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 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 有一种道德勇气让人动容

①每每听到有人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我们就应该多想一想吴斌、吴菊萍、张丽莉和宋洋这些平凡的小人物,心里就会涌起暖流和跃动希望。是的,人世间总有灰暗或丑陋,但这并不能掩盖美好,更不能以此来否定美好。临危救人,这是道德勇气,是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所在。

②吴斌,被誉为杭州“最美司机”。吴斌在遭受铁片袭击的瞬间,身体所受的巨大冲击力是常人难于撑住的,但吴斌却坚持把车平稳地停到路旁,避免了全车乘客的伤亡,这种意志和力量令人震惊,令人肃然起敬。吴斌后来荣膺了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是这样写的:“平凡的职业,生命的伟岸。危急关头,强忍剧痛。你用生命中的最后1分16秒完美地诠释了作为一名普通司机的责任与担当,你用生命为我们树立了坚守岗位、舍己为人的光辉榜样。吴斌— 你是当之无愧的平民英雄。”

③颁奖词用来形容宋洋,也是恰如其分,毫不溢美。

④100秒,不过是人的一生中流星般一瞬。可宋洋在这100秒里,完成了一次伟大的人生超越。宋洋,今年34岁,山东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一名客车司机。就在前几天,他驾驶大客车搭载33名乘客由聊城返回济南,在茌平县境内高速公路上突发脑干出血,短短一分多钟即将陷入昏迷之际,他将大客车平稳停在应急车道上。乘客安全了,而宋洋至今没有醒过来。宋洋是当之无愧的英雄,“没能把33名乘客送达终点,却为33个家庭送去平安”。

⑤有人说,做到了别人能做的事是尽职,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事是英雄。吴斌与宋洋一样,在危急关头迸发出一股道德勇气,舍己救人。

⑥用伟大和高尚来形容吴斌和宋洋,也许有些苍白和庸俗,但他们确实是大写的人。大写的背后,是平时一笔一画的积累。吴斌不是超人,他只是个努力把本职工作做好的普通司机。吴斌10年来安全行驶1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近30圈,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交通事故和旅客投诉。或许正是当敬业成了深入血液、深入骨髓的习惯,作为一名司机,才会在特殊时刻爆发出难以想象的意志力和巨大能量。宋洋成为英雄也并不偶然,他有一个昵称叫“无公害”,因为他从来不给单位、同事与乘客添麻烦;他热心助人,“有困难,找宋洋”;他坦荡而无私,山东交运集团采集贫困职工信息,准备办理低保,面对送上门来的珍贵名额,他主动表示“把名额留给更需要的同事吧”。小事最能见大节,平凡的细节蕴藏着一个英雄的朴实和高大,宋洋是可亲的,也是可敬的。如果把道德比作一条河流,把舍己救人比作最激越的浪花,那么可以说,正是因为在平时,道德力量时常浸润了宋洋的内心,那种壮举才那么自然,而不让人觉得突兀。

⑦人在生活中需要坚守一种道德,这种精神未必如何伟大高尚,有时仅仅只要履职尽责,就足以使我们的世界成为美好的人间。假如每个人都能恪尽职守,守住本分,工人管好手中出去的每一件产品,厂家把好质量关,职能部门监管到位,敬业的意识深入血液,透入骨髓,我们的社会还会有那么多的毒胶囊、毒奶粉、毒粉丝和楼裂裂、楼歪歪等烦心事件吗?

⑧有句话说得好,“好心人走过的地方开满鲜花”。好人吴斌和宋洋,已经感动了两座城市,也激活了无数人的道德良知,向全社会传递着正能量。“上天已经带走吴斌,请为我们留下宋洋!”惟愿宋洋早日醒来,惟愿苏醒的道德永远不会沉睡,也惟愿这个社会多一些美好。

1.结合全文内容,用一句话诠释文章的题目。(2分)

2.根据文章思路,完成下面的填空。(4分)

①引出论题→②列举吴斌遭袭忍痛救人事例→③承上启下→④ →⑤⑥阐释他们的精神内涵→⑦ ⑧引用俗语祝愿社会多些美好。

3.文章开头提到“有人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是否心理晦暗,无由感叹呢?请从文中找出依据加以说明。(5分)

4.根据文中内容,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6分)

(1)正是因为在平时,道德力量时常浸润了宋洋的内心,那种壮举才那么自然,而不

让人觉得突兀。

(2)惟愿宋洋早日醒来,惟愿苏醒的道德永远不会沉睡,也惟愿这个社会多一些美好。

1.(总有一种人在道义面前挺身而出,置自己生死于度外。(大意对即给分)

2.第一空:列举宋洋病危执意救人事例__精神是永不过时的道德力量(若答“列举宋洋临危救人事例”只给1分)。第二空:阐释坚守一种道德其实并不难(若答“阐释履职尽责的重要性”只给1分)。(每空2分)

3.否,从⑦段可以找到依据,当今社会存在毒胶囊、毒奶粉、毒粉丝和楼裂裂、楼歪歪等恶劣事件(2分),为捞取最大利益,很多厂家没有把好质量关,一些职能部门玩忽职守监管不到位,不少不法分子违纪经营伪劣产品,危及群众生命安全,导致社会风气败坏(2分)。(只答“否”不给分)

4.(1)“浸润”原指液体渐渐渗入,在文中的意思是不断积累,升华为人格,形象地表达了英雄壮举的缘由,说明宋洋所为是一贯的,并非一时一地的偶然行动。

(2)“沉睡”原意是睡得很熟,在文中的意思是被冷落被漠视,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道德的淡薄和冷漠,疾呼全社会要践行道义,不要泯灭良知。

2.根据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春之花,骄艳动人,梦想是含苞欲放的渴望;夏之树,枝叶婆suō,梦想是生机勃勃的向往:秋之果,缀满枝头,梦想是沉甸甸的收获;冬之雪,漫天飞舞,梦想是银装素裹的妖娆。

梦想是永恒的微笑 。有梦想,就有为梦想而奋斗的豪迈人生。如今中国梦就像一面旗帜,激励着国人奋发图强。让我们抖擞精神,带着梦想出发,等到抵达秋天的果园,轻轻擦去夏天的汗水和灰尘时,我们就可以听见在春天许下的心愿:中国梦,美梦成真!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婆suō( ) ( )满 抖( )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的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银装素裹”中,“素”的意思是 。文中“妖娆”的意思是 。(2分)

(4)根据文意,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2分)

(1)娑 zhuì sǒu

(2)骄艳  娇艳

(3)白色  妩媚多姿(若答“美好姿态”也可得分)

(4)答案示例:梦想是飞翔的翅膀。

感 觉

冯骥才

黄昏时听音乐是一种特殊享受。那当儿,屋里的一切都迷蒙模糊,没有什么具体清晰的形象映入眼睑,搅乱头脑:心灵才能让听觉牵着梦游一般地飘入音乐的境界中去。哎,你是不是也有此同感?

我这感觉既强烈又奇妙,以至我怀疑自己有点神经质。记得那次是个黄昏,大概听舒曼的《梦幻曲》吧!家里只我自己,静静的空间贯满了那深沉而醉心的琴音。屋里的四角都黑了,窗前的东西变成了一堆分辨不清的影子,只有窗玻璃上还依稀映着一点淡淡的桔色的夕照。

我的心像被这音乐洗过一样圣洁。不知是心沉浸在琴音里,还是琴音充溢我的心里,一股潜流似的婉转回旋。于旋涡,到了感动的潮头卷起,我忽然不能自已。好像有种无形的搅拌,把沉淀心底的乱七八糟的全部翻腾卷起。说不出是什么难忘的事或感受过的情绪,也说不出是什么滋味,甜蜜?忧伤?思念?委屈?已经落空的企盼?留不住的甜美……一下子,大滴大滴的泪珠竟然夺眶而出,滚过脸颊,啪啪掉在地上。我倚着门框,仰起头,衣襟很快就湿了一片,我完全不能自制,也不想自制,因为这绝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异样的令人颤栗的幸福的感觉。平日里,偶然给什么意外的事物触发,也会生出这样一种感觉,却总是一掠而过,从来没有凝聚起来,这样有力地撞击我的心扉。

然而我不明白,这感觉是怎样来的,是那琴音招引来的?到底是哪个旋律、哪个和声打动了我?为什么以前听这曲子从无这般感受?更奇怪的是,这以后,多少次,黄昏时,我设法支开家里的人,依旧在这光线晦暗、阴影重重的安寂的小屋里,独自倚门听这支曲子,但再也不曾出现那种忍俊不禁、苦乐交加的感觉了,琴音像一阵微弱的风,难得再在我心中吹起浪头,怎么回事?

感觉是找不到的,只有它来找你。两年后,我早已忘掉寻觅这感觉的念头,却意外碰到了它。

那是个深秋,刚刚下过一场蒙蒙小雨,天色将暮,人在户外,脸颊和双手感到微微凉意。我才办完一件事回家,走在一条沿河的小道上。小河在左边,蜿蜒又清亮,缓斜的泥坡三三五五种着一些垂柳;右边是一面石砌的高墙,不知当年是哪家豪门显贵的宅院。这石墙很长,向前延长很远。院内一些老杨树把它巨大的伞状的树冠伸出墙来。树上的叶子正在脱落,地上积了厚厚一层,枝上挂的不多。显然无风,不时有一片巴掌大的褐色叶子,自个儿脱开枝干,从半空中打着各式各样的旋儿忽悠悠落下来,落在地上的叶子中间,立时混在一起,分不开来。大树也就立刻显得轻松一些似的。我踏着这落叶走,忽然发现一片叶子,胀满它第一个生命力细胞,散尽它的汁液与幽香,就早早随同老叶一同飘落。可是,大自然已经不可逆转地到了落叶时节,谁又管它这一片无足轻重的叶子呢!我看见,这涂了一层蜡似的翠绿的叶面上汪着几滴晶亮的水珠,兴许是刚才的雨滴,却正像它无以言传的伤心的泪。它多么热爱这树上的生活——风里的喧闹,阳光里闪动的光华,它多么期望在树上多留一刻。生活,尽管给生命许许多多折磨、苦涩、烦恼、欺骗和不幸,谁愿意丢弃它?甚至依旧甘心把一切奉献给它。生活,你拿什么偿还一切生命给你的奉献?永远是希望么?

我怜惜地拾起这片绿叶,抬眼一望,蓦然发现高高的被雨淋湿而发暗的墙头上,趴着一只雪白的猫,呆呆瞧着我;杨树深处,有两扇玻璃窗反映着雨后如洗的蓝天,好像躲在暗处的一双美丽的眼睛……突然,就是这突然的一下,我被莫名地感动起来。那次听音乐时所产生的异常的感觉,又一次涌入我的心中,在我心中翻江倒海地搅动起来,视觉又一次被止不住的大股热泪遮挡住了。我站在满地褐黄斑驳的落叶中间,贪婪地享受这又甜又苦的情感,并任这情感尽情发泄和延长,多留它一些时候。谁知它只是这一小阵子,转眼竟然雾一般渐渐消散。好似一下子都拥聚与凝结起来的事物,又一下子分散开来,抓都抓不住。咦,这是怎么回事?

我手里拈着这片闪光而早落的叶子,痴呆呆地站着。

1. 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4分)

颤栗 ( ) 晦暗 ( ) 眼睑 ( ) 旋涡 ( )

2. 你对文中第三段中“不知是心沉浸在琴音里,还是琴音充溢我的心里”这句话如何理解?(3分)

3. 读下面句子回答问题。(4分)

这涂了一层蜡似的翠绿的叶面上汪着几滴晶亮的水珠,兴许是刚才的雨滴,却正像它无以言传的伤心的泪。

(1)这个比喻中“雨滴”与“泪”的相似点是什么?

(2)这一比喻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4. 文中两次引发感觉的事由是什么?请具体指出。(4分)

5. 本文所表述的感觉具有哪些共同特点?(4分)

6. 莫名的感动源于一双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源于一颗善于感悟生活的心。走出户外捕捉生活中一幕幕动人的情景,一根草,一朵花,一片嫩叶都可能触动你的情思。请把最令你感动的那一幕描述出来。(4分)

7. 有时真的很感谢音乐,可以让自己的漂泊的心停靠,无绪的情愫沉淀,躁动的心神稳定,颓废的意志振奋……读了本文,你是否会想起有音乐陪伴的日子,请写出那种聆听音乐所带来的感觉。(5分)

1.zhàn;huì;jiǎn;wō

2.是说感受琴声进入到心里,心和音乐交融的一种审美境界。

3.(1)都有情感,都是晶莹的液体。(2)形象生动的表达嫩叶热爱生活的情感。

4.①听舒曼的《梦幻曲》;②拾起绿叶看到猫和蓝天。

5.①奇异;②强烈;③可遇不可求;④有苦有乐。

6.略(语言流畅即可)

 7.略(能把自己听音乐时那种真实的感受描述出来即可)

阅读理解

(一)雨 郁达夫

①周作人先生名其书斋曰“苦雨”,恰正与东坡的“喜雨亭”名相反。其实,北方的雨,却都可喜,因其难得之故。像今年那么多的水灾,也并不是雨多的必然结果;我们应该责备治河的,不事先预防,只晓得糊涂搪塞,虚糜国帑,一旦有事,就互相推诿,但救目前。人生万事,总得有个变换,方觉有趣;生之于死,喜之于悲,都是如此,推及天时,又何尝不然?无雨哪能见晴之可爱,没有夜也将看不出昼之光明。

②A.我生长在江南,按理是应该不喜欢雨的;但春日暝蒙,花枝枯竭的时候,得几点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情!B.“ ”,“杏花春雨江南”,“天街小雨润如酥”,从前的诗人,早就先我说了。C.夏天的雨,可以杀暑,可以润禾,它的价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说。D.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别一种境地,昔人所谓“ ,萧萧难会此时心”的诗句,就在说秋雨的耐人寻味。E.至于秋瑾女士的“秋风秋雨愁煞人”的一声长叹,乃别有怀抱者的托辞,人自愁耳,何关雨事。f.三冬的寒雨,爱的人恐怕不多。g.但“江关雁声来渺渺, ”的妙处,若非身历其境者绝悟不到。h.记得曾山谷曾以《诗品》中语名诗,叫作《赏雨茅屋斋诗集》。i.他的诗境如何,我不晓得,但“赏雨茅屋”这四个字,真是多么有趣!j.尤其是到了冬初秋晚,正当“苍山寒气深, ”的时节。

1. 下列对第①段中“变换”在文句中的意思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4分)

A.变换职业B.变换环境C.变换方式D.变化,泛指不局限于某种固定程式

2. 对第①段中“无雨哪能见晴之可爱,没有夜也将看不出昼之光明”一句意思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4分)

A.没有雨天就没有晴天,没有黑夜就没有白天。

B.没有雨天就没有晴天的可爱,没有黑夜就看不出白天的光明。

C.没有雨天就看不见晴天,没有黑夜就看不见白天。

D.没有雨天的阴晦就显现不出晴天的可爱,没有夜晚的__就显现不出白天的光明。

3. 下列依次填入第②段横线内的诗句恰当的一项是 ( ) (4分)

①高林霜叶稀? ②小楼一夜听春雨 ③雨到深秋易作霖 ④灯昏宫漏听沉沉

A.②④③①B.②③④①C.③②④①D.①③④②

4. 下列对第②段中“花枝枯竭的时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4分)

A.早春B.晚秋C.冬初秋晚D.寒冬

1.D 2.D 3.B 4.C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一棵树(节选)

我说的一棵树,不是指森林、树丛,也不是指一排排街道绿化树中的某一棵树,而是指旷野山梁上孤独长着的一棵树。它离群索居①,没有左邻右舍,无依无靠,永远孤零零的独自面对身旁的世界。不知什么原因,是同类抛弃了它,还是它自己逃离了群体?反正上帝在造就它时,便已安排了它必然孤独的命运。

这样的一棵树你肯定见过。这样的一棵树你见着时,心总会不由自主地一震。这样的一棵树你见过之后,必然会铭记永生。

二十年前登华山,见到东峰顶上长着的一棵华山松。二十年后,登山游玩的一切细节渐次模糊,唯这棵树镌刻于脑际,如我保存着的在它身旁拍摄的黑白照片一样清晰。这是与遍布华山的华山松绝不雷同的一棵。

以华山命名的这种松树,最显著的特征莫过于它挺拔伟岸②的躯干。沟涧里,山坡上,满是棵棵端正溜直的树身,支撑着葱茏蓊郁的树冠,竭力向太阳靠近,充满了蓬勃的生机,充满了一种只有在激烈竞争中才有的奋进向上的精神。是的,在密密匝匝的林木中,谁想得到多一点的阳光雨露,谁就得这麽端直地向上长,再向上长,一点也不敢歪斜了身躯。所以,满沟满坡的华山松,都让自己立得端正,站得挺直,最后都长成了栋梁之材。

东峰顶上的那棵却截然不同……

显而易见,它是从石缝中硬撑出来的。一出世,便挣脱了压力,获得一个广阔的天地,无拘无束,一味地自由放任,伸胳膊蹬腿。故而,那身躯就失去了华山松特有的端庄挺拔,从最底部起就分枝杈,歪歪扭扭,曲曲弯弯。偌大的峰顶上,只见一棵树木,无须跟同类抢阳光雨露,也无须与同类竞相争高。似乎是上天对它过于宠爱,太少了约束,太多了放任,其结果造就了这麽一棵不端不正的华山松,虽居位优越,却难以成为栋梁之材。

再次见它,不由不拿它与满涧满坡的同类相比,生出一番深远的遗憾。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4分)

① 离群索居:

② 伟岸:

2.华山东峰顶上的华山松的外形特征是什麽?为什麽会形成这种外形呢?(3分)

3.作者赞美的华山松奋进向上的精神表现在: (3分)

4.结合人生,简要谈谈你对“一棵树”的认识。(4分)

1①离开同类而孤独地生活。②树干高大。

2特征是:从最底部起就分枝杈,歪歪扭扭,曲曲弯弯。原因是:没有压力,自由放任,无须跟同类抢阳光雨露,也无须与同类竞相争高。

3端正溜直的树身,支撑着葱茏蓊郁的树冠,竭力想太阳靠近,充满了蓬勃的生机。

4略(从积极参与竞争和严于律己两方面来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让生命化蛹为蝶

一个小孩,相貌丑陋,说话口吃,而且因为疾病导致左脸局部麻痹,嘴角jī形,讲话时嘴巴总是歪向一边,还有一只耳朵失聪。

为了矫正自己的口吃,这孩子模仿古代一位有名的演说家,嘴里含着小石子讲话。看着嘴巴和舌头被石子磨烂的儿子,母亲心疼地抱着他流着眼泪说:“不要练了,妈妈一辈子陪着你。”懂事的他替妈妈擦干眼泪,说:“妈妈,书上说,每一只漂亮的蝴蝶都是自己冲破束缚它的茧之后才变成的。我要做一只美丽的蝴蝶。”后来,他能流利地讲话了。因为他的勤奋和善良,他中学毕业时,不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获得了良好的人缘。

1993年10月,他参加全国__大选。他的对手居心叵测地利用电视广告夸张他的脸部缺陷,然后写上这样的广告词:“你要这样的人来当你们的__吗?”但是,这种极不道德的带有人格wǔ辱的攻击遭致了大部分选民的愤怒和谴责。他的成长经历被人们知道后,赢得了选民极大的同情和尊敬。他说的“我要带领全国人民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的竞选口号,使他以高票当选为__,并在1997年再次获胜,连任__,人们亲切的称他是“蝴蝶__”。他就是加拿大第一位连任两界的__让·克雷蒂安。

是的,有些东西我们无法改变,比如低微的出身、丑陋的相貌、痛苦的遭遇,这些都是我们生命中的“茧”。但有些东西人人都可以选择,比如自尊、自信、毅力、勇气,它们是帮助我们冲破命运之茧,化蛹为蝶的生命之剑。

1.将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填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jī形 wǔ辱

2.根据文章内容,简述克雷蒂安的经历。(3分)

3.说说你对“茧”、“蝶”寓意的理解。(4分)

4.“每一只漂亮的蝴蝶都是自己冲破束缚它的茧之后才变成的”饱含哲理,你能举一个例子谈谈你的看法吗?(4分)

1 lòu  畸  jiǎo  侮

2其成长经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小时侯,相貌丑陋,口吃,一只耳朵失聪,后来苦练说话,矫正了口吃的毛病;中学时,勤奋、善良,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了良好的人缘;1993和1997年两次当选__。

3 “茧”指各种束缚自我、妨碍成功、无法改变的外在因素。“蝶”指获得成功后的美好的人生状态。

4略。(围绕“面对人生的不幸或困窘,积极进取,走出逆境,取得成功”举例即可。

为你,我说过多少颠三倒四的话 张丽钧

①儿子突然对我说:“妈妈,你跟我说的好多话,听起来都是自相矛盾的。”

②我愣了一下。是这样吗?怎么会是这样?

③嗯,好好想一想,为你,我究竟说过多少自相矛盾的话?

④我说:“你要多吃一些啊!”我又说:“你可别吃得太多啊!”总企图让你吃遍世上珍馐,又担心你不懂得节制,吃坏了身体吃坏了胃。出差的时候,习惯带一些当地小吃回来,哪怕你在万里之外,哪怕你半年之后才能回家,那也要放在冰箱里,等你回来吃;而当你父亲连篇累牍地往你碗里放红烧肉时,我竟会抢过来一些,怨责道:“别给他那么多!”

⑤我说:“你要快点走啊,千万别迟到!”我又说:“ ”希望你永远不是那个在安静的教室外面嗫嚅地喊“报告——”的孩子,希望你无论与谁相约都永远先他(她)一步到达。但是,一旦你消失在我的视野中,我就开始用种种可怕的虚拟场景惊吓自己,担心你遇到不长眼的车,担心你只顾埋头赶路没注意到前面的一道沟坎。我派自己的心追踪你,告诉你说:“孩子,别急,慢慢走。”

⑥我说:“你一定要做完了各科作业再睡!”我又说:“别熬到太晚,早点休息吧。”我多么怕你把学习当成儿戏,我多么怕你成为一个不争气的孩子啊!面对着“抄写八遍课文”这样的“脑残作业”,我想说:“去他的!别做了!”但话到嘴边却变成了“抄八遍就抄八遍吧”这样没心肝的句子。我好害怕你在抗议中滋长了对知识的轻慢不恭,所以,我宁愿选择暂时站在谬误的一边看你平静地完成一份“脑残作业”。在大考将至的日子里,你埋头题海,懂事地克扣掉了自己的睡眠。你知道吗?当我说“孩子,睡吧”时,我心里却盼着你回答:“妈妈,我再学会儿。”

⑦我说:“衣服嘛,没必要太讲究,能遮羞避寒就可以了。”我又说:“买衣服,别将就,好衣服能带来好心情。”我读大三那年,曾经被一条骄矜地挂在宣化“人民商场”的天价咖色裤子折磨得寝食不安……我好怕那样的不安也会来折磨你。我说:“没出息的人才会甘当衣服的奴隶。”可是,当我看到你捡徐磊哥哥的旧衣服穿也欢天喜地时,我又忍不住为你委屈起来。当你到异地求,我嘱你要学会逛服装店,为自己挑几件像样的应季服装。不料,你竞学着我的腔调说:“没出息的人才会甘当衣服的奴隶。”

⑧我说:“你千万不要早恋!”我又说:“遇到个好女孩就该勇于向她示好。”我一遍遍教导你:人生,一定要遵从“要事第一”的原则;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只能有一首“主题歌”。所以,在你读高中的日子里,我近乎神经质地提防着每一个和你接触的女孩。当她们打来电话,我会很没素养地劈头就是一句:“你叫什么名字?”后来,你赌气般地不再跟任何女孩交往了,我又开始担心你辜负了上苍的苦心赐予。我发短信告诉你说:“记得本妈妈曾告诫你:不要在一朵花前过久停留。但是现在,本妈妈要隆重补充:特别卓越的花朵除外!”

⑨我说:“孩子,你能飞多远就飞多远吧!”我又说:“还有什么比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更重要的事呢?”我曾嘲笑一个接了母亲班的女孩,说她们母女在单位的公共浴室里互相搓背简直是一道独特的凡间风景。我愿意看你远走高飞,不愿意让你始终窝在这座你出生的城市里。但当你独自沐浴了六载欧罗巴的阳光,当你如愿以偿地拥有了一顶博士帽,我却频频梦见你回归,在梦里,我清清楚楚地听见你说:“妈妈,我已厌倦漂泊。”我也清清楚楚地听见自己说:“孩子,回来吧,回来了我带你去东来顺吃涮羊肉!”

……

⑩不曾被矛盾重重的想法折磨过的心,不是母亲的心。因为爱得太深,所以才会昧,才会惑,才会颠三倒四,才会出尔反尔。孩子,你可知道?当你走得太快,我祈盼着用爱截住你;当你走得太慢,我祈盼着用爱赶上你。所以,无论我说过多少自相矛盾的话,无论这些话让你觉得多么无所适从,我都希望你懂得我说这些话的出发点与归宿。

1从全文看,母亲有哪些颠三倒四的具体表现,请举出其中的三个方面。(3分)

答:

2.根据语境,在文中第⑤段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语句。(3分)

答: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的画线语句。(3分)

答:

4.文中妈妈看似矛盾的话语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母爱,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母爱的感受。(3分)

答:

1.希望儿子多吃好吃的又担心儿子不懂节制吃坏胃;希望儿子别迟到又担心赶路快不安全;希望儿子完成作业再睡觉又担心儿子因写作业而休息不好;希望儿子不重视穿着又担心儿子不讲究委屈自己;希望儿子不早恋又担心儿子不懂得处理感情;希望儿子成就大,志在四方又盼望与儿子朝夕相处。

2.别走太快,路上注意安全!

3.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出了那条裤子的昂贵,生动地表现了“我”对那裤子的向往与渴望之情,更能突出母亲对儿子关心疼爱的细腻情感。

4.母爱就是心里总想着你,时刻挂念着你;无论形式怎样,母爱始终相随。

阅读《太阳语》,完成题。(共9分)

太 阳 语

我的书房处在一个大深坑里的二层楼的底层。这排房子东西走向,阴暗潮湿,尤其是四周的楼房冲天而起之后,这排房子几乎再也见不到阳光了。不过这样也有好处,门庭冷落,安静自在,倒是个读书写作的绝佳境地,只是大白天浪费电而已。

每天早餐过后,我会走进书房,读一读,写一写,累了困了,就泡杯清茶,在氤氲的茶香中点上一支烟,抬头看看窗外的世界。那逼仄的一线天空偶尔也会飞过几只不知名的小鸟,把我的思绪带向远方……那时,我自以为没有比这更快活的事情了。

一天早晨,我正写到妙处,窗纱外忽然穿进一束阳光,如探照灯般绕来绕去,把个宁静的斗室照得一片明亮。我刚站起来,那束阳光就钉在我的脸上,一动也不动,使我无法睁开眼睛。我有点气恼,猛地举起拳头,那束阳光一下子不见了。我睁开眼睛,却是一团黑洞。过了一阵才隐约发现,那是个孩子,晃着小圆镜,在玩太阳呢。我也不去计较,坐下来继续写作。可是刚写了一句,那束阳光又跑进来了,在我的额头上锯过来,锯过去的。

我有点愤怒了,就起身出了门,快步上完几十级台阶。我想教训教训那个顽童。然而,一见我来了,那孩子却一脸愉快的表情。我也不好发作,因为他坐在轮椅上……我从此知道了这个孩子名叫瓦片,今年8岁了,父母都是工人,工作很忙。他们早晨上班时,就把轮椅推到外面,让孩子晒太阳,自己玩。

我冲他笑了笑,依然回到书房写作,以免灵感走失。

可是,一连几天的早晨,只要我一坐到书桌前,那束阳光便跳跃进来,如小猫捕鼠,东闪西蹦的。它虽然悄无声息,却扰人心绪。我想我应该跟那个孩子谈谈,告诉他有意打扰别人的工作是不礼貌的,是缺乏教养的表现。

“瓦片,”我叫他,“你干吗老往我的房间里照太阳呢?”

“我跟你说话呀,叔叔。”

我惊讶不已。

“我天天看你,好长好长时间了。人家都是一伙一伙儿地上班去了,只有你一个人在黑房子里。我天天看你的头,头低着——你在里面哭吧?可怜的,又没有人和你说话。我让妈妈给我买个小镜子,可她说:‘男孩子照镜子,多丢人!’爷爷从乡下来了,才给我买了一个……叔叔,你干吗哭呢?你别哭了,只要出太阳,我天天早上都和你说话。”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知道了阳光还有一种语言功能,而告诉我这一知识的,竟是一个这样的孩子!

以后,我每天清晨都在小男孩那束时断时续的阳光的陪伴下写作,它激发了我的灵感,我终于写出了一部成功的作品。

又是一个天朗风清的早晨,电视台来了两个人采访我,问我是怎么写出了这样一部成功的作品的。“走,到我的书房后,你们就明白了。”我领着客人下到我那个黑乎乎的房间,然后我坐到书桌前,请他们欣赏那束定时出现的阳光。可是,十几分钟过去了,却没有一点动静。我忍不住了,就跑出去找那个可爱的孩子。只见他手里拿着小圆镜,所不同的是,小圆镜被一块小手帕包得严严实实的。

“瓦片,你今天干吗不跟我‘说话’呢?”

“哦,我今天不了,”孩子露出灿烂的微笑,“今天有他们跟你说话,我就用不着照太阳啦。”

后来,电视台播放了对我的专题访谈,题目就叫做“太阳语”……

1.请简要梳理“我”的情感变化过程。(4分)

_________ → __________ → 惊讶 → _________

2.作者在文中提到“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知道了阳光还有一种语言功能”,简要分析阳光有怎样的语言功能?(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通读全文,你觉得文中的“瓦片”是个怎样的孩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气恼(愤怒)———体谅(谅解) ———惊讶 ———珍视(感动)

2.孩子用一束无声的太阳光作为语言传达着对“我”的一种关心,一种问候。

或者:阳光代表孩子对我关爱,是一种温暖人心的无声的语言。

3.瓦片是一个(天真可爱)、善良真诚、富有同情心、懂得关心别人的孩子。

①我国有句谚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英谚也有:“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之说。由此看来任何事物都有缺点,都有瑕疵。如何对待这些瑕疵,却因人而异:有些人斤斤计较,换得的是不满和不快乐,而有些人却学会品味瑕疵,从而收获了很多。

  ②瑕疵铸就了别样的美。最美女神维纳斯,成就其美的,不是无暇绝伦的美貌,不是艺术家高超的技艺,而是一双无法修复的手臂。两只残缺的手臂,却激发了人们无穷的想象力,从而成就了一种撼人心魄的艺术美。月缺是瑕疵,但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那一弯如钩的月,却把李煜的国破家亡之恨、孤独寂寞之情渲染得如此传神,从而写出了深深触动我们内心的凄清之美。正是瑕疵,酝酿出这些别样的风景。

  ③瑕疵也能超过完美,创造奇迹。在美国有个叫拉里恩的玩具商人开办了一家玩具娃娃公司,设计了一个可爱的娃娃名为Bratz,却总是无法超越完美的经典——诞生于1959年的芭比。当他为此苦恼时,他那只有7岁的孩子不小心把几滴墨水溅到娃娃脸上,令他感到意外的是,对这个脸上有瑕疵的娃娃,孩子反而更喜欢了。“你不觉得他跟我很像吗?看他那一脸的雀斑,很可爱!”他的孩子指着娃娃脸上的污渍说。拉里恩得到启发,大胆的设计了有五位成员的娃娃组合,最主要的是她们脸上都有一些雀斑。这就是如今的Bratz,经过十年的发展,拉里恩用持续市场销量说明了Bratz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玩具娃娃。美国《时代》杂志这样评价说:“拉里恩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用瑕疵超越了完美的经典!”

  ④品味瑕疵,能战胜挫折,获得更大成功。司马迁身受大刑之辱,成为了他人生中抹不去的瑕疵,可他并没有因此消沉,却将此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奋笔疾书,夜以继日,终于完成了《史记》而声誉斐然。卓别林因为相貌丑陋而被很多工作拒绝,但在喜剧方面逐渐显露出了他的优秀之处,从此,一位著名喜剧大师诞生了。正是他的瑕疵成就了他的事业。然而也有一些人却不是这样,比如一些运动员在自己事业上升时期,为了有个完美的结局,想方设法回避该有的挑战,早早结束运动生涯,失去了获得更大成功的机会。因此,有时瑕疵虽然使我们的人生不完美,却激发出更大的能量,绽放出更美丽的花朵。

  ⑤尼采说:“追求完美是正常而有缺憾的人性。”允许瑕疵的存在,是人生淡然的大智慧。学会品味瑕疵,才能感受到不完美的完美,才能创造奇迹,才会收获更大的成功。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简要分析第③段中拉里恩的例子有什么作用。(3分)

3、分析文章第④段的论证过程。(4分)

1、学会品味瑕疵,会收获很多。(共2分。)

2.用美国玩具商拉里恩从有瑕疵娃娃的脸受到启发而发明出超越完美的经典——诞生于1959年的芭比的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玩具娃娃Bratz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瑕疵也能超过完美,创造奇迹”的观点。(3分,事例概括1分,观点2分)

3、本段首先提出“品味瑕疵,能战胜挫折,获得更大成功”的观点,(1分)然后从正面列举司马迁以瑕疵为动力完成《史记》和卓别林因瑕疵而成为喜剧大师的事例,告诉我们瑕疵会激发我们成就事业,获得更大成功。(1分)接着又从反面列举一些运动员为了追求完美而失去成功机会的事例与前文对比,(1分)最后得出结论“瑕疵虽然使我们的人生不完美,却激发出更大的能量,绽放出更美丽的花朵”。(1分)

①森林是以树木为主体的许许多多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森林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森林资源按自然属性可划分为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两大类。其中生物资源又可分为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三类。植物资源包括林木资源(乔木、灌木和竹子)和非林木资源(藻类、地衣、苔藓、蕨类和其他种子植物等);动物资源主要包括哺乳动物、爬行动物、森林昆虫、鸟类和鱼类等;微生物资源主要包括各种菌类、支原体、衣原体等。非生物资源主要是指支撑森林生物的林地土壤、水分等资源。可见森林是地球上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资源库,而且其主要部分即森林生物资源部分,是可以持续利用的可再生资源。

②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同时,森林还具有维护地球生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价值。

③森林可以给人类源源不断地提供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纸浆材、人造板材等;林副产品主要包括森林动物与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等。为人类提供这些产品无疑是森林的重要功能。

④森林是生态平衡的主要调节器。森林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使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是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纽带,对保持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起着中枢和杠杆作用。可以说没有森林就没有生态平衡。

⑤森林能够有效地涵养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森林凭借庞大的林冠、深厚的枯枝落叶层和发达的根系,能够起到良好的蓄水保土和减轻地表侵蚀的作用。据测算,5万亩森林的蓄水量约有一百万立方米。在森林被破坏或无森林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许多河道和水利设施不断受到泥沙淤积,经常造成水灾。

⑥森林能够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目前地球上的500万~3000万种生物中,有一半以上是在森林中栖息繁衍。

⑦森林能够有效地缓解“温室效应”。由于近代人类大量使用石化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升高,引起地球上的“温室效应”。每公顷森林平均每年可吸收20~40吨二氧化碳,同时放出15~30吨氧气。

⑧森林能够有效地净化空气,城市中路旁的林带可以阻挡沙尘,滞尘率高达70%~90%。同时林带还有降低噪声的作用,噪声经过3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6—8分贝。

1、读完这篇文章,说说你对森林有了哪些了解。(6分)

2. 阅读下面的材料,请借助上文的知识,说说密云水库上游大面积植树造林的原因。(4分)

1960年,总库容43.75亿立方米的华北最大人工湖——密云水库建成时,上游林地面积只有40万亩。50年来密云通过植树造林、爆破造林、飞播造林等多种形式,在库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绿化荒山行动。现在水库上游林地面积已达133万亩,林木覆盖率77.16%,密云水库上游已经成为北京林木面积最大、林木覆盖率最高的地区。

1.答案要点:森林生物资源部分,是可以持续利用的可再生资源;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森林还具有维护地球生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价值。(6分,每点2分)

2. 案要点:有效地涵养水源,起到良好的蓄水保土和减轻地表侵蚀的作用;防止水土流失造成泥沙淤积影响水库水质。(4分,每点2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