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
我小时候迷过一次路。
那天我一个人在外面玩。我走了很远,来到了一条河堤上。但再远,我也认识回家的路,因为这个地方我来过,大人带我来过好几次,我知道回家的路:沿堤往回走,过一座桥后往左拐,就能走到我住的新大街。
这样熟的地方我当然不担心迷路。
在河堤上我没再走,就在河堤上玩。差不多是夏天了,美丽的蝴蝶从很远的地方飞来又飞往很美的地方,也有的蝴蝶不再飞往远处了,停下来。蝴蝶停下来的地方更美———那是美丽的花丛。与蝴蝶一起飞来的还有蜻蜓,它们飞在很高的天空,把天空装点的多彩多姿。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夏天,花红草绿,蝴蝶起舞,蜻蜓翩跹。
一个老人,在我玩着时走了过来。近了,老人说:“你知道新大街怎么走吗?”
我看着老人,点点头,说:“知道,往这边走,过一座桥后往.........”我应该告诉老人往左拐,但话要出口时,我忽然想骗骗老人——我小时候是个很调皮的孩子,往人家水缸里撒过尿,塞过人家的烟囱——这次,我骗起老人来,说:“过一座桥后往右拐。”老人丝毫没有怀疑,老人谢过我,蹒跚着走去。
我在老人走远后笑起来,老人按我指点的方向走,一定会迷路。
我在堤上玩了一阵,也要回家了。回家的路我认得:沿堤往回走,过一座桥后往左拐,就能回到家里。
我按上面的想法往回走。
很快我走到桥边了,又很快,我过了桥。那边两条路,往左拐就是回家的路,很快,我走上了这条路。但在这条路上走了一阵,我居然看见了老人,她慢慢吞吞地走在我的前面。见到老人,我立刻明白我走错了,我告诉过老人让她过桥后往右拐,这是骗她的,现在,我看见了老人,说明我跟老人走在同一个方向。
我不能跟着老人走。我转身往回走,走回到桥边时,我拐进了另一条路。
但在这条路上走了很久很久,我也没有走到我住的新大街,而且越走越陌生,我不知道我走到哪里了,也不知道新大街在哪里。
我迷路了。
我后来嘤嘤地哭起来,我要回家,但不知道家在哪里。一个大人,过来问我哭什么?我告诉大人,说我迷路了。大人让我别哭,然后慢慢诱导我,问我住在哪里。我还记得我住在新大街,我告诉了大人。大人听了,笑起来,大人说你走反了方向。说着大人牵着我,带我回家。
我回到家后又看见那个老人了,妈妈说那是我外婆。外婆也认出了我,她说你指给我的路是错的,你不认识路,你怎么能不迷路呢?我说外婆你怎么知道我指错了路。外婆说我过了桥又问了别人,人家告诉我往左边走。
我明白我为什么会迷路了。
我一直记得这次迷路,现在想来,这次迷路是注定的,一个想让别人迷路的人,他自己已经迷失了。
1、这篇小说情节简单,平中见奇,引人入胜,富有戏剧性,你能用两句简明的话概括小说的情节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小时候是个调皮的孩子,往人家水缸里撒过尿,塞过人家的烟囱。”有人认为孩子还小,那是天真的表现,不应计较,你怎样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结尾说,“这次迷路是注定的”,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我”骗了老人“往右拐”之后,“我”自己认识回家的路,“我”没有迷路,请你设想一下“我”以后会变得怎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说以“迷路”为题,有何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迷路”,你认为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我想骗人却骗了自己的外婆,我想让别人迷路却使自己迷了路。
2、略
3、因为我想让别人迷路,其实我已经迷失了。
4、很有可能在良知迷失的道路上继续滑下去,符合情理即可。
5、(1)是高度凝练地浓缩了故事内容,“我”迷失了回家之路(2)是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我”迷失了善良人性之路。
6、告诉我们,为人类莫做亏心事,不做伤害他人的事,要保护善良的本心本性(符合文章即可)
书 橱 贾大山
冯老师退休了,念他执教三十余年,又是高级教师,领导上在他60岁寿辰的时候,给他解决了一套房子,二楼,三居室。
冯老师原来住在一条偏僻的小胡同里,一个小独院,三间旧屋;是他的祖业老宅。儿子结婚前,他和老伴儿住东屋,一明两暗,儿子住西屋;儿子结婚时,两间东屋让给了儿子,自己去住西屋。校长、局长每次看望他,都说他的房子太小了,他却总是笑着说:“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不小不小。”
冯老师在旧屋住时,大家都可怜他的房屋过于狭窄。迁入新居后,就更可怜了,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个立柜,一张床,三间屋子空空荡荡,看不见什么东西。孩子们看着不像话,都劝他做几件家具。两个女儿让他做个尺寸大一些的写字台,再做几个书橱;儿媳妇希望他做一对沙发,一张席梦思床,一套时兴的组合柜。儿子迷着两个歌星,不操这份心,只说父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
冯老师想做几个书橱。他一辈子没有别的嗜好,吃穿也不讲求,就喜欢买书。文、史、哲,儒、释、道,诸子百家,唐诗宋词,见书就买。他说财帛是身外之物,惟有把书读在肚子里,才能终生受用不尽,大则用以济世,小则可以修身。他爱书如命,家中一切东西,都可外借,惟有藏书一概不借----他有一套心爱的书,共十册,忘了是谁借去一册,至今未还,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便想此人是谁,苦苦想了两年。藏书不借,又不断买,日积月累便有了可观的数量。只是这么多年,由于房子太小,也委屈了那些先哲时贤,桌上桌下,床头柜顶,全是书!
太平街的张木匠听说冯老师要做书橱,主动找上门来,一定要揽这宗活儿。他一再表示,价格优惠,质量第一,尺寸式样,全听冯老师的。冯老师根据屋子大小,经过一番精心设计,决定做四个书橱。每橱高1.9米,宽0.95米,上面是四层书架,下面设暗橱,紫檀色,大开月环拉手,扇子上“起线”,暗橱上“起鼓”,腿上饰以空雕花沿儿----不用亮油,一定要用大漆。
冯老师要做仿古书橱,张木匠的兴致更高了。张木匠是祖传的手艺,曾经在一个京剧团里做过几年布景道具,专爱琢磨古色古香的东西,冯老师也算是地方名流,在他那里也正好露一露自己的手艺。可是,正要下料,冯老师让人捎来口信儿,不做了。
张木匠若有所失,当天黑夜去找冯老师。冯老师不在新居,正在旧屋整理书。张木匠声音柔柔的,近于乞求。他说冯老师,料都下好了(其实没下料),怎么又不做了呢?做吧,质量、价格包你满意……冯老师摇摇头,笑了笑,朝东屋一指,没有言语。
张木匠走到院里,东屋里开着收录机,正放一支流行歌曲。歌星的嗓音很低,小两口儿说话的嗓音也很低:
“你真的支持咱爹做书橱?”“做就做,不做就不做。”
“做书橱干吗用?”“放书呗。”“他有什么书?” “有fó jiāo 、dào jiāo 的书……”,“迷信!”“还有马列的书……”“极‘左’!”
媳妇儿说,“咱爹死了,他做的书橱归谁?”“自然是归咱们。”“咱们要那玩意儿干吗用?”“你问过多少遍了?”儿子好像不耐烦了,“盛碗!”
冯老师不做书橱了,也不藏书了。青少年们向他借书,他都乐于借给,并且一再嘱咐不用还了。青少年们感到奇怪,他便笑着念一首打油诗:老夫藏下几本书,哪个喜欢哪个读。但愿身前散干净,免得书橱变碗橱。
1、这篇小小说围绕“书橱”共写了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小小说围绕“书橱”所写的几个人物,他们对“书橱”各有什么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冯老师一生爱书如命,家中什么东西都可外借,唯有书一概不借。在他放弃做书橱后,为什么青少年们向他借书,他却乐于借给,并且一再嘱咐不用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冯老师认为:“财帛是身外之物,惟有把书读在肚子里,才能终生受用不尽,大则用以济世,小则可以修身。”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冯老师迁入新居后,屋子里空空荡荡,孩子们都劝他做几件家具。两个女儿让他做个尺寸大一些的写字台,再做几个书橱;儿媳希望他做一对沙发,一张席梦思床,一套时兴的组合柜。女儿、儿媳心里各自想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冯老师放弃做书橱这件事对还是不对?请陈述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自己想做书橱;自己设计仿古书橱;自己放弃做书橱。
2、冯老师要做“书橱”,用之于藏书;张木匠乐做“书橱”,冯老师是当地社会名流;儿子儿媳暗地里反对做“书橱”,是因为觉得藏书无用。
3、他要做的书橱在他死后儿子儿媳要用来“盛碗” ,他所藏之书家中无后继之人;借给青少年,是他给藏书找到了可继之人。
4、读先哲时贤的书对自己是有益处的:既可以服务于社会,又可以提高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5、女儿:父亲一生爱书,做一张写字台和几个书橱可以满足他的心愿;儿媳:添制家具家里显得阔气、舒适,才像一个家。
6、对。放弃做书橱不等于不藏书,加上可以把书散借给青少年们,发挥的作用更大。不对。放弃做书橱实际上是在与他的儿子儿媳赌气,应该做他儿子儿媳的工作,让他们懂得藏书和读书的重要。
好日子怎么过 池莉
都说穷日子难过,我不怀疑这种说法。我过过穷日子。在做知青的时节,常用盐水拌饭吃,那样的夜,非常非常地漫长,饥饿噬咬着年轻的胃,虎狼一般凶狠。知青当中的坏孩子倡议:谁和我去偷老乡的鸡?好孩子们大都响应,大都不由自主,纷纷起立。最好的模范知青不起立,小声说:“我不去……我在家里烧开水吧。”坏孩子是真小人,好孩子是伪君子。很惭愧,我是留在家里烧过开水的。不过不是我要求烧开水,是大家认为我偷鸡的技术不够好。然而我还是惭愧,我因为自己技术不好而暗自庆幸自己从来没有偷过鸡,可是我是吃了鸡的,可见我还是比较虚伪。没有过穷日子的人真是不知道,穷而守志,那是太难了。肚子太饿,人就不是人了,是动物了,除了想吃,几乎不想别的。
好日子不好过,这是从前没有想到的。因为什么叫做好日子,很难界定。温饱不愁了,还有山珍海味呢?别人能够吃到,我不能够吃到,就不觉得自己的日子好。你有住房了,那边厢却竖起了别墅;公共汽车不拥挤了,大路上却跑过一辆辆私人的豪华轿车;你开始吃肉了,时尚标榜的却是吃野菜;你穿得整整齐齐了,流行的却是衣不遮体;你的工资提高了,有人赚钱却是成百万上千万。因此我们的耳朵里,听到的一片声音,都是说:现在日子真是难过!
好日子是难过得多。好日子弹性太大,物质太多,信息太多,__太多,个人的选择却比穷日子还要少,不是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而在穷日子里,发自肺腑的要求就是吃饱肚子。在西海固,在贵州的偏远山区,在小凉山的深处,到处可以看到,大人和小孩子,只要吃饱了,就会很安详地坐着晒太阳,甜蜜地打盹,万事不挂心,目光温和得如新生羔羊。穷日子固然难过,但容易满足。穷日子难过的是肚子,好日子难过的是心情。心情好不起来,吃了什么都白吃。
原来,好日子不仅仅是物质的,好日子更是精神的。好日子是皮囊,须得人为地填充灵魂。这灵魂哪里来?读书得来,修养得来,智慧得来;安静中得来,爱意中得来,松弛中得来;不烦躁的时候得来,不虚荣的时候得来,不贪婪的时候得来;懂得珍惜时间的时候得来,懂得尊重他人的时候得来,懂得维护健康的时候得来。
好日子就在自己的手中,像泥鳅,要有把握的技巧。偏偏就是这个技巧,不是那么容易掌握,所以真是叫人难过。
1、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论述的是好日子怎么过,为什么从穷日子难过写起,并列举了自己亲身经历的偷鸡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三自然段举贵州偏远山区人们过日子的事例,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四自然段说“好日子是皮囊,须得人为地填充灵魂。”这“灵魂”是“读书得来……懂得维护的时候得来”,列举了“灵魂”得来的种种情形,请结合自己的经验选择一种情形谈谈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段说:“好日子就在自己的手中,像泥鳅,要有把握的技巧。”你过的是好日子吗?如果是,你把握了好日子的技巧了吗?如果过的是穷日子,你打算怎样改变现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过好日子不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方面的,要把握好技巧。
2、写穷日子难过,是和后文的好日子形成对比,引起读者思考,写自己亲身经历的偷鸡事件有力证明了穷日子难过,给人的选择太少。
3、说明穷日子只是要求吃饱肚子,而过好日子主要是心情,“心情好不起来,吃什么都白吃。”
4、只选一种谈即可 5、围绕好日子不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从而填充灵魂,把握技巧等方面展开思考。
谢谢你教我
徐慧芬
山草呆住了,这上好的瓷瓶怎么会如此脆弱____就这么轻轻一抹,竟会碰掉一块儿!这是一只德化薄瓷瓶,造型十分别致:一段老竹,逸出一支新篁,一只麻雀停在枝头,似在鸣唱。
她刚来时,主人家就关照过:挪动、擦拭这些瓷器时要小心点,这是家里多年的收藏,虽不十分值钱,却是他们的喜好。
现在,麻雀的一扇翅膀却被她弄折了,碎片滚落下来,山草似乎听到了麻雀的哀鸣,以至。这哀鸣声久久在她心中回荡。
虽然,女主人惊讶了好一会儿,只说了这么两句:你怎么这么不小心?毛手毛脚的!男主人看到碎片,俯身拾起后只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并没说什么,可是,山草总也不能原谅自己。
一个月做下来,山草觉得这对夫妇有学问,待她挺好的,工资比别家给她的高些,人也和气不摆架子,家务上有些事还会同她商量。他们曾告诉过她,在她之前,找过几个都不合意,他们看上这个山妹子,主要还是她的朴实和勤勉。
现在,由于她的疏忽,竞将他们心爱之物弄坏了,怎么办?怎么办!神思恍惚的山草晚上在洗碗时,听到瓷碗碰在一起的声音,眼泪又淌了下来。想来想去,也只有用工资作抵偿,不知行不行。她擦完眼泪,怯生生来到还亮着灯的主人书房里,嗫嚅着说明意思。
你说用这个月工资抵吗?可你怎么向家里交待?家里生病的母亲不是等着钱用吗?再说,这只瓷瓶是我们一位朋友的馈赠,能用钱估价吗?即使按市场价,你两个月的工资也不够啊!听主人这么说,她急得眼泪哗哗而下。“好了,不要哭了。放心吧,山草,我们不要你赔!”女主人拍了拍她的肩膀,“但是,作为惩罚你的粗疏,我们还是要象征性地扣掉你这个月十元钱。这十元钱的赔偿是想让你记住,以后做事一定要认真仔细。人在外面讨生活很不容易,好的习惯,会帮助一个人走向成功。就像我们的女儿,小时候读书做题目很粗心,我们花了好长时间才帮助她克服这个毛病……”这一晚,在主人的教诲下,山草的心受着感动。
谁也不曾想到,第二天,主人读大学的女儿回来听说此事,不好意思地向父母坦白出来,瓷瓶是她不小心碰坏的,她见麻雀翅膀断了,就找了点胶水粘住,再把瓷瓶转过身去。她想省得父亲知道了心疼,还要责怪她,所以就没说。
夫妇俩嗔怪了女儿后,觉得有些对不住山草。他们把事情真相告诉了山草后,问她当时为什么不申辩一下。山草说:阿姨叔叔,当时我也觉得奇怪,怎么抹布轻轻抹了一下,就碰坏了呢?可是我真的这么说了,你们会相信我吗?
两位主人沉默了好一会儿,男主人点点头说:是的,山草,你这么说,也许我们会不相信,但事实是这样的,确实没有错,你就要坚持维护自己的利益,你不要管别人相信不相信。如果自己不相信、不坚持,就更容易受到伤害。你上过初中,读过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小说《柔弱的人》吧?生活中可不能一味柔弱啊!
半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山草的亲戚在乡下办了个加工厂,山草的父母让山草回家乡去上班。山草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主人家。回到家乡后,即写信给这对知识分子夫妇报平安,并谢谢他们对她照顾和关心,感谢他们教给她很多知识,让她懂得不少做人的道理。在信末山草又加上这么几句话:叔叔阿姨,还有几句话我不知该不该讲,还记得吗?我刚来时在打扫卫生中发现床下有一张百元钱,沙发背后有两张十元钱,我想,也许是你们放在那里,考验保姆的吧?如果以后你们再找保姆,我希望你们不要这么做。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哪些地方可以让你感觉到“人在外面讨生活,很不容易,好的习惯,会帮助一个人走身成功?”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男主人的话中你认为最能给我启示的是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山草的来信中读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再一次细细品读全文,说说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山草在一家知识分子的家庭当小保姆的经历。
2、瓷器是主人的女儿在父母不知道的情况下碰坏后用胶水粘上的,轻轻一碰就会掉落,可山草心里明白嘴上无法申辩,还要扣10元钱作为惩罚,心里自然委屈,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不申辩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法,女主人的话有一定道理,我们确实做事一定要认真仔细,不能粗疏。
3、事实是这样的,确实没有错,你就要坚持维护自己的利益,你不要管别人相信不相信。如果自己不相信,不坚持,就更容易受到伤害。生活中不能一味柔弱。对我们的成长应该有帮助的。
4、写信给这对知识分子夫妇报平安,并谢谢他们对她照顾和关心;是用山里妹子特有的淳朴劝说这对知识分子不要用一些不合适的方法试探小保姆,小保姆也需要别人信念呀。
5、标题一语双关,既指这对知识分子教小保姆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又指小保姆劝说这对知识分子不要用一些不合适的方法试探小保姆,小保姆也需要别人信任。
读下文后做题。
只要弯一弯腰
夜深了,一位巴格达商人走在黑漆漆的山路上,突然,有个神秘的声音传来:“弯下腰,请多拉些小石子,明天会有用的!”商人决定执行这一指令,便弯腰捡起几颗石子。到了第二天,当商人从袋中掏出“石子”看时,才发现那所谓的“石子”原来是一块块亮晶晶的宝石!自然,也正是这些宝石, 使他立即变得后悔不迭:天!昨 晚怎么就没有多捡些呢?
这是科学家巴甫洛夫讲的一 个故事。尤其发人深省的是,他在讲完故事后说:“教育就是这么回事____当我们长大成人之后,才会发现以前学的科学知识是珍贵的宝石,但同时,我们也会觉得可惜,因为我们学的毕竟 太少了!
不是吗?教育送给别人明明是瑰丽的宝石”,可总有人因为弯腰太累视而不见,结果白白地错过了许多机会。还有个故事更意味深长。
这是歌德在他的叙事歌谣里讲的。
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就让彼得把它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就自己弯腰捡起马蹄铁,用它从铁匠那儿换来三文钱,用这钱买了十八颗樱桃。出了城,二人继续前进,经过的全是茫茫的荒野。耶稣猜到彼得渴得够呛,就让藏于袖中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彼得一见,赶紧捡起来吃。
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十八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他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小事不干,将来就会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劳。”
不去弯腰或疏于弯腰,是糊涂;而耻于弯腰者,肯定是傻子!
1、文中有个句子能点明这篇文章的层次,这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有一个词是贯串这篇文章的线索,这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这篇文章在写作上的明显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的句子可以视为警句,请选出一个这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弯腰”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你觉得它好在哪里?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还有个故事更意思深长。
2、弯腰
3、叙议结合
4、例:教育送给别人明明是瑰丽的宝石,可总有人因为弯腰太累视而不见,结果白白地错过了许多机会;小事不干,将来就会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劳;不去变腰或疏于弯腰,是糊涂;而耻于弯腰者,肯定是傻子。
5、勤奋学习或劳动。
6、略
大年初一没下雪 山鬼
去年三十傍晚,广州火车站的广场突然安静了下来。时间还早,我买了份报纸,走向车厢。车厢里没人,我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不知到了哪个小站,上来一个农民模样的人,牵着一个小女孩,手拿车票仔细对看座号,辨认清楚了,他们才坐下。整个车厢其实没几个人,你想坐哪都行。一看就知,他们是不常坐车的。
那个男人四五十岁的样子,很像个农民,灰黄的脸,很深的皱纹,只是他的手不是又粗又大,他有一双纤细的手。那个女孩的脸也是灰黄的,土头土脸的样子,谈不上好看,只是那双黑眼睛就像灰烬里的火星,一闪一闪的。他们坐在我对面。男人坐下去时,半哈着腰,发出一声短促的笑声,好像说:“打搅了!”这一路肯定无聊透了,你别想着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同伴在火车上玩牌了,我继续看我的书。晚上,餐车送了一次面条,黏糊糊的,看着都没胃口。我拿出上车前买的江南酱鸭,还有一包面包,要了一瓶啤酒,准备凑合着吃一顿年夜饭。
我请对面的一起吃,男人忙摆着手说:“不吃,不吃。”我看见那个女孩看着面包,咽了一下口水。我递过去一块面包,又撕了一只鸭翅,笑着说:“吃吧,都过年了,客气啥!”我又拿出花生米、凤爪几样下酒菜,索性大家喝个痛快。
我边吃边问:“你们回家过年?”“嗯……不,小孩子没看过雪,带她去看雪。”
“哦。”我嘴里应着,心里想中国还有这么浪漫的农民。
没怎么说话,饭很快吃完了,酒也喝光了。男人收拾桌上碎骨。小女孩突然问我:“叔叔,你看见过雪吗?”“见过,白的,有的人说像糖,有的人说像盐……”
“您给我说说吧,说说吧。”说着话,我想去洗手间,路过洗手间旁的过道,我看见那个男人抱着头,蹲在地上哭泣。
在男人断断续续的哭泣中,我听到那女孩的故事。她的母亲在她4岁时去世了,9岁时她得了白血病,到今天已经拖了4年,医生说今年可能是她的最后一个春节了。爸爸问她想要啥,她说只想看看雪。生长在广东偏僻的山区,她从来没见过雪。她生病前读的最后一篇课文是《济南的冬天》,在她脑海中不断地想象着真正的冬天的模样。她想翻过家乡的这座大山,看看北方下雪是什么模样。这个一贫如洗的父亲在大年三十晚上和她一起坐火车准备看雪。坐着这趟车去,坐着当晚回程的车回,再没有多余的钱去住旅店,在车上吃饭了。临走前,他收听了天气预报,说杭州今夜又一场大雪。
我无法想象在这样一张灰黄的脸庞下有这样一颗细腻的心。
我走到座位旁,给小女孩耐心地讲起下雪时的种种趣事。她那双黑眼睛就像在灰烬里的火星,一闪一闪的……到站了,杭州很冷,风很大,却没有雪。我拿了300块钱给他,他死活不要。我留了一堆食品给他们。他们送我上了杭州回新安江的中巴,在车旁拼命摇着手。
在回乡的时候,最怕碰上风雪天,而我希望今天赶快下雪,下得越大越好。
一天无雪。一夜无雪。初三晚上,一家人坐在火炉旁吃火锅。我突然说了声:“下雪了。”
1、文章标题“大年初一没下雪”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插入了一段“男人哭诉”的情节,这段插叙有什么任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对父女俩的情感有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小说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雪时的种种趣事,激起了小女孩与病魔抗争的勇气和信心,也给了她父亲为女儿治好病的希望。
B.、小说虽然没有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华丽的词藻,却能感染读者。
C.、父女俩送“我”上中巴,并拼命摇着手,表明他们对“我”的留恋和感激。
D.、文中所描写的男人是一个非常自尊、质朴、慈爱的父亲形象。
5、如果将结尾改为:下车时,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和本文的结尾比较,哪一个好些?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标题暗含我为父女俩未能达到愿望而遗憾,也包含着我对父女俩的命运的关心和牵挂。
2、(1)交代了小姑娘的遭遇和病情,(2)交代小姑娘看雪愿望和由来(或交代父女二人到杭州的目的)(3)是使我后来感情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3、不屑(有些轻视)-注意-关注(或感动)-担忧(牵挂)
4、A
5、原文好,更加激起了读者对小女孩的同情,使文章更加深刻,更有感染力,也符合标题。改文,下雪了是对小女孩的美好的祝愿,但是标题也要改。
阅读下列文段后做题。
过程比结果重要的多
生命是一种过程,你无法超越。
无论你出身豪门深宅还是穷家陋室,向人世间报到的第一声必定是嘹亮的啼哭。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你必须在大人的帮助下,完成属于你的生命初级阶段的探索;从(①)的青年到(②)的中年再到(③)的暮年,每个人的生命历程必然要被时间轮船载着驶向不同的港湾。
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所以有圣人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所以有哲人高呼:当机会迎面扑来时,你牢牢抓住它,它就是天才。
你要么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让生命在自己手中变成一张白纸,在时间的风里飘来荡去。你要么另辟蹊径,按照预定的设想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哪怕是磨烂双脚也义无反顾。这时你所面对的,也许是孤独和寂寞;但你奉献给社会的,也许是科技领域的重大发现,也许是艺术作品经人以赏心悦目的享受,也许什么都没有,只有你生命的充实。
作为常人,最重要的是把握你自己。当生命的过程临近尾声时,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你只要说一句:我努力过,奋斗过,此生无悔矣,你的生命便结出了虽不丰硕但饱满的果实。
从这个意义上说,过程比结果重要得多。
1、文中方框处应该填入恰当的一组是( )
A.①壮志不已②风华正茂③成熟丰稔 B.①风华正茂②成熟丰稔③壮志不已
C.①成熟丰稔②风华正茂③壮志不已 D.①成熟丰稔②壮志不已③风华正茂
2、“这个过程”指的是什么?(不超过10个字)
3、“生命是一种过程,你无法超越。”“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理解“选择是痛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和“也许什么都没有,只有你生命的充实”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句中“过程”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
A.生命是一种过程,你无法超越。 B.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C.当生命的过程临近尾声时。 D.过程比结果重要得多。
7、为什么作者说“过程比结果重要得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
2、人的生命从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
3、生命由婴儿――少年――中年――暮年构成,后一个过程不可能超越前一个过程而存在,而这个过程不可倒过来;两句话着眼点不同,前者强调必须接部就班,后面强调生命的过程只能有一次。
4、这句话是针对下面两种情况而言,一个能珍视生命的人,随波逐流是他不愿的,那就只在另辟蹊径,去选择属于自己的路,在选择中,要战胜自我,塑造自我,经历各种磨难和考验,所以是一种痛苦的选择。
5、我努力过,奋斗过……虽不丰硕但饱满的果实。
6、D
7、指人到晚年再回首走过的路时,只要努力过、奋斗过、即使没有什么丰富的成果,仍然很充实,这样就会无怨无悔。
回家
海子少年时在这个城市的另一个区上中学,距家20余里,公共汽车车票是八分钱。每个星期六,海子都要风雨不误地乘车赶回家。
那一天,海子的弟弟妹妹们,会早早地立在门口,等海子回来,好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一顿比平常略微强一点的饭菜。
第二天,再跟海子哥到城外的小河套里去玩去疯。
有一回,爹对海子说:“海子,你……以后不到过节或放长假,平常就不要回来了……”
爹说得挺犹豫。海子知道,爹每月工资76元。海子还有两个哥哥,都很有出息,在外地上大学,娘没有工作。海子每个星期的来回路费,一角六分钱,对这个家庭很重要。
于是,海子连着两个星期没有回家。
又一个星期六,天已很晚,风刮得很大,海子突然回来了。娘和爹有些惊喜,又有些生气。海子就气喘吁吁地说:“爹,娘,你们别不高兴,我没坐车,我是跑着回来的。”
爹和娘一时无语。
过后,娘赶忙给海子做饭,热几个煎饼,再做一锅玉米面糊糊,想想,又狠狠心放了好几滴荤油,很幸福地看海子唏哩呼噜地大口喝,喝得很香。
就这样,日子滑过很长的一段。
又有一回,娘思虑许久,还是对海子说:“海子,这样下去还是不行啊。你看你的鞋,过去半年一双,现在两个月就得一双……”
海子不语。
海子又是好几个星期没有回家。
海子再回家时,地冻天寒,娘老远看见,海子赤着双脚,一双鞋套在手上,裹一身寒气跑回来。
娘愣住了,爹愣住了。
海子看着爹娘,怯怯地说:“我没有穿鞋,我是光着脚跑回来的。”
娘猛地搂住海子,紧紧搂住,红着眼睛流泪。爹却转身走出屋去,外面很冷,爹站在院里一动不动。
这些都是许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现在的海子已近中年,是一名威风凛凛的警官。
每到周末,海子的父母家会很红火很热闹。哥哥、弟弟和妹妹都会带着家人来看爹娘,老少三辈十多口人,围在一张丰盛的大餐桌旁……亲情洋溢,其乐融融。
可海子却极少来。倒是海子的媳妇常领着女儿回来,拎一堆花花绿绿的营养品,说是海子让带来的。
有时候,娘就忍不住对爹说:“原先天再冷,光着脚跑再远的路,海子也要回家。可如今生活好了,海子怎么就不回来了呢?”
爹就会对娘说:“你又不是不晓得,海子是做警察的,工作忙哩。”爹和娘都知道,海子是个好警察,海子任所长的派出所连续几年被省公安厅评为先进基层单位。
后来,在处理一起突发案件时,走在最前面的海子受了重伤,当时就有些不行了。送医院急救的路上,海子拉着同事的手,说:“我想回家,看我娘……我三个多月没回家了……”说完,就真的不行了。
娘哭,爹也哭。
亲戚朋友也都哭,后来,就不得不忍着悲痛劝花甲暮年的老人:……海子没给您二老丢脸……海子走的时候是鲜花簇拥,身上盖着国旗的……
爹呜咽:海子是好样的!可海子再也回不了家了……
娘却说:不,海子永远回到了家,再也不走了。娘紧紧抱着海子的遗像,泪珠儿滴滴掉在海子脸上。
1、文章写海子读书时回家的三个片断非常生动感人,请你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这三个片断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观全篇,海子这个形象塑造得非常完美,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这就是:
第一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子是一个从感情到行为、内在美与外在美和谐统一的形象,这种形象美是通过文章中层层__________的手法表现的。
4、海子少年读书时常常不辞劳苦的回家,表现了他的什么好品质?然而,当海子当上警察后却很少回家了,这又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海子在处理一起突发案件时受了重伤,临死前海子拉着同事的手,说:“我想回家,看我娘……我三个多月没回家了……”读到海子牺牲前的这些话,也许有些同学会不以为然,因为在他们的想象中,英雄临终前说的应该是“坏人抓住了吗”、“国家财产保住了吗”之类的话,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乘车回家、跑着回家、赤脚回家
2、他对家的那份纯真感情;为大义舍亲情的那种高尚行为。
3、衬托
4、表现了他对家的热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表现他尽忠人民,献身事业的行为美。
5、其实生活中的英雄并不像某些作品写的那样:冷冰冰(铁石心肠),不食人间烟火,其实,有情如何不英雄?
你遗失了感动吗
⑴我问学生:“感动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感动的本质和内核是善……你们曾经感动过别人吗?
⑵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
⑶“那么,你们曾经被别人感动过吗?比如读到一篇文章,认识一个人,或者听一首歌。”我继续启发孩子们。他们零零星星地再次回答:“没有,老师!”这个答案,让我的心情沉重起来。我难以置信。真的没有什么让他们感动吗?
⑷“你们的父母为你们付出那么多,也不曾让你们感动吗?”
⑸“天天读书,周末补课,晚上自习,哪有时间感动呀?”
⑹我的心,仿佛被什么敲打着,倘若,青春的回忆只剩下书本和试卷,那将多么乏味!面对值得感动的事件无动于衷,又是多么遗憾!
⑺清晰记得,多年前的那个正月十五,我提着行囊走出家门,对母亲的絮叨保持抵制的沉默。外面正是鹅毛大雪,很冷。我坐上车,催促母亲赶紧回家,她却忽然记起了什么,让我等等,立刻转身回家。不一会,她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塞给我一只热乎乎的热水袋:“刚灌的,焐着敢不冷了。”车子发动了,我一直没有回头,抱着热水袋,泪水流了一脸。
⑻那天,我第一次懂得感动,懂得了风雪中的母亲。
⑼我曾经待业,想读书,又没有钱交电大的学费。一位好友来看我,不厌其烦地劝我振作,陪了我一个下午。临走时,她将一张50元的票子(那时可不是小钱)搁到桌上,看见我的惊愕,她微笑着说:“不要拒绝,去买书吧,快乐地生活!”
⑽感动就这样悄悄延伸。
⑾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我紧张慌乱,嗓子也莫名其妙地哑了。后面听课的一位优秀教师却一直微笑着,给我鼓励的目光。下课后,她走到我身旁,真诚地说:“比我当年强多了!”
⑿即使一面之交,感动也会不期而至。
⒀不久前,我在“感动中国”的晚会上看到徐本禹____一位放弃读研而到贫困山区支教的大学生。他说:有一次我给学生们布置作文,其中一位同学写道,2008年,如果能去看一看奥运年的北京,住一住北京的平房,他就是最幸福的人……看到这里我流泪了。很多次面对着孩子们我都流下了眼泪,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⒁我知道徐本禹的眼泪为何而流。这绝非脆弱,而是大爱。正是这大爱,才让他有勇气,扛住倾颓的教室,扛住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即使素不相识,我跟许多人一样,也被徐本禹深深感动。
⒂如果没有感动,我们的心灵将盛放些什么?我们的幸福如何延伸?肖复兴曾在文章中写道:“我们还能不能够被哪怕一丝微小的事物而感动得流泪,是检验我们心灵品质的一张pH试纸。”感动,其实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检测。如果你的心灵刀枪不入,坚硬无比,那就是一块什么都不长的盐碱地了。
⒃生活中难免存在欺骗,背叛,诽谤和冷漠,但是,请让自己依旧被感动,为某个人、某个故事、某个瞬间流泪,而且被这力量催促着去做点什么……只有懂得感动,才会相信这个世界有干净的奉献,有纯粹的温暖,才会懂得世间万象,何为表里。
1、为文中加点字解释。
① 无动于衷( ) ② 不期而至( )
2、本文以“你遗失了感动吗”为题,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回忆了许多次我被感动的事,请你用简洁语言概括出其中2件事。
感动的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动的事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⑹段中画线句子“倘若,青春的回忆只剩下书本和试卷,那将多么乏味”的含义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⑺段中“外面正是鹅毛大雪,很冷”这一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上下文,请你谈谈对第⒁段“扛住倾颓的教室,扛住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一句中加点词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简要概括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文章末句说“只有懂得感动,才会相信这个世界有干净的奉献,有纯粹的温暖,才会懂得世间万象,何为表里”。那么在生活中你有被感动的经历吗?请把感动场面比较细致地描述出来。(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① 内心 ② 约定
2、以“你遣失了感动吗”为题,一方面以提问的方式使文章标题醒目,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思考。另一方面点明了文章的话题内容(每个方面1分)
3、①临行时母亲急匆匆送给我热水袋感动了我;②一位好友在我困难时送票子感动了我;③一位优秀教师对我的鼓励感动了我;④徐本禹的事迹感动了我(能写出其中一条,得1分)
4、(2分)假如青年时代的回忆里仅仅只有苦读和考试等情景,而没有被别人感动和感动别人的珍贵记忆,人生也是不够完美的(意对即可得分)
5、(2分)作用:①作铺垫,为下文叙事、描写提供合理依据;②反衬,以天气的寒冷来突出对母爱感动的温暖(每答出1点得1分)
6、(2分)加点的词形象地表现了徐本禹尽其所能,用爱心和责任心为改变山区贫穷落后的面貌,为山区孩子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所做出的努力和奉献,同时抒发了作者被徐本禹所感动的思想感情(意对即可)
7、(2分)在生活中,人们应该学会感动,保持善良的心情,并用善良的心感动别人(意对即可)
8 、(3分)略
良 心
①父亲因腹痛难忍进医院急诊,B超显示是急性阑尾炎,肠腔上还有一个直径4厘米的不明包块,医生怀疑这个包块是癌。“如果在阑尾手术中病人因其他病灶的影响而死在手术台上,本院不承担医疗责任。同意的话,请你们在手术单上签字。”
②“你们”是指大哥和我。医生的话让大哥的脸“刷”地变白,手术单在他手中“噗噗”地抖动。他把目光投向我,突然的灾难让他的脸上充满同舟共济的企盼。他问,二子,你看呢?
③“签就签呗!”我漠然地说。甚至我还打了一个哈欠,不耐烦地说:“昨晚我打了通宵麻将,太困了,想早点回家,手术时你就一个人待在这儿吧!”
④我想,既然没有大祸临头的感觉,何必要虚张声势地悲伤。大哥最终还是忍住了愤怒,在手术单上赌博一样谨慎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⑤我的冷血是存心的,因为我对父亲有着深深的不满。父亲原来是一名工人,45岁那年他病退回家,让与我同班读书的大哥辍学“顶替”。大哥比我大一岁,我俩的成绩不相上下,都是班上的尖子生。可那时家里穷,父亲怕我俩都考上又都读不“终局”,于是决定让大哥回来“顶替”。
⑥就这样,我和大哥开始了不同的人生。大哥进厂不久,厂里更新了机器设备,他的工作只是坐在电脑监控室里按电钮,轻松自在,养得白白胖胖,并按部就班地娶了妻,生了子,节假日一家三口共用一辆摩托车,像一串幸福的糖葫芦在大街小巷兜风,活得好不滋润。而我这个世纪末的大学生却赶上不包分配,在一个又一个人才市场里兜售了两年,赔尽了笑脸,仍然没能把自己推销出去,个中辛酸,一言难尽。正是我们兄弟俩截然不同的生活境况让我开始憎恨父亲,他明知我自幼体弱多病,为什么不以保险起见让我“顶替”呢?既然父亲把他的爱以最实惠的方式给了大哥一个人,那么就让大哥一个人来承担养老送终的义务吧!我虽然冷血却不矫情,言为心声是我最大的优点。所以我说要回家睡觉。
⑦“请你们帮着把病人抬上手术床。”医生对我们说。我只好跟着大哥来到父亲的病房。病床上的父亲已被自己的汗水淋湿,扭曲的表情昭示着体内的疼痛正像风暴一样肆虐。生命在这一刻显得无比脆弱,大哥的眼睛终于坚持不住漾出红红的雾气,这份柔情有悖于他一贯的钢铁个性。父亲瞬间明白了自己的病情,他忽然想起什么来,吃力地叮嘱大哥:“假如我万一就这么走了,你只能给我立一根孝子棒(我们的风俗,一个儿子立一根),写上你的名字……”
⑧“为什么?”大哥吃惊地问。我也对父亲的“遗言”感到不满。到死还在偏心眼儿,这不是变相地骂我不孝,不认我这个儿子吗!
⑨“因为二子是我捡来的孩子,我得把这个权利留给他的亲生父母,万一他们以后有机会相认,我可不能昧了良心……”父亲说着又把眼光移到我脸上,“二子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我实在不放心。谁会料到大学生就业这么难。那时让他多读书,我是想不能亏待了人家的孩子……二子啊,你别怨爸,爸就这点儿能耐。往后,让大哥多照顾着点儿——大明,记着我的话,对弟弟要多帮衬,啊。”父亲艰难地说完这些,汗水已几乎将他淹没。他疼爱的目光久久地停在我脸上,眼眶里溢出浑浊的泪珠。而他对我二十多年的疼爱却得不到回报,他要把写有我的名字的孝子棒给别人——为了良心。
⑩我的身世让我震惊。
⑪我的狭隘让我羞愧。
⑫我的灵魂被父亲的良心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⑬我没有离开医院,直至手术结束。医生告诉我们,“不明包块”原来是肠腔积液,真是虚惊一场。
⑭而我,也学着乌鸦反哺的姿势,给父亲喂饭。我的良心会背负如山的父爱,走过今生。
1.作者以“良心”为题有什么用意?
2.分析选文第⑦段和第⑨段划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我只好跟着大哥来到父亲的病房。
(2)他疼爱的目光久久地停在我脸上,眼眶里溢出浑浊的泪珠。
3.选文第⑤⑥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请结合选文分析这两段的作用。
4.你怎样理解第⑫段划线的句子?
我的灵魂被父亲的良心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5结合本文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主题的。
1. “良心”是厚道、朴实的父亲做事的宗旨,为了良心,父亲把上学的机会给了别人的孩子,把立孝子棒的机会留给了别人,无视养育多年的孩子对自己的憎恨和不满,把无限的愧疚和自责留给了自己。作者以“良心”为题,突出了父亲朴实而高大的形象。同时,父亲的良心也唤醒了“我”的良心和良知,凸显了文章的主题
2.(1)“只好”是只能够、不得不的意思,写出了“我”当时的不情愿,表现我对父亲的不满。 (重点是要注意分析词语对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2)“久久地”是持续时间长的意思,写出父亲对“我”的疼爱、惦念和对自己不能给儿子美好人生的愧疚之情(重点是要注意分析词语对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3.运用插叙,交代了“我”冷血和憎恨父亲的原因,与下文父亲手术前的话相照应,更突出父亲的崇高形象(或更突出了父爱的崇高)。
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一席话让“我”的灵魂受到强烈的震撼,使“我”震惊、自责、愧疚。
5.示例1:当年父亲让大哥辍学上班,体现出对我的偏爱;我却因为没找到工作,对父亲心生憎恨。父亲在生死之际,对我依然“不放心”;我却冷血到“要回家睡觉”。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父亲的博爱与善良,我的狭隘和冷漠,呼唤了良心的回归,突出了作品主题。
示例2:我对父亲当年的做法感到不满,工作无着落,憎恨父亲;签字时,漠然、不耐烦。得知真相后,我震惊、羞愧、感激,一直守候并照顾父亲。父亲的博大与我的狭隘、自私形成对比,揭示了小说主题:做一个读懂如山父爱的有良心的人。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