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金秋十月,我站到了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自治州的塔里木河的大桥上。

放眼望去,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似一道绿色的长城。

胡杨,维吾尔语称做“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护所和栖息地,马、鹿、野骆驼、鹅喉羚、鹭鸶等百余种野生动物在林中繁衍生息,林中还伴生着甘草、骆驼刺等多种沙生植物,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生态体系,营造了一个个绿洲,养育着南疆750余万各民族儿女。

如此重要的胡杨林因塔里木河下游的干涸而大面积死亡。1958年,塔里木河流域有胡杨林780万亩,现在已减少到420万亩。伴随着胡杨林的锐减,塔里木河流域土地沙漠化面积从66%上升到84%。“沙进人退”在塔里木河下游变成现实,至罗布庄一带的库鲁克库姆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疯狂地吞噬着夹缝中的绿色长城,从中穿过的218国道已有197处被沙漠掩埋。

我们沿塔里木河向西走出200公里后,绿色长城突然从眼中消失。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与两边的沙地成了一个颜色。由于缺水,长达数百公里的绿色长城在干渴中崩塌。

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再向前,我们到了罗布泊的边缘。同来的同志告诉我,再也不能向前走了。若想进入罗布泊,至少要有两辆汽车,必须备足食品和水。我们只得钻出汽车,将目光投向近在咫尺的罗布泊。

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沦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我问自己。

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1.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主要运用了_____和_______的表达方式。

3.如果把“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改成“一棵棵胡杨树,只剩下奇形怪状的枯枝”,其效果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引用数据,体会下列几个句子的作用。

(1)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伴随着胡杨林的锐减,塔里木河流域土地沙漠化面积从66%上升到8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作者站在罗布泊边缘感慨万千。

2.抒情 说明

3.前者运用了形象的比喻,抒发了作者的痛惜之情,而后者只是客观的描述。

4.(1)直抒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2)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3)用数据来说明由于胡杨林的锐减而导致了沙漠化的扩大。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即使那些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那些高级的生命形态正是从这“死”的物质中产生的,换言之,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级生命,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它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

因此,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因此,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1.这一段文字中,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2怎样理解画线句子的意思?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这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4.“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

5.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6.在文段中,找出一处拟人的句子,并说一说它的作用。

1人类理应敬畏自然

2.用了拟人的手法,说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永恒的生命,宇宙的一切都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区别只在于高级生命形态与低级生命形态之分,低级生命形态,即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隐藏着生命”,也有“生命的萌芽”。

3.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4.敬畏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5.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6.如“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用拟人手法,有生动、形象、亲切的效果。

雨珠·露珠·泪珠

[伊朗]埃泰萨米

东方破晓,晨光熹微。黎明女神飘然下凡,从娇艳欲滴的红玫瑰近旁走过,看见花瓣上有三滴晶莹的水珠在向她招手,请她留步。

“熠熠闪光的水珠,你们有何贵干?”女神驻足问道。

“有劳大驾,请你为我们当裁判。”

“噢,什么事啊?”

“我们同属于水珠,可是来源出身各异。请问哪颗水珠更珍贵呢?”

女神指着其中一颗水珠说:“那你就先来自我介绍一下吧。”

雨珠听到要她先说,十分得意地晃了晃身子:“我呀,来自高空的云层,是大海的女儿,象征着波涛汹涌的海洋。”

“我是黎明之前凝成的露珠。”另一颗水珠急不可待地抢着说,“人们称赞我为五彩朝霞的伴娘,奇花异草的美容师。”

第三颗水珠迟迟不肯开口,黎明女神和颜悦色地问道:“那么你呢,我亲爱的小姑娘?”

“我算不得什么。”她忸怩地回答,“我来自一位姑娘的明眸。起初像是微笑,尔后又称友情,现在被叫作眼泪。”

头两颗水珠听她这么说,不约而同地撇撇嘴,露出轻蔑的笑容。黎明女神小心翼翼地将泪珠置于手中,连声称赞道:“还是你有自知之明,丝毫也不炫耀,显然比他们俩更纯洁,也更珍贵!”

“可我是大海的女儿呀!”雨珠急得叫起来。

“我是辽阔苍穹的女儿!”露珠很不服气。

“是的,一点不错。”黎明女神郑重地说,“而她呢,是人类内心纯真感情的升华,而后凝结成夺眶而出的泪珠。”

言罢,女神吮吸了泪珠,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1.这首散文诗采用拟人手法,将雨珠、露珠、泪珠人格化,赋予她们以人的思想、感情、性格。根据对话,谈谈她们各自的思想、性格特征。

2.文章通过女神最后的裁判和对泪珠的称赞,表明作者怎样的情感立场?

1.雨珠“十分得意地晃了晃身子”,“我呀,来自高空的云层,是大海的女儿,象征着波涛汹涌的海洋”,表现出轻佻,骄矜自负的性格。露珠“急不可待地抢着说”“人们称赞我为五彩朝霞的伴娘,奇花异草的美容师”,争宠,自我炫耀。泪珠“迟迟不开口”,“忸怩地回答”,如实说出自己是“眼泪”,表现为谦逊、诚实、稳重的性格与品质。

2.文章通过女神最后的裁判和对泪珠的称赞,表达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对骄傲、自我炫耀、浅薄的否定,对谦逊、诚实、稳重品格的称赞,抒发了对人类具有“内心纯真感情”的高尚品格与情操的赞美与向往之情。

浪之歌

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我随着碧海丹霞来到这里,为的是将我银白的浪花与金沙铺就的海岸合为一体;我要用自己的津液让它的心冷却一些,别那么过分炽热。

清晨,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于是他把我紧紧搂抱在怀中;傍晚,我把爱恋的祷词歌吟,于是他将我亲吻。

我生性执拗,急躁;我的情人却坚忍而有耐心。

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的脚下。

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我曾从海中托起过多少人的躯体,使他们从死里逃生;我又从海底偷出过多少珍珠,作为向美女丽人的馈赠。

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呜呼!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

1.在这首散文诗里,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以第一人称手法,塑造了“海浪”这一形象。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你对这一形象的认识?

2.潮涨潮落是海浪的自然物理特征,但在作者灵性的笔下,却呈现出一幅生动感人的爱情画卷:____________既合人之情,也入物之理,体现着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3.黎巴嫩的贫穷和统治阶级的罪恶,造成了诗人与故土的别离。长期的异国漂泊,不仅没有淡化他对祖国的思恋,反而更加爱之深,思之切。诗人常在自己的诗作里表达这种情感。在这首诗里,他借助____________这对热恋的形象,曲折表达____________。

4.“呜呼!彻夜不眠使我形容憔悴。”写出海浪对爱情的_________。让你联想中国古诗中类似意境的句子________。

1.参考答案:海浪是一个执著的爱人形象,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的热烈,爱的深沉。并由对海岸的爱情上升到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爱情,这博大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因为爱着这个世界,所以哪怕“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也要守护着这个世界,它的和谐,它的美。

2.提示:可用原文语言,也可用自己的话描述。黎明,她在情人耳畔许下忠诚的誓言;傍晚,她又为爱情唱着祈祷的诗篇。潮涨时,她热情洋溢,紧紧与情人拥抱;潮退了,她难舍难分,依恋地扑倒在情人脚下。

3.海浪与海岸 他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

4.执著追求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虽九死其犹未悔”等。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我的父亲丰子恺,平时作画,喜欢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取材,记得抗战前在故乡时,

他曾画过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颈上都系着一根绳子。画好了挂在墙上,正好被帮

我家挑水的青年农民看到了。他笑着说:“牵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一根绳子系住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都跟上来了。”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他

重画了一张之后就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他说从前有个杜处士,珍藏着一幅“斗牛图”,

是唐朝名画家戴嵩的作品。有一天他把画拿出来挂在门上晒,一个过路的牧童看到了,说

“画错了!画错了!”杜处士听了心里想,一个乡下小儿竟敢批评起名画家来了,这还了得,便很不以为然地问错在哪里。那牧童说,两牛相斗,牛最用力的是两只角,尾巴总是

紧紧地夹在两股中间的;画上的两只牛,尾巴都翘了起来,这不是画错了吗?父亲在结束

故事时感慨地说:“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

各样的人请教。”父亲说到做到。有一次为了画一幅背纤图,他事先特地到河边去进行实

地观察,发现来往货船走在最前面的纤夫大多是倒走的,经过了解,才知道倒走能够掌握

航船的动向,可以随时通知其他的纤夫改变纤法。他便按观察所得画了这幅背纤图。

⒈用“ ”在文中画出能表现这篇文章中心意思的句子。

⒉文中记了三件事,根据记叙要素的知识,你认为第一件事的结果是什么?选出正确的答案。 ( )

A.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

B.父亲画的画被青年农民看到。

C.父亲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

D.父亲接受了青年农民的意见,重画了一张。

⒊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之间有一个过渡句,找出来.写在下面。

过渡句是

⒋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的内容。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⒌丰子恺先生对子女说:“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这句话强调了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1、“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 2、A  3、父亲说到做到。 4、父亲讲述“斗牛图”的故事,得出结论: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像,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画背纤图就是经过实地观察而画成的。 5、强调了要有虚心求学的态度。  自己的理解应该从虚心求学出发

课外阅读:

在清凉的秋风里,在纯的透明的天空下,怀着一份静静的心情,听上一曲《秋日的私语》。

钢琴缓缓地打着低音,在我眼前托出一片高远而安详的天空。接着,一串平缓的旋律带我漫步于林间小路。①轻踩着微润的泥土,吸吮着莫名的芳香,让我尽情聆听风的私语,云的私语,秋虫的私语,湖水的私语,大自然的私语……

一阵秋风掠过湖面,带来一丝几乎难以察觉的凉意。树上的叶儿在这风中颤抖了几下。听!你听到了什么?我分明听到了叶的私语。②那相伴了一春一夏的小侣,此时此刻正互道珍重、缠绵、依恋,但绝无哀怨。太阳照着,它们依偎着,享受着最后一次被涂成金黄,回忆着星星点点的往事……③它们曾一起绽出新芽,一起舒展了腰身,一起在暖风中嬉戏,一起为大树——它们共同的家,奉献着自己。

又一阵风吹过,湖水轻颤,泛起涟漪。④几片树叶翩然地、潇洒地落入秋天的水纹里,随波而去。

“别难过,明年我还会再来。现在要去泥土里,化作树的根,化作树的魂。”

太阳隐去,星星闪现,秋露落下,滴进水里,渗入土里,润到我的心里……终于,淡淡的,一切的梦幻消失在重新平静了的湖水里。……消失了那些私语。

当那极富穿透力的尾声溶入空气时,我觉得那弹跳雀跃的,已不仅是黑白琴键,那是我和养我的母亲的私语,我和润我心田的园丁、诤友的私语,那私语中含蕴的是广博的爱。

1.解释加粗字在句中的含义。

树上的叶儿在这风中颤抖了几下。颤抖:________。

太阳照着,它们依偎着,享受着最后一次被涂成金黄。依偎:________。

2.选文写了哪些秋景?其中详写了哪种?

3.文中和画线句②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

4.文中作者由“黑白琴键”联想到了什么?

5.发挥想像,写出下面句子中省略号所表达的内容。

回忆着星星点点的往事……

补写内容:

6.从文中备选的五个句子中,选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所选句子:

喜欢的理由:

课外阅读:

1.哆嗦  亲热地靠着

2.秋风、秋天的树叶、秋天的湖水、秋露。详写的是秋叶。

3.别难过,明天我还会再来。现在要去泥土里,化作树的根,化作树的魂。

4.我和养我的母亲的私语,我和润我心田的园丁、诤友的私语,那私语中含蕴的是广博的爱。

5~6.略

课内阅读: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1.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用什么修辞方法?分别写出了后生们的什么特点?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3.上述句子改为“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飞扬的流苏像旋风一样……”可以吗?为什么?

4.文中为什么要写“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1.比喻。朴实沉静和力量豪放的特点。

2.排比和比喻。铺陈展示安塞腰鼓骤响时的声、形、光彩和力量。

3.不可以。原句用倒装手法强调了喻体,改后比原句平淡。

4.动静相称,对比鲜明,人和鼓的沉静为下文的火烈蓄势。

阅读下文

①窗外荷荷地下着雨,天空黑得像一盘墨汁,风从窗缝里吹进来,写字桌上的台灯像闪眼睛一样忽明忽暗地闪了几下。我刚翻到《野草》的最后一页。我抬起头,就好像看见先生站在面前。

②仍旧是矮小的身材,黑色的长袍,浓浓的眉毛,厚厚的唇须,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右手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香烟。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着烟雾。

③他在房里踱着,在椅子上坐下来,他抽烟,他看书,他讲话,他俯在他那个简单的书桌上写字,他躺在他那把藤椅上休息,他突然发出爽朗的笑声……

④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平易近人。而且每一个动作里仿佛都有先生的特殊的东西。你一眼就可以认出他来。

⑤不管窗外天空漆黑,只要他抬起眼睛,整个房间就马上亮起来,他的眼光仿佛会看透你的心灵,你在他面前想撒谎也不可能。不管院子里暴雨如注,只要他一开口,你就觉得他的每个字都很清楚地进到你的心底。他从不教训人,他鼓励你,安慰你,慢慢地使你的眼睛睁大,牵着你的手徐徐朝前走去,倘使有绊脚石,他会替你踢开。

⑥他一点也没有改变。他还是那么安静,那么恳切,那么热心,那么慈祥。他坐在椅子上,好像从他身上散出来一股一股的热气。我觉得屋子里越来越温暖了。

(节选自巴金《秋夜》)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荷荷地: 踱着:

2.理解“倘使有绊脚石,他会替你踢开。”一句中“绊脚石”的含义。

3.试分析,语段中⑤的人物描写,表现出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

4.归纳语段的主要内容。

5.判断下列语句,找出不是人物描写的一句( )

A.我抬起头,就好像看见先生站在面前。

B.他抽烟,他看书,他讲话,他俯在他那个简单的书桌上写字,他躺在他那把藤椅上休息,他突然发出爽朗的笑声……

C.仍旧是矮小的身材,黑色的长袍,浓浓的眉毛,厚厚的唇须,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右手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香烟。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着烟雾。

D.他坐在椅子上,好像从他身上散出来一股一股的热气。

6.试从下列词语中选出三个到五个连成一段话,使它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鉴赏 魅力 滑稽 钦佩 涉及 琐事

捋 脚踝 荒谬 义愤填膺 迸发

1.hè   duó

2.指麻烦事。

3.敏锐的眼力。对同志对朋友给以温暖,循循善诱。是你前进路上的引路人。

4.高度概括并颂扬了鲁迅先生的精神品格。

5.A 

 6.略

阅读下文

[甲]

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和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他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墨光。也许是由于过度近视,他的眼光有时很模糊;讲话的调子有些像唱歌。他举止活跃、手势生动,具有一切南方人的特征。

[乙]

他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的性格。在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他的微笑总使人感到有点嘲讽,他那很特别的唇沟使上唇高高地翘起,又显得十分滑稽可笑。

1.甲段描写的是 乙段描写的是 ;选文中留发长的是 ,留短发的是

2.这两段都是对人物的 描写,甲段除此之外,还有 描写。

3.选段中写眼睛、目光的句子是:

甲段:                                   

乙段:                                   

4.选段中描写头的句子是:

甲段:                                   

乙段:                                   

5.从选段的描写中,概括出两个人的特征(着重性格特征)。

1.都德   左拉   都德   左拉

2.肖像   动作

3.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墨光。   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

4.头很小却很漂亮。   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的性格。

5.手势生动、举止活泼,思维敏捷,善于表达;聪慧、坚毅、尖锐。

阅读分析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体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和“他并没有先‘说’”中的“说”的不同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表现闻一多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选取了什么材料加以表现?请用一句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些话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有吹嘘、自诩的意思 

2.选取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 

3.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及谦逊的人品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