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 亲
我父亲是邮电局里一个普通的职员,干了将近半辈子分拣工。
父亲喜欢吹牛,动不动就在我们面前吹嘘自己与市里某某领导有多少多少年的交情了、与某局的头头关系是多么多么地铁!我们知道他说话的水分很大,在背地里都称父亲为“大忽悠”。
弟弟考高中的时候,离重点中学的分数差八分,一分需要“建校费”五千元。家里根本没什么积蓄,但是,父亲却一个劲地说:“这事我有办法!”然后眉飞色舞地说出自己认识教育局的某某副局长,只要托他批个条子,一切搞定,父亲说的时候,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我们尽管半信半疑,但是,大家毕竟有了一线指望。
半个月后,弟弟果然进了那个学校,家里人一派喜庆,都夸父亲厉害,父亲得意地一扬眉毛:“啥事我都能摆平,没有难倒我的事情。”
没多久,弟弟就知道自己是高价生,是钱买的而不是条子批的了,母亲追问是怎么回事,父亲掩饰不住了,只得坦白:“我把多年收集的邮票卖了,交了‘建校费’……”
母亲下岗后,一直闲在家里,父亲一直安慰母亲:“别急,慢慢来,我一定想办法给你找个工作,这事难不倒我,我认识……”
一天,从来不怎么喝酒的父亲喝酒喝多了,在医院里挂了两天的点滴。回家后,就说自己与市委副书记在一起喝酒,喝高了,喝酒的原因就是给我母亲找工作。结果,市委书记很给面子,就把工作给安排好了。当时,母亲气得没理睬他,但是,没两天,母亲确实到了电信局收费大厅做收费员了,虽然是合同工。
其实,事情是这样的:父亲以前的一个老同事,在电信做副总,在一次婚宴上,两个现今职位悬殊的曾经的同事喝着喝着就喝高了,副总还让我父亲喝,我父亲肚子里在揣摩着母亲的事情,立即说道:“如果你能给我爱人安排个事情做,这半斤酒我一口气喝完!”喝高了的副总立即答应,结果,父亲就喝进了医院。
去年,爷爷需要做胆结石手术,市医院外科主任是个女的,技术特别高明。但是,如果病人不托关系走人情,她是不会亲自主刀的。爷爷年龄大了,做手术有些危险,为了让爷爷手术安全,爸爸就决定找这个女主任给我爷爷主刀:“好歹我也在这城市混几十年了,这点小事还能难倒我?”
果然,爷爷的手术是她做的,效果很好。
但是,从此父亲晚上八点钟总是出去,说是找老朋友下象棋了,我们全家人不信。后来我终于明白了,原来这个女主任夫妻俩都是医院里的骨干,常常加班,晚上根本没有时间接送上高考辅导班的女儿,是父亲主动提出接送,以换取女主任的亲自主刀……
我的眼泪涌了出来……
亲爱的父亲,虽然你用可笑的吹牛来维护你的自尊心!虽然你是个"大忽悠",但是,父亲,我内心非常感激非常尊敬你……
1. 分别用一句话概括父亲“忽悠”家人的几件事情。
2. 父亲为什么要“忽悠” 家人?父亲其实是用什么办法给家人解决困难的?请根据文中有关内容具体说明。
3家人对父亲“忽悠”的态度先后有什么变化?分别用一个短语概括并填入下面的空格里。
4. 你认为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5. 对父亲这样“忽悠”家人,你是怎么评价的?
1(1)父亲用卖邮票的钱交了弟弟进高中的择校费。
(2)父亲因陪电信老总喝酒而解决了母亲的工作。
(3)父亲用晚上接外科主任女儿换来她给爷爷主刀。
2、父亲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也是为了给家庭承担责任。父亲其实是用花自己的积蓄、牺牲自己的健康和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为家人解决困难的。
3、半信半疑,十分生气,非常感激。
4、父亲是一个有家庭责任感的人;他虽然有点喜欢吹牛,但是他是为了维护自己在家庭的尊严;他希望给家人带来幸福,他能吃苦,能委曲求全。
5、 不设统一答案,只要观点鲜明理由充分即可。
神秘的运动常数
①鸟儿在空中飞翔时,翅膀每分钟拍几次?每次幅度有多大?鱼儿在水里游动时,尾巴每分钟摆几回?每回幅度又是多少?这些问题看上去似乎没什么意义,难道空中的飞鸟和水里的游鱼不是完全自由的吗?它们的运动不是完全无拘无束的吗?
②答案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看上去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它们的运动似乎恰恰遵循着严格的规律。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发现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神秘的常数,那就是它们的翅膀和尾巴的振动频率、振幅以及运动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振动频率乘以振幅再除以运动速度,计算得到的数值总是落在0. 2~0.4之间。
③比如,世界上最小的鸟类——蜂鸟,其双翅展开仅有10厘米左右,飞翔时振幅大约是20厘米。蜂鸟飞行速度非常快,大约能达到50米/秒。而科学家们以往观察到的蜂鸟飞行时双翅振动频率在50~70赫兹之间,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蜂鸟的运动常数就落在0. 2~0.4之间。
④与蜂鸟形体相差悬殊的海豚也是科学家们观察的一个对象。成年海豚的体长一般在3米左右,在大海里游动时,海豚尾巴摆动的振幅大约是1米,频率每分钟30次左右,游动速度是每小时100公里。根据公式计算出来的海豚的运动常数是0.3,也落在0.2~0.4之间。
⑤这不仅仅是巧合,研究者们做了大量的试验,发现几乎所有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机制中都存在着这个神秘的常数。事实上,只有当这一运动常数的值处于0.2~0.4之间,动物们才能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
⑥虽然目前科学家们还不清楚为什么会存在这个运动常数,它的值又为什么恰恰落在0.2~0.4之间,但这一神奇常数似乎像物理学中著名的光速不变原理那样放之四海而皆准,也像光速一样神秘。它能够帮助生物学家们根据动物化石的身体构造,判断出那些早已灭绝了的动物曾经具有怎样的运动速度。甚至,不能排除,这一常数很可能对外星生物也同样适用。很多科学家都表示:“如果在其他星球上真的存在飞行生物或游水生物的话,我们相信,它们的运动也遵循着同样的规律。”
⑦此外,这一常数还能够帮助军方研制出各种高性能的飞行器。比如说,一个翼长15厘米、翼振振幅为10厘米的机械间谍如果要做有效飞行的话,其最佳翼振频率应该是30次/秒左右。目前美国军方已经着手研制类似于飞鸟的有翼飞行器,在配备上__机之后,这样的机械鸟可能渗入敌方的任何机密要塞进行刺探。当然,他们最感兴趣的还是能够研制出体积更小、无孔不入的机械昆虫,相信这一天的到来也为时不晚。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的。
B.科学研究表明,空中的飞鸟和水中的游鱼的运动并不完全是自由的。
C.美国军方研制出的机械鸟可能渗入敌方的机密要塞进行刺探。
D.海豚的形体要比蜂鸟大得多,但它们的运动常数却都落在0.2~0.4之间。
2.第③④两段运用 、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3.第⑤段中加点词“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
4.神秘的“运动常数”在目前的科学研究中,具有怎样的用途?
答:
1. C(解析:原文为“着手研制”)
2.举例子、列数字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神秘的常数
3.不能。因为“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并不排除有特殊现象,去掉了就成了“所有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机制中都存在着这个神秘的常数”,这与事实不符合,不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它能够帮助生物学家们根据动物化石的身体构造判断其曾经具有的运动速度;还能够帮助军方研制出各种高性能的飞行器。
给孩子的备忘录
梁继璋
梁继璋是香港著名电台节目主持人,也是一位儿童心里学导师,这是他写给儿子的信,其实也适合所有人看。
我儿:
写这个备忘录给你,基于三个原因:
一、人生福祸无常,谁也不知道自己可以活多久,有些事情还是早点说好。
二、我是你的父亲,有些事我不跟你说,没有人会跟你说。
三、这备忘录里记载的,都是我经过惨痛失败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你的成长省不少的冤枉路。
以下,便是你在人生中要好好记住的事:
一、对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怀。在你的一生中,没有谁有义务要对你好,除了我和你妈妈。至于那些对你好的人,你除了要珍惜、感恩外,也要多防备一点。因为,每个人做每件事总有一个原因,他对你好,未必真的是因为喜欢你。你必须搞清楚,而不必太快将对方看作真朋友。
二、没有人是不可替代的,没有东西是必须拥有的。看透了这一点,将来你身边的人不再要你,或者当你失去了世间最爱的一切时,你也应该明的,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三、生命是短暂的。也许你今日还在浪费生命,明日却发觉生命将远离你了。因此,愈早懂得珍惜生命,你享受生命的日子就愈多。与其盼望长寿,倒不如早点享受生命。
四、世界上并没有“最爱”这回事,爱情只是一种霎时的感觉,而这感觉绝对会随时日、心境而改变。如果你的所谓最爱离开了你,请耐心地等候,让时光慢慢冲洗,让心灵慢慢沉淀,你的痛苦就会慢慢淡化。不要过分憧憬爱情的美,不要过分夸大失恋的悲。
五、虽然很多成功人士都没有受过很多教育,但并不是说不用功读书就一定可以成功。你学到的知识,就是你拥有的武器。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可以手无寸铁!谨记!
六、我不会要求你供养我的下半辈子,同样,我也不会供养你的下半辈子。当你长大到可以独立的时候,我的责任就已经完结。以后,你坐巴士还是奔驰,吃粉丝还是鱼翅,都要自己负责。
七、对人要好,但不能期待人家对你好。你怎样对人,并不代表人家就会怎样对你。如果看不透这一点,你只会徒添不必要的烦恼。
八、我买了十几二十年的__,还是一穷二白,连三等奖也没有中过。这说明人要发达,还是努力工作才可以,世界上并没有免费的午餐。
九、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这辈子我和你相处多久,都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
你的爸爸:梁继璋
(选自《读者》)
1.第二个原因中说:“有些事我不跟你说,没有人会跟你说。”父亲跟儿子说了哪些事,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出其中的3点。
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含义深刻,让人回味,请加以赏析。
①你学到的知识,就是你拥有的武器。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可以手于寸铁!
②这说明人要发达,还是努力工作才可以,世界上并没有免费的午餐。
3.如何理解文章划线句“愈早懂得珍惜生命,你享受生命的日子就愈多。与其盼望长寿,倒不如早点享受生命”。
4.文章中说“至于那些对你好的人,你除了要珍惜、感恩外,也要多防备一点。因为,每个人做每件事总有一个原因,他对你好,未必真的是因为喜欢你。你必须搞清楚,而不必太快将对方看作真朋友。”对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
5.古往今来,歌颂父母之爱的名言佳句不胜枚举。请将下面的书法作品用正楷字抄写在田字格内,书写工整,不要潦草。
![]() |
1.可以从“为人处事”“对待家庭”“对待自己”“对待生活”“对待学业”“对待爱情”等几个方面概括。
2.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知识”比作“武器”,体现知识的重要性,说明学习读书是必须的。
②引用俗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一个人的成功需要自己通过努力,人在很多时候都得靠自己。
3.生命的意义跟长短无关,一个人只有懂得珍惜生命,才会享受生命,而这个过程才是真正生命的开始,所以如果你能越早懂得这个道理,生命自然也就越长。
4.认同,因为自古以来就有人心隔肚皮,“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不知
道别人是怎样的人之前, 有所保留是一种明智的做法。
不认同,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些信任,少些猜忌,这样的生活才会更有意义。
礼 物
灯光很暗,女儿在母亲的床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把一个包装很精致的工艺品盒放在母亲的身边。
那是女儿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母亲依旧香甜地睡着,不时地发出轻微的鼾声,借着不很明亮的灯光,女儿发现母亲又瘦了许多。
挂钟轻轻地敲了几下,女儿便背起了书包和画夹,蹑手蹑脚地退出了房门。
天边还没有露出鱼肚白,朦朦胧胧的月色里,小星星还在不停地眨着眼,借着月光,女儿欢快地朝一所很远的学校走去。
那是一所新校舍。是一幢很高很高的大楼。尽管路途遥远,但那是女儿心中向往已久的艺术殿堂。
没入学那会儿,女儿常常做梦。梦见高耸的大楼和大楼里辉煌的一切。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女儿高兴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母亲欣喜地流了泪。可是,入学要交纳1万元建校费,1万元呀,到哪去弄呢?
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
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地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
母亲病倒了。夜里不断剧烈地咳嗽。失去光泽的面孔,常常现出疲惫不堪的样子。在女儿的眼里,母亲好久没有睡上一个完整的觉了。母亲不很老,却有了白发。女儿流泪了,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加倍回报母亲的爱!
放学归来的路上,女儿一脸的阳光灿烂,思绪里不断勾勒着母亲看见她礼物时欣喜、激动的样子。要知道,这件小小的礼物是她用画笔辛勤勾勒了近一个月才换来的。为了买下它,女儿在那家工艺品店的橱窗前踯躅过多次。女儿特别欣赏雕像中的女孩和女孩旁慈祥的母亲,仿佛那就是她与母亲的化身。
推开房门,女儿呆住了。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和愠怒。她刚想问,就见母亲转身从里屋捧出那个包装很精致的盒,走到女儿身边,“慧慧,你怎么学会乱花钱啦,看看你买的是什么玩艺儿,袒胸露背的,连件衣服都没穿,多寒碜人哪。”“妈,这是一座母女雕像,是送给您的……”“好了,好了,就算是你有这份孝心,可买这能顶什么用啊,怎么摆得出呀!”母亲把工艺品盒朝女儿怀里一推,“去,跟人家好好说说,退了吧。”“不,我不退。”“那就换成别的什么吧,袜子或手套都行。”母亲说完,扎上围裙进了厨房。女儿愣愣地站着没动,随着一声很清脆的响声,工艺品盒重重地滑落在地。望着支离破碎的母女雕像,两行泪水终于从女儿的脸上流落下来。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2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的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
“小山似的”这个词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说说你的理解。
(2)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
说说母亲为什么“失望”。
3.文中两次写到女儿流泪,第一次因为 而流泪。第二次因为 而流泪。(4分)
4.文章结尾写饱含着女儿爱与深情的“雕像”破碎了,事情为什么是这样的结局?谈谈你的理解。
1. 本文记叙了女儿送给母亲一件礼物(一座“雕像”)的故事
2.(1)①1万元来之不易②凝聚着母亲的心血
(2)①嫌女儿浪费钱②认为女儿所送礼物不“健康”
3.感激等;委曲等
4.①母亲对女儿不理解②女儿伤心失望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原谅》
①在上海的一家餐馆里。负责为我们上菜的那位女侍,年轻得像是树上的一片嫩叶。捧上蒸鱼时,盘子倾斜,腥膻的鱼汁鲁鲁莽莽地直淋而下,泼洒在我的皮包上!我本能地跳了起来。这皮包,是我心头的最爱。
②可是,我还没有发作,我亲爱的女儿迅速站了起来,以旋风般的速度快步走到女侍身旁,露出了极端温柔的笑脸,拍了拍她的肩膀,说:“不碍事,没关系。”女侍如受惊的小犬,手足无措地看着我的皮包,嗫嚅地说:“我,我去拿布来抹......”,万万想不到,女儿居然说道:“没事,回家洗洗就干净了。你去做工吧,真的,没关系的,不必放在心上。”女儿的口气是那么的柔和,倒好似做错事的人是她。这时,女侍原本绷得像石头一般的脸,慢慢地放松了,她细声细气地说了声“对不起”,便低着头走开了。我瞪着女儿,觉得自己像一只气球,气装得过满,要爆炸,却又爆不了,不免辛苦。
③女儿平静地看着我,在餐馆明亮的灯火下,我清清楚楚地看到,她大大的眸子里,竟然镀着一层薄薄的泪光。这样一来,我不怒反惊了。
④当天晚上,回返旅馆之后,母女俩齐齐躺在床上,她这才亮出了葫芦里所卖的药。
⑤在伦敦三年,为了训练她的独立性,我和日胜在大学的假期里,不让她回家,我们要她自行策划背包旅行,也希望她在英国试试兼职打工的滋味儿。她的大哥就曾在美国大学当过校园邮差,二哥呢,也曾担任大学实验室助理员。活泼外向的女儿,在家里十指不沾阳春水,粗工细活都轮不到她,然而,来到人生地不熟的英国,却选择当女侍来体验生活。
⑥第一天上工,便闯祸了。
⑦她被分配到厨房去清洗酒杯,那些透亮细致的高脚玻璃杯,一只只薄如蝉翅,只要力道稍稍重一点,便会分崩离析,化成一堆晶亮的碎片。女儿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好不容易将那一大堆好似一辈子也洗不完的酒杯洗干净了,正松了一口气时,没有想到身子一歪,一个踉跄,撞倒了杯子,杯子应声倒地,“哐啷、哐啷;哐啷、哐啷”连续不断的一串又一串清脆响声过后,酒杯全化成了地上闪闪烁烁的玻璃碎片。
⑧“妈妈,那一刻,我真有堕入地狱的感觉。”女儿的声音,还残存着些许惊悸:“可是,您知道领班有什么反应吗?她不慌不忙地走了过来,搂住了我,说:亲爱的,你没事吧?接着,又转过头去吩咐其他员工:赶快把碎片打扫干净吧!对我,她连一字半句责备的话都没有!”
⑨ 又有一次,女儿在倒酒时,不小心地把鲜红如血的葡萄酒倒在顾客乳白色的衣裙上,好似刻意为她在衣裙上栽种了一季残缺的九重葛。原以为她会大发雷霆,没想到她反而倒过来安慰她,说:“没关系,酒渍嘛,不难洗。”说着,站起来,轻轻拍拍她的肩膀,便静悄悄地走进了洗手间,不张扬、更不叫嚣。把眼前这只惊弓之鸟安抚成梁上的小燕子
⑩女儿的声音,充满了感情: “妈妈,既然别人能原谅我的过失,您就把其他犯错的人当成是您的女儿,原谅她们吧!”此刻,在异乡异国的夜里,我眼眶全湿。
1、文章围绕原谅写了三个故事,分别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女儿在英国当女侍时,不小心打碎了很多酒杯,却得到了领班的原谅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文中AB两处的词语和句子进行赏析
3、品评赏析画线的B.句(刻画人物的方法和表达的效果)
4、选文第⑥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5、本文给了你怎样的启发?请结合实际简要谈谈你的感受。
1①在参观时,女侍把鱼汤洒在我的皮包上,我很生气,女儿却原谅了他。@女儿
在为顾客倒酒时,不小心把酒洒在顾客的衣服上,却得到了顾客的原谅和安慰。
2(1)说出了她为何能心平气和对待的原因(2)害怕被顾客责骂的心情
3这句话通过女儿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形象传神的描绘出女儿急于保护女侍
的迫切心情和真诚的态度,表现了女儿善良、宽容的品质。
4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女儿叙说得到原谅的故事,使文章情节跌宕,引起读者阅
读的若趣。 }
5示例:宽容是一种美德,善良是一种本性。人与人相处,犯错是难免的。如果我
们宽容了别人过错,将会丰富自已的内涵,我们也能在宽容与原谅别人的过程中会获得心灵
构平静,会营造出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片段
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⑵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⑶“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⑷“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
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⑸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⑹“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⑺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
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
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⑻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
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
忘不了的经历。
⑼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
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
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
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请你用15个字左右概括这段选文叙述的事件。
2、文中写到“我”的两次哭泣,请分析两次哭泣的原因。
第一次哭泣:
第二次哭泣:
3、从上文中找出“我”心理状态变化的语句,构筑“我”的心理历程
4、结合⑼段,谈谈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深刻含义的理解。
5、文中的这位父亲是值得赞赏的。你认为他哪一点最值得赞赏?请说明理由。
1、 “我”在父亲的指导和鼓励下爬下悬崖
2、第一次哭泣:因为胆小恐惧而落泪;第二次哭泣:激动、兴奋的落泪
3、恐惧(害怕)——有了信心——信心大增——产生巨大成就感
4、作者从一件往事获得了宝贵的人生经验: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一步步走下去,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5、他的沉着冷静最值得赞赏,因为他具体指导儿子第一步应踏在哪块石头上,引导儿子成功迈出第一步,这使儿子产生了自己战胜困难的自信心,激励儿子完全成功。(或他的教子方法值得赞赏。言之成理即可。)
总有一朵花正在为你开放
①都喜欢手上有一朵花。那一朵小花,也许是佳节的礼物,也许是你们之间的秘密,也许与别人都没有关系,只是你自己在山间小径漫步,信手从路旁的草坡上,摘下的一朵野菊,把它带进了你的房间,也就把山野的气味和色彩留在自己的身边。
②不过,自己手上有一朵花的时间好像总是比别人手上有一朵花的时间少,因为“别人”有无数个,这是道数学题?不。是心理学的题目?也不。只是生活最真实的内容,只是我们忘记了安放它的位置。报上有这么一段文字:“姚明对他的朋友说:生活能选择吗?永远像现在这样,我羡慕你清闲,你羡慕我有钱。”也许不只是姚明和他的朋友有这种互相羡慕或是互相欣赏,遇到另外的情境,手上的花会长出刺,还会是互相妒忌。我们更多的不是面对姚明,因为爹妈没有给你这么一高大体魄当本钱,我们每个人更多的是面对身边的人,同事、同学、邻居以及各种圈子里的熟人。在这个时候,常常会因对方手上的“那朵花”而心生羡慕,甚至心生妒忌,心生不平之怨:老天爷,怎么好事都落在他的手上!
③姚明的这句话换一个人来看,比方我,我就这么想:有钱的姚明没办法过我这样自由自在的日子了,我得感谢老天让我能有如此清闲的一段时光!所以我觉得,姚明可爱的坦白中也有一丝不完全清醒的坦率。上帝是公正而英明的,他一定也在你我手上放有另一朵鲜花也许我们眼睛盯着别人的手,而让自己的那一朵枯萎了。
④我看了许多二战集中营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去知晓善恶,同时也让我思索命运。在集中营恶劣的现实生活中,囚徒被剥夺了一切,而党卫军则占有了一切:阳光、食物、水甚至清新的空气,这真是太不公平了,这个世界所有的不公平都集中在这个叫集中营的地方。但是在活在这个集中营里所有人的内心里,在夜晚的梦里,却是另外的两种境遇。囚徒“拥有”希望和明天,这明天和希望是维系他们生命的最好礼物,梦里会有蓝天、草地、鲜花和解放者带来的阳光下的自由呼吸!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但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得到!而党卫军的噩梦,是绞架,是审判厅,是无休无止的追捕,只要他们活到战争结束,就实现噩梦中可怕的预言!集中营的故事有许许多多,但所有的故事,都是上面这个事实的具体化和个别演绎。
⑤真的,当我一次次重温苦难,我增加了对生活的信心——只要活着,永远不会被剥夺得一无所有,在手上还会有“一朵花”,只是你和我千万不要忽略了“自己手上的花”,哪怕它只是梦里的自由、铁丝网外面的绿草!下面这段话是当年集中营里一名囚徒的祈祷:“亲爱的上帝,别让我死在这里!请求你听我这唯一的一次!我要死在外面。我还年轻,请让我死在外面!我还想看一眼自由!请求你,让我看一眼自由再死。我知道自己不会活多久,可是,我想死在外面的草地上。”这就是亲爱的上帝给因徒们最美的一朵鲜花。
⑥永远不要只会羡慕别人而忘记自己手上还有另外一朵“美丽的花”,相信命运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会打开另一扇窗。一定要为生活找到理由,只要活着,就别让自己手上的那朵花枯萎了,那是命运的赐予。只要关注了手中的这朵花,你的生活就一定会变得不一样!
1.请联系上下文,分捌说说第③段和第⑤段加点的“一朵鲜花”的含义。
①上帝是公正而英明的,他一定也在你我手上放有另一朵鲜花
②这就是亲爱的上帝给因徒们最美的一朵鲜花。
2.品析第⑥段画线句子。
相信命运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会打开另一扇窗。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题目“总有一朵花正在为你开放”意蕴丰富,“总有”“正在”说明:每个人在任何时候都拥有属于自己的“鲜花”。
B.文章开头从自然界的花写起,过渡到下文,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C.第③段划线句子“姚明可爱的坦白中也有一丝不完全清醒的坦率”中“不完全清醒”指的是姚明没有充分认识到珍视自己“鲜花”的重要性。
D.第④⑤段写集中营的故事,说明:即使卑微的人处在悲惨的境地,也有属于自己的“鲜花”。
1.参考答案:①自己的优势(长处)②渴求活着(求生的希望和信念)
2.答案示例:用比喻、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此处有所失,他处心有所得,天无绝人之路的道理。
3.B
大师
①他是个普通的石匠,那天,接到一桩大买卖。邻村的财主要用汉白玉为去世的母亲雕座真人像,放在园子里,天天看着。
②第一次听到消息时,他不敢相信这样的好运会落在自己身上。一个石匠能雕刻玉石,应该说身价上了一个台阶。他知道这是一次机会,如果真的完成了这座人像,那么他就可以在石像上刻上自己的名字。那时,他就是石匠行当里数一数二的人物了,再也不会雕那些石碑石人石马,摆在自家门前,等人来收购,然后送到墓地,过着清贫的日子。因为那时,他应该是位大师了。
③他认真地做着准备工作。先将所有的工具磨了一遍,然后将自己关了三天三夜,只看财主母亲的一幅画像,那画像似乎是女人年轻时候的,看上去很漂亮。石匠将那女人的相貌记在了心里。
④当他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来到财主家,第一眼看见那块汉白玉的时候,就已经按人体的比例位置,将那块漂亮的汉白玉给划分了,包括他的名字刻在哪里。他给自己的名字找了三个地方,一是在人像裙子的下摆处,二是在人像的袖口处,还有就是在人像的背后。
⑤石匠构思好了便开始干活。一个月过去,人像完成了。财主来看的时候叫了起来:“你这刻的不是我母亲!”石匠找出财主母亲的画像,对比着看了起来。看着看着也觉出不像,但他没说,只是拿着画像给财主看。可财主却不看画像,冲着石匠说:“你现在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如果你只能做成跟这幅画一样,那我要你来雕什么?我有这幅画就行了。”说着,财主指着人像的袖口处说:“这是什么?你的名字?这画上有吗?我跟你说,你要雕得不好,这汉白玉的钱你出!”说完扬长而去。
⑥石匠傻了眼,他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没赚到钱还要赔钱,要是传出去,在这个行当里就没法混了。石匠坐在人像前,目光呆呆地看着他亲手雕出来的人像,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时间一点点过去了,月光洒落在人像上,映衬出汉白玉的洁白。石匠透过月光看见汉白玉发散出一片金光,在那金光里他看见了离世多年的母亲,正满含愁苦却不失慈祥地看着他。石匠,多年没看见母亲了,他想起母亲带给他的温暖,以及在他年少时母亲给他的关爱。这个时候,他突然想扑进母亲的怀里,再一次感受母亲给他的爱。他扑了上去,摸到的却是冰冷的石头,石匠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
⑦石匠又在雕刻那座人像了,一个月过去了,没有完工。两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完工。财主派人来看了几次,回去报告说还没有完工。整整十个月,石匠每天对着汉白玉慢慢地雕刻着,汉白玉是越来越鲜活,而石匠却是日渐消瘦。
⑧十个月后,财主再次看见人像的时候,一下子跪倒在人像前,失声痛哭起来。跟来的家丁们也一下子肃然起敬,眼前的人像就是他们当年的老夫人。
⑨一个管家模样的人绕着人像转了几圈后,轻轻地走到石匠面前说:“你还没刻上你的名字。”
⑩石匠看了看天空,淡淡地说:“这么洁白的人像上为什么 要刻我的名字?”说完,他停了一会儿,似乎在思考什么,然后对那个人说:“我好像忘了我的名字,你能告诉我吗?”
11那人一下子弯下了腰,轻声地说:“你的名字叫大师。”
(选自《天池小小说》,有删改)
1.阅读文章,根据提示填写表格。
故事情节:接了桩大买卖 → → 想起母亲,感受母爱→ 成为大师
↓ ↓ ↓ ↓
心理状态: → 沮丧 → 感动 → □
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④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3.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他知道这是一次机会”,石匠认为这是一次提高自己雕刻技艺的机会。
B.第⑤段中“你现在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一句,说明石匠雕出的人像只是形似,而缺少神韵。
C.第⑧段写财主“一下子跪倒在人像前,失声痛苦起来”,“一下子”表现出财主看到人像立刻被打动了,从侧面表现了石匠的技艺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D.文章最后一段,借别人之口说出“你的名字就叫大师”,既起到点题的作用,同时又收束全文。
4.如何才能成为大师?联系全文,谈谈你的感悟。
1.故事情节:雕像被拒(雕像失败) 心理状态:兴奋(惊喜)淡定(淡然、淡泊)
2.参考答案: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石匠看重名利的心理;同时与后文石匠“忘记”自己的名字形成对比。
3.A
4.答案要点:能围绕“具体高超的技艺”“淡泊名利”“真情(忘我)投入“在不念旧恶要点做答即可。
艾在端午
①《诗经·采葛》曰:“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其中的“萧”与“艾”都是现在的艾。艾是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常成群生于路旁、墙脚或草坪中,叶面绿色,叶背呈灰绿色,生有绒毛。
②艾,是端午节的主角,端午节的别名“艾节”,就是以艾命名的。端午,又称端阳,其时正是寒暑气交互转换之时,蚊虫苍蝇滋生,细菌病毒繁殖,人易生病。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一并皆由鬼邪作祟所致,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端午为“恶日”。自古至今,艾在端午中受到人们的挚爱,人们用它招百福、辟邪祟、祛毒害。
③古代的一些经史书籍常有端午节“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烟、洗艾浴”等民间习俗的记载。没奶年端午节之际,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以防蚊虫,“避邪却鬼”。
④据专家考证,艾用于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现在的第一部方书,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有艾的疗效与用法,以后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在我国盛产优质艾的湖北蕲州,至今还流传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孟子也说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见艾的药用价值。
⑤艾在端午,客观上也起到了卫生保健的作用。有人把端午节作为古代“卫生节”,也是不无道理的。
1.文章以《诗经·采葛》开头,有什么作用?
2.艾成为端午节“主角”的原因是 。
3.第④段首先采用了列数字、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艾用于治病有着悠久的历史;然后采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
1 .(1)引出说明对象;
(2)使文章的语言富有文采,有吸引力。
2.人们用艾招百福、辟邪祟、袪害等。
3.举例子 艾的药用价值
现代文阅读
只想让您听听我的心跳
这些年来,一直有一个影子在我脑海里,既模糊又特别清晰。在大学毕业之际,我要去揭开这个谜底,完成这个埋藏了十年的心愿。
19号,我选了这个时间启程,因为19号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一个我最喜欢最期待的日子。
火车驶向春城的黄花小镇,窗外不时闪过的景象,陌生而又熟悉。我小心地抱着书包,紧贴在胸口,那里面,装着我十年的秘密。我仿佛感觉到自己的心跳,是期盼?是激动?或者,两者都有吧。
下午3点,火车终于到达了我在地图上千百次查看过的黄花小站。当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我感觉到心跳竟是如此的强烈!有些印象,毫无由来,却异常清晰。
我在小镇一个僻静的角落里找到了“黄花邮局”。此时的心,竟然那样宁静。我静静地走过去,推开那扇玻璃门。这个样子,原来就是这个样子!站在大厅,我有点手足无措。保安走过来,问我需要什么帮助,我不知所以地点点头,也不知怎么的便坐在了靠门口的座位,因为我要等一个很重要的人。
3点半,3点40,3点45……我不断地看时间,终于,到了北京时间4点整,大厅的时钟滴答滴答,整点报时。我的心紧张起来。我不由自主地站起来,盯着门口,盯着进来的每一个人。一对老夫妇,脊背佝偻,步履蹒跚,彼此搀扶,径直往窗口走去。
“还是照以前一样,把钱寄到这个地址。”老人说。旁边的老妇人一定是他的妻子,紧紧靠着他,也使劲地在点头。服务员点点头,迅速地敲打键盘,看得出,她一定为这对夫妇重复过很多次这项工作。我悄悄走过去,清楚地看见,那上面的名字正如自己所料。是他俩,就是他俩!十年累积的情感再也无处藏匿,我的心几乎要跳出来,我好不容易忍住眼泪,终于说出准备了千万次的话语:“父亲,母亲,我就是您10年来一直资助的那个孤儿。”
10年前,因为一次车祸,我必须做心脏移植手术,而与此同时,在春城,有一个女孩也遭遇了一场车祸,可惜,她没有我幸运,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我后来才知道,其实她并没有离去,因为她的父母同意把她的心脏移植到我身上。不仅如此,得知我的父母在车祸中罹难,10年来,他们每个月都会寄一笔生活费给我。
从邮局查询得知,就是在这里,日期是19号,时间是下午4点。当我终于走向独立,
大学毕业,被一家大型企业录用的时候,我要完成感恩的心愿。我终于来到了这里,看到了魂牵梦绕的一切。
我小心地从书包里取出两串项链,每串项链都用60颗纸折的小红星串成。120个红星,代表着3650个感恩的日子,代表着3650个思念的心情……
我把项链恭敬地挂在两位老人的胸前。项链渐渐变成了两颗闪闪发光的红心,我分明看到红色的光辉照亮了周围的一切,我分明听到我的心和这两颗红心一齐跳动,我分明感觉到老人的爱已将我包围。
老人紧紧地把我搂在怀里,说:“我的孩子啊,你怎么来啦!”我泪如泉涌,泣不成声。
父亲,母亲,我过来,只想让您听听我的心跳……
1.阅读文章,填写下表。
时间 | 情节 | 结果 |
10年前 | ① | “我”活了下来 |
② | 老夫妇寄生活费给“我” | “我”读完大学 |
下午4点 | ③ | ④ |
2.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本文标题“只想让您听听我的心跳”有何含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1、①老夫妇同意将女儿的心脏移植到“我”身上 ②10年来
③我找到了资助“我”的老夫妇 ④“我”给老人夫妇挂上项链
2、.采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赞美了老人仁爱给“我”和社会带来光明和温暖,也渲染了我当时感激之情。
3. ①“心”是“我”老人妇夫的感情纽带,是文章的线索,“只想让您听听我的心跳”暗示了老人对“我”的重生之恩,也表达了“我”对老人妇夫的纯真感激之情。
②短文通过记叙“我”到黄花小镇寻找捐助我上学的老人夫妇,并给他们戴上“心”项链的故事。赞扬老人夫妇的仁爱之心,也反映我的感恩之情。
③我的感悟是好人终于所报,我们要用爱心回报社会,也应知恩图报。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