家中有着许多悬念的心。
(3) 是的!那是许多颗悬念的心,大家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看电视、聊天,但是每个人的耳朵都在门外,每一双眼睛都不自禁地向门口瞟。
(4) 直到你的脚步声,在前门石阶上出现,那许多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5) 你说打电话时家里正占线,因为歌剧团等着你伴奏,所以没再拨;练完则急着赶车,心想不久就能到家,便也省了。
(6) 这番话听来似乎有道理,问题是,你有没有想到亲人悬念,可不是只悬念一下,就不再悬念了。那是一直地念,且愈念愈焦,愈悬愈高的。这许多颗心,竟不值得你多拨几次电话吗?
(7) 其实我不应该苛责你,因为那是许多年轻人都犯的毛病。他们只顾自己玩,很少会想到以父母的心来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还不是父母,当然没有所谓的“己所不欲”,也便难免将这些牵挂痛苦施之于父母了。
(8) 记得我在你的年岁,每次读到《孝经》或《论语》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和“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都心想孔子说的有点过分,父母是父母,子女是子女,大家是独立的个体,也当然有自主权。
(9) 但是今天,再看到这两句话,感觉就不同了,我坚信:孔子说的时候,他必须已经有了孩子,因为只有自己经验到看见子女受伤的痛苦,以及对出门在外的孩子的悬念之后,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
(10) 为什么子女爱父母,似乎总不如父母爱子女的多呢?因为他们对父母的牺牲与奉献,远不及父母所给予的。你应当记得我在《点一盏心灯》那本书里讲的故事。
(11) 一个原本对邻人漠不理睬的主妇,偶然听见邻居孩子的哭声,又见到一股浓烟从邻人的屋里冒出来。当她冲进去将孩子抱起时,原本不怎么大的火势突然扩大了,使她几乎陷身火窟。从此,她居然对那救出的孩子特别关心。而当人问她原因时,她说:“因为我差点为这孩子送了命!”
(12) 说实在的,如果她事先知道火势会突然变大,恐怕不敢进去救孩子。但是她既然冒了生命的危险,作出那样的牺牲,也就会增加对孩子的爱。
(13) 同样的道理,哪个父母不是对子女做了万般的牺牲与奉献?而子女有几人在青少年时,就大大地回馈父母?当然,那奉献愈多的人,愈会付出爱!
(14) 所以,这世上不是被爱得愈多的人,愈懂得回报爱。反而爱得愈多的人,愈会加深地去爱!直到有一天:
(15) 他自己做了父母,才知道来自前人的爱有多么伟大。
(16) 所以,今夜我点亮了门灯,希望当你在漆黑的夜色,和寒冷北风中归来时,能远远看见门前一盏灯。你敢说当你看到这晕黄的灯光时,没有一股温馨从心底升起吗?
(17) 我相信,当有一天你独自生活,踏过今夜这样的路,走到自己漆黑的阶前时,必然会怀念我的这一盏灯。
(18) 而后你结婚,寒夜归来,看见门灯正亮,便在心里高兴地说:“看!我的妻子为我点了灯,她在等我呢!”
(19) 而后,你有了孩子,大到可以深夜未归,你更会为他点上门前灯!
(20) 于是,你终于深深地体验到:
(21) 每盏门灯后,都有一颗,甚至许多颗悬念的心!
9、“许多颗悬念的心”在“悬念”什么?哪一句最能表现“许多颗悬念的心”?(3分)
10、文中引用孔子的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怎样解释?(2分)
11、作者在本文中讲述《点一盏心灯》那本书里的故事是要说明什么道理?(2分)
12、为什么说“当你看到这晕黄的灯光时,就会有“一股温馨从心底升起”?(2分)
13、怎样理解“走到自己漆黑的阶前时,必然会怀念我的这一盏灯”?(4分)
14、文章第(21)段与第(2)段是一种怎样的关系?(2分)
1、题目“点一盏灯”的含义是什么?(3分)
本题关键词:鬼点灯,灯盏细辛,灯盏花素分散片,灯盏花素片,灯盏花滴丸,灯盏细辛合剂,灯盏花素滴丸,灯盏细辛颗粒,灯盏生脉胶囊,灯盏细辛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