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珠·露珠·泪珠

[伊朗]埃泰萨米

东方破晓,晨光熹微。黎明女神飘然下凡,从娇艳欲滴的红玫瑰近旁走过,看见花瓣上有三滴晶莹的水珠在向她招手,请她留步。

“熠熠闪光的水珠,你们有何贵干?”女神驻足问道。

“有劳大驾,请你为我们当裁判。”

“噢,什么事啊?”

“我们同属于水珠,可是来源出身各异。请问哪颗水珠更珍贵呢?”

女神指着其中一颗水珠说:“那你就先来自我介绍一下吧。”

雨珠听到要她先说,十分得意地晃了晃身子:“我呀,来自高空的云层,是大海的女儿,象征着波涛汹涌的海洋。”

“我是黎明之前凝成的露珠。”另一颗水珠急不可待地抢着说,“人们称赞我为五彩朝霞的伴娘,奇花异草的美容师。”

第三颗水珠迟迟不肯开口,黎明女神和颜悦色地问道:“那么你呢,我亲爱的小姑娘?”

“我算不得什么。”她忸怩地回答,“我来自一位姑娘的明眸。起初像是微笑,尔后又称友情,现在被叫作眼泪。”

头两颗水珠听她这么说,不约而同地撇撇嘴,露出轻蔑的笑容。黎明女神小心翼翼地将泪珠置于手中,连声称赞道:“还是你有自知之明,丝毫也不炫耀,显然比他们俩更纯洁,也更珍贵!”

“可我是大海的女儿呀!”雨珠急得叫起来。

“我是辽阔苍穹的女儿!”露珠很不服气。

“是的,一点不错。”黎明女神郑重地说,“而她呢,是人类内心纯真感情的升华,而后凝结成夺眶而出的泪珠。”

言罢,女神吮吸了泪珠,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1.这首散文诗采用拟人手法,将雨珠、露珠、泪珠人格化,赋予她们以人的思想、感情、性格。根据对话,谈谈她们各自的思想、性格特征。

2.文章通过女神最后的裁判和对泪珠的称赞,表明作者怎样的情感立场?

1.雨珠“十分得意地晃了晃身子”,“我呀,来自高空的云层,是大海的女儿,象征着波涛汹涌的海洋”,表现出轻佻,骄矜自负的性格。露珠“急不可待地抢着说”“人们称赞我为五彩朝霞的伴娘,奇花异草的美容师”,争宠,自我炫耀。泪珠“迟迟不开口”,“忸怩地回答”,如实说出自己是“眼泪”,表现为谦逊、诚实、稳重的性格与品质。

2.文章通过女神最后的裁判和对泪珠的称赞,表达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对骄傲、自我炫耀、浅薄的否定,对谦逊、诚实、稳重品格的称赞,抒发了对人类具有“内心纯真感情”的高尚品格与情操的赞美与向往之情。

浪之歌

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我随着碧海丹霞来到这里,为的是将我银白的浪花与金沙铺就的海岸合为一体;我要用自己的津液让它的心冷却一些,别那么过分炽热。

清晨,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于是他把我紧紧搂抱在怀中;傍晚,我把爱恋的祷词歌吟,于是他将我亲吻。

我生性执拗,急躁;我的情人却坚忍而有耐心。

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的脚下。

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我曾从海中托起过多少人的躯体,使他们从死里逃生;我又从海底偷出过多少珍珠,作为向美女丽人的馈赠。

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呜呼!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

1.在这首散文诗里,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以第一人称手法,塑造了“海浪”这一形象。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你对这一形象的认识?

2.潮涨潮落是海浪的自然物理特征,但在作者灵性的笔下,却呈现出一幅生动感人的爱情画卷:____________既合人之情,也入物之理,体现着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3.黎巴嫩的贫穷和统治阶级的罪恶,造成了诗人与故土的别离。长期的异国漂泊,不仅没有淡化他对祖国的思恋,反而更加爱之深,思之切。诗人常在自己的诗作里表达这种情感。在这首诗里,他借助____________这对热恋的形象,曲折表达____________。

4.“呜呼!彻夜不眠使我形容憔悴。”写出海浪对爱情的_________。让你联想中国古诗中类似意境的句子________。

1.参考答案:海浪是一个执著的爱人形象,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的热烈,爱的深沉。并由对海岸的爱情上升到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爱情,这博大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因为爱着这个世界,所以哪怕“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也要守护着这个世界,它的和谐,它的美。

2.提示:可用原文语言,也可用自己的话描述。黎明,她在情人耳畔许下忠诚的誓言;傍晚,她又为爱情唱着祈祷的诗篇。潮涨时,她热情洋溢,紧紧与情人拥抱;潮退了,她难舍难分,依恋地扑倒在情人脚下。

3.海浪与海岸 他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

4.执著追求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虽九死其犹未悔”等。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我的父亲丰子恺,平时作画,喜欢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取材,记得抗战前在故乡时,

他曾画过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颈上都系着一根绳子。画好了挂在墙上,正好被帮

我家挑水的青年农民看到了。他笑着说:“牵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一根绳子系住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都跟上来了。”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他

重画了一张之后就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他说从前有个杜处士,珍藏着一幅“斗牛图”,

是唐朝名画家戴嵩的作品。有一天他把画拿出来挂在门上晒,一个过路的牧童看到了,说

“画错了!画错了!”杜处士听了心里想,一个乡下小儿竟敢批评起名画家来了,这还了得,便很不以为然地问错在哪里。那牧童说,两牛相斗,牛最用力的是两只角,尾巴总是

紧紧地夹在两股中间的;画上的两只牛,尾巴都翘了起来,这不是画错了吗?父亲在结束

故事时感慨地说:“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

各样的人请教。”父亲说到做到。有一次为了画一幅背纤图,他事先特地到河边去进行实

地观察,发现来往货船走在最前面的纤夫大多是倒走的,经过了解,才知道倒走能够掌握

航船的动向,可以随时通知其他的纤夫改变纤法。他便按观察所得画了这幅背纤图。

⒈用“ ”在文中画出能表现这篇文章中心意思的句子。

⒉文中记了三件事,根据记叙要素的知识,你认为第一件事的结果是什么?选出正确的答案。 ( )

A.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

B.父亲画的画被青年农民看到。

C.父亲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

D.父亲接受了青年农民的意见,重画了一张。

⒊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之间有一个过渡句,找出来.写在下面。

过渡句是

⒋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的内容。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⒌丰子恺先生对子女说:“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这句话强调了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1、“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 2、A  3、父亲说到做到。 4、父亲讲述“斗牛图”的故事,得出结论: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像,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画背纤图就是经过实地观察而画成的。 5、强调了要有虚心求学的态度。  自己的理解应该从虚心求学出发

课外阅读:

在清凉的秋风里,在纯的透明的天空下,怀着一份静静的心情,听上一曲《秋日的私语》。

钢琴缓缓地打着低音,在我眼前托出一片高远而安详的天空。接着,一串平缓的旋律带我漫步于林间小路。①轻踩着微润的泥土,吸吮着莫名的芳香,让我尽情聆听风的私语,云的私语,秋虫的私语,湖水的私语,大自然的私语……

一阵秋风掠过湖面,带来一丝几乎难以察觉的凉意。树上的叶儿在这风中颤抖了几下。听!你听到了什么?我分明听到了叶的私语。②那相伴了一春一夏的小侣,此时此刻正互道珍重、缠绵、依恋,但绝无哀怨。太阳照着,它们依偎着,享受着最后一次被涂成金黄,回忆着星星点点的往事……③它们曾一起绽出新芽,一起舒展了腰身,一起在暖风中嬉戏,一起为大树——它们共同的家,奉献着自己。

又一阵风吹过,湖水轻颤,泛起涟漪。④几片树叶翩然地、潇洒地落入秋天的水纹里,随波而去。

“别难过,明年我还会再来。现在要去泥土里,化作树的根,化作树的魂。”

太阳隐去,星星闪现,秋露落下,滴进水里,渗入土里,润到我的心里……终于,淡淡的,一切的梦幻消失在重新平静了的湖水里。……消失了那些私语。

当那极富穿透力的尾声溶入空气时,我觉得那弹跳雀跃的,已不仅是黑白琴键,那是我和养我的母亲的私语,我和润我心田的园丁、诤友的私语,那私语中含蕴的是广博的爱。

1.解释加粗字在句中的含义。

树上的叶儿在这风中颤抖了几下。颤抖:________。

太阳照着,它们依偎着,享受着最后一次被涂成金黄。依偎:________。

2.选文写了哪些秋景?其中详写了哪种?

3.文中和画线句②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

4.文中作者由“黑白琴键”联想到了什么?

5.发挥想像,写出下面句子中省略号所表达的内容。

回忆着星星点点的往事……

补写内容:

6.从文中备选的五个句子中,选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所选句子:

喜欢的理由:

课外阅读:

1.哆嗦  亲热地靠着

2.秋风、秋天的树叶、秋天的湖水、秋露。详写的是秋叶。

3.别难过,明天我还会再来。现在要去泥土里,化作树的根,化作树的魂。

4.我和养我的母亲的私语,我和润我心田的园丁、诤友的私语,那私语中含蕴的是广博的爱。

5~6.略

课内阅读: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1.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用什么修辞方法?分别写出了后生们的什么特点?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3.上述句子改为“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飞扬的流苏像旋风一样……”可以吗?为什么?

4.文中为什么要写“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1.比喻。朴实沉静和力量豪放的特点。

2.排比和比喻。铺陈展示安塞腰鼓骤响时的声、形、光彩和力量。

3.不可以。原句用倒装手法强调了喻体,改后比原句平淡。

4.动静相称,对比鲜明,人和鼓的沉静为下文的火烈蓄势。

阅读下文

①窗外荷荷地下着雨,天空黑得像一盘墨汁,风从窗缝里吹进来,写字桌上的台灯像闪眼睛一样忽明忽暗地闪了几下。我刚翻到《野草》的最后一页。我抬起头,就好像看见先生站在面前。

②仍旧是矮小的身材,黑色的长袍,浓浓的眉毛,厚厚的唇须,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右手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香烟。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着烟雾。

③他在房里踱着,在椅子上坐下来,他抽烟,他看书,他讲话,他俯在他那个简单的书桌上写字,他躺在他那把藤椅上休息,他突然发出爽朗的笑声……

④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平易近人。而且每一个动作里仿佛都有先生的特殊的东西。你一眼就可以认出他来。

⑤不管窗外天空漆黑,只要他抬起眼睛,整个房间就马上亮起来,他的眼光仿佛会看透你的心灵,你在他面前想撒谎也不可能。不管院子里暴雨如注,只要他一开口,你就觉得他的每个字都很清楚地进到你的心底。他从不教训人,他鼓励你,安慰你,慢慢地使你的眼睛睁大,牵着你的手徐徐朝前走去,倘使有绊脚石,他会替你踢开。

⑥他一点也没有改变。他还是那么安静,那么恳切,那么热心,那么慈祥。他坐在椅子上,好像从他身上散出来一股一股的热气。我觉得屋子里越来越温暖了。

(节选自巴金《秋夜》)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荷荷地: 踱着:

2.理解“倘使有绊脚石,他会替你踢开。”一句中“绊脚石”的含义。

3.试分析,语段中⑤的人物描写,表现出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

4.归纳语段的主要内容。

5.判断下列语句,找出不是人物描写的一句( )

A.我抬起头,就好像看见先生站在面前。

B.他抽烟,他看书,他讲话,他俯在他那个简单的书桌上写字,他躺在他那把藤椅上休息,他突然发出爽朗的笑声……

C.仍旧是矮小的身材,黑色的长袍,浓浓的眉毛,厚厚的唇须,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右手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香烟。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着烟雾。

D.他坐在椅子上,好像从他身上散出来一股一股的热气。

6.试从下列词语中选出三个到五个连成一段话,使它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鉴赏 魅力 滑稽 钦佩 涉及 琐事

捋 脚踝 荒谬 义愤填膺 迸发

1.hè   duó

2.指麻烦事。

3.敏锐的眼力。对同志对朋友给以温暖,循循善诱。是你前进路上的引路人。

4.高度概括并颂扬了鲁迅先生的精神品格。

5.A 

 6.略

阅读下文

[甲]

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和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他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墨光。也许是由于过度近视,他的眼光有时很模糊;讲话的调子有些像唱歌。他举止活跃、手势生动,具有一切南方人的特征。

[乙]

他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的性格。在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他的微笑总使人感到有点嘲讽,他那很特别的唇沟使上唇高高地翘起,又显得十分滑稽可笑。

1.甲段描写的是 乙段描写的是 ;选文中留发长的是 ,留短发的是

2.这两段都是对人物的 描写,甲段除此之外,还有 描写。

3.选段中写眼睛、目光的句子是:

甲段:                                   

乙段:                                   

4.选段中描写头的句子是:

甲段:                                   

乙段:                                   

5.从选段的描写中,概括出两个人的特征(着重性格特征)。

1.都德   左拉   都德   左拉

2.肖像   动作

3.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墨光。   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

4.头很小却很漂亮。   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的性格。

5.手势生动、举止活泼,思维敏捷,善于表达;聪慧、坚毅、尖锐。

阅读分析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体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和“他并没有先‘说’”中的“说”的不同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表现闻一多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选取了什么材料加以表现?请用一句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些话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有吹嘘、自诩的意思 

2.选取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 

3.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及谦逊的人品

佐茶的鱼

很多人都知道马祖生产一种细小的香鱼,用辣椒炒来佐饭很开胃口,我们泾县也产这种鱼,体积还要小些,名叫琴鱼,传说西汉炼士琴高,选了泾县北门外一处山明水秀的地方烧丹炼药,丹成,便羽化而登仙,临上天时,为了感思这处地方的水质太好,应有所报答,顺手把药罐子里的药渣撒向河中,便化作尾尾红色的小鱼。这种小鱼便是泾县琴溪有名的琴鱼。神话归神话,鱼却是一味上品,据说以前曾作贡品,其名贵可以想见,但这种琴鱼可不是用来当菜佐饭的,那未免猪八戒吃人参果——有点太糟蹋东西了。

江南人嗜饮茶,泾县白山出产一种名贵的茶叶,泡在杯中颜色便转成白的,这是泾县的白云茶。

有好的茶叶必须配上好泉水,那才相得益彰,而琴溪的水恰是上等好水,两种好东西配在一起,便变成无上妙品。路过琴溪的人,事先都要携带一个毛竹筒,以便装些溪水回去孝敬年老爹娘。但是这还不够完美,最完美的必须在饮早茶时,配上一小撮琴鱼。祖父起身很早,他必定先到河边柳林中打完一趟太极拳回来才饮早茶,饮早茶时必定配一小碟琴鱼和一大碟子桂花酥糖,姑姑在家已经为他老人家准备妥当了的。

祖父吃琴鱼,是用大拇指和食指去“钳”。每次只限两条鱼,我说爷爷好小气,他老人家笑笑说:“这东西比鸦片还贵哪!”

贵还在其次,还难买。琴鱼是论两论钱不论斤的,因为琴鱼产量少,很难捕到。我11岁时离家赴宣城当学徒,曾经过琴溪,因为等渡船,顺便看当地人用网捕鱼,每次收网,总不过一二十尾,不够铺满一只手掌心的,因为稀少,所以贵,因为有神话,其味又鲜美,所以名贵。名贵也者,定有很多道理也。

祖父的早茶在地方上很有点名气,有事来需求的一定在早晨赶来,因为早晨时候,祖父的心情最好,几乎有求必应,到晚上来就不见得了。

琴鱼未必每早必有,因为有时候有钱也买不到,但桂花酥糖则从未缺过,因为制酥糖的是官庄的玉成轩糕饼铺。我家吃饼送礼祖父必指定这个字号,道理我不知道。但别人家却对我祖父的嗜好摸得很清楚,过年过节,送来的四色礼,一定是桂花酥糖、雪片、蜜枣和绿豆糕。因为酥糖是黄色的,雪片是白色的,蜜枣是红的,绿豆糕是绿的。我忘记到了冬天,绿豆糕该换哪一样了。

我自小跟祖父学着饮早茶,只学会了吃桂花酥糖,饮茶则一如牛饮,不辨其味。

台北衡阳路采芝端和成都路的老天禄,都卖桂花酥糖,包装得很精美,但吃后粘牙。如今我已好多年不曾“粘牙”了,不知道品质改良了一些没有。

1.文章第①自然段引用传说,有什么好处?

2.作者描写祖父吃琴鱼时的情景是怎样的?

3.为什么路过琴溪的人,事先都要携带一个毛竹筒,以便装些琴溪水回去孝敬老爹娘?

4.为什么琴鱼价钱贵,还难买?

5.别人过年过节送给祖父什么礼品?

6.结尾处作者为什么好多年不曾“粘牙”了?

1.引用故事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也说明琴鱼有过敕定册封的荣耀,它的珍贵成了泾县人的骄傲。 

2.祖父吃鱼时,用大拇指和食指去“钳”,还笑笑说:“这东西比鸦片还贵哪!” 

3.因为白云茶加上琴溪的水,便是上等佳品。 

4.因为琴鱼产量少,很难捕到。 

5.送来四色礼。(黄、白、红、绿) 

6.因为作者好多年不吃桂花酥糖了。

                  善待生灵

有时,动物界也会发生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有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赶到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约摸半小时后,羚羊群分成了两类( )老羚羊为一类,年轻羚羊为一类。一只老羚羊走出来,朝年轻羚羊群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应声跟老羚羊走到悬崖边。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朝前奔向悬崖对面;紧接着,老羚羊也飞跃出去,只是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子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对面的悬崖上,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礅的生命桥。那情景是何等神圣!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

动物在生命危急之时的举动,令人肃然起敬。它留给人类的思考是什么呢?

“当地球上最后一只老虎在林中徒劳地寻求配偶时,当最末一只未留后代的雄鹰从高空坠向大地时,当鳄鱼的最后一声哀鸣不再在湖泽上空回荡时……人类,从某种意义上也已看到了自己的结局。”这是人类对动物的哀怜,更是动物对人类的警示。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和动物都是大地之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善待生灵,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1、解释词语:

肃然起敬:

2、“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     时     写的诗句,引用这两句诗的效果是                 。

3、第一段中所说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是指(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15字)                。

4、“猎人们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5、能揭示全文主旨的语句是             ;这一句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

6、“动物在生命危急之时的举动”指(不超过30字)                                   

7、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修辞手法:                    

8、第二段中括号内应填的标点是       ,作用是            。

9、请以“爱护动物”为主题拟一条标语。(不能摘录原文中的语句)

 1.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2、三国;曹植;强调地球是人类与动物的共同家园。 

3、老羚羊以身体支撑年轻羚羊飞跃山涧。 

4、动物在危急之时的举动,令人肃然起敬。 

5、保护野生动物……善待我们自己;议论。 

6、老羚羊以死亡做桥礅搭起生命桥和众羚羊逃生时井然有序。

7、比喻、拟人、设问、排比(举例略) 

8、冒号;提示下文。

9、略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