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2—26题。 (20分)

唤醒生命

①他生活宽裕,爱好旅游,常利用闲暇时间开着自己的车四处游历。前不久,他又进行了一次长途旅行,自己驾着车远赴2000多公里外的西藏。

②经过半个多月的奔波,他到达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地区。只身旅行,难免孤寂,但在那片地广人稀的地方,人影和炊烟都难得一见。他打开车里的收音机,却收听不到任何节目。

③车子进入高原腹地。穿越戈壁和沙丘的道路,两旁没有成活的草木,有的只是冰天雪地和不时刮起的狂风。

④他一路上领略着奇特的高原风光,不料赖以行进的汽车却出了故障。他仔细检查了半天,竟然没有找到任何原因。他想起以前听别人说过,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等待过往的车辆,请别的司机帮忙修理,或者帮助拖着坏了的车离开这里。

⑤只有等待,他一直等了三天。糟糕的是,三天里竟没有任何车辆从这里经过,甚至连一个人影都没看见。那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啊,死一般的沉寂、空旷。他携带的食物和水已所剩无几,处境非常险恶,如果再等不到过往的车辆或者能够帮助他的人,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⑥又过了两天,一场大雪将他的车慢慢覆盖。他又冷又饿,因为食物已经完全吃完了。

⑦迷迷糊糊中,蜷缩在车内的他被一种声音吵醒。爬出车来,他看见车顶上趴着一只不知名的小鸟。那只小鸟也许是在寻觅食物,看起来同样无助,正用微弱的声音不停地鸣叫着。霎时间,他的泪水禁不住涌出,这是五天来,他第一次听到来自生命的声音!

⑧他伸出手,轻轻捉住了那只小鸟,将它放进相对暖和的车厢里。他开始打起精神,试着努力自救。他反反复复地仔细检查汽车,终于找到了故障的原因,原来是化油器上的一个零件阻塞了油路。车子修好了,他靠虚弱的身体开着车向前行驶了40多公里,驶抵一个牧民居住点,他终于得救了。只是,那只吵醒他的小鸟在车子行驶的途中不幸地死去了。

⑨这段经历,后来他常常谈起。他说:“是那只小鸟求生的叫声,挽救了我的生命。”直到今天,作为纪念,他还把那只风干得比拳头还小的小鸟保存在自己的书橱里。

⑩但我想说,那只殒命高原的小鸟,它并不曾想起过要救人,救他的还是他自己。小鸟的叫声唤醒了他求生的欲望,才使他得以绝处逢生。是啊,被唤醒的生命才会有激情去创造,才能够走出眼前看似无际的困境和厄运。

22、文章写“他”旅游,为什么对“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一笔带过?文章用第三人称来叙述,有什么好处?(4分)

23、“这段经历,后来他常常谈起”,请概述他的“这段经历”。(30字左右)(4分)

24、如何理解“他”把“那只风干得比拳手还小的小鸟保存在自己的橱里”这一做法?(4分)

25、作者说“救他的还是他自己”,这和第⑨段“他”所说的“挽救了我的生命”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26.、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它同前文有什么关系?(4分)

 因为本文主题是唤醒生命,如果浓墨重彩地写奇特的高原风光,就偏离了主题。(2分)能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2分)。(意思对即可

23. 他驾车去西藏旅游,陷入困境。(2分)一只小鸟唤醒他求生的欲望,他自救成功。(2 分)(意思对即可)

24.这是对小鸟的敬重,实际上也是对生命的礼赞(意思对即可)

 25. 不矛盾(1分)。因为小鸟只是唤醒他求生的欲望,而挽救生命是因为他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摆脱了困境。(3分)(意思对即可

 

26.点明题旨,画龙点睛。(2分)前文的记叙是这段议论的基础,这段议论是对前文的深化。(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以下问题(20分)

“娘,您别送了,”我喉咙涩涩的,“天不早了,您回去吧!”

“娘晓得。我儿上了大学,娘心里高兴,我儿给娘和你爹争了气。”车窗外的娘眼眶红红的,笑着说,“娘没文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娘只指望我儿今后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要多挺一挺,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我记住了,娘……”我哽咽着,低下头……

娘终于回去了,一直没有回头——我知道,娘一回头,就又舍不得走了,娘每走几步,便伸起手擦眼泪。娘瘦小的背影渐渐模糊,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毫无顾忌的流下来

那一晚,我失眠了——想娘,为了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娘不识字。小时没念过书,就因为家里穷。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跟着别人到大山中去砍柴,晒干了晾干了,再挑到十几里外的桑市上去卖。收购干柴的老板欺负娠不识字,记数用“壹贰叁肆”,故意克扣柴的重量。娘气得不行,只有哭。她一边骂,一边暗暗发誓: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自己的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

穷人的孩子当家早,理事早。哥哥和我小时念书用功,期中、期末总是每人摞看一叠奖状回家,这是娘最高兴的时候。但一到开学,娘就犯愁了。兄妹三人都念书,三双要钱的手都伸向娘。爹心眼儿实,只能靠卖力气挣钱,可那点微薄的收入仅够敷衍油盐酱醋。娘只有一个办法——借!

跑东家,串西家,鞋底磨穿了,嘴皮也磨破了。大清早出去借,往往半夜才能回来。好几次梦中醒来,我听见娘和爹的叹息声、交谈声,还有娘低低的抽泣声。娘为凑齐兄妹三人的学费,好几天都吃不下饭,却从来没抱怨过半句——娘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个誓言

我读高二那年,家里已经穷得丁当响。欠了一屁股债不说,屋破偏逢连绵雨,娘在干活时又不慎扭伤了脚。赤脚医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医好娘的脚。由于没钱进医院,娘从此走起路来一瘸一瘸的。可娘粗活、重活照样干。那时。我在校寄宿。礼拜六,我回家拿伙食费,看娘的表情,我没忍心问。礼拜天,娘一大早就出去了,傍晚才回来。我苦着脸,正打算返校时,远远地,我看见娘了——娘拄着一根竹竿,一瘸一拐地走回来了!五角钱!就为了省五角钱给儿子作伙食费啊!

我跑过去,扶着娘,看见娘的嘴唇已咬得裂开了一个大口子。娘从怀里掏出两张10元钞票,吃力地笑着说:“儿,总算借到了。天快黑了,快回学堂吧!”

我拿着钱,无言地跪下了,泪水一点一滴地洒在钞票上

前几天,妹妹来信说,娘收到我在__前照的相片后,用一块新手绢小心地包着。几乎每天晚上她都要就着昏暗的灯光细细地瞅着,看的时候,总是一个人乐着……

读着读着,泪水不由得又盈满了我的眼眶,我又想起了娘,想起为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16. 本文采用的主要记叙顺序是什么?(3分)

17.本文第8段画线部分的“那个誓言”指的是什么? (3分)

18..本文第2段画线句子“多挺一挺,咬咬牙”表现出母亲什么样的品质?她把这句话说给儿子听的用意是什么?

(4分).

19.本文三次写“我”的流泪。请用简练准确的词语分别写出这三次流泪的不同:(3分) 第一次流出的是 的泪。

第二次流出的是 的泪。

第三次流出的是 的泪。

20.第11段“我拿着钱,无言地跪下了”联系上文,揣摩此时“我”的心理活动。(3分)

21.概括出本文主要选取了哪些材料来歌颂母亲,请用简洁的文字列举出来,并说明它们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4分)

16..插叙

17. 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自己的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

 

18.刚强;希望儿子凡事也要刚强 

19.离别

感恩

思念

20. .母亲克服很大的困难供孩子读书。(或借钱供孩子读书的艰辛历程。)

21.

母子分别。表达我对母亲的感激与分别时的依恋。
     
母亲为我借伙食费。表达我对母亲是感激。
     
读着妹妹的来信。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激。(意思对即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以下问题(20分)

“娘,您别送了,”我喉咙涩涩的,“天不早了,您回去吧!”

“娘晓得。我儿上了大学,娘心里高兴,我儿给娘和你爹争了气。”车窗外的娘眼眶红红的,笑着说,“娘没文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娘只指望我儿今后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要多挺一挺,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我记住了,娘……”我哽咽着,低下头……

娘终于回去了,一直没有回头——我知道,娘一回头,就又舍不得走了,娘每走几步,便伸起手擦眼泪。娘瘦小的背影渐渐模糊,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毫无顾忌的流下来。

那一晚,我失眠了——想娘,为了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娘不识字。小时没念过书,就因为家里穷。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跟着别人到大山中去砍柴,晒干了晾干了,再挑到十几里外的桑市上去卖。收购干柴的老板欺负娠不识字,记数用“壹贰叁肆”,故意克扣柴的重量。娘气得不行,只有哭。她一边骂,一边暗暗发誓: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自己的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

穷人的孩子当家早,理事早。哥哥和我小时念书用功,期中、期末总是每人摞看一叠奖状回家,这是娘最高兴的时候。但一到开学,娘就犯愁了。兄妹三人都念书,三双要钱的手都伸向娘。爹心眼儿实,只能靠卖力气挣钱,可那点微薄的收入仅够敷衍油盐酱醋。娘只有一个办法——借!

跑东家,串西家,鞋底磨穿了,嘴皮也磨破了。大清早出去借,往往半夜才能回来。好几次梦中醒来,我听见娘和爹的叹息声、交谈声,还有娘低低的抽泣声。娘为凑齐兄妹三人的学费,好几天都吃不下饭,却从来没抱怨过半句——娘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个誓言。

我读高二那年,家里已经穷得丁当响。欠了一屁股债不说,屋破偏逢连绵雨,娘在干活时又不慎扭伤了脚。赤脚医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医好娘的脚。由于没钱进医院,娘从此走起路来一瘸一瘸的。可娘粗活、重活照样干。那时。我在校寄宿。礼拜六,我回家拿伙食费,看娘的表情,我没忍心问。礼拜天,娘一大早就出去了,傍晚才回来。我苦着脸,正打算返校时,远远地,我看见娘了——娘拄着一根竹竿,一瘸一拐地走回来了!五角钱!就为了省五角钱给儿子作伙食费啊!

我跑过去,扶着娘,看见娘的嘴唇已咬得裂开了一个大口子。娘从怀里掏出两张10元钞票,吃力地笑着说:“儿,总算借到了。天快黑了,快回学堂吧!”

我拿着钱,无言地跪下了,泪水一点一滴地洒在钞票上。

前几天,妹妹来信说,娘收到我在__前照的相片后,用一块新手绢小心地包着。几乎每天晚上她都要就着昏暗的灯光细细地瞅着,看的时候,总是一个人乐着……

读着读着,泪水不由得又盈满了我的眼眶,我又想起了娘,想起为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16. 本文采用的主要记叙顺序是什么?(3分)

17.本文第8段画线部分的“那个誓言”指的是什么? (3分)

18..本文第2段画线句子“多挺一挺,咬咬牙”表现出母亲什么样的品质?她把这句话说给儿子听的用意是什么?

(4分).

19.本文三次写“我”的流泪。请用简练准确的词语分别写出这三次流泪的不同:(3分) 第一次流出的是 的泪。

第二次流出的是 的泪。

第三次流出的是 的泪。

20.第11段“我拿着钱,无言地跪下了”联系上文,揣摩此时“我”的心理活动。(3分)

21.概括出本文主要选取了哪些材料来歌颂母亲,请用简洁的文字列举出来,并说明它们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4分)

16..插叙 

17. 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自己的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

 

18.刚强;希望儿子凡事也要刚强  

19.离别 

感恩 

思念 

 

20. .母亲克服很大的困难供孩子读书。(或借钱供孩子读书的艰辛历程。)

21.

母子分别。表达我对母亲的感激与分别时的依恋。
      母亲为我借伙食费。表达我对母亲是感激。
      读着妹妹的来信。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激。(意思对即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2—26题。 (20分)

唤醒生命

①他生活宽裕,爱好旅游,常利用闲暇时间开着自己的车四处游历。前不久,他又进行了一次长途旅行,自己驾着车远赴2000多公里外的西藏。

②经过半个多月的奔波,他到达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地区。只身旅行,难免孤寂,但在那片地广人稀的地方,人影和炊烟都难得一见。他打开车里的收音机,却收听不到任何节目。

③车子进入高原腹地。穿越戈壁和沙丘的道路,两旁没有成活的草木,有的只是冰天雪地和不时刮起的狂风。

④他一路上领略着奇特的高原风光,不料赖以行进的汽车却出了故障。他仔细检查了半天,竟然没有找到任何原因。他想起以前听别人说过,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等待过往的车辆,请别的司机帮忙修理,或者帮助拖着坏了的车离开这里。

⑤只有等待,他一直等了三天。糟糕的是,三天里竟没有任何车辆从这里经过,甚至连一个人影都没看见。那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啊,死一般的沉寂、空旷。他携带的食物和水已所剩无几,处境非常险恶,如果再等不到过往的车辆或者能够帮助他的人,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⑥又过了两天,一场大雪将他的车慢慢覆盖。他又冷又饿,因为食物已经完全吃完了。

⑦迷迷糊糊中,蜷缩在车内的他被一种声音吵醒。爬出车来,他看见车顶上趴着一只不知名的小鸟。那只小鸟也许是在寻觅食物,看起来同样无助,正用微弱的声音不停地鸣叫着。霎时间,他的泪水禁不住涌出,这是五天来,他第一次听到来自生命的声音!

⑧他伸出手,轻轻捉住了那只小鸟,将它放进相对暖和的车厢里。他开始打起精神,试着努力自救。他反反复复地仔细检查汽车,终于找到了故障的原因,原来是化油器上的一个零件阻塞了油路。车子修好了,他靠虚弱的身体开着车向前行驶了40多公里,驶抵一个牧民居住点,他终于得救了。只是,那只吵醒他的小鸟在车子行驶的途中不幸地死去了。

⑨这段经历,后来他常常谈起。他说:“是那只小鸟求生的叫声,挽救了我的生命。”直到今天,作为纪念,他还把那只风干得比拳头还小的小鸟保存在自己的书橱里。

⑩但我想说,那只殒命高原的小鸟,它并不曾想起过要救人,救他的还是他自己。小鸟的叫声唤醒了他求生的欲望,才使他得以绝处逢生。是啊,被唤醒的生命才会有激情去创造,才能够走出眼前看似无际的困境和厄运。

22、文章写“他”旅游,为什么对“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一笔带过?文章用第三人称来叙述,有什么好处?(4分)

23、“这段经历,后来他常常谈起”,请概述他的“这段经历”。(30字左右)(4分)

24、如何理解“他”把“那只风干得比拳手还小的小鸟保存在自己的橱里”这一做法?(4分)

25、作者说“救他的还是他自己”,这和第⑨段“他”所说的“挽救了我的生命”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26.、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它同前文有什么关系?(4分)

 因为本文主题是唤醒生命,如果浓墨重彩地写奇特的高原风光,就偏离了主题。(2分)能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2分)。(意思对即可

23. 他驾车去西藏旅游,陷入困境。(2分)一只小鸟唤醒他求生的欲望,他自救成功。(2分)(意思对即可)

24.这是对小鸟的敬重,实际上也是对生命的礼赞(意思对即可)

 25. 不矛盾(1 分)。因为小鸟只是唤醒他求生的欲望,而挽救生命是因为他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摆脱了困境。(3分)(意思对即可

 

26.点明题旨,画龙点睛。(2分)前文的记叙是这段议论的基础,这段议论是对前文的深化。(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21-25题。(15分)

我为白菜狂的日子

莫言

12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透过矇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菜从墙上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我熟悉这棵白菜。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行的拐角处,小时被牛踩了一脚,一直长得不旺。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去集市的路上。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我的手很快冻麻了,篓子跌在地上,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根跌损了。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然后小心又匆忙地下到沟底将它抱上来放进篓子。我知道闯了大祸,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再打骂我,只用一种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

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我也想走,但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了白菜的价钱,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用枯柴一样的手指,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惊讶地看着我。母亲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老太太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洁白的菜帮。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抱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母亲因偏头痛,算了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我找了根草棒,用刚学的乘法,在地上算着。我报了一个数字,母亲跟着报出。

“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揭开,露出一沓纸票,沾了些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我看到七姥爷尖锐的目光在我脸上戳了一下,然后移开。

我放了学回家,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三棵白菜都躺在蜡条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娘”我哭着说,“我……”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泪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选自《杂文选刊》2013.4有删改)

21.文章题目是《我为白菜狂的日子》, 请说说“我”的“狂”体现在文中哪些地方?(4分)

22.文章第一段用了大量的细节来刻画母亲,找出这些词语并说说它们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3分)

23.作者回忆了那年随母亲卖白菜的事,母亲的言行举止表现了她怎样的品质? (4分)

24.作者在文章结尾说“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依然沉痛”,这“沉痛”的背后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分)

21.(4分)“狂”主要表现在:母亲决定卖掉白菜时,“我”不愿意且埋怨(冲撞、责怪)母亲;老太太刁难“我”的白菜时,“我”不顾尊长,气愤地回击她;“我”算账时,故意多算一毛钱报复老太太;母亲要“我”算账时,不诚实,欺骗、伤害了母亲。(一点1分,大意正确即可)

22.(3分)本段细节描写用了“叹息、抬高、瞥、锁定、端详”几个动词(1分),生动地表现了在艰苦的年月里,母亲对自己珍爱的白菜不想卖又不得不卖的矛盾、无奈和痛苦的心理。(2分,大意正确即可,但没答出“不想卖又不得不卖”的意思扣1分)

23.(4分)表现了母亲本性善良、为人诚信、朴实能干、严格教子的品质。(一点1分)

24.(4分)“我”因故意多算一毛钱让母亲丢脸、难过而自责;“我”对自己当年幼稚不宽容的做法而感到愧疚;“我”因辜负了母亲平时的教育,做事出格,让母亲失望而感到懊悔;“我”因欺骗伤害了母亲,但又无法弥补而痛苦。(一点1分,注意加点词语,大意正确即可)

木瓜树的选择

林清玄

路过市场,偶然看到一棵木瓜树苗,长在水沟里,依靠水沟底部一点点烂泥生活。

这使我感到惊奇,一点点烂泥如何能让木瓜树苗长到腰部的高度呢?木瓜是浅根的植物,又怎么能在水沟里不被冲走呢?

我随即想到夏季即将来临,届时会有许多的台风与豪雨,木瓜树会被冲入河里,流到海上,就必死无疑了。

我看到木瓜树苗并不担心这些,它依靠烂泥和市场中排放的污水,依然长得翠绿而挺拔。

生起了恻隐之心,我想到了顶楼的花园里,还有一个空间,那是一个向阳的角落,又有着来自阳明山的有机土,如果把木瓜树苗移植到那里,一定会比长在水沟更好,木瓜树有知,也会欢喜吧!

向市场摊贩要了塑胶袋,把木瓜和烂泥一起放在 袋里,回家种植,看到有茶花与杜鹃为伴的木瓜树,心里感到美好,并想到日后果实累累的情景。

万万想不到的是,木瓜树没有预期中生长得好,反而一天比一天垂头丧气,两个星期之后,终于完全地枯萎了。

把木瓜苗从花园拔除的时候,我的内心感到无比怅然,对于生长在农家的我,每一株植物的枯萎都会使我怅然,只是这木瓜树更不同,如果我不将它移植,它依然在市场边,挺拔而翠绿。

在夕阳照拂的院子,我喝着野生苦瓜泡的萘,看着满园繁盛的花木,心里不禁感到疑惑:为什么木 瓜苗宁愿生于污泥里,也不愿存活在美丽的花园呢?是不是当污浊成为生命的习惯之后,美丽的阳光、松软的泥土、澄清的饮水,反而成为生命的负荷呢?

就像有几次,在繁华街市的暗巷里,我不小心遇到一些__者。他们弓 曲在阴暗的角落,全身的细胞都散发出颓废,用攀辜而失去焦点的眼睛看着世界。

我总会有一种冲动,想跑过去拍拍他们的肩膀,告诉他们:“这世界有灿烂的阳光,这世界有美丽的花园,这世界有值得追寻的爱,这世界有可以为之奋斗、为之奉献的事物。”

随即,我就看到自己的荒谬了,因为对一个__者,污浊已成为生命的习惯,颓废已成为生活的姿态,几乎不可能改变。不要说是__者,像在日本的大都市,有无数自弃于人生、宁可流浪于街头的“浮浪者”,当他们完全地自弃时,生命就再也不可能挽回了。

“浮浪者”不是“__者”,却具有相同的部分,__者p雀-有形的毒品,受毒品所宰制;浮浪者吸食无形的毒品,受颓废所宰制,他们放弃了心灵之路,正如一棵以血水、污水维生的木瓜苗,忘记了这世界有美丽的花园。

恐惧堕落与恐惧提升虽然都是恐惧,却带来了不同的选择,恐惧堕落的人心里会- -个祝愿,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抵达繁花盛开的花园,住在那花园里的人都有着阳光的品质,有很深刻的爱、很清明的心灵,懂得温柔而善于感动,欣赏一切美好的事物。

一粒木瓜的种子,偶然掉落在市场的水沟边,那是不可预测的因缘,可是从水沟到花园乏路,如果有选择,就有美好的可能。

一个人,偶然投生尘世,也是不可预测的因缘,我们或者有不够好的身世,或者有贫穷的童年,或者有艰目的生活,或者陷落于情爱的折磨……像是在水沟烂泥中的木瓜树,但我们只要知

道,这世界有美丽的花园,我们的心就会有很坚强很真切的愿望:我是为了抵达那善美的花因而投生此世。

万一,我们终其一生都无法抵达那终极的梦土,我们是不是可以一直保持对蓝天、阳光与繁花的仰望呢? (选自<林清玄散文自选集>)

14.从水沟到花园,木瓜树的生存环境和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对木瓜树的态度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概括。(6分)

木瓜树生存环境的变化:

木瓜树命运的变化:

作者对木瓜树态度的变化:

15.分析下面句子,说说加点词是如何刻画出__者的生存状态的?(4分)

他们弓曲在阴暗的角落,全身的细胞都散发出颓废,用迷离而失去焦点的眼睛看着世界。

答:

16.文中写道:“恐惧堕落与恐惧提升虽然都是恐惧,却带来了不同的选择”,你认为恐惧提升的人会作出怎样的选择?(3分)

答:

17.结合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4分)

答:

14.木瓜树生存环境的变化:在水沟里,木瓜树依靠烂泥和污水生活;在花园里,木瓜树拥有向阳的角落和营业处阳明山的有机土,与茶花和杜鹃花为伴。(2分)

木瓜树的命运的变化:在水沟里,木瓜树长得翠绿而挺拔;在花园里,木瓜树去完全地枯萎了。(2分)    作者对木瓜树态度的变化:惊奇→同情→怅然→疑惑。(2分)

15.“弓曲”一词通过描写__者的形态,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了他们颓废的生活状态。(2分)“迷离”一词通过描写__者的眼神,刻画出了他们行尸走肉般的生活和没有理想,没有目标的精神状态。(2分)

16.恐惧提升的人心中没有目标,摆脱不了各种物质的__和恶习的困扰,精神甘于堕落,放弃了心灵之路,不期待光明的未来。(2分)

17.要点:(1)要对立美好的理想,追求真善美的生活,相信自己有一天一定可以实现理想。(2)万一理想实现不了,至少要保持一颗追求上进的心,不能自暴自弃。

野百合的春天(8分)

①遥远的山谷里有个高达一千英尺的悬崖。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悬崖上开始长出了一朵小百合。

②百合诞生时,完全和杂草一样。但她在心里知道自己不是一棵野草。她内心深处有一个纯洁的思想:“我是一朵名叫百合的鲜花,不是一棵野草。唯一能证明我自己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百合怀着这个念头坚持不懈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扎根。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早晨,百合的花冠上结出了第一个花蕾。

③百合心里非常高兴,但附近的杂草却都不屑一顾。他们在私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显然是草,她却坚持说自己是一朵花。她头上结的不是花蕾,而是一颗脑瘤。”他们甚至在公开场合奚落百合:“别再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野中你的价值也和我们的一样。”偶尔,蜜蜂、蝴蝶和小鸟也劝百合不要那样用力开花:“在这悬崖上,即使你开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人们也无法欣赏你!”

④百合说:“我必须开花,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朵。我想开花,是为了实现自己作为一朵花的高贵人生;我必须开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无论别人怎样看我,无论有没有人欣赏,我都必须而且一定会开花!”

⑤尽管受到了其他花草的鄙视,但野百合依然坚持不懈地释放内心的情感。有一天,她终于开花了。她因聪慧、洁白和风姿绰约而成为悬崖上最美丽的花朵。

⑥此时,所有的花草和昆虫都不敢嘲笑她了。百合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都以为那是露水,出臣哈边塑膜亚划明邂。年复一年,每到春天,百合都竭尽全力地开花。她的种子随风飞落在附近的山谷。春风吹过,整个山谷都开满了百合花,鲜妍欲滴,芳香浓郁。

⑦几十年后,距离山谷数百里的许多人都赶来欣赏这些百合花。孩子们弯下腰去闻百合花的芳香;情侣们互相拥抱,山盟海誓要永远厮守在一起。不计其数的人感动得掉下眼泪,因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他们的心受到了纯净温柔的触动。后来,那个地方被人们称.为“百合谷”。

⑧不管别人怎样欣赏,满山遍野的百合花都仍然铭记着第一朵百合花的教导:“我们应该全心全意地开花,绝不要和别人争论,要以鲜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选自《小故事大道理全集》,中国宇航出版社 2012年版,有删改)

9.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的中心。(3分)

10.写出标题中“春天”的两层含义。(4分)

11.第⑥段划线旬中“极乐的泪滴”怎样理解?(3分)

12.文章是怎样写野百合的?试举一例简要分析。(4分)

13.读了本文,谈谈你对野百合生长环境的认识。(4分)

[3eff6943d889e553.jpg]


十一支康乃馨

记得那个母亲节,五月的第一个星期天,也是我们留在澳洲的最后一年。我和弟弟一直想送妈妈一打康乃馨。我们整整一个月没光顾游戏机室,终于有了小小一笔钱。

下午,当我和弟弟兴冲冲地打算去买礼物时,却发现了一桩糟糕的事情,我把攒的那笔钱给丢了。“我记得是放在上衣口袋里的。”我惊慌失措地说,弟弟已经快要哭出来了。

我们俩翻遍了上衣口袋,都不见那钱的影子——在我们的计划中,那钱够买一打包装精美的康乃馨和一大块巧克力。所有的希望都断绝之后,我们决定马上上附近的花店去打临时工,在节日里,花店是最需要一些送花的小工的。

休斯太太的花店,就在学校边上。她是两个女儿的母亲。我和弟弟都相信她会给我们一些帮助的。

老板娘正在忙着招呼顾客。在她身后,全是新鲜的康乃馨,小小的店铺弥漫着一种馨香。

“买花吗?”漂亮的老板娘看见了我们。“素色的康乃馨,送给你们的妈妈。”

“是的,噢——不,我们是想找一份工做,您这儿还缺人手吗?——我们打算用自己挣的钱给妈妈买一份礼物呢。”

“好孩子,你们等一等,就会有活儿干的——哦,瞧——”老板娘从一位先生手中接过扎好的一束花,打上蝴蝶结,附上地址交给我们;接着又有人电话来订花。不一会儿,我和弟弟都有了满满一筐子待送的鲜花;我们把筐子挂在自行车前,骑着车出发了。

“能不能向收到鲜花的母亲们要一支?”当我们看到我们的第一位主顾收到我们送去的鲜花后幸福快乐的样子时,我突然产生了这样一种想法:“这个办法一定行,谁不愿意将幸福与人分享呢?况且我们可以不要小费。”弟弟也说。于是第二位主顾收下鲜花后,我鼓足了勇气说道:“是真的,太太,你要相信我们,我们就要离开澳大利亚,爸爸带我们回到中国,可是妈妈有事没法走,这是我们跟妈妈在这里过的最后一个母亲节——你知道我们多想送妈妈一束康乃馨,叫妈妈开心。”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我自己也奇怪,等到这位好心的太太出人意料又如我所愿地递给我一支漂亮的康乃馨时,我红着脸竟不知道该怎样表示感谢。

三个钟头内我们跑了大半个堪伯宁,累得气喘吁吁,却异常兴奋。因为每一位接受礼物的母亲,在听我们的解释之后,都乐意只留下十一支康乃馨,而让我们选取一朵最漂亮的。

桑费尔德区,格林伍治街,72号……我按着地址按响了门铃。这是最后一位主顾。

开门的是位老太太,披着针织的披肩。一见到我手中的花,就先笑了。

“谢谢!”她接过花,深深地闻了一下,带点骄傲地告诉我们:“我儿子再忙也记得今天这个日子的,我已经有二十七张烫金的收据了。”说着就掏出小费。

“不。”我说,“我只希望你能允许我在这束康乃馨中挑一朵。我只要一朵,可以吗?”

“噢,当然,如果你需要的话。”老太太显得很惊讶,“可是,你要它做什么呢?”

“送给妈妈。”并说我们已经有十支了,就要实现我们的计划了。

老太太听完我叙述,就从花束中挑出一朵最漂亮的,交给我说:“多好的孩子,快回去吧。我祝福你们的妈妈。”

近傍晚了,我们快乐地回到家,送给妈妈的,也是十一支康乃馨。

24. 十一支康乃馨是怎么得来的?它们有什么特殊的意义?(3分)

25为什么每位收到祝福的母亲都乐意让“我们”选一支最漂亮的康乃馨?(2分)

26.请你想象一下,当“妈妈”知道这十一支康乃馨的来历后,她会怎么说。(2分)

[来源:www.shulihuA.net]

27.请根据你的理解说说文中加点的“漂亮”一词除写花的漂亮外还有没有别的更深的含义?(3分)

28文中对“我和弟弟”主要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请各举一例说明。(举出两例即可)(2分)

① ( )描写。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 )描写。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9.有人说“十一支康乃馨”表达了孩子们对母亲的祝福和爱心,也有人认为它同样表达了母亲们对孩子们的爱。你赞同哪一种看法,请在文中找出理由说说你的观点。(3分)

24.是我和弟弟送花时不要小费,向十一位收到祝福的母亲说明原因要来的。它们代表了孩子们对母亲的那份爱,也表达了母亲们共同的爱心。(3)

25.因为她们都愿意在母亲节里将自己的快乐与别人分享。(3)

26.如:我有这样可爱的孩子,我真幸福!(3)

27还指文中那些把自己的幸福与人分享的十一位母亲的美好心灵。

28①  语言      ②  行动 略      ③  神态   略(3)

29 .赞同第一种看法和赞同第二种看法或答兼而有之,只要言之有理均可以 (4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8分)

比星星更高的是什么

①我一直以为,没有考上好大学,对他是巨大的伤害。

②他是机关里的小科员,工作勤勤恳恳,唯唯诺诺,活儿都是他干,功劳都是顶头上司的。只有我,是他的荣耀。我比他所有上司家的孩子都更出色。所以我高考那三天,他请假时理直气壮,谁也没有理由不给他假,他无比优秀的女儿要高考呢!

③进考场前,从不求人的他特意去了医院找旧同学,问怎么样才能心不慌。同学给了他两支膏糖。进考场前半小时,让我喝。我皱着眉,他在屋子里转圈( )我害怕你紧张。其实紧张的是他。到底任性没喝那支糖。他站在考场外,给了一个慌得想哭的孩子和家长,他说:好东西,买不到的。

④我进了考场,他便整个市场转,买硕大的樱桃,买了肥头肥脑的鱼。我出来,并不问我考得怎么样,跟我说前村后店的新闻,无比轻松的样子。可是,我知道他在极力压制自己的问号。

⑤终于还是考砸了。我只顾自己痛苦,却从没想到他会怎样。一场兵荒马乱,我进了一所末流的大学。那些日子,他在我面前仍说很多话,那些话像风筝,有时说着说着就断了线。他努力想表达什么,我充耳不闻

⑥他送我去了新学校,临走时说:什么学校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谁。我抱住他,看清他头上落了霜。

⑦那年十一月末,下了一场雪。他突然来到学校,带来了茶叶蛋和锅包肉。中午,躺在我的床上,他打很响的呼噜。我有些面子挂不住,一次次推醒他。我说:怎么那么困?他索性坐起来,抽出一根烟,想想,又放回去。他说出去转转,回来时,手里提了个生日蛋糕。骤然想起,再一天就是我的生日了。

⑧他说:从小到大,都是我给你过生日。今年你不顺,我想陪在你身边。我拍掉他身上的雪,不敢看他的眼睛。

⑨他等不到我生日那天,他要赶着回去准备一个会议的材料,他说正好赶上大礼拜。那天傍晚,我跟他在校园外的小店吃火锅。我给他夹菜,看他吃得很响很香,我给他剥虾放进火锅里,我说:爸,我没事。

⑩他说:我知道。他没有抬头看我,可我分明看到他的手抖抖的,半天舀不起一勺汤。我说:人家笑没笑话,你净吹牛来着,这回露馅了吧?

⑪他抬起头,很认真地对我说:我跟他们说,我闺女还是最好的,这是天将降大任给她蛊

⑫我笑了,还吹还吹!我听我妈说了,你都不敢出去散步,怕人家问你闺女考多少分。

⑬听你妈瞎说呢

⑭那晚,我挽着他的胳膊踩着碎雪往火车站走,天空很干净,几颗星星很亮。然后他走过站台,有些笨笨的,他发胖了,他也老了。像朱自清《背影》里的老爸了。

⑮我一直以为比星星更高的是他的面子和骄傲,可是那天我终于知道:

(选自《现代青年 细节》2009年4月刊)

36.整体感知文章,概括出父亲为“我”做的三件事。(3分)

37.第③节“我皱着眉,他在屋子里转圈( )我害怕你紧张。”一句中,( )处应填 (标点符号),理由是 。(2分)

38.第⑤节中“他努力想表达什么,我充耳不问”一句,对此话的理解最为贴切的一项是( )(2分)

A.父亲想安慰落榜的我,但我不予理睬。

B.父亲想要告诉我他的心情,我不想知道。

C.父亲想要宽慰我,我只顾自己伤心,听不进去。

D.父亲不知道如何表达,我也不想知道。

39.第⑩节中“可我分明看到他的手抖抖的,半天舀不起一勺汤”属于人物的 描写,从这段描写中,可以反映出父亲怎样的心理?(4分)

40.第⑭节说“我”的父亲“像朱自清《背影》里的老爸了”,两位父亲有什么共同点?(4分)

41.根据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请在⑮小节的横线“ ”上填上完整的一句话,突出全文的主题。(3分)

36.请假陪我参加高考,送我去新学校 ,为我过生日。

37.冒号 理由:解释说明38.C 39.动作  “我”突来的宽慰使父亲感到内心非常激动,长期对“我”的担忧可暂缓,他想要掩饰自己复杂的心情。

40.走过站台的身影笨笨的、胖胖的,这是形体上的相似,更重要的是两位父亲对孩子的爱都是如此深沉。41. 比星星更高的是他在九天之上的爱。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19分)

有一种爱,很小

不管他们选择的目标是什么,迫击炮弹还是落到了一个越南小村庄的孤儿院里。几个教士和一两个孤儿被炸死,还有几个孤儿被炸伤,其中有个大约8岁的小女孩。

村里的人到邻近的一个和美军有无线电通讯联系的小镇上去求救。最后,美国海军的一名军医和一名护士带着急救箱,乘吉普车急匆匆地赶到村里。他们发现那小女孩伤得非常严重,如不抓紧手术,她就会因长时间休克和失血过多而死亡。要及时地给她输血,这就得要和她有同种血型的献血者。护士很快地给在场的人进行血型化验,结果,没有一个美国人和小女孩的血型相同,但有几个没受伤的越南孤儿却和她血型相同。

美军军医和护士一会儿用越南语,一会儿用法语,一会儿打手势,试图向这些吓坏了的孤儿们解释,如果不马上给这个小女孩献血,她就必死无疑,然后他们问孤儿们,有谁愿意给小女孩献血。

孤儿们听后,一个个瞪着大眼睛,一句话也不说。过了一会儿,一只小手颤巍巍地慢慢举了起来,很快又放了下来,接着又举了起来。

“啊,谢谢你。你叫什么名字?”护士用法语说道。

“恒。”小男孩答道。

护士很快把恒安置在担架上,用酒精在他的胳膊上擦了擦,把针头插进他的血管里。恒一声不吭,僵直地躺着。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发出了一阵颤抖的抽泣。但很快就用另—只手将脸蒙住,“疼吗,恒?”军医问道。恒摇摇头,并又用手蒙住脸,试图不哭出声来。军医又一次问他是不是针头刺疼了他,他又摇摇头。

正在这时,一个越南护士正好赶到。她看到这种情景后,直接用越南语问恒到底是怎么回事,她听了桓的回答后,温柔地对他说了些什么。

过了片刻,恒停止了哭泣,抬起眼睛询问似地看着越南护士,越南护士向他轻轻点了点头,恒脸上紧张的表情顿时释然。

越南护士看了看美军军医和护士,然后轻轻地说道:“他以为他快要死了。他以为你们要把他的血全部输给那个小女孩呢。”

“但他为什么又愿意献血呢?”美军护士问道。

越南护士用越南语把美军护士的话又给恒说了一遍。恒回答说:“因为她是我的好朋友。”

30、“过了一会儿,一只小手颤巍巍地慢慢举了起来,很快又放了下来,接着又举了起来。”反映了恒当时怎样的心理。(3分)

31、将前文中与“他以为他快要死了”相照应的句子找出并写在下面。(4分)

32、“越南护士向他轻轻地点了点头”意思是什么?(3分)

33、题目“有一种爱,很小”,你对此的理解是什么?(3分)

34、你能从艺术构思的角度,就小说的结尾作简要点评吗?(3分)

35、文章在表现战争时期人性美的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痛苦,我们学过或读过的某些文章(含诗歌)也表现了这一主题,请试举出3篇。(3分)

题目:

30.内心犹豫,因误以为会丧命,但为了朋友最终决定输血。

31、“他突然发出了一阵颤抖的抽泣。但很快就用另—只手将脸蒙住。”“恒摇摇头,并又用手蒙住脸,试图不哭出声来。”

32、意思是“我说的是真的,你不会有事的。” 

33、只为“她是我的好朋友”就选择了为朋友献身,这是一种纯洁的感情,看似小但其实在那种环境中令人震撼。  

34、围绕着“卒章显志”或结尾的安排体现了故事情节的曲折,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35、《蜡烛》、《芦花荡》、《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丧钟为谁而鸣》等。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