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语段

松树金龟子

我特别感兴趣的是,有音乐天赋,连雌虫也一样能唱歌。雄虫是不是靠唱歌来召唤、引诱异性呢?是不是雌虫也用歌声来呼应雄虫的歌声呢?在通常情况下,双双快乐地生活在松树枝头,它们是有可能一唱一和、夫妻对唱的。可惜的是,我既没有听到它们在树上一唱一和,也没有听到他们在铁丝网里对唱。我无法作证。

金龟子发音的部位在腹部末端。小虫的腹部一伸一缩,腹部的最后一节鞘翅的后翼相互摩擦,就产生了声音。在腹节和鞘翅的表面看不出有什么特殊的发声器官。就是拿放大镜仔细看也看不到用来发音的细条纹,两个面都是光溜溜的。那么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

你把食指浸湿,按在玻璃板上来回摩擦,发出的声音跟金龟子叫的音差不多。如果用橡皮在玻璃上擦,那发出的音跟金龟子叫的音就一模一样了。如能掌握一定的节奏,那就跟金龟子的歌唱没有区别了。金龟子身上的能自由伸缩的软软的腹部就是橡皮,又薄又硬的鞘翅后翼就是玻璃。可见金龟子的发音原理非常简单。

其他为数不多的鞘翅目昆虫也具有同样的特点。例如屎壳螂,也是靠腹部的伸缩来摩擦鞘翅后翼,发出声音的。

虽然我们掌握了金龟子的发音原理,它为什么而歌唱却仍是个谜。是为了求偶而歌唱?这有可能。然而,尽管我特别注意,在深夜里,也从未听到过金龟子的歌声。就是近在咫尺的铁丝网里,我也听不到它们的歌声。

要金龟子唱也不难,只要抓在手里,摸摸捏捏,它就会唱起来。一直唱到你不再去冒犯它。那声音听起来不像是唱歌,倒更像是抱怨声,对命运的抗议声。真是奇怪,在金龟子的世界里,歌声是用来表达痛苦的,而沉默则是欢乐的标志。

1.选文的这几段文字主要说了哪几个问题?

2.选文第一小节中作者提出了什么猜想?作者对这个猜想没有作出结论,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态度?

3.作者是如何探索松树金龟子的发声原理的?

4.“在通常情况下,双双快乐地生活在松树枝头,它们是有可能一唱一和、夫妻对唱的”一句中,“有可能”三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5.第三段中的前三句,内容上是递进的。可是第二句里说的“一模一样”和第三句里说的“没有区别”是同一个意思,并没有体现递进的关系。对这一点你是如何认识的?

1 (1)金龟子是怎样发声的?(2)金龟子为什么发声?

2作者猜想松树金龟子是有可能夫妻对唱的。没有作出结论是因为“无法作证”,这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先找到它的发声部位,然后仔细观察,找不到特殊的发声器官,这样就断定是腹部最后一节跟鞘翅后翼摩擦而发声。

4.不能。“有可能”表明这只是一种推测,而非肯定

5.第二句说的是它“叫的音”,第三句是说的它的“歌唱”,这里有递进关系。所以从内容上看还是递进关系。

鸭嘴兽又名鸭獭,它是哺乳类的脊椎动物,却偏偏又是卵生,它不但有鸟类的喙,也会像鸟类一样自己营造窝巢孵蛋。它在水中游行像鱼一般自如,在陆地上又有爬虫类的两栖性能。因而它是兼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四种特征的动物。

鸭嘴兽身长不过半米,全身长满柔软细密的皮毛,四只腿脚的趾间有蹼,趾间有爪,尾巴想水,角质的黑喙和鸭嘴一模一样,又扁又宽又长,好像镶嵌在鼻梁上,前端还有两个小鼻孔,因而得到这个怪名。它背上的皮毛呈暗褐色,胸腹间的颜色比较淡一些,在水中上下翻腾四向游动和鱼儿一样敏捷迅速,爬上岸来用尖爪爬行灵敏得像大蜥蜴,尖爪还是挖掘洞窗的利器。它们在水边挖洞做栖息所,洞深大约3米,洞长达15米,出入洞口有两个,一个通往水中,另一个通到草丛间。洞里地势最高的地方有一个小房间,里面铺满杂草和树叶,那就是母鸭嘴兽自己营造的产房。每次生蛋不多也不少,总是两个或四个,蛋型颜色和大小都和鸽蛋差不多。母兽在孵蛋期间,不分昼夜全心全意伏在蛋上,幼儿从蛋壳里钻出来以后,母兽不用乳房哺乳,而把幼儿藏在育儿囊中,腹部的皮肤上有乳腺,幼儿睡在囊中,口含乳腺就能吸收乳汁。

更奇妙的是鸭嘴兽幼儿嘴中竟长着几颗小牙齿,慢慢长大了才一一脱落。它们的食物是陆地上的昆虫和水里的贝蛤小虫,公兽的后脚上有毒刺,用来自卫和攻击敌人。如果激怒了它,又被它的毒刺刺中,就像被毒蛇咬了般奇痛难当。土人喜欢捕食它们,因而常常被刺伤,不过只要及时医救,还不至于有生命危险。

鸭嘴兽是地球上仅有的稀罕品种之一,澳大利亚将它列为国宝的榜首,民间对它们宠爱有加,政府命令加以保护,看来不至于有灭绝的危险。

1.在第一段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介绍了几个方面内容?试作简要概括。

3.第二段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

4.能替换第二段中加粗词语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5.第四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作用是什么?能将文中“之一”二字去掉吗?

6.读了本文,你知道为什么澳大利亚将鸭嘴兽列为国宝的榜首了吗?请简要说明。

1.哺乳类  鸟类  鱼类  爬行类

2.讲了三点:(1)鸭嘴兽的形态特征。

(2)鸭嘴兽的生活习性。

(3)鸭嘴兽的繁殖与哺育幼兽。

3.列数字  作比较  举例子

4.夜以继日

5.准确说明不是惟一,表意严密,去掉后则显得太绝对,太武断。

6.只要能举出鸭嘴兽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特点,说明鸭嘴兽是地球上仅有的稀罕品种之一,语言简明通顺即可。

麻雀

无论是乡村或城镇,几乎到处都有麻雀的踪迹。麻雀常被人们认为是害鸟,甚至骂为“老家贼”,其实,这是人们对它的误解。

麻雀素有“家雀”之誉。它适应力强,能飞善跳,喜爱群居,乐于与人类为伴。麻雀的巢如同半个皮球那么大,通常筑在房顶,瓦头檐槽之间的空缝里,也有的筑在灌木或草丛旁。栖息在乡村和公园的麻雀,很少飞离老家三里之外。

人们常用“自投罗网”形容麻雀的愚蠢。一位研究麻雀的科学家认为,麻雀在鸟类中是比较聪明的。在一次试验中,只有3%的麻雀一次被捉。有的麻雀甚至在一旁等待那些敏捷的小山雀在罗网里把饵叼出来,然后“半路打劫”。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波尔特,通过对麻雀的迷津测验,发现它的记忆能力可以和猴子相比拟。

麻雀虽然在播种时或农作物成熟时糟蹋粮食,但在其他季节及城市里,则是消灭害虫和杂草的能手。特别是在育雏期,麻雀更是大量捕捉害虫哺养幼雀。这里有两个例子很能说明麻雀的功过:十八世纪,普鲁士国王曾因麻雀啄食他所喜欢吃的桃子,悬赏在全国消灭麻雀。由于麻雀被捕灭得所剩无几,结果毛虫泛滥成灾。十九世纪时,美国波士顿的毛虫给庄稼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人们为消灭毛虫,从欧洲引进麻雀专门对付毛虫,使庄稼得以摆脱虫患。为此,人们在当地建起了一座“麻雀纪念碑”。我国现在的问题不是麻雀多了,某些地方甚至听不到麻雀叽叽喳喳的声音,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1.麻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哪些?

3.本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4.为什么说麻雀“常被人们认为是害虫”“是人们对它的误解”?

5.文中第一句中的“几乎”,第二句中的“常”可否删去?为什么?

1.适应力强,能飞善跳,喜爱群居,乐与人类为伴。

2.打比方、举例子等。

3.总分

4.麻雀虽然在播种时或农作物成熟时糟蹋粮食,但在其他季节及城市里,则是消灭害虫和杂草的能手。特别是在育雏期,麻雀更是大量捕捉害虫哺养幼雀。

5.不能。“几乎”说明并非每一处,到处;“常”表示程度,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被人们认为是害鸟。这两个词体现了说明的准确性。

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________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

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跑跳轻快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叉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既宽广又坚实,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可以使雨水向四周流去,不落在窝里。

1.这两段文字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空白处应填的一个词语是( )

A.驯良B.乖巧C.警觉D.聪明

3.第一段中加△的词语如果省略,表达效果将会有什么变化?

4.第二段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文字从哪些方面表现了松鼠乖巧的特性?

6.本文的作者________是________国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

1.举例子  作比较  打比方

2.C

3.“是那样”表示一种赞叹的语气,用来突出松鼠们爪子的锐利和动作的敏捷,使说明语言显得既生动又准确。如果省略,语言就显得平实,松鼠惹人喜爱的特点就不够突出。

4.总分

5.①搭窝的过程和动作;②窗口的巧妙设计。

6.布丰  法  学者  作家

阅读下列文段

①走下楼梯,远远地看见外婆正孤孤单单地站在萧瑟的秋风中,白发和落叶一起飞扬。在空旷的操场上,她瘦弱的身影显得那么的无助与苍老,我心一酸,眼泪掉了下来。

②外婆是来给我送生活费的,还给我买了一条牛仔裤。“这么大的姑娘,也该打扮打扮了,我看别的女孩子都穿,也给你买了一条。不算贵,五十块钱。”外婆的眼里流淌着慈爱的笑意。背带裤是我向往已久的,但捧着它时心里却是沉沉的。五十块钱!那是外婆拾多少垃圾倒多少个马桶才揍齐的?

③很小我就能够管得住自己,抵挡小伙伴身上那一件件漂亮衣裳的__,因为我知道自己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我很小就没了爸爸妈妈,年迈的外婆独自一人负担我的学习和生活已是万分艰难。

④十六七岁的女孩,潜意识里总是渴望着别人的注目,而我总是失望总是被人忽略被人冷落,只因为我身上永远是外婆缝制的土里土气穿也穿不完的灰色的与藏青色的衣服。

⑤永远不能忘记,那天班里要排一个短剧参加学校里的汇演,高中的学生对这种表演已不感兴趣,没有愿意参加。老师在讲台上为难着,我站起来说:“我可以演。”当时班里爆发出的哄笑声,是如何地刺痛了我的心;也不能忘记,有一次和几个同学参加区里的歌咏比赛,训练时那位“以貌取人”的老师把我晾在一边不教,一会儿派我去买冷饮,一会儿叫我去端凉水给他们几个擦脸,把我像个佣人一样支使来支使去,我感到十分难堪与愤怒。

⑥是的,我不漂亮,我没钱买美丽的衣服,买洗发精护肤膏。无论是盛夏或是隆冬,我必须利用每个假日蹬着三轮车给杂货店送货以贴补家用。所以我的头发很黄,皮肤很黑,手指很粗,走路不文雅。可是,可是你们为什么不看看我的心呢?我照样拥有美丽面熠熠生辉的心灵!

⑦那次歌咏比赛我获得了唯一的一等奖,我在如潮的掌声中接过灿灿的奖杯,面对那位老师惊讶的神色,我在心里一字一顿地重复着“简·爱”的话,泪若泉涌——“你以为我贫穷、卑微、不美、瘦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

⑧我的成绩一直是优异的,我的文章发表在校内外的刊物上,我参加市里的中学生辩论赛获得“最佳辩论员”的桂冠,评委们给我的称号是“笑面虎”,以至对方辩手说:“我一看见她就害怕。”在学校的庆功会上,校长拍着我的肩,对着我话筒说:“这是我们学校的骄傲!”

⑨面对无数双热情赞赏的眼睛,我的心平静如水——是的,这就是现实。一个人可以凭自己的容貌和家境让人羡慕,而当你无法拥有一切的时候,你只能凭自己的努力赢得别人的尊重,否则,你就会永远被别人看不起!

⑩拿到最多的一次稿费是一百元,捏着那笔“巨款”,我告诉自己要买一件最漂亮的衣服。穿梭在五彩缤纷的服装一条街,面对那么多美丽的衣服,幻想着每一件穿在自己身上的样子,我的心“突突”在跳着。而就在那时,在烈烈的阳光下,我看见我的外婆,拎着一只塑料袋,正弓着腰跪在地上,吃力地掏着阴沟里的一个矿泉水瓶,汗水,顺着她脸上纵横的“沟渠”流下来,满头的白发,在阳光的辉映下,亮得令我心酸。泪水,一下子涌到我的眼眶里。我飞快地转身,买了一个大冰淇淋,递到外婆面前。外婆开心地嗔怪着说:“这得花多少钱啊?孩子,外婆不吃,你吃吧。”我说:“我们还是一起吃吧。”于是一人一口,在路人的侧目中,舔出了笑声和温情。那一瞬间我发现自己其实是多么的幸福,我拥有再多的钱也买不来的真情,我是精神上的百万富翁。

⑾人生没有绝对的事。我在失去的同时也得到了,而且得到的远远比失去的要多。命运一直是这么厚爱我,还有什么好埋怨的呢?

⑿我把那条背带裤卖给了宿舍里的一位女同学,并用这钱买了那本我向往已久的《文化苦旅》,剩下的给外婆买了双保暖鞋——因为一到冬天外婆的脚就会裂口子。

⒀青春无美衣,我并不遗憾。漂亮的衣服可以把女孩子们装扮成一朵花,而我曲折的经历赋予我坚韧、纯朴、勤奋的品质,会使我成为一棵松树。花总有凋谢的时候,而松树却可以长青。

1.文章开头“我心一酸,眼泪掉了下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不能用原文)

答:

2.第⑦小节中“面对那位老师惊讶的神色”“我”为什么要“在心里一字一顿地重复着“简·爱”的话”?

答:

3.文章最后一小节中说:“我曲折的经历赋予我……”,阅读本文后请你说说,“我”的曲折经历主要有哪些?

答:

4.文中说“人生没有绝对的事。我在失去的同时也得到了,而且得到的远远比失去的要多。”联系课文,说说“我”失去了什么?“我”得到了什么?

答:

5、这是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贯穿全文的有两条主线:一是主人公的奋斗精神,二是对外婆的孝心,请你就其中的一方面,谈谈你读完本文后的感受。

1.外婆的命也是很苦的,她老年丧女、丧婿,本是安享晚年的时候却要为自己的生命、外孙女的生存而奔波(意思对即可。如果答“为外婆送背带裤而感动“只能得一分)

2.因为“简•爱”的话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我”由来已久的情感,是成功之后对以往所受委屈的倾泻,也是一种自我__的意识。

3.“我”很少就没了爸妈,与外婆相依为命;“我”长得并不漂亮;“我”受学校教师与同学的歧视等。

4、“我”失去了父母的关怀,美丽的资本;得到了优异的成绩,出色的能力,坚韧、纯朴、勤奋的品质等。

5、略

(1)扬州的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嘉靖、道光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之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植翠竹,盖取东坡诗意:“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叶形状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个园以四季的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2)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即个园春景,稍前又有十二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3)“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阴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香飘,苍翠生凉。

(4)①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楼。②循楼而去,“秋从夏雨声中来”长廊尽头便是“秋山”。③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④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势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⑤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⑥“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

(5)步下秋山,透过“风漏月厅”,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景”,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用残雪堆就。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南面有一面白围墙,墙上开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栗。

1.为什么扬州个园取名为“个园”?

2.“个园”的特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3.选文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4.作者在介绍个园的特点时,用了那几个表示位置变化的词?这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

5.给选文第(4)段划分层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雨后春笋:

豁然开朗:

7.选文(2)—(5)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8.选出下列几个句中引号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

A.整个“春山”与竹林相映成趣。

B.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

C.“秋高气爽”是诗情画意顿时溢出。

1. 园中植翠竹,又因竹叶形状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

2.以四季假山堆叠精巧而著名

3.总 — 分

4. 步入个园大门;绕过宜雨轩;转过鹤亭步下秋山。按空间顺序写的

5. ① /②③④⑤⑥

6.略

7.并列关系

8. C

①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 )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我们革命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②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象征着英雄们的品质高尚、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的怀念和敬仰。③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势,是上有卷云下有重漫的小庑殿顶。④整个纪念碑的造形使人们感到即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1. 给①句中的( )内加一个标点。

2. 改正③、④句中的错别字。

A. 应为 B. 应为 C. 应为 D. 应为

3.给碑的三个形近字注音。

① 啤 ( ) ② 脾 ( ) ③ 牌 ( )

4.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有:A. 记叙 B. 说明 C. 议论 D. 描写 E. 抒情。选文中第③句使用的表达方式是( ),第④句使用的表达方式是( )。

5.本选段的写作顺序是( )。

A. 按空间转换 B.按时间先后

6.本段分层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

本段的结构特点是( ) 。

A. 总 — 分 — 总 B. 分 — 总 C. 总 — 分

1.破折号

2.① 形—型;②势—式; ③漫--幔;④即—既

3.说明;议论

4A

5.A

 6.B

①沙尘暴,这个黄色的风魔,越过它传统的西北领地,长驱直入,直达内地沿海。所到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是大自然给我们敲响的世纪警钟,这是大自然为报复人类而发动的一场生态战争。

③为了找到沙尘的起源,众多科学家进行联合考察。结果却出人意料:屡屡肆虐华北地区的沙尘并非来自沙漠,而是来自京西北的面积约二十五万平方公里的退化和撂荒耕地,飘到北京上空的浮尘大部分来自这些地区。研究人员发现真正能产生扬尘的是一些干旱农田和退化牧场。在内蒙古的四子王旗和武川县,由于过度开垦,地面上很薄的土壤都被风刮起,剩下的则是难以耕种的沙地。

④专家说,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我国无论是沙尘暴的出现的频率还是土地沙漠化的速度都是直线上升的。90年代,土地沙漠化已经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这意味着每年要消失一个中等县的面积。

森林和植被的减少,而森林和植被的减少,又直接导致了水土流失的加剧。一个多么可怕的恶性循环。

⑥生态环境的恶化,已成为世界性重大难题,在发展中国家显得尤其严重。环境问题早已远远超出它本身,它折射、隐藏着重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中国的大部分人员居住在靠东部的三分之一的土地上。中国人口的西迁,似乎早晚是不可避免的。而西部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不就是我们民族生存空间的挤压、缩小和危机吗?也正如此,大西北的生态环境问题,就绝不仅仅是它自身的问题,对中国、西亚、乃至整个人类来说,都是件

⑦沙尘暴作为大自然的代言人,它将强迫我们坐下来,用耐心和理性

18.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描述沙尘暴的危害。(不少于25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沙尘暴的频繁出现意味着土地沙漠化的加剧”是从文中抽出的一句话,其最佳位置在( )

A.第②段之后B.第③段之后

C.第④段之后D.第⑤段之后

( )

A.毁坏 急促 倾听B.破坏 急迫 聆听

C.破坏 急迫 倾听D.毁坏 急促 聆听

21.根据文意写出“飘到北京上空的浮尘”大部分来自哪里?

22.“沙尘暴作为大自然的代言人”这句话好不好?为什么?

23.对上文有关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写沙尘暴的肆虐是要告诉读者,这是大自然发动的一场报复人类的生态战争。

B.第④段是用列数字的方法来说明我国土地沙漠化的速度很快。

C.第⑥段介绍了环境问题并不能体现重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

D.本文从自然和社会的角度指出了生态环境恶化的后果,启示人们要学会与自然和睦相处。

24.根据全文内容,结合文中“过度开垦”、“破坏生态”等词语,写出你认为能治理沙尘暴的有效方法。

18.略 

19.C 

20.C

21.来自京西北的面积约二十五万平方公里的退化和撂荒耕地。

22.此题为开放性试题。两种答案均可,要说明理由。

23.C

24.限制开垦、培植防护林;植树种草,退耕还林等。

我国的古塔建筑

我国古塔的形制千变万化。

①我国古塔有圆形的□有正方形的□也有6边形的□8边形的□12边形的。

从建筑屋檐上说,我国古塔有单檐的,也有多檐的。如河南登封的嵩岳寺有15层檐,云南大理崇圣寺千寻塔有16层檐等。

②我国古塔分为喇嘛塔和带檐塔两大类,而带檐塔中,又有亭式、楼阁式和密檐式之分。

从建筑材料上说,我国古塔不仅有木塔,还有砖塔、石塔,西北地区还存在土塔。有些砖塔的整个外表全用玻璃砖瓦饰面,把整个佛塔的外表,装点得富丽堂皇。有些古塔,如广州光华寺东塔和西塔、湖北当阳的玉泉山寺塔、山东济宁的铁塔寺塔等,都是用铁铸成的。山西的神通寺塔,是用铜铸成的。还有大量的古塔,用金、银、珐琅、陶瓷、料器等各种各样的材料制成,真是应有尽有。

1.在选文中的方框内标上标点。

2.在文中①、②处补上恰当的词语。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可知加粗词“形制”的意思是( )

A.形状和制作情况。

B.物体和图形由外部的面或线条组合而呈现的外表。

C.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

D.(器物或)建筑物的形状的构造。

5.选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

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逻辑顺序

1. , , 、 、

2.①从建筑面上说  ②从立面造型上说

3.我国古塔的形制千变万化

4.D

5.分类别  举例子  列数字

6.C

陵园的总平面布局,大致可分为南、北两部。南部包括入口的石牌坊和缓长的墓道(在总图上表现如钟下的悬索)。北部包括陵门、碑亭、石阶、大平台、祭堂、墓室等(在总图上表现为钟的本体)。

陵墓的入口位于最南端,标志是一座三间三楼的石牌坊。在明间的檐下,悬持着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横匾一方。石坊北就是通往陵门的缓长坡道,汽车可循此直达陵门之前。墓道北端有一倾斜台地,东、西侧各建面阔三间的硬山卷棚小屋一所,为过去守陵卫士的驻所。正面建陵门,高15米,宽24米,深8米,蓝琉璃单檐歇山顶。屋身用花岗石砌成无梁殿式样,正中拱门楣上镌刻着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几个金光大字。

1.选段第一节介绍________________,第二节介绍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

A.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

B.以行踪为主的空间顺序。

C.由总到分的逻辑顺序。

D.由近及远的空间顺序。

3.把孙中山手书做成横匾,镌刻在门楣上,这样做是因为( )

A.中山陵是纪念孙中山的,当然应该用他的手书。

B.这是孙中山生前的遗愿。

C.“博爱”、“天下为公”是孙中山思想的体现,精神的写照。

D.孙中山的书法独树一帜,颇具个性。

4.从选段中你觉得陵墓的建筑有哪些特点?

5.如果你是解说员,你将如何介绍陵门?

1.陵园的总平面布局  石牌坊  陵门

2.C 

3.C

4.高大、淳朴、简洁,具有民族特色。

5.略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