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观舞记》选段 冰心
①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宛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②一段一段的舞蹈表演过(小妹妹拉达,有时单独舞蹈,有时和姐姐配合,她是一只雏凤!形容尚小而工夫已深,将来的成就也是不可限量的),我们发现她们不但是表现神和人,就是草木禽兽: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妍!最精彩的是“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我实在描写不出,只能借用白居易的两句诗:“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来包括了。
③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刻、图画……都如同一条条的大榕树上的树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这许多树枝在大地里面,息息相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而这大地就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印度的广大人民群众。
1.第①段中主要采用了哪两种方法描写卡拉马舞蹈的绝美?
2第①段中的哪一句话最能充分表现舞蹈者表演时的最高境界?
3.第①段中最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4.第②中引用白居易的诗句“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有什么作用?
5.如何理解第③段划线句“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的含义?
1.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
2.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3.排比。一系列动作、神态的细致描写,渲染了卡拉马舞姿强而有力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生动形象地表现卡拉马姐妹精妙的舞蹈以及作者对她们舞蹈的高度赞叹
5.每一个优秀的艺术家,都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卡拉玛姐妹吸收着祖国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在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下,在印度文化历史内涵的影响下,她们的舞蹈才这样美妙动人;各国艺术上的交流,能增强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有利于了解各民族的文化艺术,增进友谊。(言之有理即可)
(二)《母亲》 洪烛
①荠菜成了春天的一个符号,最讲求新鲜的,现采现摘,现炒现吃。我小时候,母亲领我去紫金山踏青,总要随手拎一把小铲刀,挎一只竹篮子,不时蹲下身子,挖路边的荠菜。这样的活儿,我也爱抢着干。母亲站在一旁,边夸我眼尖、手巧,边承诺回家后给我好好地打牙祭。和母亲一起挖荠菜似乎比真把荠菜吃进嘴里更令人陶醉。事隔多年之后,我在异乡想念母亲,头脑中浮现的,仍是她教我挖荠菜时那年轻的面容与身姿。荠菜,因为我亲手挖过,而且是母亲教我挖的,所以从感情上,它离我最亲近,同时也标志着一段不可复得的儿时时光。
②海带被我当作大海的礼物来看待。我之所以热爱海带,在于它是我妈妈的拿手菜。小时候,妈妈总是为我一锅接一锅地用海带炖排骨,说是可以补钙、可以预防大脖子病等等。我感觉,幸福也一点点地融化在浓香的排骨海带汤里。有人问台湾美食家蔡澜:“您见多识广,最好吃的是什么?”蔡澜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妈妈做的菜最好吃。”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方面年少时人的味蕾最灵敏,容易产生深刻印象,口味还未被后来的山珍海味搞得混杂;另一方面,妈妈做的菜最有家常味了,尤其那份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爱心,别人根本模仿不出来。还有一点,恐怕也是最重要的:妈妈做的菜,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且有时效性,不是永远都能吃到的。终有一天,它会成为一个美好而怅然的回忆,你出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它是无价的。
③我出门在外整整二十年,每次离开家都乘坐夜间的火车,母亲早早就上床睡了,希望我在她睡着的时候再离开。不知道她是否真能睡着,至少假装睡着了,熄灯后的卧室没有任何动静。我探头看了一眼,隐约看见她盖着棉被仰面躺着的轮廓,于是在内心里喊一声妈妈,就蹑手蹑脚地走了。如果她真睡着了,是否梦见准备离开的我?如果她假装睡着,在__中会想些什么?明天醒来后她面对的将是少了一个我的家。母亲说她越来越畏惧和我的离别,既担心我一去不复返,又害怕我下次回来已找不到她。希望我在她睡着后再离开,可以把分别当作一个梦来对待,或者根本就不曾察觉儿子已离开。后来才知道:每次我离开的晚上,母亲都要靠吃点催眠药才睡着。这哪里是催眠药,分明是母亲的止痛药,控制她隐隐作痛的心,因为那一刻,我的心也在痛。
④我最怕听见从故乡传来母亲病危的消息。就是在那个晚上,我被故乡的长途电话惊醒,母亲永远离开了我。失去母亲就等于失去了半个故乡,就等于失去了半个自己。远离母亲的二十多年流浪岁月都像梦境,一个电话把我拉回到现实之中。与母亲有关的生活是我全部的现实,其余的一切都是假的。原来母亲这个词汇,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件易碎品,一定要轻拿轻放啊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走得太远了,才意识到自己是有罪的:曾把唯一的母亲抛弃到了时空的另一端。虽然她从没责怪过我,但我不能原谅自己:竟然如此自私地对待母亲。我所追求的那些所谓名啊利啊,全与母亲无关。母亲需要的仅仅是爱,而我付出的爱很明显是有限的,与那无限的母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⑤母亲走了,我头顶的天空一次次黑了,又一次次亮了。可母亲头顶的那一小块天空再也亮不起来。她睡得那么熟,那么安静,失去了做梦的力气。母亲,你是否也把我忘得干干净净?正如你干干净净地忘掉自己?如果说我比你多一份痛苦,那是因为还无法忘掉你。你确实已睡去了,可在我脑海中,为什么总有一个醒着的你? (本文有删改)
1.简要概括选文中描写了与母亲有关的哪几件事 ?
2.选文第③段画线语句采用了哪些方法描写人物?有什么作用?
3.简要品析选文第④段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4.如何理解选文第⑤段中画线句的含义。
1. 母亲领我去紫金山挖荠菜;妈妈炖海带排骨给我吃;母亲在我离家时靠吃催眠药入睡;我接到母亲去世的长途电话。
2. 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我在夜间离开家时与母亲告别的动作和心理特点,既不忍惊扰母亲又依依不舍的矛盾心理,表达我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3. 运用比喻修辞方法,把母亲比成了易碎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随时可能离开我们,要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也告诫人们要学会珍视母爱、珍视亲情。
4.因为失去母亲就等于失去半个故乡、半个自己,内心的痛苦使我无法自拔,觉得世界就一次次暗了;母亲虽去,但母爱犹存,内心深处那温馨的母爱一次次温暖、慰藉、鼓励着我,提醒我珍惜爱、珍惜亲情,让我感受到生活的光明与幸福。(意对即可)
(一)《音乐巨人贝多芬》选段
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望了一会,“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他说,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善良的微笑,“你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
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枝铅笔给客人。
客人在纸上写着:“我们要知道您的生平,把您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解您真实的好灵魂。”
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他喃喃地如同独语:“我的好灵魂!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零地坐着,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
贝多芬神往地说:
“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他接着说:
“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停地记下来。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1.选段中句子“使他们了解您真实的好灵魂。”加点的“好”有什么深意?
2.“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指的是什么?
3.联系上下内容,谈谈你对选段中划线句的理解。
“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4.选段主要运用哪种方法刻画人物?展示了贝多芬怎样的形象特征?
5.简要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1.指他所具有的超出常人的坚强意志和不向厄运低头的高贵灵魂
2.“永恒”指作为心灵载体的音乐艺术。
3.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作是“倒落的火山”,“熔岩”喻指他的创作激情。贝多芬正当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盛之时,遭到耳聋的打击,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所以努力地拼搏挣扎,表现他与不幸命运抗争的决心与意志。
4.语言(对话)描写。严肃而不失风趣,善良而随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自由,顽强不屈地献身音乐,勇于与命运抗争。(意对即可)
5贝多芬与初次来访的客人交流,坦露心声。
(二)《神奇的魔术师》 冬苗
①女儿小海伦的生日就要到了,约当茨却高兴不起来。
②妻子小心翼翼地与他商量:“女儿想多邀些小朋友,开个生日‘派对’好不好?”“随你安排吧!”约当茨大手一挥,不耐烦地说。“小海伦一直把你当作心目中的英雄,大伙也想听你讲海上的惊险故事呢!”妻子柔声细语地说,“呃,对了,还有一位魔术师要来表演,他自己找上门,不好意思拒绝。”“魔术师?哈哈,混饭吃的江湖骗子!”灼当茨放声大笑,笑声很空洞。妻子惊恐地望着他,不知丈夫发生了什么事。
③小海伦生日那天,来了不少小客人。屋子里,就像涌进一群花喜鹊,热闹极了。
④男主人却不问不闻,衔着雪茄,独自去河边散步了。约当茨这次远航归柬,郁郁寡欢,心事重重。当约当茨从河边回来时,魔术表演已近尾声。看来的确很精彩,院子里不时爆出哄笑声、鼓掌声。妻子嗔怒地瞟了他一眼,连忙让出座位,“哎,你到哪儿去了?到处找不到你。这魔术太奇妙了!你不看,真可惜啦!”“骗小孩子而已!”约当茨鄙夷不屑地哼了一声。
⑤“唷,这位先生刚刚钓鱼回来吧?收获不小啊!”魔术师年岁已老,发须斑白,但精神矍铄。他向约当茨高声喊话,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呵,说我吗?”顷刻间,约当茨成了全场的焦点。“我帮你把鱼儿放进盆里!”魔术师端来一瓷盆,走到约当茨身旁,果然从他藤椅的前后左右,一把把抓出活蹦欢跳的金鱼来,扔进水里还能游动。“好,压轴戏由我们大明星登场啦!”魔术师用口哨吹奏进行曲,一条漂亮的斑点狗蹦到台前。眼看魔术师扔出礼帽,原来只是虚晃一枪,礼帽急藏身后。斑点狗果真上了当,东嗅嗅,西扒扒,不见礼帽的影踪,最后,竟从灌木丛中,艰难地拖出一只大皮靴来。它一步一趔趄,气喘吁吁地把大皮靴拖到主人的脚边。更加意外的是,魔术师竟从大皮靴里抱出一只红眼睛的小白兔,送给小海伦,作为生日礼物。全场的孩子都兴奋得尖叫起来,欢乐的气氛达到了顶点。
⑥约当茨也忍不住鼓起了掌,笑出了眼泪,吩咐妻子送上丰厚的酬金。魔术师却不肯收受,只和约当茨干了一杯葡萄酒。他说,年轻时他是名消防队员,火灾中,为抢救医院里的病人,被砸下的横粱压断双腿。他拉起裤管露出金属假肢,寒光凛凛,使约当茨全身一震。
⑦一切都明白了。他是从医院里知道了约当茨的情况,才特意赶来。与这位神奇的魔术师相比,约当茨作最坏的打算,也仅仅将锯去一条腿,难道就到了世界末日?
⑧夕阳下,约当茨目送魔术师的汽车渐渐远去,轻轻用口哨吹起了《手手进行曲》。天空明净,微风拂面,远处的青山更青了!
1.品读全文,仿照示例,结合相关词句简要概括约当茨的心理变化过程。
对家人、家事显得不耐烦,内心烦闷、沮丧→对魔术师来表演的态度是 →看完魔术表演后的态度是鼓掌赞扬→了解魔术师人生经历后 →目送魔术师远去时 。
2.文中妻子说“他自己找上门”,请从文中找出与此句相呼应的句子。
3.文中第④段划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文中末尾段划线句 “天空明净,微风拂面,远处的青山更青了!”有什么表达效果?
5.结合全文内容,简要说说题目“神奇的魔术师”,的“神奇”体现在哪些方面?
1.鄙夷不屑、轻视冷淡 内心震撼、钦佩感激 轻松愉悦、满怀希望(意近即可)
2.他是从医院里知道了约当茨的情况,才特意赶来。
3.神态、动作描写。“嗔怒”是假,“让座”是真,形象地表现妻子的温婉以及对丈夫的关心。
4. 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烘托出约当茨重新树起生活的信心,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5. 一是神奇在魔术表演技艺高超;二是神奇在魔术师助人为乐,巧妙地让约当茨重新树起生活的信心;三是神奇在魔术师身残志坚,乐观坚强的品质让人敬仰。 (意近即可)
(一)《最后一课》选段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 ——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选段从故事情节来划分,属于小说的 部分。
2.选段开头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3.选段划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因为( )
A.时间太少了,满肚的话—时无从说起。
B.他要离开他教的学生,心情很难过。
C.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D.想到课一结束,他就要离开这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心中有说不出的惆怅。
5.这篇小说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请你结合全文的相关内容,写一点赏析文字。
1.高潮、结局
2.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预示着德语要代替法语;号声、钟声的相继传来,使韩麦尔先生眷恋国土的心更加痛楚和悲愤,为下文写他不屈的表现起了烘托和铺垫作用。
3.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表现他对祖国必胜的坚定信念,更集中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意志。
4.C
5. 小说的主题是表现爱国主义思想,它没有选择__的战斗场面,而是选择了沦陷区的一个农村小镇上的一所小学校,选取的是极为平凡、普通的老师和学生,描写他们身上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中体现了法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所具有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使文章内容更加真实而丰厚,富有感染力,使小说的主题鲜明而深刻。
(二)人体的色彩科学
(1)色彩具有令人惊讶的特征之一是:它具有“重量”。我们不妨做这样一个实验:将同样重量的两份东西分装于两个盒子,再将一个盒子用白纸包封,另一个用红纸包封,然后用手掂量掂量,你一定会觉得 。
(2)戴尔教授在14年前首先发现色彩有“重量”。他经过多种复杂的实验后得出结论,各种颜色在人的大脑中都代表一定“重量”。他还将颜色按“重量”从大到小排列成如下顺序:红、蓝、绿、橙、黄、白。
(3)色彩学还告诉我们,颜色不仅具有“重量”,而且还有“味道”。这是因为我们不仅能用眼睛看清颜色,而且还能用其他器官分辨它们。每一种颜色都代表着某一具体波长的能,我们的神经末梢,即感觉器官可以接收到这种能。正是由于这种原因,许多盲人也能分辨颜色。
(4)根据这一发现,科学家们认为,人的皮肤吸收其喜爱的颜色,而拒绝其讨厌的颜色。例如,室内的颜色就左右着人体的状态。如果在一间没有窗户、壁纸及家具都是红色的房间度过两个小时,就会感觉像过了4个小时;而在全蓝色的房间则会感到仅过了1个小时。而且,人的体温也会因室内的颜色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从红色房间移到蓝色房间,人的体温就会 。
(5)更为奇异的是,专家们发现:颜色可促进人体分泌荷尔蒙,而分泌荷尔蒙的多寡,能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情绪。如黄、橙、红等色有使人振奋提神的作用,能提高和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促使进入兴奋状态;而蓝色、紫色、绿色等则有使人平心静气的特殊效用。因此前者能使工作环境产生活跃的气氛,刺激和增进生产活力;而后者则能使人镇定、平和,有利于完成各种复杂精细的工作。
1、专家们发现颜色具有 的特性。
2、联系上下文,给第(1)(4)段空线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第一段:
第四段:
3、第3段中加线的前后两个分句能否互换?为什么?
4、第4段中加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不少于2种)直接说明了什么内容?
5、在举重比赛中,为了使举重运动员发挥更好的水平,你认为比赛场地的地毯应是什么颜色的?杠铃应是什么颜色?这有什么好处?
地毯应是: (颜色)
好处: 。
杠铃应是: (颜色)
好处: 。
1、有“重量”有“味道”能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情绪。
2、(1)用红纸包封的盒子重一些。(2)下降。
3、不能,因为前半句承接上句,后半句引起下句,互换后会使前后文衔接不顺畅。
4、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直接说明人的皮肤吸收其喜爱的颜色,而拒绝其厌恶的颜色。
5、地毯为红色(答黄、橙色也可),因为它可以振奋提神,促使运动员进入兴奋状态;杠铃宜为白色,因为这种颜色给人的感觉很轻,有利于运动员减轻心理压力,发挥更好的水平。(颜色1分,好处2分)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
《孔乙已》片断
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已”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已。孔乙已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已,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已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看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已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①“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②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面语段的主要内容。
2.请分别用四字词语来概括文中划线的句子所表现的孔乙已的性格特征。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多次描写众人对孔乙已的哄笑取乐。在众人的取笑中,孔乙已的态度有哪些变化?请从文中依次摘出三处关键的词句作答。
① 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选文中对孔乙己形象的刻画,你最欣赏哪一处,试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上文,你对孔乙己产生了怎样的感情?同情?怜悯?……试作一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孔乙已到酒店喝酒因偷东西遭人取消。
2。自欺欺人;迂腐不堪。
3。.不回答;睁大眼睛;涨红了脸争辩
4.可从各个角度展开分析:如:第一句。“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则含蓄地说明他硬摆“读书人”的架子,思想上羡慕上层阶级,轻视劳动人民,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站着喝酒而穿长衫”成了他特殊社会地位的最鲜明的标志。他和酒店的上层人与下层人都有距离,身份特殊。
5。不设统一答案
在厂子里,他可是交了朋友;虽然不大爱说话,但是不出声的雁也喜欢群飞。再不交朋友,他的寂寞恐怕就不是他所能忍受的了。他的烟卷盒儿,只要一掏出来,便绕着圈儿递给大家。有时候人家看他的盒里只剩下一支,不好意思伸手,他才简截的说:“再买!”赶上大家赌钱,他不象从前那样躲在一边,也过来看看,并且有时候押上一注,输赢都不在乎的,似乎只为向大家表示他很合群,很明白大家奔忙了几天之后应当快乐一下。他们喝酒,他也陪着;不多喝,可是自己出钱买些酒菜让大家吃。以前他所看不上眼的事,现在他都觉得有些意思——自己的路既走不通,便没法不承认别人做得对。朋友之中若有了红白事,原先他不懂得行人情,现在他也出上四十铜子的份子,或随个“公议儿”①。不但是出了钱,他还亲自去吊祭或庆贺,因为他明白了这些事并非是只为糟蹋钱,而是有些必须尽到的人情。在这里人们是真哭或真笑,并不是瞎起哄。
那三十多块钱,他可不敢动。弄了块白布,他自己笨手八脚的拿个大针把钱缝在里面,永远放在贴着肉的地方。不想花,也不想再买车,只是带在身旁,作为一种预备——谁知道将来有什么灾患呢!病,意外的祸害,都能随时的来到自己身上,总得有个预备。人并不是铁打的,他明白过来。
快到立秋,他又拉上了包月。这回,比以前所混过的宅门里的事都轻闲;要不是这样,他就不会应下这个事来。他现在懂得选择事情了,有合适的包月才干;不然,拉散座也无所不可,不象原先那样火着心往宅门里去了。他晓得了自己的身体是应该保重的,一个车夫而想拚命——象他原先那样——只有丧了命而得不到任何好处。经验使人知道怎样应当油滑一些,因为命只有一条啊!
1、从文段中可判断祥子具有怎样性格特点?
2、从文段中祥子最看重的是什么东西?
3、祥子对待劳动(拉车)的态度与以前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4、除了虎妞的死亡这一原因外,还有什么原因造成祥子对生活态度的变化?
5、从整体看,文段中心是什么?
1、从文段中可判断祥子具有怎样性格特点?以前的不言不语逐渐改成了好赌好喝。
2、从文段中祥子最看重的是什么东西?钱和生命。
3、祥子对待劳动(拉车)的态度与以前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以前的热爱现在全然消失,有的只是对钱的奢望和对生命的漠视。
4、除了虎妞的死亡这一原因外,还有什么原因造成祥子对生活态度的变化?由于买车的种种困难和社会的__。
5、从整体看,文段中心是什么?
指祥子由一个憨厚大方善良的人逐渐变成一个狡诈有心机的人,应该是文章的一个过度和转折。
车,被拦在了南门外,原因是无法出示通行手续。拦他的是一名保安,个头很高,脸膛黑黑,站在门外,像尊铁塔。这让应邀来大学作报告的张处长有点尴尬。
车窗外,露出一张笑脸:“对不起,下次再来讲学一定提前办好通行证。”
保安表情严肃:“这跟我没关系,您必须出示通行证。所有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必须出示保卫科核发的通行证。” 张处长的脸色变了,此时已有学生在围观。他顾不得仪表了,钻出车,动作迅速地从皮包里掏出一款高端手机,狠狠地摁出一串号码。可是拨出几次都是忙音。张处长急得团团转,冲着保安嚷道:“我是来做报告的,知道吗?是应邀来作报告的!”
张处长的责备一声高过一声,保安依旧岿然不动:“对不起,我只是在执行学校的规定。”张处长的脸开始涨红:“规定?规定是人制定的,知道吗?”午后的骄阳里,张处长汗涔涔的脸更红了。他上下打量那名保安,又转到他的身后瞅了瞅:“小同志,做事要灵活,别一根筋!”张处长明显拿出教训下属的语气。 那名保安依然不理张处长,这让张处长更气愤了:“大学是开放的,知道吗?没有围墙的大学才是真正的大学,知道吗?”
这时的保安居然微微笑了一下:“道理,我说不过您,也希望您别为难我,学校的规定我不能破坏,这是我的职责……实在对不起!”保安的话让张处长愣住了,认真地看看他,还想说点什么,最终还是放弃了。
张处长只好接着拨电话。这次终于通了。学校领导听说情况万分惊讶,告知他马上派学生到南门接他,并且不住地陪不是。 张处长的心情好了一点,一种优越感慢慢袭上心头。他瞥了一眼保安:“你很尽责。如果你为人处世的经验再丰富一些就好了。”见保安站在那儿没什么反应,又踱起了方步:“你不知道,你们张校长是我老同学,这次讲座就是他邀请我来的……”
保安还是无动于衷的一副神态。就在这时,两名学生气喘吁吁地跑来了,一个急忙向张处长道歉,另一个则拉过保安耳语起来。张处长的脸上见了笑,可几秒钟又定格了,他看见保安对那名学生依然摇头。保安再次理直气壮地说:“没有通行证,谁打招呼也不行!”那名学生的脸气白了,狠狠地瞪着保安。
看热闹的学生窃窃私语。张处长无奈地叹了口气,拎着包走进校园。走进教室很长时间,面对台下黑压压的学生,张处长总是进入不了状态。于是,他决定来个题外话,就讲他刚才遇到的事。他讲了他的尴尬,讲了他的困惑……台下的议论声很嘈杂,这让张处长更窘迫。 走出南门时,张处长不由得朝门岗望了一眼。夕阳下,那名保安依然站得笔挺,只是那张黑紫的脸上仿佛有流过泪痕……
1、本文围绕车子进校门事件写了张处长与保安的四次交锋。请补写出其他两次交锋内容。
第一次:
第二次:张处长申明应邀来校讲学 保安坚持原则不肯放行
第三次
第四次:张处长拨通电话学生来接 保安理直气壮依然拒绝
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1)拦他的是一名保安,个头很高,脸膛黑黑,站在门外,像尊铁塔。
(2)您必须出示通行证。所有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必须出示保卫科核发的通行证。”
3、有人认为文章结尾“那名保安依然站得笔挺,只是那张黑紫的脸上仿佛有流过泪痕”是败笔。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看法并陈述理由。
4、文章内容只字未提镜子,为何却以“镜子”为题?阅读文本,写出你的发现。
1、第一次:张处长未__件驱车进校 保安遵守制度阻止入校
第二次:张处长申明应邀来校讲学 保安坚持原则不肯放行
第三次:张处长大讲道理要求变通 保安忠于职守无动于衷
第四次:张处长拨通电话学生来接 保安理直气壮依然拒绝
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1)拦他的是一名保安,个头很高,脸膛黑黑,站在门外,像尊铁塔。
外貌描写(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保安铁面无私的形象,为下文他拒绝放张处长的车进入校园埋下伏笔(作了铺垫)。
(2)您必须出示通行证。所有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必须出示保卫科核发的通行证。”
连用两个副词“必须”,加强命令语气,写出保安态度坚决,没有商量的余地的情状,表现出保安的忠于职守。
3示例一:不是。这样写,暗示了坚持原则的保安在现实生活中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受到批评处分等)的情况,使文章主题更加深刻。
示例二:是的。从全文看,保安虽然是个普通人,但他内心很强大。他坚持原则,忠于职守,本身没有错,不会因为受到批评(处分)而流泪。这样写,与上文中保安的形象不吻合。
4、文章所写的事情虽然很小,却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现实社会中有些人漠视规则,为一己之私随意变通的心态。作者以此为题,试图传递这样一种观念: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均应尊重规则。
(甲)中秋过后,……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乙)范进不看便罢,……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1、请各用一句话分别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事件。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乙已和范进都是的热衷功名的读书人。二人境况不同,周围人对他们的态度也不同。酒店的人对孔乙已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 ,众邻居对范进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 。
3、孔乙己被摧残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范进发疯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 ,造成二人如此境况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
4、甲段文字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表明作者对孔乙已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乙段文字创设了一个滑稽可笑的场景,表明作者对范进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 。
5、(甲)(乙)两段文字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请从上边两段文字中摘抄一例你最为欣赏的动作或语言描写的句子进行赏析。
摘抄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甲)孔乙已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乙)范进因中举而发疯。
2、酒店的人对孔乙已的态度是:冷嘲热讽(冷漠无情),众邻居对范进的态度是:趋炎附势(阿谀奉承)。
3、孔乙己被摧残的直接原因是:偷东两被打,范进发疯的直接原因是:因中举而喜极发疯,造成二人如此境况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4、甲段文字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表明作者对孔乙已的态度是:既批判又同情。
乙段文字创设了一个滑稽可笑的场景,表明作者对范进的态度是:尖锐的讽刺,无情的嘲弄。
5、摘抄句:孔乙已:低声说道:“跌断,跌,跌……”赏析:语言描写,表现了孔乙已自欺欺人,死要面子,迂腐可笑的性格特点。
摘抄句: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 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 “噫!好了!我中了!” 赏析: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范进热衷功名,利欲熏心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