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传说中勇士乔治屠龙救公主,并获得了公主回赠的礼物——一本书,象征着知识与力量,每到这一天,加泰罗尼亚的妇女们就向丈夫或男朋友赠送一本书。实际上,这一天也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所以这一天成为全球性读书日看来“名正言顺”。
(1)请你为上述文字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答:
(2)在中国,这个世界性的读书日还未被大部分公众所知晓,更谈不上是节日。据搜狐读书
网站调查显示:我国知道 世界读书日的人6%,27%的人虽听说过但不知详情,67%的
人从未听说过这个日子。针对上述情况,请你为世界读书日写一条宣传语。(2分)
答:
(1)示例:世界读书日的由来
(2)示例:中华民族的振兴从读书开始。
寄贺年卡的人
①新年将至,他却没有快乐,就在这时,他收到一张贺年卡。这令他意外。
②妻子去世一个月来,他始终无法从痛苦中挣脱。他冷漠地对待这个世界,消极地生活。人们劝他振作,他却冷冷丢给人家一句:“我心已死。”人走屋空后,他孤寂地坐着,一口一口地喝烈性酒。
③他不知道,在他日日冷漠地对待的这个世界上,有谁还会给他寄贺年卡。
④贺年卡的封面图案很简单,洁白的纸上画着一片绿色的叶子,叶子上方印着五个字:“默默的祝福”。打开贺年卡,他却没找到寄卡人的姓名,只在像封面一样洁白的纸上,有钢笔写着几行字——“别去猜我是谁,也不必去寻找。只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人在默默地祝福你。生活依然美好,依然充满热情,依然充满爱。新年与你同在。”
⑤这几行字,他看了一遍又一遍。心中悄悄潜入一丝暖意。A.是谁送来的温暖呢?他极力去辨认那钢笔字,但这隐去姓名的祝福者显然是要真正隐去他自己。字,一笔一画,横平竖直,是标准的仿宋体,根本看不出一点个人风格。谁呢?我一定要找出来。
⑥第二天上班,他仔细观察他的同事。他冲他们微笑点头。妻子去世以来,这是他第一次露出微笑。同事们也分别向他回报以微笑。微笑充满了温馨。他分辨不出,他觉得每个人都像是那祝福者。
⑦在美好的微笑与轻声的祝福中,他感到生活真的充满了爱。B.有什么东西在他心底悄悄融化。他冰封已久的情感被解冻了。他的心尚未死。
⑧“别去猜我是谁,也不必去寻找。”他想起了这句话,他知道他是找不到那人的。他郑重地从信封中抽出贺年卡,珍惜地抚摸着。突然,他看到信封上的邮戳:贺年卡是挂号寄来的,为什么不去问问邮局呢?他来到邮局。
⑨邮局的人说:“噢,这个办挂号邮贺年卡的人我们记得非常清楚。C.两个月前,来了一女人,很瘦,因为病态,她的嘴唇几乎没有血色。她说她得了绝症,将不久于人世了。她请求我们代她在年前寄出这张贺年卡……我们知道她已经死了,因为她临走前说,如果她能将生命熬到年底,她将亲自来寄这张贺年卡。”
⑩听完这些,他已知道了这寄贺年卡的人。他深深地,不知是向这告诉他谜底的人,还是向那已长眠的妻子,鞠了一躬。
1.收到一张贺年卡后,“他”为什么会感到意外?
2.第②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
3.画线句子A.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画线句子B.中“悄悄融化”指的是什么?
5.画线句子C.中从记叙顺序来看属于 ,其作用是什么?
6.本文要告诉我们什么生活道理?
1、因为他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谁还会给他寄贺年卡。
2、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3、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②引出下文情节
4、①这几行字,他看了一遍又一遍。心中悄悄潜入一丝暖意 ②他冲同事们微笑点头。5、插叙 ①补充交待贺年卡来历 ②点题
6、不管遇到什么情况,生活依然美好,充满热情,充满爱。
苏州园林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②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④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⑤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说明事物应抓住特征。第一段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哪一句
2第一段□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
A.、布局 配合 映衬 层次B.、布局 映衬 配合 层次
C.、层次 配合 映衬 布局D.、布局 层次 配合 映衬
3.用∥线为第一段划分层次① ② ③ ④ ⑤
4.第一段第②句中的“似乎”、“一致”能否去掉?为什么?
5.“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正确意思是什么?
6作者在说明池沼时,其意图主要是什么?
7第二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哪些?
8.这两个文段采取 说明顺序,它们之间是 关系。
1、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A
3、①②∥③∥④⑤
4、不能。“似乎”表示对某种情况的估计,这样说留有余地,令人信服;“一致”是没有分歧的意思,表明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追求相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
6、说明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7、分类别
8、逻辑 总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中国皮影戏
易树
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一般由三到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
中国皮影戏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术士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武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表演皮影戏要先制作皮影。其制作过程是:先将羊皮、驴皮或其他兽皮的毛、血去净,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状,涂上桐油,然后把皮革镂刻成所需的人物形象。皮人的头、四肢、躯干等各自独立,而又用线连成一体,分别以连杠由演员操纵,令其活动。
皮人涂有各种颜色,表达人物的善恶美丑。绘画也有一定的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凤、花、草、云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多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仅有10厘米左右。
皮影戏表演时,由三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和弦乐。表演民间神话、武打、古代故事时,人物可以腾云驾雾,做出各种高难动作。这是其他戏剧难以做到的,因此深受观众喜爱。皮影戏在宋代已极为盛行,到明代,北京一带的皮影戏班竟达到四五十家。
皮影戏是一门结合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公元13世纪,当时的蒙古军营中也演皮影戏,后来皮影戏被随军带到波斯、土耳其等国。之后,又在东南亚各国流传开来。中国皮影戏18世纪中叶传到欧洲。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它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后经法国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中国皮影戏对丰富世界艺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选自《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07年第2期 有删改)
1、点明皮影戏的本质特征后,依次介绍了中国皮影戏的 ——皮影制作
—— ——广泛流传。
2、用《汉书》记载的爱情故事,其作用有二:一是 ,二是 。
3、分析文中画线句,说说加点词“之一”不能删去的原因。
4、孝义市的皮影戏是中国皮影戏的重要支派。结合上文内容,阅读下面链接材料,概括说明孝义皮影戏的特点。
材料一:据专家考证,孝义皮影戏起源于战国。
材料二:1995年,孝义皮影中的武将形象作为邮票图案被全国人民认识。
材料三:孝义皮影戏的剧目很多,现收藏有200余本。
孝义皮影戏的特点:
1、悠久历史 皮影表演
2、一是说明中国皮影戏历史悠久,二是增强文章趣味性。
3、传到国外的中国传统艺术很多,去掉“之一”显得绝对,表达就不准确了。
4、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剧目丰富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敦煌莫高窟 ,它的第249号窟复制品正在沈阳世界遗产博览会上展出。这组艺术珍宝包括一尊弥勒佛、两尊pú sà 和分为11个部分的敦蝗壁壁画组成。虽是复制品,但无论近观还是远看,都与实物相差无几,令人叹为观止。
(1)请在后面的横线上写出加点字“复”的读音:
(2)按照部首检字法,加点字“煌”应查 部。
(3)填人选段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横空出世B.、举世闻名C.、得天独厚D.、高山仰止
(4)选段画浪线句子有一处语病,请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fù (2)火 (3)B (4)去掉“组成”或将“包括”改为“由”。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凡尔赛宫
①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尔赛镇,它是人类艺术宝库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②凡尔赛宫建于路易十四时代,1661年动土,1689年竣工,至今约有290年的历史。全宫占地110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的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③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十七、十八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还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连结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多块镜片组成。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磅礴,展现出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
④正宫前面是一座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像亭亭玉立。近处是两池碧波,沿池的铜塑丰富多姿,美不胜收。
1、第①段交代凡尔赛宫________的,并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突出凡尔赛的艺术价值。
2、第②段是交代凡尔赛宫________和________的时间,然后说明全宫占地总面积,从中可以知道凡尔赛宫共分两大部分:________和________。
3、第②③段中使用什么说明方法,并各举例分析其作用。
4、作为宫殿建筑,故宫博物院和凡尔赛宫有什么相似之处?
5、在建筑、陈设、装潢等方面,两座宫殿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1、地理位置;打比方
2、动工;竣工;宫殿建筑;园林
3、“全宫占地110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凡尔赛宫占地面积大、气势磅礴的特点。“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的形式”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它的端正、雄浑的特点。
4、规模宏大,布局严密、和谐,建筑精美,外观壮丽。
5、故宫突出封建帝王的皇权地位;凡尔赛宫讲究艺术魅力和欣赏价值。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苏州网狮园的引静桥是中国园林里最短最小的拱形桥,颇像苏州出产的精雕细刻的工艺品。这座桥全长只有两米多,游人只需三四步即可跨过。它造型优美,侧立而为柔婉的弧形,小小的,曲曲的,妩媚可爱。桥面两侧,均有石栏,石栏两端,刻作依次递减而连接的三个半圆形,以示桥栏两端美丽而明确的终止。桥面正中,则刻以圆花形浅浮雕纹饰,避免了平板单调。
(1)根据上面的文字提供的信息,用三个词语概括引静桥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侧面看,引静桥“为柔婉的弧形,小小的,曲曲的”。请你用一个比喻句,把这种“妩媚可爱”的形态描摹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短小、优美(娇媚可爱)、精致(基本意思对即可)(2)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比喻要符合桥的造型特点“柔婉的弧型,小小的,曲曲的,娇媚可爱”。例:如一钩新月。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北京园林
①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名城。她的名胜古迹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②也许北京园林是金、元、明、清四朝帝都的缘故,建筑师们博采中外园林之长,因地制宜,使北京的园林各具特色,和谐优美。为了显示帝王的威严、华贵,北京的园林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艳丽,似乎这样才不失皇家的身份。
③故宫、颐和园建筑金碧辉煌,布局极为工整、对称。左边有一游廊,右边也必有一条,给人一种平衡的感觉,甚至连屋内的摆设也是如此。在各个大殿、宫院,大门外面都要摆两座石狮熊猫或麒麟,大门多是左、中、右三扇。殿的梁、柱宽敞。房屋高大而略显阴暗。这样的园林建筑似乎缺乏自然之趣,但却以其雄伟、庄严的气势使人折服。
④北京的园林建筑在A.处见匠心。一段曲廊,一丛阶边的小草,一组B.的雕刻,无不在烘托气氛中起着C.的作用。例如颐和园中的长廊,一华里,分成十几段,每段房上的彩绘或山,或水,或物,或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竟无一相同。一幅“嫦娥奔月”的彩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绘画也许吸取了敦煌壁画里飞天图案的艺术D.,很有些“吴带当风”的味道,耐人细细地寻味。
⑤北京园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有时在万绿丛中见一道飞檐,黄绿相间,相映成趣。大多数宫殿都铺着琉璃瓦,大红色的棱、柱过于庄重,而幽雅倒显得欠缺了一点。也有例外,潭柘寺的大殿都是由灰色方砖铺地,墙壁都是灰暗的,同周围的景色浑然一体。“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古朴淡雅,别具风采。
⑥这只是我对北京园林粗浅的介绍,若想真正领略到其中的妙处,还是请您亲自来游览北京的园林吧!
1、把“精妙、精华、微妙、细微”四个词还原到第④段中去。
A B C D.
2、第③④⑤段的内容依次和第②段中的“ ”、“ ”、“ ”相呼应。(填写相应的词语)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 朝 的诗句。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北京园林的 的特色的。
4、第⑤段首句中的“大多”一词可以省略吗?为什么?
5、文中的③、⑤段与《苏州园林》一文的第3和第9段比较有何异同?请简要说明。
6、《苏州园林》讲究自然美,《北京园林》讲究对称美,而现代城市建设讲究整齐划一的建筑布局,你认为哪一种美观?说说你的见解。
表达实践
1、细微 精妙 微妙 精华
2、注重建筑的雄伟 注重局部的精细 注重色彩的艳丽
3、唐 刘禹锡 古朴淡雅,别具风采
4、不可以,“大多”表明北京园林的色彩除了金黄、大红外,还有其它色彩,如下文的潭柘寺大殿的灰色。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5、本文中第③段意在说明北京园林的对称美,而《苏州园林》一文第三段重在说明园林不对称的图画美;本文中第⑤段意在说明北京园林的颜色明丽的特点,而《苏州园林》一文第九段重在说明园林的颜色淡雅,极少使用彩绘。
6、说任何一种美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来谈,语言通顺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漫谈桥的美
游览祖国的名胜,也许你醉情于名楼古刹,也许你忘返于名山大川,而我,偏爱恋桥的隽美。那横跨在青山绿水间的仪态万方的桥,常常把人带进一个诗情画意的美的境界。“水从碧玉环中过,人从苍龙背上行。”多么令人神往。远古的神话,把天上的彩虹说成是“人间天上的桥”;而古往今来的诗人,却爱把人间的桥比做天上的彩虹。
桥的美,首先在于它的建筑艺术的美。无论是拱桥、联拱桥、梁桥、开合桥,还是卧桥、浮桥和悬桥,它们在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质地等方面,都十分讲究均衡、对称、变化、和谐,甚至还有韵律和节奏,显示出造型的美。饮誉中外的赵州桥,是我国目前还保存完好的一座古代石拱桥。它横跨在河北赵县洨河之上,一个大拱,状若长弓,桥面与水面却几乎平行。大拱的两肩上,又各驮着两个小拱,拱上加拱,这样不仅减少了水流阻力,减轻桥重,而且使桥身多变化,不呆板,更显美观。整个拱身结构匀称,精巧空灵,雄伟之中见秀逸。历代人们都赞颂赵州桥的美。唐朝张鷟说,远望赵州桥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宋朝杜德源则有这样的诗句赞美它:“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坦平箭直千人过,驿马驰驱万国通。云吐月轮高拱北,雨添春水去朝东。”今天人们不仅观赏它的巧夺天工的造型美,而且为它在世界桥梁史上首创拱肩加拱的“敞肩拱”型桥,感到自豪。这也许就是赞叹赵州桥的歌舞剧《小放牛》至今还流传不衰的缘由吧。
桥的美,还在于它融合了多种艺术的美。雕刻、绘画、亭阁、工艺美术,乃至碑亭中的诗文,共同构成了桥的美。北京丰台的卢沟桥,桥上的石柱雕刻着狮子四百八十五个。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侧耳谛听,有的凝目远望,千姿百态,惟妙惟肖。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颂此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的石狮,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桥东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为“燕京八景”之一,亦为桥增色不少。广西三江的程阳风雨桥,在五座青石桥墩上,建有五座不同屋顶的四层宝塔式楼阁。楼阁间有廊相连,上有屋盖,楼、廊浑然一体,相映生辉,形成一条壮丽的水上游廊。
桥的美,还因为它往往和周围环境、自然景色互相配合,格局相宜,融为一体,造成一种美的境界。人们称这为“借景”。泰山中天门北的云步桥,驾凌深涧。附近常有云气弥漫,人行桥上如在天际。桥北石崖名御帐坪,传说是当年宋真宗观赏云步桥的月色与泉声,凿穴支帐野宿的地方。坪前飞瀑悬挂,穿行桥下,水气蒸腾,金鼓齐鸣。明代诗人陈凤梧有诗赞道:“百丈崖高锁翠烟,半空垂下玉龙涎。天晴六月常飞雨,风静三更自奏弦。”云步桥的高崖、飞瀑、行云、苍松,使此桥脱尽尘埃气,而产生一种清澈秀逸的意境,使人神清气爽。
桥的美,还因为桥本身的特殊经历。典故传说及其引起的思索和遐想,让人产生一种意境美。西安灞桥,是历史上富有诗意的古桥。唐人送客多至灞桥,折柳赠别,至此黯然,故又名消魂桥。春夏之交,来至灞桥,翠柳低垂,絮花纷飞。口中吟咏着唐朝王之涣的诗句:“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此时此地,诗的氛围和桥的景物水__融,产生一种深蕴淡出的意境美。苏州枫桥,唐诗人张继作有著名诗篇《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为枫桥竖起一块丰碑。枫桥、寒山寺和寺里的大钟从此名扬海外。诗人通过天脚残月、江畔枫树、渔舟火光、栖鸦夜啼、古刹钟声的描写,使枫桥的夜色显得无比的幽美。杭州西湖的断桥,以其“断桥残雪”为西湖十景之一。而断桥的著名和给人的美感又似乎不在残雪,而在《白蛇传》的民间传说。白娘子和许仙断桥相识,互相爱慕,由此而产生一出可歌可泣的爱情悲剧,白娘子终因爱情而献身。人们对白娘子的悲惨遭遇,同情、怜悯和赞叹不已。
还有一种并非属于建筑艺术的桥,它也是美的。比如神话中的桥。千百年来民间流传着牛郎织女的故事。那可恶的王母娘娘,拆散了牛郎织女的美满姻缘,用一道银河,隔断了一对生死不渝的夫妻。是那成人之美的花喜鹤,每年七月初七,在银河上搭起一座鹊桥,使夫妻俩得以相会。这鹊桥,是爱情之桥,幸福之桥,自然它是十分奇丽动人的。
1、第1段中哪句话是该段的中心句?
2、作者从哪几方面表现桥的美?
3、“桥的美,还在于它融合了多种艺术的美”这里的“多种艺术”指的是什么?文中又是如何具体说明的?
4、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去掉?请简要说明理由。
(1)这也许就是赞叹赵州桥的歌舞剧《小放牛》至今还流传不衰的缘由吧。
(2)桥的美,还因为它往往和周围环境、自然景色互相配合,格局相宜,融为一体,造成一种美的境界。
5、为什么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要写到一种非建筑桥呢?
6、这篇文章在行文过程中,引用了大量的古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1、“而我,偏爱恋桥的隽美。”
2、作者从五个方面说明桥的美的:一是桥的美首先在于它的建筑艺术的美;二是还在于它融合了多种艺术的美;三是还因为它往往和周围环境、自然景色互相配合,格局相宜,融为一体,造成一种美的境界;四是还因为桥的本身的特殊经历;五是还有一种并非属于建筑艺术的桥,它也是美的。
3、“多种艺术”指的是雕刻、绘画、亭阁、工艺美术乃至碑亭中的诗文。文中首先举了卢沟桥的例子:它含有雕刻狮子、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其次举了程阳风雨桥的例子:它的特色是建有五座不同屋顶的四层宝塔式楼阁。
4、(1)“也许”不能去掉。“也许”表示推测,说明《小放牛》的歌舞剧流传不衰的缘由有这个原因,如果去掉,就变得太绝对了。(2)“往往”一词不能去掉。“往往”表示大多数情况,说明桥的美,大多是与周围的景色相互配合的,当然也不能排除掉极少数不是这样。
5、这种桥虽然不属于建筑艺术的桥,但它也是美的,它是神话中的鹊桥,象征着幸福,象征着爱情。作者最后的这种安排是从实写到虚写,逐渐抽象升华,完成了对我国桥梁的隽美的说明介绍,突出了说明的中心,给人以极大的美感享受。
6、一方面说明这座桥非常著名,另一方面也突出了这种桥的特点;第三,使文章语言生动且丰富。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中国瓷器
①中国瓷器是世界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它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在于其本身所包含的三项独创技术:胎质、瓷釉、烧结火候。
②中国瓷器的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所谓有素肌玉骨之像。它的原料多为高岭土,无论东南沿海还是华中各省都有此上,尤其是在江西景德镇高岭村一带,风化了的白云母花岗岩蓄藏丰厚。也就是说,在中华大地取用制瓷原料是得天独厚的。
③瓷釉覆盖在瓷胎上,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复合材料。宋代以后,景德镇成为瓷业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就是因为这一带开始以“白云石”加入釉中,使瓷番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
④烧结火候,主要是指瓷器烧成的温度。烧制陶器、砖瓦都在1000℃以下,瓷器则不然。据推测,早期瓷器的烧成温度就已经达到1200℃了。日本大阪大学美术史教授木村重信先生曾撰文:“尽管要通过1300℃高温锻烧,釉料仍不变色,纹样依然如故,这就是中国瓷器烧制技术上关键的秘密所在。”
⑤中国瓷器享誉世界,也在于它是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传统细瓷早巳形成一整套美化装饰的方式方法,不管是刻花、剔花,还是贴花、印花;也不管是堆雕、镂雕,还是镏金、戗金……均极尽缤纷艳丽,堪称
。早期的纹饰简单、自然,完全由烧瓷艺人自行设计,例如水纹、云纹、花纹和兽纹等。盛唐以来,纹饰大量借鉴金属器皿、各种织物等图案,使瓷器的装饰意味更浓。宋代以后,瓷业工艺技法愈加精细,彩绘画面也刻意追寻名画师的笔意,有的春花烂漫,有的冬雪裹枝,有的高山流水,有的繁星满天……这无不增添了瓷器美的意蕴,
⑥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它的彩绘内容有来自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也有“犀牛望月”、“龙凤吉祥”、“□□□□”等寓意丰富的图案。康熙年间,景德镇窑曾经烧制一组花卉瓷盅,薄胎青花,加彩题句,一盅一花一词。其中梅花盅题为“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杏花盅题为“青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桃花盅则题为“风花新社燕,时节归春浓”……瓷精,图美,词句优雅,在有限的空间中令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
⑦中国瓷器,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1、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在第⑤段的横线上。
A.、光彩夺目B.、流光溢彩C.、巧夺天工D.、栩栩如生
……均极尽缤纷艳丽,堪称
2、第⑤段介绍纹饰时采用了 顺序。纹饰的特征经历了从 到 、从 到 的变化过程。
3、阅读第⑥段,完成下列两题。
(1)用四个字概括上图“青花瓷盘”图案的内容,填入方格中,并简述该图案所蕴涵的寓意。
(2)画线句“在有限的空间中令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有限的空间”是指 ,“无限的韵味”是指
4、从全文看,中国瓷器令人叹为观止的原因是(1) ,(2) ,(3) 。
1、C
2、空间 简单 精细 自然 刻意
3、(1)岁寒三友 瓷盘以松、竹、梅为主体图案,寓意要追求高洁、坚韧的品质。 (2)花卉瓷酒盅形体小 酒盅因它的“瓷精,图美,词句优雅”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是无穷的。4、(1)科学技术含量高,(2)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3)承载的文化积淀丰厚。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