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1.“景致”中“致”的意思是________;你能再说出几个和“镂”同义的词吗?________

2.第一自然段“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中,“隔”指的是______________,“不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未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中,“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一句中“补”字用得准确吗?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苏州园林_______________这一特征(用原文回答)。

1.情趣;雕、刻、镌、锲、铭

2.有墙壁隔着  墙上有镂空图案  有廊子界着 廊子两边无所依傍

3.“补”写出了匠师们的细心、匠心,说明他们注重图画美,善于将单调化为多彩。

4.举例子  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冬日香山

(1)要不是有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

(2)开三天会,就住在公园内的别墅里。偌大个公园为我们独享,也是一种满足。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山。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阴的世界;秋天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形形色色的服装,南腔北调的话音,随处抛撒的果皮、罐头盒,手提录音机里的迪斯科音乐,这一切将山路林间都塞满了。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净的世界。

(3)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头上挑着些已弹去种籽的空壳。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它的音容。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寸厚的绿草,绒绒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在山下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连路边的巨石也都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过去从未相见似的。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苏武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天冬日游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

(4)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宇。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道劲的枝,枝上挂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树皮在寒风中成紫红色,像壮汉的脸。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看这红日绿松,心中澄清安闲如在涅磐,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此时我只感到山的巍峨与松的伟岸,冬日香山就只剩下这两样了。苍松之外,还有一些松,栽在路旁,冒出油绿的针叶,好像全然不知外面的季节。与松作伴的还有柏树与翠竹。柏树或矗立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翠竹则在房檐下山脚旁,挺着秀气的枝,伸出绿绿的叶,远远地作一些铺垫。你看他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他们头上’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他不因风寒而笼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我奇怪人们的好奇心那么强,可怎么没有想到在秋敛冬凝之后再来香山看看松柏的形象。

(5)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霭茫茫,亭台隐隐,脚下山石奔突,松柏连理,无花无草,一色灰褐。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饰只留本质。你看这山,她借着季节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枫树的火红,还有游客的捧场。只留下这长青的松柏来作自己的山魂。山路寂寂,阒然无人。我边走边想,比较着几次来香山的收获。春天来时我看她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她的丰腴,秋天来时我看她的绰约,冬天来时却有幸窥见她的骨气。她在回顾与思考之后,毅然收起了那些过眼繁花,只留下这锋锋硬骨与浩浩正气,靠着这骨气,她会争得来年更好的花,更好的叶,和永远的香气。

(6)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

1.整体感知全文,说一说春天、夏天、秋天的香山各有怎样的特点,再用一句话说出它们共同的特点。(均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段在表达方式上采用______在修辞上主要采用 _______主要写出了___________

3.第(4)段写到:“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骄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你认为松树为什么而骄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冬季香山有着怎样的性格,这一性格是由什么体现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100个左右的文字描写一景物,要写出其某一方面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春天是鲜花的世界,她是妩媚的;夏天是浓阴的世界,她是丰腴的;秋天是红叶的世界,她是淖约的。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   

2.描写 对比 拟人 香山冬日的特点   

3.自豪,虽在冬季但它该怎么绿还怎么绿,不因风寒而笼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   

4.有铮铮铁骨与浩浩正气的性格。由山的巍峨、松的傲岸体现出来的。   

5.提示,可写草、花、天空、大地……在描写中揭示其特点即可。

世间最美的坟墓

(1)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将被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庄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顺着一条羊肠小道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林,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数阴庇。她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在他们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时,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到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2) 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一一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允许你大声说话。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林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着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和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1.本文的记叙线索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全文后理解这座坟墓最大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最能突出这一特点的描写分别是(写出两个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两个具体描写人们怀着“敬畏”之情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这座墓是“世界上最美的坟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多处用了衬托的写法,请举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开头和结尾写法上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坟墓  

2.朴素(1)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2)没有叶‘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3)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4)这里的朴素禁锢住任何——种观赏的闲情。  

3.(1)保护托尔斯泰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2)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允许你大声说话。(3)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4.墓中人是一个举世皆知的伟大的人,但埋法普通,坟冢朴素,足见其人格之伟大,所以说它是世界上最美的坟墓。  

5. (1)用坟冢的朴素衬托墓中人的人格之伟大。(2)用人们的敬畏之情衬托墓中人的精神之伟大。(3)用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各具风格的坟墓衬托托尔斯泰坟墓的朴素。  

6.前后照应,都运用了议论兼抒情的表达方式。

(二)

最好的朋友往往也会闹点别扭,墨与砚从来就是一对配合得很好的伙伴。假说,他们也有过一次矛盾。

有一天,黑墨忽然长叹一声,对砚台说:“老兄啊!我不想跟你厮守下去了。就凭我这副乌黑硬朗的身骨,到哪儿不受欢迎?干吗要在你这小天地里转一辈子呢?”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砚台翻了翻眼皮,瞪着黑墨问。

黑墨昂着头,傲慢地答道:“你这点小肚子,岂能容纳我这块大料?你瞧我稍微转动一下身子,就碰到你的腹壁;再一转身,就要顶穿你的肚皮了。要是让我出去,在桌面上或是地面上打转转,保证可以磨出更多的墨汁来。”

“我劝你别好高鹜远了,”砚台笑了笑对黑墨说,“实践证明,我们只有密切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否则将一事无成。”

“哼!你压制我的才能这么多年了,难道还想压我一辈子吗?”黑墨拉长了他那副黑面孔,气势汹汹地质问砚台。

“我这是好心劝你,听不听由你。”

“不管你怎么说,我也要离开你!”说完,黑墨腾地跳出砚台,在桌面上呼呼啦啦地转动起来,一边转一边高声对砚台说:“今天,我要让你看看我的能耐!瞧我转得多灵活,多带劲,简直就像在溜冰场上进行滑冰表演一样!”

黑墨转啊,转啊!转得头昏眼花,猛一跤跌在桌面上,腰也扭了,腿也折了,可是瞧瞧桌面上,却一点墨汁也没有。

砚台诚恳地说:“你不听忠告,才吃了这个大亏。你把自己的能耐估计得太高了,其实,离开了水和我,你又有什么作为呢?快回来吧!”

黑墨重新跳进砚台,转上几圈,脚下就涌出了香喷喷的墨汁。

从此以后,黑墨就安心地在观台里转磨,再也不想跳出去了。

1.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主要道理是什么?

2.分别找出能表现黑墨骄傲的语言、动作、神态的例句。

3.文中“腰也扭了,腿也折了”实际上是黑墨 情形的拟人化。

4.你能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受到哪些启示?

1.只有密切配合,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语言:你这点小肚子,岂能容纳我这块大材?动作:在桌上呼呼啦啦转动起来。神态:黑墨昂起头,傲慢地答道。 

3.摔损了、断了。

4.答案可多种,但一定要在情节中有依据,不可牵强附会。

(一)

吃猫的老鼠

《动物晚报》上登载了一条新闻,标题是《吃猫的老鼠》,一下子轰动了鼠界,乐得老鼠们手舞足蹈。

老鼠怎么会不高兴呢?夜间偷粮、窃油……最大的对头就是老猫。老猫独具夜光眼,四脚长有肉垫,奔跑无声,动作迅速,而且专捕鼠类。老鼠和猫真是不共戴天。现在听说有老鼠能吃老猫,看来猫逮鼠的历史眼望可改写了。于是鼠界派出了一个五鼠代表团,由硕鼠为团长,赴吃猫老鼠的家乡——非洲学习考察。

老鼠取经,不远万里,跋山涉水,终于到达了非洲。

非洲的人特别,黑如紫檀木,又似煤块。非洲的鼠,也与众不同,个子倒不相上下,可嘴上有层硬壳,而且长得坚硬,可称为“铁嘴老鼠”。

铁嘴老鼠得到消息,有同类自远方来访问,受宠若惊,急忙出门迎接。接进洞中,寒暄几句,代表团团长硕鼠已迫不及待,直截了当地问道:

“听说你们能吃老猫,不知是否当真?”

铁嘴老鼠点点头道:“此话不假。”

“果真如此,不虚此行。”硕鼠心里这样想,脸露喜色。

代表团鼠成员个个心里一乐。

“你们真行!”一位鼠代表由衷夸奖起来。

“不过,你们如何制服老猫倒要请教请教。”

硕鼠接着问道。

“这方便。”铁嘴老鼠如此这般说来,话很简单,说来轻巧。

代表们一听有些怀疑。

耳听为虚,眼见是实。

夜晚,五鼠代表瞪眼旁观,眼看铁嘴老鼠出洞。

一只老猫走过来了。

铁嘴老鼠毫不畏惧,迎上前去,走近老猫身旁,不等老猫张口,它散发出一股浓烈的臭气。这臭气宛如__,又似毒气弹,老猫嗅到臭味,顿时发抖,瘫软,动弹不得。铁嘴老鼠不失时机,纵身一跃,用尖利的牙齿咬断了老猫的喉管,然后拼命吮吸,吸尽猫血,再将死猫拖进洞里,让大家吞食。

鼠代表,平生每一次尝到了猫肉,着实解恨。

鼠能吃猫,它们深信不疑了。如何制服老猫,看来在确方便,鼠代表们心领神会;就是靠那股臭气,这又有什么难呢?只要憋足一股劲。它们以为取得了真经,便兴冲冲告辞,踏上归途。

回来一汇报,老鼠们齐声欢呼。

硕鼠迫不及待,决定当夜出洞试它一试,叫大家看看奇迹。

硕鼠堂而皇之地出洞。

一只老猫走过来了。

“今晚要叫你尝尝我的厉害。”硕鼠心里说。

它毫不畏惧地迎上前去,临近老猫,憋足劲,放了一个臭屁。

老猫既不抖,又不瘫。

“怎么搞的?”硕鼠慌了。正想转身逃跑,哪里还来得及,老猫一张嘴,一口就咬住了硕鼠的脖子。

观望的老鼠,逃的逃,溜的溜,心想:有什么屁用!还不是猫吃老鼠。

是的,屁有什么用。吃猫老鼠散发的臭味非它莫属。硕鼠闻味臆断,以为得了真经,结局只能是悲剧。唉,老鼠怎么能知道世上事物的特殊性呢?

1.本文的文学样式是 ,讲述老鼠到非洲取“吃猫”的经验。故事里蕴含了一个什么科学道理?

2.故事的结构:一般是有开头、结尾,中间有生动原情节。本文以 开头,以 结尾,中间的故事情节是 。

3.童话故事的语言生动、形象、幽默,深入浅出,试各举一例。

生动:

形象:

幽默:

4.本文的语言特点是简练、明白,试摘录四个词语加以说明。

5.分别给下列两个词注音:嗅(   )  臭(   )

6.“寒暄几句”的意思是 。

1.童话故事。世界万物都有自己的特殊性,都有质的不同。(意近即可) 

2.《动物晚报》上的一条新闻;硕鼠闻味臆断,不懂事物的特殊性,枉送性命;听说非洲老鼠能吃猫,鼠界派出代表团去取经。

3.一个五鼠代表团;黑如紫檀木,又似煤块;代表团成员个个心里一乐。 

4.略 

5.略 

6.见面时说几句应酬话。 

(二)
向燕子收费的十点理由
亲爱的燕子夫妇,你们好,我是你们的房东。从现在开始,你们住在我家,必须交纳一定的费用。
你们应该交纳的费用,一共有以下几项:
一、空间使用费,每年若干元。
收取理由:这一点不用多说,我们建房,还要交纳宅基费呢。你们在我家屋檐下筑巢,自然要使用我家的空间,既然使用了我家的空间,就应该交纳空间使用费。
二、环境污染费,每年若干元。
收取理由:你们住在这里,肯定要拉屎,你们一拉屎,肯定要污染环境,而你们又不会打扫,只能靠我来打扫,所以这笔费用,也叫燕子屎清运费。
三、垃圾堆放费,每年若干元。
收取理由:你们的屎虽然能做肥料,但是我不会用它来做肥料,那就必须找地方来堆放,这地方自然由我们来提供,所以你们应该付场地使用费。
四、噪音费,每年若干元。
收取理由:你们住在这里,肯定是又吵又闹,而你们燕子又是最闹的,比麻雀还闹,特别是你们有了孩子后,就更不得了。我既然不能把你们的嘴塞住,那么收取一点费用,也是应该的,因为你们的吵闹,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环境污染。本着谁污染谁付费的环保原则,因此你们应该付费。
五、耳塞费,每年若干元。
收取理由:你们一吵闹,我肯定受不了,就要买耳塞把耳朵塞住,买耳塞的钱,自然由你们出。
六、自然灾害躲避费,每年若干元。
收取理由:所谓“自然灾害”,指的是刮风天和下雨天,当然也指有冰雹的天气。我们这里虽然冰雹不多,但每年也有那么一两场。在这样的天气里,你们自然不能出去,虽然躲在你们的窝里,但是你们的窝建在我的屋檐下,因此你们应该付这笔费用。
七、精神损失费,每年若干元。
收取理由:你们有可能把屎拉在我们头上,虽然伤害不了我们的肉体,但能伤害我们的精神。
八、保护费,每年若干元。
收取理由:你们住在我家,你们的生命安全当然由我负责,你们交了这笔费用,我保证你们在我家的安全。当然,你们在我家之外的地方出了问题,我是不负责任的。
九、饮水费,每年若干元。
收取理由:你们口渴了,自然要喝水,你们一喝水,就有可能喝到我们家的水,所以你们应该付这笔费用。
十、交通费,每年若干元。
收取理由:你们从这里进出,自然要经过我家上空,我家拖拉机上马路还要缴养路费呢!所以你们也应该付道路使用费,即交通费。
十一、杂费,每年若干元。
收取理由:没有理由,杂费就是杂费。
以上费用,请用现金支付。特别声明:本人没有发票,只有付款证明或者白条。
1.你能按着作者的思路,还能替燕子夫妇列出要交的费用吗?只需一条,结构和语言风格要和原文保持一致。

2.房东向燕子夫妇列出的十—条收费名目,为什么每一名目下收取的费用不够明确而只表达为“每年若干元”?这样表达有何深刻含义?

3.第十一条杂费,收取理由为什么表述为:没有理由,杂费就是杂费?

4.“收取理由”后的冒号在文中起何作用?“自然灾害”又为何打双引号呢?

5.你能就本文的语言、结构作一点评析吗?


6.俗话说:任何事物都有好坏两方面,燕子夫妇也不是一无是处,请你代燕子夫妇向房东拟一条收费理由,行文的语言、结构要和原文相一致。


1.要能像原文一样看似理由充足实则是无稽之谈即可。 

2.从“每年若干元”这种表达我们就知道这收费大有文章可作,这是乱收费、乱给百姓增加负担、损公肥私、鱼肉人民的最上等的欺骗语言。这样表达极具强烈的讽刺效果和严肃而又深刻的现实意义。

3.按理说,收取杂费也是应编造出个名正言顺的理由来的,可房东夫妇挖空心思再也想不出丁点儿理由,理屈词穷后只有偷换“杂费”的概念来表达了,足见乱收费的现象乱到什么程度了。 

4.收取理由下的冒号表提示下文,“自然灾害”打双引号表着重强调(或重点指出) 

5.本文语言极具幽默、讽刺色彩,夸张之中又具辛辣意味。如每一条后面所列出的收取理由,让人读后感觉好笑、好玩,简直就是无稽之谈、无理由之理由,本文在行文上采用了相同的结构形式,依次排列为:收费名目、收取费用、收取理由。这样的结构形式使得作者能在轻松驾驭之时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6.如:精神愉悦费,每年若干元。收取理由:你家住南方,每年春天我们夫妇带着一群孩子都要由南往北飞。每次看到我们飞行,你总要教你那3岁的孙子、4岁的孙女、5岁的外甥、6岁的外甥女拍着小手唱:“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而每当唱起有关我们的这首歌,你那—大群孙子、孙女、外甥、外甥女就不再哭闹了。基于这样的原因,向你家收取适当的费用也是应该的。

(一)
寓言四则
蚂蚁要搬大象
蚁巢里出现了罕有的大饥荒,一时间,蚁心惶惶。
蚁巢里的匆匆大将军立即挺身而出,登高振臂而呼:“同胞们!你们都听说过,世上有一种巨大的动物叫大象吧?大伙别急,我们窝外就有一头大象,大伙跟我出去把它搬回来,管保我们一百年都不会缺粮!”
在匆匆大将军的       下,头脑发热的群蚁几乎倾巢而出,浩浩荡荡跟随匆匆大将军去搬大象。只有一只蚂蚁没随大流,他独自出发去找一粒小米。
这只蚂蚁深知,一粒实实在在的小米,比一个巨大而虚幻的理想更管用。
占窝鸡
花母鸡早巳无蛋可下,却总在黑母鸡要下蛋之前抢占了鸡窝,不让黑母鸡进入。
黑母鸡忍无可忍,就同花母鸡理论。
没想到花母鸡       地说:“下蛋是每只母鸡天赋的神圣权利和义务,难道你要剥夺我的这份权利和义务?告诉你,这会儿我是无蛋可下,但这并不能说明过会儿我也无蛋可下。要是不让我蹲窝,蛋下出来摔破了你能负责?”花母鸡说罢,继续心安理得地趴在窝里。
可怜有蛋的黑母鸡,被憋得在窝外团团乱转……
蜗牛争名
一只蜗牛爬到农民脚边,探头探脑质问农民:“我的名字里也有个牛字,你们为什么不给我牛的荣誉,牛的地位,牛的礼遇?”
农民笑呵呵地说:“好啊,蜗牛先生,我们可以给你所要的一切。可为了让你       ,还是先请你下田来拉拉犁吧!”
蜗牛灰溜溜地逃走了。
生活
涨水了,浮萍随水四处漂散,浮萍说:“跟着感觉走。”
起风了,灰尘凭风纷纷扬扬,灰尘说:“轻轻松松过一生。”
云在碧空里悠游,无忧无虑无牵无挂,云说:“何不潇洒走一回。”
田野里,一头牛在躬耕:埋着头,倾着身躯,鼓凸着肌腱。牛说:“活着,就       忘记肩上的责任。”
1.从下面词语中选择恰当的填人各则寓言的横线上。
鼓励  理直气壮  不会  认真  坦率  名副其实  鼓动  不该  尝尝滋味
依次填:
2.“蜗牛”与“耕牛”都是“牛”,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3.从“自不量力”、“愚公移山”两个成语中选择一个填人下句。
区区蚂蚁想把大象搬回洞里,真可谓 。
4.《生活》运用 的写法,把 作为歌颂对象。
5.把有关内容用直线连接起来
《蚂蚁要搬大象》A.、讽刺了不做实际工作还强词夺理的人。
《占鸡窝》B.不讲奉献,永远得不到人们的尊重。
《蜗牛争名》C.、抛却不切实际的幻想,提倡务实精神。
《生活》D.人生应该有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1.依次是:鼓动、理直气壮、名副其实、不该 

2.蜗牛重名利,耕牛重责任。 

3.自不量力 

4.对比;牛 

5.㈠C㈡A㈢B㈣D 

(三)

上帝与智者

上帝请智者去做客,智者问上帝:“什么东西最贪心?”上帝说:“豺狼虎豹。”智者说:“非也,是人。正因为贪,所以才有贪官和坏人——”

上帝不信,这时沙漠中走来了三个人,智者说:“请上帝给我三样东西,一箱金银珠宝,一支枪,一瓶水。到时你就会明白的。”上帝说:“行啊。”

上帝就把这三样东西扔在了沙漠中,沙漠中行走的三人,一胖,一高,一瘦。他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迷了路。正在失望时,他们发现了一箱珠宝、一支枪和一瓶水。三个人扑上去抢了起来,胖子抢上了金银珠宝,瘦子抢上了一瓶水,高个子抢上了一支枪。三个人心事重重地在沙漠中行走。

胖子说:“我渴得不得了,给我点水喝吧。”瘦子说:“除非用你的金银珠宝换我的水。”胖子自然不愿意。高个子也说:“我口渴死了,给我喝点水吧。”瘦子说:“除非用你的枪换我的水。”高个子自然也不愿意。

胖子和高个子讨了个没趣,两人一合计决定杀死瘦子。然后平分金银珠宝和那一瓶水。高个子从背后开枪打死了瘦子,并抢走了瘦子的水。

高个子就和胖子在沙漠中艰难行走。

胖子说:“我实在不行了,给我喝点水吧。”高个子说:“万不得已的时候,我们才能喝。”胖子说:“你怎么不讲信誉?”其实,高个子盘算的是如何得到胖子的金银珠宝,他说:“你想喝水吗?咱们做笔交易,我用水换你的金银珠宝,行不?”胖子说:“咱们兄弟一场,我今天终于看清了你的嘴脸。今后咱们分道扬镳,这一箱金银珠宝送给你,水我也不喝了。”

胖子把箱子扔在高个子面前,“咱们就此分手吧,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但我有个小小的请求,我这人天生胆小,独自一个怕出意外,能否把你的枪给我?”高个子抱着枪说:“行啊。”胖子拉过枪,说:“你朝东,我朝西,就此分手。”高个子转身的时候,枪响了,高个子的头上血在不住地流。他瞪着眼看着胖子说:“你好狠心。”说完慢慢地倒了下去。

胖子狂笑起来,他可以独吞这一箱金银珠宝了,转眼之间,他将成为一个亿万富翁了。笑毕,他打开瓶盖大口大口地喝起水来。其实,这是一瓶毒酒,胖子也死了,智者对上帝说:“看到了吗?贪婪是没有好下场的,人往往是自己把自己送上不归路。”上帝说:“这场游戏太可怕了!我创造了人,却居然不了解他。”

1.一箱珠宝、一支枪和一瓶水各有什么寓义?

2.上帝说:“我创造了人,却居然不了解他。”这说明了什么?

3.以上帝和智者的对话开头,有何用处?

4.上帝为什么把这三样东西扔在沙漠中?

5.第二段为什么要说“他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6.第二段最后“三个人心事重重地在沙漠中行走”应怎样理解?

7.胖子说高个“不讲信誉”,高个却说胖子“太狠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8,胖子提出交换东西时,高个子为什么那么轻易就把枪给了胖子?

9.胖子狂笑的原因是什么?

10.胖子的死说明了什么?

 1.珠宝代表财富,枪代表暴力,水代表生存的希望。 

2.进—步写出人贪婪的可怕,贪心到了极点。 

3.—是引起读者兴趣,二是点明故事的寓义。

4.上帝扔这三样东西是应智者的要求,证明人最贪心,而人的贪心往往在最困难的时候最容易暴露。所以扔在沙漠中最合适。 

5.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都要相互残杀,其他人更不用说了,这样写更能突出主题:人最贪心。 

6.这句话表明三人都想独自占有一箱珠宝、一支枪和一瓶水这三样东西,为下文写他们的相互残杀作了铺垫。 

7.三个朋友都说别人不好,其实都是因为他们全都太贪心。他们为了占有所有的东西,全无信誉可言,全都太狠心,不惜杀掉昔日的朋友。 

8.有多种原因:胖子的谎言编得像真的一样,让他信以为真;他自以为“他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经不住金银财宝的__。 

9.他以为他可以独自占有一箱珠宝、一支枪和—瓶水这三样东西了。

10.说明了“贪婪是没有好下场的”。

(二)

⑴从前有个小女孩,想够着天上的星星。她透过窗子的玻璃望着星星在晴朗的夜间闪闪发光。她想,要是她拿得着星星,那该多么快乐啊。她问父母,他们能不能把星星摘下来给她。他们只是叫她别发傻。尽管如此,她要入眼时还在想,她是多么希望得到星星啊!

⑵有一天,她独自去找星星。她先到发动水车的贮水池边的旧磨坊去,对贮水池说:“请问,你看见过天上的星星吗?”

⑶“啊,看见过,”贮水池说,“星星经常到我的水里来玩。你跳进来游泳吧,也许会找到它们。”

⑷小女孩跳进贮水池,游呀,游呀,但还是找不到星星,只找到一条小溪。她问小溪:“人看见过天上的星星吗?我非常想拿到星星。”

⑸“啊,看见过,”小溪回答说,“星星常常下来,在我的岸上于。你涉水走吧,也许能找到星星。”

⑹于是她涉水走去。走呀,走呀,走得累了,还是没有找到天上的星星。她来到一块草地上,仙女们正在那儿玩呢。

⑺“请问,”小女孩问仙女们,“你们看见过天上的星星吗?我很想知道什么地方可以找到星星。”

⑻“噢,看见过,”仙女们说,“星星常在我们脚边的草丛里闪光。和我们一起跳舞吧,也许人会找到星星。”

⑼于是,小女孩就翩翩起舞,跳呀,跳呀,但还是没有找到星星。这时,她非常累了,便坐下来哭起来。

⑽“我游泳,我涉水,我跳舞,”她说,“还是没有找到星星。”

(选自英国童话《天上的星星》)

1、选出对文段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  )

A.、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  B.、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

C.、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  D.、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

2、第一自然段在故事情节发展中属于(  )

A.、开端  B.、发展  C.、高潮  D.、结局

3、“尽管如此,她要入眼时还在想,她是多么希望得到星星啊。”这一句在行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4、文段刻画小女孩的主要方法是(  )

A.、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B.、心理刻画、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神情描写  D.、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5、第十自然段生动细致地写出了小女孩        的心情,对第   到第九自然段起总结概括的作用。

6、请用“文段通过对……记叙,表达……”这一格式概括选文的主题。

文段通过对                 的记叙,表达              。

7、文中的小女孩给人一个什么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天真单纯  B.、沉着勇敢  C.、理想远大  D.、幼稚无知

 1.A 

2、A 

3、承上启下,为下文情节作伏笔。 

4、A 

5、焦急忧伤;

6、小姑娘不畏艰险寻找星星;人们对美好事物、美好理想的向往与追求。(意近即可) 

7、A

(一)

⑴从前有一位母亲,她有两个女儿。由于死了丈夫,家里又很穷,她一天到晚     地干活,才得以使一家人勉强吃饱穿暖。她是个熟练的工人,总能在外面找到工作。她的两个女儿也很能干,对她很有帮助,她不在家的时候,把家里收拾得     ,像一只新的发夹一样光鲜。

⑵小女儿腿瘸,不能在屋子里跑来跑去,她就坐在椅子上     。她的姐姐米妮就洗盘子,擦地板,把家弄得     的。

……

⑶她洗了盘子,整理了床,擦了地,正了正火炉前的地毯,把十二把小椅子沿着火炉摆成了一个半圆。她刚做完这些,门开了,进来十二个她从没见过的快乐的小矮人。他们只有木工尺那么高,每人都穿着黄色的衣服。米妮一见到他们,就知道他们肯定是山里掌管金子的小矮人。

⑷“噢!”小矮人异口同声地说,他们所有的话都像唱歌一样好听。

    难道这不令人高兴和吃惊?

    我们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

⑸小矮人都笑了起来,高兴地叫道:

    你刚来时我们的房子的样子有点惨,

    但现在你已把它收拾得清洁又敞亮。

……

⑹第二天一早,她被公鸡的打鸣声叫醒了,起床后她做了一顿可口的早餐。小矮人们离开后,她打扫了房子,并补好了小矮人的衣服。晚上小矮人回家来了,他们发现炉子里的火烧得     的,桌上一桌热气     的晚饭正等着他们。从此每天都这样,米妮一直这么认真地干着,直到仙女的假期到了最后一天。

……

⑺“那位小姑娘,”星星们叫道,“把房子整理得像星光一样敞亮。”

1.根据课文内容在选文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并回答问题:

⑴所填的词语有什么共同特点?

⑵这样用词有什么好处?

2.请认真思考后填空:

这里所选的段落主要体现了小姑娘米妮         的好品质,作者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其中正面描写的段落有         (填序号),侧面描写的段落有       。

3.摘出选文中的比喻句。

1 .辛辛苦苦、干干净净、缝缝补补、漂漂亮亮、红红、腾腾;⑴都是叠词。⑵叠词较为口语化,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之感。 

2.勤劳能干;⑵⑶⑹;⑷⑸⑺ 

3.⑴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像一只新的发夹一样光鲜。⑵把房子整理得像星光一样敞亮。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