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甘肃、陕西省的个别崇山峻岭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为“国宝”。它不但被世界野生动物协会选为会标,而且还常常担负”和平大使”的任务.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远渡重洋,到国外攀亲结友,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
大熊猫身体胖软.四肢粗壮,身长约1.5米,肩高60~70厘米左右,体重可达100~180公斤。特别是一对八字形黑眼圈,犹如戴着一副眼镜,非常惹人喜爱。
大熊猫的祖先是食肉动物,现在却偏爱吃素,主要以吃箭竹为主。一只成年的大熊猫每天要吃20公斤左右的鲜竹。有时,它也会开一次“荤”,捕抓箭竹林里的竹鼠美餐一顿,甚至大摇大摆闯入居民住宅.偷吃食物。
大熊猫性情孤僻,喜欢独居,昼伏夜出,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常常随季节的变化而搬家。
春天一般呆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竹林里,夏天迁到竹枝鲜嫩的阴坡处,秋天搬到2500米左右的温暖的向阳山坡上,准备度过漫长的冬天。
每年的四五月份是大熊猫的繁殖季节,雄、雌大熊猫难得同居在一起。但五月一过,便又各奔东西。雌性大熊猫怀孕4~5个月左右,就急着寻找树洞或石穴作为“产房”,它每胎产l~2个仔。刚生下的幼仔重量只有150克左右,相当于妈妈体重的千分之一。可是,一个月后体重可达2公斤,3个月就能长到五六公斤。熊猫妈妈常把小熊猫搂在怀中,轻轻抚摸,外出时也把它衔在嘴里,或用背驮着,亲亲热热,形影不离。等到小熊猫五六个月大时,妈妈就开始教它爬树、游泳、洗澡和剥食竹子等本领。两年后,小熊猫才离开母亲,开始独立的生活。大熊猫的寿命一般为20~30年。
大熊猫的家族非常古老。大约在一百万年前,它们遍布我国的陕西、山西和北京等地区,在云南、四川、浙江、福建、台湾等省也有它们的踪迹,现在留下来的数量很少,成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的珍贵的“活化石”。
1.画线句运用了何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大熊猫是“中国国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从哪些方面依次介绍大熊猫,使人对大熊猫有了具体清晰的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段文字之后,你了解了大熊猫的哪些生活习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明文非常讲究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试举一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保护大熊猫,我国已建立了13个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联系自己所 学知识,说说我国建立这种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___________
_
1.列数字、作比较;具体解释了大熊猫存活艰难的原因。
2.①稀有濒危。②繁殖饲养不易。③在国际舞台被选为会标.担负“和平大使”重任。
3.珍贵、体态、食物、习性、繁殖、考古价值。
4.偏爱吃素,主要以吃箭竹为生,性情孤僻,喜欢独居,昼伏夜出。
5.言之有理即可。例:“现在却偏爱吃素,主要以吃箭竹为主。”“主要”,表明通常情况,不排除其他的食物。
6.提示: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大熊猫的珍贵。②大熊猫的处境。③大熊猫对生活环境的特殊要求。④自然保护区的作用。
大熊猫体态丰满,四肢粗壮,尾巴短秃,毛色奇特,头和身躯乳白色,而四肢和肩部黑色,头上有一对整齐的黑耳朵,还有两个黑眼眶,很像戴着一副八字形的黑眼镜。大熊猫长相俊俏,神态温驯,给人以优美、活泼的感受。
随着我国同世界各国人民日益广泛的友好往来,大熊猫作为友好使者,频频出访,轰动了全世界。许多国家以能够获得中国政府所赠送的大熊猫为殊荣。大熊猫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给这些国家的动物园增添了华夏异彩。1972年10月,中国政府赠送的大熊猫“兰兰”到达日本上野动物园,在头九个月里,“兰兰”在东京不幸病故时,3000万日本人向“兰兰”致哀。日本首相也发表讲话,痛悼“兰兰”离世!
……
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这一“错案”,是这么造成的:解放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惯了,也就很难纠正。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
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
后来熊一直保持肉食习惯,而大熊猫却弃荤食素,最喜翠竹,偶尔也吃玉米秆、幼杉树皮。这是为什么呢?据科学家研究,大熊猫远祖虽是肉食动物,后来,由于寻不着肉食,只得吃满山丛生的竹子,代代相传,也就养成了吃竹子的习惯。
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冬春季多生活在3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较少的山谷地带。冬天照常活动,没有冬眠的习惯。夏秋两季则多在3000米以上的地带活动。天气炎热时,也常到山沟里的小溪、小河旁喝水,有时候还下水游泳。大熊猫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到处流浪,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睡到哪里。别看它笨重肥大,走路摇摇晃晃,爬起村来却挺高明。它的听觉非常灵敏,受到惊扰时,就非常灵活地攀上高高的树梢,躲藏起来。
1.文中画线的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____
2.选文写日本掀起了“熊猫热”,其作用是( )
A.突出说明日本人民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
B.由面到点具体说明轰动效应的盛况。
C.突出说明中日人民的友好情谊,即使友好使者是一只熊猫,也一样热情。
D.具体说明熊猫的珍贵。
3.对于大“熊猫”的学名为什么将错就错?
_____
4.关于大熊猫活动范围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
A.大熊猫没有冬眠的习惯。
B.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
C.大熊猫能在树上活动,但不会在水里游泳。
D.大熊猫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
5.从选文最后一段话中可以看出,“3000米以下”和“3000米以上”的区别主要是什么?
______
_
1.我们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一级和二级两种。大熊猫属于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云豹、亚洲象、梅花鹿、藏羚、中华沙秋鸭、丹顶鹤等80余种。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短尾猴、穿山甲、黑熊、小熊猫、马鹿、黄羊、雪兔、巨松鼠、天鹅、鸳鸯等120余种。
2. 打比方 强调了它有两个黑眼眶的面部色泽特征。
3.B
4.“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惯了,也就很难纠正。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
5. C
动物眼中的色彩
在正常人的眼中,能看到红的花,绿的树,蓝的天,白的云……人眼中的世界是多姿多彩、五彩缤纷的。那么,大自然中其他动物眼中的色彩是什么样的呢?科学家在此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研究证实,大多数哺乳动物是色盲。如我们常见的马、牛、羊、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三种颜色,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观看斗牛表演时,斗牛士用红色的斗篷向公牛挑战,人们会以为是红色激怒了它,而实际上是因为斗篷在公牛面前不断地摇晃,使它受到烦扰而发怒,如果换上别的颜色的斗篷,公牛也会出现同样的反应。狗也不能分辨颜色,它看景物就像一张黑白照片。狗追捕猎物除了靠四条腿外,主要靠嗅觉和听觉。我们人类的“近亲”猿猴也是色盲,天天过着平淡无奇的灰色生活。田鼠、家鼠、黄鼠、花鼠、松鼠、草原犬等也不能分辨颜色。
值得一提的是斑马,虽然它也是地地道道的色盲,但它却能利用色彩来保护自己。斑马和其他动物混在一起吃草,黑白条纹可以引起注意,因此在出现危险时,只要领头马一动,所有斑马会迅速逃走。当斑马奔跑时,黑白两色条纹的晃动使得捕食动物难以快速测定距离,斑马便可以借机安全逃脱。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色盲,鹿对灰色的识别力最强。长颈鹿能分辨黄色、绿色和橘黄色。
鸟类的情况便好多了。除了某些过惯了夜生活的鸟类,如猫头鹰等,因为视网膜中没有锥状细胞,无法认色以外,许多飞禽都有色的感觉。鸟在高空飞行,颜色会帮助它们判断距离和形状,这样它们就能够抓住在高空中飞行的虫子,在树枝上轻轻降落。鸟类的辩色能力也有利于它们寻找配偶。雄鸟常用艳丽的羽毛吸引异性,试想,如果它们感受不到颜色,那雄鸟还有什么魅力呢?
多数水生动物都具有辨色能力。鲈鱼能感知颜色,生物学家用染成红色的幼虫喂它们,等其习惯后,改用红色羊毛喂它们,鲈鱼竟然照吃不误。龙虾、小虾以及爬行动物里的甲鱼、乌龟和蜥蜴等,也都有色的感觉。
昆虫虽然属低等动物,但是它们的辨色能力比哺乳动物高明。
据悉,蜻蜓对色的视觉感最佳,其次是蝴蝶和飞蛾。苍蝇和蚊子也能看见颜色。家蝇最讨厌蓝色,因而不愿接近蓝色的门窗、帐幔。蚊子能够辨别黄、蓝和黑色,并且偏爱黑色。勤劳的小蜜蜂生活在万紫千红的花丛中,却是红色盲,红色和黑色在蜜蜂眼里没有什么区别。蜜蜂能岔道青、黄、蓝三种颜色,但橙、黄、绿在它们看来是一样的,它们也搞不清蓝与紫有何不同。可是,蜜蜂能看见人所看不见的紫外线,并能把紫外线和各种深浅不同的白色和灰色准确地区别开来。
1.从全文看,文中介绍的几种动物对色的感受能力有何不同?请完成下表。
动物类别 | 感受色彩的能力 |
哺乳动物 | |
许多飞禽有色的感受 | |
2.文章的开头为什么写到人眼中多姿多彩的世界?
_________
3.从文中看,某些过惯夜生活的鸟类为什么不能辨别色彩?
___________
4.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
“狗追捕猎物除了靠四条腿外,主要靠嗅觉和听觉。”
___________
_
1.大多数哺乳动物是色盲 飞禽 水生动物 多数水生动物具有辩色的能力 昆虫 昆虫对辩色能力比哺乳动物高明
2.是为了引出本文说明对象动物眼中的色彩状况,同时把人与动物进行比较,更能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因为它的视网膜中没有锥状细胞。
4.不能去掉。“主要”表明狗追捕猎物关键是靠嗅觉与听觉,但也可能依靠其他的感觉器官。如果去掉就表明只依靠嗅觉与听觉,与实际不符,表意不准确。
①我特别感兴趣的是,松树金龟子有音乐天赋,连雌虫也一样能唱歌。雄虫是不是靠唱歌来召唤、引诱异性呢?是不是雌虫也用歌声来呼应雄虫的歌声呢?在通常的情况下,双双快乐地生活在松树枝头,它们是有可能一唱一和、夫妻对唱的。可惜的是,我既没有听到它们在树上一唱一和,也没有听到它们在铁丝网里对唱。我无法作证。
②金龟子发音的部位在腹部末端。小虫的腹部一伸一缩,腹部的最后一节跟鞘翅的后翼相互摩擦,就产生了声音。在腹节和鞘翅的表面看不出有什么特殊的发声器官。就是拿放大镜仔细看也看不到用来发音的细条纹,两个面都是光溜溜的。那么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
③你把食指浸湿,按在玻璃板上来回摩擦,发出的声音跟金龟子叫的音差不多。如果用橡皮在玻璃上擦,那发出的音跟金龟子叫的音就一模一样了。如能掌握一定的节奏,那就跟金龟子的歌唱没有区别了。金龟子身上的能自由伸缩的软软的腹部就是橡皮,又薄又硬的鞘翅后翼就是玻璃。可见金龟子的发音原理非常简单。
④其他为数不多的鞘翅目昆虫也具有同样的特点。例如屎壳螂,也是靠腹部的伸缩来摩擦鞘翅后翼,发出声音的。
⑤天牛类昆虫也是靠摩擦来发音,不过部位不同而已。天牛的前胸腹板向后延伸成一突起,恰好插入中胸腹板的凹陷内。两者摩擦,就如同用湿手指去摩擦玻璃一样,发出了声响。我曾在死天牛身上拨动突起的腹板,想让它发出声来,但是没有成功。因为这需要整个胸部的配合。
⑥不过,同样是天牛,长角的大天牛,因为缺少这一突起就不能发出响声,成了哑巴。
⑦虽然我们掌握了金龟子发音的原理,它为什么而歌唱却仍是个谜。是为了求偶而歌唱?这有可能。然而,尽管我特别注意,在深夜里,也从未听到过金龟子的歌声。就是近在咫尺的铁丝网里,我也听不到它们的歌声。
⑧要金龟子唱也不难,只要抓在手里,摸摸捏捏,它就会唱起来。一直唱到你不再去冒犯它。那声音听起来不像是唱歌,倒更像是抱怨声,对命运的抗议声。真是奇怪,在金龟子的世界里,歌声是用来表达痛苦的,而沉默则是欢乐的标志。
1.选文的这几段文字主要说了哪几个问题?
____
2.作者在第①段中提出了什么猜想?对这个猜想没有作出结论,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是如何探索松树金龟子的发音原理的?
_____
4.“在通常的情况下,双双快乐地生活在松树枝头,它们是有可能一唱一和、夫妻对唱的”一句中,“有可能”三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
5.第③段中的前三句,内容上是递进的。可是第二句里说的“一模一样”和第三句里说的“没有区别”是同一个意思,并没有体现递进的关系。对这一点你是如何认识的?
______
1. (1)金龟子是怎样发声的。(2)金龟子为什么发声。
2. 作者猜想松树金龟子有可能是夫妻对唱的。没有作出结论是因为“无法作证”,这体现了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 先找到它的发声部位,然后仔细观察,找不到特殊的发声器官,这样就断定是腹部最后一节跟鞘翅后翼摩擦而发声。
4. 不能。“有可能”表明这只是一种推测,而非肯定。
5. 第二句说的是它“叫的音”,第三句是说的它的“歌唱”,这里内容上有递进关系。
白鹅(丰子恺)
①这白鹅,是一位将要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内。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②鹅的叫声,与鸭的叫声大体相似,都是“轧轧”然的。但音调上大不相同。鸭的“轧轧”,其音调琐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鹅的“轧轧”,其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也要它引亢大叫,其叫声的严厉,不亚于狗的狂吠。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用的;见了主人,狗会摇头摆尾,呜呜地乞怜。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
③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平剧里的净角出场。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现。我们走近鸡或鸭,这鸡或鸭一定让步逃走。这是表示对人惧怕。所以我们要捉住鸡或鸭,颇不容易。那鹅就不然: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但这傲慢终归是狂妄的。我们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项颈,而任意处置它。家畜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
④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次吃一口水,然后再到某地方去吃一口泥及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滋味,它是依着它的胃口而选定的。这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水盆偶然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踏大步走上前去,饮水一口。再踏大步走到一定的地方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
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吃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上来,努力地吃它的饭。没有吃完,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吃水、吃草、吃泥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这回就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了。等到鹅再来
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因为邻近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邻近的鸡也很多,也常蹑手蹑脚地来偷鹅的饭吃。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比鸡、狗偷饭吃。然而它所
必须的盛馔泥和草,所在的地点远近无定。为了找这盛馔,它仍是要走远去的。因此鹅的吃饭,非有一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的!
1.选文是从哪四方面来写白鹅的?其突出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①_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②③④段都写到鸡、鸭、狗等家禽,这有何作用?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行文中如何体现对白鹅的喜爱?请归纳两点并举例说明。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作者笔下的白鹅虽然有些可笑,但很可爱;虽然有些迂腐,却个性张扬,质朴率真。
B.第③段写到白鹅“不怕人,看不起人”,所以最容易被“捉住”,意在指责白鹅的狂妄没有好结果。
C.选文的语言很有特色,生动幽默,而且富有童趣。
D.文中“左顾右盼”“空空如也”、“小心翼翼”、“大模大样”等成语并非都是用来描写白鹅的。
1.(1)头(外型) 特点:左顾右盼(高或长) (2)叫声特点:严肃郑重(厉声呵斥) (3)步态特点:大模大样(步调从容) (4)吃相(吃饭) 特点:三眼一板(丝毫不苟或从容不迫、架子十足)
2.示例:第②段与鸭的叫声比较,突出鹅的叫声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的特点。与狗的狂吠比较,突出鹅的叫声严厉,一视同仁。第③段与鸭的步调比较,突出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第④段写狗、鸡偷鹅的饭吃,反衬出鹅的吃饭从容不追、架子十足。
3.示例:①在称呼上充满着喜爱亲呢之情。如“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白鹅进行形象生动的描写。如“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③对白鹅的观察细致认真。如写鹅的吃饭“先吃一口冷饭,次吃一口水,然后再到某地方去吃一口泥及草。”④与其它家禽比较,突出白鹅的可爱。(任写两点,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4.B
①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②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③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鸟类似的住在树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在田野里,在平原地区,是找不到松鼠的。它们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呆在小树丛里,只喜欢大的树林,住在高大的树上。在晴明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的声音。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它们虽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兽类,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
④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⑤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叉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既宽广又坚实,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可以使雨水向四周流去,不落在窝里。
1.第①段文字概括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这三个特点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
____
2.第②段文字中最能体现“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从哪三方面来说明松鼠的驯良?
_____
4.举例说明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_____
5.第⑤段写松鼠的搭窝过程,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
1. 按从外表到内部的顺序排列说明的
2. 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3. 活动的范围 活动的时间 主要的食物以及寻食的习惯
4. 主要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如“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叫声还要尖些”
5. 时间顺序 生动地表明松鼠的灵性
梦幻视觉“水立方”
国家体育场——“鸟巢”以它充满阳刚之气的独特外形吸引了世人的目光,而与它并肩而立的国家游泳中心,则以一种柔美风格,与“鸟巢”共同在北京城的北部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与“鸟巢”一样,国家游泳中心也有一个别具一格的名字:水立方。
(一)阳光下晶莹的水滴
“水立方”设计精妙,晶莹通透,具有梦幻般的独特的视觉效果。它是—个177米乘177米,高31米的方型建筑。看起来形状很随意的建筑立面遵循严格的几何规则,立面的不同形有11种。内层和外层都安装有充气的枕头,梦幻般的蓝色来自外面那个气枕的第一层薄膜,因为弯曲的表面反射阳光,使整个建筑的表面看起来像是阳光下晶莹的水滴。如果置身于”水立方”内部,感觉则会更奇妙,你会看到,那些气枕像海洋里的一个个水泡。
(二)奇妙自洁不沾尘土
“水立方”从材料到结构完全是一个创新的建筑,蕴涵着极高的科技含量。外围采用新型的环保节能ETFE(聚四氟乙烯)膜材料,覆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是目节世界上最大的ETFE应用工程。ETFE项目经理詹姆斯先生说:“它是一个双层ETFE芹,统,外面一层里面一层,从这个角度来讲,它是第一个,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这种ETFE膜材料的质量只有同等大小玻璃的1%,韧性好,又能吸收更多的阳光,并且不女自燃。另外,它们还有奇妙的自洁功能,不沾附尘土,风一吹,土就走了。
(三)覆盖计划大量节水
拥有三个巨大游泳池的水立方,每小时蒸发掉的水就要超过一吨。有没有可能避免除这种浪费呢? “水立方”的建设者们在设计之初就有过周全的考虑。他们考虑在游泳池池不用的晚上用塑料布或其他材料将整个池水覆盖。覆盖计划包括了整个“水立方’’的比赛池、戏水大厅等,这样就可以节约大量的水。
除此之外,“水立方”的另一个环保功能是收集和循环利用雨水,这是充分体现“水立方”科技、绿色设计理念的一个技术亮点。落到水立方房顶上的雨水会汇集到建筑物下面的一个中心储蓄池中,这些被收集永的雨水将被循环利用。
(选自《竞报》2006.12,有删改)
1.如果说“鸟巢”因其雄伟壮观,表现出一种阳刚之美的建筑风格,那么“水立方”,则因其 ,展现出一种 的建筑风格。
2.本文(一)中划线的句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外围采用新型的环保节能ETFE(聚四氟乙烯)膜材料,覆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ETFE应用工程。
4.“水立方”的设计贯穿了绿色环保的理念,在本文(三)中,这一理念具体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5.有人担心“水立方”的外层薄膜容易堆积灰尘,影响美观,请你根据选文内容对此作出回答。
1.梦幻晶莹 柔美
2.通过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水立方”的晶莹美丽。
3.不能去掉。“目前”从时间上进行限制,说明了“水立方”的“ETFE应用工程”只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意合即可)
4.池水覆盖可减少水蒸发(或“池水覆盖可节约大量的水”;可收集和循环利用雨水)
5.“水立方”的外围采用新型的环保节能ETFE(聚四氟乙烯)膜材料,有奇妙的自洁功能(或“它们不沾附尘土,风一吹,土就走了”
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十七、十八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雍容典雅。宫内还存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成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门对称的17面大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多块镜片组成。镜廊的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笼的园林中。
1.本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什么?
____
2.文中加点词语“其中”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说明镜廊时列举了许多数字,这些数字有什么作用?
_____
4.漫步在镜廊内,为什么会“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笼的园林中”?
_____
5.凡尔赛宫为什么会举世闻名?作者对它作了怎样的整体评价?
______
1. 举例子 列数字 凡尔赛宫的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
2. 凡尔赛宫内陈放的珍贵艺术品
3. 说明了“镜廊”的镜子之多,给人以真实可信、气势宏大的感受。
4. 因为无论是透过拱形窗门,还是从与之相对的镜墙中,都可以看到花园中的美景。
5. “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凡尔赛宫宏伟、壮观”“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鸟 巢
“鸟巢”是国家体育场的形象称呼,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它坐落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央区平缓的坡地上。整个体育场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格状的构架,外观看上去仿若树枝织成的鸟巢。它造型独特,简洁典雅,成为2008年奥运会一座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
“鸟巢”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建筑顶面呈鞍形,长轴为332.3米,短轴为296.4米,最高点高度为68.5米,最低点高度为42.8米。体育场外壳采用可作为填充物的气垫膜,使屋顶达到完全防水的要求,阳光可以穿过透明的屋顶满足室内草坪的生长需要。
“鸟巢”钢结构所使用的钢材厚度可达11厘米,以前从未在国内生产过。另外,在“鸟巢”顶部的网架结构外表面还贴有一层半透明的膜,它不但有为座席遮风挡雨的功能,而且使用这种膜后,体育场内的光线通过漫反射,使光线更柔和,由此形成的漫射光还可解决场内草坪的维护问题。滑动式的可开启屋顶如同一个容器的盖子,不管屋顶是闭合还是开启,它都是体育场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它合上时,体育场将成为一个室内的赛场。
许多看过“鸟巢”的人这样形容:那是一个可容10万人的温馨鸟巢!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整个建筑通过巨型网状结构联系,内部没有一根立柱,看台是一个完整的没有任何遮挡的碗状造型,如同一个巨大的容器,赋予体育场以不可思议的戏剧性和无与伦比的震撼力。这种均匀而连续的环形也将使观众获得最佳的视野,带动他们的兴奋情绪,并激励运动员向更高、更快、更强冲刺。在这里,人,真正被赋予中心的地位。 (根据有关资料编写)
1.国家体育场为什么被称为“鸟巢”?
答:
2.文章从四个方面对“鸟巢”作了介绍,请在空格内填上恰当的内容。
3.本文主要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请选择其中一种,举例说明其作用。
说明方法: 例子:
作用:
4.下面两则材料体现了北京奥运的理念,请把它探究归纳出来,并从本文中找出一则相应的材料补充在后面。
【材料一】国家体育场是一个不完全封闭的“鸟巢”,这样的设计既能使空气流通,又能为观众和运动员遮风挡雨。
【材料二】在北京奥运会网球比赛上,网球运动员将可以使用“鹰眼”挑战裁判员的判罚,这将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引入这一技术。
理念:
【补充材料】
1.体育场网格状的构架,使它从外观看上去像树枝织成的温馨鸟巢,它像一个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2.外形结构 人文意义(答“人文内涵、文化内涵、象征意义”均可)
3.示例:①列数字,例如第二段用一连串精确的数字说明了建筑顶面呈鞍形的具体情形。②打比方,如“滑动式的可开启屋顶如同一个容器的盖子”,“盖子”的比喻准确、形象地说明了屋顶可开启的特点。
4.奥运理念:科技奥运(涉及“科技”“人文”均可)
【补充材料】示例:①“体育场外壳采用可作为填充物的气垫膜,使屋顶达到完全防水的要求,阳光可以穿过透明的屋顶满足室内草坪的生长需要”。或②“‘鸟巢’钢结构所使用的钢材厚度可达11厘米,以前从未在国内生产过”。或③“在‘鸟巢’顶部的网架结构外表面贴有一层半透明的膜。光线通过漫反射,使光线更柔和”等。(引用原文或归纳概括均可。)
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石阶以__台划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大自然都在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1.本段文字重点说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用了很多数字来介绍建筑物,你能说说这些数字的作用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阶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中“至”能否改成“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 这一句点出了中山陵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划线的句子写得很美,它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本段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本段主要介绍了站在中山陵的平台上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B.本段综合运用了描写和说明的表达方式。
C.本段主要运用了列数字和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D.本段的主要参观顺序是由北往南。
1.平台
2.使用数字可以精确具体的说明建筑物。
3.不能。“和”表示只有两种情况,不符事实;而“至”表示一个范围。
4.巍巍
5.描写 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6.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