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读初一,父亲所在镇上的那个煤矿倒闭了,使得我们本来就贫困的家雪上加霜。开学已一个星期,我还没有领到新书,原因是交不上那一百元钱的学费。父亲那天突然对我说:“娃,学费有着落了,山外建筑工地要担土零工,一个工日十块钱呢!”翌日,父亲带上母亲准备的烙饼,还有一军用水壶白开水上路了。工地在山外十多公里的地方,父亲为了省车费,上下班便步行。往返一次得三四个小时,父亲总是天黑了才回家。到家的第一件事,便是从湿漉漉的内衣袋里摸出带着体温、被汗水浸湿的十块钱,用劳累了一天的双手递给母亲,母亲用小手帕包好压在床板下。

“还差九十。”

“还差八十。”

父亲每天回家都这么欢快地喊叫着,这时他还不知道儿子正开始逃学。

逃学的秘密是被老师揭穿的。父亲虔诚地送走了老师,转身便冲到我面前,随手操起一根篱笆条。父亲已气得说不出话,半天才憋出一声:“没出息!”然后藤条像雨点儿似的抽到我身上。“爹就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你也要做睁眼瞎不成?”半夜,我听见一个男人蒙头伤心的呜咽声……

第二天一早,父亲又上路了,可一连三天没回家。母亲吓坏了,抓住我的手说:“娃,该不是你爸他……”我的心也开始发毛。我们母子俩决定第二天去工地上找他。

深夜,我被一阵轻微的声音惊醒。父亲在昏黄的灯光下很兴奋地说:“娃他娘,有个小工生病,我顶了他的班,一天挣得二十块钱。三个通班就是六十块钱呢!这下我娃能交上学费了,还能给他买纸和笔呢!”“那一个通班得干十几个小时呀!”“咳,咱有力气,只要娃能念书。”

父亲说着,狼吞虎咽地紧扒了几口母亲热的饭,然后掏出一盒药:“给娃敷上吧。”我趴在床上,眼泪打湿了半个枕头……

13.请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4分)

(1)雪上加霜: (2)翌日:

14.“娃,该不是你爸他……”一句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你能试着补充省略的内容吗?(4分)

15.“父亲每天回家都这么欢快地喊叫着……”“喊叫”多用于贬义,你认为用在这里恰当吗?(4分)

16.你能简述一下文中的父亲的性格特征吗?(5分)

17.谈一谈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父母,怎样与父母沟通。(5分)

 13.(1)家里本来就贫困,父亲又失业了。(2)第二天。 14.表示省略。发生意外了吧。(言之有理即可) 15.恰当。因为它真实地刻画出了当时父亲的兴奋之情。 16.父亲是一个勤劳、善良、含辛茹苦而又在内心燃烧着希望的形象。 17.言之有理即可



小赵老师

举家迁往省城,儿子就读于一所全封闭式管理的寄宿学校。

我和妻子是念着泪送儿子去这所学校报名的。儿子不足9岁,念3年级。当今父母爱心的泛滥让孩子变得弱小苍白却又惟我独尊,我们也未能免俗。

我们忍心让孩子像小鸟一样飞出我们爱的森林,也只是想让孩子除了智商之外还健壮一些。

几个星期下来,孩子果然变了。回到家来居然是那个我曾渴慕已久的懂得礼仪谦让、尊重他人、行为自理的圣童——果盘里那个最大的苹果居然会由孩子送到客人手上,这让我欣喜万分地惊讶于教化的功能。

教化了我儿子的是小赵老师。

小赵老师是孩子的班主任,貌美年轻。我每到周末去接孩子时就要见到她。她充当我儿子每周五天的妈妈。我每次去领儿子时,她必有一番细心的叮咛。有一次,她温和地跟我说:“你儿子晚上睡觉有点儿磕牙,请你在家控制他乱吃零食,多多拜托!”说完,谦恭着把腰很深地弯下去,那情形让我觉得儿子更像是她的儿子。我们一直担心着儿子晚上睡觉着凉,儿子回家就告诉我们:小赵老师给他缝了个“宝宝背心”,晚上睡觉时就帮他穿在身上。小赵老师默默地做着这些的时候,我们都没法儿见到,小赵老师由此在我们心里变重了。

后来,我才知道,小赵老师家在离省城千里之外的乡下。小赵大学毕业应聘到这所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她一直未能正式调入,也因为工作的忙碌与前程不定,一个青春年华的女孩尚未走近爱情,我分明看得到一个漂泊女孩心里的重负。于是,每每见到小赵绽放给孩子爱意盈盈的笑脸时,我就会从心底里萌生感动,并惋惜独生子尚不懂这些,要不然,儿子会更爱他的“小赵老师”。

当命运不公、心灵负重时,尚能尽心敬业,向学生付出全部的爱心,这或许便是教师与他人的区别所在了。

也因此,孩子或许最爱的只是他的“小赵老师”,而我却在爱着“教师”这个广义的称号。

7、儿子进寄宿学校后为什么几个星期下来,就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你觉得儿子以前会是怎样的一个人?(5分)

8、作者描写小赵老师对学生的热切关爱和严格要求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的?试举例说明。(4分)

9、本文从侧面也写了小赵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请找出这些句子。(4分)

10、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

11、你觉得小赵老师最大的特点是什么?(4分)

12、文中哪些段落突出了小赵老师的伟大,这种伟大的内涵是什么?(4分)

            小赵老师教化了他。以前不懂得礼仪谦让,尊重他人,行为不能自理。 8、通过小赵老师的言行,例略。 9、“儿子回家……在身上”。 10、小赵老师毕业应聘到这所学校……尚未走近爱情。 11、对学生关怀备至。 12、六七两自然段。不因生活的不如意影响工作,笑对生活,笑对学生,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关爱学生,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境界。(意近即可)

“不领情”的老师

①我曾在德国慕尼黑的一所高中学习了两年的时间。其间,我跟社会科学课的老师丹尼奥关系处得非常不错,因为,丹尼奥曾在中国待过一段时间,对华人比较熟悉。

②认识丹尼奥之后,我便经常在周末空闲的时候,邀请丹尼奥去慕尼黑的中国餐馆里吃饭。为了表示对丹尼奥的尊重以及中国人特有的好客和热情,一般都是我来买单。此外,每年过完寒暑假,从国内回到学校时,我都会带上一些富有中国特色的礼物给丹尼奥。有一次,当得知丹尼奥非常喜欢中国的紫砂茶壶时,我特意让家人跑到浙江的一家专卖店里,花了不菲的价格给买了一个,然后邮寄过来,送给了丹尼奥,把他乐得开了花。

③我们师生之间这种朋友般的关系越来越铁,不知不觉,在德的两年学习生涯便过去了。最后,我要参加学校为我组织的专门考试,所有的科目都通过才能顺利毕业,拿到合格证书。

④作为必修课,我的文学、艺术、数理与科技、体育等课程都顺利通过,而且授课老师们都判了优秀。然而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唯独社会科学不及格,没能通过,只差2分,这也就意味着我不能拿到毕业的合格证书,必须得继续补修,直到通过为止。

⑤一想到社会科学的判卷老师是丹尼奥,我就更生气了,他居然不让我通过,于是,我便气冲冲地跑去找他问:“为什么不让我及格?”没想到丹尼奥居然一脸平静地说:“这要问你,你及格不了,怎么让我给你及格?这就是你的真实成绩,我无权更正它!”

⑥一听这话,我更火了,说:“不就差2分,你放一放我不就过去了吗?”丹尼奥耸了耸肩,做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想想自己曾多次请他吃饭还送礼品给他,再看看丹尼奥这副“忘恩负义”的样子,我再也压制不了内心的不平,大声地对丹尼奥说:“那我请你吃中餐,送你礼品,难道就白请白送了吗?到关键的时刻,你居然一点都不帮我!”

⑦本以为我的这种激烈反应一定会让丹尼奥感觉到有些愧疚和不安,没想到,丹尼奥无比淡定地对我说:“这是两码事,我不能因为吃你的饭,接收了你的馈赠,就做出违背事实的事情,把你由不及格变为及格。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完全违背了我做人的原则,也违背了我们友好交往的初衷!”

⑧最终,我还是补修了社会科学课并顺利通过考试,同时也终于理解了丹尼奥,并且在回国后继续与他保持联系。“不懂人情世故”的丹尼奥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不能带着某种目的去“示好”别人,更不能以这种目的去要求或强迫对方为自己做些什么。严谨“冷酷”的德国老师给我上了一堂深刻的人生课。

(选自2011年5月下《演讲与口才》)

7.本文的标题是“‘不领情’的老师”,文章的哪些文字对这个标题作了解释?请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作者在第②自然段插叙“我”送紫砂茶壶给丹尼奥有何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怎样理解第⑥自然段加点词语“忘恩负义”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读完此文,你想对当时的自己说些什么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其实也从侧面考查了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解题前先搞明白“不领情”的意思,然后再找准相关段落进行解答。

答案:我不能因为吃你的饭,接收了你的馈赠,就做出违背事实的事情,把你由不及格变为及格。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完全违背了我做人的原则,也违背了我们友好交往的初衷!

8.答案:为以后“我”在结业考试时遇到困难,丹尼奥不帮助“我”作铺垫。

9.【解析】本题考查关键词语在特殊语境中的含义,解题时要联系语境,首先判断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然后联系“我”的感情倾向来回答。

答案:“忘恩负义”的本义是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情,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在文中显然不是这个含义,表达“我”对丹尼奥不徇私情、不肯帮“我”把考试成绩由不及格改为及格的愤怒和无奈。

10.答案(示例):请先安静,不要愤怒,我们为人处世都要讲原则,不能因为你曾经对别人有所付出,别人就一定要没有原则地对你回报。

①朱自清的名作《背影》已镶嵌在我记忆的画屏上,成为一幅永恒的图画……

②而我的眼前,我的心中,也有一幅鲜活的背影图。

③那是星期天的下午,我从城里放学回家,村里刚好在分山砍伐树木。久已没为家里干点活的我便跟随父亲来到山上。

④砍倒一棵大松树时已经日落西山了。父亲捎来口信,叫我和他一起抬回家。松树根部大,梢部小,我自忖1.68米的块头,抬根部“小儿科”,就要去抬。父亲拦着说:“不行。你拾不起,骨头太嫩,等我来抬根,你抬梢。”父亲说完便蹲下身子,准备把树扶上肩头。可是,试了几次都扶不上。_我走到他面前,说:“爸爸,我来吧。”父亲却不同意。他掏出一袋旱烟抽起来,吩咐我先歇会。“天还早呢。”父亲说。

⑤一袋烟快抽完了,父亲叫我站起来。他慢慢地蹲下身,用手拍拍大树,把头凑近松树,“海”了一声,使劲抱起松树扛到自己肩上,然后小心翼翼地伸展着腿部,我觉得他佝偻的身躯在夕阳的余辉中一点一点地凝聚着力量,一点一点地高大。还剩的一口旱烟吐了出来,笼罩在他的头上,悠悠地在空中扩散。

⑥父亲终于站立了,虽然大树压得他摇晃了几下,但他很快就稳住了重心。

⑦我盯着他的背影,我的眼眶湿润了。几十年来,父亲为我们兄妹几个的成长,兢兢业业地操持着这个家,奔波辛劳。他的容颜已在日出日落中憔悴了,他的背已在日出日落中微微弓起……

⑧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和父亲抬着树回家,看着父亲的背影,我感到有一座丰碑矗立在心中……“背影图”悬挂在我心中的高处。

1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 佝偻(  )  罩(  ) 兢兢业业(  )

14.文章第④段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15.文章第⑤段主要通过(动作)描写,细致刻画了父亲的形象。这一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选出理解准确的一项(  )

A.“我”看到了父亲在夕阳余辉下渐渐高大的身影,心情十分激动,因为“我”过去从未看到过这样动人的情景。

B.“我”看到了父亲为“我”承担重任的高大身影,感到了父亲对“我”的挚爱。

C.“我”第一次体会到了父亲在生活中不屈不挠的性格,看到父亲充满力量的形象。

16.看到父亲的背影,“我的眼眶湿润了”,这是为什么?

17.“看着父亲的背影,我感到有一座丰碑矗立在心中”,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13.略 14.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和照顾,父亲对儿子的爱。 15.B 16.“我”为父亲承担生活重任的高大身影所感动,为父亲几十年来辛劳奔波,给我倾注了无限的爱所感动。 17.这句话表达了“我”对父亲背影的高度评价和深情歌颂,表现了父亲的伟大及其对“我” 的巨大影响。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未,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疲,自然不尊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多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9.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10.我决定走大路的理由是什么?

11.母亲为什么要“变了主意”呢?

12.从这一文段中,这一家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9.母亲、儿子、妻子都听“我”的,一切都取决于“我”。 10.母亲年老了;儿子还小,“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11.母亲疼爱小孙子。 12.一家人相互体谅,生活和谐。

阅读与感受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⑤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分歧( ) 一霎那( ) 水波粼粼( )

2、解释成语“各得其所”并造句。

解释:

造句:

3、“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4、家庭出现分歧时,文中说:“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其原因是:

后来“我”决定委屈儿子的原因是:

5、第④段划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第⑤段中画线句子反映了人物 品质,体现了 的家庭关系。

7、文末一句“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有什么言外之意?请简单说一说。

1.qí shà lín 2.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3.生活的担子已经从母亲肩上转到了我的肩上,母亲依赖我,就像小时侯我依赖她一样。 4. ①母亲听我的 ②儿子听我的 ③妻子在外也听我的 原因:①母亲年迈难走小路 ②不愿意一家人分开 5.景色描写。美好的景物烘托了一家人和谐、美满。 6.尊老爱幼 和谐亲密 7.暗示了人到中年,肩负着赡养父母,抚养孩子的重任,在家庭、社会里都充满了使命感。 8.这家人互敬互爱、相互体谅,家庭氛围和谐、美满。

少留些遗憾

⑴春节前夕,我去邮局取稿费,站在我旁边的一位老人戴着老花镜一边填写汇款单,一边自言自语地念叨:“真是眼花了,咋写也写不成。”老人喊了我一声:“同志,请你帮我填一下吧。”他一边说,我一边填“××市××路××号××收,伍佰元整。”随后老人又嘱咐我在附言单上写上:“祝妈妈新好!”我一阵惊异,不禁抬着打量他,老人已有六十多岁年纪,满头白发,满脸的皱纹刻满岁月的沧桑。我的心顿时涌上一阵感动的潮水,颤抖着把汇款单递给他。

⑵谁知他又拿出一张,“麻烦你再给我填一张吧。”这回的附言上却写着“寄去伍佰元给岳父、父母过年,祝春节愉快!”我写着写着,眼前一阵模糊。看着眼前的老人,已是做爷爷的年龄了,也许正享受着儿孙的孝敬,却不忘尽一份人子之孝,这里面包含着怎样的一种对养育之恩的深厚答谢啊!

⑶老人一再地感谢我,并对我说:“俺老伴脑血栓,走路不方便,我就自己来了,替她也寄点钱给老人过年,俺俩想回去看看,可也走不动啦。”老人说着眼眶里竟有些湿润,那神情完全像一个想家的孩子。莫非一个人只要有父母健在,无论多大的年纪都还是孩子?望着这位“永远的孩子”,我的眼泪不禁流了下来。

⑷是啊!人在青壮年时期,先是执着地追求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与事业,后又为家庭、孩子不停地奔波操劳,等到进入人生之秋时,才蓦然发现自己多年来对父母的一种最不该有的疏淡。待自己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时,自己已身牵着千丝万缕的事情,想去父母身边,也去不成了。那是多么沉重的一种愧疚和自责啊!

⑸走出邮局,在我心里翻腾着一种强烈的愿望,今年春节,无论多忙,无论有多大的事情,我都要回家看看,回家陪年老的父亲过年,到母亲的坟前放声器一场:“母亲,您生前女儿不孝,没有常回家看看,没有常回家听听您的唠叨,女儿真后悔啊!”可是如今,子欲尽孝,而母已不在了……

16.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惊异:

蓦然:

愧疚:

17.第一段交待的记叙要素中: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 。

18.“我的心中顿时涌上一阵感动的潮水……”我为何而感动?

19.对第三节画横线一句是怎样理解的?

20.从表达方式上看第四节属于 。

21.“我心里翻腾着一种强烈的愿望”是指 。

22.读了本文后你有何感想?

16.惊奇诧异;不经心地,猛然;惭愧内疚 17.“我”和一位老人;春节前夕的一天;邮局;“我”替老人填写汇款单 18.为老人的孝敬之心所感动。 19.人不论年龄多大,只要有父母在,自己永远是父母的“孩子” 20.抒情和议论 21.回家看望父母,和父亲一起过春节。 22.能答出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内容,文通字顺即可。


乔迁新居,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

“笃、笃、笃”,小薇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

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仰着小脸,背着手,“阿姨,你家有蜡烛吗?”

怎么?刚搬来第一天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是欺负新来的吗,这怎么行!今天借给他家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姜、蒜之类的。不,不行!小薇的脑筋急速地转着。

“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也没有蜡烛。”说完就准备关门。

“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地举着两根粗粗的蜡烛。

面对孩子澄澈的眼睛,小薇一下子惊呆了,继而无力地倚着门,双手捂着面,不敢与孩子对视……

12.文章刻画孩子的神情动作,说说它们表现了孩子的什么特点?

13.写小男孩“背着手”有的作用是 。

14.最后一段写小薇惊呆了,不敢与孩子对视,其原因有二:⑴ ⑵ 。

15.本文与课文都制造了误会,先抑后扬,都在篇未揭示了人物的 。

 12.天真.纯朴.玩皮.机灵 13.为下文小男孩拿出蜡烛作铺垫 14.误解了孩子;暴露了自己自私的性格 15.内心世界 

①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了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站起来,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②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③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么?一定不会了。

6.第一节中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7.第一处划线句子的含义是 。

8.划线第二句是奶奶的话,你同意奶奶的观点吗?为什么?

9.从描写方法角度看第二、三节属于     和     。表现出了我的 。

10.写奶奶的目的是什么?

11.第一节中写奶奶“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此情此景,奶奶会说些什么呢?为什么又没有说?

 6.羚羊木雕很贵重,不能送人,一定得要回来。 7.这里巧妙地透露出:奶奶深知儿子、儿媳的为人,左右为难。 8.同意。奶奶知道羚羊贵重,可她更懂得孩子的心情,执意让孩子取回羚羊,伤害孩子心灵,对两家大人之间的关系也不好。奶奶更懂道理,把情义看得比财物重。 9.心理;动作;被逼无奈 10.反衬爸爸妈妈,批评他们的不良行径,奶奶当不了家,使事情无可挽回。 11.不要逼孩子去要回羚羊木雕。深知儿子、儿媳的为人,自己也不需要说什么。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儿,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

那是一次作文题,题目是《愿望》。他极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高分,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一定会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喜欢你的。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等待一个美好的时刻。

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的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儿,那小男孩儿咧着嘴笑得正甜。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妈妈刚刚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我要送你一件礼物。”

妈妈笑了:“什么?”

他笑笑:“我的作文。”说着双手递过那个大信封。

接过信封,妈妈的心怦怦地跳!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阴,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 (张玉庭《一个美丽的故事》)

10.从小男孩的作文《愿望》看,他希望得到什么?他的愿望得到了满足了吗?

11.从文章看,老师是个怎样的人?妈妈是个怎样的人?

12.“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这句话除了讲明天气和时间外,还有别的什么意思吗?

13.“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妈妈为什么感动?

  10.希望得到大家的肯定和尊重,他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11.老师是一个有爱心,善解人意的人; 妈妈是一个懂得爱,能给孩子爱的人。  12.还有暗示作用,表明这是一个美丽的日子,将给人带来好心情。  13.妈妈为孩子对她的信任,对她的爱而感动。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