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树的选择
林清玄
路过市场,偶然看到一棵木瓜树苗,长在水沟里,依靠水沟底部一点点烂泥生活。
这使我感到惊奇,一点点烂泥如何能让木瓜树苗长到腰部的高度呢?木瓜是浅根的植物,又怎么能在水沟里不被冲走呢?
我随即想到夏季即将来临,届时会有许多的台风与豪雨,木瓜树会被冲入河里,流到海上,就必死无疑了。
我看到木瓜树苗并不担心这些,它依靠烂泥和市场中排放的污水,依然长得翠绿而挺拔。
生起了恻隐之心,我想到了顶楼的花园里,还有一个空间,那是一个向阳的角落,又有着来自阳明山的有机土,如果把木瓜树苗移植到那里,一定会比长在水沟更好,木瓜树有知,也会欢喜吧!
向市场摊贩要了塑胶袋,把木瓜和烂泥一起放在 袋里,回家种植,看到有茶花与杜鹃为伴的木瓜树,心里感到美好,并想到日后果实累累的情景。
万万想不到的是,木瓜树没有预期中生长得好,反而一天比一天垂头丧气,两个星期之后,终于完全地枯萎了。
把木瓜苗从花园拔除的时候,我的内心感到无比怅然,对于生长在农家的我,每一株植物的枯萎都会使我怅然,只是这木瓜树更不同,如果我不将它移植,它依然在市场边,挺拔而翠绿。
在夕阳照拂的院子,我喝着野生苦瓜泡的萘,看着满园繁盛的花木,心里不禁感到疑惑:为什么木 瓜苗宁愿生于污泥里,也不愿存活在美丽的花园呢?是不是当污浊成为生命的习惯之后,美丽的阳光、松软的泥土、澄清的饮水,反而成为生命的负荷呢?
就像有几次,在繁华街市的暗巷里,我不小心遇到一些__者。他们弓 曲在阴暗的角落,全身的细胞都散发出颓废,用攀辜而失去焦点的眼睛看着世界。
我总会有一种冲动,想跑过去拍拍他们的肩膀,告诉他们:“这世界有灿烂的阳光,这世界有美丽的花园,这世界有值得追寻的爱,这世界有可以为之奋斗、为之奉献的事物。”
随即,我就看到自己的荒谬了,因为对一个__者,污浊已成为生命的习惯,颓废已成为生活的姿态,几乎不可能改变。不要说是__者,像在日本的大都市,有无数自弃于人生、宁可流浪于街头的“浮浪者”,当他们完全地自弃时,生命就再也不可能挽回了。
“浮浪者”不是“__者”,却具有相同的部分,__者p雀-有形的毒品,受毒品所宰制;浮浪者吸食无形的毒品,受颓废所宰制,他们放弃了心灵之路,正如一棵以血水、污水维生的木瓜苗,忘记了这世界有美丽的花园。
恐惧堕落与恐惧提升虽然都是恐惧,却带来了不同的选择,恐惧堕落的人心里会- -个祝愿,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抵达繁花盛开的花园,住在那花园里的人都有着阳光的品质,有很深刻的爱、很清明的心灵,懂得温柔而善于感动,欣赏一切美好的事物。
一粒木瓜的种子,偶然掉落在市场的水沟边,那是不可预测的因缘,可是从水沟到花园乏路,如果有选择,就有美好的可能。
一个人,偶然投生尘世,也是不可预测的因缘,我们或者有不够好的身世,或者有贫穷的童年,或者有艰目的生活,或者陷落于情爱的折磨……像是在水沟烂泥中的木瓜树,但我们只要知
道,这世界有美丽的花园,我们的心就会有很坚强很真切的愿望:我是为了抵达那善美的花因而投生此世。
万一,我们终其一生都无法抵达那终极的梦土,我们是不是可以一直保持对蓝天、阳光与繁花的仰望呢? (选自<林清玄散文自选集>)
14.从水沟到花园,木瓜树的生存环境和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对木瓜树的态度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概括。(6分)
木瓜树生存环境的变化:
木瓜树命运的变化:
作者对木瓜树态度的变化:
15.分析下面句子,说说加点词是如何刻画出__者的生存状态的?(4分)
他们弓曲在阴暗的角落,全身的细胞都散发出颓废,用迷离而失去焦点的眼睛看着世界。
答:
16.文中写道:“恐惧堕落与恐惧提升虽然都是恐惧,却带来了不同的选择”,你认为恐惧提升的人会作出怎样的选择?(3分)
答:
17.结合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4分)
答:
14.木瓜树生存环境的变化:在水沟里,木瓜树依靠烂泥和污水生活;在花园里,木瓜树拥有向阳的角落和营业处阳明山的有机土,与茶花和杜鹃花为伴。(2分)
木瓜树的命运的变化:在水沟里,木瓜树长得翠绿而挺拔;在花园里,木瓜树去完全地枯萎了。(2分) 作者对木瓜树态度的变化:惊奇→同情→怅然→疑惑。(2分)
15.“弓曲”一词通过描写__者的形态,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了他们颓废的生活状态。(2分)“迷离”一词通过描写__者的眼神,刻画出了他们行尸走肉般的生活和没有理想,没有目标的精神状态。(2分)
16.恐惧提升的人心中没有目标,摆脱不了各种物质的__和恶习的困扰,精神甘于堕落,放弃了心灵之路,不期待光明的未来。(2分)
17.要点:(1)要对立美好的理想,追求真善美的生活,相信自己有一天一定可以实现理想。(2)万一理想实现不了,至少要保持一颗追求上进的心,不能自暴自弃。
野百合的春天(8分)
①遥远的山谷里有个高达一千英尺的悬崖。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悬崖上开始长出了一朵小百合。
②百合诞生时,完全和杂草一样。但她在心里知道自己不是一棵野草。她内心深处有一个纯洁的思想:“我是一朵名叫百合的鲜花,不是一棵野草。唯一能证明我自己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百合怀着这个念头坚持不懈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扎根。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早晨,百合的花冠上结出了第一个花蕾。
③百合心里非常高兴,但附近的杂草却都不屑一顾。他们在私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显然是草,她却坚持说自己是一朵花。她头上结的不是花蕾,而是一颗脑瘤。”他们甚至在公开场合奚落百合:“别再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野中你的价值也和我们的一样。”偶尔,蜜蜂、蝴蝶和小鸟也劝百合不要那样用力开花:“在这悬崖上,即使你开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人们也无法欣赏你!”
④百合说:“我必须开花,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朵。我想开花,是为了实现自己作为一朵花的高贵人生;我必须开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无论别人怎样看我,无论有没有人欣赏,我都必须而且一定会开花!”
⑤尽管受到了其他花草的鄙视,但野百合依然坚持不懈地释放内心的情感。有一天,她终于开花了。她因聪慧、洁白和风姿绰约而成为悬崖上最美丽的花朵。
⑥此时,所有的花草和昆虫都不敢嘲笑她了。百合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都以为那是露水,出臣哈边塑膜亚划明邂。年复一年,每到春天,百合都竭尽全力地开花。她的种子随风飞落在附近的山谷。春风吹过,整个山谷都开满了百合花,鲜妍欲滴,芳香浓郁。
⑦几十年后,距离山谷数百里的许多人都赶来欣赏这些百合花。孩子们弯下腰去闻百合花的芳香;情侣们互相拥抱,山盟海誓要永远厮守在一起。不计其数的人感动得掉下眼泪,因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他们的心受到了纯净温柔的触动。后来,那个地方被人们称.为“百合谷”。
⑧不管别人怎样欣赏,满山遍野的百合花都仍然铭记着第一朵百合花的教导:“我们应该全心全意地开花,绝不要和别人争论,要以鲜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选自《小故事大道理全集》,中国宇航出版社 2012年版,有删改)
9.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的中心。(3分)
10.写出标题中“春天”的两层含义。(4分)
① ②
11.第⑥段划线旬中“极乐的泪滴”怎样理解?(3分)
12.文章是怎样写野百合的?试举一例简要分析。(4分)
13.读了本文,谈谈你对野百合生长环境的认识。(4分)
[3eff6943d889e553.jpg]
十一支康乃馨
记得那个母亲节,五月的第一个星期天,也是我们留在澳洲的最后一年。我和弟弟一直想送妈妈一打康乃馨。我们整整一个月没光顾游戏机室,终于有了小小一笔钱。
下午,当我和弟弟兴冲冲地打算去买礼物时,却发现了一桩糟糕的事情,我把攒的那笔钱给丢了。“我记得是放在上衣口袋里的。”我惊慌失措地说,弟弟已经快要哭出来了。
我们俩翻遍了上衣口袋,都不见那钱的影子——在我们的计划中,那钱够买一打包装精美的康乃馨和一大块巧克力。所有的希望都断绝之后,我们决定马上上附近的花店去打临时工,在节日里,花店是最需要一些送花的小工的。
休斯太太的花店,就在学校边上。她是两个女儿的母亲。我和弟弟都相信她会给我们一些帮助的。
老板娘正在忙着招呼顾客。在她身后,全是新鲜的康乃馨,小小的店铺弥漫着一种馨香。
“买花吗?”漂亮的老板娘看见了我们。“素色的康乃馨,送给你们的妈妈。”
“是的,噢——不,我们是想找一份工做,您这儿还缺人手吗?——我们打算用自己挣的钱给妈妈买一份礼物呢。”
“好孩子,你们等一等,就会有活儿干的——哦,瞧——”老板娘从一位先生手中接过扎好的一束花,打上蝴蝶结,附上地址交给我们;接着又有人电话来订花。不一会儿,我和弟弟都有了满满一筐子待送的鲜花;我们把筐子挂在自行车前,骑着车出发了。
“能不能向收到鲜花的母亲们要一支?”当我们看到我们的第一位主顾收到我们送去的鲜花后幸福快乐的样子时,我突然产生了这样一种想法:“这个办法一定行,谁不愿意将幸福与人分享呢?况且我们可以不要小费。”弟弟也说。于是第二位主顾收下鲜花后,我鼓足了勇气说道:“是真的,太太,你要相信我们,我们就要离开澳大利亚,爸爸带我们回到中国,可是妈妈有事没法走,这是我们跟妈妈在这里过的最后一个母亲节——你知道我们多想送妈妈一束康乃馨,叫妈妈开心。”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我自己也奇怪,等到这位好心的太太出人意料又如我所愿地递给我一支漂亮的康乃馨时,我红着脸竟不知道该怎样表示感谢。
三个钟头内我们跑了大半个堪伯宁,累得气喘吁吁,却异常兴奋。因为每一位接受礼物的母亲,在听我们的解释之后,都乐意只留下十一支康乃馨,而让我们选取一朵最漂亮的。
桑费尔德区,格林伍治街,72号……我按着地址按响了门铃。这是最后一位主顾。
开门的是位老太太,披着针织的披肩。一见到我手中的花,就先笑了。
“谢谢!”她接过花,深深地闻了一下,带点骄傲地告诉我们:“我儿子再忙也记得今天这个日子的,我已经有二十七张烫金的收据了。”说着就掏出小费。
“不。”我说,“我只希望你能允许我在这束康乃馨中挑一朵。我只要一朵,可以吗?”
“噢,当然,如果你需要的话。”老太太显得很惊讶,“可是,你要它做什么呢?”
“送给妈妈。”并说我们已经有十支了,就要实现我们的计划了。
老太太听完我叙述,就从花束中挑出一朵最漂亮的,交给我说:“多好的孩子,快回去吧。我祝福你们的妈妈。”
近傍晚了,我们快乐地回到家,送给妈妈的,也是十一支康乃馨。
24. 十一支康乃馨是怎么得来的?它们有什么特殊的意义?(3分)
25为什么每位收到祝福的母亲都乐意让“我们”选一支最漂亮的康乃馨?(2分)
26.请你想象一下,当“妈妈”知道这十一支康乃馨的来历后,她会怎么说。(2分)
[来源:www.shulihuA.net]
27.请根据你的理解说说文中加点的“漂亮”一词除写花的漂亮外还有没有别的更深的含义?(3分)
28文中对“我和弟弟”主要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请各举一例说明。(举出两例即可)(2分)
① ( )描写。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 )描写。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9.有人说“十一支康乃馨”表达了孩子们对母亲的祝福和爱心,也有人认为它同样表达了母亲们对孩子们的爱。你赞同哪一种看法,请在文中找出理由说说你的观点。(3分)
24.是我和弟弟送花时不要小费,向十一位收到祝福的母亲说明原因要来的。它们代表了孩子们对母亲的那份爱,也表达了母亲们共同的爱心。(3分)
25.因为她们都愿意在母亲节里将自己的快乐与别人分享。(3分)
26.如:我有这样可爱的孩子,我真幸福!(3分)
27. 还指文中那些把自己的幸福与人分享的十一位母亲的美好心灵。
28. ① 语言 略 ② 行动 略 ③ 神态 略(3分)
29 .赞同第一种看法和赞同第二种看法或答兼而有之,只要言之有理均可以 。(4 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8分)
比星星更高的是什么
①我一直以为,没有考上好大学,对他是巨大的伤害。
②他是机关里的小科员,工作勤勤恳恳,唯唯诺诺,活儿都是他干,功劳都是顶头上司的。只有我,是他的荣耀。我比他所有上司家的孩子都更出色。所以我高考那三天,他请假时理直气壮,谁也没有理由不给他假,他无比优秀的女儿要高考呢!
③进考场前,从不求人的他特意去了医院找旧同学,问怎么样才能心不慌。同学给了他两支膏糖。进考场前半小时,让我喝。我皱着眉,他在屋子里转圈( )我害怕你紧张。其实紧张的是他。到底任性没喝那支糖。他站在考场外,给了一个慌得想哭的孩子和家长,他说:好东西,买不到的。
④我进了考场,他便整个市场转,买硕大的樱桃,买了肥头肥脑的鱼。我出来,并不问我考得怎么样,跟我说前村后店的新闻,无比轻松的样子。可是,我知道他在极力压制自己的问号。
⑤终于还是考砸了。我只顾自己痛苦,却从没想到他会怎样。一场兵荒马乱,我进了一所末流的大学。那些日子,他在我面前仍说很多话,那些话像风筝,有时说着说着就断了线。他努力想表达什么,我充耳不闻。
⑥他送我去了新学校,临走时说:什么学校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谁。我抱住他,看清他头上落了霜。
⑦那年十一月末,下了一场雪。他突然来到学校,带来了茶叶蛋和锅包肉。中午,躺在我的床上,他打很响的呼噜。我有些面子挂不住,一次次推醒他。我说:怎么那么困?他索性坐起来,抽出一根烟,想想,又放回去。他说出去转转,回来时,手里提了个生日蛋糕。骤然想起,再一天就是我的生日了。
⑧他说:从小到大,都是我给你过生日。今年你不顺,我想陪在你身边。我拍掉他身上的雪,不敢看他的眼睛。
⑨他等不到我生日那天,他要赶着回去准备一个会议的材料,他说正好赶上大礼拜。那天傍晚,我跟他在校园外的小店吃火锅。我给他夹菜,看他吃得很响很香,我给他剥虾放进火锅里,我说:爸,我没事。
⑩他说:我知道。他没有抬头看我,可我分明看到他的手抖抖的,半天舀不起一勺汤。我说:人家笑没笑话,你净吹牛来着,这回露馅了吧?
⑪他抬起头,很认真地对我说:我跟他们说,我闺女还是最好的,这是天将降大任给她蛊
⑫我笑了,还吹还吹!我听我妈说了,你都不敢出去散步,怕人家问你闺女考多少分。
⑬听你妈瞎说呢
⑭那晚,我挽着他的胳膊踩着碎雪往火车站走,天空很干净,几颗星星很亮。然后他走过站台,有些笨笨的,他发胖了,他也老了。像朱自清《背影》里的老爸了。
⑮我一直以为比星星更高的是他的面子和骄傲,可是那天我终于知道: 。
(选自《现代青年 细节》2009年4月刊)
36.整体感知文章,概括出父亲为“我”做的三件事。(3分)
37.第③节“我皱着眉,他在屋子里转圈( )我害怕你紧张。”一句中,( )处应填 (标点符号),理由是 。(2分)
38.第⑤节中“他努力想表达什么,我充耳不问”一句,对此话的理解最为贴切的一项是( )(2分)
A.父亲想安慰落榜的我,但我不予理睬。
B.父亲想要告诉我他的心情,我不想知道。
C.父亲想要宽慰我,我只顾自己伤心,听不进去。
D.父亲不知道如何表达,我也不想知道。
39.第⑩节中“可我分明看到他的手抖抖的,半天舀不起一勺汤”属于人物的 描写,从这段描写中,可以反映出父亲怎样的心理?(4分)
40.第⑭节说“我”的父亲“像朱自清《背影》里的老爸了”,两位父亲有什么共同点?(4分)
41.根据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请在⑮小节的横线“ ”上填上完整的一句话,突出全文的主题。(3分)
36.请假陪我参加高考,送我去新学校 ,为我过生日。
37.冒号 理由:解释说明38.C 39.动作 “我”突来的宽慰使父亲感到内心非常激动,长期对“我”的担忧可暂缓,他想要掩饰自己复杂的心情。
40.走过站台的身影笨笨的、胖胖的,这是形体上的相似,更重要的是两位父亲对孩子的爱都是如此深沉。41. 比星星更高的是他在九天之上的爱。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19分)
有一种爱,很小
不管他们选择的目标是什么,迫击炮弹还是落到了一个越南小村庄的孤儿院里。几个教士和一两个孤儿被炸死,还有几个孤儿被炸伤,其中有个大约8岁的小女孩。
村里的人到邻近的一个和美军有无线电通讯联系的小镇上去求救。最后,美国海军的一名军医和一名护士带着急救箱,乘吉普车急匆匆地赶到村里。他们发现那小女孩伤得非常严重,如不抓紧手术,她就会因长时间休克和失血过多而死亡。要及时地给她输血,这就得要和她有同种血型的献血者。护士很快地给在场的人进行血型化验,结果,没有一个美国人和小女孩的血型相同,但有几个没受伤的越南孤儿却和她血型相同。
美军军医和护士一会儿用越南语,一会儿用法语,一会儿打手势,试图向这些吓坏了的孤儿们解释,如果不马上给这个小女孩献血,她就必死无疑,然后他们问孤儿们,有谁愿意给小女孩献血。
孤儿们听后,一个个瞪着大眼睛,一句话也不说。过了一会儿,一只小手颤巍巍地慢慢举了起来,很快又放了下来,接着又举了起来。
“啊,谢谢你。你叫什么名字?”护士用法语说道。
“恒。”小男孩答道。
护士很快把恒安置在担架上,用酒精在他的胳膊上擦了擦,把针头插进他的血管里。恒一声不吭,僵直地躺着。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发出了一阵颤抖的抽泣。但很快就用另—只手将脸蒙住,“疼吗,恒?”军医问道。恒摇摇头,并又用手蒙住脸,试图不哭出声来。军医又一次问他是不是针头刺疼了他,他又摇摇头。
正在这时,一个越南护士正好赶到。她看到这种情景后,直接用越南语问恒到底是怎么回事,她听了桓的回答后,温柔地对他说了些什么。
过了片刻,恒停止了哭泣,抬起眼睛询问似地看着越南护士,越南护士向他轻轻点了点头,恒脸上紧张的表情顿时释然。
越南护士看了看美军军医和护士,然后轻轻地说道:“他以为他快要死了。他以为你们要把他的血全部输给那个小女孩呢。”
“但他为什么又愿意献血呢?”美军护士问道。
越南护士用越南语把美军护士的话又给恒说了一遍。恒回答说:“因为她是我的好朋友。”
30、“过了一会儿,一只小手颤巍巍地慢慢举了起来,很快又放了下来,接着又举了起来。”反映了恒当时怎样的心理。(3分)
31、将前文中与“他以为他快要死了”相照应的句子找出并写在下面。(4分)
32、“越南护士向他轻轻地点了点头”意思是什么?(3分)
33、题目“有一种爱,很小”,你对此的理解是什么?(3分)
34、你能从艺术构思的角度,就小说的结尾作简要点评吗?(3分)
35、文章在表现战争时期人性美的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痛苦,我们学过或读过的某些文章(含诗歌)也表现了这一主题,请试举出3篇。(3分)
题目:
30.内心犹豫,因误以为会丧命,但为了朋友最终决定输血。
31、“他突然发出了一阵颤抖的抽泣。但很快就用另—只手将脸蒙住。”“恒摇摇头,并又用手蒙住脸,试图不哭出声来。”
32、意思是“我说的是真的,你不会有事的。”
33、只为“她是我的好朋友”就选择了为朋友献身,这是一种纯洁的感情,看似小但其实在那种环境中令人震撼。
34、围绕着“卒章显志”或结尾的安排体现了故事情节的曲折,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35、《蜡烛》、《芦花荡》、《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丧钟为谁而鸣》等。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5—21题。(21分)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15、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3分)
16、“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的“无非”的意思是 ,表现了“我”的 思想感情。(2分)17、本文段主要写了“清国留学生”的那两件事?(2分)
18、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分)
19、从文段可以看出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是什么?(3分)
20、文段最后一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3分)
21、从 、 两个词中可以看出,它运用的修辞是反语,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 和 。(4分)
15、在东京的所见所闻。 16、只不过,失望
17、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和学跳舞的事情。
18、比喻、夸__反语 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和厌恶之情。
19、看不惯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醉生梦死的生活方式。
20、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引出作者前往仙台学医和与藤野先生结识、相处的内容。
21、标致、精通时事;憎恶、讽刺。
等你回家
陪一位父亲去八百里外的戒毒所,探视他在那里戒毒的儿子。戒毒所坐落在荒郊野外。我们的车在乡间土路上颠簸着。路边,野葵和蒲公英开得正盛,一些鸟在草地间飞起又落下。天空很蓝,显得很高远。父亲的心,却低落得如一株衰败的草,他恨恨地说:“真不想来啊。”
一路上,他不停地痛骂着儿子,历数着儿子种种的不是,说他毁了一个家,毁了他。他含辛茹苦养大他,为他在城里买了房,买了车,帮他娶了媳妇。那个不肖子,却被一帮狐朋狗友拖下水,去吸食毒品。他一辈子积攒的家业,几乎被他掏空了……
我坐在一边,听他痛骂,隐隐担着心,这样的父亲去见儿子,会有怎样的结果?
车子一路向前,野葵和蒲公英一路跟着。终于,远远望见了几幢房子,青砖青瓦,连在一起,坐落在一块开阔之地。开车的师傅说,到了。做父亲的像突然被谁猛击了一掌似的,愣愣地,不相信地问:“到了?”一看表,快上午10点了。他急了,说:“也不知能不能见着。”因为按这家戒毒所的规定,上午10之后,一律不允许探视。
他一口气跑到大门口,还好,还有15分钟的时间。办了相关手续,这个父亲一秒也不曾停留,急急火火往探视室跑。很快,他儿子被管教干部带进来。高高壮壮的年轻人,脸上也无欢喜也无悲。看到父亲,他嘴角稍稍撇了撇,有嘲讽的意味。一层玻璃隔着,他在里头父亲在外头。从他进来起,父亲就一直盯着他,话筒拿在手上,却不说话。
旁边,亦有来探视的人。一个长相甜美的女孩子,在玻璃窗外头,不停地用手指头在举起的另一掌上画着什么。在里头看着的,是个清秀的男孩子。他眼睛跟着女孩的手指转动,频频点头,含着泪笑。他读懂了她爱的密码——从此,改了吧。还有几个人,男男女女,大概是一家子,围在一起,争着跟里面一个中年人说话。中年人憔悴着一张脸,却一直笑着,一直笑着。这时,他们中的一个,突然到探视室外面,叫了一个男孩进来。孩子不过十一二岁,白净的面容,文文弱弱的。孩子怯怯地打量了四周一眼,走到中年人那里,拿过话筒,隔着玻璃窗,才说了一句什么,里面笑着的中年人,不笑了,他愣愣地看着孩子,眼泪下来了。
“哭什么呢?你会改好的!”我听到那些人里的一个大声说。
探视时间快要过去了。一直跟儿子对峙着的父亲,这时掉过头来。我发现他与刚才的强悍判若两人,竟是一脸的戚容,他低声说:“里面的日子不好过的,看他,也黑了,也瘦了。”
他转身问我:“你有纸笔吗?”
“当然有。”我掏出来给他,正疑惑着他要做什么,只见他低头在纸上迅速写下几个字,贴到玻璃窗上,给儿子看。里面的年轻人看着看着,神情变了,两行泪,缓缓地从腮边滚落下来。
探视结束后,我看到这位父亲在纸上留下的字:儿子,等你回家。 (选自《读者》2013年第6期)
1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3分)
20、怎样理解文章第一段中的景物描写?(3分)
21、按要求品析下列语句。(4分)
(1)父亲一秒也不曾停留,急急火火往探视室跑(运用什么描写方式?写出了什么?)
(2)里面的年轻人看着看着,神情变了,两行泪,缓缓地从腮边滚落下来(年轻人的神情为什么会产生变化?)
22、请赏析文章的结尾段。(2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3分)
(1)有这么一个故事:儿子有病了需要妈妈的心,妈妈二话没说就把心掏给了儿子,途中不甚摔倒了,这时心说话了:“儿子摔疼了吗?”
(2)明星张国立的儿子因__被抓,张国立第一时间在网络发表道歉信,并恳请社会:“请理解一个父亲的心情,也请原谅一个儿子的错误。”
19、“我”陪一个父亲去戒毒所所探视并感化他儿子的故事。
20、运用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并运用比喻,传神地写出了父亲深深的哀愁。
21、(1)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挂念儿子、急于见到儿子的心理。
(2)儿子先是嘲讽后流泪,可见是父亲的宽容,人间真情与爱心融化了儿子的心。
22、点题,突出父亲的形象,并表明了父亲的态度:不会丢儿子不管,社会也不会抛弃你,只要你好好改造,重新做人,我们会等你回家。
23、例: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伟大的,他们会宽容犯错的孩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 ,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象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 ,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
13、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2分)
14、请找出第二段中“我”在百草园做的四件有趣的事。(4分)
15、文段第三段有什么作用?(2分)
16、句子“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云霄里去了”中的“窜”可否改为“飞”?为什么?(2分)
17、第4-6段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2分)
18、关于本文的主题,有很多说法,有人认为本文将百草园的有趣与三味书屋的无味进行对比,突出了封建教育方式对儿童天性的扼杀,你的看法是什么?请谈谈。(3分)
13、叙事散文。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文章写两个地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发生的有趣故事。
14、捉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桑葚
15、承上启下,引出下面的插叙,美女蛇的故事。
16、 不能。“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
17、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18、略(允许学生对作品主题有不同的见解。可应倾向于文章主要表现童年时期的童真童趣,百草园也好,三味书屋也好,都是“我”成长过程中的经历,有不同的乐趣。说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行)
有一种欺骗叫真爱
①有个女人和丈夫外出打工,日子过得很清苦。她每天早晨三四点钟去农贸市场买一些蔬莱,尔后到天亮后躲着城管人员在僻背的小巷坐卖。丈夫则在一家建筑工地卖苦力。然而逢到过年过节,他们总是穿戴一新,拎着大小礼品回家看望父母,口口声声说自己在外工作清闲,钱比种田好挣多了……可父母从她清瘦的面容上早已洞察一切,因而,一次次拒绝了她的钱物。
②偶然一次,她的母亲要去城里走一家亲戚,母亲连续去了几个邻居家,才借回一双皮鞋。女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临去打工的路上,她跟丈夫说:“再回家,一定得给妈买双新皮鞋。她这辈子没穿过皮鞋!”丈夫欣然同意。
③临到再回家,皮鞋买到手,她犯难了——一双新皮鞋,母亲肯定拒收,因为她的脸上依然清瘦憔悴,若是母亲真拒收新皮鞋,这鞋怎么处理呢?突然,她眼前出现城里有人拾垃圾的场景。顿时,她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④她连忙吩咐丈夫,把新皮鞋折折皱皱,自己又捧着尘土往新皮鞋上洒。丈夫一时满脸狐疑。
⑤当他们再去看望父母时,她除了那双满是灰尘的皮鞋,两手空空。
⑥一见父母,她满脸难色,怯生生地说:“妈,这次看你们,我依着你们的意思,真没带什么礼品!不过,我在城里的垃圾堆里捡到一双还不算太旧的皮鞋,正合您脚,就给你带回来了!
⑦当母亲接过皮鞋,吹吹了皮鞋上的尘土,一边试穿皮鞋,一边惋惜道:“这城里人真够浪费的,好端端的一双鞋就扔了。这下可好了,以后再走城里的亲戚不用借皮鞋了!”正当她和丈夫会意地对笑时,母亲又来了一句:“以后再进城,留意给你爸也捡一双,他长这么大也没穿过皮鞋呢!”
⑧以后,她又如法炮制带给父亲一双“旧皮鞋”。
⑨这个女人,就是我的姐姐。
⑩有一个小青年,他高中一毕业,就被亲戚介绍到上海的一家船厂打工,船厂开给他的工资有一午多。然而他仍省吃俭用,每月定时给父母汇钱,想早日帮父母盖上三间瓦房,让他们脱离低矮阴湿的茅草房。
11谁知,工作不足半年,他被上海光怪陆离的生活熏昏了头,变得财迷心窍。一日他偷拿了几个同事的工资卡,钱没取出来,倒被人当场擒拿。
12一下子,他懵了。接着他被拘留,亲戚一脸失望地去看他。他低着头,一脸悔恨的泪水,突然,他“扑通”一声跪倒在亲戚面前,哭着请求不要把这件事告诉他父母。亲戚看他还是个孩子,产生怜悯之心。临别,他又请求亲戚,给家人捎口信,就说他被船厂安排到国外学习技术,3年后才能回家。因为此时,他已得知自己被判3年有期徒刑。亲戚答应了他,并且还说帮他汇钱回家修建瓦房,了却他的孝心,只是希望他积极改造,争取早日重新做人。
13望着亲戚远去的背影,他哭喊一声:“我将来定会加倍偿还你的汇款!”
14入狱后,他果真积极改造,提前一年释放。当然,他那年犯事已被船厂解雇了。那一年,他没日没夜在搬运站工作,搬运东西简直拼命。
15他的汗水为自己赢得了一笔钱,可当他还亲戚钱时,亲戚拒绝了,说是早点回家看看父母吧。都整整三年了,他何尝不想父母双亲。
16当他回到家,往日的茅草屋早被眼前的青砖瓦房代替了,他的心中顿时涌动起一股不可名状的酸楚。父母见他满脸憔悴的面容,止不住关切地问:“在国外是不是太苦?”他哽咽一句:“只是水土不服!”尔后避着父母,任凭泪水外溢。
17这个青年,是我的堂弟。
18当我写完这两则故事,我的心抑制不住地颤抖起来。欺骗,曾是人们最最憎恶的,不论欺骗的大与小,人们都难以容忍。然而,当欺骗夹藏着善心的亲情,又怎能不让人泪流满面呢?因为这一种欺骗,叫真爱……
13、文中具体记叙了两件“欺骗夹藏着善心的亲情”的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14、阅读下面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一见父母,她满脸难色,怯生生地说:“妈,这次看你们,我依着你们的意思,真没带什么礼品!不过,我在城里的垃圾堆里捡到一双还不算太旧的皮鞋,正合您脚,就给您带回来了!”
15、结合文中第16段的内容,说说堂弟“泪水外溢”的原因。(4分)
16、小米读完这篇故事后对你说:“这样说谎骗人是不对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6分)
13(1)、打工的姐姐为了让父母收下自己给她买的新鞋,将新鞋扮旧,“骗”父母说鞋是自己捡的。
(2)我的堂弟为了不让父母知道自己坐牢的事,联合亲友骗他父母说自己到国外学习技术..
14、通过神态描写(1分),生动地表现出姐姐欺骗母亲时的良苦用心(1分),“满脸难色”一方面是没有带什么礼品,另一方面是因为欺骗了母亲,所以面露难色(1分),表现出姐姐对于父母深厚的爱(1分)
15、对亲戚的感激( 1分),对父母的思念和愧疚(1分),对做错事的懊悔(1分),见到父母的高兴(1分),多种感情交织在一起,使堂弟“泪水外溢”。
16、我不同意小米的说法(1分)。文章两个故事中都有谎言欺骗的事,姐姐和堂弟为了尽孝而说了谎话;亲戚为了帮助堂弟了却尽孝的心愿,让堂弟获得面对人生困境的信心和动力、早日重新做人而说了谎话(2分),但他们的谎话中充满着爱(1分)。如果出自善意,欺骗夹藏着善心的亲情,它无碍诚信;如果不是,欺骗则让人憎恶。所以善意的谎言是可取的(2分)
阅读下文,完成14~19题。(23分)
母鸡
作者:老舍
①一向讨厌母鸡。不知怎样受了一点惊恐。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结没完,而并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微微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起个小疙瘩来。
②它永远不__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它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乘其不备,狠狠的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③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使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下去。
④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⑤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的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⑥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咕咕的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的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假如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⑦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多少次。它还半蹲着——我想这是相当劳累的——教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不哼。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⑧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⑨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14.文章开头写“一向讨厌母鸡”,主要原因有哪三点?“我”改变对母鸡看法的原因又是什么?(5分)
15.文末说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请分别就其“慈爱”“勇敢”“辛苦”在文中各找出一例说明。(6分)
(示例)负责: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多少次。
慈爱:
勇敢:
辛苦:
16.文章第⑥段中,“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与前文哪句话相照应?这样写用意何在?(3分)
17.结合修辞知识赏析句子表达效果。(4分)
⑴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使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下去。
⑵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的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18.对文章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3分)
A.本文结构都非常清晰。《母鸡》可以明显分为母鸡孵鸡雏以前和孵出鸡雏以后两部分,以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一体。
B.文末说“不敢再讨厌母鸡”,之所以用“不敢”一词,集中表达了作者对母鸡的畏惧。
C.作者运用欲扬先抑写法,在文章开头却先说印象中的母鸡之令人生厌。
D.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19. “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请联系文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阅读下文,完成14~19题。(23分)
14⑴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母鸡的叫声令人心烦(或“无病呻吟”);二是欺软怕硬,暗箭伤(或“欺软怕硬,乘人不备而进攻”);三是下蛋后好炫耀功绩。(能答出分别答出“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之意即可,每点1分,共3分)
⑵我从孵养小鸡雏的母鸡身上看到了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精神,因此改变对母鸡的看法。(2分)
15(各2分)慈爱: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咕咕的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吃。
勇敢: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辛苦:它还半蹲着——我想这是相当劳累的——教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温暖。
16与文中第二段中的“它永远不__公鸡”相照应(1分);突出表现成为一个母亲后,母鸡在保护幼子时的勇敢和责任感。(2分)
17⑴示例1:运用夸张,拟人的修辞(0.5分)把母鸡炫耀成绩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聋子本来是不怕吵的,作者用“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讨厌母鸡的情绪。(1.5分)
示例2:作者用了夸张的写法,讽刺了母鸡的炫耀。“差不多”在这里表示“接近、几乎”的意思,强调了母鸡下蛋时的表现——发了狂,同时,表达了作者讨厌母鸡之情。我们都知道聋子本来是不怕吵的,作者用“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母鸡的叫声有多高,声音有多讨厌,而作者又是多么讨厌母鸡的情绪。
⑵鸡雏们的浑圆和母鸡的消瘦形成对比。作者打了一个比方,把鸡雏们的肚子形象地想象成装了汤圆,可见其圆。
18.(3分)B
19 (3分)示例:为了孩子,母亲可以挺身而出;可以忍饥挨饿;可以任劳任怨;可以奋不顾身。所以说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意对即可,3分,未联系文本作答,扣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